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

摘 要:文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及应注意的原则,对企业的投资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提供防范策略。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模式分析 风险防范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 1.扩大市场,在国外建厂或收购相关厂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投资追求的是其产品在国外相关市场份额的扩大。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建立自己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化网络,从而回避因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将工厂设在东道国,这种投资可以绕过关税,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产品可享受国民待遇,避免非关税壁垒。如海尔、TCL等企业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模式。海尔集团在全球已建立13个生产基地,在美国、巴基斯坦两国分别设立了工业园。TCL除在越南投资过亿,2002年,又以82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的施耐得公司。 2.追求低成本,国内生产、国外销售模式。跨国企业利润增长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两种因素来实现。技术更新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宗旨,因此,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多是寻求低成本型的。而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企业逐步出现一些来料加工或招商引资的合作形式。原材料来自国外,产品市场也在国外,如福耀玻璃其生产汽车玻璃的主要原料90%以上从印尼、泰国等国进口,产品60%以上销售国际市场。它的制造、研发等基地均在国内,海外直接投资均为贸易型公司;而格兰仕的战略是通过受让国际知名品牌生产线的方式实现扩张。即将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线搬到中国交由格兰仕组织生产,所生产的产品再按照比这些名牌企业自己在本国生产的成本价更低的售价卖给对方,由对方利用自己的品牌、销售网络在国外销售。目前,格兰仕不但与200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自有品牌的产品外销的比例占总产量的70%以上。 3.战略资源型投资,以资本换资源的模式。这种海外投资的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被投资国的战略资源,以供应本国所缺乏的稀缺资源的需要。典型的是跨国公司在海湾国家投资以控制石油的供应。我国如中信集团80年代对北美森林纸浆的投资,中化在90年代对美国佛罗里达磷矿的投资,中国石油公司2002年在印尼油田和天然气的收购。由于中国目前的矿产资源多处于供应紧张状态,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自身消费量70%的原油和50%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的资源铁、铜、铝等严重短缺,只有对海外能源投资,才能顺利完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4.战略联盟型投资,以控股的方式获得利益的模式。这种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不是完全与企业的效率直接关联,可能放弃短期的利益,以获取长期或其他方面的利益。对企业而言,由于目标和背景及战略的不同,可分为收购国外上市公司或控股国外大型企业两种方式。如新疆德隆集团控股若干个拥有庞大推销网络的大型企业与美国毛瑞公司合作开发欧美电动工具及户外机械工具市场。万向集团以280万美元收购UAI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商)21%的股权并强制UAI每年必须向万向集团采购2500万美元的产品,此举不但降低UAI的生产成本,还可进一步扩大UAI的销量,为万向集团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empirenews.page--]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四种模式分析 截止2002年9月,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已达到6800多家,投资范围扩大到160个国家和地区,协议投资总额165亿美元。其中,中方企业投资91亿美元,主要是对我国港澳地区和美国。其次是东南亚地区,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预测,到200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将达到一年40亿美元。主要是在确保能源及家电行业的对外投资。就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而言,1999年全球FDI流出流量8000亿美元,其中6360亿美元流入发达国家,约占世界FDI总流量的75%,208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只占FDI总流量24%.国际直接投资趋向于流向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产权明晰、金融管制松、企业运行状况良好、市场准入限制小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中国主要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且政治稳定,工业基础较好,国家外汇储备充足,政策性限制逐渐减少。格兰仕、德隆等企业坚持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充分发挥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的优势,通过国际间的商业运作,将过剩的劳动力转化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进而转化产业优势,提升国家的竞争优

势。福耀和万向的选择除了利用劳动力优势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国家的“反倾销”,及一些国家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这种模式不但加大了国外市场开发力度,而且可以避免壁垒,不受反倾销法的限制,减少征税风险。而海尔的自建营销体系模式就是坚持“世界品牌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竞争力的焦点就是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形象的竞争,含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国际化的形象及包装等,在经营自有国际品牌的同时,利润也随之而来。 中国的企业除了要了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优势产品,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建立国际化生产网络,还要规避各种风险,选择适当的时机,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三、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方向及原则 从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来看,企业投资的金额不大,范围却过于广泛,平均每个国家只有几千万美元的投资。与中国的总体经济发展规模不相称。特性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并存性、技术结构的多层次性、投资主体的多元性以及投资空间的全方位性,这就使得投资的区位选择获得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海外投资规模的加大,投资主体将逐步由国有企业转变为私有企业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资源性和政策性投资除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成为对外投资企业的首要课题。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避免盲目投资,选择投资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选择产品导入型,市场发展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依据不同行业的性质和进入国家的政策导向,确定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采取由近及远的策略,优先考虑周边国家;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优势要素和核心竞争力及发展阶段,坚持一元化发展和横向发展,对多元化发展要慎重;出资方式尽量灵活,多筹集国际金融货币市场资金,选择理想的投资伙伴,采用合资企业的方式;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专利及商标的使用,维持自有的技术优势;实现经营管理当地化,真正融入被投资国的经济运行体系中。[!--empirenews.page--] 鉴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资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国际投资经验少,我国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和保护政策,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还是存在诸如多头审批管理问题,管理政策导向不明,对外投资项目审批繁琐,缺乏有效的对外投资监管、制约体系,导致在一些热点市场上出现某些国内企业无序竞争,信息咨询服务欠缺,境外逃资增多等问题,到目前为至,中国还未明确跨国投资经营的整体战略、行业规划、产业倾斜政策、投资行业导向。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量呈现极不对称性,比例为1∶0.03,而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比较状况为:1∶1.33,发展中国家平均是1∶0.19,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内外不均衡发展,使经济增长失去强大的拉动力。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应以项目审批为主要手段的微观管理方式改为以管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主;由直接的管理逐步过渡到间接的监控、监测,最终形成以企业为投资主体,中介结构为服务导向,政府宏观监控的管理体系。 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 大力提升中国跨国直接投资主体的垄断优势。如技术垄断优势、产品差异优势、品牌及营销优势、产品成本和价格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等。提高跨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调整优化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组织方式。拓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渠道。(国内、东道国、国际三种筹资渠道)。中国的经济增长,既要吸引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又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这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必要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钟朋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五种模式比较[J].2003 2.车耳。投资西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罗华兵,何永利。中国企业公民海外投资指南[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 4.陈泽明,陈晓红。

摘 要:文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及应注意的原则,对企业的投资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提供防范策略。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模式分析 风险防范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 1.扩大市场,在国外建厂或收购相关厂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投资追求的是其产品在国外相关市场份额的扩大。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建立自己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化网络,从而回避因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将工厂设在东道国,这种投资可以绕过关税,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产品可享受国民待遇,避免非关税壁垒。如海尔、TCL等企业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模式。海尔集团在全球已建立13个生产基地,在美国、巴基斯坦两国分别设立了工业园。TCL除在越南投资过亿,2002年,又以82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的施耐得公司。 2.追求低成本,国内生产、国外销售模式。跨国企业利润增长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两种因素来实现。技术更新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宗旨,因此,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多是寻求低成本型的。而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企业逐步出现一些来料加工或招商引资的合作形式。原材料来自国外,产品市场也在国外,如福耀玻璃其生产汽车玻璃的主要原料90%以上从印尼、泰国等国进口,产品60%以上销售国际市场。它的制造、研发等基地均在国内,海外直接投资均为贸易型公司;而格兰仕的战略是通过受让国际知名品牌生产线的方式实现扩张。即将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线搬到中国交由格兰仕组织生产,所生产的产品再按照比这些名牌企业自己在本国生产的成本价更低的售价卖给对方,由对方利用自己的品牌、销售网络在国外销售。目前,格兰仕不但与200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自有品牌的产品外销的比例占总产量的70%以上。 3.战略资源型投资,以资本换资源的模式。这种海外投资的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被投资国的战略资源,以供应本国所缺乏的稀缺资源的需要。典型的是跨国公司在海湾国家投资以控制石油的供应。我国如中信集团80年代对北美森林纸浆的投资,中化在90年代对美国佛罗里达磷矿的投资,中国石油公司2002年在印尼油田和天然气的收购。由于中国目前的矿产资源多处于供应紧张状态,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自身消费量70%的原油和50%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的资源铁、铜、铝等严重短缺,只有对海外能源投资,才能顺利完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4.战略联盟型投资,以控股的方式获得利益的模式。这种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不是完全与企业的效率直接关联,可能放弃短期的利益,以获取长期或其他方面的利益。对企业而言,由于目标和背景及战略的不同,可分为收购国外上市公司或控股国外大型企业两种方式。如新疆德隆集团控股若干个拥有庞大推销网络的大型企业与美国毛瑞公司合作开发欧美电动工具及户外机械工具市场。万向集团以280万美元收购UAI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商)21%的股权并强制UAI每年必须向万向集团采购2500万美元的产品,此举不但降低UAI的生产成本,还可进一步扩大UAI的销量,为万向集团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empirenews.page--]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四种模式分析 截止2002年9月,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已达到6800多家,投资范围扩大到160个国家和地区,协议投资总额165亿美元。其中,中方企业投资91亿美元,主要是对我国港澳地区和美国。其次是东南亚地区,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预测,到200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将达到一年40亿美元。主要是在确保能源及家电行业的对外投资。就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而言,1999年全球FDI流出流量8000亿美元,其中6360亿美元流入发达国家,约占世界FDI总流量的75%,208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只占FDI总流量24%.国际直接投资趋向于流向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产权明晰、金融管制松、企业运行状况良好、市场准入限制小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中国主要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且政治稳定,工业基础较好,国家外汇储备充足,政策性限制逐渐减少。格兰仕、德隆等企业坚持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充分发挥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的优势,通过国际间的商业运作,将过剩的劳动力转化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进而转化产业优势,提升国家的竞争优

势。福耀和万向的选择除了利用劳动力优势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国家的“反倾销”,及一些国家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这种模式不但加大了国外市场开发力度,而且可以避免壁垒,不受反倾销法的限制,减少征税风险。而海尔的自建营销体系模式就是坚持“世界品牌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竞争力的焦点就是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形象的竞争,含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国际化的形象及包装等,在经营自有国际品牌的同时,利润也随之而来。 中国的企业除了要了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优势产品,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建立国际化生产网络,还要规避各种风险,选择适当的时机,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三、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方向及原则 从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来看,企业投资的金额不大,范围却过于广泛,平均每个国家只有几千万美元的投资。与中国的总体经济发展规模不相称。特性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并存性、技术结构的多层次性、投资主体的多元性以及投资空间的全方位性,这就使得投资的区位选择获得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海外投资规模的加大,投资主体将逐步由国有企业转变为私有企业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资源性和政策性投资除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成为对外投资企业的首要课题。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避免盲目投资,选择投资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选择产品导入型,市场发展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依据不同行业的性质和进入国家的政策导向,确定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采取由近及远的策略,优先考虑周边国家;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优势要素和核心竞争力及发展阶段,坚持一元化发展和横向发展,对多元化发展要慎重;出资方式尽量灵活,多筹集国际金融货币市场资金,选择理想的投资伙伴,采用合资企业的方式;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专利及商标的使用,维持自有的技术优势;实现经营管理当地化,真正融入被投资国的经济运行体系中。[!--empirenews.page--] 鉴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资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国际投资经验少,我国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和保护政策,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还是存在诸如多头审批管理问题,管理政策导向不明,对外投资项目审批繁琐,缺乏有效的对外投资监管、制约体系,导致在一些热点市场上出现某些国内企业无序竞争,信息咨询服务欠缺,境外逃资增多等问题,到目前为至,中国还未明确跨国投资经营的整体战略、行业规划、产业倾斜政策、投资行业导向。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量呈现极不对称性,比例为1∶0.03,而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比较状况为:1∶1.33,发展中国家平均是1∶0.19,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内外不均衡发展,使经济增长失去强大的拉动力。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应以项目审批为主要手段的微观管理方式改为以管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主;由直接的管理逐步过渡到间接的监控、监测,最终形成以企业为投资主体,中介结构为服务导向,政府宏观监控的管理体系。 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 大力提升中国跨国直接投资主体的垄断优势。如技术垄断优势、产品差异优势、品牌及营销优势、产品成本和价格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等。提高跨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调整优化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组织方式。拓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渠道。(国内、东道国、国际三种筹资渠道)。中国的经济增长,既要吸引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又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这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必要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钟朋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五种模式比较[J].2003 2.车耳。投资西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罗华兵,何永利。中国企业公民海外投资指南[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 4.陈泽明,陈晓红。


相关内容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综述
  • 2011年3月总第488期第03期 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 Feb.2011Gen.488No.0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综述 文/李一文张波 [摘 要]国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动机和对传统对外直 接投资理论的影响:国内学术界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

  • 从市场导向型看浙江民营企业对外投资
  • 从市场导向型看浙江民营企业对外投资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尤其在民营经济的方面表现最为显著,民营经济在浙江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重要地位.浙江经济的外贸依赖度比较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的转变以及中国加入WTO使得市场竞争状态得以改变 ...

  • 2第二章 跨国经营基本理论 [兼容模式]
  • 第二章跨国经营基本理论 内容提要 §§§ <跨国经营管理>辅修教学田毕飞版权所有2 本章小结 § § § §1.跨国经营的动机主要有哪些?2.跨国经营的具体方式有哪些?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简述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的基本理论. <跨国经营管理>辅修教学田毕飞 ...

  •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副本
  •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 1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变革之一.对外开放战略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引进外资,促进外贸,外部市场和外来资金技术使中国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从对外关系角度讲,开放战略的制定基于正确判断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从国内变化角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对策研究 2.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迁研究 3. ××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4. 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5. 中国战略性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6. 论培育某省(某市.地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7. ...

  • 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 集体经济 ·学术探讨 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文章在对主流跨国公司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Zander和 Kogut基于知识特征研究角度的跨国公司理论,并对跨国公司R&D的全球分散化和R&D的国际战略联盟现象进行了 解释. 关键词:跨国公司:知识理论:知识特征:R&a ...

  •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试题
  •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跨国公司: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并且改企业拥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企业的实体之间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 2. 买方垄断价格:低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跨国公司从发展中国家采购的初级产品的价格, ...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简论利用出口信贷和项目融资推进对外经济合作
  • 简论利用出口信贷和项目融资推进对外经济合作 随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对外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加强和发展对外投资,加深对外经贸合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我国经济的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