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慎言

  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老唐在电话里急切地告诉我,女儿唐晓再次离家出走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就在那一刻,一种难以言明的滋味瞬间涌上我的心头。   老唐是我的朋友,他女儿唐晓是一个十四五岁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说起唐晓两次离家出走的“导火索”,或许谁也不敢相信——仅仅是与班主任两次简短的“谈话”,而两次的离家出走仅仅相隔不到两周的时间。   唐晓和班主任第一次谈话的内容,是老唐打电话告诉我的。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原来,正处于青春期的唐晓因为爱美,一时对校规置之不理,在一个周末去染了头发——将几缕头发染成了暗红色。确实,这样的发型与中学生的身份是不符的,因此,唐晓不可避免地被班主任劈头盖脸地批评了一顿。唐晓说,老师批评她的言词令她难以接受,说她不自重,还把她的染发行为称为“歌厅小姐的行为”等,严重损伤了她的自尊,使她无地自容。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老师还告知她:“要想上学,就赶快把头发染回来;要是不染回来,就不要来上学了!”唐晓一时难以接受,便头也不回地跑回了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唐晓变得寡言少语、情绪低落,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谎称出去散步,离家出走了!父母发动了所有亲戚朋友,动用了想得到的所有方法,两天之后,终于在一家个体服装厂找到了她。   事后,唐晓还是不愿意去学校。心有余悸的老唐向我求助,让我帮他们一起来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我想,为人师者,只要真正把孩子当做朋友一样平等交流,循循善诱地开导,很多道理孩子是完全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经过几天的倾心开导,唐晓总算暂时平静了下来,并且答应第二天就去上学。得知这个消息,老唐竟然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哭。“如果孩子因为头发的事而心灵受挫,甚至有个三长两短,真不知道我会多么自责和痛苦!”可自始至终,老实巴交的老唐没埋怨过班主任老师一句,因为他始终觉得老师和他们一样,都是为了孩子好。   可是,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与班主任的第二次谈话,终于导致了唐晓的再次离家出走。   电话里,唐晓对班主任说,自己第二天想去上学。谁料想,这位班主任的一句话又一次把孩子推下了无底深渊:“来不来不需要再找我说,找级部主任说吧!我管不了!”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难以想象,在电话挂断的那一瞬间,孩子的内心会是何等绝望。我想,学校可能有规定,倘若学生几天不到校,班主任应该及时汇报。可是,这次的情况特殊,孩子一气之下跑回了家,作为班主任怎么能不闻不问,甚至连个电话都没有呢?难道老师就没有对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反思?难道就没有考虑一下自己是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孩子若能回心转意、返校上学,难道不是老师所希望看到的么?我实在无法揣测,这位班主任当时是如何想的,更不明白这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解铃还须系铃人。”第一次谈话后的心灵创伤尚未完全抚平,在这种状况下,孩子多么希望能够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宽容,哪怕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在孩子眼里都将显得非常珍贵。如果那样,唐晓或许会重新回到本应属于自己的学校,重新拥有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   这次出走,唐晓根本没和任何人打招呼,甚至连家长的电话也不接。   通过不断努力,我好不容易等到了唐晓给我回的短信,她告诉我她很安全,并且很感谢我对她的理解和关爱。同时,她也伤心地表示,她不再相信任何人……   除了对孩子安全的担忧,我更在反思:孩子的离家出走,到底是谁的责任?   毋庸置疑,孩子的冲动、任性和自身的耐挫能力让人担忧;作为家长,缺少与孩子必要的沟通与交流,缺乏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可是,身为人师的我们,责任感、事业心又何在呢?在孩子第一次出走后,班主任就没有与家长及时沟通,这中间缺少了互信的、长效的家校互通机制,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如此花样般的年龄,便开始怀疑教育、质疑师爱,甚至“不再相信任何人”,孩子今后的发展又将如何呢?   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老师,请慎言!   【薛萍,山东省胶南市人民路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 / 苗 培

  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老唐在电话里急切地告诉我,女儿唐晓再次离家出走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就在那一刻,一种难以言明的滋味瞬间涌上我的心头。   老唐是我的朋友,他女儿唐晓是一个十四五岁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说起唐晓两次离家出走的“导火索”,或许谁也不敢相信——仅仅是与班主任两次简短的“谈话”,而两次的离家出走仅仅相隔不到两周的时间。   唐晓和班主任第一次谈话的内容,是老唐打电话告诉我的。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原来,正处于青春期的唐晓因为爱美,一时对校规置之不理,在一个周末去染了头发——将几缕头发染成了暗红色。确实,这样的发型与中学生的身份是不符的,因此,唐晓不可避免地被班主任劈头盖脸地批评了一顿。唐晓说,老师批评她的言词令她难以接受,说她不自重,还把她的染发行为称为“歌厅小姐的行为”等,严重损伤了她的自尊,使她无地自容。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老师还告知她:“要想上学,就赶快把头发染回来;要是不染回来,就不要来上学了!”唐晓一时难以接受,便头也不回地跑回了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唐晓变得寡言少语、情绪低落,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谎称出去散步,离家出走了!父母发动了所有亲戚朋友,动用了想得到的所有方法,两天之后,终于在一家个体服装厂找到了她。   事后,唐晓还是不愿意去学校。心有余悸的老唐向我求助,让我帮他们一起来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我想,为人师者,只要真正把孩子当做朋友一样平等交流,循循善诱地开导,很多道理孩子是完全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经过几天的倾心开导,唐晓总算暂时平静了下来,并且答应第二天就去上学。得知这个消息,老唐竟然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哭。“如果孩子因为头发的事而心灵受挫,甚至有个三长两短,真不知道我会多么自责和痛苦!”可自始至终,老实巴交的老唐没埋怨过班主任老师一句,因为他始终觉得老师和他们一样,都是为了孩子好。   可是,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与班主任的第二次谈话,终于导致了唐晓的再次离家出走。   电话里,唐晓对班主任说,自己第二天想去上学。谁料想,这位班主任的一句话又一次把孩子推下了无底深渊:“来不来不需要再找我说,找级部主任说吧!我管不了!”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难以想象,在电话挂断的那一瞬间,孩子的内心会是何等绝望。我想,学校可能有规定,倘若学生几天不到校,班主任应该及时汇报。可是,这次的情况特殊,孩子一气之下跑回了家,作为班主任怎么能不闻不问,甚至连个电话都没有呢?难道老师就没有对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反思?难道就没有考虑一下自己是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孩子若能回心转意、返校上学,难道不是老师所希望看到的么?我实在无法揣测,这位班主任当时是如何想的,更不明白这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解铃还须系铃人。”第一次谈话后的心灵创伤尚未完全抚平,在这种状况下,孩子多么希望能够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宽容,哪怕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在孩子眼里都将显得非常珍贵。如果那样,唐晓或许会重新回到本应属于自己的学校,重新拥有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   这次出走,唐晓根本没和任何人打招呼,甚至连家长的电话也不接。   通过不断努力,我好不容易等到了唐晓给我回的短信,她告诉我她很安全,并且很感谢我对她的理解和关爱。同时,她也伤心地表示,她不再相信任何人……   除了对孩子安全的担忧,我更在反思:孩子的离家出走,到底是谁的责任?   毋庸置疑,孩子的冲动、任性和自身的耐挫能力让人担忧;作为家长,缺少与孩子必要的沟通与交流,缺乏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可是,身为人师的我们,责任感、事业心又何在呢?在孩子第一次出走后,班主任就没有与家长及时沟通,这中间缺少了互信的、长效的家校互通机制,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如此花样般的年龄,便开始怀疑教育、质疑师爱,甚至“不再相信任何人”,孩子今后的发展又将如何呢?   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老师,请慎言!   【薛萍,山东省胶南市人民路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 / 苗 培


相关内容

  • 吴非:我主张慎言"苏派"
  • 我主张慎言"苏派" 吴 非 被邀请在这个会上发言,有些惶恐,因为对会议的主旨不甚明了,一个月来,几次外地同志打听"苏派教育",我说不清:有些个人想法,可能会让大会失望,同行不见外,也就直言了.我讲两点. 一.江苏的语文教育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江苏基础教育整体 ...

  • [说"慎言"]阅读附答案
  • 阅读<说"慎言">一文,完成小题.(共10分)①我国的文化典籍<论语>中多次提及"慎言".子贡曾请教孔子何为君子之道,子曰:"君子慎言."司马牛曾向孔子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

  • [论语]中孔子"慎言"修辞观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 [摘 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对于这一要求,辅导员可以借鉴孔子的"慎言"修辞观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方法指导.<论语>中孔子的"慎言"修辞观不仅规劝.教导别人要"慎言",还以具体的行为践行 ...

  • 议论文:论据+论证+论证结构多考点题
  • 议论文可以考查咱们的东西: 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论证方法及过程) 经典例题一 说"慎言" 1.我国的文化典籍<论语>中多次提及"慎言".子贡曾请教孔子何为君子之道,子曰:"君子慎言."司马 ...

  • 慎言的法官与善辩的律师
  • 法官与律师堪称现代法制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人"角色.对社会而言,律师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大众认知度颇高的法律职业,但真正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法律职业和法律人角色的乃是法官. "法官不得介入争论"."法官不得与当事人辩论"早已成为国际司法 ...

  • 名人须慎言
  • 去年,因为一句"我怎么会有性经历"让何洁成为话题焦点,2008年3月8日,在武汉,这位"是非小天后"又因为一句话走上风口浪尖. 一头金发的何洁携新专辑<明明不是ANGEL>前往武汉宣传,对何洁来说,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新闻会.何洁这次的新造型是一头长 ...

  • 说话时要敏事慎言
  • 说话时要敏事慎言. 嘴就像是一个扬声器,如果平时不注意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就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就信口开河,没完没了的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 遇事不要急于下结论. 即便有了不好的结果也不要先泄气 ...

  • 文言文阅读: [高弘图传]
  • 文言文阅读: <高弘图传> 高弘图传 高弘图,字子犹,山东胶州人,万历庚午进士,累官工部侍郎.性伉直,东林.齐.楚.宣.浙之党诋排,而弘图一无所附丽.尝为御史,与逆阉忤,削籍,而名愈高.其在工部,宦者张彝宪督部事,弘图耻并坐,七疏乞休,帝怒.复罢归.踰年而怀宗思之,召至阕,咨以时事,补南 ...

  • 富兰克林训练法
  • 富兰克林训练法 懂懂日志<小P孩>摘要 2014-4-17 我们几个比较熟悉,什么玩笑都能开,彼此没有禁忌,倘若有一个新朋友,那么大家就会缩手缩脚,要立刻切换到正经模式„„ 都太累! 在交际过程中,这是众人最常犯的错,就是喜欢带着人去拜访别人,总觉得这样可以壮胆,适得其反„„ 拜访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