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第29卷第5期

2010年10月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ofNanchangInstituteofTechnology

V01.29No.50ct.2010

文章编号:1674一0076(20]o)05—0054—04

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巢传宣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网络成癌行为、网络失德行为、网络犯罪行为、网络受害行为等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网络安全问题,其原因在于网络虚拟性特点、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以及网络立法不完善,其应对措施是: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要完善网络立法,健全网络安全的法律机制。关键词:网络安全;大学生;措施

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El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4亿,其中有六成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但是网络安全是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CNNIC调查发现,2009年我国有52%的网民曾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网民处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相关服务费用共计153亿元。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最广泛的应用者和最积极的参与者。网络作为方便快捷的信息传媒,已经深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各个领域,成为他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大学生也普遍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导致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生由于无法抵抗上网的冲动而经常放弃其他活动,旷课、通宵上网等就成为网络成瘾学生普遍的行为,学业的失败反过来又加深他们的挫折感,为逃避现实烦恼,网络成瘾学生往往病理性地在网络上寻求精神安慰,更严重地依赖网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网络失德行为

由于网络属于虚拟社区,上网查阅信息、发表言论或与别人交流时,基本上是在匿名状态下进行,具有高度隐蔽性的特点。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很多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实行的道德标准,远远低于他们在实际现实社会生活的道德要求。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启齿的庸俗、下流的脏话,在网络上则口无遮拦,全力宣泄;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当面不说”的言论,在网络上则心无顾忌,肆意发表。尤其是有些过于放纵的网络行为,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或制造社会混乱,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等等,对社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这种网络失德行为,一旦给社会或他人造成的危害较大,就成了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

活动。

3.网络犯罪行为

一、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1.网络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祢

IAD)通常是指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上网冲动失控现象,其主要症状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欲望,一旦上网就无法停止。网络成瘾主要是由于重复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按照我国颁布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1】,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有:①网络游戏成瘾。②网络关系成瘾。③网络色情成瘾。④网络信息成瘾。据调查,我国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发生率约为8.0%。13.0%。由此估计,我国总计大约有200多万网络成瘾大学生[引。网络成瘾学

收稿日期:2010—09—21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09Y8309)

网络犯罪是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或者犯罪对象而实施的严重危害网络空间安全的行为。一般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以网络为工具的犯罪;二是以网络为攻击目标的犯罪;三是以网络为获利来源的犯

罪[3l。

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主要有: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民

作者简介:巢传宣(1971一),男,讲师.

第5期巢传宣: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55

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等信息,危害国家安全;利用网络宣扬封建迷信、赌博、暴力、凶杀、恐怖、邪教,扰乱社会秩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或实施黑客行为,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利用网络窃取账号、信用卡资料等,侵害公私财产;利用网络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敲诈勒索,获取不正当利益;利用网络兜售、抄袭他人论文、软件等智力成果,侵犯别人知识产权;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传播、贩卖色情淫秽物品,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

4.网络受害行为

们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人们由于摆脱了现实社会中诸多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从而导致一些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另外,在电脑网络上,大学生面对的只是屏幕、键盘和鼠标这些无生命的物体,交往的对象也只是一些虚拟性的符号,即使是对交往对象实施了不道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但在行为实施人看来,他仅仅是点击了鼠标和敲打了键盘而已,他也没有看到受害者的愤怒和痛苦,因此,他往往感觉不到自己此时此刻对真实的“人”做了什么,很难有实施不道德行为后的内疚感,或者实施犯罪行为后的负

罪感。

2.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是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观原因

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由于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常常成为网络受害者。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1)网络交友受骗。很多犯罪分子抓住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相信他人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在上网聊天时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2)网络交易受骗。近年来网络购物发展迅速,因其便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购物的一种潮流性选择,但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的安全知识了解甚少,往往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泄露个人信息,从而造成有关损失;(3)遭遇网络攻击。大学生虽然有一些网络知识,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学生往往因为网络安全知识欠全,或网络安全意识不够,使用网络时常常感染病毒程序,系统崩溃或文件丢失、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大学生多数处于18~25岁这一年龄阶段,从其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大学生处于“童年期”和“成年期”中间,是“童年期”向“成年期”过度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不幼稚,但也不成熟;不依赖,但也不独立;喜欢自由,追求自尊,但又不能自主;渴望求知,好胜心强,但也喜欢猎奇;愿意体验,愿意思考,但又容易被误导;希望被社会接纳,渴望被他人肯定,但又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总之,大学生一方面有极强的自我概念,但另一方面对社会认知存在局限性,对自我管理存在不足性。这种不协调,影响他们对外界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导致他们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因此,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狂风暴雨”时期【5J。

比如目前网络犯罪中,编制病毒侵入别人系统的“黑客”行为,就往往是出于大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网络“黑客”充满崇拜,并试图尝试“黑客”行为;有的学生在实施“黑客”行为成功进入别人系统后,还到处宣扬,以为荣耀;有的学生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后甚至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以炫耀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这种动摇的、起伏的身心特点,也使得大学生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瞄准的首要对象。在互联网上,有国内外敌对势力刊载的大量反动性、煽动性或低级庸俗的信息内容,大学生因其人生阅历尚浅而缺乏对不良信息的辨别力和抵制力,如果大学生在网上长期得不到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引,经常接触这些不良信息,就会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蒙蔽、误导和侵害,从而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走向叛国投敌的歧途。受某些反动政治观点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在不经意间就成为反动言论的传播者。有的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就在网上进行反动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1.网络虚拟性的特点是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

环境原因

心理学研究证实,人们所处的环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绝大多数人在适合的氛围中会做出与自己性格不符的事情,而隐蔽程度是影响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降低正常的社会限制,使人们对自己的抑制减少【4l。在互联网上,当人们在不同的网站上察觉的隐秘程度不同时,会相应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假如人们在回复朋友的电子邮件时,他会署名,这就没有什么隐蔽性了,这时候他会尽量将网络上的他和实际生活中的他保持一致,以免他的朋友会形成与他以往不一致的印象。然而,当他进入互联网的某些环境中时,比如娱乐场所等,他可以用笔名或绰号来隐蔽其真实身份,这时候由于社会控制的缺位,他的潜藏着的本来的自我(即弗洛伊德所谓的“本我”)可能就从某个深处跑出来,并支配或控制他此时的行为。

因此,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特点使网络行为出现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的真空,这种真空会弱化人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0正

宣传活动。此外,还有极少数大学生由于被蒙蔽和误导而加入邪教组织或非法团体。

另外,由于当前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大学生普遍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的缺乏使大学生既可以成为网络危险行为的实施者,也可以成为网络危险行为的受害者。有调查显示,有8%的大学生对网络安全不太关注;在公共场所使用计算机时,有16%的大学生没有意识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各种用户名和密码信息、存储介质;当收到垃圾邮件时11%的大学生随意处理;有62%的大学生不了解自己使用的聊天工具的工作模式,不知道聊天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聊天记录保存的位置;有23%的大学生表示曾经将自己的照片或其他真实资料发布在网上,39%的大学生表示可能通过网络发送自己的银行账号和密码L6-7J。这种情况的存在无疑使大学生容易成为网络的受害者。

3.网络立法不完善是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制

度原因

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较为全面的法规,其它法律如《刑法》等中也增加了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但相对于网络犯罪的增长速度以及网络犯罪的更新程度,网络立法显得较为滞后,网络监管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则显得极为不足。

立法的不完善使得对网络的管理过于粗略而又极不规范,对于网络犯罪而言,还无法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再加上在网络案件的实际侦破过程中,由于我国大多数刑侦司法人员缺乏对网络的认识,也缺乏相关的网络知识,还习惯性地沿用传统的取证调查方法,致使侦查破案效率很低。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的调查显示,目前,网络犯罪大约有1%被发现,且在发现的案件中只有4%被指控L8j。由此可见我国对新兴网络犯罪打击的力度实在太弱。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探讨

1.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监管力度马克思曾经说过:“新技术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处,但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正如美国经济历史学家罗伯特・海伯罗纳所言:“往往是技术变革的力量已经释放出来了,而控制或指引技术的力量却很幼小”[4]13。

经济学中有一“破窗理论”: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及时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

整栋楼被拆毁。当前,尽管网络采取了信息加密、防火墙、身份识别、访问控制、网上监控、安全审计、入侵检测、案件跟踪、灾难恢复等技术以保证安全,但还是存在诸多安全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使得互联网上的“破窗”(即互联网上的不良网站、有害信息等)随处可见,从而导致网络安全问题凸显。所以当前要大力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切实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对不良网站和有害信息要进行充分全面的技术屏蔽和过滤,以减少大学生被“网络破窗”所引诱的

机会。

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众所周知,大学生上网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学到许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结交更多朋友,提高社交技能,增进友情;可以害信息等。这些行为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有的大学生错误地使用网络,又对网络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甚至出现“网络成瘾”心理障碍。所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要引导大学其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书中提出的有关互联网行为规则的第一条规则就国一著名未来学家在《高思维、高科技》里就讲过这样再次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快速进行信息的加工、存贮和传输等,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网是热衷于聊天、玩电脑游戏、浏览有生克服心理弱点,走出网络心理误区,最终培育起大学生健康安全的网络心态。

德意识。虽然“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美国作家弗吉尼亚在其《网络世界的行为举止》一是:“记住人类”,这个规则提醒网民,在屏幕的另一端是人【4J74。网络因其虚拟性,所以有许多人对网络失德行为不以为然,但实际上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一个延伸,网络道德反过来会影响现实道德。美一个例子:曾经在一个州里有一个14岁的男孩拿起枪就打死了8个同学,这个小孩一拿起枪就有杀人的快感,他开了8枪,杀了8个人。据事后联邦调查局所说,像这种距离即使是有专业训练的联邦调查人员也打不了那么准,而他一切的技巧和行为感觉都是由电脑游戏形成的旧J。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道德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新课题,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也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题中之意。

律意识。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高发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精神欠缺和法制观念不强有关。有许多大学生仅仅是为了好玩、新奇、尝试,或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实施网络犯罪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其网络法制观念。

第5期巢传宣: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57

最后还要加强网络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识盲区和制约因素。许多大学生一接触网络就忙着将其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而对网络安全隐患则无暇顾及,或有所考虑但又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没有对网络侵害形成监测、防护和抗击能力,所以往往成为网络的受害者。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也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

3.完善网络立法。健全网络安全的法律机制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于有效监管网络信息、维护网络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不系统、不集中、不明晰、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网络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网络犯罪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现有的网络法制建设及其发展速度滞后于网络发展,不能强有力地保护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不能及时有效地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当前必须完善网络立法,使网络生产、制作、使用、服务、监管及处罚等行为均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刘学奎.专家详解网络成瘾病因及症状[EB/OL].(2008—

11一08)[2010—09一10].http://news.xinhuanet.com/

newscenter/2008—1I/08/content.10327316.htm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台一系列关于网络安全、惩治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1994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147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开始施行;1996年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3

月15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2]周波,廖峻.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LO(3):170—171.

[3]谢应霞.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析[J].理

论界,20lO(2):80—81.

[4]WallaceP.互联网心理学[M].谢影,苟建新,译.北京: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法》,其中第285条、第286条对计算机犯罪进行了

规定;1997年12月813,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

[5]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2:27.

组审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2月1113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发布《计算机

[6]卢伟.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

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39—140.

[7]骆懿玲.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山

大学学报论丛,2006,26(2):105—107.

信息网络国际联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定》以及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8]韩洪生.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控机制研究[J].南京工程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57—60.

[9]胡霞,邱莉.从品德心理角度剖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

及其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60一62.

Analysisofproblemsofnetworksecurityamongcollegestudents

CHA0Chuanxuan

(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Nancha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chang330099,China)

manifested够Internetaddiction,Intemetimn协ral

byvirtualcharacteristicsofthe

to

Abstract:Theproblemsofnetworksecurityamongcollegestudentsbehaviors.networkcrimesandnetworkvictimized

aIe

behaviors.Theseproblems呲caused

network.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imperfectionofthenetworklegislation.Inorder

solvethese

problems,we

education

to

mustpromote

networksecuritytechnology

to

strengthenthenetworksupervision,strengthennetworksecurity

improvecollegestudents’networksecurityawarenessandperfect-networklegislationtoimprovethelegalsys—

temofnetworksecurity.

Keywords:networksecurity;collegestudents

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巢传宣, CHAO Chuanxuan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江西,南昌,330099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29(5)

参考文献(9条)

1.胡霞;邱莉 从品德心理角度剖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其对策[期刊论文]-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2.韩洪生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控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3.骆懿玲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02)

4.卢伟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5.黄希庭;徐凤姝 大学生心理学 20026.Wallace P;谢影;苟建新 互联网心理学 2001

7.谢应霞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析[期刊论文]-理论界 2010(02)8.周波;廖峻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探析[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0(03)9.刘学奎 专家详解网络成瘾病因及症状 20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csz201005015.aspx

第29卷第5期

2010年10月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ofNanchangInstituteofTechnology

V01.29No.50ct.2010

文章编号:1674一0076(20]o)05—0054—04

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巢传宣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网络成癌行为、网络失德行为、网络犯罪行为、网络受害行为等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网络安全问题,其原因在于网络虚拟性特点、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以及网络立法不完善,其应对措施是: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要完善网络立法,健全网络安全的法律机制。关键词:网络安全;大学生;措施

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El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4亿,其中有六成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但是网络安全是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CNNIC调查发现,2009年我国有52%的网民曾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网民处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相关服务费用共计153亿元。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最广泛的应用者和最积极的参与者。网络作为方便快捷的信息传媒,已经深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各个领域,成为他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大学生也普遍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导致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生由于无法抵抗上网的冲动而经常放弃其他活动,旷课、通宵上网等就成为网络成瘾学生普遍的行为,学业的失败反过来又加深他们的挫折感,为逃避现实烦恼,网络成瘾学生往往病理性地在网络上寻求精神安慰,更严重地依赖网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网络失德行为

由于网络属于虚拟社区,上网查阅信息、发表言论或与别人交流时,基本上是在匿名状态下进行,具有高度隐蔽性的特点。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很多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实行的道德标准,远远低于他们在实际现实社会生活的道德要求。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启齿的庸俗、下流的脏话,在网络上则口无遮拦,全力宣泄;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当面不说”的言论,在网络上则心无顾忌,肆意发表。尤其是有些过于放纵的网络行为,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或制造社会混乱,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等等,对社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这种网络失德行为,一旦给社会或他人造成的危害较大,就成了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

活动。

3.网络犯罪行为

一、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1.网络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祢

IAD)通常是指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上网冲动失控现象,其主要症状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欲望,一旦上网就无法停止。网络成瘾主要是由于重复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按照我国颁布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1】,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有:①网络游戏成瘾。②网络关系成瘾。③网络色情成瘾。④网络信息成瘾。据调查,我国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发生率约为8.0%。13.0%。由此估计,我国总计大约有200多万网络成瘾大学生[引。网络成瘾学

收稿日期:2010—09—21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09Y8309)

网络犯罪是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或者犯罪对象而实施的严重危害网络空间安全的行为。一般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以网络为工具的犯罪;二是以网络为攻击目标的犯罪;三是以网络为获利来源的犯

罪[3l。

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主要有: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民

作者简介:巢传宣(1971一),男,讲师.

第5期巢传宣: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55

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等信息,危害国家安全;利用网络宣扬封建迷信、赌博、暴力、凶杀、恐怖、邪教,扰乱社会秩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或实施黑客行为,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利用网络窃取账号、信用卡资料等,侵害公私财产;利用网络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敲诈勒索,获取不正当利益;利用网络兜售、抄袭他人论文、软件等智力成果,侵犯别人知识产权;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传播、贩卖色情淫秽物品,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

4.网络受害行为

们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人们由于摆脱了现实社会中诸多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从而导致一些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另外,在电脑网络上,大学生面对的只是屏幕、键盘和鼠标这些无生命的物体,交往的对象也只是一些虚拟性的符号,即使是对交往对象实施了不道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但在行为实施人看来,他仅仅是点击了鼠标和敲打了键盘而已,他也没有看到受害者的愤怒和痛苦,因此,他往往感觉不到自己此时此刻对真实的“人”做了什么,很难有实施不道德行为后的内疚感,或者实施犯罪行为后的负

罪感。

2.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是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观原因

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由于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常常成为网络受害者。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1)网络交友受骗。很多犯罪分子抓住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相信他人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在上网聊天时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2)网络交易受骗。近年来网络购物发展迅速,因其便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购物的一种潮流性选择,但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的安全知识了解甚少,往往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泄露个人信息,从而造成有关损失;(3)遭遇网络攻击。大学生虽然有一些网络知识,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学生往往因为网络安全知识欠全,或网络安全意识不够,使用网络时常常感染病毒程序,系统崩溃或文件丢失、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大学生多数处于18~25岁这一年龄阶段,从其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大学生处于“童年期”和“成年期”中间,是“童年期”向“成年期”过度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不幼稚,但也不成熟;不依赖,但也不独立;喜欢自由,追求自尊,但又不能自主;渴望求知,好胜心强,但也喜欢猎奇;愿意体验,愿意思考,但又容易被误导;希望被社会接纳,渴望被他人肯定,但又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总之,大学生一方面有极强的自我概念,但另一方面对社会认知存在局限性,对自我管理存在不足性。这种不协调,影响他们对外界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导致他们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因此,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狂风暴雨”时期【5J。

比如目前网络犯罪中,编制病毒侵入别人系统的“黑客”行为,就往往是出于大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网络“黑客”充满崇拜,并试图尝试“黑客”行为;有的学生在实施“黑客”行为成功进入别人系统后,还到处宣扬,以为荣耀;有的学生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后甚至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以炫耀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这种动摇的、起伏的身心特点,也使得大学生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瞄准的首要对象。在互联网上,有国内外敌对势力刊载的大量反动性、煽动性或低级庸俗的信息内容,大学生因其人生阅历尚浅而缺乏对不良信息的辨别力和抵制力,如果大学生在网上长期得不到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引,经常接触这些不良信息,就会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蒙蔽、误导和侵害,从而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走向叛国投敌的歧途。受某些反动政治观点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在不经意间就成为反动言论的传播者。有的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就在网上进行反动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1.网络虚拟性的特点是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

环境原因

心理学研究证实,人们所处的环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绝大多数人在适合的氛围中会做出与自己性格不符的事情,而隐蔽程度是影响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降低正常的社会限制,使人们对自己的抑制减少【4l。在互联网上,当人们在不同的网站上察觉的隐秘程度不同时,会相应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假如人们在回复朋友的电子邮件时,他会署名,这就没有什么隐蔽性了,这时候他会尽量将网络上的他和实际生活中的他保持一致,以免他的朋友会形成与他以往不一致的印象。然而,当他进入互联网的某些环境中时,比如娱乐场所等,他可以用笔名或绰号来隐蔽其真实身份,这时候由于社会控制的缺位,他的潜藏着的本来的自我(即弗洛伊德所谓的“本我”)可能就从某个深处跑出来,并支配或控制他此时的行为。

因此,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特点使网络行为出现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的真空,这种真空会弱化人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0正

宣传活动。此外,还有极少数大学生由于被蒙蔽和误导而加入邪教组织或非法团体。

另外,由于当前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大学生普遍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的缺乏使大学生既可以成为网络危险行为的实施者,也可以成为网络危险行为的受害者。有调查显示,有8%的大学生对网络安全不太关注;在公共场所使用计算机时,有16%的大学生没有意识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各种用户名和密码信息、存储介质;当收到垃圾邮件时11%的大学生随意处理;有62%的大学生不了解自己使用的聊天工具的工作模式,不知道聊天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聊天记录保存的位置;有23%的大学生表示曾经将自己的照片或其他真实资料发布在网上,39%的大学生表示可能通过网络发送自己的银行账号和密码L6-7J。这种情况的存在无疑使大学生容易成为网络的受害者。

3.网络立法不完善是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制

度原因

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较为全面的法规,其它法律如《刑法》等中也增加了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但相对于网络犯罪的增长速度以及网络犯罪的更新程度,网络立法显得较为滞后,网络监管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则显得极为不足。

立法的不完善使得对网络的管理过于粗略而又极不规范,对于网络犯罪而言,还无法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再加上在网络案件的实际侦破过程中,由于我国大多数刑侦司法人员缺乏对网络的认识,也缺乏相关的网络知识,还习惯性地沿用传统的取证调查方法,致使侦查破案效率很低。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的调查显示,目前,网络犯罪大约有1%被发现,且在发现的案件中只有4%被指控L8j。由此可见我国对新兴网络犯罪打击的力度实在太弱。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探讨

1.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监管力度马克思曾经说过:“新技术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处,但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正如美国经济历史学家罗伯特・海伯罗纳所言:“往往是技术变革的力量已经释放出来了,而控制或指引技术的力量却很幼小”[4]13。

经济学中有一“破窗理论”: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及时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

整栋楼被拆毁。当前,尽管网络采取了信息加密、防火墙、身份识别、访问控制、网上监控、安全审计、入侵检测、案件跟踪、灾难恢复等技术以保证安全,但还是存在诸多安全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使得互联网上的“破窗”(即互联网上的不良网站、有害信息等)随处可见,从而导致网络安全问题凸显。所以当前要大力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切实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对不良网站和有害信息要进行充分全面的技术屏蔽和过滤,以减少大学生被“网络破窗”所引诱的

机会。

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众所周知,大学生上网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学到许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结交更多朋友,提高社交技能,增进友情;可以害信息等。这些行为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有的大学生错误地使用网络,又对网络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甚至出现“网络成瘾”心理障碍。所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要引导大学其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书中提出的有关互联网行为规则的第一条规则就国一著名未来学家在《高思维、高科技》里就讲过这样再次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快速进行信息的加工、存贮和传输等,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网是热衷于聊天、玩电脑游戏、浏览有生克服心理弱点,走出网络心理误区,最终培育起大学生健康安全的网络心态。

德意识。虽然“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美国作家弗吉尼亚在其《网络世界的行为举止》一是:“记住人类”,这个规则提醒网民,在屏幕的另一端是人【4J74。网络因其虚拟性,所以有许多人对网络失德行为不以为然,但实际上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一个延伸,网络道德反过来会影响现实道德。美一个例子:曾经在一个州里有一个14岁的男孩拿起枪就打死了8个同学,这个小孩一拿起枪就有杀人的快感,他开了8枪,杀了8个人。据事后联邦调查局所说,像这种距离即使是有专业训练的联邦调查人员也打不了那么准,而他一切的技巧和行为感觉都是由电脑游戏形成的旧J。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道德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新课题,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也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题中之意。

律意识。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高发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精神欠缺和法制观念不强有关。有许多大学生仅仅是为了好玩、新奇、尝试,或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实施网络犯罪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其网络法制观念。

第5期巢传宣: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57

最后还要加强网络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识盲区和制约因素。许多大学生一接触网络就忙着将其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而对网络安全隐患则无暇顾及,或有所考虑但又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没有对网络侵害形成监测、防护和抗击能力,所以往往成为网络的受害者。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也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

3.完善网络立法。健全网络安全的法律机制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于有效监管网络信息、维护网络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不系统、不集中、不明晰、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网络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网络犯罪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现有的网络法制建设及其发展速度滞后于网络发展,不能强有力地保护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不能及时有效地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当前必须完善网络立法,使网络生产、制作、使用、服务、监管及处罚等行为均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刘学奎.专家详解网络成瘾病因及症状[EB/OL].(2008—

11一08)[2010—09一10].http://news.xinhuanet.com/

newscenter/2008—1I/08/content.10327316.htm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台一系列关于网络安全、惩治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1994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147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开始施行;1996年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3

月15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2]周波,廖峻.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LO(3):170—171.

[3]谢应霞.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析[J].理

论界,20lO(2):80—81.

[4]WallaceP.互联网心理学[M].谢影,苟建新,译.北京: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法》,其中第285条、第286条对计算机犯罪进行了

规定;1997年12月813,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

[5]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2:27.

组审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2月1113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发布《计算机

[6]卢伟.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

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39—140.

[7]骆懿玲.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山

大学学报论丛,2006,26(2):105—107.

信息网络国际联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定》以及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8]韩洪生.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控机制研究[J].南京工程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57—60.

[9]胡霞,邱莉.从品德心理角度剖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

及其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60一62.

Analysisofproblemsofnetworksecurityamongcollegestudents

CHA0Chuanxuan

(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Nancha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chang330099,China)

manifested够Internetaddiction,Intemetimn协ral

byvirtualcharacteristicsofthe

to

Abstract:Theproblemsofnetworksecurityamongcollegestudentsbehaviors.networkcrimesandnetworkvictimized

aIe

behaviors.Theseproblems呲caused

network.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imperfectionofthenetworklegislation.Inorder

solvethese

problems,we

education

to

mustpromote

networksecuritytechnology

to

strengthenthenetworksupervision,strengthennetworksecurity

improvecollegestudents’networksecurityawarenessandperfect-networklegislationtoimprovethelegalsys—

temofnetworksecurity.

Keywords:networksecurity;collegestudents

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巢传宣, CHAO Chuanxuan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江西,南昌,330099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29(5)

参考文献(9条)

1.胡霞;邱莉 从品德心理角度剖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其对策[期刊论文]-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2.韩洪生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控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3.骆懿玲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02)

4.卢伟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5.黄希庭;徐凤姝 大学生心理学 20026.Wallace P;谢影;苟建新 互联网心理学 2001

7.谢应霞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析[期刊论文]-理论界 2010(02)8.周波;廖峻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探析[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0(03)9.刘学奎 专家详解网络成瘾病因及症状 20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csz201005015.aspx


相关内容

  • 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网络学术论坛途径研究
  • [摘 要]网络学术论坛为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在网络学术论坛的特点.大学生需要培养的科研素质内涵.网络学术论坛在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如何加强论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素质:网络学术论坛 [中图分类号]G254.97 [文献标识码]A [ ...

  •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题目(54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师范类(专升本)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 师范类(专升本)专业论文参考选题(新) 说明:学生可从以下题目确定毕业论文选题,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方向或自己的工作经验自拟题目,论文题目必须与当前就读专业密切相关,并经指导教师认可. 一.教育理论 1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教学思想.学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 试论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3 ...

  • 行动研究1
  • 行动研究报告的写作 教育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以下简称行动研究)是指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由于其简便易行,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也是非常适合实践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研 ...

  • 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 作者:薛海兵 江苏省第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 课题单位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课题主持人 薛海兵 摘 要: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环境,本课题将语文教学、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这三者结合起来思考,试图对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

  • 结题评估总结报告
  • 课题<网络环境下,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结题评估总结报告 巨野县大谢集镇第二中学 贺庆红 巨野县大谢集镇第二中学承担的课题研究<网络环境下,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于2010年12月15日申报,经大谢集镇第二中学.巨野县教研室.菏泽市教研室逐级呈报, ...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 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桂 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11年8月6~9日 • 桂林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in ...

  • SNA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28卷第6期2014年12月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CHINA 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Y Vol.28No.6Dec.2014 SNA 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 赵磊磊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 日照276826 [摘要]:SNA (社会网络分析)作为实证研究必不可 ...

  • 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文献标题 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2009 基于MPLS VPN技术对电子政务网络改造和优化 合肥工业大学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运作模式研究 湘潭大学 2009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政府主导模式研究 湘潭大学 2009 邵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构 ...

  • 社会调查题目
  • 第一类:大学生的实际 1.关于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及态度调查 1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调查 15.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 2.关于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性的调查 3.关于大学生学风问题的调查 4.关于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调查 5.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