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中的[天净沙?秋思]

  【摘要】世界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教学已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初中古诗文教学,这无疑给初中古诗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它用形象直观的场景,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在电子黑板上讲解或演示,把口授难以讲清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可以拓展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里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的意境,触摸诗文的脉搏,倾听到古人的情思。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词;综合运用教学  世界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教学已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无疑给初中古诗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谈点自己怎么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文教学及注意事项。  1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文化中传承了五千年历史的精髓,是中华文学艺术的高度结晶,其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学好古诗文,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古诗文产生的年代久远,其内容丰富多样,诗词歌赋又各有特点,学生理解和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学生对古诗文积累有限,知识面狭窄,阅读古诗文能力相对薄弱。学生生活阅历浅,对古诗文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和疏远;同时,教学中除了朗读就是背诵,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古诗文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九年义务教育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援。  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它用形象直观的场景,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在电子黑板上讲解或演示,把口授难以讲清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可以拓展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里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的意境,触摸诗文的脉搏,倾听到古人的情思。使学生由声入情,由情入景,由景入意,学生的听觉、视觉得到充分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质量。如果我们教师运用得当,将信息技术与古诗文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说话、写作的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学生想象力,开拓学生大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或许能见到“古时月”。  在进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1)首先利用信息资源,介绍作者生平,让学生了解诗歌背景,为感知意境做铺垫。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感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达到“古典场景”的再现,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较好地理解古人情怀。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得到提高,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大增,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学,就算我们在多媒体上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个场景展现得如何逼真,我们的同学可能都无法理解“断肠人在天涯” 之悲,之痛。如果我们先用文字或声音,介绍了作者离家在外,浪迹天涯,傍晚还骑着瘦马在荒凉的古道上流浪;或者用电影渲染一下作者生活背景,那么,游子“断肠人在天涯”的伤痛就淋漓可感了。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拓宽见闻。要用“情”来教学古诗文,注重把阅读、赏析、背诵、创作融为一体,当学生和诗人“情”、“魂”归一时,何惧教学不出效果?用情来激发学生,引导学生感悟文意,培育学生情感,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拓宽生活见闻,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旨。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小令中,我们几乎找不到语法结构,但由于重复与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她成为千古绝唱。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很单调,不能感受其美。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下载适合的景物图像进行组合播放,通过曲中所描绘的情景,再加以播放配乐朗诵,使“古典场景”得到再现,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学生审美的兴奋,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背诵、感悟。再对教学进行下面这样的设计,效果就迥然不同了:首句运用三个情调相同而形象不同的材料对象——“枯藤,老树,昏鸦”。重复手法的精彩运用,渲染出一种浓郁的生命感受(多媒体呈现组合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飕飕,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悲凉、绝望、死寂,将那种悲壮苍凉、孤寂凄清的生命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同样运用重复以及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一副明快、清新、温暖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西风凛冽的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深深地叹道:“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异乡人的“叹”,联想到他的“愁”,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和审美感受,使前者更孤寂,后者更温馨。在这种气氛之下,再辅之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这里,视觉和听觉的协调配合,在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的同时,更有力而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诗文主旨的理解。   2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以往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灌输”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多媒体教学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有的老师就把多媒体看作灵丹妙药,以为有了它就什么都解决了,让多媒体包办、代替了古诗词教学,而老师本人则成了机械的多媒体播放员。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反而忽视了作为老师的能动作用和引导作用,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我曾经听一位老师教学《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这位老师做了五十多张幻灯片,可以说准备的是相当的充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位老师整节课都是在展示幻灯片,很多教学活动都让多媒体包办代替了。其繁琐的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整节课就是抬头观看图片,游离于古诗文之外。而老师呢,主要任务就是点击幻灯片,没有给学生留一点想象和思维的空间。这样的教学,可能让学生理解了古诗文的意境,但同时也抹杀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没有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我认为:  (1)不要“一机带人”,不能“人机关系”代替“师生关系”。多媒体虽然对古诗文教学有很多好处,但只能起辅助作用,只能在关键的地方用多媒体提示,不能让其包办、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多媒体的作用是“导”,而不是包办、代替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2)不要滥用“伪古场景”,不能一上来就展示众多的图片。图片是多媒体教学中用得最多的,但是试想:如果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你一上来就给学生展示众多的图片,让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的图片走,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谈何学习,谈何欣赏呢?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应该找准切入点,摒弃形式化的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维,使之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3)要注重语言文字的“推敲”和理解,把握传情达意的重点字词。信息技术与古诗文教学有效整合应定在“情”而不是在“景”。情景也好,备课素材也罢,语文学习最终是要回归语言的问题,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都只是语言的品味。所以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的教学中时,不是简单地展现场景,更主要的是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展现出作者的“情”,当学生“走进”作者生活,当学生融入作者之情,当学生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时,那么“诗就由心生”了,那么“推”、“敲”就不是一种文字游戏,而是诗人情感的脉动,最后化为学生心潮的涌动。  (4)注重朗读教学,传诗词之“韵味”。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朗读是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为了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很有必要设置多媒体音频以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在音乐的背景下范读,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朗读,把学生自然带入诗词的特定意境中,从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让学生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在诵读时,根据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一联串的意象构成了悲凉、凄清的意境,但学生并不能从这些意象中深刻理解诗人的感情。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从文字,图片、声音等方面,多角度给学生直观的景象,感染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深刻体会诗人情感。视觉和听觉的协调配合,在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的同时,更有力而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主人公情感的体悟,也充分显示了多媒体的作用。  (5)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充实完善备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准备到的内容,比如,对文章的评价等,学生会有自己的思维,但是老师却没有预设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充实备课内容,完善备课内容,即教师在备课时,从媒体信息上收集大量信息资料,丰富备课内容,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重新进行重组,使备课超出教材、超出学生、超出教法的范围,从而涉及到自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总之,我认为,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特别是进行古诗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如何运用,存乎一心,要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糟蹋了我们优美的古诗文,成为古诗文教学的恶梦。当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期待我们语文老师有更多更高的使用水平,使多媒体成为语文教学的画龙之“睛”,从而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大更好的平台。

  【摘要】世界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教学已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初中古诗文教学,这无疑给初中古诗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它用形象直观的场景,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在电子黑板上讲解或演示,把口授难以讲清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可以拓展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里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的意境,触摸诗文的脉搏,倾听到古人的情思。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词;综合运用教学  世界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教学已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无疑给初中古诗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谈点自己怎么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文教学及注意事项。  1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文化中传承了五千年历史的精髓,是中华文学艺术的高度结晶,其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学好古诗文,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古诗文产生的年代久远,其内容丰富多样,诗词歌赋又各有特点,学生理解和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学生对古诗文积累有限,知识面狭窄,阅读古诗文能力相对薄弱。学生生活阅历浅,对古诗文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和疏远;同时,教学中除了朗读就是背诵,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古诗文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九年义务教育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援。  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它用形象直观的场景,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在电子黑板上讲解或演示,把口授难以讲清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可以拓展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里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的意境,触摸诗文的脉搏,倾听到古人的情思。使学生由声入情,由情入景,由景入意,学生的听觉、视觉得到充分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质量。如果我们教师运用得当,将信息技术与古诗文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说话、写作的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学生想象力,开拓学生大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或许能见到“古时月”。  在进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1)首先利用信息资源,介绍作者生平,让学生了解诗歌背景,为感知意境做铺垫。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感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达到“古典场景”的再现,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较好地理解古人情怀。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得到提高,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大增,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学,就算我们在多媒体上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个场景展现得如何逼真,我们的同学可能都无法理解“断肠人在天涯” 之悲,之痛。如果我们先用文字或声音,介绍了作者离家在外,浪迹天涯,傍晚还骑着瘦马在荒凉的古道上流浪;或者用电影渲染一下作者生活背景,那么,游子“断肠人在天涯”的伤痛就淋漓可感了。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拓宽见闻。要用“情”来教学古诗文,注重把阅读、赏析、背诵、创作融为一体,当学生和诗人“情”、“魂”归一时,何惧教学不出效果?用情来激发学生,引导学生感悟文意,培育学生情感,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拓宽生活见闻,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旨。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小令中,我们几乎找不到语法结构,但由于重复与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她成为千古绝唱。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很单调,不能感受其美。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下载适合的景物图像进行组合播放,通过曲中所描绘的情景,再加以播放配乐朗诵,使“古典场景”得到再现,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学生审美的兴奋,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背诵、感悟。再对教学进行下面这样的设计,效果就迥然不同了:首句运用三个情调相同而形象不同的材料对象——“枯藤,老树,昏鸦”。重复手法的精彩运用,渲染出一种浓郁的生命感受(多媒体呈现组合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飕飕,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悲凉、绝望、死寂,将那种悲壮苍凉、孤寂凄清的生命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同样运用重复以及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一副明快、清新、温暖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西风凛冽的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深深地叹道:“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异乡人的“叹”,联想到他的“愁”,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和审美感受,使前者更孤寂,后者更温馨。在这种气氛之下,再辅之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这里,视觉和听觉的协调配合,在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的同时,更有力而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诗文主旨的理解。   2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以往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灌输”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多媒体教学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有的老师就把多媒体看作灵丹妙药,以为有了它就什么都解决了,让多媒体包办、代替了古诗词教学,而老师本人则成了机械的多媒体播放员。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反而忽视了作为老师的能动作用和引导作用,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我曾经听一位老师教学《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这位老师做了五十多张幻灯片,可以说准备的是相当的充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位老师整节课都是在展示幻灯片,很多教学活动都让多媒体包办代替了。其繁琐的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整节课就是抬头观看图片,游离于古诗文之外。而老师呢,主要任务就是点击幻灯片,没有给学生留一点想象和思维的空间。这样的教学,可能让学生理解了古诗文的意境,但同时也抹杀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没有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我认为:  (1)不要“一机带人”,不能“人机关系”代替“师生关系”。多媒体虽然对古诗文教学有很多好处,但只能起辅助作用,只能在关键的地方用多媒体提示,不能让其包办、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多媒体的作用是“导”,而不是包办、代替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2)不要滥用“伪古场景”,不能一上来就展示众多的图片。图片是多媒体教学中用得最多的,但是试想:如果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你一上来就给学生展示众多的图片,让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的图片走,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谈何学习,谈何欣赏呢?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应该找准切入点,摒弃形式化的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维,使之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3)要注重语言文字的“推敲”和理解,把握传情达意的重点字词。信息技术与古诗文教学有效整合应定在“情”而不是在“景”。情景也好,备课素材也罢,语文学习最终是要回归语言的问题,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都只是语言的品味。所以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的教学中时,不是简单地展现场景,更主要的是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展现出作者的“情”,当学生“走进”作者生活,当学生融入作者之情,当学生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时,那么“诗就由心生”了,那么“推”、“敲”就不是一种文字游戏,而是诗人情感的脉动,最后化为学生心潮的涌动。  (4)注重朗读教学,传诗词之“韵味”。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朗读是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为了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很有必要设置多媒体音频以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在音乐的背景下范读,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朗读,把学生自然带入诗词的特定意境中,从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让学生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在诵读时,根据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一联串的意象构成了悲凉、凄清的意境,但学生并不能从这些意象中深刻理解诗人的感情。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从文字,图片、声音等方面,多角度给学生直观的景象,感染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深刻体会诗人情感。视觉和听觉的协调配合,在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的同时,更有力而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主人公情感的体悟,也充分显示了多媒体的作用。  (5)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充实完善备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准备到的内容,比如,对文章的评价等,学生会有自己的思维,但是老师却没有预设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充实备课内容,完善备课内容,即教师在备课时,从媒体信息上收集大量信息资料,丰富备课内容,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重新进行重组,使备课超出教材、超出学生、超出教法的范围,从而涉及到自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总之,我认为,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特别是进行古诗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如何运用,存乎一心,要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糟蹋了我们优美的古诗文,成为古诗文教学的恶梦。当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期待我们语文老师有更多更高的使用水平,使多媒体成为语文教学的画龙之“睛”,从而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大更好的平台。


相关内容

  •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 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悟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 2.通过与<天净沙·秋>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 3.完成背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品读.想象,领会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与悲秋思乡的思想感情. 2.难点:从语言角度,赏析诗歌,领 ...

  • 语文优秀说课稿--[秋思]
  • 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古诗诵读<秋思>.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秋思>是小学语文鄂教版第九册中的古诗诵读.是由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思乡诗.全诗围绕"家书",因景叙事,因事而思,通过诗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 ...

  •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秋思]优秀教学设计
  • <秋思> 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 ...

  •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教学要点 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饱览西湖早春景色,学习辛弃疾<西江月>,体会侧面点染的烘托美; 学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艺术匠心. 教学步骤 一.指导学习<钱塘湖春行> 1. 作者简介:白居易(77 ...

  • 初一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

  •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
  • <长相思> 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 ...

  • A4天净沙秋思专题
  • 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下面练习.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家.他与.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2.这首曲的曲牌名是,曲名是 ...

  • 比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
  • 比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 两首词的不同点: 1.秋思作为描绘秋天的最著名(至少是之一)的一首词,开篇连着三句,通过每句三个名词,即每行三个简单的事物描绘,最后点出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情,由外及内,由物及我,既有由物转情转换 ...

  • 初一语文人教版[西江月][天净沙秋思
  • 初一语文人教版<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 <西江月> 1.用原文回答. (1)<西江月>描写山乡夜晚骤雨将至的诗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西江月>以动写静,描写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