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如何规避风险

论商业银行如何规避风险

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与生俱来就规定了其风险的本质,与其说银行

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更不如说是为了获得利润而经营风险的组织。所以风险和利

润对银行来讲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过分强调哪一方都会给银行的发展

带来阻碍,只有充分掌握风险在银行经营中的特点,将风险经营、管理与防范结

合起来,在硬币的两面之间寻找有效的平衡,才能收到利润增长与风险防范的最

佳效果,才可以在风险与利润的动态错位中谋求长远的发展。

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

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中国是处于转型过程中

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的表现形

式更为特殊,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

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

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早期的银行业务以提供货币兑换

或向那些需要流动资金的商人贴现商业票据以赚取手续费为主。银行的资金来自

于自有资本或从殷实的大客户获取存款。即便这种现在看似简单的业务在当时也

由于客户大部分为远洋的商人而具有较大的风险。由此可见,“银行因为承担风

险而生存和繁荣,而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

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对象和性质早已超越了最

初的内涵。从对象上看,已经由单一的借贷产生的信用风险演变为包括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多类型风险;从性质上看,从最初的局部风险演变

为全球风险。尽管风险对象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总体上都可以纳入系统

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范畴。当然,无论如何划分风险的种类,有一点是肯定

的,即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也就是

承担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

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

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20

世纪6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方面,强调通过

使用借入资金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80年代之后,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入。特别是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市场环境的这些变化都显现出原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业务的范围,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更多地应用数学、信息学、工程学等方法,深化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的内涵。此后,随着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于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银行危机都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而造成的。

作为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仍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入世之后,商业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竞争压力,再不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可以分为两部分,从商业银行内部看,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和确保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银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商业银行外部看,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监管,进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必须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适应业务发展要求。商业银行是以盈利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企业,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的根本任务,没有发展本身就是风险。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业务发展健康和持续。不顾风险的发展和不顾发展的“零风险”

都是不对的,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在资本配比的范围内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第二,要适应外部监管要求。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外部监管越来越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监管部门的监管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外部监管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合规经营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强风险控制的内在需求。监管法规是金融竞争中的“游戏规则”,银行风险管理只有与外部监管相适应,才有机会在平等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第三,要适应业务流程再造的要求。风险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重要的一点是有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而风险管理的组织模式又是以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为基础的。以往我国银行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进行管理,层次多、权力集中。今后商业银行将按照各自的业务特点围绕盈利中心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相应地风险管理组织模式也要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只有这样,风险管理才能实现与业务的紧密结合。

第四,要适应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发展趋向的要求。随着国际银行业的不断变化,几十年来风险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仍将继续。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时间还很短,与国际先进银行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

未来几年,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时期。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做好未来的风险管理,应该体现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独立性与开放性统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必须是独立的,确保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四眼原则”是保证风险管理发挥制约作用的关键。但同时,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风险增值,使风险由成本变为利润,因此,风险管理体系必然是开放的,要面向市场,要面向国际同业,要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和变化,业务没有发展,关起门来控制风险,那是最大的风险。 第二,统一性和差别化统一。一个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战略、偏好应当是统一的,银行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承担多大的风险、追求什么样的风险收益配比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任何部门和业务都应贯彻这个原则。但不同的业务、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风险,同一类型的业务中也往往存在不同类型的风险,如瑞

士信贷银行把银行业务运作的风险划分为七类:战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业务数量风险、操作风险和信誉风险。商业银行必须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第三,控制性和服务性统一。银行风险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风险管理要合理控制业务的发展,使收益和风险相互匹配;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从根本上讲又是服务于业务发展、服务于客户的,真正实现风险管理价值的最大化。

第四,矩阵式和扁平化统一。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千差万别,采取何种模式主要以效率和效果为原则。但应该突出两个原则,一是强调风险管理要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对不同业务部门实现矩阵式管理,实现对银行整体的风险监控;二是要强调风险管理的效率,在原有垂直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压缩管理层次,进行扁平化管理。这两者要相互协调统一。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制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欠缺,银行的风险管理又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外部宏观环境与银行内部微观环境相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加快社会征信系统的完善.社会征信系统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切实防范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增添一道防线,也能为银行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发放贷款之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也就是信用报告,了解申请人的信用记录,作为信贷审批重要的依据,同时银行还可以根据信用记录的好坏,在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上给予贷款申请者一定的优惠,这样不仅简化贷款的审贷程序,提高审贷效率,而且也促进了银行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不仅如此,银行还可以在发放贷款以后在风险防范管理中随时对该客户进行查询跟踪,以便实时监控。

其次,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应该以一个银行的风险偏好为基础。银行要在承担风险的水平和收益期望和对风险的容忍水平一致的前提下,体现银行总体和各个业务单元承担风险的性质和水平。其次,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应该涵盖所有的业务和领域,每个业务部门和地区都必须执行,不应存在政策制度的“死角”;同时,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又要体现分类管理和因地制宜的差别化原则,针对不同业

务和地区的特点在风险管理方面区别对待。

第三是加强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决定了该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就是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和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内审计部的目的是通过内部稽核及时发现问题.银行所有权人可以监督经理人,以此实施有效的监管,防范经营风险;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手段.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内部评级法就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这种评级类似于穆迪、标准普尔这样专业的评级机构,是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自行设计出的适合于自己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它可以针对借款人无法履约而造成的损失风险给出评估,提出专业性意见,从而对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盈利水平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如果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先进风险管理理念为银行强大的风险管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保证,那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则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业务和风险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取决于任何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单独使用,而是所有风险管理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

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先进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通过收集大量和连续的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对客户的风险和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合理确定风险防范的措施。内部评级和资产组合管理是风险度量的重要技术。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内部评级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定价、盈利性分析、资产组合分析与提取准备金、决定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等方面工作,因此如何通过内部评级模型准确度量风险至关重要。实现风险度量后,利用资产组合模型度量整个银行资产的未预期损失,利用地区、行业、产品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风险分散,通过证券化、衍生工具等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授权管理是风险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以往风险授权简单与行政职务挂钩,并末体现授权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应采取差别授权的方式,如资金业务,市场变化快,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操作人员的水平“因人授权”;

信贷业务中,在提高客户评级准确性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因客授权”的方式,对优质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对于特殊的银行服务,可以采用“总量授权”,通过资产负债业务的组合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同时,授权管理也是风险评价的必然结果,通过后评价实现动态授权,体现权责对称,提高授权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最后是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打造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是指一家银行经多年的实践形成的风险管理的价值观以及在风险管理政策、程序等方面的传统习惯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它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仅具备科学的组织体系、先进的技术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但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也只能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流于形式.因此银行应逐步培育和建立人本导向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使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打造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团队.为面对今后激烈的国际竞争打下稳固的基础。

论商业银行如何规避风险

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与生俱来就规定了其风险的本质,与其说银行

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更不如说是为了获得利润而经营风险的组织。所以风险和利

润对银行来讲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过分强调哪一方都会给银行的发展

带来阻碍,只有充分掌握风险在银行经营中的特点,将风险经营、管理与防范结

合起来,在硬币的两面之间寻找有效的平衡,才能收到利润增长与风险防范的最

佳效果,才可以在风险与利润的动态错位中谋求长远的发展。

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

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中国是处于转型过程中

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的表现形

式更为特殊,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

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

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早期的银行业务以提供货币兑换

或向那些需要流动资金的商人贴现商业票据以赚取手续费为主。银行的资金来自

于自有资本或从殷实的大客户获取存款。即便这种现在看似简单的业务在当时也

由于客户大部分为远洋的商人而具有较大的风险。由此可见,“银行因为承担风

险而生存和繁荣,而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

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对象和性质早已超越了最

初的内涵。从对象上看,已经由单一的借贷产生的信用风险演变为包括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多类型风险;从性质上看,从最初的局部风险演变

为全球风险。尽管风险对象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总体上都可以纳入系统

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范畴。当然,无论如何划分风险的种类,有一点是肯定

的,即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也就是

承担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

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

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20

世纪6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方面,强调通过

使用借入资金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80年代之后,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入。特别是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市场环境的这些变化都显现出原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业务的范围,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更多地应用数学、信息学、工程学等方法,深化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的内涵。此后,随着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于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银行危机都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而造成的。

作为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仍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入世之后,商业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竞争压力,再不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可以分为两部分,从商业银行内部看,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和确保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银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商业银行外部看,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监管,进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必须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适应业务发展要求。商业银行是以盈利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企业,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的根本任务,没有发展本身就是风险。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业务发展健康和持续。不顾风险的发展和不顾发展的“零风险”

都是不对的,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在资本配比的范围内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第二,要适应外部监管要求。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外部监管越来越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监管部门的监管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外部监管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合规经营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强风险控制的内在需求。监管法规是金融竞争中的“游戏规则”,银行风险管理只有与外部监管相适应,才有机会在平等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第三,要适应业务流程再造的要求。风险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重要的一点是有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而风险管理的组织模式又是以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为基础的。以往我国银行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进行管理,层次多、权力集中。今后商业银行将按照各自的业务特点围绕盈利中心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相应地风险管理组织模式也要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只有这样,风险管理才能实现与业务的紧密结合。

第四,要适应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发展趋向的要求。随着国际银行业的不断变化,几十年来风险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仍将继续。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时间还很短,与国际先进银行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

未来几年,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时期。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做好未来的风险管理,应该体现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独立性与开放性统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必须是独立的,确保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四眼原则”是保证风险管理发挥制约作用的关键。但同时,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风险增值,使风险由成本变为利润,因此,风险管理体系必然是开放的,要面向市场,要面向国际同业,要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和变化,业务没有发展,关起门来控制风险,那是最大的风险。 第二,统一性和差别化统一。一个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战略、偏好应当是统一的,银行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承担多大的风险、追求什么样的风险收益配比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任何部门和业务都应贯彻这个原则。但不同的业务、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风险,同一类型的业务中也往往存在不同类型的风险,如瑞

士信贷银行把银行业务运作的风险划分为七类:战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业务数量风险、操作风险和信誉风险。商业银行必须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第三,控制性和服务性统一。银行风险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风险管理要合理控制业务的发展,使收益和风险相互匹配;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从根本上讲又是服务于业务发展、服务于客户的,真正实现风险管理价值的最大化。

第四,矩阵式和扁平化统一。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千差万别,采取何种模式主要以效率和效果为原则。但应该突出两个原则,一是强调风险管理要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对不同业务部门实现矩阵式管理,实现对银行整体的风险监控;二是要强调风险管理的效率,在原有垂直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压缩管理层次,进行扁平化管理。这两者要相互协调统一。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制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欠缺,银行的风险管理又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外部宏观环境与银行内部微观环境相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加快社会征信系统的完善.社会征信系统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切实防范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增添一道防线,也能为银行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发放贷款之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也就是信用报告,了解申请人的信用记录,作为信贷审批重要的依据,同时银行还可以根据信用记录的好坏,在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上给予贷款申请者一定的优惠,这样不仅简化贷款的审贷程序,提高审贷效率,而且也促进了银行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不仅如此,银行还可以在发放贷款以后在风险防范管理中随时对该客户进行查询跟踪,以便实时监控。

其次,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应该以一个银行的风险偏好为基础。银行要在承担风险的水平和收益期望和对风险的容忍水平一致的前提下,体现银行总体和各个业务单元承担风险的性质和水平。其次,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应该涵盖所有的业务和领域,每个业务部门和地区都必须执行,不应存在政策制度的“死角”;同时,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又要体现分类管理和因地制宜的差别化原则,针对不同业

务和地区的特点在风险管理方面区别对待。

第三是加强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决定了该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就是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和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内审计部的目的是通过内部稽核及时发现问题.银行所有权人可以监督经理人,以此实施有效的监管,防范经营风险;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手段.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内部评级法就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这种评级类似于穆迪、标准普尔这样专业的评级机构,是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自行设计出的适合于自己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它可以针对借款人无法履约而造成的损失风险给出评估,提出专业性意见,从而对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盈利水平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如果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先进风险管理理念为银行强大的风险管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保证,那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则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业务和风险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取决于任何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单独使用,而是所有风险管理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

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先进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通过收集大量和连续的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对客户的风险和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合理确定风险防范的措施。内部评级和资产组合管理是风险度量的重要技术。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内部评级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定价、盈利性分析、资产组合分析与提取准备金、决定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等方面工作,因此如何通过内部评级模型准确度量风险至关重要。实现风险度量后,利用资产组合模型度量整个银行资产的未预期损失,利用地区、行业、产品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风险分散,通过证券化、衍生工具等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授权管理是风险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以往风险授权简单与行政职务挂钩,并末体现授权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应采取差别授权的方式,如资金业务,市场变化快,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操作人员的水平“因人授权”;

信贷业务中,在提高客户评级准确性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因客授权”的方式,对优质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对于特殊的银行服务,可以采用“总量授权”,通过资产负债业务的组合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同时,授权管理也是风险评价的必然结果,通过后评价实现动态授权,体现权责对称,提高授权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最后是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打造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是指一家银行经多年的实践形成的风险管理的价值观以及在风险管理政策、程序等方面的传统习惯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它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仅具备科学的组织体系、先进的技术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但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也只能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流于形式.因此银行应逐步培育和建立人本导向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使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打造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团队.为面对今后激烈的国际竞争打下稳固的基础。


相关内容

  •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的汇率风险
  • 内容提要: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进程中,如何应对汇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当前面 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 将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商业银行所面对的汇率风险,以及应对的基本 手段,提出了应对汇率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汇率改革 ...

  • 进出口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
  • 进出口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 从2005年7月开始,我国实行了更灵活的汇率政策,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机制越来越灵活,受影响最大的要数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如何避免汇率风险,对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讲,无疑是考验的新课题. 企业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总的来讲有两类的方法 ...

  • 如何防范和规避农商行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 如何防范和规避农商行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全区农村信用社案件风险防控视频培训班卢晓东部长通报了全 区农村信用社案件情况,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2014至2015年 全区案件主要集中在五个业务领域.包括1. 贷款业务.2. 柜面业务. 3. 收单业务.4. 同业及票据业务.5. 征信业务, 从涉及业 ...

  • 如何运用套期保值规避外汇汇率风险
  • 如何运用套期保值规避外汇汇率风险 徐昕华 摘要:就目前的市场经济而言,汇率无时无刻不在上下方向上剧烈的起浮变动,所以,汇率波动导致的外汇风险逐渐成为经济主体逃脱不掉的问题.因而通过套期保值尽量避免外汇风险,从而降低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损失已成走出去企业面临的严峻研究课题.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通过套期保值 ...

  • 外贸汇率风险规避
  • 做外贸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几种方法 (2010-11-15 13:51:06) 汇率风险(Exchange Risk ),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可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那么对于我们出口企业如何规避这一风险呢? 一.出口宝 ...

  • 汇率风险规避案例.download
  •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案例正文: FK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汇率风险规避案例1 摘 要:本案例描述的是FK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情况下的汇率风险规避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接轨,国际金融风险特别是汇率风险逐步增加.企业的汇率风险是涉外企业所面临的一种主要的国际 ...

  • 浅析我对风险的规避问题的认识
  • 浅析我对风险的规避问题的认识 在商务交往中,风险是难以避免的.有风险不一定是坏事,高风险往往也意味着高收益.同时,一个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应该量力而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商务谈判中需要注意的风险,既包括商务活动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也包括由商务谈判活动带来的风险.对此,必须弄清楚商务 ...

  • 中国经济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 内容摘要: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为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规避五大风险:一是规避"金融陷阱",金融改革应慎之又慎:二是规避"美元陷阱",确保国民经济安全:三是规避"人口老龄化陷阱",缓解"未富先老&quo ...

  •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风险
  •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风险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2011年7月1日起,<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这两部关乎全体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带来的观念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广大用人单位必须尽快学习和掌握这两部重要法律,否则必然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被撞得头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