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建立金融中心是西部经济、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区域金融中心的内涵出发,探讨西部建立金融中心的支撑条件,并对重庆、成都、西安的区位、经济能力、金融发展等基础条件比较分析,得出重庆是最适于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城市。   关键词:西部金融中心 支撑条件 对比分析      2009年继重庆率先提出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之后,西安、成都也相继提出建设“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和“西南区域金融中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之际,三城市逐鹿西部金融中心,反映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区域金融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东中西的协调发展同样需要建设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的内涵      区域金融中心是指在某一区域内有直接的腹地,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交易活动频繁,且能对区域经济产生极化和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按照区域金融中心业务特点可将其分为行政总部集聚型的金融中心、要素市场集聚型金融中心、结算型的金融中心以及综合类型的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是区域金融发展非均衡性的结果,是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资源等按市场原则在空间上自由转移和优化配置中形成的。构建集聚力和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带动能力显著的金融中心,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区位优势;二是经济实力雄厚,金融中心的建立要靠强大的经济能力来支撑;三是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四是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五是金融人才,人才是建立金融中心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中区位优势、经济实力、金融发展是金融中心形成的三大基础要素。      区域金融中心的支撑条件研究      西部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发展现状,建立金融中心的支撑条件除了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完善的金融体系、人才以及政策的支撑外,还需要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逐步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一)经济支撑   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要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经济对金融发展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繁荣的经济可以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企业在交易的过程中既是资金的提供者,也是资金的需求者,资金的大量流动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二是发达繁荣的经济可以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与资金;三是经济越发达,要求与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机构越多,从而催生新的金融服务机构。   (二)完善的金融体系支撑   区域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的聚集高地,必须具备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体系。首先,完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机构的聚集,借助西部开发、内陆开放的机遇,吸引国内外各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加速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做大做强本地金融企业。增加金融机构的种类,加快发展新兴金融机构。完善要素市场,争取早日建成西部电子数据票据交易中心与西部证券交易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建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专项资金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完善法律法规,使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有序进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多元化建设,设立多种资金有效利用的途径,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基础条件。      (三)金融人才的支撑   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做支撑。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加大金融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创新金融人才的激励机制。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切实加强金融教学和科研,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金融人才。政府出台政策,搭建政府、高校和企业合作平台,探讨金融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定向的人才培养,建立起金融“产学研”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四)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信息化时代,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必须强化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建立区域金融中心要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对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效率,合理的利用和配置资源;完善信用、支付体系,利用信息技术降低银行业的风险,完善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依靠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传统的服务渠道,降低资金的交易成本。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必须完善信息技术对保险业的支撑。加强信息安全建设,进一步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加强系统安全的建设,增加网上交易的安全度,网络销售渠道进一步完善;借助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客户;依靠信息技术进行保险产品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五)政府推动的支撑   政府引导理论认为,金融中心形成并非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很关键,因为政府的推动和取向有助于金融体系的超前产生和发展,由此刺激经济的发展,政府供给政策和金融制度的变化往往处于先导地位。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必须依靠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降低对金融业的直接干预力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监管;其次,与时俱进,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与相配套的金融政策,制定鼓励金融创新,吸引高级金融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的政策;第三,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法制环境。   (六)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支撑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是西部建立金融中心的助推器。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促进与区外的交流与合作,扩展区域发展的视野,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提供支撑。信息化推进内陆经济的全面开放。以信息化克服区位劣势、突破地理空间的阻隔和时滞的差异,为内陆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内陆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方面。“引进来”是利用外资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结构升级;“走出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重庆、成都、西安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对比分析      (一)区位优势比较分析   由表1可知,重庆的综合区位优势是显著的。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我国东西结合部,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上游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唯一拥有“水陆空”整体优势的大城市,区位优势明显。   (二)金融竞争力对比分析   由表2可知,重庆的贷款余额总量较大,说明重庆的资金实力、金融规模要大于成都与西安。存款余额影响一个地区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量,从而影响一个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重庆与成都差距不明显。重庆的保险市场发展领先于成都和西安。贷款余额、存款余额以及保费收入可以体现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因此重庆的金融规模具有竞争优势,成都、西安的金融规模竞争优势稍弱。   保险深度、金融贡献率、金融相关率用来反映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这三个指标都和GDP有关联,由于成都、西安的GDP总量小,因而相对GDP来说,各金融指标量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就偏高,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相对于该地区的经济来说,金融发展的水平高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经济能力比较分析   由表3可知,重庆、成都、西安比较,重庆的经济聚集度与成都、西安差距较大,但考虑重庆、四川、陕西,重庆的经济能力优势明显。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人口基数大,一直处于“小马拉大车”的状态,是相对于成都、西安的劣势。但是重庆总体的经济发展能力不逊于成都、西安。2009年重庆、成都、西安GDP生产总值分别提高了14.9%、14.7%、14.5%,重庆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重庆市GDP同比增长17%。2009年重庆地方财政收入1165.7亿元,增幅达21%。2010年重庆市财政收入突破1953.4亿元,增长67.6%,财政收入增幅在西部不可小视。   综上分析,重庆在区位、金融竞争力、经济能力总体具有优势,西部建立金融中心,重庆是最好的选择。借助两江新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的机遇,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入驻重庆,尤其是惠普等结算中心的落户,为将重庆打造成结算金融中心奠定基础。重庆入选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对西部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庆要不失时机地筹建金融中心,形成经济金融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解决西部开发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重庆首先要建立筹资型的金融中心,吸引更多的资源、资金流入重庆,促进重庆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发展。   重庆建立金融中心要分三步走:首先要形成辐射重庆市的金融中心。促进重庆市经济的发展,解决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问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借助机遇,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鼓励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及创新型金融机构,促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库区、山区、农村的发展。其次形成辐射西部的金融中心。形成金融机构聚集的高地,加强与西部各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金融服务机制,开发辐射西部的数据处理软件。积极出台政策吸引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金融高级人才聚集西部。借鉴经验,完善要素市场。最后,形成与世界接轨的世界级金融中心。积极展开与国外企业的贸易合作,搭建跨国合作的平台,将重庆打造成一个与世界接轨的结算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1.陈红霞等.我国西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路径研究[J].学术交流,2010(2)   2.储峥.论陆家嘴金融城建设中的政府推动作用[J].改革与战略,2008(8)   3.丁丁.区域金融中心的研究[D].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4   4.李忠民,邹明东.西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J].西部金融,2010(5)   5.尹丽.重庆建设西部和长江上游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劣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1)   6.张永鹏.建设西部多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9(1)      作者简介:   曾德高(1951-),男,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信息经济、区域经济。   韩翠翠(1986-),女,山东人,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经济管理。   符丰玉(1987-),男,湖南人,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建立金融中心是西部经济、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区域金融中心的内涵出发,探讨西部建立金融中心的支撑条件,并对重庆、成都、西安的区位、经济能力、金融发展等基础条件比较分析,得出重庆是最适于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城市。   关键词:西部金融中心 支撑条件 对比分析      2009年继重庆率先提出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之后,西安、成都也相继提出建设“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和“西南区域金融中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之际,三城市逐鹿西部金融中心,反映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区域金融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东中西的协调发展同样需要建设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的内涵      区域金融中心是指在某一区域内有直接的腹地,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交易活动频繁,且能对区域经济产生极化和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按照区域金融中心业务特点可将其分为行政总部集聚型的金融中心、要素市场集聚型金融中心、结算型的金融中心以及综合类型的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是区域金融发展非均衡性的结果,是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资源等按市场原则在空间上自由转移和优化配置中形成的。构建集聚力和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带动能力显著的金融中心,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区位优势;二是经济实力雄厚,金融中心的建立要靠强大的经济能力来支撑;三是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四是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五是金融人才,人才是建立金融中心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中区位优势、经济实力、金融发展是金融中心形成的三大基础要素。      区域金融中心的支撑条件研究      西部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发展现状,建立金融中心的支撑条件除了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完善的金融体系、人才以及政策的支撑外,还需要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逐步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一)经济支撑   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要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经济对金融发展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繁荣的经济可以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企业在交易的过程中既是资金的提供者,也是资金的需求者,资金的大量流动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二是发达繁荣的经济可以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与资金;三是经济越发达,要求与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机构越多,从而催生新的金融服务机构。   (二)完善的金融体系支撑   区域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的聚集高地,必须具备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体系。首先,完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机构的聚集,借助西部开发、内陆开放的机遇,吸引国内外各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加速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做大做强本地金融企业。增加金融机构的种类,加快发展新兴金融机构。完善要素市场,争取早日建成西部电子数据票据交易中心与西部证券交易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建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专项资金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完善法律法规,使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有序进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多元化建设,设立多种资金有效利用的途径,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基础条件。      (三)金融人才的支撑   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做支撑。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加大金融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创新金融人才的激励机制。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切实加强金融教学和科研,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金融人才。政府出台政策,搭建政府、高校和企业合作平台,探讨金融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定向的人才培养,建立起金融“产学研”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四)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信息化时代,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必须强化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建立区域金融中心要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对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效率,合理的利用和配置资源;完善信用、支付体系,利用信息技术降低银行业的风险,完善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依靠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传统的服务渠道,降低资金的交易成本。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必须完善信息技术对保险业的支撑。加强信息安全建设,进一步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加强系统安全的建设,增加网上交易的安全度,网络销售渠道进一步完善;借助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客户;依靠信息技术进行保险产品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五)政府推动的支撑   政府引导理论认为,金融中心形成并非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很关键,因为政府的推动和取向有助于金融体系的超前产生和发展,由此刺激经济的发展,政府供给政策和金融制度的变化往往处于先导地位。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必须依靠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降低对金融业的直接干预力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监管;其次,与时俱进,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与相配套的金融政策,制定鼓励金融创新,吸引高级金融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的政策;第三,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法制环境。   (六)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支撑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是西部建立金融中心的助推器。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促进与区外的交流与合作,扩展区域发展的视野,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提供支撑。信息化推进内陆经济的全面开放。以信息化克服区位劣势、突破地理空间的阻隔和时滞的差异,为内陆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内陆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方面。“引进来”是利用外资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结构升级;“走出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重庆、成都、西安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对比分析      (一)区位优势比较分析   由表1可知,重庆的综合区位优势是显著的。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我国东西结合部,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上游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唯一拥有“水陆空”整体优势的大城市,区位优势明显。   (二)金融竞争力对比分析   由表2可知,重庆的贷款余额总量较大,说明重庆的资金实力、金融规模要大于成都与西安。存款余额影响一个地区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量,从而影响一个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重庆与成都差距不明显。重庆的保险市场发展领先于成都和西安。贷款余额、存款余额以及保费收入可以体现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因此重庆的金融规模具有竞争优势,成都、西安的金融规模竞争优势稍弱。   保险深度、金融贡献率、金融相关率用来反映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这三个指标都和GDP有关联,由于成都、西安的GDP总量小,因而相对GDP来说,各金融指标量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就偏高,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相对于该地区的经济来说,金融发展的水平高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经济能力比较分析   由表3可知,重庆、成都、西安比较,重庆的经济聚集度与成都、西安差距较大,但考虑重庆、四川、陕西,重庆的经济能力优势明显。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人口基数大,一直处于“小马拉大车”的状态,是相对于成都、西安的劣势。但是重庆总体的经济发展能力不逊于成都、西安。2009年重庆、成都、西安GDP生产总值分别提高了14.9%、14.7%、14.5%,重庆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重庆市GDP同比增长17%。2009年重庆地方财政收入1165.7亿元,增幅达21%。2010年重庆市财政收入突破1953.4亿元,增长67.6%,财政收入增幅在西部不可小视。   综上分析,重庆在区位、金融竞争力、经济能力总体具有优势,西部建立金融中心,重庆是最好的选择。借助两江新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的机遇,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入驻重庆,尤其是惠普等结算中心的落户,为将重庆打造成结算金融中心奠定基础。重庆入选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对西部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庆要不失时机地筹建金融中心,形成经济金融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解决西部开发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重庆首先要建立筹资型的金融中心,吸引更多的资源、资金流入重庆,促进重庆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发展。   重庆建立金融中心要分三步走:首先要形成辐射重庆市的金融中心。促进重庆市经济的发展,解决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问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借助机遇,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鼓励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及创新型金融机构,促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库区、山区、农村的发展。其次形成辐射西部的金融中心。形成金融机构聚集的高地,加强与西部各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金融服务机制,开发辐射西部的数据处理软件。积极出台政策吸引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金融高级人才聚集西部。借鉴经验,完善要素市场。最后,形成与世界接轨的世界级金融中心。积极展开与国外企业的贸易合作,搭建跨国合作的平台,将重庆打造成一个与世界接轨的结算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1.陈红霞等.我国西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路径研究[J].学术交流,2010(2)   2.储峥.论陆家嘴金融城建设中的政府推动作用[J].改革与战略,2008(8)   3.丁丁.区域金融中心的研究[D].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4   4.李忠民,邹明东.西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J].西部金融,2010(5)   5.尹丽.重庆建设西部和长江上游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劣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1)   6.张永鹏.建设西部多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9(1)      作者简介:   曾德高(1951-),男,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信息经济、区域经济。   韩翠翠(1986-),女,山东人,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经济管理。   符丰玉(1987-),男,湖南人,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经济管理。


相关内容

  • 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战略途径支撑条件研究
  • 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 战略途径•支撑条件研究 重庆三峡银行 摘 要 两江新区是中国未来经济高地,在两江新区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及时研究整体目标.指标体系及"十二五"期间指标预测值,实现战略的路径和支撑条件正当时.给"中心"描绘出经济蓝图. ...

  • 重庆市区域金融发展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庆市区域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秦果 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15期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仅有的直辖市,其担任者西部开发的战略性目标,根据重庆市的区域金融发展,其能够在西部开展大战略中起到对外窗口.辐射带动以及战略制成三种作 ...

  • 重庆建立首个内陆离岸金融结算中心构想
  • 西部大开发 重庆建立首个内陆离岸金融结算中心构想 □ (重庆大学 摘要:两江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具有政策上.市场需求上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以兴建两江新区为契机,以"十二五"规划背景下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战略导向,将重庆建成 ...

  • 二元经济结构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 证券保险Capital&Insurance 资本观察 二元经济结构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一.相似的宏观经济背景--可借鉴1970年代日本的成功经验 在工业化.城市化遭遇瓶颈的背景下,1970年代日本经济成功完成了系列转型,尤其在产业升级方面有所体现:三大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上升: ...

  • 西安高新区"十二五"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 西安高新区"十二五"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总部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是资源在全球空间上配置的经济形势,是体现对区域高端资源乃至国际高端资源进行战略配置的经济.全球经济发展,产业形态和企业组织形态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西安高新区要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 ...

  • 天府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分析
  • 天府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分析 2010级5班 张梦莲 齐思雅 黄雪 唐欣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2010年9月1日到2日召开的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天府新区"的建设目标是 ...

  • 中国六大国家级新区
  • 自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以来,我国已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共6个国家级新区. 1.上海浦东新区 获批时间: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定 ...

  • 金融聚集理论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
  • 摘要: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诱发金融风险,而中西部地区金 ...

  • 改革开放30年间重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 编辑. 摘要: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直辖10周年,在这期间重庆作为我国的直辖市其金融业以飞快的速度走在了西部十二省区市的前列,未来它将发挥其更大的潜力,成为西部金融崛起重要的基地.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重庆在全国一直扮演着先试先行的探索者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重庆抓住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