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事迹报告

姓名:何敏莹

班级:08本科法学5班

学号:[1**********]6

孙中山的事迹报告

孙中山,原名孙文,字载之,号日新,后改逸仙, 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现今的中山市)的农家,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的他,机缘巧合之下却走上了政治的道路。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并曾在1905年8月20日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同年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我国伟大而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被国民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卒于1925年3月12日,于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孙中山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6岁时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涧捕鱼虾,随外祖父到海边打蚝,还到邻村三合会人办的武馆偷学拳术,故从小就养成勤劳勇敢的精神。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仅三年就成为全家中最有文化的一员。1878年,得长兄孙眉的帮助,到檀香山就学达5年之久。后到香港后洗礼入基督教,并继续读书,不久转学到广州博济医学。在学期间,除学习本科外,对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农业、乃至天文地理知识,无不涉猎,被友人称之为“通天晓”。当时因深感清廷政治腐败,经常与同乡杨鹤龄以及陈少白、尤列等人共议国事,抨击朝政,时人认为此举为大不敬,称之为“四大寇”。

在医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设馆行医,每天定时义诊赠药,故求医者门庭若市。1894年春在翠亨家中草拟了《上李鸿章书》,并偕同陆皓东远赴天津求见李鸿章,希望他接纳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但不获接见,于是他转赴檀香山,在孙眉的帮助下,几经艰辛,发动起广大华侨,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该会的誓词鲜明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并且即时筹集资金伺机起义。1895年11月,孙中山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1896年秋,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设为革命誓词。同年9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 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他又到美国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 1905年,孙中山再赴远东,7月抵达日本横滨。在宫崎寅藏介绍下,与黄兴见面,并开始筹划联合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确定为革命政纲,并将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 他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而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进行国民革命,举所誓之四纲,力图创立“中华民国”,并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

1907年,孙中山赴南洋,其后,在胡汉民、汪精卫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会总部。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革命才取得第一次成功,武汉当日光复,各省同志纷纷响应。袁世凯一方面阻挠宋案的司法审判,一方面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达成了2500万英镑的大贷款,以充实军费。袁世凯的胆子更大了,先后罢免了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的都督职务,同时命令事先已集结在九江、南京附近的军队发起进攻。9月1日,南京被攻占,原来宣布独立的各省,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先后撤销独立。“二次革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失败了。 1914年7月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1917年9月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宣告与北京袁世凯政府对立。1918年5月因受西南桂系和政学系军阀的挟制,被迫辞去大元帅之职。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发表所著《孙文学说》、《建国方略》。1921年4月,在广州重组军政府,任非常大总统。

1922年6月,陈炯明武装叛变,孙中山被迫退居上海,至1923年2月陈炯明被驱逐后,才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就大元帅职。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国民党

宣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新党纲、新党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国民党改组为包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年11月,应冯玉祥电请北上“讨论国是”。在北上途中重申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主张,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当时孙中山在天津肝病发作,但仍扶病于31日由津入京,受到北京各界群众10万人的热烈欢迎,并发表了《入京宣言》。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临终前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自1907年起,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911年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月底临时参议院组成。

当时,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他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

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垮台的最后关键。最后与袁达成协议: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1912年(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13日孙中山即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代任。此后又苦心孤诣,协助袁世凯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职内阁,尤其重视向国民宣誓一事。为了引导袁世凯步入民主程阶,4月1日,孙中山亲自去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

孙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称为“二次革命”。由于实力不足,二次革命旋即失败。孙中山被通缉,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孙中山重回中国。1917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废止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

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自陈炯明兵变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会面后二人曾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孙中山是这样论述三民主义信仰的:“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诚然,实事求是地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孙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论学说并非十全十美,他的行为实践也非完美无缺。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同理,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姓名:何敏莹

班级:08本科法学5班

学号:[1**********]6

孙中山的事迹报告

孙中山,原名孙文,字载之,号日新,后改逸仙, 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现今的中山市)的农家,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的他,机缘巧合之下却走上了政治的道路。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并曾在1905年8月20日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同年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我国伟大而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被国民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卒于1925年3月12日,于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孙中山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6岁时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涧捕鱼虾,随外祖父到海边打蚝,还到邻村三合会人办的武馆偷学拳术,故从小就养成勤劳勇敢的精神。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仅三年就成为全家中最有文化的一员。1878年,得长兄孙眉的帮助,到檀香山就学达5年之久。后到香港后洗礼入基督教,并继续读书,不久转学到广州博济医学。在学期间,除学习本科外,对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农业、乃至天文地理知识,无不涉猎,被友人称之为“通天晓”。当时因深感清廷政治腐败,经常与同乡杨鹤龄以及陈少白、尤列等人共议国事,抨击朝政,时人认为此举为大不敬,称之为“四大寇”。

在医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设馆行医,每天定时义诊赠药,故求医者门庭若市。1894年春在翠亨家中草拟了《上李鸿章书》,并偕同陆皓东远赴天津求见李鸿章,希望他接纳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但不获接见,于是他转赴檀香山,在孙眉的帮助下,几经艰辛,发动起广大华侨,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该会的誓词鲜明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并且即时筹集资金伺机起义。1895年11月,孙中山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1896年秋,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设为革命誓词。同年9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 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他又到美国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 1905年,孙中山再赴远东,7月抵达日本横滨。在宫崎寅藏介绍下,与黄兴见面,并开始筹划联合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确定为革命政纲,并将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 他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而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进行国民革命,举所誓之四纲,力图创立“中华民国”,并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

1907年,孙中山赴南洋,其后,在胡汉民、汪精卫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会总部。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革命才取得第一次成功,武汉当日光复,各省同志纷纷响应。袁世凯一方面阻挠宋案的司法审判,一方面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达成了2500万英镑的大贷款,以充实军费。袁世凯的胆子更大了,先后罢免了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的都督职务,同时命令事先已集结在九江、南京附近的军队发起进攻。9月1日,南京被攻占,原来宣布独立的各省,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先后撤销独立。“二次革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失败了。 1914年7月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1917年9月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宣告与北京袁世凯政府对立。1918年5月因受西南桂系和政学系军阀的挟制,被迫辞去大元帅之职。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发表所著《孙文学说》、《建国方略》。1921年4月,在广州重组军政府,任非常大总统。

1922年6月,陈炯明武装叛变,孙中山被迫退居上海,至1923年2月陈炯明被驱逐后,才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就大元帅职。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国民党

宣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新党纲、新党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国民党改组为包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年11月,应冯玉祥电请北上“讨论国是”。在北上途中重申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主张,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当时孙中山在天津肝病发作,但仍扶病于31日由津入京,受到北京各界群众10万人的热烈欢迎,并发表了《入京宣言》。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临终前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自1907年起,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911年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月底临时参议院组成。

当时,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他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

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垮台的最后关键。最后与袁达成协议: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1912年(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13日孙中山即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代任。此后又苦心孤诣,协助袁世凯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职内阁,尤其重视向国民宣誓一事。为了引导袁世凯步入民主程阶,4月1日,孙中山亲自去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

孙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称为“二次革命”。由于实力不足,二次革命旋即失败。孙中山被通缉,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孙中山重回中国。1917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废止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

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自陈炯明兵变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会面后二人曾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孙中山是这样论述三民主义信仰的:“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诚然,实事求是地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孙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论学说并非十全十美,他的行为实践也非完美无缺。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同理,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相关内容

  • 参观中山纪念堂社会实践报告
  • "毛泽东概论与马克思主义"之参观中山纪念堂 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主题 忆中华国父,宣爱国主义 二.人物平生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 ...

  • 大学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 一个身材瘦弱.戴黑框眼镜的老师骑自行车来到13号教学楼前.在值班的老大爷眼里,这位老师很特别,他不但把自己的自行车摆好,遇上随意摆放自行车的学生时还会让他们摆好,好几年了,他都这样.这年轻人不简单. 他,就是xx,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体育学院的一名教师,一个自称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的人. xx照例摆好 ...

  • 优秀护士事迹分享
  •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2 着墨 | 2013-07-11 15:33 叶永青,博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在博爱医院,被公认为静脉穿刺的"神枪手".连续多年年度考核获得优秀等次,每年均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护士. 1987年,叶永青毕业于广东省佛山卫生学校护理 ...

  •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盱眙县第三中学 董务宝 建筑是科学,建筑也是艺术.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欣赏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金壁辉煌的法国凡尔赛宫,还有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建筑的美.同时,建筑也是历史 ...

  • 孙中山的事迹有哪些
  • 相信每一位中华儿女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是我国伟大的国父孙中山.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我国革命的先驱,他为了我国的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那在革命道路中有哪些关于孙中山的事迹呢? 孙中山画像 在一百多年的革命道路中,中国人民为了从封建帝国主义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先后进行了无数次的革命斗争.而孙中山的 ...

  • 刷新南极记录测绘考察队先进事迹材料
  • “虽然寻找**冰盖最高点的路途上每一步都困难重重,但是朝圣般的感情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团结协作、任劳任怨、两赴**填补国际空白的最小队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登上**冰盖最高点的世界第一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中国**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   北京时间xx年1月18日3时16分,**将一根标 ...

  • 近代史实践报告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课程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报告题目:对近代史桂林有关的景点进行实地调研考察 学 院:建筑与交通工程 专 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 学 号:1501520310 姓 名:黄舒城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马克思主义思政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
  • 女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文春艳,女,1979年4月出生,现年26岁,1998年7月绵阳水电校中专毕业,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洪雅县中山乡前锋村党支部书记,在中山乡前锋村以高票当选村民委员会委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xx年10月,文春艳在村党支部公推直选中被选为党支部书记,成 ...

  •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粤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传记 华南师范大学08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 王雨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认识传记的文体基本常识,含义以及类别.特征等. 2.认识并掌握文中生字词,难懂字词. 二.能力目标 1.了解题目的含义,&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