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本第87—88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本着新课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剪、拼的实际操作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一环节关键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提问复习,引入新课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分层练习,巩固应用;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出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提问:对于它们,你都有哪些了解?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你们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并引出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本环节将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画高、找底

我先让学生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标出底和高来,为后面学生剪拼做准备。

2、树立转化思想

通过两组图比面积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树立转化思想,可以把不规则图片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

3、数格子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格子。并提出疑问: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的时候,就不能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就引发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2,转化的方法

由于前面有转化思想的铺垫,我就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动手操作前,我先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有目的的操作、交流。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种,在这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化了吗?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我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公式用字母表示。这一步骤需要使学生清楚每个字母的含义,并且知道S=a·h也可以写成S=ah。然后通过及时练习:填空题,加深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这一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一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更好的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能更好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第一层:基本练习:计算普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二层:拔高练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高、1底)

第三层:综合练习: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层:开放练习: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猜想它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练习先易后难,注重反馈中的交流,展示与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品味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这样设计板书比较简练、直观,学生通俗易懂,很能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又能看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各部分转化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本第87—88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本着新课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剪、拼的实际操作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一环节关键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提问复习,引入新课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分层练习,巩固应用;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出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提问:对于它们,你都有哪些了解?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你们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并引出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本环节将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画高、找底

我先让学生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标出底和高来,为后面学生剪拼做准备。

2、树立转化思想

通过两组图比面积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树立转化思想,可以把不规则图片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

3、数格子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格子。并提出疑问: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的时候,就不能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就引发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2,转化的方法

由于前面有转化思想的铺垫,我就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动手操作前,我先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有目的的操作、交流。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种,在这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化了吗?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我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公式用字母表示。这一步骤需要使学生清楚每个字母的含义,并且知道S=a·h也可以写成S=ah。然后通过及时练习:填空题,加深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这一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一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更好的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能更好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第一层:基本练习:计算普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二层:拔高练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高、1底)

第三层:综合练习: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层:开放练习: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猜想它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练习先易后难,注重反馈中的交流,展示与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品味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这样设计板书比较简练、直观,学生通俗易懂,很能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又能看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各部分转化关系。


相关内容

  • 2017-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 公开课教学设计(1)[精编]
  • 课题五:圆的面积(一)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 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 ...

  • 三角形面积教案设计
  • 篇一: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沟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内在联系. 2.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并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 课件.学具(完全相等的锐角 ...

  • 梯形面积评课稿
  • 本周听了胡老师的<梯形面积计算>一堂公开课.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堂图形课.在课堂上,胡老师首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重点回忆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方法.然后从生活中见到的梯形引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接着推导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汽车玻璃的面积, ...

  • 初中数学丨让你对答案一目了然的4类辅助线做法之四边形
  • 不拼搏不成活 2017-02-17 16:31 撰文老师简介:王雪红老师,现任沪江网校初中数学老师,曾在上海知名教育机构任职多年,熟悉全国多版本的数学.授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风趣幽默: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提升解题能力上经验丰富:重视学生解题方法的梳理和解题技巧的建立,深受学生喜爱. 辅助线的做法真的 ...

  • 小学数学公开课总结
  • 篇一:小学数学公开课总结范文 本学期数学组共有赵亚梅.王生.郑常涛.武风鸣.丁勤华等5五位老师参加了校内公开课.在学校的安排组织下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团结协作,为全校数学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 除六年级外全体数学教师都参与了听课活动,并及时组织了评课活动 ...

  •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现状亦喜亦忧
  •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现状亦喜亦忧 作者: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恩和学校 盖秀英 内容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以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执行教学.为课堂教学创造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 ...

  • OMS.GK01公开信息文件清单
  • OMS.GK01公开信息文件清单版本号/修改码:F/1公开信息文件清单1.OMS.GK02 兵团环科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简介 2.OMS.GK03 有机产品认证流程 3.OMS.GK04 有机产品认证检查流程 4.认证依据标准:GB/T19630.1-19630.4-2011<有机产品> ...

  •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考试大纲
  • 2015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 ...

  • 在"错误"中成长
  • 在"错误"中成长 案例背景: 新课程实施下的教学是情境教学,由教师先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整堂课教师说得多,学生只管听,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学习的方式就是等.盼.靠.而自从教研室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