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2+

Fe ——浅绿色 Fe3O 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O——黑色的粉末 3+

Fe——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2O 3——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2+

Cu ——蓝色 CuO——黑色 Cu2O ——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 2O ——蓝色 Cu 2 (OH)2CO 3 —绿色 Cu(OH)2——蓝色 FeS——黑色固体 BaSO 4 、BaCO 3 、Ag 2CO 3 、CaCO 3 、AgCl 、 Mg (OH)2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 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 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 、HCl 、HBr 、HI 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Na 2O 2—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 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 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 品红溶液——红色 N 2O 4、NO ——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 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KMnO4——紫色 MnO4——紫色

二、 现象

1.Ba(OH)2与NH 4Cl 反应是吸热的;

2.Na 与H 2O (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 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4.Cu 丝在Cl 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 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 在Cl 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 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 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 3与HCl 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 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 ),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 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 、Al 在浓H 2SO 4和浓HNO 3中钝化;

16.在空气中燃烧:S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 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 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7.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 (OH ) 2]−−→−红褐色[Fe (OH ) 3]

18.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 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 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空气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 2(HClO)和浓HNO 3及Na 2O 2

四、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

2---2+

S 、SO 3、HSO 3、H 2SO 3、SO 2、NO 2、Fe 等,及含-CHO 的有机物

五、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3、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4、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5、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1.Na 、K :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 ,(Li用石蜡密封保存) 。用镊子

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

水分。

3.液Br 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 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 3,AgNO 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 2O :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Fe盐溶液、H 2SO 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

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2+

八、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3例及小数点问题

1. 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2. 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1.试纸的使用

石蕊试纸——定性检验酸碱性 pH 试纸——定量(粗测)

检测酸碱性强弱 品红试纸——检验SO 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KI -淀粉试纸——检验Cl 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2)使用方法

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2.装置的气密性检验

形成封闭体系→操作(

微热) →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溶液配制中的定容:

4流下,重复操作2—3次

5.蒸发和结晶步骤: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2+

Fe ——浅绿色 Fe3O 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O——黑色的粉末 3+

Fe——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2O 3——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2+

Cu ——蓝色 CuO——黑色 Cu2O ——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 2O ——蓝色 Cu 2 (OH)2CO 3 —绿色 Cu(OH)2——蓝色 FeS——黑色固体 BaSO 4 、BaCO 3 、Ag 2CO 3 、CaCO 3 、AgCl 、 Mg (OH)2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 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 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 、HCl 、HBr 、HI 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Na 2O 2—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 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 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 品红溶液——红色 N 2O 4、NO ——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 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KMnO4——紫色 MnO4——紫色

二、 现象

1.Ba(OH)2与NH 4Cl 反应是吸热的;

2.Na 与H 2O (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 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4.Cu 丝在Cl 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 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 在Cl 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 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 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 3与HCl 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 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 ),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 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 、Al 在浓H 2SO 4和浓HNO 3中钝化;

16.在空气中燃烧:S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 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 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7.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 (OH ) 2]−−→−红褐色[Fe (OH ) 3]

18.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 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 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空气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 2(HClO)和浓HNO 3及Na 2O 2

四、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

2---2+

S 、SO 3、HSO 3、H 2SO 3、SO 2、NO 2、Fe 等,及含-CHO 的有机物

五、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3、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4、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5、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1.Na 、K :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 ,(Li用石蜡密封保存) 。用镊子

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

水分。

3.液Br 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 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 3,AgNO 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 2O :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Fe盐溶液、H 2SO 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

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2+

八、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3例及小数点问题

1. 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2. 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1.试纸的使用

石蕊试纸——定性检验酸碱性 pH 试纸——定量(粗测)

检测酸碱性强弱 品红试纸——检验SO 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KI -淀粉试纸——检验Cl 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2)使用方法

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2.装置的气密性检验

形成封闭体系→操作(

微热) →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溶液配制中的定容:

4流下,重复操作2—3次

5.蒸发和结晶步骤: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相关内容

  • 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归纳结题报告
  • 兰州市2010-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初三化学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归纳 兰州市第八十四中学 脱海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中学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课本介绍了氧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学生不仅要掌握三种方法的原理,还要掌握三种制法采用的装置,装置有多 ...

  • 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新鲁初中--胡秉建 复习目标 1. 进一步巩固物质分类的方法,通过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 归纳酸碱盐的的化学性质,总结反应规律. 3. 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特点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进一步掌 ...

  • 高中化学中归纳对比法的重要性
  • 高中化学中归纳对比法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学习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越来越深,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比较和归纳,只有在比较的基础上才能梳理好知识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对比学习法",即把同类或同时或相悖的事物放在一起对比,"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世间的一 ...

  • 课题2氧气评课稿
  • <氧气>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 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 ...

  •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 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 ...

  • 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教案
  •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 教 案 石阡县汤山中学:陈良宇 一.教材分析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在综合复习中一直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难点,这一节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且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应用广泛,在中考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是中考探究与实验题型的知识区域.其中也有不少题型是 ...

  • 说课稿准备
  •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 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 说教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 ...

  •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前面刚学习的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 ...

  • 氧气的制取说课
  •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本节教材从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认识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和用心思考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