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摘 要:机械设计课程作为实践类课程,是机械工程类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机械设计课程也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加顺利地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此,简要概述了机械设计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问题,并且着重分析了推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6.08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类学科与诸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及材料科学等学科存在一定的技术交叉。这样的学科交叉有利于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提高各学科的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但是也给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有的教学要求,新形势下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现状。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发展要求,对机械工程类学科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大力提升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力度,以此保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地提升,适应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1 传统教学模式下机械设计课程存在的相关问题

  机械设计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具体表现为:(1)以往机械设计课程开展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相关设计实操课程相分离,这就导致实操与理论的间断,从而导致知识贯通存在一定断续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2)设计题目单一,缺乏创新性。以往机械设计课程的设计题目主要围绕理论知识展开,题目设计方面较为老套,数据更新不及时,在设计环节与要求较为传统,未能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3)脱离实际。以往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主要依据相关教材开展,对当前主流技术与要求涉及较少,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及对新鲜事物的把握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从而不利于学生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2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以当前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对专业型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差异为培养基础,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1)对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作出相应的调整。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调整要遵循基础强化,加强实操训练的基本原则。在课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相关先进科研成果,介绍与生活、实际项目相关性较大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技术,确保课程开展的实操性,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理论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提升过程中能分清主次,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对教学内容做出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2)增加工程类实践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机械工程的了解仅限于生活中可以接触的常见工程问题,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习惯性地采取理性思维为主思维方式,缺少工程实践观念。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相关工程实践过程。例如,在教学开展之前,安排学生参观相关工程车间,将学生带到生产一线,在参观的过程中由教师及车间骨干人员讲解具体机械设备的使用说明及操作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即系设计的过程。在课堂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及开展实践时,可以联系参观经历,更好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将理论转化为有效的实践。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内容开展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联系与实践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1)在机械设计实验课程中成立相关课题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教学时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实验课程中可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应急处理能力。成立课题组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讲授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程度,成立相关课题小组,将机械设计实验进行汇总分类,形成层次分明,模块组合清晰,具有较强开放性的实验系统,确保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应用机会。

  在实验课相关改革中既要重视传统实验的理论重要性又要在实验课中引入创新性的内容,加大新设备的引进与使用。例如,在实验课程中保留原有的传统实验,如“分析与装拆减速器”的实验要做相应的保留,该实验加学生对减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直观体

  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提升,从而为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学院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引进先进的实验理念及实验设备。院校可根据自身研究需要,结合科技发展的动向,引进先进的试验台进行创新性项目的开展,在试验台引进中,由学生自行进行组装,以确保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加深对实验台结构与原理的理解,方便其在实验中进行有效地数据分析与创新性设计。

  (2)开设富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教师根据本学期知识结构特点及学生自身发展方向特点,在学期中后段开展具有一定特色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之中,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定期组织班级内部学科知识竞赛活动,竞赛题目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学科领域当前的创新技术设想及创新成果方面,以确保学生获取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同时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开发其创新潜能。或者学员可以在每学期组织一次创新计划集中营训练活动,在集中营开幕宣传时为学生提供几个方向的课题以供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进行课题的选择与团队的组建。在集中营开始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前期的组内讨论开展相关创新计划课题,到中期的各小组交流比拼,再到后期成果展示均有专业的教师与领域内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从而保障整个过程的专业性与创新性。

  3 结语

  机械设计课程作为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对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课程改革与创新过程中要加大其改革创新力度,通过改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开展相应的改革创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其适应日益变化的技术与市场需求。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中注重调整理论知识比重,确保教学内容中实操部分的充足与有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主要注重实验方法的加强与巩固,在继续保留传统实验课程优势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验中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德峰,牛彦鹏.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J].科学导报,2015,(21):3.

  [2]段新燕.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5):204.

  [3]李庭斌.《工程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0):216-217.

  [4]吴夏.机械设计教学中创新理念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4,(3):124.

  摘 要:机械设计课程作为实践类课程,是机械工程类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机械设计课程也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加顺利地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此,简要概述了机械设计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问题,并且着重分析了推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6.08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类学科与诸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及材料科学等学科存在一定的技术交叉。这样的学科交叉有利于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提高各学科的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但是也给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有的教学要求,新形势下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现状。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发展要求,对机械工程类学科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大力提升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力度,以此保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地提升,适应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1 传统教学模式下机械设计课程存在的相关问题

  机械设计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具体表现为:(1)以往机械设计课程开展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相关设计实操课程相分离,这就导致实操与理论的间断,从而导致知识贯通存在一定断续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2)设计题目单一,缺乏创新性。以往机械设计课程的设计题目主要围绕理论知识展开,题目设计方面较为老套,数据更新不及时,在设计环节与要求较为传统,未能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3)脱离实际。以往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主要依据相关教材开展,对当前主流技术与要求涉及较少,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及对新鲜事物的把握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从而不利于学生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2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以当前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对专业型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差异为培养基础,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1)对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作出相应的调整。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调整要遵循基础强化,加强实操训练的基本原则。在课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相关先进科研成果,介绍与生活、实际项目相关性较大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技术,确保课程开展的实操性,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理论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提升过程中能分清主次,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对教学内容做出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2)增加工程类实践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机械工程的了解仅限于生活中可以接触的常见工程问题,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习惯性地采取理性思维为主思维方式,缺少工程实践观念。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相关工程实践过程。例如,在教学开展之前,安排学生参观相关工程车间,将学生带到生产一线,在参观的过程中由教师及车间骨干人员讲解具体机械设备的使用说明及操作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即系设计的过程。在课堂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及开展实践时,可以联系参观经历,更好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将理论转化为有效的实践。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内容开展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联系与实践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1)在机械设计实验课程中成立相关课题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教学时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实验课程中可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应急处理能力。成立课题组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讲授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程度,成立相关课题小组,将机械设计实验进行汇总分类,形成层次分明,模块组合清晰,具有较强开放性的实验系统,确保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应用机会。

  在实验课相关改革中既要重视传统实验的理论重要性又要在实验课中引入创新性的内容,加大新设备的引进与使用。例如,在实验课程中保留原有的传统实验,如“分析与装拆减速器”的实验要做相应的保留,该实验加学生对减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直观体

  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提升,从而为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学院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引进先进的实验理念及实验设备。院校可根据自身研究需要,结合科技发展的动向,引进先进的试验台进行创新性项目的开展,在试验台引进中,由学生自行进行组装,以确保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加深对实验台结构与原理的理解,方便其在实验中进行有效地数据分析与创新性设计。

  (2)开设富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教师根据本学期知识结构特点及学生自身发展方向特点,在学期中后段开展具有一定特色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之中,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定期组织班级内部学科知识竞赛活动,竞赛题目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学科领域当前的创新技术设想及创新成果方面,以确保学生获取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同时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开发其创新潜能。或者学员可以在每学期组织一次创新计划集中营训练活动,在集中营开幕宣传时为学生提供几个方向的课题以供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进行课题的选择与团队的组建。在集中营开始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前期的组内讨论开展相关创新计划课题,到中期的各小组交流比拼,再到后期成果展示均有专业的教师与领域内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从而保障整个过程的专业性与创新性。

  3 结语

  机械设计课程作为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对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课程改革与创新过程中要加大其改革创新力度,通过改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开展相应的改革创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其适应日益变化的技术与市场需求。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中注重调整理论知识比重,确保教学内容中实操部分的充足与有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主要注重实验方法的加强与巩固,在继续保留传统实验课程优势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验中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德峰,牛彦鹏.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J].科学导报,2015,(21):3.

  [2]段新燕.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5):204.

  [3]李庭斌.《工程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0):216-217.

  [4]吴夏.机械设计教学中创新理念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4,(3):124.


相关内容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 [摘要]文章阐述了以科研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理论联系实践,营造良好的科研教学环境,课程体系建立以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科研引导课程工程实践环节等举措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培养优秀综合素质工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科研创新 [作者简介]郑向华(19 ...

  • 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摘要: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文化活动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学校通过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健全科技竞赛管理体系等举措,形成了大学生科技竞赛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保障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人才:长效机制:可持 ...

  •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绪论
  • 绪论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2.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 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3.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引 言 ...

  •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
  •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工科类院系中创建最早 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q ...

  • 专升本历年录取分数线及各校简介
  • 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录取情况统计表 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划数 100 录取最高分 录取最低分 349 291 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录取情况统计表 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划数 80 录取最高分 录取最低分 353 320 山东理工大 ...

  • 典型教学案例一
  • 典型教学案例一 机械工程训练课程是北京市精品课程..目前是全校各专业(包括文.理.工科43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必修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全校各专业学生以机械工程为例,通过实践,建立对工程的基本认识.通过动手训练,掌握工程的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工程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内容:4个基本认知,2个基本训 ...

  • 主讲教师情况
  •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姓名 最终学历 学位 2(1)-1 基本 信息 所在院系 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 郭凤 硕士研究生 硕士 性别 职称 职务 女 教授 教师 出生年月 1962.7 电话 [1**********] 传真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

  • 机械电子专业应用技术型工程师培养的研究
  • [摘 要]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以机械电子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定位.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能力递增性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应用技术.实践能力为主线的机械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该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为理论扎实.应用技术 ...

  •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2001年省级教改课题.经过近3年多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把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