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舰船

一、北洋海军舰船编制 铁甲舰:定远、镇远、平远

巡洋舰:超勇、扬威、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 蚊子船: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边、镇中

鱼雷艇:福龙、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练习舰:威远、康济、敏捷 运输舰:利运、操江

1.定远、镇远

舰种:一等铁甲舰①

建造时间:“定远”1881年3月31日开工,12月28日下水;“镇远”1882年开工,11月28日下水。 制造厂:德国伏尔铿造船厂

排水量:7220吨(正常排水量);7670吨(满载排水量)。 主尺度:94.5米×18米×6米(全长、宽、吃水)。

动力:2座卧式复合蒸汽机,8座圆形锅炉,双轴,6200马力(“镇远”7200马力)。

航速:14.5节(“镇远”15.4节) 煤舱容量:1000吨

续航力:4500海里/10节

武备:双联装305mm克炮②×2,150mm克炮×2,75mm克炮×4,57mm哈炮③×3,47mm哈炮×2,37mm5管哈炮④×8,14英寸鱼雷发射管×3。 装甲:铁甲堡⑤305—355mm,装甲甲板76mm,主炮台围壁305mm,司令塔8英寸。 舰史: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加强海防而申请订造,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工程师鲁道夫·哈克设计,属于“萨克森”级铁甲舰的改进型,其中“定远”工厂编号为“100”,“镇远”工厂编号“112”。建造完成后因中法战争而交船延迟,至1885年交付中国,这级军舰因为吨位重、装甲厚、主炮威力大,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两舰是舰队的主力,其中“定远”被定为旗舰。“定远”、“镇远”都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东沟海战,“镇远”重创日方旗舰“松岛”,1895年威海保卫战中,“定远”在2月4日深夜遭日本鱼雷艇偷袭,不幸受创,中雷同时击毁日本“第九号”鱼雷艇。因伤重无法修复,在2月9日由中国海军自行炸毁。威海之战前已经受伤的“镇远”在2月17日被日军俘虏,27日被日舰“西京丸”拖航至旅顺修理,3月16日编入日本海军,仍保留原舰名。此后曾参加日俄黄海、对马海战,1911年4月1日退役,改作靶舰,1912年在横滨拆毁。

注:

①一等铁甲舰:铁甲舰指带有厚甲、巨炮的大型主战军舰,根据排水量的大小不同,区分为一等、二等。

②克炮: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后膛火炮,采用横楔式炮栓,即炮栓从炮尾侧面开合。因为炮体采用了优质的克虏伯钢制造,是19世纪8、90年代世界闻名的精良武器。

③哈炮:法国哈乞开司公司及获得该公司授权生产的单管机关炮,射速较快,主要作为大中型军舰上的副炮,和鱼雷艇等小型军舰的主炮。

④5管哈炮:哈乞开司公司设计和授权生产的多管机关炮,以五根炮管围绕在一根中心传动轴周围,摇动传动轴来带动炮管旋转,实现逐次高速射击。

⑤铁甲堡:在军舰中部要害部位的四面安装装甲,形成一个长方形由装甲保护的区域,是19世纪蒸汽军舰上重要的装甲安设样式,因形如堡垒而得名。

2.超勇、扬威

舰种:撞击巡洋舰①

建造时间:“超勇”1881年7月14日通过航试;“扬威”1881年7月15日通过航试。

制造厂:英国米切尔造船厂

排水量:1380吨(正常排水量);1542吨(满载排水量)。 主尺度:64米×9.75米×4.57米(垂线间长、宽、吃水)。 动力:2座霍索恩公司制造的卧式复合蒸汽机,4座锅炉,双轴,2800马力(“扬威”2700马力)。

航速:16.5节(“扬威”16节) 煤舱容量:250/300吨 续航力:5380海里/8节 武备:10英寸阿炮②×2,4.7英寸阿炮×4,9磅阿炮×2,25mm4管诺炮×2,11mm10管格炮③×4。

装甲:装甲甲板3/8英寸,炮房3/8英寸,司令塔5/8英寸

舰史: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中国为克制日本的二等铁甲舰而从英国订购。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师道尔的代表性作品,属于“普拉特”级的改进型,是英国近代化巡洋舰的起始型作品。二舰工厂编号分别为“406”、“407”,又临时命名成“白羊座”、“金牛座”,最后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取名“超勇”、“扬威”。这型军舰外表低矮,装有大口径火炮和撞角,当时被认为是足以挑战铁甲舰的廉价新式军舰。为接收军舰,李鸿章派丁汝昌率领的接舰团前往英国,于1881年11月18日驶抵天津大沽加入北洋水师,是中国海军首次独立进行国际航行。1888年,两舰列入北洋海军编制。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超勇”舰中弹起火焚没,“扬威”重伤后又遭“济远”舰误撞,后不救沉没。“超勇”级军舰的母型“普拉特”原为智利海军订购,建成后被日本海军转购,命名为“筑紫”。

注:

①撞击巡洋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创制的特殊军舰,外形特别低矮,舰首水下装有撞角,将撞击设定为攻敌的重要手段。

②阿炮: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后膛火炮,特点是采用断隔螺纹炮栓,从炮尾后部开合跑栓。

③美国加特林公司生产的多管高射速机关炮,以多根炮管逐次发射,射速极高。

3.济远

舰种:穹甲巡洋舰①

建造时间:1883年2月17日订造,12月1日下水。 制造厂:德国伏尔铿造船厂 排水量:2355吨

主尺度:72米×10.5米×4.8米(水线长、宽、尾部吃水)。 动力:2座复合式蒸汽机,6座锅炉,双轴,2800马力。 航速:16.5节

煤舱容量:230/300吨

武备:双联210mm35倍径克炮×1,150mm35倍径克炮×1,70mm(约数)金陵炮②×4,47mm哈炮×2,37mm5管哈炮×9,15英寸鱼雷发射管×4。 装甲:装甲甲板4英寸,主炮台围壁14英寸,司令塔1.5英寸。

舰史:该舰是德国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舰,188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向伏尔铿造船厂订造,由曾设计“定远”级铁甲舰的工程师鲁道夫·哈克设计,工厂编号“131”。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黄海大东沟、威海三战,在丰岛和黄海大东沟战役中两度临阵脱逃,时任舰长方伯谦被处死,改由原“广乙”舰舰长林国祥接替。1895年2月17日该舰在威海被日军俘虏,后编入日本海军,日俄战争时于1904年11月30日在旅顺外海触水雷沉没。1986年、1988年该舰部分遗物被打捞出水,主要保存在旅顺万忠墓纪念馆和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等处。

注:

①穹甲巡洋舰:在军舰内部水平方向铺设装甲甲板作为防护的巡洋舰,又称防护巡洋舰。 ②金陵炮:清末金陵机器局生产的火炮。

4.致远、靖远

舰种:穹甲巡洋舰

建造时间:“致远”1886年9月29日下水;“靖远”同年12月14日下水。 制造厂:英国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 排水量:2300吨

主尺度:76.2米×11.58米×4.26米×4.87米(垂线间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2座霍索恩公司制造的卧式3胀蒸汽机,4座圆形锅炉,双轴,6850马力。 航速:18.5节

煤舱容量:200/520吨 续航力:6000海里/10节

武备:210mm35倍径克炮×3(舰首双联,舰尾单装),6英寸阿炮×2,57mm哈炮×8,37mm哈炮×6,11mm10管格炮×6,14英寸鱼雷发射管×4。 装甲:装甲甲板4英寸,司令塔3英寸。

舰史: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巩固台湾海峡防务而从英国订造的巡洋舰,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师威廉·怀特设计,是英国近代首尾楼船型巡洋舰的开山之作之一,工厂编号“493”、“494”。两舰建造完成后,中国海军派接舰团赴英国

接收,自行驾驶回华,改归北洋水师。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时,纳入编制。两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东沟海战,“致远”战沉。“靖远”后又参加威海保卫战,1895年2月9日不幸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南帮鹿角嘴炮台240mm火炮击中受重创,2月10日由“广丙”舰将其炸沉。

5.经远、来远

舰种:装甲巡洋舰①

建造时间:“经远”1887年1月3日下水;“来远”同年3月25日下水。 制造厂:德国伏尔铿造船厂 排水量:2900吨

主尺度:82.4米×11.99米×4.57米×5.05米(垂线间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2座卧式3胀蒸汽机,4座锅炉,双轴,4400马力。 航速:15.5节

煤舱容量:320/350吨

武备:双联210mm35倍径克炮×1,150mm35倍径克炮×2,75mm克炮×2,47mm5管哈炮×2,40mm哈炮×1,37mm5管哈炮×5,14英寸鱼雷发射管×4。 装甲:水线带9.5英寸,装甲甲板3英寸,司令塔6英寸。

舰史:中法战争结束后与“致远”级同批在欧洲订购的巡洋舰,是德国设计、建造的第一型装甲巡洋舰,伏尔铿船厂工程师鲁道夫·哈克设计,工厂编号

“176”、“177”。该级军舰是结合“定远”、“济远”型军舰的设计经验所做的实验性作品,建成后和“致远”级军舰一起由中国海军官兵接收驾驶回国。北洋海军成军时,纳入编制。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经远”、“来远”分别与“致远”、“靖远”结成小队作战,“经远”曾发起过对日本军舰“比睿”的猛烈攻击,后随“致远”一度试图冲击日军阵型。北洋海军阵型左翼崩溃后,“经远”遭4艘日本巡洋舰围攻,不幸战沉。“来远”曾围攻“赤城”等日本军舰,后因受伤过重一度退出战斗。刘公岛保卫战中,“来远”舰于1895年2月6日凌晨被日军鱼雷艇“小鹰”偷袭击沉。

注:

①装甲巡洋舰:在军舰舷侧水线附近纵向布设装甲的巡洋舰,有别于穹甲巡洋舰平铺装甲的方式,又被称为竖甲巡洋舰。

6.平远(龙威)

舰种:近海防御铁甲舰

建造时间: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 制造厂:福建船政

排水量:2150吨(正常排水量);2640吨(满载排水量)。

主尺度:59.99米×12.19米×4.19米×4.40米(垂线间长、宽、船首吃水、船尾吃水)。

动力:2座福建船政造3胀蒸汽机,4台圆形锅炉,双轴,2400马力。

航速:10.5节 煤舱容量:250吨

武备:260mm克炮×1,150mm克炮×2,57mm哈炮×2,47mm哈炮×2,37mm5管哈炮×4,18英寸鱼雷发射管×3。

装甲:水线带5—8英寸,装甲甲板2英寸,主炮台围壁8英寸,司令塔5英寸。 舰史:法国“黄泉”级近海防御铁甲舰的改型,中法战争结束后,船政大臣裴荫森提议建造,因慈禧太后全力支持而得以建造,工厂编号“29”。该舰船体部分由船政工程师魏瀚、郑清濂、吴德章监造,所用轮机由陈兆翱、李寿田、杨廉臣监造。建成时原名“龙威”,1890年调入北洋海军,更名“平远”。该舰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和威海保卫战,大东沟海战中曾击坏日舰“松岛”的主炮传动机构。1895年2月17日“平远”在威海被日军俘虏,后编入日本海军,列为一等炮舰。日俄战争中,于1904年9月18日晚7时45分在渤海铁岛以西1.5海里处右舷触俄军水雷爆炸沉没。

7.广甲

舰种:铁胁木壳炮舰 建造时间:福建船政 排水量:1300吨

主尺度:67.66米×10.27米×3.35米×4.23米(垂线间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 1座卧式复合蒸汽机,2座圆形锅炉,单轴,1600马力。 航速:14节

武备:150mm克炮×3,120mm克炮×4,37mm5管哈炮。

舰史:属于福建船政建造的首级铁胁木壳军舰“威远”级,工厂编号“28”,建造途中预定拨付广东水师,是广东水师重要的主力舰之一。1894年春,该舰北上与北洋海军会操,事毕后遭遇甲午战争。1894年9月17日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曾配合“致远”等友舰攻击敌方弱舰,“济远”逃跑后,“广甲”随逃,当天深夜在大连湾外三山岛附近触礁,因施救无效,拆除军械后自行炸毁。

8.广乙、广丙

舰种:鱼雷巡洋舰

建造时间:“广乙”1889年8月28日下水,“广丙”1891年4月11日下水。 制造厂:福州船政 排水量:1000吨

主尺度:71.63米×8.23米×3.96米(长、宽、吃水)。 动力:2座蒸汽机,1座锅炉,双轴,2400马力。 航速:16.5节

武备:150mm克炮×1,120mm克炮×2,47mm哈炮×4,14英寸鱼雷发射管×4。 装甲:装甲甲板1英寸

舰史: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期间,为加强广东水师的战力,向福建船政协款订制

的巡洋舰。建成后归入广东水师,1894年两舰和“广甲”舰同赴北洋会操,后暂留北洋。“广乙”舰在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丰岛海战中不幸重创,在朝鲜海岸十八家岛附近搁浅自焚。“广丙”舰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和威海保卫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被俘编入日本海军,1895年10月被派往已被日本侵占的台湾担负“警戒”工作,12月21日在澎湖列岛触礁沉没。

9.操江

舰种:木质炮舰

建造时间:1869年5、6月间下水 制造厂:江南制造局 排水量:640吨

主尺度:54.86米×7.92米×3米×3.65米(不连斜桅的全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1座江南制造局造蒸汽机,1座圆形锅炉,单轴,425马力。 航速:10节

武备:24磅炮×4,12磅炮×4。

舰史:江南制造局建造的首艘暗轮军舰,工厂编号“2”。“操江”原属南洋,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鉴于北方海防薄弱,将“操江”调往北洋,北洋海军成军时未列入正式编制,仍属临时借调的军舰。在北洋初期用于巡洋、捕盗,后期改作通报、联络。1894年7月25日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被日本军舰俘虏,编入日本海军。1898年列为二等炮舰,1903年5月22日,“操江”舰在根室湾执行测量任务时不慎触礁沉没,当年的10月26日除籍。打捞修复后改归内务省所属,充当神户港与兵库县的检疫船。1924年出售为商船,更名“操江丸”,直到1965年废弃。

10.威远

舰种:铁胁木壳炮舰①

建造时间:1876年9月2日开工,1877年5月15日下水。 制造厂:福建船政 排水量:1268吨

主尺度:69.47米×9.95米×4.92米×5.08米(垂线间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1座卧式复合蒸汽机,2座圆形锅炉,单轴,750马力。 航速:12节

武备:7英寸阿式前膛炮×1,4.7英寸阿炮×6。

舰史:福建船政建造的首级铁胁木壳军舰,即龙骨、胁骨铁质,船壳板木质。工厂编号“20”,1880年被调往北洋充当练习舰。1895年2月6日凌晨在威海湾被日军“第十一号”鱼雷艇击沉。

注:

①铁胁木壳炮舰:近代炮舰的一种,产生于全木质炮舰之后,以钢铁作为军舰龙骨和肋骨的材料,外壳仍然是木质。

11.康济

舰种:练习舰

建造时间:1878年7月12日开工,1879年7月20日下水。 制造厂:福建船政 排水量:1268吨

主尺度:69.47米×9.95米×4.92米×5.08米(垂线间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1座立式复合蒸汽机,2座圆形锅炉,单轴,750马力。 航速:12节(设计航速) 武备:80磅前膛瓦炮×1,12磅阿炮×2,87mm克炮×4,10磅前膛金陵炮×4,25mm4管诺炮×2,11mm10管格炮×2,14英寸鱼雷发射管×2。

舰史:该舰原是福建船政“威远”级铁胁木壳炮舰的后续舰,建造之初因中国北方遭遇灾荒,急需运输舰运粮北上接济,国内原有运输舰船不敷使用,遂改建为运输船,工厂编号“22”。建成后,拨交轮船招商局使用,投用于香港和南洋航线,1884年改隶北洋海防,经改造为练习舰,1888年又加装德国鱼雷装备。甲午战争中,该舰未直接参与战事,北洋海军覆灭后,日本联合舰队将“康济”解除武装归还中国,用于运输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等的灵柩前往上海。1896年更名“复济”,参加了从日军手中收回威海的交接仪式,其后不详。

12.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舰种:蚊子船① 建造时间:1878年9月9日开工,“镇东”1879年1月20日下水,“镇西”1879年4月22日下水,“镇南”1879年2月5日下水,“镇北”1879年4月27日下水。

制造厂:英国阿姆斯特朗米切尔船厂 排水量:490吨

主尺度:38.1米×8.84米×2.9米(水线长、宽、吃水)。

动力:2座霍索恩公司制造的蒸汽机,2座锅炉,双轴,472马力。 航速:10.2节

煤舱容量:50/60吨

武备:11英寸阿式前膛炮②×1,3英寸阿炮×2,11mm10管哈炮×2。

舰史:继1875年购买行动后,中国向英国大规模购买的又一批蚊子船。这型蚊子船在“龙骧”、“虎威”、“飞霆”、“策电”的基础上,针对提高军舰适航性的要求进行了改良。四舰工厂编号分别为“374”、“375”、“376”、“377”,工厂临时舰名“埃普西隆”、“基塔”、“爱塔”、“西塔”。归国后四艇全部调入北洋海防,北洋海军成军时纳入编制,甲午战争后被日本海军掳去。1898年3月21日集体被定为二等炮舰级,1903年8月21日一同除籍成为杂役船。“镇东”舰1906年6月8日报废、1907年转售;“镇西”舰于1908年5月23日转归文部省所有;“镇南”1908年5月15日报废,于1913年转售;“镇北”舰1906年6月8日报废,1909年转售。

注:

①蚊子船:近代炮舰的特殊种类,体型小,但装有大口径火炮。 ②阿式前膛炮:从炮口装填弹药的老式阿姆斯特朗前膛炮。

13.镇中、镇边

舰种:蚊子船

建造时间:1880年1月2日开工,“镇中”1880年12月8日下水,“镇边”同年12月31日下水

制造厂:英国阿姆斯特朗米切尔船厂 排水量:500吨

主尺度:38.1米×8.84米×3米(水线长、宽、吃水)

动力:2座霍索恩公司制造的蒸汽机,2座锅炉,双轴,455马力 航速:10.4节

武备:11英寸阿式前膛炮×1,3英寸阿炮×2,11mm10管格炮×2 舰史:该型军舰是清政府中央决策大举购买蚊子船的局势下,山东省订购的蚊子船,工厂编号“411”、“412”,临时舰名“埃欧塔”、“卡帕”。归国后调入北洋海防,后编入北洋海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时被日军掳去,编入日本海军,1900年庚子事变时作为八国联军海军的成员被派在大沽口巡逻,两舰最后同在1906年6月8日报废,“镇中”舰于1909年转售,“镇边”舰同年7月16日改归司法省所有。

14.左一

舰种:鱼雷艇

建造时间:1886年订造 制造厂:英国亚罗造船厂 排水量:90吨

主尺度:39.01米×3.96米×1.37米(水线长、宽、吃水) 动力:1座3胀蒸汽机,1座锅炉,单轴,1000马力 航速:23.8节

煤舱容量:12—20吨

武备:37mm5管哈炮×2,14英寸鱼雷发射管×3 舰史:北洋海防订造“致远”、“经远”级军舰的同时在英国订造的大型鱼雷艇,建成后由“来远”拖曳回国,1888年获得北洋海军正式编制。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威海保卫战末期参与鱼雷艇队逃亡,成功逃逸至芝罘港西侧,其后不详。

15.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舰种:鱼雷艇

建造时间:1886年前后订造

制造厂:德国伏尔铿造船厂 排水量:74吨

主尺度:33.52米×3.51米×1.07米(全长、宽、吃水)

动力:1座3胀蒸汽机,1座锅炉,单轴,“左二”、“左三”338马力,“右一”、“右二”、“右三”442马力

航速:“左二”、“左三”13.8节,“右一”、“右二”、“右三”15.5节 煤舱容量:14吨

武备:37mm5管哈炮×2,14英寸鱼雷发射管×2

舰史:与“左一”同批订购的鱼雷艇,建成后拆散运回中国组装,后均编入北洋海军。甲午战争中,“右一”、“右二”曾随同北洋海军大队护卫运兵船前往大东沟。威海保卫战末期,五艇参与了鱼雷艇队逃亡行动,“左二”在芝罘附近海岸搁浅,被日军破坏;“左三”在威海合庆滩附近搁浅,被日本军舰“筑紫”拖曳时遭遇风暴而沉没;“右一”在金山寨口附近搁浅,被日本军舰“赤城”俘虏,编入日本海军后更名“第二十六号”,1909年4月1日除役;“右二”在威海合庆滩附近搁浅,日本军舰“鸟海”、“第六号”前往拖曳,后在阴山口遭遇风暴沉没;“右三”在养马岛东侧搁浅,被日本军舰“摩耶”拖出,编入日本海军后更名“第二十七号”,1909年4月1日除役。

16.福龙

舰种:鱼雷艇

建造时间:1885年订造 制造厂:德国希肖造船厂

排水量:120吨主尺度:42.75米×5米×2.3米(垂线间长、宽、吃水) 动力:1座3胀蒸汽机,1座锅炉,单轴,1597马力(航试测得数据) 航速:24.2节(航试测得数据) 煤舱容量:14.5/24吨

武备:37mm5管哈炮×1,14英寸鱼雷发射管×2 舰史:中法战争后,钦差大臣张佩纶为重建闽海防务向德国希肖船厂订造的大型鱼雷艇,是德国造舰史上首艘排水量突破100吨的鱼雷艇,德方编号S10。建成后由德方船员驾驶,1886年9月24日在福州交船。后因船政经费紧张,无力养护这艘鱼雷艇,于1890年由北洋海军出资转领。甲午战争中,“福龙”参加过黄海大东沟海战,曾对日本代用巡洋舰“西京丸”发起鱼雷攻击,功亏一篑。威海保卫战后期,该艇参加了鱼雷艇队的逃亡,在金山寨口附近搁浅,被俘后编入日本海军,仍保留原舰名,1909年4月1日除役。

一、北洋海军舰船编制 铁甲舰:定远、镇远、平远

巡洋舰:超勇、扬威、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 蚊子船: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边、镇中

鱼雷艇:福龙、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练习舰:威远、康济、敏捷 运输舰:利运、操江

1.定远、镇远

舰种:一等铁甲舰①

建造时间:“定远”1881年3月31日开工,12月28日下水;“镇远”1882年开工,11月28日下水。 制造厂:德国伏尔铿造船厂

排水量:7220吨(正常排水量);7670吨(满载排水量)。 主尺度:94.5米×18米×6米(全长、宽、吃水)。

动力:2座卧式复合蒸汽机,8座圆形锅炉,双轴,6200马力(“镇远”7200马力)。

航速:14.5节(“镇远”15.4节) 煤舱容量:1000吨

续航力:4500海里/10节

武备:双联装305mm克炮②×2,150mm克炮×2,75mm克炮×4,57mm哈炮③×3,47mm哈炮×2,37mm5管哈炮④×8,14英寸鱼雷发射管×3。 装甲:铁甲堡⑤305—355mm,装甲甲板76mm,主炮台围壁305mm,司令塔8英寸。 舰史: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加强海防而申请订造,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工程师鲁道夫·哈克设计,属于“萨克森”级铁甲舰的改进型,其中“定远”工厂编号为“100”,“镇远”工厂编号“112”。建造完成后因中法战争而交船延迟,至1885年交付中国,这级军舰因为吨位重、装甲厚、主炮威力大,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两舰是舰队的主力,其中“定远”被定为旗舰。“定远”、“镇远”都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东沟海战,“镇远”重创日方旗舰“松岛”,1895年威海保卫战中,“定远”在2月4日深夜遭日本鱼雷艇偷袭,不幸受创,中雷同时击毁日本“第九号”鱼雷艇。因伤重无法修复,在2月9日由中国海军自行炸毁。威海之战前已经受伤的“镇远”在2月17日被日军俘虏,27日被日舰“西京丸”拖航至旅顺修理,3月16日编入日本海军,仍保留原舰名。此后曾参加日俄黄海、对马海战,1911年4月1日退役,改作靶舰,1912年在横滨拆毁。

注:

①一等铁甲舰:铁甲舰指带有厚甲、巨炮的大型主战军舰,根据排水量的大小不同,区分为一等、二等。

②克炮: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后膛火炮,采用横楔式炮栓,即炮栓从炮尾侧面开合。因为炮体采用了优质的克虏伯钢制造,是19世纪8、90年代世界闻名的精良武器。

③哈炮:法国哈乞开司公司及获得该公司授权生产的单管机关炮,射速较快,主要作为大中型军舰上的副炮,和鱼雷艇等小型军舰的主炮。

④5管哈炮:哈乞开司公司设计和授权生产的多管机关炮,以五根炮管围绕在一根中心传动轴周围,摇动传动轴来带动炮管旋转,实现逐次高速射击。

⑤铁甲堡:在军舰中部要害部位的四面安装装甲,形成一个长方形由装甲保护的区域,是19世纪蒸汽军舰上重要的装甲安设样式,因形如堡垒而得名。

2.超勇、扬威

舰种:撞击巡洋舰①

建造时间:“超勇”1881年7月14日通过航试;“扬威”1881年7月15日通过航试。

制造厂:英国米切尔造船厂

排水量:1380吨(正常排水量);1542吨(满载排水量)。 主尺度:64米×9.75米×4.57米(垂线间长、宽、吃水)。 动力:2座霍索恩公司制造的卧式复合蒸汽机,4座锅炉,双轴,2800马力(“扬威”2700马力)。

航速:16.5节(“扬威”16节) 煤舱容量:250/300吨 续航力:5380海里/8节 武备:10英寸阿炮②×2,4.7英寸阿炮×4,9磅阿炮×2,25mm4管诺炮×2,11mm10管格炮③×4。

装甲:装甲甲板3/8英寸,炮房3/8英寸,司令塔5/8英寸

舰史: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中国为克制日本的二等铁甲舰而从英国订购。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师道尔的代表性作品,属于“普拉特”级的改进型,是英国近代化巡洋舰的起始型作品。二舰工厂编号分别为“406”、“407”,又临时命名成“白羊座”、“金牛座”,最后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取名“超勇”、“扬威”。这型军舰外表低矮,装有大口径火炮和撞角,当时被认为是足以挑战铁甲舰的廉价新式军舰。为接收军舰,李鸿章派丁汝昌率领的接舰团前往英国,于1881年11月18日驶抵天津大沽加入北洋水师,是中国海军首次独立进行国际航行。1888年,两舰列入北洋海军编制。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超勇”舰中弹起火焚没,“扬威”重伤后又遭“济远”舰误撞,后不救沉没。“超勇”级军舰的母型“普拉特”原为智利海军订购,建成后被日本海军转购,命名为“筑紫”。

注:

①撞击巡洋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创制的特殊军舰,外形特别低矮,舰首水下装有撞角,将撞击设定为攻敌的重要手段。

②阿炮: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后膛火炮,特点是采用断隔螺纹炮栓,从炮尾后部开合跑栓。

③美国加特林公司生产的多管高射速机关炮,以多根炮管逐次发射,射速极高。

3.济远

舰种:穹甲巡洋舰①

建造时间:1883年2月17日订造,12月1日下水。 制造厂:德国伏尔铿造船厂 排水量:2355吨

主尺度:72米×10.5米×4.8米(水线长、宽、尾部吃水)。 动力:2座复合式蒸汽机,6座锅炉,双轴,2800马力。 航速:16.5节

煤舱容量:230/300吨

武备:双联210mm35倍径克炮×1,150mm35倍径克炮×1,70mm(约数)金陵炮②×4,47mm哈炮×2,37mm5管哈炮×9,15英寸鱼雷发射管×4。 装甲:装甲甲板4英寸,主炮台围壁14英寸,司令塔1.5英寸。

舰史:该舰是德国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舰,188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向伏尔铿造船厂订造,由曾设计“定远”级铁甲舰的工程师鲁道夫·哈克设计,工厂编号“131”。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黄海大东沟、威海三战,在丰岛和黄海大东沟战役中两度临阵脱逃,时任舰长方伯谦被处死,改由原“广乙”舰舰长林国祥接替。1895年2月17日该舰在威海被日军俘虏,后编入日本海军,日俄战争时于1904年11月30日在旅顺外海触水雷沉没。1986年、1988年该舰部分遗物被打捞出水,主要保存在旅顺万忠墓纪念馆和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等处。

注:

①穹甲巡洋舰:在军舰内部水平方向铺设装甲甲板作为防护的巡洋舰,又称防护巡洋舰。 ②金陵炮:清末金陵机器局生产的火炮。

4.致远、靖远

舰种:穹甲巡洋舰

建造时间:“致远”1886年9月29日下水;“靖远”同年12月14日下水。 制造厂:英国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 排水量:2300吨

主尺度:76.2米×11.58米×4.26米×4.87米(垂线间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2座霍索恩公司制造的卧式3胀蒸汽机,4座圆形锅炉,双轴,6850马力。 航速:18.5节

煤舱容量:200/520吨 续航力:6000海里/10节

武备:210mm35倍径克炮×3(舰首双联,舰尾单装),6英寸阿炮×2,57mm哈炮×8,37mm哈炮×6,11mm10管格炮×6,14英寸鱼雷发射管×4。 装甲:装甲甲板4英寸,司令塔3英寸。

舰史: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巩固台湾海峡防务而从英国订造的巡洋舰,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师威廉·怀特设计,是英国近代首尾楼船型巡洋舰的开山之作之一,工厂编号“493”、“494”。两舰建造完成后,中国海军派接舰团赴英国

接收,自行驾驶回华,改归北洋水师。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时,纳入编制。两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东沟海战,“致远”战沉。“靖远”后又参加威海保卫战,1895年2月9日不幸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南帮鹿角嘴炮台240mm火炮击中受重创,2月10日由“广丙”舰将其炸沉。

5.经远、来远

舰种:装甲巡洋舰①

建造时间:“经远”1887年1月3日下水;“来远”同年3月25日下水。 制造厂:德国伏尔铿造船厂 排水量:2900吨

主尺度:82.4米×11.99米×4.57米×5.05米(垂线间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2座卧式3胀蒸汽机,4座锅炉,双轴,4400马力。 航速:15.5节

煤舱容量:320/350吨

武备:双联210mm35倍径克炮×1,150mm35倍径克炮×2,75mm克炮×2,47mm5管哈炮×2,40mm哈炮×1,37mm5管哈炮×5,14英寸鱼雷发射管×4。 装甲:水线带9.5英寸,装甲甲板3英寸,司令塔6英寸。

舰史:中法战争结束后与“致远”级同批在欧洲订购的巡洋舰,是德国设计、建造的第一型装甲巡洋舰,伏尔铿船厂工程师鲁道夫·哈克设计,工厂编号

“176”、“177”。该级军舰是结合“定远”、“济远”型军舰的设计经验所做的实验性作品,建成后和“致远”级军舰一起由中国海军官兵接收驾驶回国。北洋海军成军时,纳入编制。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经远”、“来远”分别与“致远”、“靖远”结成小队作战,“经远”曾发起过对日本军舰“比睿”的猛烈攻击,后随“致远”一度试图冲击日军阵型。北洋海军阵型左翼崩溃后,“经远”遭4艘日本巡洋舰围攻,不幸战沉。“来远”曾围攻“赤城”等日本军舰,后因受伤过重一度退出战斗。刘公岛保卫战中,“来远”舰于1895年2月6日凌晨被日军鱼雷艇“小鹰”偷袭击沉。

注:

①装甲巡洋舰:在军舰舷侧水线附近纵向布设装甲的巡洋舰,有别于穹甲巡洋舰平铺装甲的方式,又被称为竖甲巡洋舰。

6.平远(龙威)

舰种:近海防御铁甲舰

建造时间: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 制造厂:福建船政

排水量:2150吨(正常排水量);2640吨(满载排水量)。

主尺度:59.99米×12.19米×4.19米×4.40米(垂线间长、宽、船首吃水、船尾吃水)。

动力:2座福建船政造3胀蒸汽机,4台圆形锅炉,双轴,2400马力。

航速:10.5节 煤舱容量:250吨

武备:260mm克炮×1,150mm克炮×2,57mm哈炮×2,47mm哈炮×2,37mm5管哈炮×4,18英寸鱼雷发射管×3。

装甲:水线带5—8英寸,装甲甲板2英寸,主炮台围壁8英寸,司令塔5英寸。 舰史:法国“黄泉”级近海防御铁甲舰的改型,中法战争结束后,船政大臣裴荫森提议建造,因慈禧太后全力支持而得以建造,工厂编号“29”。该舰船体部分由船政工程师魏瀚、郑清濂、吴德章监造,所用轮机由陈兆翱、李寿田、杨廉臣监造。建成时原名“龙威”,1890年调入北洋海军,更名“平远”。该舰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和威海保卫战,大东沟海战中曾击坏日舰“松岛”的主炮传动机构。1895年2月17日“平远”在威海被日军俘虏,后编入日本海军,列为一等炮舰。日俄战争中,于1904年9月18日晚7时45分在渤海铁岛以西1.5海里处右舷触俄军水雷爆炸沉没。

7.广甲

舰种:铁胁木壳炮舰 建造时间:福建船政 排水量:1300吨

主尺度:67.66米×10.27米×3.35米×4.23米(垂线间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 1座卧式复合蒸汽机,2座圆形锅炉,单轴,1600马力。 航速:14节

武备:150mm克炮×3,120mm克炮×4,37mm5管哈炮。

舰史:属于福建船政建造的首级铁胁木壳军舰“威远”级,工厂编号“28”,建造途中预定拨付广东水师,是广东水师重要的主力舰之一。1894年春,该舰北上与北洋海军会操,事毕后遭遇甲午战争。1894年9月17日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曾配合“致远”等友舰攻击敌方弱舰,“济远”逃跑后,“广甲”随逃,当天深夜在大连湾外三山岛附近触礁,因施救无效,拆除军械后自行炸毁。

8.广乙、广丙

舰种:鱼雷巡洋舰

建造时间:“广乙”1889年8月28日下水,“广丙”1891年4月11日下水。 制造厂:福州船政 排水量:1000吨

主尺度:71.63米×8.23米×3.96米(长、宽、吃水)。 动力:2座蒸汽机,1座锅炉,双轴,2400马力。 航速:16.5节

武备:150mm克炮×1,120mm克炮×2,47mm哈炮×4,14英寸鱼雷发射管×4。 装甲:装甲甲板1英寸

舰史: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期间,为加强广东水师的战力,向福建船政协款订制

的巡洋舰。建成后归入广东水师,1894年两舰和“广甲”舰同赴北洋会操,后暂留北洋。“广乙”舰在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丰岛海战中不幸重创,在朝鲜海岸十八家岛附近搁浅自焚。“广丙”舰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和威海保卫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被俘编入日本海军,1895年10月被派往已被日本侵占的台湾担负“警戒”工作,12月21日在澎湖列岛触礁沉没。

9.操江

舰种:木质炮舰

建造时间:1869年5、6月间下水 制造厂:江南制造局 排水量:640吨

主尺度:54.86米×7.92米×3米×3.65米(不连斜桅的全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1座江南制造局造蒸汽机,1座圆形锅炉,单轴,425马力。 航速:10节

武备:24磅炮×4,12磅炮×4。

舰史:江南制造局建造的首艘暗轮军舰,工厂编号“2”。“操江”原属南洋,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鉴于北方海防薄弱,将“操江”调往北洋,北洋海军成军时未列入正式编制,仍属临时借调的军舰。在北洋初期用于巡洋、捕盗,后期改作通报、联络。1894年7月25日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被日本军舰俘虏,编入日本海军。1898年列为二等炮舰,1903年5月22日,“操江”舰在根室湾执行测量任务时不慎触礁沉没,当年的10月26日除籍。打捞修复后改归内务省所属,充当神户港与兵库县的检疫船。1924年出售为商船,更名“操江丸”,直到1965年废弃。

10.威远

舰种:铁胁木壳炮舰①

建造时间:1876年9月2日开工,1877年5月15日下水。 制造厂:福建船政 排水量:1268吨

主尺度:69.47米×9.95米×4.92米×5.08米(垂线间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1座卧式复合蒸汽机,2座圆形锅炉,单轴,750马力。 航速:12节

武备:7英寸阿式前膛炮×1,4.7英寸阿炮×6。

舰史:福建船政建造的首级铁胁木壳军舰,即龙骨、胁骨铁质,船壳板木质。工厂编号“20”,1880年被调往北洋充当练习舰。1895年2月6日凌晨在威海湾被日军“第十一号”鱼雷艇击沉。

注:

①铁胁木壳炮舰:近代炮舰的一种,产生于全木质炮舰之后,以钢铁作为军舰龙骨和肋骨的材料,外壳仍然是木质。

11.康济

舰种:练习舰

建造时间:1878年7月12日开工,1879年7月20日下水。 制造厂:福建船政 排水量:1268吨

主尺度:69.47米×9.95米×4.92米×5.08米(垂线间长、宽、舰首吃水、舰尾吃水)。

动力:1座立式复合蒸汽机,2座圆形锅炉,单轴,750马力。 航速:12节(设计航速) 武备:80磅前膛瓦炮×1,12磅阿炮×2,87mm克炮×4,10磅前膛金陵炮×4,25mm4管诺炮×2,11mm10管格炮×2,14英寸鱼雷发射管×2。

舰史:该舰原是福建船政“威远”级铁胁木壳炮舰的后续舰,建造之初因中国北方遭遇灾荒,急需运输舰运粮北上接济,国内原有运输舰船不敷使用,遂改建为运输船,工厂编号“22”。建成后,拨交轮船招商局使用,投用于香港和南洋航线,1884年改隶北洋海防,经改造为练习舰,1888年又加装德国鱼雷装备。甲午战争中,该舰未直接参与战事,北洋海军覆灭后,日本联合舰队将“康济”解除武装归还中国,用于运输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等的灵柩前往上海。1896年更名“复济”,参加了从日军手中收回威海的交接仪式,其后不详。

12.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舰种:蚊子船① 建造时间:1878年9月9日开工,“镇东”1879年1月20日下水,“镇西”1879年4月22日下水,“镇南”1879年2月5日下水,“镇北”1879年4月27日下水。

制造厂:英国阿姆斯特朗米切尔船厂 排水量:490吨

主尺度:38.1米×8.84米×2.9米(水线长、宽、吃水)。

动力:2座霍索恩公司制造的蒸汽机,2座锅炉,双轴,472马力。 航速:10.2节

煤舱容量:50/60吨

武备:11英寸阿式前膛炮②×1,3英寸阿炮×2,11mm10管哈炮×2。

舰史:继1875年购买行动后,中国向英国大规模购买的又一批蚊子船。这型蚊子船在“龙骧”、“虎威”、“飞霆”、“策电”的基础上,针对提高军舰适航性的要求进行了改良。四舰工厂编号分别为“374”、“375”、“376”、“377”,工厂临时舰名“埃普西隆”、“基塔”、“爱塔”、“西塔”。归国后四艇全部调入北洋海防,北洋海军成军时纳入编制,甲午战争后被日本海军掳去。1898年3月21日集体被定为二等炮舰级,1903年8月21日一同除籍成为杂役船。“镇东”舰1906年6月8日报废、1907年转售;“镇西”舰于1908年5月23日转归文部省所有;“镇南”1908年5月15日报废,于1913年转售;“镇北”舰1906年6月8日报废,1909年转售。

注:

①蚊子船:近代炮舰的特殊种类,体型小,但装有大口径火炮。 ②阿式前膛炮:从炮口装填弹药的老式阿姆斯特朗前膛炮。

13.镇中、镇边

舰种:蚊子船

建造时间:1880年1月2日开工,“镇中”1880年12月8日下水,“镇边”同年12月31日下水

制造厂:英国阿姆斯特朗米切尔船厂 排水量:500吨

主尺度:38.1米×8.84米×3米(水线长、宽、吃水)

动力:2座霍索恩公司制造的蒸汽机,2座锅炉,双轴,455马力 航速:10.4节

武备:11英寸阿式前膛炮×1,3英寸阿炮×2,11mm10管格炮×2 舰史:该型军舰是清政府中央决策大举购买蚊子船的局势下,山东省订购的蚊子船,工厂编号“411”、“412”,临时舰名“埃欧塔”、“卡帕”。归国后调入北洋海防,后编入北洋海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时被日军掳去,编入日本海军,1900年庚子事变时作为八国联军海军的成员被派在大沽口巡逻,两舰最后同在1906年6月8日报废,“镇中”舰于1909年转售,“镇边”舰同年7月16日改归司法省所有。

14.左一

舰种:鱼雷艇

建造时间:1886年订造 制造厂:英国亚罗造船厂 排水量:90吨

主尺度:39.01米×3.96米×1.37米(水线长、宽、吃水) 动力:1座3胀蒸汽机,1座锅炉,单轴,1000马力 航速:23.8节

煤舱容量:12—20吨

武备:37mm5管哈炮×2,14英寸鱼雷发射管×3 舰史:北洋海防订造“致远”、“经远”级军舰的同时在英国订造的大型鱼雷艇,建成后由“来远”拖曳回国,1888年获得北洋海军正式编制。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威海保卫战末期参与鱼雷艇队逃亡,成功逃逸至芝罘港西侧,其后不详。

15.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舰种:鱼雷艇

建造时间:1886年前后订造

制造厂:德国伏尔铿造船厂 排水量:74吨

主尺度:33.52米×3.51米×1.07米(全长、宽、吃水)

动力:1座3胀蒸汽机,1座锅炉,单轴,“左二”、“左三”338马力,“右一”、“右二”、“右三”442马力

航速:“左二”、“左三”13.8节,“右一”、“右二”、“右三”15.5节 煤舱容量:14吨

武备:37mm5管哈炮×2,14英寸鱼雷发射管×2

舰史:与“左一”同批订购的鱼雷艇,建成后拆散运回中国组装,后均编入北洋海军。甲午战争中,“右一”、“右二”曾随同北洋海军大队护卫运兵船前往大东沟。威海保卫战末期,五艇参与了鱼雷艇队逃亡行动,“左二”在芝罘附近海岸搁浅,被日军破坏;“左三”在威海合庆滩附近搁浅,被日本军舰“筑紫”拖曳时遭遇风暴而沉没;“右一”在金山寨口附近搁浅,被日本军舰“赤城”俘虏,编入日本海军后更名“第二十六号”,1909年4月1日除役;“右二”在威海合庆滩附近搁浅,日本军舰“鸟海”、“第六号”前往拖曳,后在阴山口遭遇风暴沉没;“右三”在养马岛东侧搁浅,被日本军舰“摩耶”拖出,编入日本海军后更名“第二十七号”,1909年4月1日除役。

16.福龙

舰种:鱼雷艇

建造时间:1885年订造 制造厂:德国希肖造船厂

排水量:120吨主尺度:42.75米×5米×2.3米(垂线间长、宽、吃水) 动力:1座3胀蒸汽机,1座锅炉,单轴,1597马力(航试测得数据) 航速:24.2节(航试测得数据) 煤舱容量:14.5/24吨

武备:37mm5管哈炮×1,14英寸鱼雷发射管×2 舰史:中法战争后,钦差大臣张佩纶为重建闽海防务向德国希肖船厂订造的大型鱼雷艇,是德国造舰史上首艘排水量突破100吨的鱼雷艇,德方编号S10。建成后由德方船员驾驶,1886年9月24日在福州交船。后因船政经费紧张,无力养护这艘鱼雷艇,于1890年由北洋海军出资转领。甲午战争中,“福龙”参加过黄海大东沟海战,曾对日本代用巡洋舰“西京丸”发起鱼雷攻击,功亏一篑。威海保卫战后期,该艇参加了鱼雷艇队的逃亡,在金山寨口附近搁浅,被俘后编入日本海军,仍保留原舰名,1909年4月1日除役。


相关内容

  •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导游词
  •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第一展 礼仪厅 礼仪厅是北洋海军将领恭接谕旨,参见来此视察的王公大臣,以及举行重大礼活动的场所.我们可以看到中间设麒麟屏风一座,丁汝昌是从一品武官,麒麟是一品武官的标志.礼仪厅的东侧室是密室和休息室.西侧室是起草文稿的书房. 北洋海军于1888年成军后,北洋大臣李鸿章曾两次到威海 ...

  • 北洋海军对中国的启示
  • 北洋海军对中国军事的影响 北洋海军的兴衰成败,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缩影,展示了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历史经验.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建设作战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经验教训. 一.北洋海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观念发生重要变革的产物.任何军事变革,都是以军事观念的革新为先导 ...

  • 龙旗舰队的倒戈
  • 自洋务运动起,饱受列强侵扰的清政府曾投入巨资,打造了一支亚洲最大的海军.接受西式军事训练,配备世界一流战舰的"龙旗舰队",成为了晚清一景.甲午战争的惨败之后,中国近代海军并没有消亡.17年后的辛亥革命,这支清廷寄予厚望的再造之军,却相继起义,转投革命队伍,成为了清朝灭亡的讽刺注脚 ...

  •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
  •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 一.内容摘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使得名噪一时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舰队,应运而生.然而,其在战争中惊人的归于覆灭的速度,让人们痛心疾首.这也激起了人们探求这只伟大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兴趣. 二.关 ...

  • 北洋舰队败在养兵无方
  • 彭志文 < 博览群书 >( 2011年06月07日) 20世纪90年代,日本记者伊腾正德在<时事新报>上连载了<联合舰队的覆灭>一书,反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从胜利走向覆灭的历程.其实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海军乃至日本国的强大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东亚另一 ...

  •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建设比较
  •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建设比较:起点相同结局迥然 胡彪 黄宁 2014年10月11日13:05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同是源于外族侵略.为抵御外侮而建立起来的近代中日两国海军,犹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两位选手,沿着看似相同的路线竞跑,初期领先的清政府却在最后关 ...

  • 甲午海战中日军力对比
  • 甲午海战中日军力对比 北洋海军在黄海之役还未致一仗而全军覆没,可算是奇迹. 马幼垣教授是<水浒>研究的知名学者,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执教中国文学二十多年.他的业余爱好是中国近代海军史,最近在大陆出版了<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一书.此书以细密的考证和详实的史料,对我们习 ...

  • 刘公岛博览园导游词
  • 刘公岛博览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观刘公岛博览园.我是这里的 xx 号讲解员,很高兴为您服务.如果您在游览过程中有 什么问题我将随时为您解答. 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刘公岛博览园古朴而壮观的门楼.门楼以大型石雕和水景烘托了四海升平的主题, 大家看:西北侧的是犀牛的石雕像,古代人常把犀作为 ...

  • 关于中华儿女为国争光资料
  • 关于中华儿女为国争光资料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