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调查与研究

档案编号: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调查与研究学生姓名:于丽红指导教师:彭爽 教授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 号:[1**********]4 学习中心:酒泉奥鹏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2 年 5 月独 创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性声明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已按相 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提纲、初稿,最终形成本文; 2.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 800 字; 4.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年 月论文作者信息: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 编: _ _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作为社会用字的重要方面之一,报刊杂 志用字在多方努力下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用字的不规范现象仍有发生。而一些商 业场所牌匾用字不规范,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现象较为普遍,广告、商品包装 用语用字混乱或滥用外文,电视屏幕上、手机短信更经常出现错别字。这不仅给人 们的学习、工作和交际活动带来不便,而且也损害了报刊杂志的形象,损害了汉字 的正常使用和健康发展,弄清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具体情况,研究解决问题 的办法,对于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维护文明的语言文字交际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报刊杂志;媒体;对策。前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更铸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 文化。而汉字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 兴衰延续, 续写着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时至今日中国汉字已经有了规范的体系, 成为世界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用字问题,集中体现 在用字的不规范现象上。比如:广告、牌匾、宣传标语、商品名称等。这一直是近 几年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且久治未愈的问题。搞清目前社会用字中不规范现象的具体 状况,探讨其社会成因,寻求综合治理的措施,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实现语言交际的 规范化,是十分必要的。一、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社会用字存在大量的不规范现象。这包括五个方面: 1.繁体字的回潮 繁体字构造复杂,难写难认,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针对繁 体字在使用中的缺点,提高书面语言的交际效率和质量,国家早在1956年就规定繁 体字只能应用在古籍出版、文物古迹、书法艺术等方面。1964年公布《简化字总表》 使其成为书面交际的依据。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了 《简 化字总表》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简化字在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发展文化和 科技事业以及增进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不知是出于 对艺术美的追求,还是一种学问卖弄,造成繁体字回潮席卷社会,繁体字滥用现象 时有发生。 2、说普通话的意识尚未形成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至今已十年,而我省在语言文字方面尚未出台地 方性法规、规章,立法工作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兄弟省市。由于语言文字地方立法工 作的滞后, “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是遵守国家法律的意识大部分群众还没有形成, 这给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字带来一定难度。3、乱造简体字 1964 年公布《简化字总表》 ,部分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普及普通话的工作薄弱, 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区在公共场合还没有形成 说普通话的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随处可见 的“鸡旦”、“仃车”等。 4、错别字现象严重 如今写错别字好象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而且大有以其为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坚 持将其愈演愈烈之势,从学生到成人,从校园到社会,错别字现象频频出现,这不 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5、广告用语随意性大 语言文字面貌反映着城市自身的文明程度、文化素养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开 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工作,对于改善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升市民 素质和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 比,还存在着滞后现象,有些企业热衷于取洋名、洋字号,在营销活动中乱造诸如 “衣衣不舍”、“秋水衣人” 的音译词;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 也很突出;不少出版物、报刊杂志、广告、商店招牌、商品包装和说明中滥用外文 等等。二、造成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原因根据我的调查,社会不规范用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 全国语言文字委员会曾发出了《关于规范社会用字的通知》,对所有公共场所 涉及的用字进行了系统规范,呼吁大家要重视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 字的现象并加以纠正。 一是时下网络盛行,人们都喜欢网上聊天、留言,期间时常用错别字,也有些 人用繁体字,他们认为繁体字笔画多、字形美。另外还有人追求个性、时尚,经常 使用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的拼音),用来做装饰,他们则认为笔画少也是 一种美。还有一些人为便捷自己,自己造字,其中一些字是读一边的谐音,而另一 些字只能在他们同龄人当中使用,只有他们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是暗号、代号, 这样,久而久之正确的用字越来越生疏,造成以假乱真,形成一种错误的用字习惯。二是二简字与异体字的混淆。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严格 来说,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一字的异体,才能称为异体字。但是一般所 说的异体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字。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可以称为狭义异体 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成为部分异体字,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异体字。二 简字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中的简化汉字。如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 处可见,例如将“鸡蛋”简化为“鸡旦”、“停车”简化为“仃车”、“经营部”简化为“经营 卩”等等。而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这些不规范的汉 字使人难以辨认,甚至不明其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 这些情况都属于不规范汉字。 2、街头牌匾、广告错别字现象严重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错别字。在我市的一些大街小巷 作过调查,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例如,修车店门口将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 零售店铺门口将零售写成“另”售,装潢店门口将装潢写成装“璜”,失物广告将失物 启事写成失物“启示”,安装公司门口将安装写成“按”装,饭店门口将盒饭写成“合” 饭,水果店门口将菠萝写成“波”萝,体育用品店标牌将篮球写成“兰”球、、、造成 这种现象的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汉字的运用不靠实,二是以广告性为目的,吸 引诸多人的眼球,三是为方便起见,找简便字代替。 3、广告用语随意性大 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也出现在广告用语和个体工商户使用的店名中。为给人 一种视觉冲击力,店名做招牌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随意性大,因此出现了 许多不规范的用字。我们在市内也作过调查,曾有一家面包店取名为“顶级面包店”; 一些商品在广告宣传时打出了“世界第一”等绝对字眼;有的甚至泛滥到中小学中, 例如有的复习资料叫“某某考霸”、“某某考王”;有的或利用谐音、多音字的特点, 改变原有的词语结构, 故意把字写错。 例如药品广告: “咳”不容缓, 山地车广告: “骑” 乐无穷,补品广告:“鳖”来无恙,眼镜广告:一“明”惊人,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网吧广告:一“网”情深,钢琴广告。《广播电视广告 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得故 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 除注册商标及企业名称外, 不得使用繁体字。 《中 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广告作品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中国广告协会章程》中也有规定,广告语不得出现具体描写、形容与 性行为有关的用词。 4、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的错别字 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的错别字相对于街头中的错别字少了很多,但也时有 发生,如烟台晚报《上万斤甜柿子险打水漂》一则新闻中出现的“为了寻找收购房 (方)”之类的错误。报纸常见不规范用字现象分类主要存在三种不规范现象:一 是使用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和已被淘汰了的异体字,二是使用已经废止的“二简字” 和乱造的简体字,三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的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音同音近字。谐音替代曾经是古代汉语中被普遍认同的一种用字手段,现 在则要求专字专用,一些意义不同的音同音近字不能再相互代替,否则就是别字。 音同音近致误在报纸中最为常见,由于不少作者编者操作电脑采用拼音输入法,稍 有不慎,就会出现同音字致误现象。例如:某报纸“高考后分两次填自愿”。“自愿” 当作“志愿”,“自”“志”音近,但字义毫不相干。有些字不仅字音相同相近,字义也 有相近之处,极易混淆。例如:某报纸刊登“位于广州东郊的广深高速、环城高速路 交汇处”。“交汇”“交会”均指“会合”“相交”,但二者用法有别,据《现代汉语词典》, “交会”指一般的会合,如“铁路交会”;而“交汇”则专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 起”。 二是形近字。汉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不仅字数繁多,形体尤为复杂。在报 纸常见别字中,形近字亦较常见,例如:“灸热的情感,温馨的陪护”。这里把“灸” 当作“炙”, “炙”的本义是烤熟肉食, “炙热”乃炽热之义, 修饰情感, 语甚贴切; 而“灸” 是中医的一种疗法,汉语中亦无“灸热”一词。 三是字形字音皆近,字义不同。这类字的读音相同相近,但形体也相近。例如: 假日孩子不能“脱僵”,“僵”当作“缰”,以缰绳作比,说明假期中孩子不能失去控制。 5、语法知识的欠缺。 时下用语流行, 比如: 形容一个男人很有男子汉气概说 “很男人” 我们听 , “很 男人”时,也没有什么错,反正就是在形容一个男人,但从语法结构上讲,未必就 能讲得通。如王力先生在分析“多少漂亮”与“多么漂亮”时,他认为“多少漂亮” 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说成“多么漂亮” 。原因是“多少”表示的是询问,而不是感叹, “多么”才表示感叹。诸如此类的语法知识的不懂或是缺失也是造成用字不规范的又一原因。三、如何解决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要解决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首先,要找出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 我们作为学校教师要加强汉字教学, 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消除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1、严格法规 对于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和 标准,包括《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 汉语通用字表》 《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第 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等,对这些明文规定的标准,应认真学习,仔细研究,切实 掌握,不再出错。例如:某报纸刊登“公元前后形成1,5000人的楼兰国”。这涉及 数字及相关符号的规范用法问题。这里的分节号位置有误,当置于“5”之后。根据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整数的分节有两种类型:专 业性出版物 “从小数点起, 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 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 (二 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非专业性出版物要靠端正态度来解决,要反复教育,写字一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 苟;遇到不会写的字,要多查字典;写好文章后要仔细看一两遍,改正错别字。客 观原因是造成社会用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症下药,学校教师加强识字教 学,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的认识,是解决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关键。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态度是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每个字的形体,甚至是一 笔一画,都有它的内在意义根据,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汉字数量虽多,但汉 字是一个系统,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掌握了汉字的规律,那么繁难也就变得容易, 分散、孤立的识字教学便可进入相对集中、触类旁通的境界,从而大大提高认字的 效率,减少书写中的错率。 3、齐抓共管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首先,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首先应从党政机关做起。辛华纪德臻在《党政干部 机关写作》简介中讲到,干部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从来都与干部的表述能 力、办事程序、施政理念相联系,所以干部要人人会写公文,这属于职务规范。 党政机关的人履行职能实际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如果不能自觉和正确地运用 民族共同语,又怎么能要求其他部门和普通群众规范用语用字呢? 其次,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小学管理规程第七条规定, 小学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为汉语言文字。学校应推广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我们要 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学校在规范语言文字方面的 主阵地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在当前教学中仍存在着的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 字的落后现象。 再次,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为样板,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效应。时下歌坛 流行让人“听不懂的歌词”已相当普遍,与此同时,粗俗、怪诞的精神垃圾也充斥 图书出版市场,让人看不懂的书名随处可见,至于夹杂在各类出版物中的错别字更 是不胜枚举,甚至连中小学教材中也频频出错,真是误人不浅。至于影视上的打错 字幕、播音员读别字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结论总之,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报纸每天与群众见面,用字量大,社会影响广泛,带有示范性,是国家 法定文字的主要标志,也是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类报纸都必须切实把好语言文字关,不让那些毛病百出的不规范用字现象进入读者的眼帘。同时要加强 对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报道的力度,在整个社会造成人人重视用字规范、人人抵制用 字混乱现象的良好氛围, 为提高办报质量、 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而作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1、 《中国现代语法》 ,王力,商务印书馆; 2、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3、 《汉语语法学》 ,邢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烟台晚报 》 ,2009-10-13 5、《党政机关公文》,辛华纪德臻,经济科学出版社 6、《小学管理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26 号发布 7、《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感谢导师地悉心指导,希望老师家庭幸福美满,工作顺心!

档案编号: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调查与研究学生姓名:于丽红指导教师:彭爽 教授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 号:[1**********]4 学习中心:酒泉奥鹏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2 年 5 月独 创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性声明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已按相 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提纲、初稿,最终形成本文; 2.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 800 字; 4.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年 月论文作者信息: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 编: _ _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作为社会用字的重要方面之一,报刊杂 志用字在多方努力下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用字的不规范现象仍有发生。而一些商 业场所牌匾用字不规范,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现象较为普遍,广告、商品包装 用语用字混乱或滥用外文,电视屏幕上、手机短信更经常出现错别字。这不仅给人 们的学习、工作和交际活动带来不便,而且也损害了报刊杂志的形象,损害了汉字 的正常使用和健康发展,弄清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具体情况,研究解决问题 的办法,对于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维护文明的语言文字交际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报刊杂志;媒体;对策。前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更铸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 文化。而汉字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 兴衰延续, 续写着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时至今日中国汉字已经有了规范的体系, 成为世界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用字问题,集中体现 在用字的不规范现象上。比如:广告、牌匾、宣传标语、商品名称等。这一直是近 几年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且久治未愈的问题。搞清目前社会用字中不规范现象的具体 状况,探讨其社会成因,寻求综合治理的措施,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实现语言交际的 规范化,是十分必要的。一、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社会用字存在大量的不规范现象。这包括五个方面: 1.繁体字的回潮 繁体字构造复杂,难写难认,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针对繁 体字在使用中的缺点,提高书面语言的交际效率和质量,国家早在1956年就规定繁 体字只能应用在古籍出版、文物古迹、书法艺术等方面。1964年公布《简化字总表》 使其成为书面交际的依据。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了 《简 化字总表》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简化字在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发展文化和 科技事业以及增进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不知是出于 对艺术美的追求,还是一种学问卖弄,造成繁体字回潮席卷社会,繁体字滥用现象 时有发生。 2、说普通话的意识尚未形成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至今已十年,而我省在语言文字方面尚未出台地 方性法规、规章,立法工作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兄弟省市。由于语言文字地方立法工 作的滞后, “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是遵守国家法律的意识大部分群众还没有形成, 这给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字带来一定难度。3、乱造简体字 1964 年公布《简化字总表》 ,部分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普及普通话的工作薄弱, 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区在公共场合还没有形成 说普通话的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随处可见 的“鸡旦”、“仃车”等。 4、错别字现象严重 如今写错别字好象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而且大有以其为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坚 持将其愈演愈烈之势,从学生到成人,从校园到社会,错别字现象频频出现,这不 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5、广告用语随意性大 语言文字面貌反映着城市自身的文明程度、文化素养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开 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工作,对于改善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升市民 素质和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 比,还存在着滞后现象,有些企业热衷于取洋名、洋字号,在营销活动中乱造诸如 “衣衣不舍”、“秋水衣人” 的音译词;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 也很突出;不少出版物、报刊杂志、广告、商店招牌、商品包装和说明中滥用外文 等等。二、造成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原因根据我的调查,社会不规范用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 全国语言文字委员会曾发出了《关于规范社会用字的通知》,对所有公共场所 涉及的用字进行了系统规范,呼吁大家要重视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 字的现象并加以纠正。 一是时下网络盛行,人们都喜欢网上聊天、留言,期间时常用错别字,也有些 人用繁体字,他们认为繁体字笔画多、字形美。另外还有人追求个性、时尚,经常 使用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的拼音),用来做装饰,他们则认为笔画少也是 一种美。还有一些人为便捷自己,自己造字,其中一些字是读一边的谐音,而另一 些字只能在他们同龄人当中使用,只有他们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是暗号、代号, 这样,久而久之正确的用字越来越生疏,造成以假乱真,形成一种错误的用字习惯。二是二简字与异体字的混淆。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严格 来说,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一字的异体,才能称为异体字。但是一般所 说的异体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字。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可以称为狭义异体 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成为部分异体字,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异体字。二 简字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中的简化汉字。如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 处可见,例如将“鸡蛋”简化为“鸡旦”、“停车”简化为“仃车”、“经营部”简化为“经营 卩”等等。而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这些不规范的汉 字使人难以辨认,甚至不明其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 这些情况都属于不规范汉字。 2、街头牌匾、广告错别字现象严重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错别字。在我市的一些大街小巷 作过调查,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例如,修车店门口将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 零售店铺门口将零售写成“另”售,装潢店门口将装潢写成装“璜”,失物广告将失物 启事写成失物“启示”,安装公司门口将安装写成“按”装,饭店门口将盒饭写成“合” 饭,水果店门口将菠萝写成“波”萝,体育用品店标牌将篮球写成“兰”球、、、造成 这种现象的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汉字的运用不靠实,二是以广告性为目的,吸 引诸多人的眼球,三是为方便起见,找简便字代替。 3、广告用语随意性大 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也出现在广告用语和个体工商户使用的店名中。为给人 一种视觉冲击力,店名做招牌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随意性大,因此出现了 许多不规范的用字。我们在市内也作过调查,曾有一家面包店取名为“顶级面包店”; 一些商品在广告宣传时打出了“世界第一”等绝对字眼;有的甚至泛滥到中小学中, 例如有的复习资料叫“某某考霸”、“某某考王”;有的或利用谐音、多音字的特点, 改变原有的词语结构, 故意把字写错。 例如药品广告: “咳”不容缓, 山地车广告: “骑” 乐无穷,补品广告:“鳖”来无恙,眼镜广告:一“明”惊人,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网吧广告:一“网”情深,钢琴广告。《广播电视广告 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得故 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 除注册商标及企业名称外, 不得使用繁体字。 《中 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广告作品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中国广告协会章程》中也有规定,广告语不得出现具体描写、形容与 性行为有关的用词。 4、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的错别字 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的错别字相对于街头中的错别字少了很多,但也时有 发生,如烟台晚报《上万斤甜柿子险打水漂》一则新闻中出现的“为了寻找收购房 (方)”之类的错误。报纸常见不规范用字现象分类主要存在三种不规范现象:一 是使用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和已被淘汰了的异体字,二是使用已经废止的“二简字” 和乱造的简体字,三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的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音同音近字。谐音替代曾经是古代汉语中被普遍认同的一种用字手段,现 在则要求专字专用,一些意义不同的音同音近字不能再相互代替,否则就是别字。 音同音近致误在报纸中最为常见,由于不少作者编者操作电脑采用拼音输入法,稍 有不慎,就会出现同音字致误现象。例如:某报纸“高考后分两次填自愿”。“自愿” 当作“志愿”,“自”“志”音近,但字义毫不相干。有些字不仅字音相同相近,字义也 有相近之处,极易混淆。例如:某报纸刊登“位于广州东郊的广深高速、环城高速路 交汇处”。“交汇”“交会”均指“会合”“相交”,但二者用法有别,据《现代汉语词典》, “交会”指一般的会合,如“铁路交会”;而“交汇”则专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 起”。 二是形近字。汉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不仅字数繁多,形体尤为复杂。在报 纸常见别字中,形近字亦较常见,例如:“灸热的情感,温馨的陪护”。这里把“灸” 当作“炙”, “炙”的本义是烤熟肉食, “炙热”乃炽热之义, 修饰情感, 语甚贴切; 而“灸” 是中医的一种疗法,汉语中亦无“灸热”一词。 三是字形字音皆近,字义不同。这类字的读音相同相近,但形体也相近。例如: 假日孩子不能“脱僵”,“僵”当作“缰”,以缰绳作比,说明假期中孩子不能失去控制。 5、语法知识的欠缺。 时下用语流行, 比如: 形容一个男人很有男子汉气概说 “很男人” 我们听 , “很 男人”时,也没有什么错,反正就是在形容一个男人,但从语法结构上讲,未必就 能讲得通。如王力先生在分析“多少漂亮”与“多么漂亮”时,他认为“多少漂亮” 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说成“多么漂亮” 。原因是“多少”表示的是询问,而不是感叹, “多么”才表示感叹。诸如此类的语法知识的不懂或是缺失也是造成用字不规范的又一原因。三、如何解决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要解决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首先,要找出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 我们作为学校教师要加强汉字教学, 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消除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1、严格法规 对于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和 标准,包括《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 汉语通用字表》 《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第 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等,对这些明文规定的标准,应认真学习,仔细研究,切实 掌握,不再出错。例如:某报纸刊登“公元前后形成1,5000人的楼兰国”。这涉及 数字及相关符号的规范用法问题。这里的分节号位置有误,当置于“5”之后。根据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整数的分节有两种类型:专 业性出版物 “从小数点起, 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 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 (二 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非专业性出版物要靠端正态度来解决,要反复教育,写字一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 苟;遇到不会写的字,要多查字典;写好文章后要仔细看一两遍,改正错别字。客 观原因是造成社会用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症下药,学校教师加强识字教 学,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的认识,是解决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关键。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态度是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每个字的形体,甚至是一 笔一画,都有它的内在意义根据,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汉字数量虽多,但汉 字是一个系统,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掌握了汉字的规律,那么繁难也就变得容易, 分散、孤立的识字教学便可进入相对集中、触类旁通的境界,从而大大提高认字的 效率,减少书写中的错率。 3、齐抓共管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首先,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首先应从党政机关做起。辛华纪德臻在《党政干部 机关写作》简介中讲到,干部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从来都与干部的表述能 力、办事程序、施政理念相联系,所以干部要人人会写公文,这属于职务规范。 党政机关的人履行职能实际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如果不能自觉和正确地运用 民族共同语,又怎么能要求其他部门和普通群众规范用语用字呢? 其次,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小学管理规程第七条规定, 小学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为汉语言文字。学校应推广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我们要 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学校在规范语言文字方面的 主阵地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在当前教学中仍存在着的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 字的落后现象。 再次,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为样板,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效应。时下歌坛 流行让人“听不懂的歌词”已相当普遍,与此同时,粗俗、怪诞的精神垃圾也充斥 图书出版市场,让人看不懂的书名随处可见,至于夹杂在各类出版物中的错别字更 是不胜枚举,甚至连中小学教材中也频频出错,真是误人不浅。至于影视上的打错 字幕、播音员读别字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结论总之,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报纸每天与群众见面,用字量大,社会影响广泛,带有示范性,是国家 法定文字的主要标志,也是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类报纸都必须切实把好语言文字关,不让那些毛病百出的不规范用字现象进入读者的眼帘。同时要加强 对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报道的力度,在整个社会造成人人重视用字规范、人人抵制用 字混乱现象的良好氛围, 为提高办报质量、 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而作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1、 《中国现代语法》 ,王力,商务印书馆; 2、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3、 《汉语语法学》 ,邢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烟台晚报 》 ,2009-10-13 5、《党政机关公文》,辛华纪德臻,经济科学出版社 6、《小学管理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26 号发布 7、《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感谢导师地悉心指导,希望老师家庭幸福美满,工作顺心!


相关内容

  •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 网络教育学位论文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姓名:张 煜 指导教师:徐伟东 教授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 号:[1**********]011 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奥鹏远程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3年09月 摘 要 当前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

  • 渭南市社会用字情况调查与分析
  • 摘 要: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两大主题方向.本文运用文字学及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渭南市的社会用字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社会用字的规范化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社会用字 渭南市 调查 分析 一.引言 1999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 ...

  •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当今社会,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环顾左右,广播电视主持人错字连篇.各种广告文理不通.街头告示洋相百出等现象,让人不知所云,不忍卒读. 1.语言文字使用的不规范现象 1.1传传播媒体 1.1.1广播电视 评书演员单田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安史之乱 ...

  • 关于社会用字规范状况的调查报告
  • 关于社会用字规范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 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设置了障碍,也为人们办事带来许多不便.另 ...

  •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总述
  • 来源: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编,1-16页 总述 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盎然,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新事物如雨后春笋,新观念不断涌现,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思想的空前活跃,带来了大量新词语和词语的新用法,带来了话语表达方式的不断更新变化,并围绕社会热点常常形成流行语.伴随着通信. ...

  • 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 访谈(五) 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铁琨副司长 谈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6-11-10 [王铁琨]很高兴在这里跟各位网友一道交流"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前不久我被派到外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刚回来,所以访谈推迟了一些天,请大家原谅.现在回答大 ...

  • 我的综合性学习
  •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设计理念] <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根据这一 ...

  • 科技方案1
  • 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街头错别字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媒体应运而生. 影视, 广告, 出版物接踵而来, 商品包装, 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 代表着社会的进步. 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 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 ...

  • 社会规范用字啄木鸟行动
  • 社会规范用字"啄木鸟"行动调查报告 我国语言博大精通,历史悠久,但是我们有时看书.看电视或看电影以及 上网查资料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语句被误用.错用和滥用,在我们的学习中,错读字和语病也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试着去调查,去分析,去研究,还要试着去杜绝这些现象,于是我校啄木鸟小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