曹操[短歌行]存疑赏析

曹操《短歌行》存疑赏析

万年县第三中学 史天明

曹操《短歌行》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就提到过,再经小说家罗贯中的渲染,一千八百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直为人们广为吟唱。

这首诗的主题虽历来存有争议。唐人吴兢“言当及时行乐”只不过是以偏概全的一家之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被后世悲观之士当作“人生当及时行乐”的口头禅。其实,这些都是对曹操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人对《短歌行》片面理解。曹操,字孟德。二十岁举孝廉,“兴义兵诛暴乱”,先后杀吕布、收张绣、灭袁绍、征乌桓,一统中原。就是这样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怎么会有及时行乐的思想呢?清人张玉榖曾讥评“何以掉其轻心”而他的“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的评语则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青青的你的衣领,悠悠的我的深情。麋鹿找到艾蒿,呦呦深情相鸣。我要有了嘉宾,一定鼓瑟吹笙。明明的月轮啊,什么时候才中断运行?幽幽的我的愁思,也许没有止境。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穿过那阡陌僻径,有劳你枉驾光临。那我们就举杯痛饮吧,来重温那昔日的友情。”多么感人呀!“思贤若渴”的心情跃然纸上。也只有这样一个胸怀大志、雄心勃勃的人才会发出这样深情的呼喊!陈沅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此诗写于何时?苏轼的《前赤壁赋》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说它写于赤壁大战前夕: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下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收荆州于囊中。进驻赤壁,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波平如镜,曹操夜探水寨后置酒宴诸将。酒酣处,忽闻鸦往南飞鸣,曹操有感于此,横槊赋诗。

此为文人虚构,不足为凭。试想,曹操从讨董卓到赤壁大战前,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一统中原,眼看就要毕其功于一役,天下一统!“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吴主传》裴松之注所引《江表传》),豪情万丈,根本不把孙刘放在眼里,此时怎会生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愁思呢?曹操也确有理由骄狂 :文有荀彧、程昱、贾诩、蒯越,武有于禁、乐进、张辽、徐晃,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没想到赤壁一战,曹操丢盔弃甲,华容道上铩羽而归。

赤壁战前,意气风发;赤壁战败,巨大的挫折使他已感前途艰难。眼看三分天下已定,统一大业难成,况又觉岁月无多,现实又如此无奈。曹操于是叹息,叹自己命苦,“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郭嘉传》,意为郭嘉还活着,赤壁之战就不会这样了)。这一声叹,使曹操深刻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安十九年和建安二十二年先后三次颁布《求贤令》,明确提出了“唯才是举”的

人才政策。

至此分析,《短歌行》当作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刘璋结好刘备后,《求贤令》下达之前这一段时间。这时候,刘备羽翼渐丰,孙权根据已固,而自己也年已五十有四。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才使曹操心中苦闷,而这种苦闷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于是曹操把它诉诸笔端,遂成《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5页注解为:[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第三册20页:“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意为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

那么“掇”究竟作“拾取”“摘取”解,还是通“辍”,作“停止”解呢?浪漫主义大师李白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言,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九洋捉鳖”的壮语。诚然,作为“挟天子以令不臣”、一统中原的曹操也足可以有“摘月”的豪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也确是大手笔之作,于是曹操酒后豪情想摘下天上的月亮,揽天下英才于怀!

但是欣赏一首诗,我们不能孤立地在一字一句分析,应把它置于时代的高度、全诗的意境中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人生苦短之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求贤不得之忧;“明明如月”,诗人一抬头看到天上皎洁的明月,自然就想到时光流逝,从而发出“何时可掇”(何时才会停止运行)的感慨。作者希望时间能停滞不前,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他自己的抱负,并最终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理想局面!

总之,这首诗之所以能赢得古往今来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不是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叹人生短促,年华易逝,劝人及时行乐,和一些悲观之士产生共鸣。这首诗集写景、叙事、抒情、说理于一体,“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篇)的风格,铿锵有力、慷慨激越的感情,思贤若渴、建功立业的基调才是它经久不衰的根本。

曹操《短歌行》存疑赏析

万年县第三中学 史天明

曹操《短歌行》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就提到过,再经小说家罗贯中的渲染,一千八百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直为人们广为吟唱。

这首诗的主题虽历来存有争议。唐人吴兢“言当及时行乐”只不过是以偏概全的一家之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被后世悲观之士当作“人生当及时行乐”的口头禅。其实,这些都是对曹操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人对《短歌行》片面理解。曹操,字孟德。二十岁举孝廉,“兴义兵诛暴乱”,先后杀吕布、收张绣、灭袁绍、征乌桓,一统中原。就是这样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怎么会有及时行乐的思想呢?清人张玉榖曾讥评“何以掉其轻心”而他的“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的评语则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青青的你的衣领,悠悠的我的深情。麋鹿找到艾蒿,呦呦深情相鸣。我要有了嘉宾,一定鼓瑟吹笙。明明的月轮啊,什么时候才中断运行?幽幽的我的愁思,也许没有止境。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穿过那阡陌僻径,有劳你枉驾光临。那我们就举杯痛饮吧,来重温那昔日的友情。”多么感人呀!“思贤若渴”的心情跃然纸上。也只有这样一个胸怀大志、雄心勃勃的人才会发出这样深情的呼喊!陈沅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此诗写于何时?苏轼的《前赤壁赋》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说它写于赤壁大战前夕: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下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收荆州于囊中。进驻赤壁,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波平如镜,曹操夜探水寨后置酒宴诸将。酒酣处,忽闻鸦往南飞鸣,曹操有感于此,横槊赋诗。

此为文人虚构,不足为凭。试想,曹操从讨董卓到赤壁大战前,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一统中原,眼看就要毕其功于一役,天下一统!“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吴主传》裴松之注所引《江表传》),豪情万丈,根本不把孙刘放在眼里,此时怎会生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愁思呢?曹操也确有理由骄狂 :文有荀彧、程昱、贾诩、蒯越,武有于禁、乐进、张辽、徐晃,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没想到赤壁一战,曹操丢盔弃甲,华容道上铩羽而归。

赤壁战前,意气风发;赤壁战败,巨大的挫折使他已感前途艰难。眼看三分天下已定,统一大业难成,况又觉岁月无多,现实又如此无奈。曹操于是叹息,叹自己命苦,“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郭嘉传》,意为郭嘉还活着,赤壁之战就不会这样了)。这一声叹,使曹操深刻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安十九年和建安二十二年先后三次颁布《求贤令》,明确提出了“唯才是举”的

人才政策。

至此分析,《短歌行》当作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刘璋结好刘备后,《求贤令》下达之前这一段时间。这时候,刘备羽翼渐丰,孙权根据已固,而自己也年已五十有四。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才使曹操心中苦闷,而这种苦闷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于是曹操把它诉诸笔端,遂成《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5页注解为:[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第三册20页:“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意为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

那么“掇”究竟作“拾取”“摘取”解,还是通“辍”,作“停止”解呢?浪漫主义大师李白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言,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九洋捉鳖”的壮语。诚然,作为“挟天子以令不臣”、一统中原的曹操也足可以有“摘月”的豪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也确是大手笔之作,于是曹操酒后豪情想摘下天上的月亮,揽天下英才于怀!

但是欣赏一首诗,我们不能孤立地在一字一句分析,应把它置于时代的高度、全诗的意境中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人生苦短之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求贤不得之忧;“明明如月”,诗人一抬头看到天上皎洁的明月,自然就想到时光流逝,从而发出“何时可掇”(何时才会停止运行)的感慨。作者希望时间能停滞不前,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他自己的抱负,并最终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理想局面!

总之,这首诗之所以能赢得古往今来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不是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叹人生短促,年华易逝,劝人及时行乐,和一些悲观之士产生共鸣。这首诗集写景、叙事、抒情、说理于一体,“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篇)的风格,铿锵有力、慷慨激越的感情,思贤若渴、建功立业的基调才是它经久不衰的根本。


相关内容

  •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_曹操古诗_古诗文网
  • 短歌行 (5386人评分) 8.6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 ...

  • 曹操[短歌行]诗解辨笺
  • 第11卷第3期 2008年7月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11.No.3 Jo哪al of JimeiuniVe商ty(Phil080phy扑dsocialSciences) Jul.,2008 曹操<短歌行>诗解辨笺 孙桂平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 ...

  • 诗词赏析-燕歌行·高适
  • 燕歌行?? 高适 作家生平 高适字达夫:世称高常侍:唐代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高.岑":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本诗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 ...

  • 长歌行赏析学案
  • [1]长歌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国古代乐府诗中的名篇<长歌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教育人们要趁着年轻多努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也是少年励志的座右铭.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 ...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全诗赏析
  • 上一篇 相关上 相关下 下一篇 原文 译文及注释 品论 赏析 题解 类型:人生 出自:两汉的<长歌行>原文如下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关注微信号 Gushiwen360 日出入安穷 ...

  • 曹丕[燕歌行]赏析
  • 燕歌行 三国·魏·曹丕 [原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萧瑟:秋风吹动 ...

  • 短歌行教案20131030
  • 教学措施: 导入:三国演义引入 课 题: 目 标: 短歌行 了解曹操,熟读诗歌,赏析诗句,理解曹操的忧 : 姓 名:周亚飞 日期:2013-10-30 人物简介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请一个组的同学提前写在黑板 一.导入:4 分钟 上, 上课时请同学们分别讲解: 上节课前,播放<三国演义&g ...

  •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三:比兴
  • (2010-10-20 10:06:58) 转载 标签: 沃若 <孔雀东南飞> <短歌行> <锦瑟> 卫风·氓 教育 分类: 诗联鉴品廊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三:比兴 一.什么叫"比""兴": "比"&q ...

  •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 <短歌行>教案 [学情分析] :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