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心理诊断与原因分析

差生心理诊断与原因分析

九江学院心理学教授-王经忠

差生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项事业是开创性的事业,这条道路,注定是艰难的。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开拓。

我以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有“三心二意”。“三心”,就是爱心、事业心和责任心;“二意”即“一心一意”,“全心全意”。 做任何工作,都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事差生教育就必须了解差生的形成规律、教育规律以及差生的教育和转化规律。

一、什么是差生?

差生是智力正常的青少年,由于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个体不良的“配置”,从而导致学习、品行等诸方面长期落后,且这些落后又融合在一起,交互作用,需要特殊教育的一类学生。理解这个定义,必须把握:1、差生是智力发展正常,大脑和神经系统无器质性疾病,并且与一般学生享受基本一样的文化、生活和工作环境,只是由于一些不良因素 消极因素 的影响,才使其成为学校教育中的落伍者、后进者。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特殊的教育途径,得到教育与转化,恢复到一般状态。这里必须区别智力发展落后和智力落后两个概念。教育者不可以随便给他们乱贴标签。2、差,只是一种结果。差生的形成,一定有原因。每个差生形成的具体原因不可能一样,但是一般说来,差生诸方面的落后,是各方面消极因素融合、沉淀的结

果。这就跟人们感冒一样,感冒病毒存在于我们周围,但是有的人抵抗力强,不会得病;而有的人抵抗力弱,就染上了。差生的形成有外在消极因素和内在消极因素的“总和”,“沉淀”,“差”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这也给我们差生转化指明了方向。3、差生的“差”,很少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的。学习差,自卑,反抗,逃离社会正常生活,行为越轨,品行差,他们是互为因果的。因此,这告诉我们,差生的转化必须综合治理。同时也说明,我们可以找一个突破口,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的择差教育,就是在学生脱离课堂学习的轨道,从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入手,达到纠正差生的品行的目的;从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入手,达到改善差生的学力差的毛病,从而为他们将来的继续学习提供帮助。

二、差生的心理诊断与鉴定标准

“心理诊断”这一概念是上世纪初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西蒙 Th.SinDn 提出来的。它首先应用于医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以后逐渐推广到学校教育领域。 许多老师把差生比作得了“病”的孩子,为了了解和把握孩子“疾病”的症状、病因以及病情发展趋势,人们就用这个概念来对差生进行判别和区分,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差生的目的。这种方法,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差生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差生的需要是不相同的。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他的差,还要看到他们差的不相同。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差生也不是什么都差,差生也会有闪光点,教师不能一叶彰目,不见森林。

三、差生形成的外因分析

(一)学校:差生的萌芽区

差生之所以是差生,首先是在学校中表现出来的。应该指出,在差生形成的诸多因素中,其中关键因素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促进大多数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许多差生。而且,只要应试教育不改,差生甚至是多数。所以,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话两个意思,我们的教育,使几乎所有人都面临失败,失败是最后的结果;另一个意思是,学校教育的失败。爱因斯坦曾指出:“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和教育的传递者的家庭已经削弱,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赞赏学校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学校教育客观上也造就了许多差生?

正像马卡莲柯所说:“我深信,男女孩子们所以成为违法或者„不正常的人‟,都是由于受了„违法的‟和„不正常‟教育的缘故。正常的教育、积极的教育和具有一定目的的教育,能很快地使学生集体变成完全正常的集体。任何天生的犯过失的人,任何天生不良性格,是绝对没有的。”学校教育有功,也有过。这些我们必须进行检讨。

1、教育思想失误。长期的应试教育,结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失败的总是大多数。这样,一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对学习彻底丧失了信心,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以及社会的舆论中,成了差生。差生为数

不少。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

2、教育政策失误。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激烈的竞争,使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学生负担特别沉重,大量的学生不堪重负,逃避教育。此外,班级规模过大,教师无法针对性因材施教,教师也疲于应付,差生只好被打入另册。

3、教育内容的失误。教材量大、要求偏高、课时偏紧,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理解上出现困难。只好生吞活剥,前面理解不透,后面自然就跟不上趟。

4、教育方法失误。枯燥的说教,空洞的指责,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玷污,都使学校教育的信度下降。

5、班主任工作的失误。班主任缺乏爱心,没有工作热情。教育思想短缺,教育方法不当。对一些差生不去做耐心的工作,还拒之门外。

二 社会:差生的发生区

成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把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逐步内化成为个人特质,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学校、家庭其实都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不良影响,对青少年往往更有诱惑力。

1、社会风气不正。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社会规范失调。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出现道德沦丧,

精神滑坡。

3、社会教化不力。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4、社会文化失范。消极文化导致是非颠倒、良莠不分,丧失羞耻感、荣辱观。

5、社会导向的失误。经商热、赚钱风、“脑体倒挂”、“读书无用论”蔓延,腐蚀青少年。

6、社会信息污染。人类信息量的激增,难免鱼龙混杂,香花与毒草并存。

此外,不良社会舆论、失调的社会责任意识等因素也是造成差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三 家庭:差生的变化区

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是差生形成的又一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孩子的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既是人成长发育的温床,又是塑造情感、意志,形成品德和个性的场所。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定势作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是调整学校教育、净化社会影响的温床,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往往会使青少年学生形成顽固的不良品德的习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创伤,从而会加剧他们各方面的不良。因家庭原因造成学生后进的大致有九种情况:

1、家族不睦,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婚;

2、父母长期因病无力照顾孩子或早亡;

3、父母远隔两地工作或双职工工作太忙,对孩子无力照顾或放任不管;

4、老人或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一味袒护孩子的过失,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5、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孩子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甚至采取棍棒教育;

6、父母教育要求不一致;

7、对孩子的要求有片面性,或者只关心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品德表现;或者只要求不做错事,而不是鼓励积极进步;

8、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某些错误思想认识和不良行为的影响: 9、家教无所遵循,完全没有计划性,也没有必要家规,平时零敲碎打,出了问题乱抓一气。

1、家庭缺陷。心灵造成创伤,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导致越轨形为产生。

2、父母管教方式不当。放任、溺爱袒护、高压暴力,形成双重人格,走向犯罪。

3、家庭环境恶劣。叫骂、训斥、无情对待、不信任、受侮辱等,家里学习生活造成困难。

4、父母期望失当。望子成龙,急功近利,高标准,严要求,给学习生活产生压力,适得其反。

5、父母自身形象不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不良品德和行

为产生合理感。

四 同伴群体:差生的发展区

青少年时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同伴群体中度过的,由于同伴群体是他们以自己的标准、爱好和经验所构造的,因而有特殊的关系和文化,构成了“同伴文化” 同伴团体中心理与社会意识、社会行为或表现的总概括,它反映着同伴团体的心理特征、社会价值观、习惯、兴趣和追求 。由于同伴文化是团体中所有成员的共性的体现,这就迫使他们的一切行为与同伴们的行为保持一致性,产生从众现象,否则,就会遭到同伴们的谴责,甚至被逐出他们的小群体,产生“众叛亲离”的感觉,并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使青少年学生在行为上趋于从众。

四、差生形成的内因分析

外因是诱发原因,但是内因应该说也重要。同样的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外因,造就了不少优生,也产生了差生。这说明,差生形成原因中,有内在的因素。

一 思想意识;差生的触发因子

差生在学习、品行等诸方面的落后现象,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与他们思想意识的错误有密切关系。人的行为是有思想推动的,行为出现问题,一定是思想发生偏差。

1、逆反心理。一般说来,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于直接刺激的事

物所做出的同正常状态下性质相反的反应。这种心理青少年容易滋生,但差生反抗意识更强,更容易发生。

2、思想方法畸形。

3、道德观念模糊。

二 智力因素:差生的基础因子

1、注意障碍。

2、记忆障碍。

3、观察障碍。

4、想象障碍。

5、思维障碍。

这些智力障碍,概括起来就是,差生既不是全都天生愚笨、智力落后,也不都是像一般学生那么正常。

三 非智力因素:差生的人格因子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学生智能的开发、技能的训练比较重视,而对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却很少加以注意。 1、动力障碍。动力机制是激励人们为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内因。在向差生的转变过程中,动力机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学习的目的性、成就动机、交往动机等等。

2、意志障碍。青少年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差生的意志力包括缺乏自觉性,缺乏自制力和恒长性。

3、情绪障碍。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情感体验对认识活动具有直接促进或抑制作用。情感可直接转化为动力,使学习活动具备“能源”,

同样,也可以使学习者丧失求知欲望,给学习活动带来“阻力”。包括对现实的态度冷淡,对家长采取封闭和回避态度,由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滋长自卑感,直至自暴自弃。

4、性格障碍。学生性格障碍集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包括爆发性,心情易变性,即行性,自我显示性,多动性,缺乏意志性,粘着性,过敏性,强迫性,自我不可靠性,抑郁性,无力性。 5、行为习惯障碍。

差生心理诊断与原因分析

九江学院心理学教授-王经忠

差生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项事业是开创性的事业,这条道路,注定是艰难的。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开拓。

我以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有“三心二意”。“三心”,就是爱心、事业心和责任心;“二意”即“一心一意”,“全心全意”。 做任何工作,都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事差生教育就必须了解差生的形成规律、教育规律以及差生的教育和转化规律。

一、什么是差生?

差生是智力正常的青少年,由于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个体不良的“配置”,从而导致学习、品行等诸方面长期落后,且这些落后又融合在一起,交互作用,需要特殊教育的一类学生。理解这个定义,必须把握:1、差生是智力发展正常,大脑和神经系统无器质性疾病,并且与一般学生享受基本一样的文化、生活和工作环境,只是由于一些不良因素 消极因素 的影响,才使其成为学校教育中的落伍者、后进者。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特殊的教育途径,得到教育与转化,恢复到一般状态。这里必须区别智力发展落后和智力落后两个概念。教育者不可以随便给他们乱贴标签。2、差,只是一种结果。差生的形成,一定有原因。每个差生形成的具体原因不可能一样,但是一般说来,差生诸方面的落后,是各方面消极因素融合、沉淀的结

果。这就跟人们感冒一样,感冒病毒存在于我们周围,但是有的人抵抗力强,不会得病;而有的人抵抗力弱,就染上了。差生的形成有外在消极因素和内在消极因素的“总和”,“沉淀”,“差”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这也给我们差生转化指明了方向。3、差生的“差”,很少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的。学习差,自卑,反抗,逃离社会正常生活,行为越轨,品行差,他们是互为因果的。因此,这告诉我们,差生的转化必须综合治理。同时也说明,我们可以找一个突破口,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的择差教育,就是在学生脱离课堂学习的轨道,从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入手,达到纠正差生的品行的目的;从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入手,达到改善差生的学力差的毛病,从而为他们将来的继续学习提供帮助。

二、差生的心理诊断与鉴定标准

“心理诊断”这一概念是上世纪初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西蒙 Th.SinDn 提出来的。它首先应用于医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以后逐渐推广到学校教育领域。 许多老师把差生比作得了“病”的孩子,为了了解和把握孩子“疾病”的症状、病因以及病情发展趋势,人们就用这个概念来对差生进行判别和区分,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差生的目的。这种方法,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差生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差生的需要是不相同的。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他的差,还要看到他们差的不相同。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差生也不是什么都差,差生也会有闪光点,教师不能一叶彰目,不见森林。

三、差生形成的外因分析

(一)学校:差生的萌芽区

差生之所以是差生,首先是在学校中表现出来的。应该指出,在差生形成的诸多因素中,其中关键因素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促进大多数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许多差生。而且,只要应试教育不改,差生甚至是多数。所以,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话两个意思,我们的教育,使几乎所有人都面临失败,失败是最后的结果;另一个意思是,学校教育的失败。爱因斯坦曾指出:“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和教育的传递者的家庭已经削弱,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赞赏学校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学校教育客观上也造就了许多差生?

正像马卡莲柯所说:“我深信,男女孩子们所以成为违法或者„不正常的人‟,都是由于受了„违法的‟和„不正常‟教育的缘故。正常的教育、积极的教育和具有一定目的的教育,能很快地使学生集体变成完全正常的集体。任何天生的犯过失的人,任何天生不良性格,是绝对没有的。”学校教育有功,也有过。这些我们必须进行检讨。

1、教育思想失误。长期的应试教育,结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失败的总是大多数。这样,一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对学习彻底丧失了信心,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以及社会的舆论中,成了差生。差生为数

不少。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

2、教育政策失误。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激烈的竞争,使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学生负担特别沉重,大量的学生不堪重负,逃避教育。此外,班级规模过大,教师无法针对性因材施教,教师也疲于应付,差生只好被打入另册。

3、教育内容的失误。教材量大、要求偏高、课时偏紧,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理解上出现困难。只好生吞活剥,前面理解不透,后面自然就跟不上趟。

4、教育方法失误。枯燥的说教,空洞的指责,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玷污,都使学校教育的信度下降。

5、班主任工作的失误。班主任缺乏爱心,没有工作热情。教育思想短缺,教育方法不当。对一些差生不去做耐心的工作,还拒之门外。

二 社会:差生的发生区

成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把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逐步内化成为个人特质,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学校、家庭其实都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不良影响,对青少年往往更有诱惑力。

1、社会风气不正。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社会规范失调。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出现道德沦丧,

精神滑坡。

3、社会教化不力。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4、社会文化失范。消极文化导致是非颠倒、良莠不分,丧失羞耻感、荣辱观。

5、社会导向的失误。经商热、赚钱风、“脑体倒挂”、“读书无用论”蔓延,腐蚀青少年。

6、社会信息污染。人类信息量的激增,难免鱼龙混杂,香花与毒草并存。

此外,不良社会舆论、失调的社会责任意识等因素也是造成差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三 家庭:差生的变化区

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是差生形成的又一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孩子的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既是人成长发育的温床,又是塑造情感、意志,形成品德和个性的场所。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定势作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是调整学校教育、净化社会影响的温床,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往往会使青少年学生形成顽固的不良品德的习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创伤,从而会加剧他们各方面的不良。因家庭原因造成学生后进的大致有九种情况:

1、家族不睦,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婚;

2、父母长期因病无力照顾孩子或早亡;

3、父母远隔两地工作或双职工工作太忙,对孩子无力照顾或放任不管;

4、老人或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一味袒护孩子的过失,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5、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孩子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甚至采取棍棒教育;

6、父母教育要求不一致;

7、对孩子的要求有片面性,或者只关心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品德表现;或者只要求不做错事,而不是鼓励积极进步;

8、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某些错误思想认识和不良行为的影响: 9、家教无所遵循,完全没有计划性,也没有必要家规,平时零敲碎打,出了问题乱抓一气。

1、家庭缺陷。心灵造成创伤,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导致越轨形为产生。

2、父母管教方式不当。放任、溺爱袒护、高压暴力,形成双重人格,走向犯罪。

3、家庭环境恶劣。叫骂、训斥、无情对待、不信任、受侮辱等,家里学习生活造成困难。

4、父母期望失当。望子成龙,急功近利,高标准,严要求,给学习生活产生压力,适得其反。

5、父母自身形象不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不良品德和行

为产生合理感。

四 同伴群体:差生的发展区

青少年时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同伴群体中度过的,由于同伴群体是他们以自己的标准、爱好和经验所构造的,因而有特殊的关系和文化,构成了“同伴文化” 同伴团体中心理与社会意识、社会行为或表现的总概括,它反映着同伴团体的心理特征、社会价值观、习惯、兴趣和追求 。由于同伴文化是团体中所有成员的共性的体现,这就迫使他们的一切行为与同伴们的行为保持一致性,产生从众现象,否则,就会遭到同伴们的谴责,甚至被逐出他们的小群体,产生“众叛亲离”的感觉,并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使青少年学生在行为上趋于从众。

四、差生形成的内因分析

外因是诱发原因,但是内因应该说也重要。同样的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外因,造就了不少优生,也产生了差生。这说明,差生形成原因中,有内在的因素。

一 思想意识;差生的触发因子

差生在学习、品行等诸方面的落后现象,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与他们思想意识的错误有密切关系。人的行为是有思想推动的,行为出现问题,一定是思想发生偏差。

1、逆反心理。一般说来,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于直接刺激的事

物所做出的同正常状态下性质相反的反应。这种心理青少年容易滋生,但差生反抗意识更强,更容易发生。

2、思想方法畸形。

3、道德观念模糊。

二 智力因素:差生的基础因子

1、注意障碍。

2、记忆障碍。

3、观察障碍。

4、想象障碍。

5、思维障碍。

这些智力障碍,概括起来就是,差生既不是全都天生愚笨、智力落后,也不都是像一般学生那么正常。

三 非智力因素:差生的人格因子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学生智能的开发、技能的训练比较重视,而对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却很少加以注意。 1、动力障碍。动力机制是激励人们为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内因。在向差生的转变过程中,动力机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学习的目的性、成就动机、交往动机等等。

2、意志障碍。青少年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差生的意志力包括缺乏自觉性,缺乏自制力和恒长性。

3、情绪障碍。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情感体验对认识活动具有直接促进或抑制作用。情感可直接转化为动力,使学习活动具备“能源”,

同样,也可以使学习者丧失求知欲望,给学习活动带来“阻力”。包括对现实的态度冷淡,对家长采取封闭和回避态度,由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滋长自卑感,直至自暴自弃。

4、性格障碍。学生性格障碍集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包括爆发性,心情易变性,即行性,自我显示性,多动性,缺乏意志性,粘着性,过敏性,强迫性,自我不可靠性,抑郁性,无力性。 5、行为习惯障碍。


相关内容

  • 班主任暂困生辅导工作总结
  • 作为班主任,我对“暂困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暂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是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理促成的,归结起来,暂困生的形成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如不良的家庭教育,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的传播媒介,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歧视等。作为特殊的 ...

  • 浅谈特殊学生的教育
  • 浅谈特殊学生的教育 特殊学生是指那些在能力与行为方面与其他同学不同的学生,包括优生和困难生.特殊即非一般,因而教育方法也要特殊,要有创造性,独特性,要冲破受教育机会平等的观念. 对优生应谈"锦上添花" 优生在行为上是追求成功的,作为班主任应给他提供取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其继续 ...

  • 小星的青春期叛逆心理咨询个案
  • 小星的青春期叛逆心理咨询个案 一.一般资料 小星,男,14岁,初二学生.父母在两年前离异,跟母亲和外婆居住,父亲是商人.小升初时的成绩就不是很好,年级中等偏下,初一下学期成绩开始下滑,初二时成绩排名年级倒数几名,上课完全听不懂.有些逃学倾向,贪玩,喜欢玩游戏,与父母关系不好,经常欺骗父母和老师,对于 ...

  • 中国特殊教育
  • 中国特殊教育 摘要 近年来,国外对数学学习障碍的研究从诊断模式.神经心理.认知发展.社会化等特征以及干预策略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我国从80年代开始研究学习障碍,近年来才对数学学习障碍有较多关注.本文论述了我国近年来在数学学习障碍的诊断.认知特点以及干预策略方面的研究,并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在 ...

  •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
  •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 吴登举 在我的工作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学生的个体间存在差异,这应该是常态.每个班级都会分数排名有最后的那么几个,虽然现在不能讲排名,而排名这件事又是事实存在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而对于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补差"是他们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quo ...

  • 走进差生的心灵--一次课堂教学的反思
  • 有一次,在办公室里,我无意间翻开了语文老师桌上的一个作文本,作文题目是"一个差生的自述". 文章是这样写的: 我是差生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我们并不想当差生,我们也曾经努力过,刻苦过,但最终却被一盆盆冷水泼得心灰意冷.每次考试各课成绩都不理想.老师说我" ...

  • 体罚学生,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2014年4月18日上午,张老师上数学课,位于第三组最后位置的同桌同学一直讲话,课堂训练时两个同学不能完成作业,下课后张老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做思想工作,其中一学生顶撞,老师动手打他,当时右耳流血. 处理过程及结果:张老师赔礼道歉,送县医院检查,学生原患耳廓软骨膜化脓性炎症,但家长和学生坚持否认,不服 ...

  • 浅谈对后进生的教育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既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分析把握后进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 ...

  • 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2013
  • 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2012--2013学年工作总结 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秉承"让学生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使学生具有终身受益的素质"办学理念,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荣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潍坊市初级中学教学创新"五十强学校",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