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窝"变形计

  “出门尽是爬坡坡下沟沟,种一筐筐收一萝萝”,这句顺口溜,在云南省罗平县老厂乡细法勒村广为流传。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以“鸡鸣三省”闻名,素有滇东门户、滇黔锁钥之称,该县虽山奇水秀,却长期受贫困束缚。2015年9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下发《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罗平县研究制订了“33211”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即通过3年努力,投入30亿元以上,基本完成2万户以上、10万人左右和100个以上安置点新村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并同步推进产业培育和转移就业,解决搬迁农户“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发展难”问题。   搬得出   细法勒村原址坐落在老厂乡大水塘村委会一个深山峡谷中,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极度贫困,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出行难、看病难、吃水难、上学难、发展难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五大障碍。为了让细法勒村村民告别土坯房,过上新生活,罗平县整合项目资金700余万元,采取非贫困户户均补助2万元,贫困户户均补助4万元,有条件和意愿购买城镇商品房的户均补助6万元的补助方式,对全村74户实施整体搬迁,把他们安置到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相对好的地方。   2015年5月,该村启动整体搬迁工程,目前基础设施工程已完工,一排排砖混结构的二层楼主体施工基本完成。在细法勒村新址,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全村74户家家都忙着盖新房。一位村民说:“挪出了穷窝,过年就可以搬新家了。”   为使贫困群众捧上脱贫致富的“金饭碗”,罗平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将易地搬迁扶贫与开发乡村旅游相结合,建立了财政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县级财政3年计划投入4.68亿元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对象脱贫摘帽工程,每年安排经费600万元,安排3000万元作为贫困农户贷款贴息。县里除整合项目资金外再筹集资金3.6亿元投入贫困对象的基础设施建设,3年将筹资4.68亿元。   补笼村紧邻温泉养生自然资源,拥有布依民族文化特色。罗平县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引导贫困群众转向乡村旅游服务业,将补笼村打造成集长源温泉休闲养生区、布依风情体验区、田园风光体验区、水果采摘体验区、农家生活片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寨,探索出一条旅游扶贫新路子。   种地不赚钱、农民致富难是补笼村面临的难题,如何让村民改变样子,增加票子,为全村28户贫困户、112人提供稳定收入来源,一直是罗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和精准扶贫开发中思考的问题。在补笼村,“白墙坡屋顶、穿斗小青瓦、坡上经果园”的布依传统特色民居让人倍感清新,村民们显得格外精神,忙着自己心中要办的“大事”:春节前把自家房屋建好,开客栈和农家乐迎接游客。   稳得住   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挪了穷窝,但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当地瞄准了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该县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产业发展、城镇化等同步推进,实施安置点与小集镇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园区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为此,当地政府探索建立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大帮扶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实施产业、智力扶贫。   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该县根据搬迁群众家庭人口、经济收入来源、创收技能等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扶贫增收计划,用大帮扶扶贫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农副产业。   村民郭家兴一家靠种植、务工为生,收入较低。为了能让他家走上致富路,罗平县根据情况制定了以发展种植烤烟、生姜、油菜、经济树木为主的扶贫增收计划,目前郭家兴家的年均收入达5万元。   罗平县实施的并不是简单的易地搬迁和重建,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优先选择实施就地就近安置原则,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农产品销售难等制约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问题。在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托城镇、工业园区进行易地搬迁。   变了样   据了解,罗平全县141个搬迁点中,老厂、阿岗等5个搬迁点充分与小集镇发展结合,细法勒、大细代等112个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补笼、腊者等10个点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羊角冲等2个点与园区建设相结合,金鸡等12个点则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   目前,全县已整合资金3.5亿元,为八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新村水、电、路、气、通讯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   谈起易地搬迁扶贫经验,当地政府特别强调了“金融大撬动”。从2016年起,罗平县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贴息,对贫困群众实行一次性授信,10万元以内免担保、免抵押,3年内政府给予全额贴息,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以上投入精准扶贫工作。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将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危房改造户贷出发展资金1700万元。   为此,罗平组建了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政策性金融贷款的项目承贷公司,获批向农发行申请贷款8亿元,作为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专项贷款。2015年10月22日,5亿元贷款划至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指挥部。   “没想到我也要当房东了,家里的土坯房都拆了,正在建新楼房,等建好了开一家客栈。”云南省罗平县长底乡补笼村村民王家志说。他的身后,是一栋栋即将完工的青瓦白墙楼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出门尽是爬坡坡下沟沟,种一筐筐收一萝萝”,这句顺口溜,在云南省罗平县老厂乡细法勒村广为流传。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以“鸡鸣三省”闻名,素有滇东门户、滇黔锁钥之称,该县虽山奇水秀,却长期受贫困束缚。2015年9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下发《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罗平县研究制订了“33211”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即通过3年努力,投入30亿元以上,基本完成2万户以上、10万人左右和100个以上安置点新村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并同步推进产业培育和转移就业,解决搬迁农户“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发展难”问题。   搬得出   细法勒村原址坐落在老厂乡大水塘村委会一个深山峡谷中,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极度贫困,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出行难、看病难、吃水难、上学难、发展难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五大障碍。为了让细法勒村村民告别土坯房,过上新生活,罗平县整合项目资金700余万元,采取非贫困户户均补助2万元,贫困户户均补助4万元,有条件和意愿购买城镇商品房的户均补助6万元的补助方式,对全村74户实施整体搬迁,把他们安置到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相对好的地方。   2015年5月,该村启动整体搬迁工程,目前基础设施工程已完工,一排排砖混结构的二层楼主体施工基本完成。在细法勒村新址,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全村74户家家都忙着盖新房。一位村民说:“挪出了穷窝,过年就可以搬新家了。”   为使贫困群众捧上脱贫致富的“金饭碗”,罗平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将易地搬迁扶贫与开发乡村旅游相结合,建立了财政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县级财政3年计划投入4.68亿元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对象脱贫摘帽工程,每年安排经费600万元,安排3000万元作为贫困农户贷款贴息。县里除整合项目资金外再筹集资金3.6亿元投入贫困对象的基础设施建设,3年将筹资4.68亿元。   补笼村紧邻温泉养生自然资源,拥有布依民族文化特色。罗平县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引导贫困群众转向乡村旅游服务业,将补笼村打造成集长源温泉休闲养生区、布依风情体验区、田园风光体验区、水果采摘体验区、农家生活片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寨,探索出一条旅游扶贫新路子。   种地不赚钱、农民致富难是补笼村面临的难题,如何让村民改变样子,增加票子,为全村28户贫困户、112人提供稳定收入来源,一直是罗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和精准扶贫开发中思考的问题。在补笼村,“白墙坡屋顶、穿斗小青瓦、坡上经果园”的布依传统特色民居让人倍感清新,村民们显得格外精神,忙着自己心中要办的“大事”:春节前把自家房屋建好,开客栈和农家乐迎接游客。   稳得住   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挪了穷窝,但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当地瞄准了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该县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产业发展、城镇化等同步推进,实施安置点与小集镇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园区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为此,当地政府探索建立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大帮扶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实施产业、智力扶贫。   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该县根据搬迁群众家庭人口、经济收入来源、创收技能等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扶贫增收计划,用大帮扶扶贫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农副产业。   村民郭家兴一家靠种植、务工为生,收入较低。为了能让他家走上致富路,罗平县根据情况制定了以发展种植烤烟、生姜、油菜、经济树木为主的扶贫增收计划,目前郭家兴家的年均收入达5万元。   罗平县实施的并不是简单的易地搬迁和重建,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优先选择实施就地就近安置原则,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农产品销售难等制约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问题。在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托城镇、工业园区进行易地搬迁。   变了样   据了解,罗平全县141个搬迁点中,老厂、阿岗等5个搬迁点充分与小集镇发展结合,细法勒、大细代等112个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补笼、腊者等10个点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羊角冲等2个点与园区建设相结合,金鸡等12个点则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   目前,全县已整合资金3.5亿元,为八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新村水、电、路、气、通讯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   谈起易地搬迁扶贫经验,当地政府特别强调了“金融大撬动”。从2016年起,罗平县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贴息,对贫困群众实行一次性授信,10万元以内免担保、免抵押,3年内政府给予全额贴息,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以上投入精准扶贫工作。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将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危房改造户贷出发展资金1700万元。   为此,罗平组建了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政策性金融贷款的项目承贷公司,获批向农发行申请贷款8亿元,作为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专项贷款。2015年10月22日,5亿元贷款划至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指挥部。   “没想到我也要当房东了,家里的土坯房都拆了,正在建新楼房,等建好了开一家客栈。”云南省罗平县长底乡补笼村村民王家志说。他的身后,是一栋栋即将完工的青瓦白墙楼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相关内容

  • 有麻雀的村庄
  • 酷暑过去,凉意在山里一丝一丝增加,山坡上的高梁.糜子.谷子,红一块,黄一块,五色斑斓.这时候,一群一群的麻雀,"呼"地从这个山窝掠到那个山窝,又从那个山窝掠到一面山坡,常常是这一群麻雀和那一群无缘无故地汇合一起,形成一群更大的麻雀.于是,麻雀群就像大风鼓起了一张偌大的布,起起落落 ...

  • 一年级阅读材料
  •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枝头上: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草原上: 春天的雾(wù)薄(báo)薄细细, 草儿醒过来,换(huàn)上绿的新衣.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竹林里: 春天的雨飘飘洒洒,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

  • 描写道路的好句
  • 描写道路的好句 1.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羊城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 2.这弯弯曲曲的大道,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长绳,缠绕山腰,越过山冈,爬进积着残雪的沼泽滩.消失在遥远的天边. 3.这实在不能称之为街,老乡们偏偏叫它街.数十幢瓦房,百十步夹道,豆粒儿似的装在这山窝窝里, ...

  • 观察植物生长的日记100字
  • > 观察植物生长的日记100字 第一篇:观察-百合花 百合花是我喜欢的植物之一.它高雅纯洁,虽然不像玫瑰那样鲜艳,漂亮,但它多出了一份朴素和优雅.它的花瓣上有许多黑色的小点点呢.我想:"可能是种子吧."百合花还有许多药用价值,可以养阴清热滋补精血还可以煮成百合粥百合绿豆汤等 ...

  • 保险公司营销人员先进事迹材料
  • 滕志红同志是中国大地保险公司的初创者之一,参与了公司筹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见证了中国大地保险婺源支公司的成长壮大。滕志红同志一直本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始终把公司的“诚信为先、服务社会”的宗旨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最高准则,从一名普通业务员干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耕耘,认真实践总公司工 ...

  • 施工周报表
  • 施 工 周 报 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新建广州和谐型大功率 机车检修工程项目经理部 日 期:2010年6月29日 施工周报 (2010年6月29日至7月6日) 一. 上周情况说明 1. 上周监理例会落实情况 1.1新造区调试涂装.车体联合厂房及组装联合厂房的坐标设计院已经提供电子版,希望筹备组抓紧下 ...

  • 龙潭大峡谷导游词
  • 龙潭大峡谷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是世界地质公园.有世界上最美的峡谷之称的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龙潭大峡谷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北部群山之中.黄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处,东距洛阳市80公里,属新安黛眉山峡谷群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 青河发源于黄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 ...

  • 教师家属座谈会发言稿
  • 各位领导,各位家属: 大家好,首先,我作为太中教职工的一名家属代表,感谢乡学区给了我们今天这样一次交流,座谈的机会,也感谢领导对我们教师及家属的关心.我和我的丈夫是太芝庙中学普通的教师.结婚几年来,我们是相互扶持,相敬如宾.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总是告诫自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支持丈夫的工作,自觉做到 ...

  • 80后女生嫁给凤凰男的十大好处
  • 80女生嫁后凤给男的凰十大处好 所谓" 凰男凤,就"指集是家之力全于身一发,愤书十读年余,终成为"山于里飞窝出的金凤凰,从"而为个一家族蜕带变来望的希性男.凰男是一凤种标,原签意有视,歧但在大多现数人认更同个这是很词生多活城在中市农男村的代生词.女生名尤其是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