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一)

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一)

2011年3月15日河北省的公务员考试报名和考试又开始了,各位同学做好奋斗的准备了?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报名以后需要做什么呢?那当然是努力准备考试了,我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希望大家喜欢 另外68106328这个扣扣群是专门讨论和研究选调生考试的,欢迎大家加入,更多的资料请看http://blog.sina.com.cn/hebeigwy这个博客 或者在地址栏输入orz.se/ASJ查看

一、民工荒

“民工荒”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是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的热点话题。下文河北华图教育王娟老师根据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特点给出了“民工荒”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原因、对策等申论备考资料供广大考生查阅。

1.“民工荒”现象的背景

今年春节长假结束后,“民工荒”成为各大媒体的一个“热门词汇”,连日来,珠三角频传“民工荒”,经历了去年初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这一现象令各方瞩目。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0年全国两会农民工问题继续成为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这样一个从微观到宏观都意味深长的问题,无疑会成为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热点。

2.“民工荒”的表现和原因

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民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招工难、技校和职业介绍机构劳务输出供不应求等方面,毋庸置疑的是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以及城乡二元传统体制所造成的种种身份歧视,其具体原因包括:

一、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呈反方向发展。这是“民工荒”出现的必然。

二、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就业观念的变化,愿意做一线工人的人员比例必然减少,他们更期望以平等而有尊严的方式成为劳动者。

三、政府部门在政策与管理上的短视与限制。管理部门为了便于管理民工,时有歧视性条款出现,令民工缺乏归宿感,缺乏安全感。

四、民营企业主及其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偏低,用工制度不够科学和不规范,欠缺人性化的管理。

五、我国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人口的界限和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加剧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民工荒”。

3.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解决民工荒问题方案的核心在于保障农民工权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重新审视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以来,部分沿海地区主要依靠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在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企业应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

第二,建立供求信息对应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已迫在眉睫。劳动力的无序流动,劳动力供需的信息不通畅加剧了“民工荒”,建立完善的劳动力供需信息网络,在劳动力输出地区与用工地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等问题已提上了日程。

第三,地方政府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用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财政资金要到位,同时应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第四,从小城镇向大城市逐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改变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分离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城乡居民获得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社会身份,使农民工获得“国民待遇”。

二、低碳经济的中国化

一、背景

目前,低碳经济作为崇尚环保和能源节约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它也成为了公务员申论考试中一个热点问题,华图教育特此以例文的形式分段解读申论的作文写作,以期给各位考生对“低碳经济”这一热点一些启示,也为考生解作答其他更多申论热点写作问题以指

导的作用。

二、题目:“低碳经济”的中国化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的题目决定着阅卷老师对考生的第一印象。一般来讲,申论的题目要求简短有力,能够囊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能用比较文学化的语言提炼出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内容更是锦上添花。本篇文章着眼于低碳经济在中国的推行,旨在找到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立能源集约型社会的具体方法,用“中国化”这一表述一方面能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又能够体现出针对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的建议建言更有针对性。

三、首段

申论文章的首段和尾段都是特别重要的,阅卷老师会在首尾段之中获取考生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字表达的功底。申论文章是官样文章,有其特定的结构和模式,一般是宏观引领、中观切入、微观支撑。那么首段就是从当今社会的背景之下,突出文章主题话题的重要性入手,从中观切入,提出论点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最好能够在首段中开宗明义的把论点摆出来。申论作文阅卷标准中要求论点明确,在首段即摆出论点,以便使阅卷老师更清晰了解到考生的核心观点。

【例文】

环境与能源是当今时代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低碳经济”正是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能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产生,以寻求新能源减少碳排放量为途径,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石油短缺等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现状来讲,“低碳经济”是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全面和谐稳定的社会相一致的。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有必要,有动力,将“低碳经济”纳入发展国计民生的规划之中。

四、过渡段

好的过渡段不仅可以让文章的结构更加的流畅完整,还可以直接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让框架更清晰。

【例文】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的推行与发展还面临着困难。

五、文章主体

对一般的热点问题,我们都是从现象-原因-对策的思路来构建文章,由我国现在的能源状况入手找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将面临的问题,一般可以从所讲话题自身的情况(例文中对应“首先”一段,即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环境),法律法规层面,制度体制层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层面(例文中对应“最后”一段),以及相关的技术、资金、后勤保障层面(例文中对应“其次”一段)来分析原因。

申论着重考察的是考生是否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由现象分析出原因可以体现出其中的提出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那么接下来就要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即对策部分。对策部分即可以以万能八条提供的思维方向为线索,针对具体的特定事实(例文中为低碳经济)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具体措施,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提出的方案必须是具体化的、可实施的,类似于一则通知,有具体的执行方案,而不要提出太过宏观的政策和精神。

【例文】

首先,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煤炭是我国能源最主要的来源,也就是说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一个“高碳”的国家。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能源需求越来越大,“高碳”的产业形式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必须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恰好与之相悖。两者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牺牲高增长的经济,或者牺牲生态环境,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其次,“低碳经济”是与开发利用新型多样的能源形式,提高现有“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而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像英美等国那样投入巨大的资金来开发推行高新技术,如此的成本是我们现在负担不起的,“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具体环境下,应该有新的内涵。

最后,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刚刚进入小康,人民群众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还不甚了解,“低碳经济”在我国能有多大的市场,还需要谨慎的调查研究。如果没有市场,那么无论如何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终归会失败。

对于以上问题,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低碳经济”不是一日之功,不可操之过急。“低碳经济”的内在含义就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终是为了节约经济发展的总成本。”高碳“为主”低碳“为辅是在我国当

前形势下所有走的道路。“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是长期的,有规划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应该是坚持不懈,有条不紊的进行,既要避免影响发展,又要最终改变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在我国,各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有相当广大的地区生产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底,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和高碳排放。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监督不严,如果国家还大量存在煤炭浪费消耗,那么无论怎么推行“低碳”都将是徒劳的。“低碳经济”在我国应该加上一层禁止浪费煤炭的含义。

第三,国家应该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合理性。以“低碳”为荣,以“高碳”作为落后愚昧的标志,只有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低碳”商品的地位,“低碳经济”才能打开市场,只有人民有了减排的意识,“低碳经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六、结尾

结尾的要求在于短小精悍,在总括全文、呼应论点的基础上,把中观的话题提升到一个宏观的层次,例如例文中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升到可持续发展层次,以达到一个更具有高层次意义的认识。

【例文】

总之,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推行“低碳经济”的模式,只有结合我国的总体经济路线;结合各地区具体的客观条件,逐步改变我国“高碳”的能源结构,才能完全发挥“低碳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特色,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中国化》这篇例文在申论写作中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希望通过此文的分析,考生能从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总结出申论写作的一般规律,应用到更多的申论写作题目中去,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把申论写作能力提高到熟练和精通的程度,考试中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华图祝各位考生马到成功!( 河北华图教育 韩雪)

三、世博会关注城市文化建设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不可忽视的一件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针对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巨大的文化意义,华图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特点,归纳了“世博会关注城市文化建设”这一申论热点供广大考生查阅。

【热点问题】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正像外国媒体所说的,中国利用上海世博会“约会全世界”,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所以,上海世博会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各方面去理解,有经济的、技术的、建筑设计的、自然环保的等各方面的成果,如果留心就不难发现,这些成果的展示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上海世博会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

材料1:******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材料2:“城市文化”这个名词最初出现在80年代的法国,当时是为了描述城市里的文化活动,尤其是那些运动类的项目(滑板)或者来源于hip-hop风潮 的艺术活动:街舞、饶舌音乐、涂鸦,以及最近兴起的slam (一种即兴诗歌的表达)。 这种说法是由当时为了发展郊区而大力支持“城市文化”推广的地方政府创立的。但是这个称呼却不太被那些嘻哈人士所认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名称有点过于“官 方”了。

“hip-hop ”的视觉形式在法国出现在80年代初期。那个时期,人们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巴黎地铁里看到涂鸦。人们一开始以为那是一种“流行”,但是媒体证实根本不是那么 回事。到90年代,hip-hop 受益于公共机构,尤其是文化部和负责城市发展政策的相关部门的支持,这些机构试图将“嘻哈文化”作为社会调节的工具。 逐渐地,“嘻哈文化”占领了媒体并且开始职业化。一些自由电台如“摇滚天空”专门播放音乐形式的hip-hop,即饶舌音乐(rap);在一些文化场所, 如苏尔森剧院,hip-hop舞蹈在它们的舞台成功上演。于是Hip-Hop逐步地被要求遵从音乐产业及现场演出的规则。

材料3:******总理说,世博会应该是人类文明交流的舞台。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展示着城市的历史发展,集中着市民的智慧,因此而举办的世博会,一定是成功和辉煌的。城市积淀着历史,上海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城市精神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上海是个超级的大城市,一个数千万人口的城市因世博而接纳千百万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检阅,让经济理念、科技创新、人文关怀、文化创意、社会时尚和时空再造集中地进行展示,世博会让上海新颖的城市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上海,充分利用世博会,积极的、全方位地与世界各国进行文明交流和文化互动,这无疑是中国积极促进国际和谐环境的大举动。

【应试思考】

1.世博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首先,主办国中国在世博会上充分表现其悠久深厚的文化韵味。这次世博会的会徽,组合巧妙,中国文化韵味浓厚,同时也表现着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融合的意境,而绿色的基调充分表现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

其次,这次世博会充分展示着各国文化创意的竞赛和角逐。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创意友好比拼和表演的大舞台,参观世博会首先是看各国的文化创意。上海世博会最让人关注和兴趣的是各国独特的文化创意。这些表现在展馆上的创意是各国传达出来的最珍贵的文化亮点。

再次,这次世博会是探讨文化理念发展的大舞台。世博会是一个大展台,更是一个长见识、开眼界的大舞台,同时,也是一个表现理念的大论坛,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对各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和思索的极好平台。人们在这舞台上探讨着文化的理念。

最后,上海世博会在文体大型活动上为中国展现了文化大崛起的宏大气象。这次上海世博会就是实现把世界各国的友人“请进来“,既把全世界的目光引来中国,同时也将中国展示给全世界,这是中华历史上最成功的宣传“大国文化崛起”的典型案例。

2.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强化国家管理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应根据文化遗产保护等级进行行政管理制度设计,其中,国家文物行政部门应强化对高等级文化遗产的管理,其内容应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博物馆、珍贵馆藏文物等。

二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保护城市文脉,制定城市文化发展目标,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地方政府要深刻认识文化遗产作为稀缺的文化财富,是当地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应站在战略的角度看待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挖掘、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发掘和认知当地文化特色,发挥文化遗产在延续城市历史记忆、构建城市文化特色中的资源优势,激发公众对城市的自豪感、归属感的有效方式。

三要强化公众参与保护的机制。从根本意义上说,我国各族民众既是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也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是文化遗产的第一主人。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是文化遗产保护事

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文化遗产植根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须尊重和维护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联和情感,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同时充分发挥民众监督作用,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置于全社会的关注和监督之下。( 河北华图教育 韩雪)

四、社会突发事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政治、民生都是申论考试的重点选题方向。恰值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集体上访、突发性群体事件、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等关乎公共安全的自然事故频繁发生,警示着高风险时期的来临。党和政府如何处理此类事件关乎着党和政府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对近年来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总结了其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对策。

一、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自然灾难无法避免,但社会矛盾可以规避。事实上,回顾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可以将它们的根本原因归纳为社会利益和利益分配的不对称。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伴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老百姓有着更多的利益诉求,但这种诉求存在梗塞。如,百姓遇到问题时无处倾诉、倾诉了也无人解决的现象时有发生,问题越积越深就演变成了接二连三的上访现象。

其次,少许管理层面的决策不力、作风不实、漠视群众利益现象也确有存在。例如近期频发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大都是人民群众对管理层人员工作、生活作风的检举,韩峰日记事件、天价烟局长等事件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解决措施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从多方面入手、多策并举化解矛盾、降低风险。

首先,化解矛盾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畅通群众利益诉求通道。要创建公平的博弈平台、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以此为民众提供便利的诉求渠道。比如针对上访现象,其解决方法不是让基层干部天南地北的追着上访者、盯着上访者,而是要让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出面调解和落实,并建立高效透明的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

其次,在矛盾发生之前就必须具备高度的预见力,制定各类风险应急和长期预案,并建立长效机制。如各级党政部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样就能将遗留问题抹去,将未来风险预计。即使风险“变现”,也能以未雨绸缪的前期工作为基础迅速行动、化险为夷。

需要强调的是,对待那些涉及百姓重大经济利益的问题时,应遵循民主协商的原则,决策透明、信息公开,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关系。近期持续热涨的房地产市场在我国密集出台的爱民政策面前也正在逐渐“退烧”,这正是我国党和政府维护百姓利益的表现。

最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也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对内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以此引导群众在面对矛盾冲突时选择合法合理的正确方式。

应该看到的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频发的社会公共事件不仅仅是一种威胁,其实它也是一种激励,因为近年来的这些矛盾甚至冲突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百姓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和我国公民民主权力的深入。矛盾并不可怕,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相信我国必将全面走向和谐、迎来辉煌! 河北华图教育王娟

五、自行车出行

【社会问题的背景】

(1)长安大学教授、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原副局长段里仁保存着北京自行车发展的完整数据:1981年全市拥有自行车150万辆,1985年达到280万辆,到1989年突破了400万辆。自行车出行比例的峰值出现在1986年,达到60%,这意味着当时每天有六成的市民依靠自行车出行。

但到1993年突破600万辆大关后,北京的自行车拥有量增势明显减缓,自行车的出行比例也逐步下降。根据交通部门统计数字,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是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急速下降的10年,到2009年已不到20%。与此同时,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猛增至400多万辆,而截至今年9月6日,已突破450万辆。

(2)随着机动车越来越多,城市道路拥堵愈演愈烈,汽车尾气排放也已成为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源,人们又开始怀念起自行车时代,倡导“绿色出行”,让自行车回归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当你真正骑上自行车走上街头,便会发现现在的情势完全变了,简直是寸步难行。

首先,自行车道基本没了。由于机动车的高速发展,虽然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宽,但自行车道几乎都被取消,连人行道也越来越窄。骑车的人,要么混杂在靠路边的公交车道上骑行,要么在人行道上穿来穿去,不仅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会影响交通,甚至威胁到别人的安全。

其次,自行车没地方停了。过去随便找个路边树荫下,车就搁下了。如今,但凡有个空地,都叫机动车给占了,要找个地方停车还真不容易。

“现在骑自行车太累、太危险了!”家住北京双井桥东面广渠路上的李梦瑶,前些日子不得不放弃骑了20年的自行车。他说,上班的一路上,先是旧居民楼的私家车占了自行车道,然后是一片住宅小区施工工地的公车占了道,到了公司门口,原先的自行车道也变成了机动车的停车位。沿途,他在街上与公交车、小汽车、电动车展开贴身“肉搏”,还得扛着自行车穿过地下通道,辛苦系数与危险系数实在是太高了。北京市最新公布的自行车出行环境满意度调查显示,有近四成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

此外,受到奢华风气的影响,出行工具成为身分的一种象征,骑自行车常常被人看不起,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远离自行车。

“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觉得骑自行车是一件很掉价的事。领导坐专车,大款开豪车,小款打出租,好单位有班车,最后只有穷学生和平头百姓骑自行车了。”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说,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当他骑自行车到达宾馆大门口时,却被门卫拦住不让进,原因就是宾馆内没有自行车停车位,只能把自行车放到外面。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近年来一些大城市推出了自行车租赁服务。比如,北京市在去年7月通过的《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中,计划将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枢纽,设置1000个左右自行车租赁点,形成5万辆以上租赁规模。

(3)2010年3月,北京市又在《“绿色北京”行动计划》中阐明,到2012年形成约500个租赁点,2万辆以上租赁规模;到2015年要形成约1000个租赁点、5万辆租赁自行车的规模。争取

在2015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23%。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北京自行车租赁市场混乱无章,自行车多残旧不堪,不少租赁点甚至找不到工作人员。笔者在北京雍和宫地铁、朝阳医院、公益西桥地铁等几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观察了一下,前来租车的人少之又少,有的租赁点的自行车甚至倒在地上,车身布满灰尘和垃圾。在阜成门地铁站的入口处,一个小商店的老板说,在不远处曾有一个自行车租赁点,多是游客租借。后来租车的人越来越少,公司赚不到钱,早在一年前就把自行车都撤走了。

自行车租赁的不景气,不仅在于企业自身运营不善,更多的在于不同企业经营存在价格不统一、不成网络而导致用户信心受到影响。北京市交通委规划设计处处长陈燕凌说,北京市的自行车租赁一直采用企业划区而治、各自为政的状态。这就造成了因为无法异地换车而使租用者感到不便,同时由于各企业之间的收费模式不一,每小时的租金从1元到5元不等,租车成本过高也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为了解决自行车租赁市场混乱的问题,陈燕凌表示,北京今年将规划3个公共自行车租赁区域进行试点,包括东城区5号线沿线、北苑至土城沿线、4号线中关村综合商务区周边地铁站两侧。在每个试点所覆盖的3公里范围内,每500米设置一个自行车租赁点,推广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试点完成后,将向全市推广。

关于收费模式的改革,陈燕凌介绍,可能会采取分时段计费的模式,即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免费,而后的时段收费逐步增加,并可能会采取实名制租赁,以避免有些人占用自行车不归还的问题。

【核心观点】

(1)从自行车出行的合理性角度看,大城市应该逐步恢复自行车道,政府应该制定自行车交通规划,确保自行车道网络通畅、连续,并结合城市道路网布局,根据自行车交通的流量流向需求,提供足够宽度、安全的自行车道。

(2)从执法角度看,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对于侵占自行车道的行为要严厉禁止。对于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冲突的地方(如公交车站与自行车道),条件成熟的城市道路应尽可能实现道路分离,保障自行车出行的安全畅通。再次,推行自行车优先行驶。在城市中心地区,特别是重点拥堵路段,小汽车应该优先让自行车通过。

(3)从硬件设施的建设上看,要大力建设自行车设施,尤其是停车点、换乘点设施。自行车停车场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它与自行车道路的规划与维护相辅相成,构成了自行车出行的基础。目前,普遍存在的停车场、停车棚、修车点等配套设施缺乏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降低了其作为替代出行方式的比较优势,这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4)最后,对于“自行车”本身也应该完善其自身的“安全系数”问题。我们应该完善自行车自身的安全设备,如反光设施等,这对于骑车人的出行安全也很重要。

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一)

2011年3月15日河北省的公务员考试报名和考试又开始了,各位同学做好奋斗的准备了?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报名以后需要做什么呢?那当然是努力准备考试了,我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希望大家喜欢 另外68106328这个扣扣群是专门讨论和研究选调生考试的,欢迎大家加入,更多的资料请看http://blog.sina.com.cn/hebeigwy这个博客 或者在地址栏输入orz.se/ASJ查看

一、民工荒

“民工荒”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是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的热点话题。下文河北华图教育王娟老师根据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特点给出了“民工荒”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原因、对策等申论备考资料供广大考生查阅。

1.“民工荒”现象的背景

今年春节长假结束后,“民工荒”成为各大媒体的一个“热门词汇”,连日来,珠三角频传“民工荒”,经历了去年初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这一现象令各方瞩目。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0年全国两会农民工问题继续成为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这样一个从微观到宏观都意味深长的问题,无疑会成为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热点。

2.“民工荒”的表现和原因

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民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招工难、技校和职业介绍机构劳务输出供不应求等方面,毋庸置疑的是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以及城乡二元传统体制所造成的种种身份歧视,其具体原因包括:

一、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呈反方向发展。这是“民工荒”出现的必然。

二、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就业观念的变化,愿意做一线工人的人员比例必然减少,他们更期望以平等而有尊严的方式成为劳动者。

三、政府部门在政策与管理上的短视与限制。管理部门为了便于管理民工,时有歧视性条款出现,令民工缺乏归宿感,缺乏安全感。

四、民营企业主及其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偏低,用工制度不够科学和不规范,欠缺人性化的管理。

五、我国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人口的界限和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加剧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民工荒”。

3.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解决民工荒问题方案的核心在于保障农民工权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重新审视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以来,部分沿海地区主要依靠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在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企业应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

第二,建立供求信息对应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已迫在眉睫。劳动力的无序流动,劳动力供需的信息不通畅加剧了“民工荒”,建立完善的劳动力供需信息网络,在劳动力输出地区与用工地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等问题已提上了日程。

第三,地方政府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用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财政资金要到位,同时应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第四,从小城镇向大城市逐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改变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分离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城乡居民获得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社会身份,使农民工获得“国民待遇”。

二、低碳经济的中国化

一、背景

目前,低碳经济作为崇尚环保和能源节约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它也成为了公务员申论考试中一个热点问题,华图教育特此以例文的形式分段解读申论的作文写作,以期给各位考生对“低碳经济”这一热点一些启示,也为考生解作答其他更多申论热点写作问题以指

导的作用。

二、题目:“低碳经济”的中国化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的题目决定着阅卷老师对考生的第一印象。一般来讲,申论的题目要求简短有力,能够囊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能用比较文学化的语言提炼出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内容更是锦上添花。本篇文章着眼于低碳经济在中国的推行,旨在找到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立能源集约型社会的具体方法,用“中国化”这一表述一方面能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又能够体现出针对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的建议建言更有针对性。

三、首段

申论文章的首段和尾段都是特别重要的,阅卷老师会在首尾段之中获取考生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字表达的功底。申论文章是官样文章,有其特定的结构和模式,一般是宏观引领、中观切入、微观支撑。那么首段就是从当今社会的背景之下,突出文章主题话题的重要性入手,从中观切入,提出论点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最好能够在首段中开宗明义的把论点摆出来。申论作文阅卷标准中要求论点明确,在首段即摆出论点,以便使阅卷老师更清晰了解到考生的核心观点。

【例文】

环境与能源是当今时代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低碳经济”正是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能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产生,以寻求新能源减少碳排放量为途径,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石油短缺等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现状来讲,“低碳经济”是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全面和谐稳定的社会相一致的。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有必要,有动力,将“低碳经济”纳入发展国计民生的规划之中。

四、过渡段

好的过渡段不仅可以让文章的结构更加的流畅完整,还可以直接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让框架更清晰。

【例文】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的推行与发展还面临着困难。

五、文章主体

对一般的热点问题,我们都是从现象-原因-对策的思路来构建文章,由我国现在的能源状况入手找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将面临的问题,一般可以从所讲话题自身的情况(例文中对应“首先”一段,即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环境),法律法规层面,制度体制层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层面(例文中对应“最后”一段),以及相关的技术、资金、后勤保障层面(例文中对应“其次”一段)来分析原因。

申论着重考察的是考生是否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由现象分析出原因可以体现出其中的提出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那么接下来就要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即对策部分。对策部分即可以以万能八条提供的思维方向为线索,针对具体的特定事实(例文中为低碳经济)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具体措施,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提出的方案必须是具体化的、可实施的,类似于一则通知,有具体的执行方案,而不要提出太过宏观的政策和精神。

【例文】

首先,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煤炭是我国能源最主要的来源,也就是说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一个“高碳”的国家。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能源需求越来越大,“高碳”的产业形式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必须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恰好与之相悖。两者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牺牲高增长的经济,或者牺牲生态环境,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其次,“低碳经济”是与开发利用新型多样的能源形式,提高现有“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而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像英美等国那样投入巨大的资金来开发推行高新技术,如此的成本是我们现在负担不起的,“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具体环境下,应该有新的内涵。

最后,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刚刚进入小康,人民群众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还不甚了解,“低碳经济”在我国能有多大的市场,还需要谨慎的调查研究。如果没有市场,那么无论如何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终归会失败。

对于以上问题,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低碳经济”不是一日之功,不可操之过急。“低碳经济”的内在含义就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终是为了节约经济发展的总成本。”高碳“为主”低碳“为辅是在我国当

前形势下所有走的道路。“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是长期的,有规划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应该是坚持不懈,有条不紊的进行,既要避免影响发展,又要最终改变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在我国,各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有相当广大的地区生产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底,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和高碳排放。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监督不严,如果国家还大量存在煤炭浪费消耗,那么无论怎么推行“低碳”都将是徒劳的。“低碳经济”在我国应该加上一层禁止浪费煤炭的含义。

第三,国家应该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合理性。以“低碳”为荣,以“高碳”作为落后愚昧的标志,只有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低碳”商品的地位,“低碳经济”才能打开市场,只有人民有了减排的意识,“低碳经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六、结尾

结尾的要求在于短小精悍,在总括全文、呼应论点的基础上,把中观的话题提升到一个宏观的层次,例如例文中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升到可持续发展层次,以达到一个更具有高层次意义的认识。

【例文】

总之,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推行“低碳经济”的模式,只有结合我国的总体经济路线;结合各地区具体的客观条件,逐步改变我国“高碳”的能源结构,才能完全发挥“低碳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特色,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中国化》这篇例文在申论写作中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希望通过此文的分析,考生能从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总结出申论写作的一般规律,应用到更多的申论写作题目中去,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把申论写作能力提高到熟练和精通的程度,考试中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华图祝各位考生马到成功!( 河北华图教育 韩雪)

三、世博会关注城市文化建设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不可忽视的一件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针对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巨大的文化意义,华图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特点,归纳了“世博会关注城市文化建设”这一申论热点供广大考生查阅。

【热点问题】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正像外国媒体所说的,中国利用上海世博会“约会全世界”,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所以,上海世博会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各方面去理解,有经济的、技术的、建筑设计的、自然环保的等各方面的成果,如果留心就不难发现,这些成果的展示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上海世博会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

材料1:******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材料2:“城市文化”这个名词最初出现在80年代的法国,当时是为了描述城市里的文化活动,尤其是那些运动类的项目(滑板)或者来源于hip-hop风潮 的艺术活动:街舞、饶舌音乐、涂鸦,以及最近兴起的slam (一种即兴诗歌的表达)。 这种说法是由当时为了发展郊区而大力支持“城市文化”推广的地方政府创立的。但是这个称呼却不太被那些嘻哈人士所认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名称有点过于“官 方”了。

“hip-hop ”的视觉形式在法国出现在80年代初期。那个时期,人们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巴黎地铁里看到涂鸦。人们一开始以为那是一种“流行”,但是媒体证实根本不是那么 回事。到90年代,hip-hop 受益于公共机构,尤其是文化部和负责城市发展政策的相关部门的支持,这些机构试图将“嘻哈文化”作为社会调节的工具。 逐渐地,“嘻哈文化”占领了媒体并且开始职业化。一些自由电台如“摇滚天空”专门播放音乐形式的hip-hop,即饶舌音乐(rap);在一些文化场所, 如苏尔森剧院,hip-hop舞蹈在它们的舞台成功上演。于是Hip-Hop逐步地被要求遵从音乐产业及现场演出的规则。

材料3:******总理说,世博会应该是人类文明交流的舞台。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展示着城市的历史发展,集中着市民的智慧,因此而举办的世博会,一定是成功和辉煌的。城市积淀着历史,上海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城市精神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上海是个超级的大城市,一个数千万人口的城市因世博而接纳千百万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检阅,让经济理念、科技创新、人文关怀、文化创意、社会时尚和时空再造集中地进行展示,世博会让上海新颖的城市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上海,充分利用世博会,积极的、全方位地与世界各国进行文明交流和文化互动,这无疑是中国积极促进国际和谐环境的大举动。

【应试思考】

1.世博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首先,主办国中国在世博会上充分表现其悠久深厚的文化韵味。这次世博会的会徽,组合巧妙,中国文化韵味浓厚,同时也表现着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融合的意境,而绿色的基调充分表现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

其次,这次世博会充分展示着各国文化创意的竞赛和角逐。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创意友好比拼和表演的大舞台,参观世博会首先是看各国的文化创意。上海世博会最让人关注和兴趣的是各国独特的文化创意。这些表现在展馆上的创意是各国传达出来的最珍贵的文化亮点。

再次,这次世博会是探讨文化理念发展的大舞台。世博会是一个大展台,更是一个长见识、开眼界的大舞台,同时,也是一个表现理念的大论坛,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对各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和思索的极好平台。人们在这舞台上探讨着文化的理念。

最后,上海世博会在文体大型活动上为中国展现了文化大崛起的宏大气象。这次上海世博会就是实现把世界各国的友人“请进来“,既把全世界的目光引来中国,同时也将中国展示给全世界,这是中华历史上最成功的宣传“大国文化崛起”的典型案例。

2.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强化国家管理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应根据文化遗产保护等级进行行政管理制度设计,其中,国家文物行政部门应强化对高等级文化遗产的管理,其内容应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博物馆、珍贵馆藏文物等。

二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保护城市文脉,制定城市文化发展目标,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地方政府要深刻认识文化遗产作为稀缺的文化财富,是当地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应站在战略的角度看待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挖掘、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发掘和认知当地文化特色,发挥文化遗产在延续城市历史记忆、构建城市文化特色中的资源优势,激发公众对城市的自豪感、归属感的有效方式。

三要强化公众参与保护的机制。从根本意义上说,我国各族民众既是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也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是文化遗产的第一主人。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是文化遗产保护事

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文化遗产植根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须尊重和维护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联和情感,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同时充分发挥民众监督作用,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置于全社会的关注和监督之下。( 河北华图教育 韩雪)

四、社会突发事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政治、民生都是申论考试的重点选题方向。恰值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集体上访、突发性群体事件、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等关乎公共安全的自然事故频繁发生,警示着高风险时期的来临。党和政府如何处理此类事件关乎着党和政府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对近年来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总结了其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对策。

一、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自然灾难无法避免,但社会矛盾可以规避。事实上,回顾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可以将它们的根本原因归纳为社会利益和利益分配的不对称。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伴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老百姓有着更多的利益诉求,但这种诉求存在梗塞。如,百姓遇到问题时无处倾诉、倾诉了也无人解决的现象时有发生,问题越积越深就演变成了接二连三的上访现象。

其次,少许管理层面的决策不力、作风不实、漠视群众利益现象也确有存在。例如近期频发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大都是人民群众对管理层人员工作、生活作风的检举,韩峰日记事件、天价烟局长等事件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解决措施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从多方面入手、多策并举化解矛盾、降低风险。

首先,化解矛盾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畅通群众利益诉求通道。要创建公平的博弈平台、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以此为民众提供便利的诉求渠道。比如针对上访现象,其解决方法不是让基层干部天南地北的追着上访者、盯着上访者,而是要让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出面调解和落实,并建立高效透明的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

其次,在矛盾发生之前就必须具备高度的预见力,制定各类风险应急和长期预案,并建立长效机制。如各级党政部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样就能将遗留问题抹去,将未来风险预计。即使风险“变现”,也能以未雨绸缪的前期工作为基础迅速行动、化险为夷。

需要强调的是,对待那些涉及百姓重大经济利益的问题时,应遵循民主协商的原则,决策透明、信息公开,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关系。近期持续热涨的房地产市场在我国密集出台的爱民政策面前也正在逐渐“退烧”,这正是我国党和政府维护百姓利益的表现。

最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也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对内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以此引导群众在面对矛盾冲突时选择合法合理的正确方式。

应该看到的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频发的社会公共事件不仅仅是一种威胁,其实它也是一种激励,因为近年来的这些矛盾甚至冲突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百姓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和我国公民民主权力的深入。矛盾并不可怕,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相信我国必将全面走向和谐、迎来辉煌! 河北华图教育王娟

五、自行车出行

【社会问题的背景】

(1)长安大学教授、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原副局长段里仁保存着北京自行车发展的完整数据:1981年全市拥有自行车150万辆,1985年达到280万辆,到1989年突破了400万辆。自行车出行比例的峰值出现在1986年,达到60%,这意味着当时每天有六成的市民依靠自行车出行。

但到1993年突破600万辆大关后,北京的自行车拥有量增势明显减缓,自行车的出行比例也逐步下降。根据交通部门统计数字,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是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急速下降的10年,到2009年已不到20%。与此同时,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猛增至400多万辆,而截至今年9月6日,已突破450万辆。

(2)随着机动车越来越多,城市道路拥堵愈演愈烈,汽车尾气排放也已成为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源,人们又开始怀念起自行车时代,倡导“绿色出行”,让自行车回归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当你真正骑上自行车走上街头,便会发现现在的情势完全变了,简直是寸步难行。

首先,自行车道基本没了。由于机动车的高速发展,虽然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宽,但自行车道几乎都被取消,连人行道也越来越窄。骑车的人,要么混杂在靠路边的公交车道上骑行,要么在人行道上穿来穿去,不仅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会影响交通,甚至威胁到别人的安全。

其次,自行车没地方停了。过去随便找个路边树荫下,车就搁下了。如今,但凡有个空地,都叫机动车给占了,要找个地方停车还真不容易。

“现在骑自行车太累、太危险了!”家住北京双井桥东面广渠路上的李梦瑶,前些日子不得不放弃骑了20年的自行车。他说,上班的一路上,先是旧居民楼的私家车占了自行车道,然后是一片住宅小区施工工地的公车占了道,到了公司门口,原先的自行车道也变成了机动车的停车位。沿途,他在街上与公交车、小汽车、电动车展开贴身“肉搏”,还得扛着自行车穿过地下通道,辛苦系数与危险系数实在是太高了。北京市最新公布的自行车出行环境满意度调查显示,有近四成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

此外,受到奢华风气的影响,出行工具成为身分的一种象征,骑自行车常常被人看不起,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远离自行车。

“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觉得骑自行车是一件很掉价的事。领导坐专车,大款开豪车,小款打出租,好单位有班车,最后只有穷学生和平头百姓骑自行车了。”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说,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当他骑自行车到达宾馆大门口时,却被门卫拦住不让进,原因就是宾馆内没有自行车停车位,只能把自行车放到外面。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近年来一些大城市推出了自行车租赁服务。比如,北京市在去年7月通过的《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中,计划将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枢纽,设置1000个左右自行车租赁点,形成5万辆以上租赁规模。

(3)2010年3月,北京市又在《“绿色北京”行动计划》中阐明,到2012年形成约500个租赁点,2万辆以上租赁规模;到2015年要形成约1000个租赁点、5万辆租赁自行车的规模。争取

在2015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23%。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北京自行车租赁市场混乱无章,自行车多残旧不堪,不少租赁点甚至找不到工作人员。笔者在北京雍和宫地铁、朝阳医院、公益西桥地铁等几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观察了一下,前来租车的人少之又少,有的租赁点的自行车甚至倒在地上,车身布满灰尘和垃圾。在阜成门地铁站的入口处,一个小商店的老板说,在不远处曾有一个自行车租赁点,多是游客租借。后来租车的人越来越少,公司赚不到钱,早在一年前就把自行车都撤走了。

自行车租赁的不景气,不仅在于企业自身运营不善,更多的在于不同企业经营存在价格不统一、不成网络而导致用户信心受到影响。北京市交通委规划设计处处长陈燕凌说,北京市的自行车租赁一直采用企业划区而治、各自为政的状态。这就造成了因为无法异地换车而使租用者感到不便,同时由于各企业之间的收费模式不一,每小时的租金从1元到5元不等,租车成本过高也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为了解决自行车租赁市场混乱的问题,陈燕凌表示,北京今年将规划3个公共自行车租赁区域进行试点,包括东城区5号线沿线、北苑至土城沿线、4号线中关村综合商务区周边地铁站两侧。在每个试点所覆盖的3公里范围内,每500米设置一个自行车租赁点,推广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试点完成后,将向全市推广。

关于收费模式的改革,陈燕凌介绍,可能会采取分时段计费的模式,即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免费,而后的时段收费逐步增加,并可能会采取实名制租赁,以避免有些人占用自行车不归还的问题。

【核心观点】

(1)从自行车出行的合理性角度看,大城市应该逐步恢复自行车道,政府应该制定自行车交通规划,确保自行车道网络通畅、连续,并结合城市道路网布局,根据自行车交通的流量流向需求,提供足够宽度、安全的自行车道。

(2)从执法角度看,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对于侵占自行车道的行为要严厉禁止。对于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冲突的地方(如公交车站与自行车道),条件成熟的城市道路应尽可能实现道路分离,保障自行车出行的安全畅通。再次,推行自行车优先行驶。在城市中心地区,特别是重点拥堵路段,小汽车应该优先让自行车通过。

(3)从硬件设施的建设上看,要大力建设自行车设施,尤其是停车点、换乘点设施。自行车停车场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它与自行车道路的规划与维护相辅相成,构成了自行车出行的基础。目前,普遍存在的停车场、停车棚、修车点等配套设施缺乏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降低了其作为替代出行方式的比较优势,这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4)最后,对于“自行车”本身也应该完善其自身的“安全系数”问题。我们应该完善自行车自身的安全设备,如反光设施等,这对于骑车人的出行安全也很重要。


相关内容

  • 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1]
  • 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一.民工荒 "民工荒"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是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的热点话题.下文河北华图教育王娟老师根据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特点给出了"民工荒"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原因.对策 ...

  • 2013年上海公务员公开选调交流考试笔试政策分析
  • 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公开选调交流考试笔试政策分析 按照惯例,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每年10月左右,会在全市机关中组织开展公务员公开选调交流工作.现"公务员考试之路" http://blog.sina.com.cn/liuyuannos新浪博客博主,公选遴选辅导名师上海刘源老 ...

  • 行测85分心的体会
  • 2012公务员考试[华图]名师模块班汇总讲义+练习题(全): http://www.iliyu.com/source/42855/ 2012[华图]公务员考试[基础精讲班+强化班] 资料汇总: http://www.iliyu.com/source/42907/ 华图2011公考资料大集合: htt ...

  • 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
  • 2011 公务员申论热点蝴蝶效应 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改变空气流动,最后可能在美国引发龙卷风--这就是人们经常提 到的"蝴蝶效应".这种"效应"在此次俄罗斯森林大火中也显露一斑--美.欧小麦价因这场 大火升至近两年高峰,一些日本食品加工企业股值蒸发.它提醒人们 ...

  • 2016湖南公务员考试面试
  • 2016湖南公务员考试面试 笔试时间定在4月23日.今年湖南全省共计划招考公务员7080名,其中省直党政群机关(含省垂直管理单位)876名.市县乡党政群机关4577名.法院系统674名.检察院系统433名.选调生520名.较去年相比,今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减少了154人. 点击查看>&g ...

  • 2014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宝典
  • 2014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宝典 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调查"年轻人进机关,真那么好吗"?工作清闲.缺乏激情,提前过上50岁人的生活.如今,还房贷要钱,未来结婚要钱,养孩子要钱,某城市机关大院里工作4年的小邹月薪只有2800元.小李在某部委,工作快5年了月入470 ...

  • 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 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 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2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8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答 ...

  • 2013公务员考试资料
  •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特别策划一:入门篇 5.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 3.其他需要关注的重要政策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特别策划四:备考篇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报名时间 报名入口 职位表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特别策划一:入门篇 一.什么是公务员? <中 ...

  •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八条
  •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 公告 报名入口 职位表下载 准考证打印入口 历年真题 复习备考资料等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详情点击:http://t.cn/hgBtiO [2011年国考申论大集合 ] (名师技巧 考生经验 真题范文 时事热点 名师视频) 想考公务员的人必须要收藏的! 强势推荐: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