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鱼技术要点

网箱养鱼技术要点

△ 放养模式的确定

1、放养模式:多规格多品种的科学搭配和合理密度及恰当的捕捞上市时间。目前常见的几种养殖模式: (1)年头放年尾收:资金积压大、资金利税高、水质不易管理且管理费用高、饲料消化利用率低、鱼生长慢、发病率高、亩产量低、商品鱼市场价格风险大;相当于银行定期存款。

(2)反季节养殖:相对资金周转快、一年养殖两季鱼(成鱼和鱼种)、商品及鱼种鱼价格高、产量高、鱼病相对要少;该模式适应鱼种养殖池塘和罗非鱼养殖池塘;也适应配备有老口鱼种的成鱼养殖。

(3)轮捕轮放:是一种资金周转较快和盈利水平较高的养殖模式;对池塘及其水质条件要求较高、要求有多品种及多规格的鱼种、养殖的要求(适销对路的品种和规格、适当数量的资金、较高的养殖技术【池塘的清整和消毒,鱼种的科学搭配和合理的密度,科学且资金周转快和盈利水平高的养殖模式, 水质的科学调节,饲料的科学选择及精细化投喂,病害恰到好处的科学防治,商品鱼的适时上市,热水鱼捕捞技术等】、充沛的消费市场。通常采取中、高放养密度,多品种多规格的鱼种放养模式。

(4)热水鱼的捕捞技术:鉴于捕捞热水鱼(尤其是每年的第一次)之前因长时间未搅动池塘底部沉积的各种废物(鱼类排泄物、尸体、饵料残渣、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甲烷、淤泥等)而突然拉网,致使大量有害物质翻出且因拉网时鱼类的密度极大,鱼类呼吸加快,大量的有害物进入鱼体体内),因而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和中毒。

为了减少应激和中毒并提高鱼的耐运输能力,除开平时选用安全、无公害且营养全面的饲料外,建议拉网捕鱼时应该做到:① 捕捞前几天晴天中午拉动底泥并泼洒二氧化氯、增氧粉等;② 改良水质:有增氧机的在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后在拉网区域泼洒氯制剂或颗粒氧;③ 捕鱼收网时泼洒食盐水、外用VC 、增氧粉。

总之,要想取得最佳的养殖效益的最重要一条是鱼能尽早达到上市规格并能及时捕捞上市,卖到高鱼价;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投喂优质鱼料,使鱼生长速度快且养出的鱼能耐运输。

特别提醒确定适当放养模式主要根据:据鱼的商品价值、当地气候特点和消费习惯、养殖水域环境及设施、苗种来源及其质量、资金状况及饲养水平、上市时间及其规格、交通和水电状况等、商品鱼的销售地等,结合本省及其周边省的水产养殖情况,推出以下放养模式以供参考:

种:指鱼品种、品质及用不同品种、规格的鱼有机混养

(1)、常养殖鱼的品种:通常有滤食性(鳙、鲢、鲮等)、草食性(草、鳊鱼等)、杂食性(鲫、白鲳、罗非鱼、鲤、斑点叉尾鮰等)、肉食性(鳜、鲈、鳢、鳡鱼、黄颡鱼、鲶鱼、翘嘴红鲌、青鱼等)鱼类,据食性不同分别分布于水的上层、中层、底层,据此将鱼类分为上层鱼类、中层鱼类、底层鱼类。

(2)、品种选择:据鱼的商品价值、当地消费习惯、养殖环境及设施、苗种来源、资金状况及饲养水平等而定,像:本省的当家养殖品种:草、鳙、鲢、团头鲂及鲫鱼、青鱼、翘嘴红鲌、斑点叉尾鮰等。而鱼种质量主要表现在:苗种体质健壮、背部尾部肌肉肥厚且结实、鳞片完整、鳍条无损、体表光滑、无寄生虫,且同种同龄鱼种规格均匀,逆水性强。购买鱼种时应特别注意:鱼鳃、肝脏及肠道(肠管大、肠壁厚、无充血)是否正常。注射疫苗更好。

(3)、品种搭配注意事项:①同池放多品种、多规格鱼,便于轮捕及提高养殖效益。②以鲫鱼为主的池塘,不宜或少搭配鲤或草鱼吃食较凶的鱼,可套养适量的鳊鱼。③尽管白鲢价格仅为花鲢的2/5,但白鲢为水里调节藻类的鱼,务必要科学放养,其放养量与净增长量、用料量有关。④混养塘用料品种及颗粒粒径:考虑主

养鱼品种及规格。

△ 网箱养鱼的水域要求:对网箱养殖地点的选择应考虑水域环境(最好选择在水库上游的河流入口处或水库坝下的宽阔河道中,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在6毫克/升、水的PH 值7-8.5、透明度2.0-2.5米),水流(0.05-0.2米/秒)和风浪(≤5级的敞水处),水深、低质和离岸的距离(水深4-7米、底部平坦) ,风浪天避风向阳而风平浪静时通风向阳、日照条件好,交通及电力方便,水位相对较稳定且无枯水期,其它与上述各条相似。网箱底部与水底应相距1.0米以上,网箱的布局最好为单排直线式或倒“品”式排列,便于水的通透性;两排网箱之间间距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箱与箔之间的间距应控制在1.0-2.0米。附:网

箱结构、材料与设计关键技术

1、材料—A 、网衣:a 网材,PE 有结、无结,金属,不用聚丙烯(鉴别);b 线型,单丝、3×2、3 ×

3、3 × 4、3 × 5等。B 、框架:竹、油桶(浮子)、钢管等。C 、撑桩—。D 沉子—。E 底部衬网—80-100目。F 栈桥与浮码头。

2、网箱设计:

① 形状:方形(耗材最少);

② 面积与规格:5 × 5居多,其次是6 × 6、4 × 4等,均为正方形,北方地区小至1 × 1。 ③ 箱高,一般为3米,其中水下2.5米,水上(箱盖离水面)0.5米,以防止鱼吃食时擦伤。

④ 网目及缩结。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鱼试;理论公式为:鲤、鲢、鳙2a=0.261L ;草鱼、斑点叉尾鮰、鲶 2a=0.21L ;团头鲂2 a=0.4L ;罗非鱼2a=0.32L。2a=双脚目大、L=全长,力求网眼不堵塞,所以2a 应不小于1.2cm ;过小不宜久养,应勤分箱。

⑤ 缩结系数 缩结系数均为0.7耗材最少;但以u1(垂直缩结系数)=0.8, u2(水平缩结系数)=0.6时水交换、排污、排渣防堵效果最好,所以一般取6:8比例。网衣分内、外两层设置,间距10cm 左右,内箱长、宽较外箱各小20cm 。 ⑥ 网目及放养密度:

A 、鱼种放养密度与网目、规格、养殖天数等之间的关系

网目 7-8目 0.8-1厘米 1.2-1.5厘米 1.8厘米 2厘米 2.5厘米

规格(日或寸)

9-14日 15-17日 2寸 2.5寸 3寸

4寸以上至养成大规格

密度(尾/M)

1800 1400 800 550 450 350

2

养殖天数 5-7天 5-7天 7天 7天 7-10天 10-15天

B 、鱼种放养密度与规格、养殖产量等之间关系:( 25 米2/箱)

品种

草鱼 斑点叉尾鮰

鲤鱼 鳊鱼

放养规格 50-200克 25-100克 50-150克 25-100克

预计单产量 尾/米 4200-5500-7000 60-100-120 3500-4700-6000 100-140-180 4500-6200-7500 100- 140-180 3200-3600-4200 100- 140-180

2

尾/箱 1500-2500-3000 2500-3500-4500 2500-3500-4500 2500-3500-4500 清箱鱼(尾/米) 鳊、鲫、罗非鱼:3-5 鳊、鲫、罗非鱼:3-5 鳊、鲫、罗非鱼:3-5 鳊、鲫、罗非鱼:3-5

2

3、网箱装配与设置

(1)装配前查漏和滑扣:防止网箱出现破漏或网结打滑,引起鱼种外逃。

(2)规格:内小外大,例外为5×5 × 3,则内为4.8 × 4.8 × 2.9,太浅不利渡夏;

(3)泡箱:鱼种进箱前将网箱装入水种,让网箱上长有藻类,增加网箱的光滑度,减少鱼种进箱引起的伤害。

(4)设置:背风库湾,位置宜勤换,尤变天;分组式、品字形,组间距10米以上,宜散不宜密;要考

虑水的流速,以箱内1-3米/分钟、箱外3-10米的微流水交换好,溶氧充足。过小水交换差,生长差、系数高甚至泛箱,过大(30-40米)鱼顶水耗体力长差。

△ 正确计算日投饵量 日投饵量=存塘(吃食)鱼总重量×相应规格相应水温的投饵率

(1)实际日投饵量必须根据天气情况、鱼体活动情况并结合计算出的日投饵量来决定

① 夏、秋季节,天气晴朗,水温在22-30℃之间投喂计算量的80%左右;商品鱼价格好,且准备捕捞热水鱼则应按照100%,乃至更高的投喂比例投喂,但这样投喂会增加饵料系数; ② 阴雨天:投喂计算量的0-40%,在中午前后投喂;

③ 闷热雷阵雨:投喂计算量的0-20%,在中午前后投喂;

④ 鱼生病时:气候正常可按正常投喂量的50-80%左右投喂鱼料或药饵料(先喂常规料后喂药饵料);“饥饿疗法”是不值得提倡,其对保护健康鱼较强的免疫力不利,但有规律性的停食对鱼的健康和饲料的消化吸收是有益的。

⑤ 水质恶化、溶解氧低或鱼出现生理性缺氧致使鱼食欲差且,应减少投喂量;同时投喂青料及保肝的药饵料(增加VC 、VE 的添加量)及添加1-2公斤/吨的富马酸硫酸亚铁(按说明书);采取换水、或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且遵照“三开二不开”的原则科学使用增氧机、或向水体抛洒颗粒氧,科学施用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任何情况下均可使用)、芽孢杆菌(晴天且溶解氧高时使用)、乳酸菌(缺氧)、酵母菌(低氧)等】,尽快改良水质。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0 >32

2.4 2.8 3.2 3.6 4.2 4.8 5.5 5.8 6.0

1.9 1.6 1.3 2.2 1.8 1.5 2.5 2.0 1.8 2.9 2.3 2.0 3.3 2.7 2.3 3.8 3.1 2.7 4.4 3.5 3.1 4.6 4.0 3.3 4.8 4.1 3.5

看见鱼吃食才投喂

1.0 1.1 1.2 1.4 1.6 1.9 2.1 2.3 2.5

700g 以上

(2)正确估算存塘(吃食)鱼总重量

存塘(吃 食)鱼总重量=存塘吃食性鱼尾数×平均鱼尾重

存塘吃食鱼尾数在放养时必须登记清楚 ,扣除已捕捞和已死亡的数量。存塘吃食鱼平均尾重可采取撒网随机称重测量20-30尾鱼,计算出平均尾重;注意打网的位置对结果有影响。 (3)用经验法估算日投饵量

①当30-40%的鱼已吃饱离开,就可停止投饵;倘要鱼快速生长而提前上市,则可使鱼吃到十成饱,但饵料系数会偏高。鱼料饵料系数和鱼的生长速度是成反比例的。

②据鱼的饵料系数计算出每天吃食鱼的存塘量,据存塘鱼的量、水温、鱼的规格,结合水质、鱼的健康及吃食情况确定投喂量;投喂时务必做到看鱼喂料,及时调整。

4、投饵次数的选择 投饵次数的确定是将计算出的日投饵量采取总量控制,根据水温情况和养殖方式分成几次投喂;通常早晚投喂量少,中间投喂量多;据水温和白天时间的长短每天正常投喂1-4次,水温10-15℃晴天中午1次/天、15-18℃投喂2次/天;18-22℃投喂2(草鱼、青鱼)-3(鲫鱼、鳊鱼、鲤鱼)次/天,中间一餐占全天投喂量的40%左右,早晚各30%;22-30℃每天投喂4-6(鲫鱼、鳊鱼、鲤鱼)次/天,中间两餐占55-60%,早晚两餐占40-45%。

5、鱼料的科学选择要点:据饲料公司、季节及水温、水质和水深、养殖模式(品种、密度、上市时间、鱼种及商品鱼规格等)、商品鱼的市场价格和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来选择鱼料品牌及不同档次的鱼料品种。

▲ 水质管理:水: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养鱼应先养水。搞好水质管理是保证鱼类健康养殖、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措施之一。

(1)养鱼要有充足的水源及符合淡水水质标准的水质。平常养鱼用水应为PH 值6.5~9(最好是7~8.5), 溶氧量16小时以上大于5毫克/升, 其余时间大于3毫克/升,氨氮小于0.2毫克/升, 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 硫化氢小于0.1毫克/升,透明度在25-40厘米,乃至为35-60厘米,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2)要维持上述要求,养殖用水中应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使水保持“肥、活、爽、嫩”,即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品种多,水体有活力,水色昼夜变化大(早晨淡,下午浓),水体清爽、水表无漂浮的水华、无混浊感且呈茶褐色、褐绿色、黄绿色、嫩绿色。

(3)养鱼用水通常是春季随水温升高及鱼体长大渐提高水位,冬季则随水温下降而加高水位。通常是水温<20℃时,水位为0.8-1.2米, 水温≥22℃, 水位为1.2-1.5米, 夏季高温季节将水位加到最高,最好能加水到2-2.5米。

(4)调节水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A 、物理方法: 适当注水、换水,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定期搅动塘底等。一般情况下每10-15天左右加一次水,7-8月高温季节为保证鱼快速生长,最好每3-5天加一次新水(如井水)以降低水温,能够增加水中溶氧,提高饲料利用率。 B 、化学方法

①适当施肥:适时施加追肥,保持水中浮游生物种群数量,增加造氧能力。

②施用铜铁合剂:当水中藻类形成水华或有大量浮游动物时用铜铁合剂全池泼洒杀灭。

③在水中氨氮(尤其是氨气)不超标的情况下定期施用生石灰:生石灰有很好的调节水中PH 值的作用,同时又能对致病菌产生抑制作用,应每月定期泼洒生石灰一次,每亩用量10(调节水体硬度等)-25(消毒杀菌)kg 。

④定期施用杀菌剂或底质改良剂:当水质过肥或鱼病高发季节,据水质状况和鱼病流行情况适时向池中泼洒二氧化氯等温和性的氯制剂或底质改良剂。

C 、生物方法 主要在池中混养适当比例的花白鲢和施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能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对改善水质非常有利,同时可抑制有害致病菌种群数量。

(5)增氧机的正确使用 应据增氧机的四个功能(增氧、搅水、曝气及调节水温)和溶氧变化规律,灵活运用增氧机,以调节溶氧、减少浮头、降解池塘底质中有害物质,促进鱼的健康生长。实践证明,高产精养鱼池正确使用增氧机,能显著提高鱼产量15-20%,降低单位养殖成本。 ▲ 鱼病防治中的误区及其注意事项: 1)鱼病防治的误区或错误的运作产生的危害:

(1)超量用药:较推荐量增加30-300%用药量,引起鱼鳃呈紫红或紫褐色,鳃组织坏死呈白色; (2)频繁用药:像有一客户15天向池塘中泼洒8次不同化学性质的药物,造成前后药物失效或产生毒性; (3)同一性质的药使用时间过长和频率过高:无更替用药的习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4)不对症用药和跟伴用药的现象严重:用药品种与鱼病不相对应,造成鱼药浪费;

(5)不科学用药:用药间隔时间过短、外用药剂量过大而内服药剂量过小、内服药用药连续时间过短,即疗程达不到要求等;

(6)重视外用药而不重视内服药、重视水体用药而不重视水质的调节:浮游植物晴天中午产生的氧气未能进入水体和底层且未使有害物及时得到氧化分解而是在池塘中蓄积太多,一旦变天翻上水面消耗水中氧气;

2)鱼病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剂量、使用方法、疗程、对症下药、水质调节、死鱼的处理等。

(1)内服药:用药量按照吃食性鱼类的重量计算,通常治疗用的内服药由一种抗菌(病毒)药、中药保肝药、复合多维等构成,而预防用的内服药选用保肝中药+复合多维;预防与治疗用药量要一样,改变“预防减半的老观念”。对鱼发病后的“饥饿疗法”会使健康鱼的体质变差,免疫力下降,易发病。

(2)外用药:对症选用药物,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中的用药注意事项和用药方法及用药剂

量办理,用药次数建议隔天用一次,连用2-3次,在保证用药效果的同时,减少对鱼类的伤害。

A 、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虫4天后,务必调节水质,通常是:适量施肥(水瘦)并施用培藻素。

B 、指环虫:高温时期(7月中旬到9月底)其对鱼构成的危险极小,故近期不要过多关注其对鱼的危害。 C 、通常下雨后或大水面可在池塘四周2-4米范围及下风头和投饵机四周按正常用药剂量泼洒有关消毒或杀虫药;在鱼生长正常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用药预防。

D 、及时将病死鱼捞出并挖坑洒上适量的生石灰或其它消毒剂埋葬,防止尸体腐烂加速鱼病传播。 鱼病防治:

(一)鱼病发生的原因 要是外界环境因素、病原体和养殖鱼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环境因素:

①养殖水体的水温:鱼是变温动物,体温的升降随其生活的外界水体的水温变化而改变。水温急剧升降,能使鱼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鱼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发病甚至死亡。

②养殖水体的水质:水质的好坏对鱼的健康生长有直接的关系。水质主要包括水体的PH 值、溶氧量、浮游生物含量、透明度、氨氮及亚硝态氮等。如果鱼类长期生活在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较高的水中,生长就会受到抑制,一旦缺氧极易造成鱼类因缺氧中毒而死。即使不死。由于慢性中毒会影响以后的生长,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浮头或中过毒的鱼不肯长、饵料系数高的原因。

③养殖水体的底质:主要指与水接触的土壤和淤泥层。淤泥堆积过多,有机物耗氧过大,在夏秋季节容易造成鱼类缺氧,还会使水质变酸,并产生氨氮和亚硝态氮,损害鱼鳃表皮细胞,降低血红蛋白载氧功能,不仅影响鱼类正常呼吸,而且给各种病原菌入侵创造了条件,直接或间接引起各种鱼病,淤泥还是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藏身之地。近年来发生的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等暴发性鱼病流行,就与长期不清淤泥有直接关系。

④气候条件:长时间阴雨天和闷热湿度大时非常适宜水中嗜水气单胞菌等致病菌的繁殖。在夏秋季节,如果因下雨造成气温大幅度下降,鱼类会产生应激反应,在这段应激期内鱼类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引起鱼病。 2、病原体:能够使鱼体致病的生物,称为鱼病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养殖水体中如果将病原体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以下,鱼类和水生经济动物的疾病就不会发生。

3、鱼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抗病力: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后,缺少易感染病原的鱼群,疾病仍然不会发生,所以鱼类的易感性和抗病力差是疾病发生的必然条件。 (二)鱼病的预防及诊断

1、鱼病的预防

(1)彻底清塘:清塘分为干法和带水清塘两种,干法清塘:将生石灰用水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带水清塘:不能干塘的地方, 可以按每亩水面平均1米水深用生石灰125-150公斤,兑水化浆均匀泼洒。清塘后一周左右开始培育水质,过5-7天试水放鱼种。

(2)鱼种消毒:用2~4%的食盐水浸泡鱼种10分钟左右,主要防治细菌、原生动物及蠕虫。

(3)注射疫苗:有条件的可注射草鱼“四联”疫苗,注射部位最好在背鳍基部,注射针头用5、6、7。 (4)定期消毒、杀虫:4-9月倘水中氨氮不超标. ,每月用一次生石灰18-20公斤/亩·米,兑水全池泼洒。3~8月应该注意防治寄生虫病,每次杀虫要连续杀两次,中间隔5天左右,杀完虫后隔两天可据实际情况确定全池用一次杀菌药。

(5)定期投喂药饵:每月20天左右喂2-3天药饵,每天1-2次,详见饲料中说明。

(6)青草消毒:发病季节青草可用3%的食盐水喷洒晾干后再投喂,适量投喂青饲料对于草鱼的健康生长和为花、白鲢提供浮游生物有着积极的作用。

(7)食场消毒 :在鱼病高发季节将杀菌药物0.2-0.3斤溶解于盆中在鱼吃食时泼下,或在食场周围挂袋,每15天左右1次。

2、鱼病诊断:诊断鱼病主要应了解水质、饲养管理、鱼群情况、鱼体变化、防治及既往病史。

(1)从鱼的行为诊断:发现鱼出现厌食、少食甚至停食时 ,鱼类可能出现疾病。如果鱼离群独游,速度缓慢,游泳失常甚至反应迟纯时,也可能发生了疾病。以下是几种常见鱼病的主要症状、发病时间、病原

体及其简单的防治方法:

常见传染性鱼病防治方法表

主要症状 鱼病种类 病原体 发病部位 流行情况

严4-10月, 各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

疱疹病

全身 出血病 ;分红肌肉型、以6-9月重时“白鳃”

肠炎型、红鳃盖型 为甚

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

嗜水气

暴发鱼病 全身 3-10月 肿、腹部膨胀,腹腔积水,鳃

单孢菌

末端腐烂,竖鳞

4-10月以

鱼害

烂鳃病 鳃 6-9月为乌头、开天窗、烂鳃

粘球菌

荧光

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烂鳍

赤皮病 假单皮肤鳍 5-9月

烂尾

孢菌 肠型点

5-6月、 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有黄色

肠炎病 状产气单肠道

8-9月 粘液流出、肠内无物、鳍充血

孢菌

白头白嘴病 粘球菌 皮肤 3-8月 头、嘴发白

假单孢

白皮病 皮肤鳍 5-10月 体表发白头向下、尾朝上

疖疮病 点状产体表 4-9月 背部脓肿突起、肌肉充血腐烂

气单孢

腐皮病 体表 4-6月 腹部两侧出现印章似的病灶 菌

防治方法

1、注射出血病疫苗。

2、适当稀养,混养或养双季鱼种 二氧化氯(剂量及使用按照说明书)及0.7ppm 硫酸酮全池泼洒。每100kg 鱼内服喹诺酮类药5-6g

二氧化氯(剂量及使用按照说明书)全池泼洒,每100kg 鱼内服喹诺酮类药5-6克

二氧化氯(剂量及使用按照说明书)全池泼洒。五倍子2-4ppm 全池泼洒 二氧化氯(剂量及使用按照说明书)全池泼洒。每100kg 鱼内服喹诺酮类药5-6g

常见非病原体鱼病防治方法表

鱼病种类

病原体

发病部位

流行情况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色淡,培育好水质使池塘氧气含量提胆色较暗;随着病情发展,肝脏

育成鱼(现在

肝胆

苗种期也会出现)

形成“花肝”甚至局部或大部变成“绿肝”;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机体抗病率下降,水体中病菌乘虚而入。病鱼通常不耐运输等应激、大肚、肝胆肿大变色、脂肪累积严重、鱼体肉质适口性差不受消费者欢喜,发病

率高。

水质恶化、气温突变、

浮头及泛池

投饲不当、增氧机使用不合理、密度太大、淤泥太厚

严重缺氧浮头,分散于池塘中各处,口一张一合,反应迟钝,肚皮上翻而死

鳊鲢鳙池中或上风口浮头且受惊即下沉为轻浮头;鳊鲢鳙草青池中或上风口处浮头且受惊即下沉

全 程 为较重浮头;青鲤浮头且由池中

阔散到池边为重浮头;待到鲫鱼浮头则泛池死鱼难避免。DO 2≥

2mg/l为浮头临界值

高、以便降解水中有害物(氨气、鲜且饲料品种及规格与养殖鱼类品种、规格相统一,预防及及时治疗生物性鱼病、不过量用药及长时间使用违禁药品;鱼一旦发病,应降低饲料档次或减少投喂数量,在饲料中加大维生素的添加量,像:VC 、VE 、VK 3及B

族维生素

预防用生石灰20-30ppm 或生物制剂泼洒;按“三开两不开”原则使用增氧机;科学投饵;采用“轮捕轮放”养殖模式确保水中鱼载量适中;放苗前清除淤泥;治疗开增氧机、加注新水及泼增

氧剂

明显肿大,变脆易碎,变黄发白,亚硝酸盐、硫化氢等),饵料新

生物因素水

肝胆综合症

质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

常见寄生虫性鱼病防治方法表

鱼病种类 斜管虫病 车轮虫病 小瓜虫病 指环虫病 三代虫病 中华鳋病 锚头鳋病 复口吸虫病

病原体 发病部位 流行情况 斜管虫 皮肤、鳃 车轮虫 皮肤、鳃 小瓜虫 皮肤、鳃

3-5月 4-8月

主要症状

皮肤及鳃上粘液多、鱼种患病有拖泥症状

白头白嘴症状、体表鳃粘液多

防治方法

硫酸酮和硫酸亚铁(5:2)0.7ppm 全池泼洒

2-3ppm 亚甲基蓝全池泼洒,隔2天一次、连用2-3次 90%晶体敌百虫0.3-0.5ppm 全池泼洒

90%晶体敌百虫0.3-0.5ppm 全池泼洒,每隔5-7天用药一次,连用2-4次

0.7ppm 二氯化铜全池泼洒。

3-5月、 体表粘液和小白点多、烂鳍、瞎10-11月 眼

鳃丝肿胀、呈花鳃状、鳃上有大鳃片 鳃、皮

5-7月

量粘液、鳃盖张开 指环虫 肤、鳍

三代虫 皮肤、鳃 3-6月 鳃、皮肤粘液多、鱼表失去光泽 中华鳋 鳃 4-11月 鳃瓣边挂满白色蛆状虫体 锚头鳋 皮肤、鳃 双穴吸虫

脑、眼

全年 5-8月

鱼体弯曲、似披“蓑衣” 脑区、眼眶充血,头朝下,尾朝上,眼瞎

(2)从鱼群情况、防治情况及既往病史诊断:对于发病鱼池,了解鱼群的现行情况,包括什么时候发病,是池中所有鱼发病还是一种鱼发病,病鱼在行动上有何异常表现,每天死鱼的尾数,鱼群现在的吃食情况及摄食反应如何等;池塘中病鱼每天死亡数量不大,但又逐日增多,这是慢性病的表现;相反,病鱼大批死亡,一种可能是急性病,另一种可能是鱼中毒。

(3)从鱼的组织诊断 临池诊断鱼病,尽可能对各种病症的鱼进行鱼体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和剖检,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进行显微检查。捞取即将死亡的病鱼,先检查体表是否充血、糜烂、脱鳞,是否有肉眼可见的寄生虫、水霉等。其次检查病鱼的鳃和口腔,看是否发白肿胀、糜烂,是否有寄生虫。最后检查内脏,打开腹腔,观察肠道、肝胰脏、脾脏、肾脏是否病变,腹腔有没有积水,根据观察的病症,确定病因。 (三)鱼病的预防程序:

1、池塘的清整及水体消毒: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各种病原会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再加上塘基水冲塌漏、杂草丛生、塘底淤泥沉积过厚,其氧化分解使底层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淤泥易分解放出有害物:氨气、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有机酸等,故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易于大量繁殖,致使鱼类抵抗力减低,容易发病。同时因其大量消耗氧气(占水体总溶氧量的30%左右),造成水体的氧债出现,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因此,每年利用冬闲季节对池塘进行修整和对寄生虫、病原菌和池底淤泥中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等)进行杀灭和清除,对于第二年的鱼病发生和鱼的生长等有较好的作用。

2、水体水质培育(施基肥-发酵的有机肥:0-200kg/667M2)。

3、鱼种疫苗注射及鱼体消毒:注射病毒和细菌“1+3”的四联疫苗,四合制剂(食盐、硫酸铜、硫酸亚铁、90%晶体敌百虫) 对鱼种消毒,可以减少传染性鱼病、寄生虫等疾病的发生。

4、据不同的鱼病发病季节采取相应的鱼病预防措施:内服药饵料、外用杀菌、寄生虫的药全池泼洒及用药后的水质培育。

5、多用生石灰、食盐、中草药及传统的杀寄生虫药(敌百虫、硫酸铜,但高锰酸钾使用应慎重) 等易得到的且对环境及鱼体无害的药品。

6、加强水质调节:光合细菌、益生素、换水(方法及时间)、增氧机、晴天中午搅动底泥。 7、养鱼工具消毒及其专塘专用,以防疾病的相互传播。

8、科学选择投喂鱼饲料:据季节、水温、鱼种规格和商品鱼的上市规格、水质状况、鱼的健康状况等来选择饲料品种及其档次和投喂量;用投饵机投喂,但要注意对投饵机投喂饲料严加管理。

9、采用先进的养殖模式:高密度、多品种、多规格的轮捕轮放养殖模式,确保池塘中鱼载量适量,水质不易恶化,鱼病发生率减少,(池塘整体养殖效益提高,同时养殖投入的资金减少)。 10、光合细菌的特性及其使用方法:

【规 格】:活菌数≥35亿/毫升

【性 状】:本品为棕红色液体,略有沉淀,有正常臭味。

【适应症】 能大幅度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迅速分解利用鱼、虾、蟹等养殖池中的残饵、排泄物及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调节pH 值,提高水体溶氧,改良水质,达到调水、保水的目的。 【用法】 详见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

1)投入本品前三天后五天内避免使用有杀菌作用的消毒剂、杀虫剂及抗生素等药物。 2)使用后的水池,尽可能避免排、放水,以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活菌数。 使用本品前,摇匀后光照1-2小时再使用,效果更佳。

3)本品可能产生沉淀,但不影响使用效果,用时摇匀即可 11、益生素的构成、特性和使用方法:

主要成份: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反硝化菌、载体。 总菌数≥100亿/克 。

功能特点: 1)快速降解水体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间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2)高效分解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净化水质。 3)形成有益微生物的优势种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 用法用量:详见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

1)不得与消毒剂、抗生素合用。 2)与底质改良产品合用效果更佳。3)使用过程应保持溶氧大于3mg/L。4)水温低于15℃应停止使用。 (四)鱼病的治疗程序

1、巡塘:每天巡塘2-3次,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对鱼突然出现吃料不正常且排除不是气候原因,则应

(1)检查水质体:水深、水温、水质(水色、透明度、溶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有机酸等)、池底淤泥、早晨水表面有无气泡冒起。 (2)检查鱼体:

①体表及鱼体形态:体表光洁度及粘液、鳞片的松紧及完整情况、稽条完整情况及其基部有无充血、充血有无、有无肉眼可见的寄生虫、肛门有无充血及外突、腹部有无膨大、肌肉手感(结实或松软、臃肿)、头颅鳃盖及口腔有无充血和鳃盖有无“天窗”、眼睛有无突出或充血、鳃盖及口的闭合情况。 ②鳃:颜色及其色泽是否一致、肿胀、霉烂、鳃丝是否清洁、鳃丝上有无白色或其它颜色异样物。 ③腹腔:脂肪、腹水有无及其颜色,肝脏、胆囊的颜色及其有无肿胀、充血等情况,肠道及其肠系膜有无充血、出血,肠道内有无寄生虫、食物、充气、异样液体、溃烂和肠壁弹性、韧性等。 ④肌肉:充血、出血、臃肿。

⑤镜检:体表、鳃部、肠道内表层粘液,鳃丝的完整情况及寄生虫。

(3)诊断:结合对水质及鱼体的检查情况,对鱼出现的异常情况作出综合诊断。 (4)治疗:

①外用药泼洒:杀寄生虫或消毒→消毒→水质培育。

②内服药:杀寄生虫或杀菌、抗菌→自配或饲料厂配制的药饵料,两者的使用各有千秋,自配药的剂量可据季节增减药量、针对性强,但是其损失大;饲料厂的药饵料鉴于成本的压力药物剂量的灵活性不够,但损失小,适口性要好。

③药物的科学选择及其使用:使用的药物务必要对症下葯、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应该轮换使用,预防多用中草药内服药和刺激性小的外用药,用药量务必注意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和疗程要足够,外用药尽量少用,而改成用适量的内服药。

④特别提醒:鱼一旦发病,治疗仍是预防,该死的鱼还是要死,鱼一旦发病其食欲不好,难能吃到足够剂量的药,故内服药对病入膏肓的鱼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另外药物,尤其是外用药使用后,待药性基本消失后,务必要培育水质,确保鱼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五)鱼药的正确使用

1、使用鱼药的原则

(1)鱼药的选择应遵循有效、低残留 、经济的原则。首先是有效,剂量不过大过小;其次是选用的药物要求高效低残留,对环境危害小,不能在鱼体内累积而威胁人类的健康。

(2)国家对水产品禁用的药物如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呋喃类、磺胺类、五氯酚钠、甲醛、酚制剂、有机磷杀虫剂等等均不能使用。 (3)不能在同一口池塘中长期使用同一种药,以免造成抗药性。 (4)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各种药物之间不能存在拮抗作用。

(5)从用药结束到水产品上市应有一段停药期:随着我国加入WTO ,许多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实行卫生壁垒,加强了药物残留量的检测,使我国的水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因此,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大力提倡使用食盐、生石灰、微生态制剂、溴氯类消毒剂、中草药制剂、高效低残留的抗生素及杀虫剂等绿色鱼药,实行绿色生态养殖。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HACCP (公害分析临界控制点),使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2、使用鱼药时应该注意事项

①准确测量水体容量,根据药物泼洒的浓度,准确称量。用水将药物充分溶解,搅拌均匀全池泼洒。对于许多杀虫、杀菌药物泼洒后应开动增氧机增氧,防止因缺氧引起药害,同时有利于药物混合均匀。 ②泼洒药物宜在晴天上午进行,但对光敏感的药物应改在傍晚进行或者按照使用注意事项办理。 ③药物宜从上风处向下风处泼洒。

④泼药后,不要立即拉网 、投鱼种等。特别是发生暴发性出血病后,治疗期间严禁拉网,待鱼病好转稳定一周以后再拉网。

⑤制作药饵时,可以先将药物与适量面粉搅拌均匀,再与要投喂的饲料拌匀,将水均匀洒在饲料上然后拌匀,待饲料基本将表面水分吸收后立即投喂。也可先配制好稀面粉糊,待冷却后将药物放入其中拌匀,再与饲料拌匀后马上投喂;药物要现喂现拌,因许多维生素不可久放。 3、鱼药用量计算方法:1ppm=百万分之一(即1立方米水含1克)

mg/L(毫克/升)=g/m (克/吨)1亩=667m(平方米)1亩·米=667立方米=667方(水) 1公斤=1000克 1吨=1000公斤=1000千克 1斤=500克 1两=50克 4、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防治对象 药物名称 硫酸铜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高锰酸钾 晶体敌百虫 食盐 漂白粉 强氯精 生石灰 溴氯海因 盐酸环丙沙星 盐酸恩诺沙星 氟哌酸 氧氟沙星 大蒜素 VC 光合细菌

使用方法

挂篓法,浸洗法遍洒法(0.7mg/L) 挂篓法,遍洒法(0.7mg/L) 浸洗法(10-20mg/L) 遍洒法(0.7mg/L) 浸洗法(3%浸5-10分钟) 挂篓法、遍洒法(1mg/L) 泼洒法(0.3-0.4mg/L) 泼洒法(18-25千克/亩·米) 泼洒法(0.4mg/L)

拌饵投喂(1-1.2g/kg饲料)4-7天 拌饵投喂(1.2-1.5g/kg饲料)4-7天 拌饵投喂(1.2-1.5g/kg饲料)4-7天 拌饵投喂(1.2-1.5g/kg饲料)4-7天 拌饵投喂(400-500mg/kg饲料)

泼洒法(按说明)

防治对象

隐鞭虫病、口丝虫病、毛管虫病复口吸虫病、血居吸虫病、青苔水网藻、水螅、烂鳃病、赤皮病

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半眉虫病、斜管虫病、中华鳋病、狭腹鳋病

指环虫病、三代虫病、锚头鳋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 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鱼鲺病、水蜈蚣、蚌、虾 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口丝虫病、水霉病、竖鳞病

白头白嘴病、白皮病、打印病、赤皮病、烂鳃病、竖鳞病、鳃霉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外消) 同上 同上

同上

广谱抗菌药,对大多数细菌性疾病均有良好作用。 同上 同上 同上

抗应激,细菌性鱼病辅助治疗,草鱼肝胆综合症 改良水质,降低氨氮、亚硝态氮等

拌饵投喂(300-400mg/kg饲料)4-7天 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

5、各种鱼药的使用要点和主要适应对象

1)甲苯咪唑溶液:按正常用量,胭脂鱼发生死亡;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敏感;各种贝类敏感。无鳞鱼慎用。

2)菊酯类杀虫药: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鳙、鲫毒性大;如沿池塘边泼洒或

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鳙鱼死亡。虾蟹禁用。

3)含氯、溴消毒剂:当水温高于25℃时,按正常用量将含氯、溴消毒剂用于河蟹,会造成河蟹死亡(在室内做试验则河蟹不会死亡),死亡概率在20-30%。在水质肥沃时使用,会导致缺氧泛塘。

4)杀虫药(敌百虫除外)或硫酸铜:当水深大于2米,如按面积及水深计算水体药品用量,并且一次性使用,会造成鱼类死亡,概率超过10%。

5)外用消毒、杀虫药:早春,特别是北方,鱼体质较差,按正常用量用药,会发生鱼类死亡,特别是鲤鱼,死亡概率5-10%,且一旦造成死亡,损失极大。

6)阿维菌素溶液:按正常用量或稍微加量或稀释倍数较低或泼洒不均匀,会造成鲢和鲫鱼的死亡。海水贝类在泼洒不均匀的情况下,易导致死亡。

7)内服杀虫药:早春,如按体重计算药品用量,会造成吃食性鱼类的死亡,概率10-20%。

8)水质因素:当水质恶化,或缺氧时,应禁止使用外用消毒、杀虫药。施药后48小时内,应加强对施药对象生存水体的观察,防止造成继发性水体缺氧。

9)辛硫磷:对淡水白鲳、鲷毒性大。不得用于大口鲶、黄颡鱼等无鳞鱼。

10)碘制剂、季铵盐制剂:对冷水鱼类(如大菱鲆)有伤害,并可能致死。

11)一水硫酸锌:用于海水贝类时应小心,有可能致死,特别注意使用后缺氧。

12)代森铵和代森锰锌:不可应于鳜鱼。代森铵用后易导致缺氧,使用后应注意增氧。

13)维生素C :不能和重金属盐、氧化性物质同时使用。

14)硫酸铜、硫酸亚铁:贝类禁用,用药后注意增氧,瘦水塘、鱼苗塘适当减少用量;30日龄内的虾苗禁用。广东鲂、鲟、乌鳢、宝石鲈慎用。

15)硫酸乙酰苯胺:注意增氧,珍珠、蚌类等软体动物禁用;放苗前请试水;鱼苗及虾蟹苗慎用。

16)大黄流浸膏:易燃物品,使用后注意增氧。

17)硫酸铜:不能和生石灰同时使用。当水温高于30℃时, 硫酸铜的毒性增加, 硫酸铜的使用剂量不得超过300克/亩·米,否则可能会造成鱼类中毒泛塘。烂鳃病、鳃霉病不能使用; 鳜禁用。

18)敌百虫:虾蟹、淡水白鲳、鳜禁用;加州鲈、乌鳢、鲶、大口鲶、斑点叉尾鮰、鳜、虹鳟、海水章鱼、胡子鲶、宝石鲈慎用。

19)高锰酸钾:斑点叉尾鮰、大口鲶慎用。

20)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若用于软体水生动物,轻者会影响生长,重者会造成死亡。

21)盐酸氯苯胍:若做药饵搅拌不均匀,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特别是鲫鱼。

22)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内服时,无鳞鱼或乌鳢会出现强烈的毒性。

23)季铵盐碘:瘦水塘慎用。

24)杀藻药物:所有能杀藻的药物在缺氧状态下均不能使用,否则会加速泛塘。

25)菊酯类和有机磷药物:除生物菊酯外,其余种类不得于用于甲壳类水生动物。

26)海因类含溴制剂有效成份大于20%的,在水温超过32℃时,若水体内三天累计用量超过200克/

亩·米,会造成在脱壳期内的甲壳水生动物死亡。

6、池塘养鱼高效用药诀窍 常见报纸报道水产养殖户施用渔药造成鱼虾死亡,养殖户在这些事故当中不仅鱼病没有治好,反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实,目前大多数药物的标示用量都不容易造成鱼虾死亡,同时也有药物作用的效果。但是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的胡乱下药,或者死板用药,往往造成养殖事故或者毫无药效。因此养殖户用药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A 、对症施治

(1)准确诊断,找出病因。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弄清病原是什么,不能仅仅凭症状判断。比如赤皮病、打印病,虽然发病部位不同,但都由细菌引起,在用药治疗时可选用同样的药。烂鳃病发病部位相同,但发病的原因不一定相同,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甲壳类均可以引起烂鳃病,虽然症状相同,却不能用相同

的药物和相同的方法治疗。

(2)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①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病原体的特性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疾病可选用抗生素,寄生虫性疾病可选用染料类、重金属类、有机杀虫剂类等药物。对水体中的病原体可选用卤素类、生石灰、福尔马林等药物。

②鱼药的选择应本着安全(无致畸、致癌、致突变) 、有效(高效、速效、长效) 、经济、方便、不重复的原则。

③鱼类疾病往往是几种病并发,应分清主次,进行综合防治。

B 、择时用药

(1)鱼药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全池泼洒药物的效果与养殖池的水质条件密切相关。

①常用杀菌药和杀虫药的药效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有些杀虫剂的毒副作用也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如硫酸铜的毒性与水温关系很大,当水温在35℃以上时,全池泼洒硫酸铜很容易造成鱼类中毒。

②水体pH 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改变药物在水体中的溶解度、离解度和分子结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如果用漂白粉消毒时,养殖水体pH 在6.5以下时只用1克/米。当pH 在8以上时,则需要用4倍的药量。

③水体溶氧往往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当水体缺氧时,鱼类处于应激状态,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增强。如硫酸铜在高温缺氧条件下,其毒性就变得极大,即使常规用量,也会导致鱼中毒、死亡。

因此,一般应在晴天上午11时前或下午4时后用药,雨天停用,阴天效果差。夏季高温天应避开中午时刻,可在上午9时前或傍晚进行,要注意雷雨天气、低气压和清晨溶解氧较低时不泼药(增氧剂除外) 。酸性药物宜上午9-10时施用,碱性药物宜下午3-5时施用。

(2)根据鱼患病的情况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并且要坚持按疗程用药。

①鱼发病初期开始治疗效果快,用药量小,还能迅速控制病情蔓延。

②治病时疗程要足,不可随意停药。一般对寄生虫病,使用杀虫药物1-2天为一个疗程。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要用3-5天为一个疗程,或待鱼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间隔7-10天再进行巩固。用敌百虫治疗鱼鲺,能有效杀灭池中鲺的成虫、幼虫,但对产附于池壁、水草上的鲺虫卵却损害不大。鲺卵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因水温而异,半个月至一个月不等) ,又孵化成幼、成虫,危害鱼类。因此在防治鲺病时,就要间隔一段时间重复施药。

③应考虑病原的生态习性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例如锚头鳋幼虫早晨或傍晚在水表层活动,此时用药效果好。

④治疗鱼病时也应考虑药饵与普通饵料的使用次序,投药前先投一些没有拌药的饵料,使体质健壮的鱼先吃30分钟左右,然后再投喂药饵,使游动迟钝的病鱼吃到药。如池中草鱼较多时,在其他鱼生病时,为确保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饵,则可先投草料,再投喂药饵。预防鱼病时,应先停止喂食1-2天,再投药饵。

C 、适量用药

(1)使用药物时首先要确定用药剂量。由于药物疗效受到药物本身质量(如有效成分含量) 、鱼的健康状史、水温、pH 值、有机物含量、使用方法等多种因子影响,因此 确定用药剂量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子。例如:漂白粉的施用量是在含氯30%的条件下确定的,市售漂白粉的含氯为15-27%,有的更低使用前要用化学分析碘量法或漂白粉有效测氯器测定有效含氯量,没有达到30%的应按比例增加用量,避免浓度低,效果不理想,或浓度高出现中毒。

(2) 计算某养殖池的用药总量应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分别确定:外用药(全池泼洒或浸浴) 按水的体积计

算,以毫克/升或ppm 表示,如1立方米水体含药1克为1ppm ,即1毫克/升。池塘水面积丈量要正确,计算平均水深时,一般采用交叉法。在池塘两条对角线上取9个测量点,求其平均值。内服药(拌饵) 用药量一种是按鱼的体重计算,如50千克鱼用大蒜0.5-1千克。另一种是按饵料重量计算,如100千克饵料加大蒜素0.1千克,然后根据鱼摄食量投喂,即每日按鱼体重的3%-5%投饵。这两种计算方法都要求准确掌握被治疗鱼类的存塘量。

(3) 在施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

① 药物对养殖种类有一定选择性,如淡水白鲳、鳜鱼、虹鳟、鲈鱼、虾类等对敌百虫非常敏感,杀死病原

的用药量往往会造成以上养殖生物中毒,因此不宜选用。 ② 不同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亦不相同,如草、鲢等鱼类对硫酸铜较敏感,浓度超过1毫克/升可致死,而淡水白鲳在其浓度达5毫克/升时仍无异常反应;通常鱼苗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比成鱼大,因此鱼苗消毒治疗时要谨慎用药。

③ 选用药物时还应注意“种间差异”,即不仅要注意所选药物对患病种类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对未患病种类的安全性。如鱼蟹混养、鱼虾混养的塘口,在使用鱼用杀虫剂时,要注意虾、蟹对该药的敏感性,因为虾蟹对杀虫剂比鱼类要敏感许多。

④ 用药量不足不但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长期使用还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故每次用药时一定要给足药量

D 、合理混药

(1)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并施用时,总的作用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时大,称为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在防治鱼虾病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可以扩大防治范围,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用药费用,有的还可以减少单一用药所产生的副作用或毒性。下面就目前常见的混用配方及配伍禁忌简介如下:

①大黄宜与硫酸铜混用,可以增药效,与氨水混用浸泡,可以使大黄中蒽醌游离出来,提高药效,常与黄芩、黄柏合同,治疗细菌性疾病;不宜与生石灰混用。

②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并施用可增加药效,其中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是为硫酸铜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硫酸亚铁也可与敌百虫合用,硫酸铜与活性锌合用或增加药效。

③敌百虫和面碱合用可防治指环虫病,敌百虫与碱性药物合用会形成毒性更大的敌敌畏,混用时应注意。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液可防治水霉病等。

④喹诺酮类药物与青霉素类、麦迪霉素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粘菌素等合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考虑复方使用。

⑤生物环境改良剂不宜和抗菌药等同时使用,因为抗菌药会杀死改良剂中的活性菌类,不但起不到改良环境的作用,还会使环境恶化。 (2) 混合用药时,除了确定的或实践证明可行的混合配方外,对新的混用配方,要注意先于小面积或试验用具内做试验,经证实后方可推广使用。应注意三条原则:

①不应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化学稳定性。

②不应使毒性增大,理想的混用组合是增效不增毒。

③药效配合应合理,优缺点互补,提高兼治效果。

▲ 提高内服鱼药使用效果的操作要点

近期鉴于暴雨频发,天气异常,鱼病此起彼伏,告急电话应接不暇,走访市场常见塘埂死鱼遍地或池

塘里处处飘着死鱼,臭味扑鼻而来。养殖户纷纷反映今年草鱼死得特别厉害,与鱼药厂的专家交流发病原因及其治疗方法,觉得鱼农常是“病急乱投医”,不讲究科学使用药物。所以如何提高鱼病防治效果和如何科学使用鱼药便成为广大养殖户最为关注。

一、鱼药使用的误区:鱼病每年全国的经济损失高达150亿以上,但鱼病防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

鱼药使用的科学性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鱼药使用中误区多多,主要有:

1、鱼病及鱼药经营从业人员没有进行资格认证,致使鱼药处方中常会出现许多“伪科学”,对鱼病的防治产生致命的打击;某些鱼药使用说明标示不清楚,致使使用时用量不准和不科学的药物配伍比比皆是。

2、单纯谈鱼药治疗鱼病,而未系统地考虑鱼病暴发的诸多因素:养殖水域长时间不清除淤泥及其彻底的消毒、鱼种的品质及其科学搭配和合理密度水质的科学调节、饲料的科学选择及投喂、鱼病恰到好处的预防(不是过量或频繁用药)等,致使鱼药使用越多反而死鱼越厉害。

3、不对症下药且跟伴用药、外用药超量和频繁使用、药物不科学配伍等现象比比皆是,药害事件层出不穷。

4、内服药剂量、投喂次数和疗程达不到要求:用药量按照饲料添加是不准确的,应按照鱼体体重计算;投喂次数不是据药物浓度在体内维持高峰期的时间而定,而是据想象来确定。

5、重外用药轻内服药,重消毒杀虫轻水质调节的情况到处可见,结果鱼鳃和肝胆出现严重的病变,水中因缺少浮游植物而致使水中溶氧量稀少,影响鱼的健康生长和饲料的消化吸收。

二、水产药物的作用量效

1、水产动物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指定量分析与阐明药剂量和药物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其类型有:

(1)无效量:药物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

(2)最小有效量(阈剂量):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药物剂量;

(3)半数有效剂量(ED50):对50%个体有效的药剂量;

(4)极量:出现最大药物效应的药剂量;

(5)最小中毒剂量:使生物机体出现中毒的最低剂量;

(6)致死量:使生物出现死亡的最低剂量;

(7)半致死量(LD50):使50%个体死亡的药物剂量;

备注:治疗指数指 LD50和ED50的比值,其数值越大安全性越高。

2、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规律的学科。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1)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吸收的快慢或难易受药物理化性质、浓度、给药方式等因素影响;(2)分布: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4)排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三、常见鱼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药物悬挂法:又称挂袋(篓) 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常用于疾病发生高峰期的疾病预防。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且使用不当(局部药物浓度过高致使鱼不靠近药物区域,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2. 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 整篓鱼在药液里药浴

网箱养鱼药浴

3. 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一旦计算不准确易出现药害。

4. 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适用于鱼种疫苗、亲鱼催产剂和名贵鱼类。优点:药效好且快;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

5. 涂抹法:将药物涂于伤口,主要适应于亲鱼及名贵鱼类的体表伤害。 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

6. 内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缺点:不摄食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养殖户自己配制(如下图片)和饲料公司直接在饲料中加入制粒(药物损失少,适口性好,疗效好)。

搅拌机配制药饵料, 效果较好

四、主要内服药的种类及配伍禁忌:详见“常用兽药配伍禁忌”

附表:常用兽药配伍禁忌 (此表摘自网络,仅供参考,有疑惑处请务必查阅资料确认后参照使用) 分类 药物 配伍药物

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除外)、多黏菌类 效果增强 配伍使用结果

青霉青霉素钠、钾盐;氨苄西林类;利巴韦

林、培氟沙星 素类 阿莫西林类 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庆大霉素、相互拮抗或疗效相抵或产生副作用,应分别使用、间隔给药

维生素C 、维生素B 、罗红霉素、Vc 多聚磷酸酯、磺胺类、氨沉淀、分解、失败 茶碱、高锰酸钾、盐酸氯丙嗪、B 族维生素、过氧化氢

抗生素类 本品应尽量避免与抗生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大多数本

类药物与大多数抗生素联用会增加毒性或降低疗效

疗效增强

疗效增强,但毒性也同时增强

疗效减弱

毒性增强

拮抗作用,疗效抵消

不可同时使用

降低疗效

沉淀、降低疗效

增强稳定性、增强疗效

不稳定、易分解失效

稳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洁霉素类、TMP 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妥布霉素、氨基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等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硼砂 糖苷Vc 、Vb 类 氨基糖苷同类药物、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 大观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氯霉素、四环素 其他抗菌药物 红霉素、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洁霉素类、麦迪素霉、螺旋霉素、阿司匹林 大环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北里青霉素类、无机盐类、四环素类 内酯霉素)、泰乐菌素、乙酰螺旋霉碱性物质 类 素 酸性物质 四环土霉素、四环素(盐酸四环素)、甲氧苄啶、三黄粉

素类 金霉素(盐酸金霉素)、强力霉含钙、镁、铝、铁的中药如石类、壳贝类、骨类、矾类、脂不宜同用,如确需联用应至少间隔2小时

素(盐酸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类等,含碱类,含鞣质的中成药、含消化酶的中药如神曲、

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 麦芽、豆鼓等,含碱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如硼砂等

其他药物

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 四环素类药物不宜与绝大多数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毒性增强

氯霉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素类 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氯丙嗪、洁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维生素B 类、铁类制拮抗作用,疗效抵消

剂、免疫制剂、环林酰胺、利福平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

青霉素类、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 分解、失效 疗效增强

沉淀、失效

疗效降低

毒性增强

沉淀、分解、失效

疗效降低

毒性增强

疗效增强 喹诺砒哌酸、“沙星”系列 酮类 洁霉素类、氨茶碱、金属离子(如钙、镁、铝、铁等)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呋喃类、罗红霉素、利福平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头孢菌素类 甲噁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噻唑 氯霉素类、罗红霉素 类 TMP 、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磺胺嘧啶 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利卡多因、林可霉素、配伍后疗效降低或抵消或产生沉淀 普鲁卡因、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红霉素

参照磺胺药物的配伍说明 参照磺胺药物的配伍说明

疗效增强

沉淀、分解、失效

与许多抗菌药物用可起增效或协同作用,其作用明显

程度不一,使用时可摸索规律。但并不是与任何药物

合用都有增效、协同作用,不可盲目合用

协同作用

疗效降低

沉淀、失效

疗效增强

协同作用、疗效增强

拮抗作用,疗效抵消,禁止并用

无明显禁忌,无协同、增效作用。合用时主要用于防

治病毒感染后再引起继发性细菌类感染,但有可能增

加毒性,应防止滥用

无明显禁忌记载

易产生耐药性

此类药物一般毒性较强,应避免长期使用

毒性增强,应间隔用药,确需同用应减低用量

容易增加毒性或产生拮抗,应尽量避免合用

易中毒甚至致死

沉淀、破坏、失效

分解、失效 磺胺类、四环素类、红霉素、庆大霉素、黏菌素 抗菌二甲氧苄啶、甲氧苄啶(三甲氧青霉素类 增效苄啶、TMP ) 剂 其他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洁霉盐酸林可霉素(盐酸洁霉素)、大环内酯类、氯霉素 素类 盐酸克林霉素(盐酸氯洁霉素) 多黏菌素 多黏菌素杆菌肽 类 恩拉霉素 磺胺类、甲氧苄啶、利福平 青霉素类、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多黏菌素 喹乙醇、吉他霉素、恩拉霉素 四环素、吉他霉素、杆菌肽 抗菌类 抗病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阿糖腺苷、毒类 阿昔洛韦、吗啉胍、干扰素 其他药物 长期使用 长期使用 同类药物 其他药物 长期使用、大剂量使用 碱性溶液 氧化剂、还原剂、高温 抗寄生虫药 其它抗寄生虫药 所有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苯并咪唑类(达唑类) 联合使用:易产生交叉耐药性并可能增加毒性,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使用 维生

素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氨基糖苷类、灭活、失效 洁霉素类、氯霉素类

碱性溶液、氧化剂 氧化、破坏、失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氨基糖苷类、灭活、失效 洁霉素类、氯霉素类 C 族维生素

备注:1、本配伍疗效表为各药品的主要配伍情况,每类产品均侧重该类药品的配伍影响,恐有疏漏,在配伍用药时,应详查所涉及的每一个药品项下的配伍说明。2、药品配伍时,有的反映比较明确,因为记录在案;有的不太明确,要看配伍条件,因配伍剂量和条件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结果。因此,任何药物相互配伍均有可能因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结果,甚至发生与“书本知识”截然不同的结果,使用者在配伍用药时应自行摸索规律,切不可盲目相信;3、有资料讲:硫酸新霉素、卡那霉素不宜与氯霉素类药物配伍使用,慎用

备注:药物的配伍使用常会出现:拮抗、协调和加强(毒性)三种结果,我们需要的是药物配伍中的“协调”作用而非拮抗或毒性的无限度的加强。

五、内服药使用效果的评价和注意事项:

1、使用效果评价:鉴于病鱼体质差,抢食能力或食欲不强,故通常投喂三天后鱼病趋于缓和,5天后有明显的好转,7天鱼病基本全部停止,应可以判为有效。

2、内服药使用注意事项:

(1)按照鱼体的体重(而非投喂饲料量)计算药物使用量且要搅拌均匀,按照药物浓度高峰在血液里的维持时间确定投喂次数(通常商品药的使用说明中会标明每天的投喂次数),药物的剂量要准,血液中药物浓度要维持在抑菌浓度之上;

(2)投喂药饵料前一天可停食一天,药饵料投喂时,开始可以投喂30-50%的正常料,然后投喂药饵料,便于病鱼摄食更多的药物;

(3)药饵料投喂区域应尽量大,以便更多的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饵料;投喂时间尽量选择中午(投喂一次),早、晚(天投喂两次),早、中、晚(天投喂3次,相互之间间隔8小时为好,中间一餐可适当多投);

(4)对于毒性较大的药物,要用足够量的配合饲料拌和;

(5)对于微生物性传染病在使用药饵料的第一天最好开始用消毒药,然后隔天用一次,连用三次(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各用一次外用药,后两次的使用量可据药效消减程度适度减少用量),达到彻底杀灭水体中病原体的目的,第8-9天可以考虑培育水质。

(6)投喂抗菌类内服药饵料时,可以一开始或投喂药饵料三天后加喂调节鱼体生理的药物,像:中药或其它类似的药物,提高其免疫力。

(7)在多种病害并发但是药物使用又不能兼顾时,则宜优先考虑危害大的病害,同时加上调节生理的中药和维生素,逐一清理。

(8)注意抗菌类药物的配伍禁忌,即使没有配伍禁忌,也不要一次将所有抗菌类药物配伍到一块使用,以免造成后期鱼病无敏感药物可用的处境;鉴于中药也存在严格的配伍禁忌,故不要同时将多个中成药剂型配伍使用。

(9)预防微生物性鱼病时,主要以中药和提高免疫力及肝胆调理方面的药为主,不要在饲料中经常少量添加抗菌类药物或采取“预防减半”的用药措施。

(10)治疗用的内服药务必选用对病原体敏感的药物(不同的抗菌类药物轮流使用,不可连续多次使用)且其剂量、投喂次数和疗程务必达到治疗要求。

(11)所选用药物务必是国家准许使用的,切不可选用国家明文规定的违禁药品。

网箱养鱼技术要点

△ 放养模式的确定

1、放养模式:多规格多品种的科学搭配和合理密度及恰当的捕捞上市时间。目前常见的几种养殖模式: (1)年头放年尾收:资金积压大、资金利税高、水质不易管理且管理费用高、饲料消化利用率低、鱼生长慢、发病率高、亩产量低、商品鱼市场价格风险大;相当于银行定期存款。

(2)反季节养殖:相对资金周转快、一年养殖两季鱼(成鱼和鱼种)、商品及鱼种鱼价格高、产量高、鱼病相对要少;该模式适应鱼种养殖池塘和罗非鱼养殖池塘;也适应配备有老口鱼种的成鱼养殖。

(3)轮捕轮放:是一种资金周转较快和盈利水平较高的养殖模式;对池塘及其水质条件要求较高、要求有多品种及多规格的鱼种、养殖的要求(适销对路的品种和规格、适当数量的资金、较高的养殖技术【池塘的清整和消毒,鱼种的科学搭配和合理的密度,科学且资金周转快和盈利水平高的养殖模式, 水质的科学调节,饲料的科学选择及精细化投喂,病害恰到好处的科学防治,商品鱼的适时上市,热水鱼捕捞技术等】、充沛的消费市场。通常采取中、高放养密度,多品种多规格的鱼种放养模式。

(4)热水鱼的捕捞技术:鉴于捕捞热水鱼(尤其是每年的第一次)之前因长时间未搅动池塘底部沉积的各种废物(鱼类排泄物、尸体、饵料残渣、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甲烷、淤泥等)而突然拉网,致使大量有害物质翻出且因拉网时鱼类的密度极大,鱼类呼吸加快,大量的有害物进入鱼体体内),因而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和中毒。

为了减少应激和中毒并提高鱼的耐运输能力,除开平时选用安全、无公害且营养全面的饲料外,建议拉网捕鱼时应该做到:① 捕捞前几天晴天中午拉动底泥并泼洒二氧化氯、增氧粉等;② 改良水质:有增氧机的在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后在拉网区域泼洒氯制剂或颗粒氧;③ 捕鱼收网时泼洒食盐水、外用VC 、增氧粉。

总之,要想取得最佳的养殖效益的最重要一条是鱼能尽早达到上市规格并能及时捕捞上市,卖到高鱼价;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投喂优质鱼料,使鱼生长速度快且养出的鱼能耐运输。

特别提醒确定适当放养模式主要根据:据鱼的商品价值、当地气候特点和消费习惯、养殖水域环境及设施、苗种来源及其质量、资金状况及饲养水平、上市时间及其规格、交通和水电状况等、商品鱼的销售地等,结合本省及其周边省的水产养殖情况,推出以下放养模式以供参考:

种:指鱼品种、品质及用不同品种、规格的鱼有机混养

(1)、常养殖鱼的品种:通常有滤食性(鳙、鲢、鲮等)、草食性(草、鳊鱼等)、杂食性(鲫、白鲳、罗非鱼、鲤、斑点叉尾鮰等)、肉食性(鳜、鲈、鳢、鳡鱼、黄颡鱼、鲶鱼、翘嘴红鲌、青鱼等)鱼类,据食性不同分别分布于水的上层、中层、底层,据此将鱼类分为上层鱼类、中层鱼类、底层鱼类。

(2)、品种选择:据鱼的商品价值、当地消费习惯、养殖环境及设施、苗种来源、资金状况及饲养水平等而定,像:本省的当家养殖品种:草、鳙、鲢、团头鲂及鲫鱼、青鱼、翘嘴红鲌、斑点叉尾鮰等。而鱼种质量主要表现在:苗种体质健壮、背部尾部肌肉肥厚且结实、鳞片完整、鳍条无损、体表光滑、无寄生虫,且同种同龄鱼种规格均匀,逆水性强。购买鱼种时应特别注意:鱼鳃、肝脏及肠道(肠管大、肠壁厚、无充血)是否正常。注射疫苗更好。

(3)、品种搭配注意事项:①同池放多品种、多规格鱼,便于轮捕及提高养殖效益。②以鲫鱼为主的池塘,不宜或少搭配鲤或草鱼吃食较凶的鱼,可套养适量的鳊鱼。③尽管白鲢价格仅为花鲢的2/5,但白鲢为水里调节藻类的鱼,务必要科学放养,其放养量与净增长量、用料量有关。④混养塘用料品种及颗粒粒径:考虑主

养鱼品种及规格。

△ 网箱养鱼的水域要求:对网箱养殖地点的选择应考虑水域环境(最好选择在水库上游的河流入口处或水库坝下的宽阔河道中,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在6毫克/升、水的PH 值7-8.5、透明度2.0-2.5米),水流(0.05-0.2米/秒)和风浪(≤5级的敞水处),水深、低质和离岸的距离(水深4-7米、底部平坦) ,风浪天避风向阳而风平浪静时通风向阳、日照条件好,交通及电力方便,水位相对较稳定且无枯水期,其它与上述各条相似。网箱底部与水底应相距1.0米以上,网箱的布局最好为单排直线式或倒“品”式排列,便于水的通透性;两排网箱之间间距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箱与箔之间的间距应控制在1.0-2.0米。附:网

箱结构、材料与设计关键技术

1、材料—A 、网衣:a 网材,PE 有结、无结,金属,不用聚丙烯(鉴别);b 线型,单丝、3×2、3 ×

3、3 × 4、3 × 5等。B 、框架:竹、油桶(浮子)、钢管等。C 、撑桩—。D 沉子—。E 底部衬网—80-100目。F 栈桥与浮码头。

2、网箱设计:

① 形状:方形(耗材最少);

② 面积与规格:5 × 5居多,其次是6 × 6、4 × 4等,均为正方形,北方地区小至1 × 1。 ③ 箱高,一般为3米,其中水下2.5米,水上(箱盖离水面)0.5米,以防止鱼吃食时擦伤。

④ 网目及缩结。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鱼试;理论公式为:鲤、鲢、鳙2a=0.261L ;草鱼、斑点叉尾鮰、鲶 2a=0.21L ;团头鲂2 a=0.4L ;罗非鱼2a=0.32L。2a=双脚目大、L=全长,力求网眼不堵塞,所以2a 应不小于1.2cm ;过小不宜久养,应勤分箱。

⑤ 缩结系数 缩结系数均为0.7耗材最少;但以u1(垂直缩结系数)=0.8, u2(水平缩结系数)=0.6时水交换、排污、排渣防堵效果最好,所以一般取6:8比例。网衣分内、外两层设置,间距10cm 左右,内箱长、宽较外箱各小20cm 。 ⑥ 网目及放养密度:

A 、鱼种放养密度与网目、规格、养殖天数等之间的关系

网目 7-8目 0.8-1厘米 1.2-1.5厘米 1.8厘米 2厘米 2.5厘米

规格(日或寸)

9-14日 15-17日 2寸 2.5寸 3寸

4寸以上至养成大规格

密度(尾/M)

1800 1400 800 550 450 350

2

养殖天数 5-7天 5-7天 7天 7天 7-10天 10-15天

B 、鱼种放养密度与规格、养殖产量等之间关系:( 25 米2/箱)

品种

草鱼 斑点叉尾鮰

鲤鱼 鳊鱼

放养规格 50-200克 25-100克 50-150克 25-100克

预计单产量 尾/米 4200-5500-7000 60-100-120 3500-4700-6000 100-140-180 4500-6200-7500 100- 140-180 3200-3600-4200 100- 140-180

2

尾/箱 1500-2500-3000 2500-3500-4500 2500-3500-4500 2500-3500-4500 清箱鱼(尾/米) 鳊、鲫、罗非鱼:3-5 鳊、鲫、罗非鱼:3-5 鳊、鲫、罗非鱼:3-5 鳊、鲫、罗非鱼:3-5

2

3、网箱装配与设置

(1)装配前查漏和滑扣:防止网箱出现破漏或网结打滑,引起鱼种外逃。

(2)规格:内小外大,例外为5×5 × 3,则内为4.8 × 4.8 × 2.9,太浅不利渡夏;

(3)泡箱:鱼种进箱前将网箱装入水种,让网箱上长有藻类,增加网箱的光滑度,减少鱼种进箱引起的伤害。

(4)设置:背风库湾,位置宜勤换,尤变天;分组式、品字形,组间距10米以上,宜散不宜密;要考

虑水的流速,以箱内1-3米/分钟、箱外3-10米的微流水交换好,溶氧充足。过小水交换差,生长差、系数高甚至泛箱,过大(30-40米)鱼顶水耗体力长差。

△ 正确计算日投饵量 日投饵量=存塘(吃食)鱼总重量×相应规格相应水温的投饵率

(1)实际日投饵量必须根据天气情况、鱼体活动情况并结合计算出的日投饵量来决定

① 夏、秋季节,天气晴朗,水温在22-30℃之间投喂计算量的80%左右;商品鱼价格好,且准备捕捞热水鱼则应按照100%,乃至更高的投喂比例投喂,但这样投喂会增加饵料系数; ② 阴雨天:投喂计算量的0-40%,在中午前后投喂;

③ 闷热雷阵雨:投喂计算量的0-20%,在中午前后投喂;

④ 鱼生病时:气候正常可按正常投喂量的50-80%左右投喂鱼料或药饵料(先喂常规料后喂药饵料);“饥饿疗法”是不值得提倡,其对保护健康鱼较强的免疫力不利,但有规律性的停食对鱼的健康和饲料的消化吸收是有益的。

⑤ 水质恶化、溶解氧低或鱼出现生理性缺氧致使鱼食欲差且,应减少投喂量;同时投喂青料及保肝的药饵料(增加VC 、VE 的添加量)及添加1-2公斤/吨的富马酸硫酸亚铁(按说明书);采取换水、或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且遵照“三开二不开”的原则科学使用增氧机、或向水体抛洒颗粒氧,科学施用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任何情况下均可使用)、芽孢杆菌(晴天且溶解氧高时使用)、乳酸菌(缺氧)、酵母菌(低氧)等】,尽快改良水质。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0 >32

2.4 2.8 3.2 3.6 4.2 4.8 5.5 5.8 6.0

1.9 1.6 1.3 2.2 1.8 1.5 2.5 2.0 1.8 2.9 2.3 2.0 3.3 2.7 2.3 3.8 3.1 2.7 4.4 3.5 3.1 4.6 4.0 3.3 4.8 4.1 3.5

看见鱼吃食才投喂

1.0 1.1 1.2 1.4 1.6 1.9 2.1 2.3 2.5

700g 以上

(2)正确估算存塘(吃食)鱼总重量

存塘(吃 食)鱼总重量=存塘吃食性鱼尾数×平均鱼尾重

存塘吃食鱼尾数在放养时必须登记清楚 ,扣除已捕捞和已死亡的数量。存塘吃食鱼平均尾重可采取撒网随机称重测量20-30尾鱼,计算出平均尾重;注意打网的位置对结果有影响。 (3)用经验法估算日投饵量

①当30-40%的鱼已吃饱离开,就可停止投饵;倘要鱼快速生长而提前上市,则可使鱼吃到十成饱,但饵料系数会偏高。鱼料饵料系数和鱼的生长速度是成反比例的。

②据鱼的饵料系数计算出每天吃食鱼的存塘量,据存塘鱼的量、水温、鱼的规格,结合水质、鱼的健康及吃食情况确定投喂量;投喂时务必做到看鱼喂料,及时调整。

4、投饵次数的选择 投饵次数的确定是将计算出的日投饵量采取总量控制,根据水温情况和养殖方式分成几次投喂;通常早晚投喂量少,中间投喂量多;据水温和白天时间的长短每天正常投喂1-4次,水温10-15℃晴天中午1次/天、15-18℃投喂2次/天;18-22℃投喂2(草鱼、青鱼)-3(鲫鱼、鳊鱼、鲤鱼)次/天,中间一餐占全天投喂量的40%左右,早晚各30%;22-30℃每天投喂4-6(鲫鱼、鳊鱼、鲤鱼)次/天,中间两餐占55-60%,早晚两餐占40-45%。

5、鱼料的科学选择要点:据饲料公司、季节及水温、水质和水深、养殖模式(品种、密度、上市时间、鱼种及商品鱼规格等)、商品鱼的市场价格和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来选择鱼料品牌及不同档次的鱼料品种。

▲ 水质管理:水: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养鱼应先养水。搞好水质管理是保证鱼类健康养殖、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措施之一。

(1)养鱼要有充足的水源及符合淡水水质标准的水质。平常养鱼用水应为PH 值6.5~9(最好是7~8.5), 溶氧量16小时以上大于5毫克/升, 其余时间大于3毫克/升,氨氮小于0.2毫克/升, 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 硫化氢小于0.1毫克/升,透明度在25-40厘米,乃至为35-60厘米,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2)要维持上述要求,养殖用水中应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使水保持“肥、活、爽、嫩”,即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品种多,水体有活力,水色昼夜变化大(早晨淡,下午浓),水体清爽、水表无漂浮的水华、无混浊感且呈茶褐色、褐绿色、黄绿色、嫩绿色。

(3)养鱼用水通常是春季随水温升高及鱼体长大渐提高水位,冬季则随水温下降而加高水位。通常是水温<20℃时,水位为0.8-1.2米, 水温≥22℃, 水位为1.2-1.5米, 夏季高温季节将水位加到最高,最好能加水到2-2.5米。

(4)调节水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A 、物理方法: 适当注水、换水,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定期搅动塘底等。一般情况下每10-15天左右加一次水,7-8月高温季节为保证鱼快速生长,最好每3-5天加一次新水(如井水)以降低水温,能够增加水中溶氧,提高饲料利用率。 B 、化学方法

①适当施肥:适时施加追肥,保持水中浮游生物种群数量,增加造氧能力。

②施用铜铁合剂:当水中藻类形成水华或有大量浮游动物时用铜铁合剂全池泼洒杀灭。

③在水中氨氮(尤其是氨气)不超标的情况下定期施用生石灰:生石灰有很好的调节水中PH 值的作用,同时又能对致病菌产生抑制作用,应每月定期泼洒生石灰一次,每亩用量10(调节水体硬度等)-25(消毒杀菌)kg 。

④定期施用杀菌剂或底质改良剂:当水质过肥或鱼病高发季节,据水质状况和鱼病流行情况适时向池中泼洒二氧化氯等温和性的氯制剂或底质改良剂。

C 、生物方法 主要在池中混养适当比例的花白鲢和施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能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对改善水质非常有利,同时可抑制有害致病菌种群数量。

(5)增氧机的正确使用 应据增氧机的四个功能(增氧、搅水、曝气及调节水温)和溶氧变化规律,灵活运用增氧机,以调节溶氧、减少浮头、降解池塘底质中有害物质,促进鱼的健康生长。实践证明,高产精养鱼池正确使用增氧机,能显著提高鱼产量15-20%,降低单位养殖成本。 ▲ 鱼病防治中的误区及其注意事项: 1)鱼病防治的误区或错误的运作产生的危害:

(1)超量用药:较推荐量增加30-300%用药量,引起鱼鳃呈紫红或紫褐色,鳃组织坏死呈白色; (2)频繁用药:像有一客户15天向池塘中泼洒8次不同化学性质的药物,造成前后药物失效或产生毒性; (3)同一性质的药使用时间过长和频率过高:无更替用药的习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4)不对症用药和跟伴用药的现象严重:用药品种与鱼病不相对应,造成鱼药浪费;

(5)不科学用药:用药间隔时间过短、外用药剂量过大而内服药剂量过小、内服药用药连续时间过短,即疗程达不到要求等;

(6)重视外用药而不重视内服药、重视水体用药而不重视水质的调节:浮游植物晴天中午产生的氧气未能进入水体和底层且未使有害物及时得到氧化分解而是在池塘中蓄积太多,一旦变天翻上水面消耗水中氧气;

2)鱼病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剂量、使用方法、疗程、对症下药、水质调节、死鱼的处理等。

(1)内服药:用药量按照吃食性鱼类的重量计算,通常治疗用的内服药由一种抗菌(病毒)药、中药保肝药、复合多维等构成,而预防用的内服药选用保肝中药+复合多维;预防与治疗用药量要一样,改变“预防减半的老观念”。对鱼发病后的“饥饿疗法”会使健康鱼的体质变差,免疫力下降,易发病。

(2)外用药:对症选用药物,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中的用药注意事项和用药方法及用药剂

量办理,用药次数建议隔天用一次,连用2-3次,在保证用药效果的同时,减少对鱼类的伤害。

A 、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虫4天后,务必调节水质,通常是:适量施肥(水瘦)并施用培藻素。

B 、指环虫:高温时期(7月中旬到9月底)其对鱼构成的危险极小,故近期不要过多关注其对鱼的危害。 C 、通常下雨后或大水面可在池塘四周2-4米范围及下风头和投饵机四周按正常用药剂量泼洒有关消毒或杀虫药;在鱼生长正常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用药预防。

D 、及时将病死鱼捞出并挖坑洒上适量的生石灰或其它消毒剂埋葬,防止尸体腐烂加速鱼病传播。 鱼病防治:

(一)鱼病发生的原因 要是外界环境因素、病原体和养殖鱼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环境因素:

①养殖水体的水温:鱼是变温动物,体温的升降随其生活的外界水体的水温变化而改变。水温急剧升降,能使鱼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鱼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发病甚至死亡。

②养殖水体的水质:水质的好坏对鱼的健康生长有直接的关系。水质主要包括水体的PH 值、溶氧量、浮游生物含量、透明度、氨氮及亚硝态氮等。如果鱼类长期生活在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较高的水中,生长就会受到抑制,一旦缺氧极易造成鱼类因缺氧中毒而死。即使不死。由于慢性中毒会影响以后的生长,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浮头或中过毒的鱼不肯长、饵料系数高的原因。

③养殖水体的底质:主要指与水接触的土壤和淤泥层。淤泥堆积过多,有机物耗氧过大,在夏秋季节容易造成鱼类缺氧,还会使水质变酸,并产生氨氮和亚硝态氮,损害鱼鳃表皮细胞,降低血红蛋白载氧功能,不仅影响鱼类正常呼吸,而且给各种病原菌入侵创造了条件,直接或间接引起各种鱼病,淤泥还是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藏身之地。近年来发生的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等暴发性鱼病流行,就与长期不清淤泥有直接关系。

④气候条件:长时间阴雨天和闷热湿度大时非常适宜水中嗜水气单胞菌等致病菌的繁殖。在夏秋季节,如果因下雨造成气温大幅度下降,鱼类会产生应激反应,在这段应激期内鱼类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引起鱼病。 2、病原体:能够使鱼体致病的生物,称为鱼病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养殖水体中如果将病原体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以下,鱼类和水生经济动物的疾病就不会发生。

3、鱼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抗病力: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后,缺少易感染病原的鱼群,疾病仍然不会发生,所以鱼类的易感性和抗病力差是疾病发生的必然条件。 (二)鱼病的预防及诊断

1、鱼病的预防

(1)彻底清塘:清塘分为干法和带水清塘两种,干法清塘:将生石灰用水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带水清塘:不能干塘的地方, 可以按每亩水面平均1米水深用生石灰125-150公斤,兑水化浆均匀泼洒。清塘后一周左右开始培育水质,过5-7天试水放鱼种。

(2)鱼种消毒:用2~4%的食盐水浸泡鱼种10分钟左右,主要防治细菌、原生动物及蠕虫。

(3)注射疫苗:有条件的可注射草鱼“四联”疫苗,注射部位最好在背鳍基部,注射针头用5、6、7。 (4)定期消毒、杀虫:4-9月倘水中氨氮不超标. ,每月用一次生石灰18-20公斤/亩·米,兑水全池泼洒。3~8月应该注意防治寄生虫病,每次杀虫要连续杀两次,中间隔5天左右,杀完虫后隔两天可据实际情况确定全池用一次杀菌药。

(5)定期投喂药饵:每月20天左右喂2-3天药饵,每天1-2次,详见饲料中说明。

(6)青草消毒:发病季节青草可用3%的食盐水喷洒晾干后再投喂,适量投喂青饲料对于草鱼的健康生长和为花、白鲢提供浮游生物有着积极的作用。

(7)食场消毒 :在鱼病高发季节将杀菌药物0.2-0.3斤溶解于盆中在鱼吃食时泼下,或在食场周围挂袋,每15天左右1次。

2、鱼病诊断:诊断鱼病主要应了解水质、饲养管理、鱼群情况、鱼体变化、防治及既往病史。

(1)从鱼的行为诊断:发现鱼出现厌食、少食甚至停食时 ,鱼类可能出现疾病。如果鱼离群独游,速度缓慢,游泳失常甚至反应迟纯时,也可能发生了疾病。以下是几种常见鱼病的主要症状、发病时间、病原

体及其简单的防治方法:

常见传染性鱼病防治方法表

主要症状 鱼病种类 病原体 发病部位 流行情况

严4-10月, 各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

疱疹病

全身 出血病 ;分红肌肉型、以6-9月重时“白鳃”

肠炎型、红鳃盖型 为甚

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

嗜水气

暴发鱼病 全身 3-10月 肿、腹部膨胀,腹腔积水,鳃

单孢菌

末端腐烂,竖鳞

4-10月以

鱼害

烂鳃病 鳃 6-9月为乌头、开天窗、烂鳃

粘球菌

荧光

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烂鳍

赤皮病 假单皮肤鳍 5-9月

烂尾

孢菌 肠型点

5-6月、 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有黄色

肠炎病 状产气单肠道

8-9月 粘液流出、肠内无物、鳍充血

孢菌

白头白嘴病 粘球菌 皮肤 3-8月 头、嘴发白

假单孢

白皮病 皮肤鳍 5-10月 体表发白头向下、尾朝上

疖疮病 点状产体表 4-9月 背部脓肿突起、肌肉充血腐烂

气单孢

腐皮病 体表 4-6月 腹部两侧出现印章似的病灶 菌

防治方法

1、注射出血病疫苗。

2、适当稀养,混养或养双季鱼种 二氧化氯(剂量及使用按照说明书)及0.7ppm 硫酸酮全池泼洒。每100kg 鱼内服喹诺酮类药5-6g

二氧化氯(剂量及使用按照说明书)全池泼洒,每100kg 鱼内服喹诺酮类药5-6克

二氧化氯(剂量及使用按照说明书)全池泼洒。五倍子2-4ppm 全池泼洒 二氧化氯(剂量及使用按照说明书)全池泼洒。每100kg 鱼内服喹诺酮类药5-6g

常见非病原体鱼病防治方法表

鱼病种类

病原体

发病部位

流行情况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色淡,培育好水质使池塘氧气含量提胆色较暗;随着病情发展,肝脏

育成鱼(现在

肝胆

苗种期也会出现)

形成“花肝”甚至局部或大部变成“绿肝”;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机体抗病率下降,水体中病菌乘虚而入。病鱼通常不耐运输等应激、大肚、肝胆肿大变色、脂肪累积严重、鱼体肉质适口性差不受消费者欢喜,发病

率高。

水质恶化、气温突变、

浮头及泛池

投饲不当、增氧机使用不合理、密度太大、淤泥太厚

严重缺氧浮头,分散于池塘中各处,口一张一合,反应迟钝,肚皮上翻而死

鳊鲢鳙池中或上风口浮头且受惊即下沉为轻浮头;鳊鲢鳙草青池中或上风口处浮头且受惊即下沉

全 程 为较重浮头;青鲤浮头且由池中

阔散到池边为重浮头;待到鲫鱼浮头则泛池死鱼难避免。DO 2≥

2mg/l为浮头临界值

高、以便降解水中有害物(氨气、鲜且饲料品种及规格与养殖鱼类品种、规格相统一,预防及及时治疗生物性鱼病、不过量用药及长时间使用违禁药品;鱼一旦发病,应降低饲料档次或减少投喂数量,在饲料中加大维生素的添加量,像:VC 、VE 、VK 3及B

族维生素

预防用生石灰20-30ppm 或生物制剂泼洒;按“三开两不开”原则使用增氧机;科学投饵;采用“轮捕轮放”养殖模式确保水中鱼载量适中;放苗前清除淤泥;治疗开增氧机、加注新水及泼增

氧剂

明显肿大,变脆易碎,变黄发白,亚硝酸盐、硫化氢等),饵料新

生物因素水

肝胆综合症

质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

常见寄生虫性鱼病防治方法表

鱼病种类 斜管虫病 车轮虫病 小瓜虫病 指环虫病 三代虫病 中华鳋病 锚头鳋病 复口吸虫病

病原体 发病部位 流行情况 斜管虫 皮肤、鳃 车轮虫 皮肤、鳃 小瓜虫 皮肤、鳃

3-5月 4-8月

主要症状

皮肤及鳃上粘液多、鱼种患病有拖泥症状

白头白嘴症状、体表鳃粘液多

防治方法

硫酸酮和硫酸亚铁(5:2)0.7ppm 全池泼洒

2-3ppm 亚甲基蓝全池泼洒,隔2天一次、连用2-3次 90%晶体敌百虫0.3-0.5ppm 全池泼洒

90%晶体敌百虫0.3-0.5ppm 全池泼洒,每隔5-7天用药一次,连用2-4次

0.7ppm 二氯化铜全池泼洒。

3-5月、 体表粘液和小白点多、烂鳍、瞎10-11月 眼

鳃丝肿胀、呈花鳃状、鳃上有大鳃片 鳃、皮

5-7月

量粘液、鳃盖张开 指环虫 肤、鳍

三代虫 皮肤、鳃 3-6月 鳃、皮肤粘液多、鱼表失去光泽 中华鳋 鳃 4-11月 鳃瓣边挂满白色蛆状虫体 锚头鳋 皮肤、鳃 双穴吸虫

脑、眼

全年 5-8月

鱼体弯曲、似披“蓑衣” 脑区、眼眶充血,头朝下,尾朝上,眼瞎

(2)从鱼群情况、防治情况及既往病史诊断:对于发病鱼池,了解鱼群的现行情况,包括什么时候发病,是池中所有鱼发病还是一种鱼发病,病鱼在行动上有何异常表现,每天死鱼的尾数,鱼群现在的吃食情况及摄食反应如何等;池塘中病鱼每天死亡数量不大,但又逐日增多,这是慢性病的表现;相反,病鱼大批死亡,一种可能是急性病,另一种可能是鱼中毒。

(3)从鱼的组织诊断 临池诊断鱼病,尽可能对各种病症的鱼进行鱼体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和剖检,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进行显微检查。捞取即将死亡的病鱼,先检查体表是否充血、糜烂、脱鳞,是否有肉眼可见的寄生虫、水霉等。其次检查病鱼的鳃和口腔,看是否发白肿胀、糜烂,是否有寄生虫。最后检查内脏,打开腹腔,观察肠道、肝胰脏、脾脏、肾脏是否病变,腹腔有没有积水,根据观察的病症,确定病因。 (三)鱼病的预防程序:

1、池塘的清整及水体消毒: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各种病原会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再加上塘基水冲塌漏、杂草丛生、塘底淤泥沉积过厚,其氧化分解使底层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淤泥易分解放出有害物:氨气、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有机酸等,故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易于大量繁殖,致使鱼类抵抗力减低,容易发病。同时因其大量消耗氧气(占水体总溶氧量的30%左右),造成水体的氧债出现,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因此,每年利用冬闲季节对池塘进行修整和对寄生虫、病原菌和池底淤泥中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等)进行杀灭和清除,对于第二年的鱼病发生和鱼的生长等有较好的作用。

2、水体水质培育(施基肥-发酵的有机肥:0-200kg/667M2)。

3、鱼种疫苗注射及鱼体消毒:注射病毒和细菌“1+3”的四联疫苗,四合制剂(食盐、硫酸铜、硫酸亚铁、90%晶体敌百虫) 对鱼种消毒,可以减少传染性鱼病、寄生虫等疾病的发生。

4、据不同的鱼病发病季节采取相应的鱼病预防措施:内服药饵料、外用杀菌、寄生虫的药全池泼洒及用药后的水质培育。

5、多用生石灰、食盐、中草药及传统的杀寄生虫药(敌百虫、硫酸铜,但高锰酸钾使用应慎重) 等易得到的且对环境及鱼体无害的药品。

6、加强水质调节:光合细菌、益生素、换水(方法及时间)、增氧机、晴天中午搅动底泥。 7、养鱼工具消毒及其专塘专用,以防疾病的相互传播。

8、科学选择投喂鱼饲料:据季节、水温、鱼种规格和商品鱼的上市规格、水质状况、鱼的健康状况等来选择饲料品种及其档次和投喂量;用投饵机投喂,但要注意对投饵机投喂饲料严加管理。

9、采用先进的养殖模式:高密度、多品种、多规格的轮捕轮放养殖模式,确保池塘中鱼载量适量,水质不易恶化,鱼病发生率减少,(池塘整体养殖效益提高,同时养殖投入的资金减少)。 10、光合细菌的特性及其使用方法:

【规 格】:活菌数≥35亿/毫升

【性 状】:本品为棕红色液体,略有沉淀,有正常臭味。

【适应症】 能大幅度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迅速分解利用鱼、虾、蟹等养殖池中的残饵、排泄物及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调节pH 值,提高水体溶氧,改良水质,达到调水、保水的目的。 【用法】 详见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

1)投入本品前三天后五天内避免使用有杀菌作用的消毒剂、杀虫剂及抗生素等药物。 2)使用后的水池,尽可能避免排、放水,以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活菌数。 使用本品前,摇匀后光照1-2小时再使用,效果更佳。

3)本品可能产生沉淀,但不影响使用效果,用时摇匀即可 11、益生素的构成、特性和使用方法:

主要成份: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反硝化菌、载体。 总菌数≥100亿/克 。

功能特点: 1)快速降解水体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间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2)高效分解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净化水质。 3)形成有益微生物的优势种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 用法用量:详见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

1)不得与消毒剂、抗生素合用。 2)与底质改良产品合用效果更佳。3)使用过程应保持溶氧大于3mg/L。4)水温低于15℃应停止使用。 (四)鱼病的治疗程序

1、巡塘:每天巡塘2-3次,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对鱼突然出现吃料不正常且排除不是气候原因,则应

(1)检查水质体:水深、水温、水质(水色、透明度、溶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有机酸等)、池底淤泥、早晨水表面有无气泡冒起。 (2)检查鱼体:

①体表及鱼体形态:体表光洁度及粘液、鳞片的松紧及完整情况、稽条完整情况及其基部有无充血、充血有无、有无肉眼可见的寄生虫、肛门有无充血及外突、腹部有无膨大、肌肉手感(结实或松软、臃肿)、头颅鳃盖及口腔有无充血和鳃盖有无“天窗”、眼睛有无突出或充血、鳃盖及口的闭合情况。 ②鳃:颜色及其色泽是否一致、肿胀、霉烂、鳃丝是否清洁、鳃丝上有无白色或其它颜色异样物。 ③腹腔:脂肪、腹水有无及其颜色,肝脏、胆囊的颜色及其有无肿胀、充血等情况,肠道及其肠系膜有无充血、出血,肠道内有无寄生虫、食物、充气、异样液体、溃烂和肠壁弹性、韧性等。 ④肌肉:充血、出血、臃肿。

⑤镜检:体表、鳃部、肠道内表层粘液,鳃丝的完整情况及寄生虫。

(3)诊断:结合对水质及鱼体的检查情况,对鱼出现的异常情况作出综合诊断。 (4)治疗:

①外用药泼洒:杀寄生虫或消毒→消毒→水质培育。

②内服药:杀寄生虫或杀菌、抗菌→自配或饲料厂配制的药饵料,两者的使用各有千秋,自配药的剂量可据季节增减药量、针对性强,但是其损失大;饲料厂的药饵料鉴于成本的压力药物剂量的灵活性不够,但损失小,适口性要好。

③药物的科学选择及其使用:使用的药物务必要对症下葯、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应该轮换使用,预防多用中草药内服药和刺激性小的外用药,用药量务必注意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和疗程要足够,外用药尽量少用,而改成用适量的内服药。

④特别提醒:鱼一旦发病,治疗仍是预防,该死的鱼还是要死,鱼一旦发病其食欲不好,难能吃到足够剂量的药,故内服药对病入膏肓的鱼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另外药物,尤其是外用药使用后,待药性基本消失后,务必要培育水质,确保鱼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五)鱼药的正确使用

1、使用鱼药的原则

(1)鱼药的选择应遵循有效、低残留 、经济的原则。首先是有效,剂量不过大过小;其次是选用的药物要求高效低残留,对环境危害小,不能在鱼体内累积而威胁人类的健康。

(2)国家对水产品禁用的药物如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呋喃类、磺胺类、五氯酚钠、甲醛、酚制剂、有机磷杀虫剂等等均不能使用。 (3)不能在同一口池塘中长期使用同一种药,以免造成抗药性。 (4)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各种药物之间不能存在拮抗作用。

(5)从用药结束到水产品上市应有一段停药期:随着我国加入WTO ,许多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实行卫生壁垒,加强了药物残留量的检测,使我国的水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因此,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大力提倡使用食盐、生石灰、微生态制剂、溴氯类消毒剂、中草药制剂、高效低残留的抗生素及杀虫剂等绿色鱼药,实行绿色生态养殖。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HACCP (公害分析临界控制点),使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2、使用鱼药时应该注意事项

①准确测量水体容量,根据药物泼洒的浓度,准确称量。用水将药物充分溶解,搅拌均匀全池泼洒。对于许多杀虫、杀菌药物泼洒后应开动增氧机增氧,防止因缺氧引起药害,同时有利于药物混合均匀。 ②泼洒药物宜在晴天上午进行,但对光敏感的药物应改在傍晚进行或者按照使用注意事项办理。 ③药物宜从上风处向下风处泼洒。

④泼药后,不要立即拉网 、投鱼种等。特别是发生暴发性出血病后,治疗期间严禁拉网,待鱼病好转稳定一周以后再拉网。

⑤制作药饵时,可以先将药物与适量面粉搅拌均匀,再与要投喂的饲料拌匀,将水均匀洒在饲料上然后拌匀,待饲料基本将表面水分吸收后立即投喂。也可先配制好稀面粉糊,待冷却后将药物放入其中拌匀,再与饲料拌匀后马上投喂;药物要现喂现拌,因许多维生素不可久放。 3、鱼药用量计算方法:1ppm=百万分之一(即1立方米水含1克)

mg/L(毫克/升)=g/m (克/吨)1亩=667m(平方米)1亩·米=667立方米=667方(水) 1公斤=1000克 1吨=1000公斤=1000千克 1斤=500克 1两=50克 4、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防治对象 药物名称 硫酸铜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高锰酸钾 晶体敌百虫 食盐 漂白粉 强氯精 生石灰 溴氯海因 盐酸环丙沙星 盐酸恩诺沙星 氟哌酸 氧氟沙星 大蒜素 VC 光合细菌

使用方法

挂篓法,浸洗法遍洒法(0.7mg/L) 挂篓法,遍洒法(0.7mg/L) 浸洗法(10-20mg/L) 遍洒法(0.7mg/L) 浸洗法(3%浸5-10分钟) 挂篓法、遍洒法(1mg/L) 泼洒法(0.3-0.4mg/L) 泼洒法(18-25千克/亩·米) 泼洒法(0.4mg/L)

拌饵投喂(1-1.2g/kg饲料)4-7天 拌饵投喂(1.2-1.5g/kg饲料)4-7天 拌饵投喂(1.2-1.5g/kg饲料)4-7天 拌饵投喂(1.2-1.5g/kg饲料)4-7天 拌饵投喂(400-500mg/kg饲料)

泼洒法(按说明)

防治对象

隐鞭虫病、口丝虫病、毛管虫病复口吸虫病、血居吸虫病、青苔水网藻、水螅、烂鳃病、赤皮病

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半眉虫病、斜管虫病、中华鳋病、狭腹鳋病

指环虫病、三代虫病、锚头鳋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 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鱼鲺病、水蜈蚣、蚌、虾 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口丝虫病、水霉病、竖鳞病

白头白嘴病、白皮病、打印病、赤皮病、烂鳃病、竖鳞病、鳃霉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外消) 同上 同上

同上

广谱抗菌药,对大多数细菌性疾病均有良好作用。 同上 同上 同上

抗应激,细菌性鱼病辅助治疗,草鱼肝胆综合症 改良水质,降低氨氮、亚硝态氮等

拌饵投喂(300-400mg/kg饲料)4-7天 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

5、各种鱼药的使用要点和主要适应对象

1)甲苯咪唑溶液:按正常用量,胭脂鱼发生死亡;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敏感;各种贝类敏感。无鳞鱼慎用。

2)菊酯类杀虫药: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鳙、鲫毒性大;如沿池塘边泼洒或

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鳙鱼死亡。虾蟹禁用。

3)含氯、溴消毒剂:当水温高于25℃时,按正常用量将含氯、溴消毒剂用于河蟹,会造成河蟹死亡(在室内做试验则河蟹不会死亡),死亡概率在20-30%。在水质肥沃时使用,会导致缺氧泛塘。

4)杀虫药(敌百虫除外)或硫酸铜:当水深大于2米,如按面积及水深计算水体药品用量,并且一次性使用,会造成鱼类死亡,概率超过10%。

5)外用消毒、杀虫药:早春,特别是北方,鱼体质较差,按正常用量用药,会发生鱼类死亡,特别是鲤鱼,死亡概率5-10%,且一旦造成死亡,损失极大。

6)阿维菌素溶液:按正常用量或稍微加量或稀释倍数较低或泼洒不均匀,会造成鲢和鲫鱼的死亡。海水贝类在泼洒不均匀的情况下,易导致死亡。

7)内服杀虫药:早春,如按体重计算药品用量,会造成吃食性鱼类的死亡,概率10-20%。

8)水质因素:当水质恶化,或缺氧时,应禁止使用外用消毒、杀虫药。施药后48小时内,应加强对施药对象生存水体的观察,防止造成继发性水体缺氧。

9)辛硫磷:对淡水白鲳、鲷毒性大。不得用于大口鲶、黄颡鱼等无鳞鱼。

10)碘制剂、季铵盐制剂:对冷水鱼类(如大菱鲆)有伤害,并可能致死。

11)一水硫酸锌:用于海水贝类时应小心,有可能致死,特别注意使用后缺氧。

12)代森铵和代森锰锌:不可应于鳜鱼。代森铵用后易导致缺氧,使用后应注意增氧。

13)维生素C :不能和重金属盐、氧化性物质同时使用。

14)硫酸铜、硫酸亚铁:贝类禁用,用药后注意增氧,瘦水塘、鱼苗塘适当减少用量;30日龄内的虾苗禁用。广东鲂、鲟、乌鳢、宝石鲈慎用。

15)硫酸乙酰苯胺:注意增氧,珍珠、蚌类等软体动物禁用;放苗前请试水;鱼苗及虾蟹苗慎用。

16)大黄流浸膏:易燃物品,使用后注意增氧。

17)硫酸铜:不能和生石灰同时使用。当水温高于30℃时, 硫酸铜的毒性增加, 硫酸铜的使用剂量不得超过300克/亩·米,否则可能会造成鱼类中毒泛塘。烂鳃病、鳃霉病不能使用; 鳜禁用。

18)敌百虫:虾蟹、淡水白鲳、鳜禁用;加州鲈、乌鳢、鲶、大口鲶、斑点叉尾鮰、鳜、虹鳟、海水章鱼、胡子鲶、宝石鲈慎用。

19)高锰酸钾:斑点叉尾鮰、大口鲶慎用。

20)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若用于软体水生动物,轻者会影响生长,重者会造成死亡。

21)盐酸氯苯胍:若做药饵搅拌不均匀,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特别是鲫鱼。

22)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内服时,无鳞鱼或乌鳢会出现强烈的毒性。

23)季铵盐碘:瘦水塘慎用。

24)杀藻药物:所有能杀藻的药物在缺氧状态下均不能使用,否则会加速泛塘。

25)菊酯类和有机磷药物:除生物菊酯外,其余种类不得于用于甲壳类水生动物。

26)海因类含溴制剂有效成份大于20%的,在水温超过32℃时,若水体内三天累计用量超过200克/

亩·米,会造成在脱壳期内的甲壳水生动物死亡。

6、池塘养鱼高效用药诀窍 常见报纸报道水产养殖户施用渔药造成鱼虾死亡,养殖户在这些事故当中不仅鱼病没有治好,反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实,目前大多数药物的标示用量都不容易造成鱼虾死亡,同时也有药物作用的效果。但是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的胡乱下药,或者死板用药,往往造成养殖事故或者毫无药效。因此养殖户用药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A 、对症施治

(1)准确诊断,找出病因。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弄清病原是什么,不能仅仅凭症状判断。比如赤皮病、打印病,虽然发病部位不同,但都由细菌引起,在用药治疗时可选用同样的药。烂鳃病发病部位相同,但发病的原因不一定相同,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甲壳类均可以引起烂鳃病,虽然症状相同,却不能用相同

的药物和相同的方法治疗。

(2)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①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病原体的特性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疾病可选用抗生素,寄生虫性疾病可选用染料类、重金属类、有机杀虫剂类等药物。对水体中的病原体可选用卤素类、生石灰、福尔马林等药物。

②鱼药的选择应本着安全(无致畸、致癌、致突变) 、有效(高效、速效、长效) 、经济、方便、不重复的原则。

③鱼类疾病往往是几种病并发,应分清主次,进行综合防治。

B 、择时用药

(1)鱼药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全池泼洒药物的效果与养殖池的水质条件密切相关。

①常用杀菌药和杀虫药的药效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有些杀虫剂的毒副作用也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如硫酸铜的毒性与水温关系很大,当水温在35℃以上时,全池泼洒硫酸铜很容易造成鱼类中毒。

②水体pH 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改变药物在水体中的溶解度、离解度和分子结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如果用漂白粉消毒时,养殖水体pH 在6.5以下时只用1克/米。当pH 在8以上时,则需要用4倍的药量。

③水体溶氧往往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当水体缺氧时,鱼类处于应激状态,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增强。如硫酸铜在高温缺氧条件下,其毒性就变得极大,即使常规用量,也会导致鱼中毒、死亡。

因此,一般应在晴天上午11时前或下午4时后用药,雨天停用,阴天效果差。夏季高温天应避开中午时刻,可在上午9时前或傍晚进行,要注意雷雨天气、低气压和清晨溶解氧较低时不泼药(增氧剂除外) 。酸性药物宜上午9-10时施用,碱性药物宜下午3-5时施用。

(2)根据鱼患病的情况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并且要坚持按疗程用药。

①鱼发病初期开始治疗效果快,用药量小,还能迅速控制病情蔓延。

②治病时疗程要足,不可随意停药。一般对寄生虫病,使用杀虫药物1-2天为一个疗程。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要用3-5天为一个疗程,或待鱼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间隔7-10天再进行巩固。用敌百虫治疗鱼鲺,能有效杀灭池中鲺的成虫、幼虫,但对产附于池壁、水草上的鲺虫卵却损害不大。鲺卵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因水温而异,半个月至一个月不等) ,又孵化成幼、成虫,危害鱼类。因此在防治鲺病时,就要间隔一段时间重复施药。

③应考虑病原的生态习性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例如锚头鳋幼虫早晨或傍晚在水表层活动,此时用药效果好。

④治疗鱼病时也应考虑药饵与普通饵料的使用次序,投药前先投一些没有拌药的饵料,使体质健壮的鱼先吃30分钟左右,然后再投喂药饵,使游动迟钝的病鱼吃到药。如池中草鱼较多时,在其他鱼生病时,为确保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饵,则可先投草料,再投喂药饵。预防鱼病时,应先停止喂食1-2天,再投药饵。

C 、适量用药

(1)使用药物时首先要确定用药剂量。由于药物疗效受到药物本身质量(如有效成分含量) 、鱼的健康状史、水温、pH 值、有机物含量、使用方法等多种因子影响,因此 确定用药剂量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子。例如:漂白粉的施用量是在含氯30%的条件下确定的,市售漂白粉的含氯为15-27%,有的更低使用前要用化学分析碘量法或漂白粉有效测氯器测定有效含氯量,没有达到30%的应按比例增加用量,避免浓度低,效果不理想,或浓度高出现中毒。

(2) 计算某养殖池的用药总量应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分别确定:外用药(全池泼洒或浸浴) 按水的体积计

算,以毫克/升或ppm 表示,如1立方米水体含药1克为1ppm ,即1毫克/升。池塘水面积丈量要正确,计算平均水深时,一般采用交叉法。在池塘两条对角线上取9个测量点,求其平均值。内服药(拌饵) 用药量一种是按鱼的体重计算,如50千克鱼用大蒜0.5-1千克。另一种是按饵料重量计算,如100千克饵料加大蒜素0.1千克,然后根据鱼摄食量投喂,即每日按鱼体重的3%-5%投饵。这两种计算方法都要求准确掌握被治疗鱼类的存塘量。

(3) 在施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

① 药物对养殖种类有一定选择性,如淡水白鲳、鳜鱼、虹鳟、鲈鱼、虾类等对敌百虫非常敏感,杀死病原

的用药量往往会造成以上养殖生物中毒,因此不宜选用。 ② 不同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亦不相同,如草、鲢等鱼类对硫酸铜较敏感,浓度超过1毫克/升可致死,而淡水白鲳在其浓度达5毫克/升时仍无异常反应;通常鱼苗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比成鱼大,因此鱼苗消毒治疗时要谨慎用药。

③ 选用药物时还应注意“种间差异”,即不仅要注意所选药物对患病种类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对未患病种类的安全性。如鱼蟹混养、鱼虾混养的塘口,在使用鱼用杀虫剂时,要注意虾、蟹对该药的敏感性,因为虾蟹对杀虫剂比鱼类要敏感许多。

④ 用药量不足不但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长期使用还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故每次用药时一定要给足药量

D 、合理混药

(1)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并施用时,总的作用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时大,称为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在防治鱼虾病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可以扩大防治范围,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用药费用,有的还可以减少单一用药所产生的副作用或毒性。下面就目前常见的混用配方及配伍禁忌简介如下:

①大黄宜与硫酸铜混用,可以增药效,与氨水混用浸泡,可以使大黄中蒽醌游离出来,提高药效,常与黄芩、黄柏合同,治疗细菌性疾病;不宜与生石灰混用。

②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并施用可增加药效,其中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是为硫酸铜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硫酸亚铁也可与敌百虫合用,硫酸铜与活性锌合用或增加药效。

③敌百虫和面碱合用可防治指环虫病,敌百虫与碱性药物合用会形成毒性更大的敌敌畏,混用时应注意。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液可防治水霉病等。

④喹诺酮类药物与青霉素类、麦迪霉素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粘菌素等合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考虑复方使用。

⑤生物环境改良剂不宜和抗菌药等同时使用,因为抗菌药会杀死改良剂中的活性菌类,不但起不到改良环境的作用,还会使环境恶化。 (2) 混合用药时,除了确定的或实践证明可行的混合配方外,对新的混用配方,要注意先于小面积或试验用具内做试验,经证实后方可推广使用。应注意三条原则:

①不应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化学稳定性。

②不应使毒性增大,理想的混用组合是增效不增毒。

③药效配合应合理,优缺点互补,提高兼治效果。

▲ 提高内服鱼药使用效果的操作要点

近期鉴于暴雨频发,天气异常,鱼病此起彼伏,告急电话应接不暇,走访市场常见塘埂死鱼遍地或池

塘里处处飘着死鱼,臭味扑鼻而来。养殖户纷纷反映今年草鱼死得特别厉害,与鱼药厂的专家交流发病原因及其治疗方法,觉得鱼农常是“病急乱投医”,不讲究科学使用药物。所以如何提高鱼病防治效果和如何科学使用鱼药便成为广大养殖户最为关注。

一、鱼药使用的误区:鱼病每年全国的经济损失高达150亿以上,但鱼病防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

鱼药使用的科学性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鱼药使用中误区多多,主要有:

1、鱼病及鱼药经营从业人员没有进行资格认证,致使鱼药处方中常会出现许多“伪科学”,对鱼病的防治产生致命的打击;某些鱼药使用说明标示不清楚,致使使用时用量不准和不科学的药物配伍比比皆是。

2、单纯谈鱼药治疗鱼病,而未系统地考虑鱼病暴发的诸多因素:养殖水域长时间不清除淤泥及其彻底的消毒、鱼种的品质及其科学搭配和合理密度水质的科学调节、饲料的科学选择及投喂、鱼病恰到好处的预防(不是过量或频繁用药)等,致使鱼药使用越多反而死鱼越厉害。

3、不对症下药且跟伴用药、外用药超量和频繁使用、药物不科学配伍等现象比比皆是,药害事件层出不穷。

4、内服药剂量、投喂次数和疗程达不到要求:用药量按照饲料添加是不准确的,应按照鱼体体重计算;投喂次数不是据药物浓度在体内维持高峰期的时间而定,而是据想象来确定。

5、重外用药轻内服药,重消毒杀虫轻水质调节的情况到处可见,结果鱼鳃和肝胆出现严重的病变,水中因缺少浮游植物而致使水中溶氧量稀少,影响鱼的健康生长和饲料的消化吸收。

二、水产药物的作用量效

1、水产动物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指定量分析与阐明药剂量和药物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其类型有:

(1)无效量:药物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

(2)最小有效量(阈剂量):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药物剂量;

(3)半数有效剂量(ED50):对50%个体有效的药剂量;

(4)极量:出现最大药物效应的药剂量;

(5)最小中毒剂量:使生物机体出现中毒的最低剂量;

(6)致死量:使生物出现死亡的最低剂量;

(7)半致死量(LD50):使50%个体死亡的药物剂量;

备注:治疗指数指 LD50和ED50的比值,其数值越大安全性越高。

2、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规律的学科。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1)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吸收的快慢或难易受药物理化性质、浓度、给药方式等因素影响;(2)分布: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4)排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三、常见鱼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药物悬挂法:又称挂袋(篓) 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常用于疾病发生高峰期的疾病预防。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且使用不当(局部药物浓度过高致使鱼不靠近药物区域,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2. 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 整篓鱼在药液里药浴

网箱养鱼药浴

3. 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一旦计算不准确易出现药害。

4. 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适用于鱼种疫苗、亲鱼催产剂和名贵鱼类。优点:药效好且快;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

5. 涂抹法:将药物涂于伤口,主要适应于亲鱼及名贵鱼类的体表伤害。 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

6. 内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缺点:不摄食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养殖户自己配制(如下图片)和饲料公司直接在饲料中加入制粒(药物损失少,适口性好,疗效好)。

搅拌机配制药饵料, 效果较好

四、主要内服药的种类及配伍禁忌:详见“常用兽药配伍禁忌”

附表:常用兽药配伍禁忌 (此表摘自网络,仅供参考,有疑惑处请务必查阅资料确认后参照使用) 分类 药物 配伍药物

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除外)、多黏菌类 效果增强 配伍使用结果

青霉青霉素钠、钾盐;氨苄西林类;利巴韦

林、培氟沙星 素类 阿莫西林类 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庆大霉素、相互拮抗或疗效相抵或产生副作用,应分别使用、间隔给药

维生素C 、维生素B 、罗红霉素、Vc 多聚磷酸酯、磺胺类、氨沉淀、分解、失败 茶碱、高锰酸钾、盐酸氯丙嗪、B 族维生素、过氧化氢

抗生素类 本品应尽量避免与抗生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大多数本

类药物与大多数抗生素联用会增加毒性或降低疗效

疗效增强

疗效增强,但毒性也同时增强

疗效减弱

毒性增强

拮抗作用,疗效抵消

不可同时使用

降低疗效

沉淀、降低疗效

增强稳定性、增强疗效

不稳定、易分解失效

稳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洁霉素类、TMP 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妥布霉素、氨基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等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硼砂 糖苷Vc 、Vb 类 氨基糖苷同类药物、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 大观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氯霉素、四环素 其他抗菌药物 红霉素、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洁霉素类、麦迪素霉、螺旋霉素、阿司匹林 大环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北里青霉素类、无机盐类、四环素类 内酯霉素)、泰乐菌素、乙酰螺旋霉碱性物质 类 素 酸性物质 四环土霉素、四环素(盐酸四环素)、甲氧苄啶、三黄粉

素类 金霉素(盐酸金霉素)、强力霉含钙、镁、铝、铁的中药如石类、壳贝类、骨类、矾类、脂不宜同用,如确需联用应至少间隔2小时

素(盐酸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类等,含碱类,含鞣质的中成药、含消化酶的中药如神曲、

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 麦芽、豆鼓等,含碱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如硼砂等

其他药物

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 四环素类药物不宜与绝大多数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毒性增强

氯霉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素类 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氯丙嗪、洁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维生素B 类、铁类制拮抗作用,疗效抵消

剂、免疫制剂、环林酰胺、利福平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

青霉素类、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 分解、失效 疗效增强

沉淀、失效

疗效降低

毒性增强

沉淀、分解、失效

疗效降低

毒性增强

疗效增强 喹诺砒哌酸、“沙星”系列 酮类 洁霉素类、氨茶碱、金属离子(如钙、镁、铝、铁等)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呋喃类、罗红霉素、利福平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头孢菌素类 甲噁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噻唑 氯霉素类、罗红霉素 类 TMP 、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磺胺嘧啶 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利卡多因、林可霉素、配伍后疗效降低或抵消或产生沉淀 普鲁卡因、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红霉素

参照磺胺药物的配伍说明 参照磺胺药物的配伍说明

疗效增强

沉淀、分解、失效

与许多抗菌药物用可起增效或协同作用,其作用明显

程度不一,使用时可摸索规律。但并不是与任何药物

合用都有增效、协同作用,不可盲目合用

协同作用

疗效降低

沉淀、失效

疗效增强

协同作用、疗效增强

拮抗作用,疗效抵消,禁止并用

无明显禁忌,无协同、增效作用。合用时主要用于防

治病毒感染后再引起继发性细菌类感染,但有可能增

加毒性,应防止滥用

无明显禁忌记载

易产生耐药性

此类药物一般毒性较强,应避免长期使用

毒性增强,应间隔用药,确需同用应减低用量

容易增加毒性或产生拮抗,应尽量避免合用

易中毒甚至致死

沉淀、破坏、失效

分解、失效 磺胺类、四环素类、红霉素、庆大霉素、黏菌素 抗菌二甲氧苄啶、甲氧苄啶(三甲氧青霉素类 增效苄啶、TMP ) 剂 其他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洁霉盐酸林可霉素(盐酸洁霉素)、大环内酯类、氯霉素 素类 盐酸克林霉素(盐酸氯洁霉素) 多黏菌素 多黏菌素杆菌肽 类 恩拉霉素 磺胺类、甲氧苄啶、利福平 青霉素类、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多黏菌素 喹乙醇、吉他霉素、恩拉霉素 四环素、吉他霉素、杆菌肽 抗菌类 抗病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阿糖腺苷、毒类 阿昔洛韦、吗啉胍、干扰素 其他药物 长期使用 长期使用 同类药物 其他药物 长期使用、大剂量使用 碱性溶液 氧化剂、还原剂、高温 抗寄生虫药 其它抗寄生虫药 所有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苯并咪唑类(达唑类) 联合使用:易产生交叉耐药性并可能增加毒性,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使用 维生

素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氨基糖苷类、灭活、失效 洁霉素类、氯霉素类

碱性溶液、氧化剂 氧化、破坏、失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氨基糖苷类、灭活、失效 洁霉素类、氯霉素类 C 族维生素

备注:1、本配伍疗效表为各药品的主要配伍情况,每类产品均侧重该类药品的配伍影响,恐有疏漏,在配伍用药时,应详查所涉及的每一个药品项下的配伍说明。2、药品配伍时,有的反映比较明确,因为记录在案;有的不太明确,要看配伍条件,因配伍剂量和条件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结果。因此,任何药物相互配伍均有可能因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结果,甚至发生与“书本知识”截然不同的结果,使用者在配伍用药时应自行摸索规律,切不可盲目相信;3、有资料讲:硫酸新霉素、卡那霉素不宜与氯霉素类药物配伍使用,慎用

备注:药物的配伍使用常会出现:拮抗、协调和加强(毒性)三种结果,我们需要的是药物配伍中的“协调”作用而非拮抗或毒性的无限度的加强。

五、内服药使用效果的评价和注意事项:

1、使用效果评价:鉴于病鱼体质差,抢食能力或食欲不强,故通常投喂三天后鱼病趋于缓和,5天后有明显的好转,7天鱼病基本全部停止,应可以判为有效。

2、内服药使用注意事项:

(1)按照鱼体的体重(而非投喂饲料量)计算药物使用量且要搅拌均匀,按照药物浓度高峰在血液里的维持时间确定投喂次数(通常商品药的使用说明中会标明每天的投喂次数),药物的剂量要准,血液中药物浓度要维持在抑菌浓度之上;

(2)投喂药饵料前一天可停食一天,药饵料投喂时,开始可以投喂30-50%的正常料,然后投喂药饵料,便于病鱼摄食更多的药物;

(3)药饵料投喂区域应尽量大,以便更多的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饵料;投喂时间尽量选择中午(投喂一次),早、晚(天投喂两次),早、中、晚(天投喂3次,相互之间间隔8小时为好,中间一餐可适当多投);

(4)对于毒性较大的药物,要用足够量的配合饲料拌和;

(5)对于微生物性传染病在使用药饵料的第一天最好开始用消毒药,然后隔天用一次,连用三次(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各用一次外用药,后两次的使用量可据药效消减程度适度减少用量),达到彻底杀灭水体中病原体的目的,第8-9天可以考虑培育水质。

(6)投喂抗菌类内服药饵料时,可以一开始或投喂药饵料三天后加喂调节鱼体生理的药物,像:中药或其它类似的药物,提高其免疫力。

(7)在多种病害并发但是药物使用又不能兼顾时,则宜优先考虑危害大的病害,同时加上调节生理的中药和维生素,逐一清理。

(8)注意抗菌类药物的配伍禁忌,即使没有配伍禁忌,也不要一次将所有抗菌类药物配伍到一块使用,以免造成后期鱼病无敏感药物可用的处境;鉴于中药也存在严格的配伍禁忌,故不要同时将多个中成药剂型配伍使用。

(9)预防微生物性鱼病时,主要以中药和提高免疫力及肝胆调理方面的药为主,不要在饲料中经常少量添加抗菌类药物或采取“预防减半”的用药措施。

(10)治疗用的内服药务必选用对病原体敏感的药物(不同的抗菌类药物轮流使用,不可连续多次使用)且其剂量、投喂次数和疗程务必达到治疗要求。

(11)所选用药物务必是国家准许使用的,切不可选用国家明文规定的违禁药品。


相关内容

  • 捕鱼养鱼技术
  • 捕鱼养鱼技术 鱼籇捕鱼:(因为系竹编,可能是此"籇")子 像一个长长的竹篓,留有一个口,放于农田.塘堰的缺口(放水口)或将小河筑一道堤,留一个缺口,籇子放于缺口下,让水放入籇子口,口内用竹篾编了很多倒须,鱼随水进得去,但出不来.一般下雨涨水时,鱼喜随水走,籇子收获很大. 与籇子相 ...

  • 女能人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 在青山如屏,烟波浩渺,鱼跃鸟飞的古丈××湖畔,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村里有一位四十出头的农村妇女,一头利索的短发显得精明强干,微黑灵秀的脸上总是绽出让人倍感亲切的笑容。这就是全村人敬重的女能人××同志。   xx至xx年××同志在××村担任村支书兼妇代会主任时,××村还是一个××区田少地少,经济落 ...

  • 如何提高淡水养鱼效益
  • 如何提高淡水养鱼效益 摘 要:淡水养鱼是指将鱼苗投放到水体里并加以饲养和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为了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要从养殖技术.产品结构和成本收益管理三方面综合考虑. 关键词:淡水养鱼 效益 提高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捕捞渔业资源锐减,国 ...

  • 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形势总结
  • 一.经济形势 上半年,我县农村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积极组织春耕备耕.春放春养.春植春造.防疫检疫和基地建设,全面落实护林防火.防汛抗旱.资源保护等工作措施,全县农.林.牧.渔各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来势较好.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升温,粮 ...

  • 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范文 [] ,我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积极组织春耕备耕.春放春养.春植春造.防疫检疫和基地建设,全面落实护林防火.防汛抗旱.资源保护等工作,全县农.林.牧.渔各业快速发展,农村来势较好,.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升温 ...

  • XX年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上半年,我县农村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积极组织春耕备耕.春放春养.春植春造.防疫检疫和基地建设,全面落实护林防火.防汛抗旱.资源保护等工作措施,全县农.林.牧.渔各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来势较好.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升温,粮食总产有望再增 ...

  • 区渔业2011年工作总结
  • 2011年我区渔业生产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强化渔业生产环节监管,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科技渔业、生态渔业, ...

  • 2010年渔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我区渔业生产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强化渔业生产环节监管,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科技渔业、生态渔业, ...

  • [不明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与防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 日期:2013-12-9 来源: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作者:张传寿 审核:莫伟强 近几年来,我市西江.浔江一带江河网箱养鱼水域出现大型不明寄生虫危害,个别养鱼户损失较重,严重威胁了网箱养殖的发展.为了摸清不明寄生虫在分类学中的地位,对网箱养殖鱼类的危害,找寻到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2011年在市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