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孙权劝学练习

语文七年级下《伤仲永》《孙权劝学》练习题

一、基础巩固

1、《伤仲永》的作者是。他字,号是杰出的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邑.人( ) 扳.( ) 环谒.( ) 泯.然( )

卿.( ) 涉.猎( ) 孰.( ) 遂.( )

4、解释加点的词

(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

(3)借旁近与.之(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5)稍稍宾客..其父( ) (6)受.之天也( )

(7)卒.之为众人( ) (8)泯然..众人矣( )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0)称.前世之闻( )

(11)父异.焉( ) (12)当.涂掌事( )

(13)蒙辞.以军中多务( ) (14)治.经为博士邪 ( )

(15)但当涉猎..( ) (16)见.往事耳( )

(17)蒙乃.使就学 ( ) (18)卿今者才略.. ( )

(19)即更刮.目相看( )

5、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贤于材人远矣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解释下列多义词。

A、然 : 泯然众人矣( )父利其然也( )

B、于: 贤于材人远也( )于舅家见之 ( ) 环谒于邑人 ( )

7.翻译下列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3)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二、内容理解

(1).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2).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3).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4)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5)《孙权劝学》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

(6)《伤仲永》、《孙权劝学》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7)《孙权劝学》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1孙权:

2、吕蒙:

3、鲁肃:

(8)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作者为什么“伤仲永”?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2.⑪.属于 ⑫.曾经 ⑬.给 ⑭.完成 ⑮.名词用作动词,意思以宾客之礼相待 ⑯.语气助词,表停顿 ⑰.跟随 ⑱.承受 ⑲.最后 ⑳.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⑴完全 ⑵牵、引;拜访 ⑶相当 ⑷对„„感到诧异

3.A 这 „„的样子 B 比 在 到

4.略

5.北宋;介甫;半山;政治;文学

6.D

7.⑪.“扳”通“攀”,pān,牵,引 ⑫.①观看,观赏。②完成。③文采和道理④有人 ⑬.略。 ⑭.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⑮.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⑯.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 ⑰.如①忽啼求之 ②即书诗四句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⑱.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⑲.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8、①自己的 ②他的 ③他的 ④他的 ⑤这种

能力提升

1.(1)就 (2)鞭打 (3)天亮 (4)离家 (5)偷偷地 2.(1)不久,又像原先那样。(2)王冕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堂,听学堂里的学生读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它。 3.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4.(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略

答案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 宋(朝代) 司马光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 ) 涉猎(shè ) 孰(shú ) 遂( suì )

三、 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当权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4、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地阅读 ;

5、见往事耳 见: 了解 。6、蒙乃使就学 乃: 于是,就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擦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D )。

A.{但当涉猎 ( 应当 ) {门当户对 ( 相当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好处 ) {多多益善 ( 更加 )

C.{见往事耳 ( 历史 ) {往事不堪回首 ( 过去的事 )

D.{卿今者才略 ( 您 ) {卿今当涂掌事 ( 您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C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若干条。

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B. 词义:

⑪.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⑫.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⑬.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并自为其名;b.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余闻之也久;b.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夫起大呼。 ⑭.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⑮.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备注:文章属于一篇随笔,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语文七年级下《伤仲永》《孙权劝学》练习题

一、基础巩固

1、《伤仲永》的作者是。他字,号是杰出的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邑.人( ) 扳.( ) 环谒.( ) 泯.然( )

卿.( ) 涉.猎( ) 孰.( ) 遂.( )

4、解释加点的词

(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

(3)借旁近与.之(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5)稍稍宾客..其父( ) (6)受.之天也( )

(7)卒.之为众人( ) (8)泯然..众人矣( )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0)称.前世之闻( )

(11)父异.焉( ) (12)当.涂掌事( )

(13)蒙辞.以军中多务( ) (14)治.经为博士邪 ( )

(15)但当涉猎..( ) (16)见.往事耳( )

(17)蒙乃.使就学 ( ) (18)卿今者才略.. ( )

(19)即更刮.目相看( )

5、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贤于材人远矣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解释下列多义词。

A、然 : 泯然众人矣( )父利其然也( )

B、于: 贤于材人远也( )于舅家见之 ( ) 环谒于邑人 ( )

7.翻译下列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3)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二、内容理解

(1).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2).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3).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4)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5)《孙权劝学》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

(6)《伤仲永》、《孙权劝学》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7)《孙权劝学》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1孙权:

2、吕蒙:

3、鲁肃:

(8)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作者为什么“伤仲永”?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2.⑪.属于 ⑫.曾经 ⑬.给 ⑭.完成 ⑮.名词用作动词,意思以宾客之礼相待 ⑯.语气助词,表停顿 ⑰.跟随 ⑱.承受 ⑲.最后 ⑳.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⑴完全 ⑵牵、引;拜访 ⑶相当 ⑷对„„感到诧异

3.A 这 „„的样子 B 比 在 到

4.略

5.北宋;介甫;半山;政治;文学

6.D

7.⑪.“扳”通“攀”,pān,牵,引 ⑫.①观看,观赏。②完成。③文采和道理④有人 ⑬.略。 ⑭.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⑮.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⑯.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 ⑰.如①忽啼求之 ②即书诗四句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⑱.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⑲.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8、①自己的 ②他的 ③他的 ④他的 ⑤这种

能力提升

1.(1)就 (2)鞭打 (3)天亮 (4)离家 (5)偷偷地 2.(1)不久,又像原先那样。(2)王冕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堂,听学堂里的学生读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它。 3.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4.(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略

答案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 宋(朝代) 司马光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 ) 涉猎(shè ) 孰(shú ) 遂( suì )

三、 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当权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4、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地阅读 ;

5、见往事耳 见: 了解 。6、蒙乃使就学 乃: 于是,就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擦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D )。

A.{但当涉猎 ( 应当 ) {门当户对 ( 相当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好处 ) {多多益善 ( 更加 )

C.{见往事耳 ( 历史 ) {往事不堪回首 ( 过去的事 )

D.{卿今者才略 ( 您 ) {卿今当涂掌事 ( 您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C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若干条。

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B. 词义:

⑪.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⑫.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⑬.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并自为其名;b.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余闻之也久;b.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夫起大呼。 ⑭.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⑮.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备注:文章属于一篇随笔,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相关内容

  • [孙权劝学]练习题
  • <孙权劝学>练习 初,权谓()吕蒙曰: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

  • 15[孙权劝学]练习题2
  • 15.<孙权劝学>补充练习 台山市萃英中学马wen 1在文言文<孙权劝学>中,作者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的目的是什么? 答: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 ...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 ...

  •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练习题7
  • <孙权劝学>精读精练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 ...

  • [孙权劝学]复习资料(已整)
  • 15.孙权劝学 一.词语解释 1. 9.[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易>.<春秋>等书(五经). 11.[谓]:对„说. 12.[事]:事务. 13.[掌事]:掌管事务,管事. 14.[以]:用. 15.[岂]:难道. 16.[为]:当,成为. 17.[治]:研究 ...

  •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教学设计
  •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教学设计 会员:爬墙等红杏 友情提供 古文二则 孙权劝学 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 ...

  • 七下语文15课导训单
  • 15课<孙权劝学>导读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小组长 一.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 2.<资治通鉴> 二.学生自读课文5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摘录有关词语. 但当涉猎: 只见往事: 知道以为: 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蒙辞以军中多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结合注释查阅 ...

  •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三国人物有哪些?哦,好,来,嗯?诸葛亮,很好.诸葛亮,我快速写上,诸葛亮,嗯,好,来,再来,这个男生 学生:赵云 老师:哦,赵云,很好,赵云,这都是,哎,蜀国的将士,来, 学生:司马懿 老师:司马懿,这个哪个国家的? 学生:魏国 老师:魏国,好,来,那个男生, 学生:关羽 老师 ...

  • [孙权劝学]导学案
  • 第四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会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5.熟读课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