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与轴配合的常用公差带

内容摘要: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 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1)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其中公差 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

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1)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其中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标准公

差分为20级,即IT01,IT0,IT1,…,ITI8。其尺寸精确程度从IT01到ITI8依次降低。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可查表得到。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一般是指上下两个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即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见上图。

国家标准对孔和轴均规定了28个不同的基本偏差。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下图是孔和轴的28个基本偏差系列图。

从基本偏差系列图可知,轴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到2c为下偏差(ei),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 孔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下偏差(E1),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到ZC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其中H和h的基本偏差为零。JS和js对称于零线,没有基本偏差,其上,下偏差分别为+IT/2和-IT/2。 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了公差带的各种位置,所以只画出属于基本偏差的一端,另一端

则是开口的,即公差带的另一端取决于标准公差(IT)的大小。

7-6 极限与配合

按零件图要求加工出来的零件,装配时不需要经过选择或修配,就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这种性质称为

互换性。零件具有互换性,便于装配和维修,有利于组织生产协作,提高经济效益。建立极限与配合制度是保

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必要条件。下面简要介绍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GB/T1800、GB/T1801)的基本内容。

一、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⒈ 零件的互换性

同一批零件,不经挑选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零件的

这种性能称为互换性。零件具有互换性,不仅能组织大批量生产,而且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减低成本和便于维

修。

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由设计者确定合理的配合要求和尺寸公差大小。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

允许零件实际尺寸有一个变动量,这个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公差。 ⒉ 基本术语

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它是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的。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某一

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分别称为上偏差和下偏差,见图7-33。即: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国家标准规定: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如图7-33所示。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下偏

差代号为ei。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

例:一根轴的直径为¢50±0.008。其基本尺寸为¢50,最大极限尺寸为¢50.008,最小极限尺寸为¢49.992。

上偏差=50.008—50=0.008

下偏差=49.992—50=-0.008

公差=50.008—49.992=0.016 或=0.008—(-0.008)=0.016

零线:在公差带图(公差与配合图解)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即零偏差线。通常以零线表示基本尺

寸。

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

⒊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

合有松有紧,国家标准规定配合分三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1)间隙配合

孔与轴配合时,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见图7-34。

2)过盈配合

孔和轴配合时,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的尺寸,其代数差为负值为过盈。具有过盈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

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见图7-35。

3)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见图7-36。

⒋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公差带由“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这两个要素组成。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大小,基本偏差确定公

差带位置。

1)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是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标准公差分位20个等级,即:IT01、IT0、IT1

至IT18。IT表示公差,数字表示公差等级,从IT01至IT18依次降低。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是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当公差带在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反之则为上偏差。轴与孔的基本偏差带号用拉丁字母表示,

大写为孔,小写为轴,各有28个。其中H(h)的基本偏差为零,常作为基准孔或基准轴的偏差代号。

⒌ 配合制度

当基本尺寸确定后,为了得到孔与轴之间各种不同性质的配合,又便于设计和制造,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

不同的基准制,即基孔制和基轴制,在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1)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7-37(a)所示。

基孔制配合中的孔为基孔制,用基本偏差代号H表示,基孔制的下偏差为零。

2)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7-37(b)所示。

基轴制配合中的轴为基准轴,用基本偏差代号h表示,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

轴承内圈与轴选k6

轴承外圈与孔选J7

(五)滚动轴承的配合

轴承的配合是指内圈与轴颈及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轴承的内、外圈,按其尺寸比例一般可认为是薄壁零件,容易变形、当它装人外壳孔或装到轴上后,其内、外圈的不圆度,将受到外壳孔及轴颈形状的影响。因此,除了对轴承的内、外径规定了直径公差外,还规定了平均内径和平均外径(用人或Dm表示)的公差,后者相当于轴承在正确制造的轴上或外壳孔中装配后;它的9f8或内径的尺寸公差。标准规定.0、6‘5、4‘2各公差等级的轴承的内径八和外径Dm的公差带均为单向制,而且统一采用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值的分布(下图)。详细内容见有关标准。

滚动轴承是标准件,为使轴承便于五换和大量生产,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扎制,即以轴承内孔的尺寸为基准;轴承外径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即以轴承的外径尺寸为基准。与内圈相配合的轴的公差带以及与外围相配合的外壳孔的公差带·均按圆柱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F选取。由于人的公差带在本线之下,而圆柱公差标准中基准孔的公差带在零线之上,所以轴动轴承配合和它的基准面(内圈内径,外圈外径)偏差与轴预或座孔尺寸偏差的相对关系。由中可以看出,对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而言,圆柱公差标准中的许多过渡配合在这里实际成为还配合,而有的间隙配合,在这里实际变为过渡配合。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与圆柱公差标准。规定的基轴制同类配合相比较,配合性质的类别基本一致,但由于轴承外径的公差值较小,因而配合也较紧。

a)轴承与轴配合的常用公差带关系图

b) 轴承与外壳配合常用公差带关系图

Ädmp—轴承内圈单一平面平均内孔直径的偏差;ÄDmp—轴承外圈单一平面外径

的偏差

图 :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

轴承配合种类的选取,应根据轴承的类型和尺寸、载荷的大小和方向以及载荷的性质等决定。正确选择的轴承配合应保证轴承正常运转,防止内圈与轴、外圈与外壳孔在工作时发生相对工转动。一般地说,当工作载荷的方向不变时,转动圈应比不动圈有更紧一些的配合,因为转动队承受旋转的载荷,而不动图承受局部的载荷。当转速愈高、载荷愈大和振动愈强烈时,则应造用一愈紧的配合。当轴承安装于薄壁外壳或空心轴上时,也应采用较紧的配合。但是过紧的配合是

不利的;这时可能因内圈的弹性膨胀和外圈的收缩而使轴承内部的游隙减小甚至完全消失,也可能由于相配合的轴和座孔表面的不规则形状或不均匀的刚性而导致轴承内外圈不规则的变形,这些都将破坏轴承的正常工作。过紧的配合还会使装拆困难,尤其对于重型机械。

对开式的外壳与轴承外圈的配合,宜采用较松的配合。当要求轴承的外圈在运转中能沿轴向游动时,该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也应较松,但不应让外圈在外壳孔内可以转动。过松的配合对提高轴承的旋转精度、减少振动是不利的。

如果机器工作时有较大的温度变化,那么,工作温度将使配合性质发生变化。轴承运转时,对于一般工作机械来说,套圈的温度常高于其相邻零件的温度。这时,轴承内圈可能因热膨胀而与轴松动,外圈可能因热膨胀而与外壳孔胀紧,从而可能使原来需要外圈有轴向游动性能的支承丧失游动性。所以;在选择配合时必须仔细考虑轴承装置各部分的温差和其热传导的方向。

以上介绍了选择轴承配合的一般原则,具体选择时可结合机器的类型和工作情况,参照同类机器的使用经验进行。各类机器所使用的轴承配合以及各类配合的配合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和几何形状允许偏差等资料可查阅有关手册。

内容摘要: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 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1)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其中公差 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

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1)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其中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标准公

差分为20级,即IT01,IT0,IT1,…,ITI8。其尺寸精确程度从IT01到ITI8依次降低。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可查表得到。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一般是指上下两个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即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见上图。

国家标准对孔和轴均规定了28个不同的基本偏差。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下图是孔和轴的28个基本偏差系列图。

从基本偏差系列图可知,轴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到2c为下偏差(ei),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 孔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下偏差(E1),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到ZC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其中H和h的基本偏差为零。JS和js对称于零线,没有基本偏差,其上,下偏差分别为+IT/2和-IT/2。 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了公差带的各种位置,所以只画出属于基本偏差的一端,另一端

则是开口的,即公差带的另一端取决于标准公差(IT)的大小。

7-6 极限与配合

按零件图要求加工出来的零件,装配时不需要经过选择或修配,就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这种性质称为

互换性。零件具有互换性,便于装配和维修,有利于组织生产协作,提高经济效益。建立极限与配合制度是保

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必要条件。下面简要介绍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GB/T1800、GB/T1801)的基本内容。

一、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⒈ 零件的互换性

同一批零件,不经挑选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零件的

这种性能称为互换性。零件具有互换性,不仅能组织大批量生产,而且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减低成本和便于维

修。

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由设计者确定合理的配合要求和尺寸公差大小。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

允许零件实际尺寸有一个变动量,这个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公差。 ⒉ 基本术语

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它是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的。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某一

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分别称为上偏差和下偏差,见图7-33。即: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国家标准规定: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如图7-33所示。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下偏

差代号为ei。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

例:一根轴的直径为¢50±0.008。其基本尺寸为¢50,最大极限尺寸为¢50.008,最小极限尺寸为¢49.992。

上偏差=50.008—50=0.008

下偏差=49.992—50=-0.008

公差=50.008—49.992=0.016 或=0.008—(-0.008)=0.016

零线:在公差带图(公差与配合图解)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即零偏差线。通常以零线表示基本尺

寸。

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

⒊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

合有松有紧,国家标准规定配合分三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1)间隙配合

孔与轴配合时,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见图7-34。

2)过盈配合

孔和轴配合时,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的尺寸,其代数差为负值为过盈。具有过盈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

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见图7-35。

3)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见图7-36。

⒋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公差带由“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这两个要素组成。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大小,基本偏差确定公

差带位置。

1)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是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标准公差分位20个等级,即:IT01、IT0、IT1

至IT18。IT表示公差,数字表示公差等级,从IT01至IT18依次降低。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是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当公差带在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反之则为上偏差。轴与孔的基本偏差带号用拉丁字母表示,

大写为孔,小写为轴,各有28个。其中H(h)的基本偏差为零,常作为基准孔或基准轴的偏差代号。

⒌ 配合制度

当基本尺寸确定后,为了得到孔与轴之间各种不同性质的配合,又便于设计和制造,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

不同的基准制,即基孔制和基轴制,在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1)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7-37(a)所示。

基孔制配合中的孔为基孔制,用基本偏差代号H表示,基孔制的下偏差为零。

2)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7-37(b)所示。

基轴制配合中的轴为基准轴,用基本偏差代号h表示,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

轴承内圈与轴选k6

轴承外圈与孔选J7

(五)滚动轴承的配合

轴承的配合是指内圈与轴颈及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轴承的内、外圈,按其尺寸比例一般可认为是薄壁零件,容易变形、当它装人外壳孔或装到轴上后,其内、外圈的不圆度,将受到外壳孔及轴颈形状的影响。因此,除了对轴承的内、外径规定了直径公差外,还规定了平均内径和平均外径(用人或Dm表示)的公差,后者相当于轴承在正确制造的轴上或外壳孔中装配后;它的9f8或内径的尺寸公差。标准规定.0、6‘5、4‘2各公差等级的轴承的内径八和外径Dm的公差带均为单向制,而且统一采用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值的分布(下图)。详细内容见有关标准。

滚动轴承是标准件,为使轴承便于五换和大量生产,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扎制,即以轴承内孔的尺寸为基准;轴承外径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即以轴承的外径尺寸为基准。与内圈相配合的轴的公差带以及与外围相配合的外壳孔的公差带·均按圆柱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F选取。由于人的公差带在本线之下,而圆柱公差标准中基准孔的公差带在零线之上,所以轴动轴承配合和它的基准面(内圈内径,外圈外径)偏差与轴预或座孔尺寸偏差的相对关系。由中可以看出,对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而言,圆柱公差标准中的许多过渡配合在这里实际成为还配合,而有的间隙配合,在这里实际变为过渡配合。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与圆柱公差标准。规定的基轴制同类配合相比较,配合性质的类别基本一致,但由于轴承外径的公差值较小,因而配合也较紧。

a)轴承与轴配合的常用公差带关系图

b) 轴承与外壳配合常用公差带关系图

Ädmp—轴承内圈单一平面平均内孔直径的偏差;ÄDmp—轴承外圈单一平面外径

的偏差

图 :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

轴承配合种类的选取,应根据轴承的类型和尺寸、载荷的大小和方向以及载荷的性质等决定。正确选择的轴承配合应保证轴承正常运转,防止内圈与轴、外圈与外壳孔在工作时发生相对工转动。一般地说,当工作载荷的方向不变时,转动圈应比不动圈有更紧一些的配合,因为转动队承受旋转的载荷,而不动图承受局部的载荷。当转速愈高、载荷愈大和振动愈强烈时,则应造用一愈紧的配合。当轴承安装于薄壁外壳或空心轴上时,也应采用较紧的配合。但是过紧的配合是

不利的;这时可能因内圈的弹性膨胀和外圈的收缩而使轴承内部的游隙减小甚至完全消失,也可能由于相配合的轴和座孔表面的不规则形状或不均匀的刚性而导致轴承内外圈不规则的变形,这些都将破坏轴承的正常工作。过紧的配合还会使装拆困难,尤其对于重型机械。

对开式的外壳与轴承外圈的配合,宜采用较松的配合。当要求轴承的外圈在运转中能沿轴向游动时,该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也应较松,但不应让外圈在外壳孔内可以转动。过松的配合对提高轴承的旋转精度、减少振动是不利的。

如果机器工作时有较大的温度变化,那么,工作温度将使配合性质发生变化。轴承运转时,对于一般工作机械来说,套圈的温度常高于其相邻零件的温度。这时,轴承内圈可能因热膨胀而与轴松动,外圈可能因热膨胀而与外壳孔胀紧,从而可能使原来需要外圈有轴向游动性能的支承丧失游动性。所以;在选择配合时必须仔细考虑轴承装置各部分的温差和其热传导的方向。

以上介绍了选择轴承配合的一般原则,具体选择时可结合机器的类型和工作情况,参照同类机器的使用经验进行。各类机器所使用的轴承配合以及各类配合的配合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和几何形状允许偏差等资料可查阅有关手册。


相关内容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005
  • 1.4 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20个公差等级 28个基本偏差代号(j 限用于4个公差等级,J 限用3个公差等级) 20个公差等级⎫500多一组成公差带 → 孔 .轴公差带各有种⎬任取其28个基本偏差⎭孔的公差带:20×27+3=543轴的公差带:20×27+4=544 能应用所有可能的公差带吗 ...

  • 袖珍机械设计师手册 (第三版)
  • 基本资料 袖珍机械设计师手册 (第三版) 作者: 毛谦德 出版社: 出版年: 2007年01月第3版 页数: 定价: 118.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实用性强.查阅方便的机械设计用工具书.该手册按照一般机械产品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材,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工程设计常用的资料数据.数学. ...

  • 机械专业考研复试必须掌握基础知识
  • 机械考研复试常见专业问题 1.齿轮的加工方法?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种有两种:1) 成形法主要铣齿拉齿2)展成法主要有滚齿插齿两种方法的区别在:1. 展成法加工精度较高可达3级2. 展成法生产效率比较低 3. 展成法需要磨齿装备,生成成本比较高! 2.细长轴保持加工精度的方法?长度与直径之比为25的轴类零 ...

  • 轴承安装手册
  • 滚动轴承安装参考手册 1. 概述 本文用于通用滚动轴承的安装参考,所有数据来自SKF公司的手册,当具体设备没有提供轴承安装的数据时,可以参考本文的数据.否则,以具体设备的技术文件为准. 2. 3. 轴承安装的重要性 轴承的作用 统计数据表明,16%的轴承失效是由于安装不当引起的. A. 减少摩擦 B ...

  • 机械专业面试相关知识
  • 一.填空题: 1.工件每转一转,车刀在 进给运动 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叫进给量. 2.影响互换性的重要因素是 加工 误差,包括 尺寸 误差,几何形状 误差和 相互位置 误差. 3.基本尺寸是 设计 给定的尺寸. 4.量具按其用途和特点,可分为 万能量具 .专用量具 和 标准量具 三种类型. 5.粗车刀的 ...

  • 机械基础知识综合试题[题库]
  • 机修工培训资料 一.填空题 1.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装拆时,往往采用螺纹联接中的 螺钉 联接. 2.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 轮齿折断 . 齿面点蚀 .齿面磨损 . 齿面胶合 和 轮齿塑性变形 . 3.机械系统通常由 原动机 . 传动装置 . 工作机 等部分组成. ...

  • 表面粗燥度与公差等级对照表
  •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选用 一.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目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有下述4种: 1. 比较法 比较法是现场常用的方法,将被测表面对照粗糙度样板,用肉眼判断借助于放大镜.比较显微镜比较:也可用手摸.指甲划动的感觉来判断被测表面的粗糙度.比较法一般只用于粗糙度参数值较大的近似评定. ...

  • 机械制图大一下复习资料--By LXx
  • [考试题型] 第一部分(40分):填空.选择 第二部分(5~6分):简答题 第三部分(10分):改错 第四部分(10分):读图回答问题 第五部分(20+分):读和表达零件图 [考点总结](按照题型顺序排列) 一.填空.选择 1.常用螺纹紧固件.螺纹要素.螺纹代号.标准及识读 常用螺纹紧固件:螺栓.螺 ...

  • 机械制造中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 机械制造中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一.基准制的选择 1.基孔制:中等尺寸精度较高的孔的加工和检验,常采用钻头.铰刀.量规等定值刀具和量具,孔的公差带位置固定,可减少刀具.量具的规格,有利于生产和降低成本.故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2.基轴制:在下列情况下采用基轴制较为经济合理: ⑴ 采用冷拨光轴,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