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名利与责任

10月12日市委书记曹斌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作了一堂生动的主题党课,突出主题,旗帜鲜明,意义深远。在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对待名利,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要正确看待名利。古往今来,“名”有三种,一是名声;二是名节;三是名利。名声旨在声誉,名节贵在节操,名利重在利益,仁人志士追求的是名节。为什么有些干部不能清正为官,最终倒在腐败的高压线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名利,把追求名利当作做官的唯一目的。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当前,有部分干部对名利看得很重,对个人升降去留看得很重,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不利于干部的成长进步,也不利于一个地方的发展,人一旦被名利所缚,就会心为形役,就会异化。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处理好名利的问题,对走好人生之路至关重要。处理得好,既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又能成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反之,就会成为阻力和包袱。因此,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正确对待名利,筑牢思想防线,确保清正廉洁。共产党员应该在名利得失上保持“平常心”,对名、利、地位之类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对于自己的升降留去客观地、平静地对待。在职务晋升的道路上,总有人“快”一些,有人“慢”一些;在名气、荣誉等方面,同样是有人获得多一些,有些则默默无闻。作为一个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在个人名利得失面前应该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心胸开阔一些,保持良好的平常心态。当然,主张要有“平常心”,绝不是提倡安于现状,更不是提倡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平常心”同“进取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学习,加强思想改造,时刻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才能具备淡泊的心境、较高的思想水平,才会不为获取个人名利而丧失党性原则,丧失做人的人格,才会像毛泽东同志倡导的那样,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要正确看待责任。权力的本质告诉我们,“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所以,一名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赋予的责任看重,把党和人民给的俸禄看重,始终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职务和权力,做到任何时候,绝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执好政,让手中的权力成为造福人民的动力。

三要正确看待监督。从这些年查处的高官来看,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他们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都有一个奋斗的青年,都有一个上升的中年,最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晚年。他们的共同悲剧在于: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且经不住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这些人最终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一幕幕悲剧说明: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于公”、“于私”都是多么的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体会到“监督是爱护”的千钧重量,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的行使不越轨、不出格。(作者系市环保局局长)

□ 黄振涛

10月12日市委书记曹斌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作了一堂生动的主题党课,突出主题,旗帜鲜明,意义深远。在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对待名利,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要正确看待名利。古往今来,“名”有三种,一是名声;二是名节;三是名利。名声旨在声誉,名节贵在节操,名利重在利益,仁人志士追求的是名节。为什么有些干部不能清正为官,最终倒在腐败的高压线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名利,把追求名利当作做官的唯一目的。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当前,有部分干部对名利看得很重,对个人升降去留看得很重,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不利于干部的成长进步,也不利于一个地方的发展,人一旦被名利所缚,就会心为形役,就会异化。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处理好名利的问题,对走好人生之路至关重要。处理得好,既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又能成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反之,就会成为阻力和包袱。因此,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正确对待名利,筑牢思想防线,确保清正廉洁。共产党员应该在名利得失上保持“平常心”,对名、利、地位之类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对于自己的升降留去客观地、平静地对待。在职务晋升的道路上,总有人“快”一些,有人“慢”一些;在名气、荣誉等方面,同样是有人获得多一些,有些则默默无闻。作为一个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在个人名利得失面前应该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心胸开阔一些,保持良好的平常心态。当然,主张要有“平常心”,绝不是提倡安于现状,更不是提倡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平常心”同“进取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学习,加强思想改造,时刻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才能具备淡泊的心境、较高的思想水平,才会不为获取个人名利而丧失党性原则,丧失做人的人格,才会像毛泽东同志倡导的那样,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要正确看待责任。权力的本质告诉我们,“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所以,一名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赋予的责任看重,把党和人民给的俸禄看重,始终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职务和权力,做到任何时候,绝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执好政,让手中的权力成为造福人民的动力。

三要正确看待监督。从这些年查处的高官来看,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他们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都有一个奋斗的青年,都有一个上升的中年,最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晚年。他们的共同悲剧在于: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且经不住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这些人最终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一幕幕悲剧说明: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于公”、“于私”都是多么的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体会到“监督是爱护”的千钧重量,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的行使不越轨、不出格。(作者系市环保局局长)

□ 黄振涛


相关内容

  • 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 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作者:黄婷婷 中共仪陇县委党校 [摘要]:"名利"两字看似简单,却是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新时期的党员,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面对名和利,以健康.积极.豁达的态度来正确对待,做到为民争利.肯让名利.淡 ...

  • 党员学习党建心得体会
  • 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 习近平同志最近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

  • 财务廉政格言警句
  • 1、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秉公理财,勤政为民。 2、公正如矛,必克壁垒;清正如盾,必挡诱-惑。有此矛盾,何惧矛盾。 3、财欲、物欲、人欲、贪欲是腐-败之源;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廉政之基。 4、财政干部要像一棵挺立的大树:根深、干直、枝壮、叶茂。 5、钱财不贪,廉政不忘;对上不瞒,对下不欺;人才不压 ...

  • 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
  • 侯树民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号召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做人民的公仆.要在思想上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军委关于贯彻中央<决 ...

  • 组工干部要为党员干部做好表率
  • 组工干部要为党员干部做好表率 近日,省.市委组织部分别组织开展了"三讲三提升"活动和"阳光组工"行动,对当前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要做到正己修德.洁身自爱,勇于负责.尽心履职,求实求效.服务发 ...

  • 观警示教育片有感
  • 吸取本质教训加强廉洁自律 --观<内蒙古第一贪肖占武受贿案>警示教育片有感 今天,单位组织观看了内蒙古第一贪肖占武受贿案录像片.这部片子通过朴实.生动的采访和法庭丰富.详实的审判记录,将肖占武大搞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予以深刻揭露和剖析,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政教育. 肖占武出生在通辽市( ...

  • 观[肖占武受贿案]警示教育片有感
  • 吸取本质教训加强廉洁自律 --观<内蒙古第一贪肖占武受贿案>警示教育片有感 今天,单位组织观看了内蒙古第一贪肖占武受贿案录像片.这部片子通过朴实.生动的采访和法庭丰富.详实的审判记录,将肖占武大搞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予以深刻揭露和剖析,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政教育. 肖占武出生在通辽市( ...

  • 优秀管理人员具备的道德品质
  • 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摘 要]从管理职业固有的社会地位和性质来说,各种管理职业和管理职务都集中体现着社会关系的三大要素--责.权.利.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是管理职业的责任和权利所在,也是职业内在的道德内容. [关键词]管理者 道德品质 从管理职业固有的社会地位和性质来说,各种管理职业和 ...

  • 谈内心和谐
  • 山东电大学报2008年第4期 谈内心和谐 任典云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摘要:内心和谐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内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的内心能否和谐,既是由社会事物是 否公平合理决定的,也是由人的价值观是否正确影响的.正确对待名和利,正确处理人和事是内心和谐的关键. 关键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