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的理解

实际利率法基本上贯串了整本教材,在多个章节中都有用到,比如第三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六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第十章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十二章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第二十二章承租人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出租人融资租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我们先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讲起。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利率法的原理是用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出题人在设计一道题目时,首先会将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现值,这个现值就是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比如近期我在徐氏军团“每日一练”中设计的一道题目,如下:

【例题·计算题】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债券,支付价款41 486万元,债券面值4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

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 )万元。

A.40764.50 B.41130.58 C.40387.43 D.41600

【答案】C

【解析】

利息调整分摊表

(1)2008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486

贷:银行存款 41 486

2008年6月30日:

借:应收利息 1600(40 000×8%/2)

贷:投资收益 1 244.58(41 486×6%/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55.42

借:银行存款 1600

贷:应收利息 1600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486+1 244.58-1 600=41130.58(万元)

(2)2008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贷:投资收益 1 233.92(4 1130.58×6%/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66.08

借:银行存款 1600

贷:应收利息 1600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130.58+1 233.92-1600=40 764.50(万元)

(3)2009年6月30日: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贷:投资收益 1 222.93(40 764.50×6%/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77.07

借:银行存款 1600

贷:应收利息 1600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0 764.50+1 222.93-1600=40 387.43(万元)

(4)2009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贷:投资收益 1212.57(倒挤)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87.43(1486-355.42-366.08-377.07)

借:银行存款 1600

贷:应收利息 1600

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000

这个题目中“支付价款41486万元”这个金额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它实际上就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计算的结果,本题的未来现金流量是每半年收到的利息40000*8%*1/2=1600万元,以及最后一期收到的本金40000万元,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

1600/(1+3%)+1600/(1+3%)^2+1600/(1+3%)^3+1600/(1+3%)^4+40000/(1+3%)^4=41486.84(万元),即支付的价款41486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每半年付息一次,而题目中给出的利率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年利率,所以折现的期数为4期,利率为半年的利率3%。说明这些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实际上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另外如果债券发生了减值损失,说明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其公允价值,此时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减至公允价值的水平。综上,因此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是上面的思路,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时,人们宁愿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而不愿购买债券,从而债券的发行受阻,发行方只能折价发行,折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少付利息的代价和投资方少收到的利息部分的补偿;同理,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时,人们争相购买该债券,债券供不应求,发行方适当提高发行价(即溢价发行)也仍然有人购买,此时溢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要多付出利息的补偿和投资方将来多收到的利息部分的代价。实际利率法就是目的就是将溢价和折价金额在持有期间逐期确认调整投资方的收益和发行方的费用。

对于前面提到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我们比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思路来理解: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摊销可以将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注:如果发生减值,还要减去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支付利息-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清偿的本金。

而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原理是类似的,未确

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这很好理解,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的余额理解为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理解为利息,所以用“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或“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之后的贷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商品涉及到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就迎刃而解了。

【识记要点】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摊余成本可以理解为是本金,除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外,其金额等于账面价值。

实际利率法的理解

实际利率法基本上贯串了整本教材,在多个章节中都有用到,比如第三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六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第十章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十二章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第二十二章承租人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出租人融资租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我们先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讲起。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利率法的原理是用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出题人在设计一道题目时,首先会将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现值,这个现值就是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比如近期我在徐氏军团“每日一练”中设计的一道题目,如下:

【例题·计算题】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债券,支付价款41 486万元,债券面值4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

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 )万元。

A.40764.50 B.41130.58 C.40387.43 D.41600

【答案】C

【解析】

利息调整分摊表

(1)2008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486

贷:银行存款 41 486

2008年6月30日:

借:应收利息 1600(40 000×8%/2)

贷:投资收益 1 244.58(41 486×6%/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55.42

借:银行存款 1600

贷:应收利息 1600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486+1 244.58-1 600=41130.58(万元)

(2)2008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贷:投资收益 1 233.92(4 1130.58×6%/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66.08

借:银行存款 1600

贷:应收利息 1600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130.58+1 233.92-1600=40 764.50(万元)

(3)2009年6月30日: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贷:投资收益 1 222.93(40 764.50×6%/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77.07

借:银行存款 1600

贷:应收利息 1600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0 764.50+1 222.93-1600=40 387.43(万元)

(4)2009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贷:投资收益 1212.57(倒挤)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87.43(1486-355.42-366.08-377.07)

借:银行存款 1600

贷:应收利息 1600

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000

这个题目中“支付价款41486万元”这个金额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它实际上就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计算的结果,本题的未来现金流量是每半年收到的利息40000*8%*1/2=1600万元,以及最后一期收到的本金40000万元,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

1600/(1+3%)+1600/(1+3%)^2+1600/(1+3%)^3+1600/(1+3%)^4+40000/(1+3%)^4=41486.84(万元),即支付的价款41486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每半年付息一次,而题目中给出的利率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年利率,所以折现的期数为4期,利率为半年的利率3%。说明这些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实际上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另外如果债券发生了减值损失,说明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其公允价值,此时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减至公允价值的水平。综上,因此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是上面的思路,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时,人们宁愿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而不愿购买债券,从而债券的发行受阻,发行方只能折价发行,折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少付利息的代价和投资方少收到的利息部分的补偿;同理,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时,人们争相购买该债券,债券供不应求,发行方适当提高发行价(即溢价发行)也仍然有人购买,此时溢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要多付出利息的补偿和投资方将来多收到的利息部分的代价。实际利率法就是目的就是将溢价和折价金额在持有期间逐期确认调整投资方的收益和发行方的费用。

对于前面提到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我们比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思路来理解: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摊销可以将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注:如果发生减值,还要减去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支付利息-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清偿的本金。

而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原理是类似的,未确

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这很好理解,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的余额理解为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理解为利息,所以用“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或“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之后的贷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商品涉及到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就迎刃而解了。

【识记要点】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摊余成本可以理解为是本金,除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外,其金额等于账面价值。


相关内容

  • 美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
  • 一.西方利率传导机制的经典理论模型 (一)凯恩斯模式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的经典理论.凯恩斯的逻辑思路是:实际产量的增加与否取决于有效需求即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由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三大心理因素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在 ...

  • 本科毕业论文: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实际利率的变动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一有效手段调节与控制经济发展的态势与方向,也成为了人们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对实际利率与经济增 ...

  • 利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 利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无论是房地产市场还是股票市场,都是资金密集型市场,利率的不断调整必定会给资产价格的变化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我国近年利率水平的变动从理论上讲,股票现值等于按情况 利率贴现的预期未来收益流量,利近年来我国在宏观调控过程率下降,股票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中,不断使用利率政策作为工具.提高 ...

  • 利率与汇率均衡
  • <国际货币环境下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笔记-经济研究2015.5 一.文章介绍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构建新凯恩斯两国(本国和外国) 开放经济体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并解释我国均衡利率和均衡汇率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变动原因, 指出均衡利率和均衡汇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释非均衡现象 ...

  • 低利率推高房价
  • No. C2011011 2011-08 低利率推高房价: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证据 徐建国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No. C2011011 2011年8月23日 摘要:本文利用中.美.日三国的经验说明低利率是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大幅上涨,提高了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住房问题 ...

  • 单利与复利的计算不同之处
  • 单利与复利的计算 一.利息与利率 ㈠ 利息 利息是指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放弃资金使用权所得到的补偿.如果将一笔资金存入银行,这笔资金就称为本金.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储户可在本金之外再得到一笔利息,这一过程可表示为: F n =P +I n 式中 F n - 本利和:P - 本金:I n - 利息. ...

  • 存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
  • 人民币存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实现效益目标,并促进经营机制的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总行战略发展委员会负 ...

  • 货币银行学-利率
  •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与利率 利息是指在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是借贷资本的"价格".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二.利率的种类 (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划分的依据:利率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2.概念: ( ...

  • 全球流动性陷阱.长期实际利率和非传统性货币政策
  • ●博十论坛 II II 一现代管理科学 112010年第10期 全球流动性陷阱.长期实际利率 和非传统性货币政策 ●董永祥 摘要:传统性货币政策最终是间接通过影响长期实际利率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但当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陷入流动性陷阱时,以利率为调节工具的传统型货币政策就失去了影响长期利率因而也失去了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