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纳西族的婚俗之二

永宁纳西族有个传统习惯,儿童年满13周岁,要举行类似成丁礼的仪式。男女都脱下长衫,女的换着百褶裙,男的改穿短衣长裤,当地称为“穿裙子”和“穿裤子”。从此以后,他们就要从事一些主要的劳动生产,进入成年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女子一般在十五六岁,男子在十七八岁,开始结交阿注。

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第三章阿注婚姻——初期对偶婚他们缔结阿注关系的机会是很多的,方式也比较简便,往往是通过日常接触、劳动、节日和庙会等寻找合适的配偶。比如,一对成年男女相遇,在聊天中情投意合,男的可根据传统方式,夺过女子手中或身上的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女方含笑不去索回,就表示默许;如果态度严肃,并要求男方归还,则意味着拒绝。同样,女的也可以出于相同的动机,拿走男子的一件信物,男子也按传统方式表示许诺或拒绝。有些男女也采取直接探询的方式。如男子说:“今晚该有空,我到你家玩可以吗?”甚至单刀直入地问:“我们交个阿注愿意不愿意?”女子乐意时便回答:“你愿意就来吧!”不愿意则答道:“不方便,交不起!”或婉言谢绝说:“我家妈妈不让我交阿注。”

通过生产劳动联络感情,是建立阿注关系的常见方式之一。如地里劳动、田间灌水、上山砍柴等等,任何一方都可主动邀请异性帮助,也可自动前去帮助对方。春耕开始时,盆地各家的稗子地要连夜挖沟灌水,而这项农活通常是由青年男女担任的,劳动余暇,便是结交阿注的良机。秋天,收割稗子是一年中最紧张的劳动,在几家人协作之下进行,也是纳西族人饶有趣味的日子。届时,青壮年男女要像过节一样,穿着整齐的服装,并把阿注赠送的衣物穿戴出来,向人们公开自己的阿注对象。小伙子们还三五成群挤在一块,展示女阿注手制的裤子和腰带,夸耀自己女阿注心灵手巧。在稗子地里,脱粒场上,人们唱着古老的歌子,发出阵阵的笑声,以喜悦的心情庆贺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夜晚,男子们守护在脱粒场上,妇女们就带着食品前去慰问。这些场合,也给人们物色意中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结交阿注的场合之一——荡秋千参加各种节日活动,是人们、特别是青年男女结交阿注的大好时机。永宁纳西族每年都有几个盛大的节日。正月过年的整整半个月内,各村寨要竖立秋千架,白天比赛秋千,夜晚跳锅庄舞。7月15日,拖支、忠实、开坪等乡的一些村落,有朝祭“瓦哈”男山神的习俗。7月25日,中心区各乡的大多数青年男女,要身着盛装,举行规模壮观的祭祀狮子山“干木”女神的仪式。泸沽湖畔各村,每年有一次环行泸沽湖的“转海”活动。金沙江沿岸一带,则要组织以村为单位的“转山”会。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吸引着成百上千的青年人。他们互相邀约,利用野餐、赛马、夜间露营等机会,或寻找新的伴侣,或就地结交临时性的阿注。青年男女们往往通过对歌的形式,用含蓄双关的语言试探对方的态度。男子通常这样唱道:“我是牛奶,你是泉水,水乳交融不能分。”女子对答:“我是盐,你是茶,水煮盐茶不能分。”男子唱:“高山藤子扭成绳,我俩像藤子扭在一起吧!”女子答:“天上的大雁对对飞,我俩像大雁一起飞翔吧!”这样的对话,就是同意交阿注。如果男子唱:“两朵花长在两棵树上,但采起来可以插在一块。”而女子对:“金鸟与银鸟相配,喝水虽在一块喝,可是一个尾巴长,一个尾巴短。”这就意味着女子表示拒绝。

纳西族人民普遍信仰喇嘛教,约有三分之一的男子当喇嘛。盆地兴建有两个喇嘛寺,每年举办大小庙会20多次。这里的喇嘛不但可以娶妻,并且广泛与妇女结交阿注。由于喇嘛的社会地位较高,又有宗教职业收入,体质大多较好,不少纳西族妇女便把选择喇嘛做阿注放在优先地位。因此,名目繁多的大小庙会,总是人群熙攘,热闹非常,也是青壮年男女缔结阿注关系的绝好场合。

除了上述那些个别结交阿注的方式外,在泸沽湖畔的一些村落,还保存着一种集体结交阿注的方式。当一群男子遇见一群女子时,男子们右手托住右腮,用劲高呼“阿嘿嘿”和女方打招呼;女子们如愿意缔结阿注关系,也用同样方式回以“阿嘿嘿”,并在原地停步等待。这时,男子们各从身上取出一件信物(如腰带、戒指、手镯等),推举一个代表前去同女子们洽商,向她们介绍信物的主人,愿意结交阿注者便收下男方送来的信物,不愿者也可以不收。一般说来,在这种场合下,女方很少有拒绝的。人们说这是古规,拒绝了不好意思。礼物交换完毕,双方各自离开。此后,男子就可带上女方送的信物,找女子偶居了。这种方式,显然具有群婚的遗风。

阿注关系建立后,男女之间便开始过偶居生活。就总的来看,双方偶居大多有一个由秘密到公开的过程,在青年时期尤其是这样。最初,男子多是悄悄走访,甚至不去女子家里,而是到田棚、旷野,或不易被人发觉的秘密地点,和女子相会,以避人耳目。如果男子要直接去到女家,常在夜深人静之后,根据事先约定的暗号,如往房顶上抛石子、用烟斗有节奏地敲门等,通知静候在房中的女子。女子闻声,轻轻开门相迎,然后进入卧室。

永宁纳西族有个传统习惯,儿童年满13周岁,要举行类似成丁礼的仪式。男女都脱下长衫,女的换着百褶裙,男的改穿短衣长裤,当地称为“穿裙子”和“穿裤子”。从此以后,他们就要从事一些主要的劳动生产,进入成年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女子一般在十五六岁,男子在十七八岁,开始结交阿注。

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第三章阿注婚姻——初期对偶婚他们缔结阿注关系的机会是很多的,方式也比较简便,往往是通过日常接触、劳动、节日和庙会等寻找合适的配偶。比如,一对成年男女相遇,在聊天中情投意合,男的可根据传统方式,夺过女子手中或身上的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女方含笑不去索回,就表示默许;如果态度严肃,并要求男方归还,则意味着拒绝。同样,女的也可以出于相同的动机,拿走男子的一件信物,男子也按传统方式表示许诺或拒绝。有些男女也采取直接探询的方式。如男子说:“今晚该有空,我到你家玩可以吗?”甚至单刀直入地问:“我们交个阿注愿意不愿意?”女子乐意时便回答:“你愿意就来吧!”不愿意则答道:“不方便,交不起!”或婉言谢绝说:“我家妈妈不让我交阿注。”

通过生产劳动联络感情,是建立阿注关系的常见方式之一。如地里劳动、田间灌水、上山砍柴等等,任何一方都可主动邀请异性帮助,也可自动前去帮助对方。春耕开始时,盆地各家的稗子地要连夜挖沟灌水,而这项农活通常是由青年男女担任的,劳动余暇,便是结交阿注的良机。秋天,收割稗子是一年中最紧张的劳动,在几家人协作之下进行,也是纳西族人饶有趣味的日子。届时,青壮年男女要像过节一样,穿着整齐的服装,并把阿注赠送的衣物穿戴出来,向人们公开自己的阿注对象。小伙子们还三五成群挤在一块,展示女阿注手制的裤子和腰带,夸耀自己女阿注心灵手巧。在稗子地里,脱粒场上,人们唱着古老的歌子,发出阵阵的笑声,以喜悦的心情庆贺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夜晚,男子们守护在脱粒场上,妇女们就带着食品前去慰问。这些场合,也给人们物色意中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结交阿注的场合之一——荡秋千参加各种节日活动,是人们、特别是青年男女结交阿注的大好时机。永宁纳西族每年都有几个盛大的节日。正月过年的整整半个月内,各村寨要竖立秋千架,白天比赛秋千,夜晚跳锅庄舞。7月15日,拖支、忠实、开坪等乡的一些村落,有朝祭“瓦哈”男山神的习俗。7月25日,中心区各乡的大多数青年男女,要身着盛装,举行规模壮观的祭祀狮子山“干木”女神的仪式。泸沽湖畔各村,每年有一次环行泸沽湖的“转海”活动。金沙江沿岸一带,则要组织以村为单位的“转山”会。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吸引着成百上千的青年人。他们互相邀约,利用野餐、赛马、夜间露营等机会,或寻找新的伴侣,或就地结交临时性的阿注。青年男女们往往通过对歌的形式,用含蓄双关的语言试探对方的态度。男子通常这样唱道:“我是牛奶,你是泉水,水乳交融不能分。”女子对答:“我是盐,你是茶,水煮盐茶不能分。”男子唱:“高山藤子扭成绳,我俩像藤子扭在一起吧!”女子答:“天上的大雁对对飞,我俩像大雁一起飞翔吧!”这样的对话,就是同意交阿注。如果男子唱:“两朵花长在两棵树上,但采起来可以插在一块。”而女子对:“金鸟与银鸟相配,喝水虽在一块喝,可是一个尾巴长,一个尾巴短。”这就意味着女子表示拒绝。

纳西族人民普遍信仰喇嘛教,约有三分之一的男子当喇嘛。盆地兴建有两个喇嘛寺,每年举办大小庙会20多次。这里的喇嘛不但可以娶妻,并且广泛与妇女结交阿注。由于喇嘛的社会地位较高,又有宗教职业收入,体质大多较好,不少纳西族妇女便把选择喇嘛做阿注放在优先地位。因此,名目繁多的大小庙会,总是人群熙攘,热闹非常,也是青壮年男女缔结阿注关系的绝好场合。

除了上述那些个别结交阿注的方式外,在泸沽湖畔的一些村落,还保存着一种集体结交阿注的方式。当一群男子遇见一群女子时,男子们右手托住右腮,用劲高呼“阿嘿嘿”和女方打招呼;女子们如愿意缔结阿注关系,也用同样方式回以“阿嘿嘿”,并在原地停步等待。这时,男子们各从身上取出一件信物(如腰带、戒指、手镯等),推举一个代表前去同女子们洽商,向她们介绍信物的主人,愿意结交阿注者便收下男方送来的信物,不愿者也可以不收。一般说来,在这种场合下,女方很少有拒绝的。人们说这是古规,拒绝了不好意思。礼物交换完毕,双方各自离开。此后,男子就可带上女方送的信物,找女子偶居了。这种方式,显然具有群婚的遗风。

阿注关系建立后,男女之间便开始过偶居生活。就总的来看,双方偶居大多有一个由秘密到公开的过程,在青年时期尤其是这样。最初,男子多是悄悄走访,甚至不去女子家里,而是到田棚、旷野,或不易被人发觉的秘密地点,和女子相会,以避人耳目。如果男子要直接去到女家,常在夜深人静之后,根据事先约定的暗号,如往房顶上抛石子、用烟斗有节奏地敲门等,通知静候在房中的女子。女子闻声,轻轻开门相迎,然后进入卧室。


相关内容

  • 浅谈[诗经]弃妇诗中的婚姻制度
  • 浅谈<诗经>弃妇诗中的婚姻制度 2009级汉语言文学(2)班 廖从霞 学号:[1**********]3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诗歌之源头,是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它为我们再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爱情.婚姻以及智慧,关于婚姻制度的思考也成为了我们一直去讨论的问题.可以说从 ...

  • 云南丽江纳西族婚俗
  • 最大的特点是--走婚 走婚是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纳西族的摩梭人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也叫"阿夏"婚,因为他们管"走婚"的另一方叫"阿夏".不举行婚礼也不办证. 他们确实是女子的地位较高,在家里老祖母的地位是最高的!女(男)子长到13 岁就由她的老 ...

  • 中国各民族婚礼习俗
  • 中国各民族婚礼习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是中国第一大种群,其他民族比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 ...

  • 中华民族大家庭--纳西族
  •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据史学家考证,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人口27.800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 ...

  • 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_钟贤巍
  • 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 钟贤巍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从民俗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探讨 ...

  • 云南纳西族的传统服饰
  • 云南纳西族的传统服饰 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服装被称为披星戴月.各地的服饰也有着差异:丽江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 ...

  • 野三坡民族园度假村导游词
  •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野三坡民族园度假村游览.我是民族园区内的导游员xxx,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导游服务,希望我的导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的心情,并预祝大家玩得开心,愉快. 首先,我把野三坡给大家做个简要介绍: 野三坡地处河北省涞水县境内,总面积600平方公里,距北京中心仅120余公 ...

  • 艳遇丽江?十个理由让你瞬间迷醉在这座历史名城之中
  • 青山绿水.丽日蓝天.民族文化,这是丽江使人向往的核心因素.灵山秀水,给了丽江飘逸清丽的外形,古朴深厚的丽江文明,使丽江具有了一种"兰心慧质",丽江纳西东巴文化的基本信仰和哲学理念,是认为"人和自然是兄弟",这种智慧,促成了丽江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促成" ...

  • 西南旅游区
  • 在我国自然区划概念中,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云贵高原大部.而在旅游资源上划分,我国西南旅游分区涵盖了广西.云南.贵州.桂林等旅游亚区. 本区位于青藏高原东侧,东面是华南区,北面是华中区,西部接青藏区和缅甸,南临北部湾和越南.老挝等国.地跨滇西与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