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主要危险源及防范

化工厂主要危险源及防范

2.1 一氧化碳

2.1.1 外观与性状

一氧化碳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1.2 对健康影响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强于 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而使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机体 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 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1 )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 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

(2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 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 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

(3 )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 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2.1.3 急救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 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上风口或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2.1.4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2.1.5 主要存在地点

甲醇合成、净化、硫回收、气化、变换热回收、渣水处理。

2.1.6 防范措施

不带火种进入现场,动火作业按要求办理动火票,进容器作业要求办理容器内作业票, 现场工作时要求工艺人员监护,带 CO气体报警仪。进入现场施救时必须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

呼吸器。

2.2 甲醇

2.2.1 外观与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微有酒精样气味,易挥发,易流动;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 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2.2.2 对健康影响

有毒,一般误饮 15ml可致眼睛失明,眼睛接触也可导致失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 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 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

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 脂、皮炎等。

2.2.3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2.2.4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 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2.5 主要存在地点

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甲醇罐区。

2.2.6 防范措施

不带火种进入现场,动火作业按要求办理动火票,进容器作业要求办理容器内作业票, 现场工作时要求工艺人员监护,带甲醇气体报警仪,闻到刺鼻气味马上撤离。

2.3 氢气

2.3.1 外观与性状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嗅、无毒、易燃易爆的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遇热或明 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

氢由于无色无味,燃烧时火焰是透明的,因此其存在不易被感官发现,

2.3.2 对健康影响

氢虽无毒,在生理上对人体是惰性的,但若空气中氢含量增高,将引起缺氧性窒息。 与所有低温液体一样,直接接触液氢将引起冻伤。液氢外溢并突然大面积蒸发还会造成 环境缺氧,并有可能和空气一起形成爆炸混合物,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2.3.3 急救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 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 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

2.3.4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 容器,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2.3.5 主要存在地点

甲醇合成、硫回收。

2.3.6 防范措施

不带火种进入现场,动火作业按要求办理动火票,进容器作业要求办理容器内作业票, 现场工作时要求工艺人员监护,戴气体报警仪。

2.4 硫化氢。

2.4.1 外观与性状

常温时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 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2.4.2 对健康影响

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亦可 伴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2.4.3 急救措施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合理通风, 加速扩散。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4.4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 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二氧化碳、干粉。

2.4.5 主要存在地点

净化、硫回收、气化、变换热回收、渣水处理。

2.4.6 防范措施

不带火种进入现场,动火作业按要求办理动火票,进容器作业要求办理容器内作业票, 现场工作时要求工艺人员监护,带气体报警仪。进入现场施救时必须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 吸器。

2.5 氮气

2.5.1 外观与性状

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且通常无毒。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12%,是空气的 主要成份。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5.2 对健康影响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 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 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2.5.3 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5.4 主要存在地点

净化、气化、氮气加热炉控制柜、变换热回收、渣水处理。

2.5.5 防范措施

进容器作业要求办理容器内作业票,现场工作时要求工艺人员监护。但当作业场所空气 中氧气浓度低于18% 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2.6 六氟化硫

2.6.1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燃。但在电弧的作用下,SF6 会部分分解产生一些气体 (氟化硫)和固体粉末(金属硫化物)这些是剧毒物质。如果这些产物与潮气接触(口腔粘 膜、呼吸器官、眼睛等),刺激性会很大。这些产物的气味跟臭鸡蛋类似,非常刺激、难闻。 固体分解物起初是稍白的粉末,跟空气中的湿气接触后变成灰色的非常紧密的结构。如果是 皮肤接触会有非常强的刺痛感。

2.6.2 对健康影响

纯品基本无毒。但产品中如混杂低氟化硫、氟化氢,特别是十氟化硫时,则毒性增强。 当吸入高浓度SF6 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皮肤和粘膜变蓝、全身痉挛等窒息症状。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6.3 急救措施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 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2.6.4 GIS 设备维护注意事项

维护设备时,必须对SF6 特别处理后再储存,同时必须将有关的舱室抽真空。在打开设 备前,给设备充入干燥的压缩气体并排空两三次,以便排出粉末中的气体。打开设备后,最 好使用吸尘器吸出粉末,而不是将其用压缩气体吹出来。工作时要带上口罩和防护眼镜以避 免因误操作引起的危险。如果室内SF6 气体泄漏,必须对室内进行彻底的通风。对较低的区

域要特别注意,譬如说电缆沟,这些地方会聚集气体。由于该气体无味,再由于缺氧造成的 呼吸困难前不易被觉察。

2.6.5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 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通风设备。

2.6.6 主要存在地点

301GIS室

2.6.7 防范措施

关注GIS 室各气室的压力,进入GIS 室前开通风机进行彻底的通风。进入现场按规范着 装,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

2.7 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危害人的健康。当人体吸入粉尘后,小于5 μm 的微 粒,极易深入肺部,引起中毒性肺炎或矽肺。

主要存在地点:气化、煤贮运。

防范措施:正确配戴口罩。

2.8 机械伤害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 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 轴、履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主要存在地点:全厂转动设备、传动设备。

防范措施:进入现场按规范着装,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在工艺人员监护下工作, 尽量避免交叉作业。接近转动部位时不戴手套、不戴项链等饰品。女同志头发不过肩。

2.9 交通伤害

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害。

主要存在地点:全厂及上下班的道路、车辆。

防范措施:现场工作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2.10 蓄水池

人不慎落入其中有呛着或溺亡危险。

主要存在地点:污水生化池、气化渣水灰水处理池、气化渣池、综合泵房水池、公用工 程雨水收集池、循环水冷却塔。

防范措施:工作中集中注意力,远离蓄水池,必须接靠近时系挂安全带。

2.11 酸、碱腐蚀

主要存在地点:脱盐水酸、碱泵、酸、碱管理线、次氯酸钠泵及管线。

防范措施:进入以上区域戴防酸碱手套、眼镜。

2.12 噪声

主要指生产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运转设备和气体放空。

主要存在地点:余热发电、现场泵区、磨煤厂房、气化、甲醇合成、贮运输煤皮带。 防范措施:远离危险源。进入噪音区域戴隔音耳塞。

2.13 高温

主要存在地点:各生产装置的蒸汽管线、工艺管线、加热炉等。

防范措施:进入现场按规范着装,远离危险源。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在工艺人 员监护下工作。

2.14 低温

主要存在地点:净化冷箱。

防范措施:进入现场按规范着装,远离危险源。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在工艺人 员监护下工作。

2.15 高处坠落

主要存在地点:凡在高处作业均有高处坠落危险。我公司规定坠落高度基准面2m 以上作 业必须系挂安全带。

防范措施:进入现场按规范着装,远离危险源。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高处作业 正确系挂安全带,15米以上作业需办理高处作业票,30米以上作业需体检。

2.16 高处坠物

主要存在地点:生产现场。

防范措施:进入现场按规范着装,远离交叉作业场所。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正 确配戴安全帽。

化工厂主要危险源及防范

2.1 一氧化碳

2.1.1 外观与性状

一氧化碳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1.2 对健康影响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强于 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而使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机体 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 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1 )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 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

(2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 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 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

(3 )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 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2.1.3 急救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 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上风口或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2.1.4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2.1.5 主要存在地点

甲醇合成、净化、硫回收、气化、变换热回收、渣水处理。

2.1.6 防范措施

不带火种进入现场,动火作业按要求办理动火票,进容器作业要求办理容器内作业票, 现场工作时要求工艺人员监护,带 CO气体报警仪。进入现场施救时必须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

呼吸器。

2.2 甲醇

2.2.1 外观与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微有酒精样气味,易挥发,易流动;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 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2.2.2 对健康影响

有毒,一般误饮 15ml可致眼睛失明,眼睛接触也可导致失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 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 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

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 脂、皮炎等。

2.2.3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2.2.4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 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2.5 主要存在地点

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甲醇罐区。

2.2.6 防范措施

不带火种进入现场,动火作业按要求办理动火票,进容器作业要求办理容器内作业票, 现场工作时要求工艺人员监护,带甲醇气体报警仪,闻到刺鼻气味马上撤离。

2.3 氢气

2.3.1 外观与性状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嗅、无毒、易燃易爆的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遇热或明 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

氢由于无色无味,燃烧时火焰是透明的,因此其存在不易被感官发现,

2.3.2 对健康影响

氢虽无毒,在生理上对人体是惰性的,但若空气中氢含量增高,将引起缺氧性窒息。 与所有低温液体一样,直接接触液氢将引起冻伤。液氢外溢并突然大面积蒸发还会造成 环境缺氧,并有可能和空气一起形成爆炸混合物,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2.3.3 急救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 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 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

2.3.4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 容器,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2.3.5 主要存在地点

甲醇合成、硫回收。

2.3.6 防范措施

不带火种进入现场,动火作业按要求办理动火票,进容器作业要求办理容器内作业票, 现场工作时要求工艺人员监护,戴气体报警仪。

2.4 硫化氢。

2.4.1 外观与性状

常温时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 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2.4.2 对健康影响

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亦可 伴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2.4.3 急救措施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合理通风, 加速扩散。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4.4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 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二氧化碳、干粉。

2.4.5 主要存在地点

净化、硫回收、气化、变换热回收、渣水处理。

2.4.6 防范措施

不带火种进入现场,动火作业按要求办理动火票,进容器作业要求办理容器内作业票, 现场工作时要求工艺人员监护,带气体报警仪。进入现场施救时必须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 吸器。

2.5 氮气

2.5.1 外观与性状

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且通常无毒。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12%,是空气的 主要成份。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5.2 对健康影响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 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 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2.5.3 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5.4 主要存在地点

净化、气化、氮气加热炉控制柜、变换热回收、渣水处理。

2.5.5 防范措施

进容器作业要求办理容器内作业票,现场工作时要求工艺人员监护。但当作业场所空气 中氧气浓度低于18% 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2.6 六氟化硫

2.6.1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燃。但在电弧的作用下,SF6 会部分分解产生一些气体 (氟化硫)和固体粉末(金属硫化物)这些是剧毒物质。如果这些产物与潮气接触(口腔粘 膜、呼吸器官、眼睛等),刺激性会很大。这些产物的气味跟臭鸡蛋类似,非常刺激、难闻。 固体分解物起初是稍白的粉末,跟空气中的湿气接触后变成灰色的非常紧密的结构。如果是 皮肤接触会有非常强的刺痛感。

2.6.2 对健康影响

纯品基本无毒。但产品中如混杂低氟化硫、氟化氢,特别是十氟化硫时,则毒性增强。 当吸入高浓度SF6 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皮肤和粘膜变蓝、全身痉挛等窒息症状。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6.3 急救措施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 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2.6.4 GIS 设备维护注意事项

维护设备时,必须对SF6 特别处理后再储存,同时必须将有关的舱室抽真空。在打开设 备前,给设备充入干燥的压缩气体并排空两三次,以便排出粉末中的气体。打开设备后,最 好使用吸尘器吸出粉末,而不是将其用压缩气体吹出来。工作时要带上口罩和防护眼镜以避 免因误操作引起的危险。如果室内SF6 气体泄漏,必须对室内进行彻底的通风。对较低的区

域要特别注意,譬如说电缆沟,这些地方会聚集气体。由于该气体无味,再由于缺氧造成的 呼吸困难前不易被觉察。

2.6.5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 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通风设备。

2.6.6 主要存在地点

301GIS室

2.6.7 防范措施

关注GIS 室各气室的压力,进入GIS 室前开通风机进行彻底的通风。进入现场按规范着 装,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

2.7 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危害人的健康。当人体吸入粉尘后,小于5 μm 的微 粒,极易深入肺部,引起中毒性肺炎或矽肺。

主要存在地点:气化、煤贮运。

防范措施:正确配戴口罩。

2.8 机械伤害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 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 轴、履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主要存在地点:全厂转动设备、传动设备。

防范措施:进入现场按规范着装,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在工艺人员监护下工作, 尽量避免交叉作业。接近转动部位时不戴手套、不戴项链等饰品。女同志头发不过肩。

2.9 交通伤害

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害。

主要存在地点:全厂及上下班的道路、车辆。

防范措施:现场工作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2.10 蓄水池

人不慎落入其中有呛着或溺亡危险。

主要存在地点:污水生化池、气化渣水灰水处理池、气化渣池、综合泵房水池、公用工 程雨水收集池、循环水冷却塔。

防范措施:工作中集中注意力,远离蓄水池,必须接靠近时系挂安全带。

2.11 酸、碱腐蚀

主要存在地点:脱盐水酸、碱泵、酸、碱管理线、次氯酸钠泵及管线。

防范措施:进入以上区域戴防酸碱手套、眼镜。

2.12 噪声

主要指生产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运转设备和气体放空。

主要存在地点:余热发电、现场泵区、磨煤厂房、气化、甲醇合成、贮运输煤皮带。 防范措施:远离危险源。进入噪音区域戴隔音耳塞。

2.13 高温

主要存在地点:各生产装置的蒸汽管线、工艺管线、加热炉等。

防范措施:进入现场按规范着装,远离危险源。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在工艺人 员监护下工作。

2.14 低温

主要存在地点:净化冷箱。

防范措施:进入现场按规范着装,远离危险源。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在工艺人 员监护下工作。

2.15 高处坠落

主要存在地点:凡在高处作业均有高处坠落危险。我公司规定坠落高度基准面2m 以上作 业必须系挂安全带。

防范措施:进入现场按规范着装,远离危险源。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高处作业 正确系挂安全带,15米以上作业需办理高处作业票,30米以上作业需体检。

2.16 高处坠物

主要存在地点:生产现场。

防范措施:进入现场按规范着装,远离交叉作业场所。坚持两人工作制,相互提醒,正 确配戴安全帽。


相关内容

  • 努力构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 居危思危 未雨绸缪 努力构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管理委员会 (2010年2月26日) 安全生产是化工园区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六年来,化工园区在市委.市政府和长寿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两级安监部门的关怀指导下,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 ...

  • 危化品应急调研报告
  • 一.危化品现状 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到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农用化工.国防化工.精细化工等,已经形成具有20多个行业.可生产4万多个品种.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工业体系.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化工行业的企业规模.数 ...

  • 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 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 与防范指导手册 二○一六年二月 前㊀ 言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建材行业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预防㊁ 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特组织编写了' 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㊂ 该手册结合了建材行业企业的安全特点 ...

  • 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要素清单
  • 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要素清单 A 级要素否决项 1. 二级企业未初步形成安全文化体系,扣100分(A 级要素否决项). 2. 一级企业未有效运行安全文化体系,扣100分(A 级要素否决项). 3. 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扣100分(A 级要素否决项): 4. 二级企业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 ...

  • [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
  • 转发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环保总局 <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 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各市.州安监局.环保局,省重点监管企业: 现将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以下简称< ...

  •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 录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1 (一)"十一五 ...

  • 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河北克尔化工有限 责任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情况的通报 安监总管三[201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2012年2月28日上午9时4分左右,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内的河北克尔化工 ...

  • 企业加强生产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方案
  • 危险化学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和人民对此也寄予厚望。危险化学品对于工业、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不可须臾离开。 从全局看,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行业的风险还在容许的范围之内,尚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但这不等于说,我国危险化学品行 ...

  • 安全评价毕业论文
  • 目 录 安全评价报告部分 第一章 被评价单位概况„„„„„„„„„„„„„„„„„„„2 第一节 基本情况„„„„„„„„„„„„„„„„„„„„„2 第二节 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设施„„„„„„„„„„„„„„4 第二章 编制说明„„„„„„„„„„„„„„„„„„„„„„5 第一节 评价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