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概念]教学设计

《密度的概念》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密度的概念。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 dm= m

3

3

3

2.1.5㎏= g

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说明: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习密度的单位要用到体积和质量的单位,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图1:铜丝 图2:食用油

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2.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问:你有哪些方法区别它们?

引导: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这些物质呢?(生齐答:想。)从而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活动与探究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让几个学生到前面来,感受一下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大小,根据质量来判断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从而得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说明: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金属块放在两盘中,让学生说出哪个是铁块。)

说明: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以便引导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见图3: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

3

图3:实验器材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1: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是及时启发与指导。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获得知识,印象会更深,理解会更透,同时检查一下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技能的形成情况。

二、活动与探究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在学生总结相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 ⑴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⑵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如果是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又怎么变化呢?

对学生提出的假设,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 生甲: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相等。 生乙: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肥皂等几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在实验前,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实验方案1: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见图4),记录数据(记入表格2中)、绘制表格,做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图4:不同体积的铁块

填入表格3中。

说明:取液体时,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量筒,且量筒的使用也不是本节所要求的,所以建议可用大注射器来取不同体积的液体。此外,也可以用铜块、铝块、肥皂或其它物质来做实验。

实验方案2:同样测出体积成倍数关系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也可以不是整数倍),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是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分析给予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分析时,要突出样品的体积增加了多少倍,它的质量也增加了相同的倍数。学生讨论、比较各组的测量结果后可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三、密度概念的建立

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

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

⑴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 ),它的质量( ),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

⑵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 生:归纳推理: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板书: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四、密度的公式、单位、密度表

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 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 师板书: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 m ──质量──千克 (kg) V ──体积──立方米(m)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

1 g/cm=1×10kg/m。 【课堂训练1】

练习1.1m=_____dm=______cm 练习2.1.0×10kg/m=________g/cm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

(2)明确ρ、m、V 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m 和V 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

(3)ρ=m/V 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m 及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

⑷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课堂训练2】

练习1.一瓶水倒掉一部分,则剩余部分的水的质量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

练习2.判断对错:⑴一块铁锯去一半,它的密度也会减小一半。 ⑵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一样大。 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小。 ⑷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大。

⑸一块砖的密度是1.5 g/cm,把它平分成两块,每块的密度是0.75 g/cm。 [布置作业] 作业:

1.教材1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2.课外活动:探究我校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否是用纯铅做的。 【板书设计】

3

3

【教学反思】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中的物质鉴别引出物理问题,最后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去探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本课用情境引导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引入,到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导学,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从课堂训练反映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对密度知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密度的概念》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密度的概念。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 dm= m

3

3

3

2.1.5㎏= g

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说明: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习密度的单位要用到体积和质量的单位,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图1:铜丝 图2:食用油

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2.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问:你有哪些方法区别它们?

引导: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这些物质呢?(生齐答:想。)从而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活动与探究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让几个学生到前面来,感受一下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大小,根据质量来判断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从而得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说明: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金属块放在两盘中,让学生说出哪个是铁块。)

说明: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以便引导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见图3: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

3

图3:实验器材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1: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是及时启发与指导。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获得知识,印象会更深,理解会更透,同时检查一下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技能的形成情况。

二、活动与探究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在学生总结相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 ⑴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⑵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如果是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又怎么变化呢?

对学生提出的假设,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 生甲: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相等。 生乙: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肥皂等几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在实验前,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实验方案1: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见图4),记录数据(记入表格2中)、绘制表格,做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图4:不同体积的铁块

填入表格3中。

说明:取液体时,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量筒,且量筒的使用也不是本节所要求的,所以建议可用大注射器来取不同体积的液体。此外,也可以用铜块、铝块、肥皂或其它物质来做实验。

实验方案2:同样测出体积成倍数关系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也可以不是整数倍),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是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分析给予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分析时,要突出样品的体积增加了多少倍,它的质量也增加了相同的倍数。学生讨论、比较各组的测量结果后可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三、密度概念的建立

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

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

⑴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 ),它的质量( ),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

⑵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 生:归纳推理: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板书: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四、密度的公式、单位、密度表

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 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 师板书: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 m ──质量──千克 (kg) V ──体积──立方米(m)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

1 g/cm=1×10kg/m。 【课堂训练1】

练习1.1m=_____dm=______cm 练习2.1.0×10kg/m=________g/cm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

(2)明确ρ、m、V 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m 和V 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

(3)ρ=m/V 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m 及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

⑷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课堂训练2】

练习1.一瓶水倒掉一部分,则剩余部分的水的质量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

练习2.判断对错:⑴一块铁锯去一半,它的密度也会减小一半。 ⑵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一样大。 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小。 ⑷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大。

⑸一块砖的密度是1.5 g/cm,把它平分成两块,每块的密度是0.75 g/cm。 [布置作业] 作业:

1.教材1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2.课外活动:探究我校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否是用纯铅做的。 【板书设计】

3

3

【教学反思】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中的物质鉴别引出物理问题,最后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去探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本课用情境引导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引入,到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导学,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从课堂训练反映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对密度知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相关内容

  • 第六章第二节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 第六章第二节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 ...

  • 初中物理[密度]一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 初中物理<密度>一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 陈炳琦 (初中物理 广安市初中物理560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946 发表日期: 2012-10-08 20:10:21 在科学探究中找出新方法,新路子,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分析教材 "密度& ...

  • 密度 教学设计
  • 密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二教学过程设计 33 质量(克) 体积(厘米) 质量/体积 (克/厘米) 计算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分析 (2)分析数据 A . 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 ...

  • 如何建立密度的概念
  • 从工作以来,亲身体验了十年的课改,感触甚多,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到今天的启发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结构更完整了,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学习的自主性相当强.老师不必交代过多,反而课堂效果比原来好了.物理概念不再是死记硬背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有了新的引导方法. ...

  •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2000字)
  •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 ...

  •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 <密度>教案 [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

  • 密度的教学设计
  • 篇一: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密度>教案 [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 ...

  • 物质的密度教案
  • §6.3 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公式及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 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可以利用密度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质. (3) 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活动,找出辨别物质种类的 ...

  • 2017年公路水运工程检测师考试大纲(道路工程)
  • 一.<公共基础> 1.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了解: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D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工作的意见>(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