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会计报 2013年10月18日 家园漫步)

本报记者 张瑶瑶

管理型会计人才到底应该是管理人才中懂得会计的人,还是会计人中精于管理的人?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近日却在中国会计视野网的论坛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

综合网友们的留言,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管理型会计人才,会计人主要纠结于以下几点:一是对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界定仍不清晰,对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管理型会计人才认识不统一;二是管理型会计人才可以通过知识结构的完善来培养,还是只能走师傅带徒弟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是否处于财务部门任何岗位的财会人都有机会成为管理型会计人才。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视野网发起的这项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有34%的财会人认为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掌握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人;27%的财会人认为可以从会计人自身的岗位来界定是否为管理型会计人才,即管理型会计人才是从事成本管理、投融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岗位的人;24%的财会人认为身处CFO(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高级岗位的财会人为管理型会计人;16%的财会人认为管理型会计人是掌握了会计知识的管理者;仅有3%的人为管理型会计人是不做或少做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

综合调查结果和本报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业内普遍认为具有财务背景的人,因其特有的大局观、利益观与风险控制观更容易也将更快成长为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处于任何岗位的财会人都有机会转型为管理型的会计人才,每一个岗位都有其出彩之处,关键在于位于这一岗位的财会人是否有心、专心和用心。另外,在采访中,很多财会人还表示,目前,财会人的诸多职能正在被信息化所取代,转型已成为财会人发展的必须,而管理会计或成为管理型会计人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王纪平: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需知识与思维并重

关于管理会计的思考不仅停留在企业层面,更重要的是已经受到学术界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在如何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方面,来自高校的讨论甚至实践已然开始。

那么,高校能否通过教学改革成功培养出管理型的会计人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王纪平表示,要将学生培养成管理型的会计人才需知识与思维并重。

完善知识缩短成长过程

在关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讨论中,很多网友都表示,管理型会计人才不是仅靠学校培养就可以完成的。这类人大多有着一段共同的经历,就是专业学习是会计类专业,但到企业工作后,多半被下放到多个部门熟悉企业业务,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到对自身后来从事财务管理具有相当巨大的作用。

对此,王纪平也表示,当前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还是偏重理论和基础知识,虽然也在加强实践,并积极推荐学生更多的走出校门,走到一线企业中去实习,但仅靠学校的学习仍很难完成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但是学校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方面并非无所作为。如果学校能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体系,完善会计人才自身的知识结构,这将大大缩短高校毕业生成长为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时间。

“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任务,企业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真正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是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而且这不是一个可以速成的项目,需要长期的积累。这已然超出了高校培养的范围,当然,将具备基本素质的可造之材,或者说将高校教育与企业培养之间做到能够接轨,是高校未来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方向之一。”王纪平表示。

做到“授人以渔”

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开了很多门课,教给学生100项技能,但到工作岗位上,学生恰好需要用到第101项技能,让其无所适从。但不能因为学校没有交给学生这第101项技能,就说明学校教育的过失。

高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基础性教育。即“授人以渔”。学生在高校要十分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中能力在会计专业尤其如此。王纪平表示,很多学生进入到企业做财会工作,一般都是从会计核算做起,但这是最基础的。随着经验的积累,自身的岗位会发生变化,逐渐承担起财务管理的职责。企业将来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经济环境是变化,必然对提出会计人员更高的要求。

“从当前来看,企业从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财会人不能仍停留在会计信息的核算和报告上,而是要成为管理人员。因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未来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王纪平表示。

人才成长无固定路径

管理会计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财会人成为管理型会计人才并没有统一的规则或一定的路径可循。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王纪平访问了多家企业,他发现,首先在企业层面,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式或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而每一家企业不同岗位所涉及管理会计工作有所不同。

但同时,王纪平也表示,虽然各个企业的管理会计模式不同,但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身上,还是具备一些共同点的,可以归纳借鉴,为企业和高校培养管理型的会计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正在联合ACCA进行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

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会计报 2013年10月18日 家园漫步)

本报记者 张瑶瑶

管理型会计人才到底应该是管理人才中懂得会计的人,还是会计人中精于管理的人?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近日却在中国会计视野网的论坛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

综合网友们的留言,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管理型会计人才,会计人主要纠结于以下几点:一是对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界定仍不清晰,对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管理型会计人才认识不统一;二是管理型会计人才可以通过知识结构的完善来培养,还是只能走师傅带徒弟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是否处于财务部门任何岗位的财会人都有机会成为管理型会计人才。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视野网发起的这项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有34%的财会人认为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掌握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人;27%的财会人认为可以从会计人自身的岗位来界定是否为管理型会计人才,即管理型会计人才是从事成本管理、投融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岗位的人;24%的财会人认为身处CFO(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高级岗位的财会人为管理型会计人;16%的财会人认为管理型会计人是掌握了会计知识的管理者;仅有3%的人为管理型会计人是不做或少做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

综合调查结果和本报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业内普遍认为具有财务背景的人,因其特有的大局观、利益观与风险控制观更容易也将更快成长为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处于任何岗位的财会人都有机会转型为管理型的会计人才,每一个岗位都有其出彩之处,关键在于位于这一岗位的财会人是否有心、专心和用心。另外,在采访中,很多财会人还表示,目前,财会人的诸多职能正在被信息化所取代,转型已成为财会人发展的必须,而管理会计或成为管理型会计人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王纪平: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需知识与思维并重

关于管理会计的思考不仅停留在企业层面,更重要的是已经受到学术界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在如何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方面,来自高校的讨论甚至实践已然开始。

那么,高校能否通过教学改革成功培养出管理型的会计人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王纪平表示,要将学生培养成管理型的会计人才需知识与思维并重。

完善知识缩短成长过程

在关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讨论中,很多网友都表示,管理型会计人才不是仅靠学校培养就可以完成的。这类人大多有着一段共同的经历,就是专业学习是会计类专业,但到企业工作后,多半被下放到多个部门熟悉企业业务,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到对自身后来从事财务管理具有相当巨大的作用。

对此,王纪平也表示,当前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还是偏重理论和基础知识,虽然也在加强实践,并积极推荐学生更多的走出校门,走到一线企业中去实习,但仅靠学校的学习仍很难完成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但是学校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方面并非无所作为。如果学校能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体系,完善会计人才自身的知识结构,这将大大缩短高校毕业生成长为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时间。

“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任务,企业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真正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是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而且这不是一个可以速成的项目,需要长期的积累。这已然超出了高校培养的范围,当然,将具备基本素质的可造之材,或者说将高校教育与企业培养之间做到能够接轨,是高校未来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方向之一。”王纪平表示。

做到“授人以渔”

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开了很多门课,教给学生100项技能,但到工作岗位上,学生恰好需要用到第101项技能,让其无所适从。但不能因为学校没有交给学生这第101项技能,就说明学校教育的过失。

高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基础性教育。即“授人以渔”。学生在高校要十分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中能力在会计专业尤其如此。王纪平表示,很多学生进入到企业做财会工作,一般都是从会计核算做起,但这是最基础的。随着经验的积累,自身的岗位会发生变化,逐渐承担起财务管理的职责。企业将来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经济环境是变化,必然对提出会计人员更高的要求。

“从当前来看,企业从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财会人不能仍停留在会计信息的核算和报告上,而是要成为管理人员。因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未来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王纪平表示。

人才成长无固定路径

管理会计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财会人成为管理型会计人才并没有统一的规则或一定的路径可循。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王纪平访问了多家企业,他发现,首先在企业层面,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式或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而每一家企业不同岗位所涉及管理会计工作有所不同。

但同时,王纪平也表示,虽然各个企业的管理会计模式不同,但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身上,还是具备一些共同点的,可以归纳借鉴,为企业和高校培养管理型的会计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正在联合ACCA进行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


相关内容

  • 怎样看待"热门"和"冷门"专业
  • .怎样看待"热门"与"冷门"专业? 答:所谓"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本身是相对的.各行各业为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急需各种专门人才,这种需求的变化,反映到高等学校招生中,出现所谓"热门" ...

  • 会计实习期自我鉴定
  •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科学,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更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发重要。在XX单位财务部门实习的这段期间,我熟知各项准则,更加熟练操作各项财务软件及办公软件。主要负责单位日常费用报销过程中的单据审核、现金收入;管理银行支票和银 ...

  • 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
  • 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企业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的不明确 根据旅游管理的行业特点及学科特点,<旅游企业会计学>的教学目的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奠定会计基础,而对会计具体的 ...

  •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研报告-中国人才指南网
  •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研报告 专业概述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广义的工商管理包含的领域很多,相关专业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专业等. 就 ...

  • (新)会计学专业介绍(DOC)
  • 会计学专业介绍(DOC) 会计学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教学及科研方面工作:能在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管理咨询工作的专门实用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 ...

  • 浅析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摘要:当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它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减轻了的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会计人员参与经营管理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 ...

  • 怎样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逐步与社会经济接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校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业内人士对于高校财务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高校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效的保障了学校的正常发展和日常教学.然而在 ...

  • 社会实践报告(会计学)
  •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社会实践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经人介绍,我来到了盐 ...

  • 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民办本科高等教育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设置的院校一般属于地方性大学,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全日制教学型大学.民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