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网络教育学位论文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姓名:张 煜

指导教师:徐伟东 教授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 号:[1**********]011

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奥鹏远程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3年09月

摘 要

当前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滞后现象:如有些地区在公共场合还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繁)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业热衷于取洋名、洋字号,在营销活动中乱造音译词;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也很突出;不少出版物、广告、商店招牌、商品包装和说明中滥用外文、网络用语等等。大量事实说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只靠政策性文件,会出现规范性差,权威性小,只有通过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上来,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序合理化的管理,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语言文字环境的净化。

关键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报刊杂志;媒体;对策。

前 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更铸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而汉字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延续,续写着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时至今日中国汉字已经有了规范的体系,成为世界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用字问题,集中体现在用字的不规范现象上。比如:广告、牌匾、宣传标语、商品名称等。这一直是近几年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且久治未愈的问题。搞清目前社会用字中不规范现象的具体状况,探讨其社会成因,寻求综合治理的措施,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实现语言交际的规范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用字不规范的现状

(一) “h” “f”分不清

地方方言的影响,就是成了人们的一脉相承。例如:“吃饭”说成“吃换”,“飞机”说成“灰机”,“菜籽花花”说成“菜籽发发”,等等,影响了人们在外的正常的日常交流,给自己交流造成障碍。

(二)建筑物名称、店名、广告用语随意性大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城镇建筑物的命名不能崇洋复古,不得使用外国的人名、地名和带封建帝王贵族色彩的名称;禁止使用有损民族尊严的名称。就以我们四川省巴中市的建筑物名称为例,就有少数开发商以“纽约香提别院”、“国王花园”、“华夏小区”、“王府家园”等等为小区命名,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名称。

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也出现在广告用语和个体工商户使用的店名中。由于取店名做招牌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随意性和盲目从众性大,因此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用字。我在市内也作过调查,曾有一家理发店取名为“顶级理发店”;还有一些保健用品店直接使用“性用品”作为店名,如成人性道具;一些商品在广告宣传时打出了“世界之最”等绝对字眼;有的甚至泛滥到中小学中,例如有的复习资料叫“某某考霸”、“某某考王”,“某某科目”速成法;有的或利用谐音、多音字的特点,改变原有的词语结构,故意把字写错。例如药品广告:“咳”不

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补品广告:“鳖”来无恙,眼镜广告:一“明”惊人,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网吧广告:一“网”情深,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空调广告:终生无“汗”,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胃药广告:一不到“胃”,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饭店海鲜广告:领“鲜”一步,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等等,这些也都是不规范用字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广告作品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中国广告协会章程》中也有规定,广告语不得出现具体描写、形容与性行为有关的用词。

(三)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的错别字

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的错别字相对于街头中的错别字少多了,但也时有发生,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报纸常见不规范用字现象分类主要存在三种不规范现象:一是使用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和已被淘汰了的异体字,二是使用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乱造的简体字,三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的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形近字。汉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不仅字数繁多,形体尤为复杂,所谓“鲁鱼亥豕”,差之毫厘则可能失之千里。在报纸常见别字中,形近字亦较常见,例如:“灸热的情感,温馨的陪护”。这里把“灸”当作“炙”,“炙”的本义是烤熟肉食,“炙热”乃炽热之义,修饰情感,语甚贴切;而“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汉语中亦无“灸热”一词。

二是音同音近字。谐音替代曾经是古代汉语中被普遍认同的一种用字手段,现在则要求专字专用,一些意义不同的音同音近字不能再相互代替,否则就是别字。音同音近致误在报纸中最为常见,由于不少作者编者操作电脑采用拼音输入法,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同音字致误现象。例如:某报纸“高考后分两次填自愿”。“自愿”当作“志愿”,“自”“志”音近,但字义毫不相干。有些字不仅字音相同相近,字义也有相近之处,极易混淆。例如:某报纸刊登“位于广州东郊的广深高速、环城高速路交汇处”。“交汇”“交会”均指“会合”“相交”,但二者用法有别,据《现代汉语词典》,“交会”指一般的会合,如“铁路交会”;而“交汇”则专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

三是字形字音皆近,字义不同。这类字的读音相同相近,但形体也相近。例如:假日孩子不能“脱僵”。“僵”当作“缰”,以缰绳作比,说明假期中孩子不能失去控制。

四是字形字音皆近,字义相近易混。这一类字形音义皆近,一不留神就会出错,

是最需要仔细辨析的。例如:某报刊登“今年32岁的她已当了9年市政协委员,有一串令人眩目的头衔”。句中把“眩”皆当作“炫”。《现代汉语词典》:“炫,(强烈的光线)晃人的眼睛:炫目。”而“眩”是指“(眼睛)昏花:头昏目眩。”“炫目”与“目眩”,语义不同,用字各别,不可相混。

(四)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

全国语言文字委员会曾发出了《关于规范社会用字的通知》,对所有公共场所涉及的用字进行了系统规范,呼吁大家要重视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的现象并加以纠正。

现在的青少年都喜欢网上聊天、留言时用谐音字,自己造字,或是错别字。有很多人用繁体字,他们认为繁体字笔画多,字形美。另外还有一些人使用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的拼音),根本就不知道读音,而是用来做装饰用的,他们认为笔画少也是一种美。还有一种就自己造字了,有些也是读一边的谐音,有些只能在他们同龄人当中使用,只有他们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是暗号、代号。 二简字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中的简化汉字。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例如将“鸡蛋”简化为“鸡旦”、“停车”简化为“仃车”、“经营部”简化为“经营卩”等等。而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这些不规范的汉字使人难以辨认,甚至不明其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这些情况都属于不规范汉字。

(五)街头牌匾、广告错别字现象严重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错别字。我和我们的学生在我市的一些大街小巷作过调查,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例如,修车店门口将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零售店铺门口将零售写成“另”售,装潢店门口将装潢写成装“璜”,失物广告将失物启事写成失物“启示”,安装公司门口将安装写成“按”装,洗车店门口将洗车打蜡写成洗车打“腊”,饭店门口将盒饭写成“合”饭,水果店门口将菠萝写成“波”萝,体育用品店标牌将篮球写成“兰”球,严打宣传标语将严厉打击写成严“历”打击等等。

二、研究解决实施方案

要解决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首先,要找出根源,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治标且治本;其次,我们作为学校教师要加强汉字教学,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消除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规范用字。

(一)端正态度,对症下药

用字不规范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客观原因:汉字数量多,常用的也有三四千;加上汉字结构复杂,不少字的字形区别甚微,这些都给记忆、书写汉字造成了很多困难。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一是无奈而写错。要写某个字,却不知道怎么写,于是信手拿一个形近字充数,甚至乱写一气了事。二是无心写错。由于受上下文或上下字偏旁的影响,出现误笔,写了错别字。三是有意而写错。主要是为了图快、图省事,明知这个字怎样写,却用一个笔画少的字来代替,乱写简化字。

主观原因主要靠端正态度来解决,要反复教育,写字一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遇到不会写的字,要多查字典;写好文章后要仔细看一两遍,改正错别字。客观原因是造成社会用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症下药,学校教师加强识字教学,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的认识,是解决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关键。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态度是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每个字的形体,甚至是一笔一画,都有它的内在意义根据,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汉字数量虽多,但汉字是一个系统,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掌握了汉字的规律,那么繁难也就变得容易,分散、孤立的识字教学便可进入相对集中、触类旁通的境界,从而大大提高认字的效率,减少书写中的错率。

(二)熟悉法规,掌握标准

对于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包括《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等,对这些明文规定的标准,应认真学习,仔细研究,切实掌握,不再出错。例如:某报纸刊登“公元前后形成1,5000人的楼兰国”。这涉及数字及相关符号的规范用法问题。这里的分节号位置有误,当置于“5”之后。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整数的分节有两种类型:专业性出版物“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非专业性出版物

(三)齐心协力,科学管理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首先,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有资料表明,50年来,教育系统向全社会输送了六千多万名高、中等专业人才和近4亿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劳动者,从而对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

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学校在规范语言文字方面的主阵地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在当前教学中仍存在着的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字的落后现象。

其次,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为样板,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效应。时下歌坛流行让人“听不懂的歌词”已相当普遍,与此同时,粗俗、猎奇、怪诞的精神垃圾也充斥图书出版市场,让人看不懂的书名随处可见,至于夹杂在各类出版物中的错别字更是不胜枚举,甚至连中小学教材中也频频出错,真是误人不浅。至于影视上的打错字幕、播音员读别字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地区,方言居然成为媒体的主流用语,硬是让外来人员听不明白。

再次,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首先应从党政机关做起。党政机关的人履行职能实际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如果不能自觉和正确地运用民族共同语,又怎么能要求其他部门和普通群众规范用语用字呢?更何况,政府机关用语用字不规范本身也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结 论

总之,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日常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书刊、报纸每天与群众见面,用字量大,社会影响广泛,带有示范性,是国家法定文字的主要标志,也是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类书刊、报纸都必须切实把好语言文字关,不让那些毛病百出的不规范用字现象进入读者的眼帘。同时要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报道的力度,在整个社会造成人人重视用字规范、人人抵制用字混乱现象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办报质量、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管理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6号发布

[2]《党政机关公文》,辛华纪德臻,经济科学出版社

[3]《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

[4]《中国现代语法》,王力,商务印书馆;

[5]《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6]《汉语语法学》,邢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7]《四川晚报 》,20012-10-13

在这篇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徐伟东导师细致耐心的知道,这才保证了改论文的顺利完成,在此,我要向徐伟东导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再次祝导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网络教育学位论文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姓名:张 煜

指导教师:徐伟东 教授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 号:[1**********]011

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奥鹏远程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3年09月

摘 要

当前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滞后现象:如有些地区在公共场合还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繁)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业热衷于取洋名、洋字号,在营销活动中乱造音译词;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也很突出;不少出版物、广告、商店招牌、商品包装和说明中滥用外文、网络用语等等。大量事实说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只靠政策性文件,会出现规范性差,权威性小,只有通过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上来,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序合理化的管理,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语言文字环境的净化。

关键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报刊杂志;媒体;对策。

前 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更铸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而汉字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延续,续写着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时至今日中国汉字已经有了规范的体系,成为世界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用字问题,集中体现在用字的不规范现象上。比如:广告、牌匾、宣传标语、商品名称等。这一直是近几年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且久治未愈的问题。搞清目前社会用字中不规范现象的具体状况,探讨其社会成因,寻求综合治理的措施,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实现语言交际的规范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用字不规范的现状

(一) “h” “f”分不清

地方方言的影响,就是成了人们的一脉相承。例如:“吃饭”说成“吃换”,“飞机”说成“灰机”,“菜籽花花”说成“菜籽发发”,等等,影响了人们在外的正常的日常交流,给自己交流造成障碍。

(二)建筑物名称、店名、广告用语随意性大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城镇建筑物的命名不能崇洋复古,不得使用外国的人名、地名和带封建帝王贵族色彩的名称;禁止使用有损民族尊严的名称。就以我们四川省巴中市的建筑物名称为例,就有少数开发商以“纽约香提别院”、“国王花园”、“华夏小区”、“王府家园”等等为小区命名,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名称。

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也出现在广告用语和个体工商户使用的店名中。由于取店名做招牌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随意性和盲目从众性大,因此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用字。我在市内也作过调查,曾有一家理发店取名为“顶级理发店”;还有一些保健用品店直接使用“性用品”作为店名,如成人性道具;一些商品在广告宣传时打出了“世界之最”等绝对字眼;有的甚至泛滥到中小学中,例如有的复习资料叫“某某考霸”、“某某考王”,“某某科目”速成法;有的或利用谐音、多音字的特点,改变原有的词语结构,故意把字写错。例如药品广告:“咳”不

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补品广告:“鳖”来无恙,眼镜广告:一“明”惊人,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网吧广告:一“网”情深,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空调广告:终生无“汗”,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胃药广告:一不到“胃”,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饭店海鲜广告:领“鲜”一步,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等等,这些也都是不规范用字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广告作品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中国广告协会章程》中也有规定,广告语不得出现具体描写、形容与性行为有关的用词。

(三)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的错别字

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的错别字相对于街头中的错别字少多了,但也时有发生,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报纸常见不规范用字现象分类主要存在三种不规范现象:一是使用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和已被淘汰了的异体字,二是使用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乱造的简体字,三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的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形近字。汉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不仅字数繁多,形体尤为复杂,所谓“鲁鱼亥豕”,差之毫厘则可能失之千里。在报纸常见别字中,形近字亦较常见,例如:“灸热的情感,温馨的陪护”。这里把“灸”当作“炙”,“炙”的本义是烤熟肉食,“炙热”乃炽热之义,修饰情感,语甚贴切;而“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汉语中亦无“灸热”一词。

二是音同音近字。谐音替代曾经是古代汉语中被普遍认同的一种用字手段,现在则要求专字专用,一些意义不同的音同音近字不能再相互代替,否则就是别字。音同音近致误在报纸中最为常见,由于不少作者编者操作电脑采用拼音输入法,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同音字致误现象。例如:某报纸“高考后分两次填自愿”。“自愿”当作“志愿”,“自”“志”音近,但字义毫不相干。有些字不仅字音相同相近,字义也有相近之处,极易混淆。例如:某报纸刊登“位于广州东郊的广深高速、环城高速路交汇处”。“交汇”“交会”均指“会合”“相交”,但二者用法有别,据《现代汉语词典》,“交会”指一般的会合,如“铁路交会”;而“交汇”则专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

三是字形字音皆近,字义不同。这类字的读音相同相近,但形体也相近。例如:假日孩子不能“脱僵”。“僵”当作“缰”,以缰绳作比,说明假期中孩子不能失去控制。

四是字形字音皆近,字义相近易混。这一类字形音义皆近,一不留神就会出错,

是最需要仔细辨析的。例如:某报刊登“今年32岁的她已当了9年市政协委员,有一串令人眩目的头衔”。句中把“眩”皆当作“炫”。《现代汉语词典》:“炫,(强烈的光线)晃人的眼睛:炫目。”而“眩”是指“(眼睛)昏花:头昏目眩。”“炫目”与“目眩”,语义不同,用字各别,不可相混。

(四)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

全国语言文字委员会曾发出了《关于规范社会用字的通知》,对所有公共场所涉及的用字进行了系统规范,呼吁大家要重视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的现象并加以纠正。

现在的青少年都喜欢网上聊天、留言时用谐音字,自己造字,或是错别字。有很多人用繁体字,他们认为繁体字笔画多,字形美。另外还有一些人使用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的拼音),根本就不知道读音,而是用来做装饰用的,他们认为笔画少也是一种美。还有一种就自己造字了,有些也是读一边的谐音,有些只能在他们同龄人当中使用,只有他们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是暗号、代号。 二简字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中的简化汉字。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例如将“鸡蛋”简化为“鸡旦”、“停车”简化为“仃车”、“经营部”简化为“经营卩”等等。而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这些不规范的汉字使人难以辨认,甚至不明其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这些情况都属于不规范汉字。

(五)街头牌匾、广告错别字现象严重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错别字。我和我们的学生在我市的一些大街小巷作过调查,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例如,修车店门口将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零售店铺门口将零售写成“另”售,装潢店门口将装潢写成装“璜”,失物广告将失物启事写成失物“启示”,安装公司门口将安装写成“按”装,洗车店门口将洗车打蜡写成洗车打“腊”,饭店门口将盒饭写成“合”饭,水果店门口将菠萝写成“波”萝,体育用品店标牌将篮球写成“兰”球,严打宣传标语将严厉打击写成严“历”打击等等。

二、研究解决实施方案

要解决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首先,要找出根源,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治标且治本;其次,我们作为学校教师要加强汉字教学,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消除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规范用字。

(一)端正态度,对症下药

用字不规范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客观原因:汉字数量多,常用的也有三四千;加上汉字结构复杂,不少字的字形区别甚微,这些都给记忆、书写汉字造成了很多困难。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一是无奈而写错。要写某个字,却不知道怎么写,于是信手拿一个形近字充数,甚至乱写一气了事。二是无心写错。由于受上下文或上下字偏旁的影响,出现误笔,写了错别字。三是有意而写错。主要是为了图快、图省事,明知这个字怎样写,却用一个笔画少的字来代替,乱写简化字。

主观原因主要靠端正态度来解决,要反复教育,写字一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遇到不会写的字,要多查字典;写好文章后要仔细看一两遍,改正错别字。客观原因是造成社会用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症下药,学校教师加强识字教学,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的认识,是解决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关键。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态度是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每个字的形体,甚至是一笔一画,都有它的内在意义根据,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汉字数量虽多,但汉字是一个系统,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掌握了汉字的规律,那么繁难也就变得容易,分散、孤立的识字教学便可进入相对集中、触类旁通的境界,从而大大提高认字的效率,减少书写中的错率。

(二)熟悉法规,掌握标准

对于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包括《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等,对这些明文规定的标准,应认真学习,仔细研究,切实掌握,不再出错。例如:某报纸刊登“公元前后形成1,5000人的楼兰国”。这涉及数字及相关符号的规范用法问题。这里的分节号位置有误,当置于“5”之后。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整数的分节有两种类型:专业性出版物“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非专业性出版物

(三)齐心协力,科学管理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首先,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有资料表明,50年来,教育系统向全社会输送了六千多万名高、中等专业人才和近4亿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劳动者,从而对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

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学校在规范语言文字方面的主阵地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在当前教学中仍存在着的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字的落后现象。

其次,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为样板,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效应。时下歌坛流行让人“听不懂的歌词”已相当普遍,与此同时,粗俗、猎奇、怪诞的精神垃圾也充斥图书出版市场,让人看不懂的书名随处可见,至于夹杂在各类出版物中的错别字更是不胜枚举,甚至连中小学教材中也频频出错,真是误人不浅。至于影视上的打错字幕、播音员读别字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地区,方言居然成为媒体的主流用语,硬是让外来人员听不明白。

再次,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首先应从党政机关做起。党政机关的人履行职能实际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如果不能自觉和正确地运用民族共同语,又怎么能要求其他部门和普通群众规范用语用字呢?更何况,政府机关用语用字不规范本身也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结 论

总之,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日常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书刊、报纸每天与群众见面,用字量大,社会影响广泛,带有示范性,是国家法定文字的主要标志,也是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类书刊、报纸都必须切实把好语言文字关,不让那些毛病百出的不规范用字现象进入读者的眼帘。同时要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报道的力度,在整个社会造成人人重视用字规范、人人抵制用字混乱现象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办报质量、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管理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6号发布

[2]《党政机关公文》,辛华纪德臻,经济科学出版社

[3]《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

[4]《中国现代语法》,王力,商务印书馆;

[5]《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6]《汉语语法学》,邢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7]《四川晚报 》,20012-10-13

在这篇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徐伟东导师细致耐心的知道,这才保证了改论文的顺利完成,在此,我要向徐伟东导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再次祝导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相关内容

  •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调查与研究
  • 档案编号: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调查与研究学生姓名:于丽红指导教师:彭爽 教授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 号:[1**********]4 学习中心:酒泉奥鹏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2 年 5 月独 创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性声明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 ...

  • 渭南市社会用字情况调查与分析
  • 摘 要: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两大主题方向.本文运用文字学及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渭南市的社会用字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社会用字的规范化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社会用字 渭南市 调查 分析 一.引言 1999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 ...

  •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当今社会,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环顾左右,广播电视主持人错字连篇.各种广告文理不通.街头告示洋相百出等现象,让人不知所云,不忍卒读. 1.语言文字使用的不规范现象 1.1传传播媒体 1.1.1广播电视 评书演员单田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安史之乱 ...

  • 关于社会用字规范状况的调查报告
  • 关于社会用字规范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 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设置了障碍,也为人们办事带来许多不便.另 ...

  •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总述
  • 来源: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编,1-16页 总述 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盎然,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新事物如雨后春笋,新观念不断涌现,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思想的空前活跃,带来了大量新词语和词语的新用法,带来了话语表达方式的不断更新变化,并围绕社会热点常常形成流行语.伴随着通信. ...

  • 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 访谈(五) 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铁琨副司长 谈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6-11-10 [王铁琨]很高兴在这里跟各位网友一道交流"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前不久我被派到外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刚回来,所以访谈推迟了一些天,请大家原谅.现在回答大 ...

  • 我的综合性学习
  •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设计理念] <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根据这一 ...

  • 科技方案1
  • 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街头错别字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媒体应运而生. 影视, 广告, 出版物接踵而来, 商品包装, 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 代表着社会的进步. 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 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 ...

  • 社会规范用字啄木鸟行动
  • 社会规范用字"啄木鸟"行动调查报告 我国语言博大精通,历史悠久,但是我们有时看书.看电视或看电影以及 上网查资料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语句被误用.错用和滥用,在我们的学习中,错读字和语病也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试着去调查,去分析,去研究,还要试着去杜绝这些现象,于是我校啄木鸟小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