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何思敬档案简介

馆藏何思敬档案简介

(余杭区档案局 虞瑛 屠晓琦)

何思敬先生原名何浏生,笔名何畏,1896年12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县(现余杭区塘栖镇)。早年留学日本十余年,在日本帝国大学攻读法学和哲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教授、中央法律委员委员、外文部专门委员和中国政法协会常务理事等职。何思敬先生倾注一生心血从事法律、哲学研究和教学、翻译工作,曾协助草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宪法的重要起草人之一。

余杭区档案馆现保存着何思敬先生的部分珍贵档案资料共325件,其中手稿22件,出版物24册,照片21张,录音带5盒,磁盘3张,来往信件101件。这些资料记录着何思敬先生的生活点滴,为当代人见证着这位余杭籍著名哲学家、法学家、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光荣而不凡的一生。

何思敬先生13岁丧父,为求生计曾到书肆当过学徒、到银行打过杂工,但一直孜孜不倦、求学不辍。由于何思敬先生的勤奋好学,1912年,被一家丝厂老板送往日本中等美术工艺学校学习,回国后,在杭州天章丝厂从事图案设计。1916年,再次东渡,留学日本。1920年秋,何思敬以优秀成绩取得中国政府的官费生资格,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美学、德文和社会学。勤奋好学态度和出国留学多年的经历使何思敬先生精通日、德、英等多国文字。

1927年2月,何思敬回国任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兼法学院副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参加鲁迅等组织的文化界反帝大同盟(参与起草“反帝宣言”)、巴比塞反战同盟

及国民御侮自救会的革命活动,并主办了进步刊物《新宇宙》和《世界大世》。1932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3月,何思敬联合近百名教授发布《反对中日亲善通电》,痛斥蒋介石、汪精卫合唱的“中日亲善”论,并以《塞皇帝与蒋皇帝》为题,撰文指斥蒋介石媚敌投降路线。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发表后,何思敬在《新宇宙》上发表《悲壮的民族史诗的序曲——抗战之号召》一文,号召人民以“乾坤一掷,乾坤再造”的大无畏精神,奋起抗日。

1938年3月,何思敬到达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中共中央军委编译处译校、延安大学法律系主任和法学院院长,延安新哲学会负责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领导成员等职,期间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哥达纲领批判》、《哲学的贫困》、《经济学—哲学手稿》、《论综合技术教育》、《国民经济批判大纲》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黑格尔的《法律学批判》与《大逻辑》等著作。

1945年9月,何思敬先生任中共代表团法律顾问,随毛泽东、周恩来参加重庆国共谈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法律组副组长、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1948年3月,协助周恩来草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何思敬先生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此后历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和哲学系教授、系主任、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教授等,从事法律、哲学的研究、教学和翻译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思敬先生继续从事法律、哲学的研究、教学和翻译工作。一方面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撰写了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实践论》等重要哲学著作的文章,同时继续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从德文原版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其中有《法律家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毛泽东曾经称何思敬先生是一位“有正义感、有勇气、有学问”的人,是“全国第一流的法学家”。

在“文化大革命”中,何思敬先生遭受残酷迫害,于1968年4月含冤逝世,享年72岁。1979年12月3日,党中央为其平反昭雪,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大会。

余杭区档案馆目前收藏的何思敬档案资料多数由何思敬先生的子女何理良、何建文捐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生平介绍。反映何思敬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主要包括《何思敬生平简历》、《何思敬同志生平年表》、《何思敬生平活动年表》、《何思敬著译目录》、《何思敬学术观点》以及由何思敬先生之子何健文编纂的《何思敬教授光辉的一生》、余杭区政协文史委编撰的《何思敬》等。

第二类是著述作品。反映何思敬先生平生创作成就的书籍、手稿及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其它文字资料。主要包括《欢迎新生》、《大家对我的发言》、《学习失败的教训---论抗战战略》、《诡异是什么?---一个研究计划说明书》、《缔造艰难的创业》、《毛主席的革命战争理论研究提纲回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其中尤其珍贵的是何思敬先生的手稿22 件。

第三类是译著作品。反映何思敬先生平生译作的书籍。主要包括《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论一切人底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马克思和恩格论技术教育》、《宗教哲学》、《大逻辑》以及何思敬先生生前珍爱的哲学类书藉等。

第四类是追悼会相关材料。主要包括《关于何思敬同志平反

昭雪的决定》、悼词、追悼会邀请名单、何思敬先生之女何理文及刘天行、俞小曼、方少逸、粟稔、陈芦荻等亲友对何老的追思材料,还有王学文、黄华为何思敬先生的题词等。

第五类是往来信件。主要包括众亲友致何思敬治丧委员会的信和丁玲、王震、李光谟、李凡夫、韩托夫等同志与何思敬先生子女的往来信件等。

第六类是特种载体。主要包括何思敬先生的生活照、追悼会照片和韩托夫、何建文、何理文等同志谈何思敬先生的录音带,关于《何思敬》编撰的资料等磁盘。

档案能够承载历史、追溯过往,余杭塘栖人何思敬先生在余杭留下档案资料或许并不详尽,但他的思想,将永久地融入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为后世子孙留下一座十分珍贵的精神丰碑。

馆藏何思敬档案简介

(余杭区档案局 虞瑛 屠晓琦)

何思敬先生原名何浏生,笔名何畏,1896年12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县(现余杭区塘栖镇)。早年留学日本十余年,在日本帝国大学攻读法学和哲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教授、中央法律委员委员、外文部专门委员和中国政法协会常务理事等职。何思敬先生倾注一生心血从事法律、哲学研究和教学、翻译工作,曾协助草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宪法的重要起草人之一。

余杭区档案馆现保存着何思敬先生的部分珍贵档案资料共325件,其中手稿22件,出版物24册,照片21张,录音带5盒,磁盘3张,来往信件101件。这些资料记录着何思敬先生的生活点滴,为当代人见证着这位余杭籍著名哲学家、法学家、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光荣而不凡的一生。

何思敬先生13岁丧父,为求生计曾到书肆当过学徒、到银行打过杂工,但一直孜孜不倦、求学不辍。由于何思敬先生的勤奋好学,1912年,被一家丝厂老板送往日本中等美术工艺学校学习,回国后,在杭州天章丝厂从事图案设计。1916年,再次东渡,留学日本。1920年秋,何思敬以优秀成绩取得中国政府的官费生资格,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美学、德文和社会学。勤奋好学态度和出国留学多年的经历使何思敬先生精通日、德、英等多国文字。

1927年2月,何思敬回国任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兼法学院副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参加鲁迅等组织的文化界反帝大同盟(参与起草“反帝宣言”)、巴比塞反战同盟

及国民御侮自救会的革命活动,并主办了进步刊物《新宇宙》和《世界大世》。1932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3月,何思敬联合近百名教授发布《反对中日亲善通电》,痛斥蒋介石、汪精卫合唱的“中日亲善”论,并以《塞皇帝与蒋皇帝》为题,撰文指斥蒋介石媚敌投降路线。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发表后,何思敬在《新宇宙》上发表《悲壮的民族史诗的序曲——抗战之号召》一文,号召人民以“乾坤一掷,乾坤再造”的大无畏精神,奋起抗日。

1938年3月,何思敬到达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中共中央军委编译处译校、延安大学法律系主任和法学院院长,延安新哲学会负责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领导成员等职,期间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哥达纲领批判》、《哲学的贫困》、《经济学—哲学手稿》、《论综合技术教育》、《国民经济批判大纲》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黑格尔的《法律学批判》与《大逻辑》等著作。

1945年9月,何思敬先生任中共代表团法律顾问,随毛泽东、周恩来参加重庆国共谈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法律组副组长、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1948年3月,协助周恩来草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何思敬先生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此后历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和哲学系教授、系主任、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教授等,从事法律、哲学的研究、教学和翻译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思敬先生继续从事法律、哲学的研究、教学和翻译工作。一方面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撰写了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实践论》等重要哲学著作的文章,同时继续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从德文原版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其中有《法律家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毛泽东曾经称何思敬先生是一位“有正义感、有勇气、有学问”的人,是“全国第一流的法学家”。

在“文化大革命”中,何思敬先生遭受残酷迫害,于1968年4月含冤逝世,享年72岁。1979年12月3日,党中央为其平反昭雪,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大会。

余杭区档案馆目前收藏的何思敬档案资料多数由何思敬先生的子女何理良、何建文捐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生平介绍。反映何思敬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主要包括《何思敬生平简历》、《何思敬同志生平年表》、《何思敬生平活动年表》、《何思敬著译目录》、《何思敬学术观点》以及由何思敬先生之子何健文编纂的《何思敬教授光辉的一生》、余杭区政协文史委编撰的《何思敬》等。

第二类是著述作品。反映何思敬先生平生创作成就的书籍、手稿及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其它文字资料。主要包括《欢迎新生》、《大家对我的发言》、《学习失败的教训---论抗战战略》、《诡异是什么?---一个研究计划说明书》、《缔造艰难的创业》、《毛主席的革命战争理论研究提纲回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其中尤其珍贵的是何思敬先生的手稿22 件。

第三类是译著作品。反映何思敬先生平生译作的书籍。主要包括《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论一切人底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马克思和恩格论技术教育》、《宗教哲学》、《大逻辑》以及何思敬先生生前珍爱的哲学类书藉等。

第四类是追悼会相关材料。主要包括《关于何思敬同志平反

昭雪的决定》、悼词、追悼会邀请名单、何思敬先生之女何理文及刘天行、俞小曼、方少逸、粟稔、陈芦荻等亲友对何老的追思材料,还有王学文、黄华为何思敬先生的题词等。

第五类是往来信件。主要包括众亲友致何思敬治丧委员会的信和丁玲、王震、李光谟、李凡夫、韩托夫等同志与何思敬先生子女的往来信件等。

第六类是特种载体。主要包括何思敬先生的生活照、追悼会照片和韩托夫、何建文、何理文等同志谈何思敬先生的录音带,关于《何思敬》编撰的资料等磁盘。

档案能够承载历史、追溯过往,余杭塘栖人何思敬先生在余杭留下档案资料或许并不详尽,但他的思想,将永久地融入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为后世子孙留下一座十分珍贵的精神丰碑。


相关内容

  • 档案收集工作的问题.意义与制度探索
  • 档案收集工作的问题.意义与制度探索 [摘要]档案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丰富档案馆馆藏的重要途径,原始资料收集是否齐全.完整,是档案保存价值的必要条件和馆藏质量的保证.随着经济社会,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把握好原始资料收集工作,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历史,给经济社会提供一个档案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当前档案收 ...

  • 信息检索与利用考试题纲
  • 信息检索与利用考试题纲 考试时间:11月5日,共9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题型.题量.分值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 ﹙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 (共6题,每题1分,共6分) 四.名词解释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五.简答题(共 ...

  • 加强高校档案管理
  • 关于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探讨 [摘 要]档案管理是指广大教职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材料.其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高校档案管理现状,在分析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建本科 ...

  • 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方法探讨
  • 摘 要 档案管理是一个单位最基础的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关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档案的保管期限,即对档案划定的存留年限,决定了馆藏结构的优劣.档案寿命的长短.档案价值的发挥,加强档案保管期的划分工作,能够使档案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本文将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个方法,在确定保管期限工作中应用的 ...

  • [档案课]中国刀剪剑博物馆研究报告
  • 中 国 刀 剪 剑 博 物 馆 研 究 报 告 组员:翁佩佩 程俏 倪叶婧 毕彩霞 严陈静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观后有感 博物馆性质 由杭州市政府出资建设的三个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临规划小河路,东至桥西直街,南至通源里,北接同和里. 建筑面积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 ...

  • 国外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整合及其借鉴
  • 海外采风 DANGANGUANLI 国外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整合及其借鉴 □顿琴, 吴建华 摘 要:文章以英.美.加.澳四国国家档案网 http://www. nationalarchives . gov . uk/)是全国唯一的国 家级综合性档案馆.它在2003年4月2日与皇家历史手稿委员会实行合并, ...

  • 档案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 一、研究热点评价 1、数字档案馆的定义 自从数字档案馆概念出现以来,始终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不同的论文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各自的阐述。主要观点有:①数字化档案馆是指二进制编码的数字方式存储、处理档案信息内容,应用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提供电子网络检索和服务的档案信息系统。[1]②数字档 ...

  • 试述数据库技术在档案编研工作中的重要性
  • 试述数据库技术在档案编研工作中的重要性 摘要就如何在编研工作中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数据库; 档案编研; 应用 1档案馆藏数据库和档案专题数据库 众览档案学界中关于档案数据库的文章, 我们发现大多数文章对档案馆藏数据库和档案专题数据库是不作区分的, 这很容易导致人们产生档案数据库仅仅关乎档 ...

  • 档案数字化方案制定与实施
  • 关于档案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电子政务的推进,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势在必行.对此,作为管理和拥有大量产权产籍信息资源的房产档案部门,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