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棍游戏(一)

第一课 火柴棍游戏(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 火柴棒或牙签棒

教学过程: 火柴除了可作火种外,人们常用它来摆图形、算式,做出许多有趣的游 戏。它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几根火柴(或几根长短一样的细小木棍) 就可以进行。火柴游戏寓知识、技巧于游戏之中,启迪你的智慧,开阔你的思路,丰富你的课余生活。 火柴游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摆图形和变换图形;一种是变换算式。 这一讲我们先介绍变换图形的游戏。

1.摆图形游戏

游戏 1 用 8 根火柴棍可以摆成一个正方形。现添两根,即用 10 根火柴能 摆出与这个正方形同样大小的图形吗?

分析与解:8 根火柴摆一个正方形,每边必是两根火柴。它可以分成四 个小正方形(如右图)。因此,只要用 10 根火柴摆出有四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 形的图形即可。下面的四个图形都符合题意。游戏 2 用 8 根火柴棍摆出八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分析与解:4 根火柴可摆出一个正方形,另 4 根火柴又可摆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把这两个正方形如右图所示交叉放在一起,就形成八个相同 的三角形。

2.移动火柴,变换图形游戏

游戏 3 右图是用 10 根火柴棍摆成的一座房子。请移动 2 根火柴,使房子 改变方向。 解:如左下图所示,除虚线表示的 2 根火柴外,其余火柴是左、右对 称的,所以改变房子的方向与这些火柴无关,应移动虚线表示的 2 根火柴(见右下图)。

游戏 4 在左下图中移动 4 根火柴棍,使图形成为只有三个正方形的图形。

解:因为只能移动 4 根火柴,所以图中较长的边(3 根或 4 根火柴的边) 都不能动。把图中最里面的 4 根火柴移补到右上图的相关位置上即可。

游戏 5 在左下图中移动 4 根火柴棍,使它变成 3 个三角形,并且这 3 个 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与原来的六边形面积相同。

解:原图中有 6 个三角形,变化后剩下 3 个三角形,这 3 个三角形与原 来的 6 个三角形的面积相同,必然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要增大。如右上图所 示,移动虚线表示的 4 根火柴。图中下面的大三角形面积等于小三角形面积的 4 倍。

3.去掉火柴,变换图形游戏

游戏 6 在左下图中去掉尽量少的火柴棍,使得图中不存在任何正方形。

解:拿掉的火柴应能尽量多的“破坏”正方形。如右上图,拿掉虚线处 的 4 根火柴即

可。拿法不唯一。

游戏 7 在左下图中,去掉 4 根火柴棍,使它变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组 合。

分析与解:左上图的面积等于七个边长为 1 根火柴棍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要达到规定要求,必须去掉一个小正方形。剩下的部分划分成两个面 积等于三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图形。去掉右上图中虚线所示的火柴棍即可。

练习

1.用 9 根火柴棍摆出一个图形,使它含有五个等边三角形。

2.用 9 根火柴棍摆出一个图形,使它含有三个正方形和七个长方形(不含正方形)。

3.在左下图中移动 3 根火柴棍,使“井”字形变成“品”字形图形。

4.右上图是用 24 根火柴棍摆出的两个正方形。

(1)请你移动 4 根,把它变成三个正方形;

(2)再移动 8 根,把(1)中所得图形变成九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3)在(2)中所得图形上拿走 8 根火柴,使它变成五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5.用 13 根火柴棍摆成含有 6 个、7 个和 8 个等边三角形的图形。各给出一种摆法。

6.右图中共有 13 个三角形,从中拿掉尽量少的火柴棍,使得图中没有三角形。

第二课 火柴棍游戏(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

火柴棒或牙签棒

教学过程:火柴棍游戏的另一种形式是摆算式。 用火柴棍可以摆出下列数字和符号: 这些数字和符号,在去掉或添加或移动火柴棍后有些可以相互变化。例 如: 添加 1 根火柴,可以得到

去掉 1 根火柴,可以得到

移动 1 根火柴,可以得到

其中“→”表示“可变为”。 做火柴棍算式游戏就是利用这些变化,改变算式,使之符合题目要求。 下面举的几个例子,只要仔细观察答式,就可以明白是如何按规定变化 的,因此就不再进行过细说明了。

游戏 1 下面火柴棍摆的算式都是错的。请在各式中去掉或添加 1 根火柴 棍,使各式成立: 解:

(1)去掉 1 根,可变为

(2)添加 1 根,可变为

(3)去掉 1 根,可变为

游戏 2 在下列各式中只移动 1 根火柴棍,使错误的式子变成正确的算式:

解:

(1)把 221 中的 1 移到等号右边使 1 变成 7。

(2)把 17 前面的“+”变成“-”,这 1 根移到等号右边使 71 变成 21。

(3)移动 7 中 1 根到 4 前面去。

游戏 3 下面的两个算式都是错误的,各移动 2 根火柴,使它们都变成正确的算式: 解:

(1)右边移 2 根到左边,变为正确算式。

(2)左边的 2 根火柴移动后,变为正确算式。

游戏 4 每式移动 3 根火柴棍,使各式都变为正确的算式:

为了锻练同学们变换算式的灵活性,我们再做一个游戏。

游戏 5 下面是一个不正确的不等式,请移动其中 1 根火柴,使不等式成 立。要求找到尽可能多的不同的移动方法。

分析与解:因为右边的 21 无法通过移动一根火柴变小,所以只考虑左 边算式,或使被减数变大,或使减数变小,或改变“-”、“>”等符号。

将“-”号变为“+”号,有

改变“>”号,有

改变被减数与减数,有

练习

第三课 趣题巧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2)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

火柴棒或牙签棒

教学过程:为了考考同学们的智力和灵气,先提几个问题: 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剪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把一根毛线对折两次后剪一刀,毛线被剪成了几段?

一树枝上有 10 只鸟,用汽枪打中了一只,树枝上还剩几只鸟? 这类智力问题很有趣,但回答时要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圈套”。

要想正确地解答这类题目,一是要全面考虑各种情况,二是要充分运用学过 的数学知识,

再就是还需要些思考问题的灵气和非常规的思考方法。

例 1 一张长方形纸片有四个角,用剪刀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 角?

分析:由于已知“剪掉一个角”,但没有限制如何剪,所以必须对这个 已知条件中的“剪法”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否则,不加思索地顺口答出“还剩 3 个角”,答案就不全面了。当我们仔细考虑“剪法”的各种可能性后, 再根据角的定义,就会得到全面而正确的答案。

解:由于剪掉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有下页图所示的三种不同剪法(图中 阴影部分为剪掉的角),所以,可能还有 5 个角、4 个角或 3 个角。

答:还剩 5 个角、4 个角或 3 个角。

例 2 37 个同学要坐船过河,渡口处只有一只能载 5 人的小船(无船工)。 他们要全部渡过河去,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渡河多少次?

分析:如果由 37÷5=7??2,得出 7+1=8 次,那么就错了。因为忽视了至少要有 1 个人将小船划回来这个特定的要求。实际情况是:小船前面的每 一个来回至多只能渡 4 个人过河去,只有最后一次小船不用返回才能渡 5 个 人过河。

解:因为除最后一次可以渡 5 个人外,前面若干个来回每个来回只能渡过 4 个人,每个来回是 2 次渡河,所以至少渡河

[(37-5)÷4]×2+1=17(次)。 答:至少要渡河 17 次。

例 3(1)右图是 10 枚硬币,移动其中 1 枚硬币,使每一行上都有 6 枚硬币。

(2)用 12 根火柴拼出 6 个边长为 1 根火柴的正方形。

分析与解:(1)10 枚硬币摆两行,一般来说每行有 10÷2=5(枚)。图中 的两行却是一行 5 枚一行 6 枚,原因是中间有 1 枚在两行的交叉点上,所以 出现了 5+6>10。由于题中并没有规定每个位置上只准放一枚,所以,只要使其中 1 枚硬币在两直行的交叉点上再“重复”一下,即在两行的交叉点上 重叠地放 2 枚硬币(见右上图),就可达到目的。

(2)一个正方形需要 4 根火柴才能拼出,12 根火柴只能拼出 3 个正方形, 即使如左下图所示,也只能拼出 4 个正方形。如果我们放弃“在平面上拼” 这种平常的思路,而改为在“立体空间中去拼”的新思路,那么就可能“柳 暗花明”。

当思路转向立体空间后,自然会联想到正方体图形。因为它有六个正方 形表面,而且正方体的棱恰好是 12 条,所以完全符合题意。

拼法如右上图所示。

例 3 的解法说明,“换一个角度”或“换一个方向”去思考问题,往往 能收到“奇效”!本题(2)如果把思路始终局限在平面上那么就绝无出路。 事实上,题目中并没有这样的限制,而是习惯的思维方式把我们限制了。一旦转到立体空间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 4 一群动物在一起玩叠罗汉游戏。每只动物的重量都是整千克数,其中,最轻的重 1 千克,最重的重 60 千克。叠罗汉规定每只动物上面的总重量 不能超过自己的重量。在重

1~60 千克的动物都有的情况下,它们最多能叠 几层?(叠一个动物算一层)

分析与解:由于要求叠的层数尽量多,所以应该想到:①最上一层应是最轻的动物;②每只动物上面的总重量尽量等于自己的重量(也满足“不超 过”自己的重量要求)。按这两条原则叠罗汉,能很容易找出各层的动物重量, 从上到下,它们依次为:

第第第第第 5 第第第 8 1 2 3 4 层 6 7 层层层层层 层层 1 2 3 6 12 24 48 96 因为 96>60,所以这群动物最多只能叠七层罗汉。(叠法不唯一) 如果只有重 1,3,5,7,9,11,21 千克的七个动物,按例 4 中的要求叠罗汉,那么最多能叠几层?它是由哪些重量的动物叠出来的?(答案: 5 层;由重 1, 3, 5, 9, 21 千克的动物叠出)

例 5(1)小丽家里的闹钟每天早晨 6 点半准时响铃,提醒小丽起床,准 备上学。有一次,小丽第二天要 6 点钟起床到学校去大扫除,她在头天晚上9 点时把闹钟钟面时间调到 8 点半还是调到 9 点半,才能使闹钟第二天早晨 6 点钟响铃?

(2)小明和小强约定 10 点钟在学校门口碰面,小明的表慢 5 分钟,而他却以为慢 10 分钟;小强的表慢 10 分钟,而他却以为快 5 分钟。他俩会面时, 谁迟到了?先到者等了多少时间才见到迟到者?

分析与解: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正确时间”和“钟面时间” 的含意。

(1)要使闹铃 6 点钟响,即比平常提前半小时响,此时的钟面时间是 6 点半,它比正确时间多半小时。所以,在头天晚上 9 点调时针时,必须使钟 面时间比正确时间多半小时,即应调到 9 点半。

(2)以正确时间为准。小明以为他的表慢 10 分,所以,他比钟面时间提早 10 分到达,实际上他的钟面时间只比正确时间慢 5 分,所以小明提前了10-5=5(分);小强以为他的表快 5 分,所以,他比钟面时间晚到 5 分,实际 上他的钟面时间比正确时间慢 10 分,小强迟到了 10+5=15(分)。会面时,小 强迟到了,小明等了小强5+15=20(分)。

例 6(1)三个小朋友三分钟削三支铅笔,照此效率,六个小朋友几分钟 削六支铅笔?

(2)三只猫三天吃三只老鼠,照此效率,六只猫六天吃几只老鼠? 分析与解:这两个问题用来训练对倍数关系的准确理解。 (1)中小朋友个数变成 2 倍,削的铅笔也变成 2 倍,所以,完成的时间应不变,即 3 分钟。

如果具体分析,那么由已知条件推知,一个小朋友削一支铅笔需 3 分钟, 所以,六个小朋友削六支铅笔还是需 3 分钟。

(2)中猫的只数变成 2 倍,天数也变成 2 倍,所以,吃的老鼠只数就变成了 2×2=4(倍),即吃了

3×4=12(只)。 具体分析,由已知条件推知,一只猫三天吃一只老鼠,所以,当猫变成6 倍(六只),而天数不变时,就有六只猫三天吃 1×6=6(只)老鼠。进而,当猫不变(六只),而天数变为 2 倍(六天)时,就有六只猫六天吃老鼠6×2=12(只)。

练习

1.画三条线段,能构成几个角?

2.用 6 根长短、粗细一样的火柴棍拼出四个等边三角形(即三边相等的三 角形),如何拼?

3.一只挂钟,1 点整敲 1 下,2 点整敲 2 下??12 点整敲 12 下,每半点 整敲 1 下。一昼夜(24 时)一共要敲多少下?

4.打靶时,小林和小峰各打了三枪,环数为 1,2,4,5,7,9 环。已知 小林的总环数比小峰的总环数多 6 环。哪几环是小峰打的?

5.五个小朋友围坐在一个大圆桌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为 1,2,3,4, 5 号。老师给 1,2,3,4,5 号小朋友分别发 1,2,3,4,5 个苹果。从 5 号小朋友开始,依次按顺时针方向看,若邻坐的苹果比自己少,则送给对方 一个;若邻坐的苹果不比自己少就不送。照此做下去,到第三圈为止,他们 每人手中各有多少个苹果?

6.球场休息时,保管员慌忙中把甲、乙、丙三个运动员先前交给他的水瓶都递送错了,结果甲喝的是丙的。乙、丙各喝的是谁的?

7.有一个台称,只能称 40 千克以上的重量,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的体 重都在 20~39 千克之间,他们都想知道自己的体重。用这台称怎样才能知道 他们各自的体重?

8.(1)三个小朋友三分钟削三支铅笔,九个小朋友六分钟削几支铅笔?

(2)三只猫三天吃三只老鼠,六只猫几天吃 18 只老鼠?

第四课 一笔画

教学目标:

(1)认识一笔画

(2)了解一笔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

(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

(2)软件方面:WEB课件

教学过程:如果一个图形可以用笔在纸上连续不断而且不重复地一笔画成,那么这个图形就叫一笔画。显然,在下面的图形中,(1)(2)

不能一笔画成,故不是一笔画,(3)(4)可以一笔画成,是一笔画。

同学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有的图形能一笔画成,有的图形却不能一笔画成呢?一笔画图形有哪些特点?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著名的数学故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哥尼斯堡是立陶宛共和国的一座城市,布勒格尔河从城中 穿过,河中有两个岛,18 世纪时河上共有七座桥连接 A,B 两个岛以及河的 两岸 C,D(如下图)。

所谓七桥问题就是:一个散步者要一次走遍这七座桥,每座桥只走一次, 怎样走才能成功?

当时的许多人都热衷于解决七桥问题,但是都没成功。后来,这个问题引起了大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兴趣,许多人的不成功促使欧拉从反面来 思考问题:是否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条路线呢?经过认真研究,欧拉终于在1736 年圆满地解决了七桥问题,并发现了一笔画原理。欧拉是怎样解决七桥

问题的呢?因为岛的大小,桥的长短都与问题无关,所以欧拉把 A,B 两岛以 及陆地 C,D 用点表示,桥用线表示,那么七桥问题就变为右图是否可以一笔画的问题了。

我们把一个图形上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叫做偶点,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 叫做奇点。如下图中,A,B,C,E,F,G,I 是偶点,D,H,J,O 是奇点。

欧拉的一笔画原理是: (1)一笔画必须是连通的(图形的各部分之间连接在一起); (2)没有奇点的连通图形是一笔画,画时可以以任一偶点为起点,最后仍回到这点;

(3)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形是一笔画,画时必须以一个奇点为起点, 以另一个奇点为终点;

(4)奇点个数超过两个的图形不是一笔画。 利用一笔画原理,七桥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图中 A,B,C,D 都是奇点,有四个奇点的图形不是一笔画,所以一个散步者不可能不重复地一次走遍这 七座桥。

顺便补充两点:

(1)一个图形的奇点数目一定是偶数。 因为图形中的每条线都有两个端点,所以图形中所有端点的总数必然是

偶数。如果一个图形中奇点的数目是奇数,那么这个图形中与奇点相连接的端点数之和是奇数(奇数个奇数之和是奇数),与偶点相连的线的端点数之和 是偶数(任意个偶数之和是偶数),于是得到所有端点的总数是奇数,这与前面的结论矛盾。所以一个图形的奇点数目一定是偶数。

(2)有 K 个奇点的图形要 K÷2 笔才能画成。

例如:下页左上图中的房子共有 B,E,F,G,I,J 六个奇点,所以不是 一笔画。如果我们将其中的两个奇点间的连线去掉一条,那么这两个奇点都 变成了偶点,如果能去掉两条这样的连线,使图中的六个奇点变成两个,那么新图形就是一笔画了。将线段 GF 和 BJ 去掉,剩下 I 和 E 两个奇点(见右下 图),这个图形是一笔画,再添上线段 GF 和 BJ,共需三笔,即( 6 ÷2)笔画成一个 K(K>1)笔画最少要添加几条连线才能变成一笔画呢?我们知道 K 笔画有 2K 个奇点,如果在任意两个奇点之间添加一条连线,那么这两个奇点 同时变成了偶点。如左下图中的 B,C 两个奇点在右下图中都变成了偶点。所 以只要在 K 笔画的 2K 个奇点间添加(K-1)笔就可以使奇点数目减少为 2 个, 从而变成一笔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一笔画和多笔画,以及怎样添加连线将多笔画变成一笔画。

第五课 可怕的白色污染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培养数感;

(2)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

(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

(2)软件方面:WEB课件、《聚焦环保》网站、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角色转换为记者,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2、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向学生广播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感想,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点评,渗透有关环境知识,引出课题“白色污染”(板书),同时提出要和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过渡:要使这篇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必须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了解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情况。

2、教师现场采访学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一,在线绘制统计图一(课件支持)。教师及时点播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4、学生组内讨论:根据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可以提出那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5、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并很自然地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板书)。

6、学生独立计算小组成员家庭平均一天大约用掉的塑料袋的个数,并汇报。

7、教师根据学生计算的情况,选择一组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

8、过渡:为了使调查报告的数据资料更加丰富,咱们再来进行一组数据计算。

9、学生独立完成调查表二。(课件支持)

10、结合计算出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白色污染确实十分可怕。板书“可怕的”,明确调查报告的主题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可怕。

三、拓展延伸,综合实践。

1、过渡:单纯的数据还不够形象、直观,你们有什么方法来进一步说明白色污染的可怕?

2、学生组内讨论,拿出一种方案(可以从面积、高度和重量等多角度去思考),并汇报。

3、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独立制作对比统计图(课件体现开放性,学生可自主选择),进一步认识白色污染的可怕。

4、过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办?(引出白色污染的治理)

5、学生浏览“聚焦环保”网站,查找有关白色污染治理方面的资料。教师在线监控,并提供必要的上网指导。

6、学生汇报交流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教师及时进行德育渗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全课总结,布置任务。

1、小结:同学们运用填表、作图等统计的方法,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到了白色污染的可怕。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要善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的记者。

2、课后作业 :根据这节课的搜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以及课后运用统计方法搜集到的其它数据,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

第6课 农 村 新 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4—15。

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本情境解决现有问题,并能解决在具体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

2、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有序的观察能力。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准备: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心注意,最近这几年,我们张家港的发展真是快,马路更宽了,河水更绿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了!那么在农村,也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化,有的地方造了新的厂房,有的地方修了新的马路,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面我们一起来参观新农村,看看出现了哪些新的面貌。

出示场景图,学生观察。

二、进行实践活动

1、整体感知

问:在幸福村,你看到什么?

(住宅楼、灯柱、玩具厂、果园等等)

仔细看看每个地方,阅读图中人物说的话,把你看到的、读到的说一说。

同桌互说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幸福村中,有宽阔的大道,大家可以自由地参观,但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边参观,边根据所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行吗?

分小组活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并整理出来。

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问题。

教师板书提出的问题,如:

幸福村有几排楼房?

幸福村有多少人?

幸福村的街上有多少个灯柱?

小华用3分钟的时间能从家走到果园吗?

玩具厂每天做的玩具可以装几箱?

果园里有多少棵果树?

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限,老师可以适当根据四个部分补充一些问题。

(2)全班交流,选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从以上问题中选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出来。

再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评价。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最后在班级内汇报,同时要求说出解决每个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新农村,在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吗?随着社会的进步,你觉得农村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解决问题:

1、同学们坐3辆车去天文台参观,一共去了96人。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2、一本书共84页,小明6天看完这本书,小红准备8天看完。

(1)小明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小红每天看多少页,你能帮她安排一下吗?

3、妈妈买4套茶具,付给营业员100元,营业员找12元。每套茶具多少元?

4、同学们共分成5组去植树。

合计 松树苗 杨树苗

( )棵 27棵 48棵

平均每组要植多少棵小树苗?

5、果园里种苹果树和梨树,每行果树的棵

数同样多。苹果树种了6行,梨树种了13行。梨树比苹果树多42棵,每行多少棵果树?

6、学校组织三年级学生到公园划船,一班

有45人,二班有48人,每条船可乘3人。他们一共要租多少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七课 称 一 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称一称的实践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形成有关质量单位的观念,感受到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称量自己的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

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大小近似的苹果、西红柿、黄瓜等水果、蔬菜若干;托盘秤;体重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汇报交流。

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商店调查,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并体会一下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汇报调查的情况。(重点讲解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谈话导入

师: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现在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有哪些水果正在成熟吗?今天你带来了什么水果?

师:想知道有多少个水果怎么办?(数一数)如果想知道有多少千克水果怎么办?(称

一称)

板书课题:称一称。

2、动手实践。

讲清活动要求:看情景图,同学们在干什么?他们称的是什么水果?你们知道他们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图上的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你们能数一数吗?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带来的水果或蔬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你能先估一估大约1千克有多少个吗?

分组活动:各小组把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让小组里的记录员记录在表格里。

汇报活动结果。

集体交流: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分别称出了1千克苹果、橘子、西红柿、黄瓜,知道了它们各有多少个。

(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记录数据)。

你们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1千克的水果、蔬菜的个数不一样的?为什么同样是苹果,几个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又不一样呢?

3、称体重。

提问: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先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介绍体重秤的使用方法。

老师重点讲清看数据的方法。(不是整千克数的,学生用“重一些”、“轻一些”来描述)谁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记录员记录下来,在组内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

班内交流,把各组的记录数据展示到黑板上。

提问:全班同学的体重在多少千克到多少千克之间,最重的是多少千克?最轻的是多少千克?多少千克范围里的同学最多?从这些数据里你想到了什么?你的体重正常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4、介绍小知识。

我们的体重可以用秤来称,还可以用一种方法算一算,你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请同学们自学书上的“你知道吗”。

反馈板书:

实足年龄×2+7(或8)=体重

同学们算一算自己的体重,和刚才称的实际体重比一比,看这种方法准不准。

讲述:一般情况下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就可能有很大的差距,相差很大的同学不是小胖墩,就是太瘦,这样的同学平时的饮食可要注意哟。

三、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活动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样的发现?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第29界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为祖国争光,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浏览,看书查找资料等方法,看看奥运会的比赛中,哪些项目要用到千克的知识。

第八课 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学内容:课本P56—57。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24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2、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

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加深对24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周末快到了,你打算怎样度过呢?

你想把你周末一天所做的事情安排得更合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对你有所启发。(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

1、研究小华的时间安排表

(出示小华的时间表)你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1)小华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

(2)小华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

(3)小华到新华书店购书用了多少时间?

(4)小华参观动物园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5)小华制作航模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独立解决后交流算法。

看了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充分交流。

2、制作自己的时间安排表

那你准备怎样安排你这星期周末的生活呢?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自己哪些地方与小华的安排相同,你自己还准备安排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分别安排在什么时间?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事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学生各自设计一张时间安排表,设计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使活动安排更合理(实物投影展示大家的安排表)

看了同学的时间安排,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想不想对自己的活动安排进行调整?

评一评谁的时间安排表安排得最合理、最科学?

三、总结评价

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同样多的时间,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做时间的小主人。相信经过这样合理科学的安排,小朋友们一定能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周末,使你的周末过得更愉快、更充实。

第九课 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再认识,让学生了解"扑克"与"历法"之间有趣的联系。

2、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3、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扑克"与"历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扑克"与"历法"的联系。

教学准备:

"扑克"、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出示:扑克)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 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包括"大王"有54张、有52张正牌,有4种花色,每种花色13张......

生:打牌、算24点、欣赏(海宁有个小姑娘,就收集了上千幅各种图案的扑克,进行过展 出)、美国人还用它来抓不他们的敌人(比如伊拉克时的萨达姆)......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我呀,觉得"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看看那位同学知道!

生:......

二、新课

1、师:大家有好多的答案,可是都不太对。"扑克"与历法有关。(课件出示)

师:历法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同时课件介绍)那么,扑克 与历法有什么关系那?请学生猜一猜。

生:......

引导学生说出: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4花色=4个季节

2、还有什么呢?(教师可以提醒:红、黑= /大王=(太阳) 小王= (月亮))

同时课件出示:红=白天 黑=夜晚 / 红=...... 黑=......发挥学生的自由的想象

3、现在我在出一些数字我们一起来找一下,看看这些数字与我们的立法和扑克之间有什么 联系。(出示课题)

365 366 12 52 4 91 13

4、课件出示提示问题:

一年有多少天? 一年有多少个月?

有多少个星期? 有多少个季度?......

同时出示:扑克牌于数字的对应值。

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5、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寻找扑克与历法之间的关系)

◆1+2+3+4+5+6+7+8+9+10+11+12+13=91

91×4=364+小王=365+大王=365

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 个星期。

◆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4花色=4个季节=4个季度

◆ 1个季度=356÷4≈91天

◆ 1+2+3+4+5+6+7+8+9+10+11+12+13=91

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1个季度=356÷4≈91天

91÷7=13个星期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又13个星期

在学生自我常识、与教师适当的提醒下,各个小组交流反馈。

各小组进行交流。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不喜欢的。)以及自己的体会。

四、学生的新发现、新的联想。

五、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今天我们有趣的再认识了"扑克"。我们还有很多的事物可以让我们这样有趣的再认识。同学们可以尽情去发现。当你作为一件事物的第一个发现者的时候,你就和"哥伦布"一样的伟大了!!!

第十课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和定义新运算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进行一些简单的字母运算,会看懂用字母表示的新运算的规则,再按照这种规则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及新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 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字母表示数:

1、谈话导入

你能用几种方法写出与n连续的5个自然数吗?

2、让学生分组讨论

写出几个连续的5个自然数,那他们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是多少?

(1)、如果n是第一个数,那么5个连续自然数是:n、n+1、n+2、n+3、n+4

(2)、如果n是最后一个数,那么5个连续的自然数是:n、n-1、n-2、n-3、n-4。

(3)、如果n是中间一个数,那么5个连续自然数是:n-2、n-1、n、n+1、n+2。

二、定义新运算:

出示:若A×B=A×B+A÷B

那么100*2=( )

引导学生讨论:

那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运算,“*”的运算即把A与B两个数先乘,再相除,然后求和。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结果。

100*2=100×2+100÷2=200+50=250

三、小结:简单的字母运算,及新的运算方法。

四、作业:

(1)、如果n=1、2、3、4、5……中的任意一个,请用n表示一个偶数,或用n 表示一个奇数。

(2)a*b=(a+b)×(a-b),

那么4*2=( )

第十一课 乘法中的巧算(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法算式的一些简便算法。

2、通过交流、对比,让学生体验到计算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在情境及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的现实性,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计算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指导学法。

1、师生谈话,激励信心。

2、活化思维:下面算式分别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二、介绍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1.一个数×10,数后添0; 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以此类推。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试一试:385×1000=? 768×100000=?

2.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 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 12×99=1200-12=1188 12×999=12000-12=11988

试一试:68×99=? 68×999=? 68×9999=?

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下面这组数的因数和结果,看谁能够发现它的小秘密,大胆上麦说一说吧!

(1)37×99=3663 37×999=36963 37×9999=369963 37×99999=3699963

(2)523×999=522477 523×9999=5229477 523×99999=52299477 523×999999=522999477

发现秘密以后,老师相信孩子们会算得更快哦!你有信心吗?比一比:看谁最能干! 49×999999=? 888×99999999=?

3. 一个偶数乘以5,可以除以2添上0。如:6×5=30 16×5=80 116×5=580。

试一试:88×5=? 468×5=? 6426×5=?

三、总结简算,指导学法:

“一看二想”。“看”,就是观察题目的特点和数字特征;“想”,就是据特点如何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巧妙的简算。

“分”与“合”。“分”,将数分解或分开,再按简算需要重组;“合”,即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凑成整十、整百可使计算简便。

第十二课 乘法中的巧算(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法算式的一些简便算法。

2、通过交流、对比,让学生体验到计算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在情境及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的现实性,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不同的巧算方法

1、首同 尾“补”的两位数相乘

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叫做首数,也叫做头; 个位数在末尾我们叫它尾数,也叫尾。如:“58”和“52”这两个数的首位

数相同,我们称首同,尾数之和是“10”也叫做尾数互为补数 就是尾“补”,这样的两个数相乘我们的巧妙方法是:一个首数加“1”后,头×头,尾×尾,两数相连就是他们的积比如:58×52 一个首数5+1=6 ,头×头=5×6=30 ,尾×尾=8×2=16 30和16写在一起 ,答案就是:3016 再来玩玩吧:31×39 算3×4=12 1×9=9因为9小于10,所以“12”和“9”相联时,在“9”的前面要添一个“0”,结果就是1209 孩子们会玩了吗?

请孩子们自己玩一玩吧:老师相信你比爸爸妈妈都会玩!加油哦

63×67=? 74×76=?

2、尾同 首“补”的两位数相乘 就是尾巴相同,首数之和是“10”

方法是:头×头+尾,与尾×尾连起来 。例如:72×32 头×头+尾是7×3+2=23 尾×尾是2×2=4 友情提醒:因为4小于10,所以23与4相连时,记得要在“4”前面补一个“0"哦。答案是:2304

你会玩了吗?

玩一玩:但别混淆了哦!

68×48=? 46×66=?

3、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5×2=10 25×4=100 125×8=1000 试一试:你打算怎样算:351×4×25 谁的眼力好!

125×2×8×25×5×4 125×2×8×34×25×5×4

他的朋友到哪里去了?帮帮忙吧

32×25=

125×5×16

二、尝试练习:

.仔细观察,怎样算最快

865×34+865×66

39×12+39×35+39×52+39

第十三课 和 倍 问 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倍问题,能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

2、能根据问题画线段图解答。

3、明确和倍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教学内容。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和倍问题”。要想顺利的解答和倍应用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 画线段图,使数 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正确列式解答。

解答和倍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两数的和以及与其对应的倍数和,从而求出1倍数,再求出 几倍数。数量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两数和 (倍数+1)= 小数(1倍数)

小数 倍数=大数(几倍数)

两数和 – 小数 = 大数

二、教学例题,尝试练习。

问题1: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四、五两个年级,已知五年级分得的本书是四年级的2倍, 问四、五两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练习:潘敏和王亚楠共有压岁钱800元,潘敏的钱数是王亚楠的3倍,问他们两人分别各 有多少钱?

问题2:果园里有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共1200棵,其中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 的棵树是苹果树的4倍,求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分别各有多少棵?

练习:已知鸡、鸭、鹅共121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鹅的只数是鸭的4倍,问鸡、 鸭、鹅各多少只?

问题3: 被除数与除数和为3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练习:被除数与除数和为648,商是80,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问题4:少先队员种柳树和杨树共216棵,杨树的棵数比柳树的棵数的3倍多20棵,两种树 各种了多少棵?

练习:粮站有大米和面粉共6300千克,大米的重量比面粉的4倍还多多300千克,大米 和面粉各有多少千克?

问题5:三个筑路队共筑路1360米,甲队筑的米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甲队多240米, 三个队各筑了多少米?

练习:三个植树队共植树1900棵,甲队植树的棵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少植300 棵,三个队各植了多少棵?

问题6:舞蹈队有队员30名,其中男队员比女队员人数的2倍少3人,求男、女队员各有 多少人?

练习: 小华和小明两人参加数学竞赛,两人共得168分,小华的得分比小明的2倍少42 分,两人各得了多少分?

问题7:两数相除商为17余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479,被除数和除数分别为 多少?

练习:两数相除商为14余2,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243,被除数和除数分别为 多少?

问题8: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240,而减数是差的5倍,差是多 少?

练习: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360,而减数是差的8倍,差是多 少?

问题9:小宁有圆珠笔芯30枝,小青有圆珠笔芯15枝,问小青把多少枝笔芯给小宁后 , 小宁的圆珠笔芯是小青的8倍?

练习:甲书架有图书18本,乙书架有图书8本,班级图书管理员又买来图书16本,怎样 分配才能使甲书架图书的本数是乙书架的2倍 ?

问题10:商店运来橘子、苹果、香蕉共53千克,橘子的重量是苹果的3倍少3千克,香蕉 的重量是苹果的2倍多2千克, 橘子种多少千克?

练习:水果店运来苹果、梨和橘子共75筐,其中苹果的筐数是梨的3倍,橘子比梨多3 筐,水果店运来苹果、梨和橘子各多少筐?

三、拓展练习

问题:把一个数的小书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多3.24,原数是多少?

练习:一个数扩大100倍后比原数多321.75,原数是多少?

第十四课 周长是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较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度不同的小棒各4根,50厘米长的丝线一根,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围一围

谈话:这是一根美丽的丝线,你能做什么图形?

提出活动要求:

(1)用这根美丽的丝线围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告诉同桌你围成的图形像什么?

(2)用手指一指你围成的图形的周长。

(3)想一想:你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把围成的图形的那段线拉直量最方便。

活动二 :摆一摆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美丽的丝线做了围图形的游戏,并在游戏中明白要知道自己围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将围成的图形的那段线拉直量。下面我们来用小棒玩一玩。

请你先量一量小棒的长度各是多少,并分好类。

提问:你能从中选出几各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摆出的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及时提醒注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组织交流:你是怎样选小棒的,选小棒时要注意什么?摆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周长是怎样计算的?有没有又对又快的好方法?

活动三 :拼一拼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如果请你们用12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会拼吗?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个同学拼,一个同学填,比一比哪两位同学合作最出色?拼出的长方形或最多?(学生动手操作)

提问:请你们猜一猜,都是用12个小正方体拼出来的长方形、周长会一样吗?(计算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提问:哪个周长最长?哪个最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交流。) 总结:由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是不一样的,而且用同样个数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图形的长宽的长度越接近,它的周长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活动四:量一量

谈话:同学们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有两个图形,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你分别量出了它们的几条边?你是怎样算周长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活动五:估一估

要求:老师出示一个物体,请你估一估它的周长,然后把估好的数据记下来。然后再量出算出它的实际周长,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准?

师出示一块手帕。(学生估一估。)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块手帕的实际周长?还想进行这样的游戏吗?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选好要估的物体,并估好它的周长,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和老师一起量这块手帕的边长。并计算一下周长。)

三、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回家后可以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它的周长。

第十五课 摸牌和下棋

教学内容:P96——97

1、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理解,进一步体验从实验中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

2、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情境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扑克牌,小正方体、棋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摸牌和下棋,一起来体会“棋牌乐”。看谁能在玩中有所收获。

二、开展活动

1、活动一:摸牌游戏。

(1)先了解准备哪几张牌,每种花色各几张?猜一猜,任意摸一张结果会怎样? ⑵摸牌、记录、制图

强调规则:任意摸!

摸一张,看看什么花色,在第96页的记录表中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然后把牌放回,并重新洗牌,再继续摸牌,记录。

摸完40次后,分花色算出合计数,并在记录表下面的方格图里涂色,用直条表示摸牌结果。 ⑶谈话:观察条形图,看看摸牌的结果和自己估计的是否差不多?

小组交流,谈谈发现和体会。

(4)如果你再放4张红桃呢?

猜测、实验(同桌合作:一人摸牌,一人记录。)

全班交流各自的发现,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红桃花色的最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最大。)

⑸同桌合作活动: 任意选择不同张数、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先估计摸牌的结果,再实验。 ⑹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取扑克牌的花色和张数。

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准备怎样选牌?……

2、活动二:下棋游戏

⑴谈话:拿出发给你们的小正方体,5面涂红色,1面涂黑色,剪下教材附页的棋纸。同桌一人拿红棋,一人拿黑棋,都从“0”开始走,谁走棋用抛小正方体的方法确定。两人轮流抛小正方体,不管谁抛的,只要红色朝上,红棋就走棋,每次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走棋,每次走两格。谁先走到最后一格谁为胜。两人轮流交换棋子下几盘,哪种颜色的棋胜了就在书上P97的方格图上涂一格。

⑵同桌合作,轮流选择红棋开展活动。

⑶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一共胜了几盘,其中执红棋时胜了几盘,执黑棋时胜了几盘,小组长统计全组红棋和黑棋获胜的盘数。

⑷在班内交流游戏结果。各组汇报红、黑两种棋获胜的盘数,教师记录,一起合计。讨论:为什么红颜色的棋胜的盘数多?为什么会这样?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里说一说。

讨论:这样的游戏公平吗?如果要公平应该怎样修改游戏规则?

三、活动总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怎样的体会?

第一课 火柴棍游戏(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 火柴棒或牙签棒

教学过程: 火柴除了可作火种外,人们常用它来摆图形、算式,做出许多有趣的游 戏。它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几根火柴(或几根长短一样的细小木棍) 就可以进行。火柴游戏寓知识、技巧于游戏之中,启迪你的智慧,开阔你的思路,丰富你的课余生活。 火柴游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摆图形和变换图形;一种是变换算式。 这一讲我们先介绍变换图形的游戏。

1.摆图形游戏

游戏 1 用 8 根火柴棍可以摆成一个正方形。现添两根,即用 10 根火柴能 摆出与这个正方形同样大小的图形吗?

分析与解:8 根火柴摆一个正方形,每边必是两根火柴。它可以分成四 个小正方形(如右图)。因此,只要用 10 根火柴摆出有四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 形的图形即可。下面的四个图形都符合题意。游戏 2 用 8 根火柴棍摆出八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分析与解:4 根火柴可摆出一个正方形,另 4 根火柴又可摆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把这两个正方形如右图所示交叉放在一起,就形成八个相同 的三角形。

2.移动火柴,变换图形游戏

游戏 3 右图是用 10 根火柴棍摆成的一座房子。请移动 2 根火柴,使房子 改变方向。 解:如左下图所示,除虚线表示的 2 根火柴外,其余火柴是左、右对 称的,所以改变房子的方向与这些火柴无关,应移动虚线表示的 2 根火柴(见右下图)。

游戏 4 在左下图中移动 4 根火柴棍,使图形成为只有三个正方形的图形。

解:因为只能移动 4 根火柴,所以图中较长的边(3 根或 4 根火柴的边) 都不能动。把图中最里面的 4 根火柴移补到右上图的相关位置上即可。

游戏 5 在左下图中移动 4 根火柴棍,使它变成 3 个三角形,并且这 3 个 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与原来的六边形面积相同。

解:原图中有 6 个三角形,变化后剩下 3 个三角形,这 3 个三角形与原 来的 6 个三角形的面积相同,必然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要增大。如右上图所 示,移动虚线表示的 4 根火柴。图中下面的大三角形面积等于小三角形面积的 4 倍。

3.去掉火柴,变换图形游戏

游戏 6 在左下图中去掉尽量少的火柴棍,使得图中不存在任何正方形。

解:拿掉的火柴应能尽量多的“破坏”正方形。如右上图,拿掉虚线处 的 4 根火柴即

可。拿法不唯一。

游戏 7 在左下图中,去掉 4 根火柴棍,使它变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组 合。

分析与解:左上图的面积等于七个边长为 1 根火柴棍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要达到规定要求,必须去掉一个小正方形。剩下的部分划分成两个面 积等于三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图形。去掉右上图中虚线所示的火柴棍即可。

练习

1.用 9 根火柴棍摆出一个图形,使它含有五个等边三角形。

2.用 9 根火柴棍摆出一个图形,使它含有三个正方形和七个长方形(不含正方形)。

3.在左下图中移动 3 根火柴棍,使“井”字形变成“品”字形图形。

4.右上图是用 24 根火柴棍摆出的两个正方形。

(1)请你移动 4 根,把它变成三个正方形;

(2)再移动 8 根,把(1)中所得图形变成九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3)在(2)中所得图形上拿走 8 根火柴,使它变成五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5.用 13 根火柴棍摆成含有 6 个、7 个和 8 个等边三角形的图形。各给出一种摆法。

6.右图中共有 13 个三角形,从中拿掉尽量少的火柴棍,使得图中没有三角形。

第二课 火柴棍游戏(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

火柴棒或牙签棒

教学过程:火柴棍游戏的另一种形式是摆算式。 用火柴棍可以摆出下列数字和符号: 这些数字和符号,在去掉或添加或移动火柴棍后有些可以相互变化。例 如: 添加 1 根火柴,可以得到

去掉 1 根火柴,可以得到

移动 1 根火柴,可以得到

其中“→”表示“可变为”。 做火柴棍算式游戏就是利用这些变化,改变算式,使之符合题目要求。 下面举的几个例子,只要仔细观察答式,就可以明白是如何按规定变化 的,因此就不再进行过细说明了。

游戏 1 下面火柴棍摆的算式都是错的。请在各式中去掉或添加 1 根火柴 棍,使各式成立: 解:

(1)去掉 1 根,可变为

(2)添加 1 根,可变为

(3)去掉 1 根,可变为

游戏 2 在下列各式中只移动 1 根火柴棍,使错误的式子变成正确的算式:

解:

(1)把 221 中的 1 移到等号右边使 1 变成 7。

(2)把 17 前面的“+”变成“-”,这 1 根移到等号右边使 71 变成 21。

(3)移动 7 中 1 根到 4 前面去。

游戏 3 下面的两个算式都是错误的,各移动 2 根火柴,使它们都变成正确的算式: 解:

(1)右边移 2 根到左边,变为正确算式。

(2)左边的 2 根火柴移动后,变为正确算式。

游戏 4 每式移动 3 根火柴棍,使各式都变为正确的算式:

为了锻练同学们变换算式的灵活性,我们再做一个游戏。

游戏 5 下面是一个不正确的不等式,请移动其中 1 根火柴,使不等式成 立。要求找到尽可能多的不同的移动方法。

分析与解:因为右边的 21 无法通过移动一根火柴变小,所以只考虑左 边算式,或使被减数变大,或使减数变小,或改变“-”、“>”等符号。

将“-”号变为“+”号,有

改变“>”号,有

改变被减数与减数,有

练习

第三课 趣题巧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2)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

火柴棒或牙签棒

教学过程:为了考考同学们的智力和灵气,先提几个问题: 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剪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把一根毛线对折两次后剪一刀,毛线被剪成了几段?

一树枝上有 10 只鸟,用汽枪打中了一只,树枝上还剩几只鸟? 这类智力问题很有趣,但回答时要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圈套”。

要想正确地解答这类题目,一是要全面考虑各种情况,二是要充分运用学过 的数学知识,

再就是还需要些思考问题的灵气和非常规的思考方法。

例 1 一张长方形纸片有四个角,用剪刀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 角?

分析:由于已知“剪掉一个角”,但没有限制如何剪,所以必须对这个 已知条件中的“剪法”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否则,不加思索地顺口答出“还剩 3 个角”,答案就不全面了。当我们仔细考虑“剪法”的各种可能性后, 再根据角的定义,就会得到全面而正确的答案。

解:由于剪掉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有下页图所示的三种不同剪法(图中 阴影部分为剪掉的角),所以,可能还有 5 个角、4 个角或 3 个角。

答:还剩 5 个角、4 个角或 3 个角。

例 2 37 个同学要坐船过河,渡口处只有一只能载 5 人的小船(无船工)。 他们要全部渡过河去,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渡河多少次?

分析:如果由 37÷5=7??2,得出 7+1=8 次,那么就错了。因为忽视了至少要有 1 个人将小船划回来这个特定的要求。实际情况是:小船前面的每 一个来回至多只能渡 4 个人过河去,只有最后一次小船不用返回才能渡 5 个 人过河。

解:因为除最后一次可以渡 5 个人外,前面若干个来回每个来回只能渡过 4 个人,每个来回是 2 次渡河,所以至少渡河

[(37-5)÷4]×2+1=17(次)。 答:至少要渡河 17 次。

例 3(1)右图是 10 枚硬币,移动其中 1 枚硬币,使每一行上都有 6 枚硬币。

(2)用 12 根火柴拼出 6 个边长为 1 根火柴的正方形。

分析与解:(1)10 枚硬币摆两行,一般来说每行有 10÷2=5(枚)。图中 的两行却是一行 5 枚一行 6 枚,原因是中间有 1 枚在两行的交叉点上,所以 出现了 5+6>10。由于题中并没有规定每个位置上只准放一枚,所以,只要使其中 1 枚硬币在两直行的交叉点上再“重复”一下,即在两行的交叉点上 重叠地放 2 枚硬币(见右上图),就可达到目的。

(2)一个正方形需要 4 根火柴才能拼出,12 根火柴只能拼出 3 个正方形, 即使如左下图所示,也只能拼出 4 个正方形。如果我们放弃“在平面上拼” 这种平常的思路,而改为在“立体空间中去拼”的新思路,那么就可能“柳 暗花明”。

当思路转向立体空间后,自然会联想到正方体图形。因为它有六个正方 形表面,而且正方体的棱恰好是 12 条,所以完全符合题意。

拼法如右上图所示。

例 3 的解法说明,“换一个角度”或“换一个方向”去思考问题,往往 能收到“奇效”!本题(2)如果把思路始终局限在平面上那么就绝无出路。 事实上,题目中并没有这样的限制,而是习惯的思维方式把我们限制了。一旦转到立体空间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 4 一群动物在一起玩叠罗汉游戏。每只动物的重量都是整千克数,其中,最轻的重 1 千克,最重的重 60 千克。叠罗汉规定每只动物上面的总重量 不能超过自己的重量。在重

1~60 千克的动物都有的情况下,它们最多能叠 几层?(叠一个动物算一层)

分析与解:由于要求叠的层数尽量多,所以应该想到:①最上一层应是最轻的动物;②每只动物上面的总重量尽量等于自己的重量(也满足“不超 过”自己的重量要求)。按这两条原则叠罗汉,能很容易找出各层的动物重量, 从上到下,它们依次为:

第第第第第 5 第第第 8 1 2 3 4 层 6 7 层层层层层 层层 1 2 3 6 12 24 48 96 因为 96>60,所以这群动物最多只能叠七层罗汉。(叠法不唯一) 如果只有重 1,3,5,7,9,11,21 千克的七个动物,按例 4 中的要求叠罗汉,那么最多能叠几层?它是由哪些重量的动物叠出来的?(答案: 5 层;由重 1, 3, 5, 9, 21 千克的动物叠出)

例 5(1)小丽家里的闹钟每天早晨 6 点半准时响铃,提醒小丽起床,准 备上学。有一次,小丽第二天要 6 点钟起床到学校去大扫除,她在头天晚上9 点时把闹钟钟面时间调到 8 点半还是调到 9 点半,才能使闹钟第二天早晨 6 点钟响铃?

(2)小明和小强约定 10 点钟在学校门口碰面,小明的表慢 5 分钟,而他却以为慢 10 分钟;小强的表慢 10 分钟,而他却以为快 5 分钟。他俩会面时, 谁迟到了?先到者等了多少时间才见到迟到者?

分析与解: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正确时间”和“钟面时间” 的含意。

(1)要使闹铃 6 点钟响,即比平常提前半小时响,此时的钟面时间是 6 点半,它比正确时间多半小时。所以,在头天晚上 9 点调时针时,必须使钟 面时间比正确时间多半小时,即应调到 9 点半。

(2)以正确时间为准。小明以为他的表慢 10 分,所以,他比钟面时间提早 10 分到达,实际上他的钟面时间只比正确时间慢 5 分,所以小明提前了10-5=5(分);小强以为他的表快 5 分,所以,他比钟面时间晚到 5 分,实际 上他的钟面时间比正确时间慢 10 分,小强迟到了 10+5=15(分)。会面时,小 强迟到了,小明等了小强5+15=20(分)。

例 6(1)三个小朋友三分钟削三支铅笔,照此效率,六个小朋友几分钟 削六支铅笔?

(2)三只猫三天吃三只老鼠,照此效率,六只猫六天吃几只老鼠? 分析与解:这两个问题用来训练对倍数关系的准确理解。 (1)中小朋友个数变成 2 倍,削的铅笔也变成 2 倍,所以,完成的时间应不变,即 3 分钟。

如果具体分析,那么由已知条件推知,一个小朋友削一支铅笔需 3 分钟, 所以,六个小朋友削六支铅笔还是需 3 分钟。

(2)中猫的只数变成 2 倍,天数也变成 2 倍,所以,吃的老鼠只数就变成了 2×2=4(倍),即吃了

3×4=12(只)。 具体分析,由已知条件推知,一只猫三天吃一只老鼠,所以,当猫变成6 倍(六只),而天数不变时,就有六只猫三天吃 1×6=6(只)老鼠。进而,当猫不变(六只),而天数变为 2 倍(六天)时,就有六只猫六天吃老鼠6×2=12(只)。

练习

1.画三条线段,能构成几个角?

2.用 6 根长短、粗细一样的火柴棍拼出四个等边三角形(即三边相等的三 角形),如何拼?

3.一只挂钟,1 点整敲 1 下,2 点整敲 2 下??12 点整敲 12 下,每半点 整敲 1 下。一昼夜(24 时)一共要敲多少下?

4.打靶时,小林和小峰各打了三枪,环数为 1,2,4,5,7,9 环。已知 小林的总环数比小峰的总环数多 6 环。哪几环是小峰打的?

5.五个小朋友围坐在一个大圆桌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为 1,2,3,4, 5 号。老师给 1,2,3,4,5 号小朋友分别发 1,2,3,4,5 个苹果。从 5 号小朋友开始,依次按顺时针方向看,若邻坐的苹果比自己少,则送给对方 一个;若邻坐的苹果不比自己少就不送。照此做下去,到第三圈为止,他们 每人手中各有多少个苹果?

6.球场休息时,保管员慌忙中把甲、乙、丙三个运动员先前交给他的水瓶都递送错了,结果甲喝的是丙的。乙、丙各喝的是谁的?

7.有一个台称,只能称 40 千克以上的重量,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的体 重都在 20~39 千克之间,他们都想知道自己的体重。用这台称怎样才能知道 他们各自的体重?

8.(1)三个小朋友三分钟削三支铅笔,九个小朋友六分钟削几支铅笔?

(2)三只猫三天吃三只老鼠,六只猫几天吃 18 只老鼠?

第四课 一笔画

教学目标:

(1)认识一笔画

(2)了解一笔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

(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

(2)软件方面:WEB课件

教学过程:如果一个图形可以用笔在纸上连续不断而且不重复地一笔画成,那么这个图形就叫一笔画。显然,在下面的图形中,(1)(2)

不能一笔画成,故不是一笔画,(3)(4)可以一笔画成,是一笔画。

同学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有的图形能一笔画成,有的图形却不能一笔画成呢?一笔画图形有哪些特点?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著名的数学故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哥尼斯堡是立陶宛共和国的一座城市,布勒格尔河从城中 穿过,河中有两个岛,18 世纪时河上共有七座桥连接 A,B 两个岛以及河的 两岸 C,D(如下图)。

所谓七桥问题就是:一个散步者要一次走遍这七座桥,每座桥只走一次, 怎样走才能成功?

当时的许多人都热衷于解决七桥问题,但是都没成功。后来,这个问题引起了大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兴趣,许多人的不成功促使欧拉从反面来 思考问题:是否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条路线呢?经过认真研究,欧拉终于在1736 年圆满地解决了七桥问题,并发现了一笔画原理。欧拉是怎样解决七桥

问题的呢?因为岛的大小,桥的长短都与问题无关,所以欧拉把 A,B 两岛以 及陆地 C,D 用点表示,桥用线表示,那么七桥问题就变为右图是否可以一笔画的问题了。

我们把一个图形上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叫做偶点,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 叫做奇点。如下图中,A,B,C,E,F,G,I 是偶点,D,H,J,O 是奇点。

欧拉的一笔画原理是: (1)一笔画必须是连通的(图形的各部分之间连接在一起); (2)没有奇点的连通图形是一笔画,画时可以以任一偶点为起点,最后仍回到这点;

(3)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形是一笔画,画时必须以一个奇点为起点, 以另一个奇点为终点;

(4)奇点个数超过两个的图形不是一笔画。 利用一笔画原理,七桥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图中 A,B,C,D 都是奇点,有四个奇点的图形不是一笔画,所以一个散步者不可能不重复地一次走遍这 七座桥。

顺便补充两点:

(1)一个图形的奇点数目一定是偶数。 因为图形中的每条线都有两个端点,所以图形中所有端点的总数必然是

偶数。如果一个图形中奇点的数目是奇数,那么这个图形中与奇点相连接的端点数之和是奇数(奇数个奇数之和是奇数),与偶点相连的线的端点数之和 是偶数(任意个偶数之和是偶数),于是得到所有端点的总数是奇数,这与前面的结论矛盾。所以一个图形的奇点数目一定是偶数。

(2)有 K 个奇点的图形要 K÷2 笔才能画成。

例如:下页左上图中的房子共有 B,E,F,G,I,J 六个奇点,所以不是 一笔画。如果我们将其中的两个奇点间的连线去掉一条,那么这两个奇点都 变成了偶点,如果能去掉两条这样的连线,使图中的六个奇点变成两个,那么新图形就是一笔画了。将线段 GF 和 BJ 去掉,剩下 I 和 E 两个奇点(见右下 图),这个图形是一笔画,再添上线段 GF 和 BJ,共需三笔,即( 6 ÷2)笔画成一个 K(K>1)笔画最少要添加几条连线才能变成一笔画呢?我们知道 K 笔画有 2K 个奇点,如果在任意两个奇点之间添加一条连线,那么这两个奇点 同时变成了偶点。如左下图中的 B,C 两个奇点在右下图中都变成了偶点。所 以只要在 K 笔画的 2K 个奇点间添加(K-1)笔就可以使奇点数目减少为 2 个, 从而变成一笔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一笔画和多笔画,以及怎样添加连线将多笔画变成一笔画。

第五课 可怕的白色污染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培养数感;

(2)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

(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

(2)软件方面:WEB课件、《聚焦环保》网站、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角色转换为记者,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2、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向学生广播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感想,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点评,渗透有关环境知识,引出课题“白色污染”(板书),同时提出要和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过渡:要使这篇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必须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了解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情况。

2、教师现场采访学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一,在线绘制统计图一(课件支持)。教师及时点播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4、学生组内讨论:根据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可以提出那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5、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并很自然地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板书)。

6、学生独立计算小组成员家庭平均一天大约用掉的塑料袋的个数,并汇报。

7、教师根据学生计算的情况,选择一组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

8、过渡:为了使调查报告的数据资料更加丰富,咱们再来进行一组数据计算。

9、学生独立完成调查表二。(课件支持)

10、结合计算出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白色污染确实十分可怕。板书“可怕的”,明确调查报告的主题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可怕。

三、拓展延伸,综合实践。

1、过渡:单纯的数据还不够形象、直观,你们有什么方法来进一步说明白色污染的可怕?

2、学生组内讨论,拿出一种方案(可以从面积、高度和重量等多角度去思考),并汇报。

3、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独立制作对比统计图(课件体现开放性,学生可自主选择),进一步认识白色污染的可怕。

4、过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办?(引出白色污染的治理)

5、学生浏览“聚焦环保”网站,查找有关白色污染治理方面的资料。教师在线监控,并提供必要的上网指导。

6、学生汇报交流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教师及时进行德育渗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全课总结,布置任务。

1、小结:同学们运用填表、作图等统计的方法,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到了白色污染的可怕。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要善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的记者。

2、课后作业 :根据这节课的搜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以及课后运用统计方法搜集到的其它数据,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

第6课 农 村 新 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4—15。

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本情境解决现有问题,并能解决在具体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

2、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有序的观察能力。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准备: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心注意,最近这几年,我们张家港的发展真是快,马路更宽了,河水更绿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了!那么在农村,也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化,有的地方造了新的厂房,有的地方修了新的马路,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面我们一起来参观新农村,看看出现了哪些新的面貌。

出示场景图,学生观察。

二、进行实践活动

1、整体感知

问:在幸福村,你看到什么?

(住宅楼、灯柱、玩具厂、果园等等)

仔细看看每个地方,阅读图中人物说的话,把你看到的、读到的说一说。

同桌互说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幸福村中,有宽阔的大道,大家可以自由地参观,但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边参观,边根据所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行吗?

分小组活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并整理出来。

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问题。

教师板书提出的问题,如:

幸福村有几排楼房?

幸福村有多少人?

幸福村的街上有多少个灯柱?

小华用3分钟的时间能从家走到果园吗?

玩具厂每天做的玩具可以装几箱?

果园里有多少棵果树?

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限,老师可以适当根据四个部分补充一些问题。

(2)全班交流,选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从以上问题中选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出来。

再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评价。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最后在班级内汇报,同时要求说出解决每个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新农村,在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吗?随着社会的进步,你觉得农村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解决问题:

1、同学们坐3辆车去天文台参观,一共去了96人。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2、一本书共84页,小明6天看完这本书,小红准备8天看完。

(1)小明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小红每天看多少页,你能帮她安排一下吗?

3、妈妈买4套茶具,付给营业员100元,营业员找12元。每套茶具多少元?

4、同学们共分成5组去植树。

合计 松树苗 杨树苗

( )棵 27棵 48棵

平均每组要植多少棵小树苗?

5、果园里种苹果树和梨树,每行果树的棵

数同样多。苹果树种了6行,梨树种了13行。梨树比苹果树多42棵,每行多少棵果树?

6、学校组织三年级学生到公园划船,一班

有45人,二班有48人,每条船可乘3人。他们一共要租多少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七课 称 一 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称一称的实践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形成有关质量单位的观念,感受到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称量自己的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

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大小近似的苹果、西红柿、黄瓜等水果、蔬菜若干;托盘秤;体重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汇报交流。

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商店调查,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并体会一下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汇报调查的情况。(重点讲解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谈话导入

师: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现在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有哪些水果正在成熟吗?今天你带来了什么水果?

师:想知道有多少个水果怎么办?(数一数)如果想知道有多少千克水果怎么办?(称

一称)

板书课题:称一称。

2、动手实践。

讲清活动要求:看情景图,同学们在干什么?他们称的是什么水果?你们知道他们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图上的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你们能数一数吗?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带来的水果或蔬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你能先估一估大约1千克有多少个吗?

分组活动:各小组把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让小组里的记录员记录在表格里。

汇报活动结果。

集体交流: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分别称出了1千克苹果、橘子、西红柿、黄瓜,知道了它们各有多少个。

(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记录数据)。

你们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1千克的水果、蔬菜的个数不一样的?为什么同样是苹果,几个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又不一样呢?

3、称体重。

提问: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先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介绍体重秤的使用方法。

老师重点讲清看数据的方法。(不是整千克数的,学生用“重一些”、“轻一些”来描述)谁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记录员记录下来,在组内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

班内交流,把各组的记录数据展示到黑板上。

提问:全班同学的体重在多少千克到多少千克之间,最重的是多少千克?最轻的是多少千克?多少千克范围里的同学最多?从这些数据里你想到了什么?你的体重正常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4、介绍小知识。

我们的体重可以用秤来称,还可以用一种方法算一算,你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请同学们自学书上的“你知道吗”。

反馈板书:

实足年龄×2+7(或8)=体重

同学们算一算自己的体重,和刚才称的实际体重比一比,看这种方法准不准。

讲述:一般情况下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就可能有很大的差距,相差很大的同学不是小胖墩,就是太瘦,这样的同学平时的饮食可要注意哟。

三、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活动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样的发现?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第29界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为祖国争光,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浏览,看书查找资料等方法,看看奥运会的比赛中,哪些项目要用到千克的知识。

第八课 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学内容:课本P56—57。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24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2、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

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加深对24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周末快到了,你打算怎样度过呢?

你想把你周末一天所做的事情安排得更合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对你有所启发。(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

1、研究小华的时间安排表

(出示小华的时间表)你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1)小华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

(2)小华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

(3)小华到新华书店购书用了多少时间?

(4)小华参观动物园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5)小华制作航模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独立解决后交流算法。

看了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充分交流。

2、制作自己的时间安排表

那你准备怎样安排你这星期周末的生活呢?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自己哪些地方与小华的安排相同,你自己还准备安排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分别安排在什么时间?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事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学生各自设计一张时间安排表,设计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使活动安排更合理(实物投影展示大家的安排表)

看了同学的时间安排,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想不想对自己的活动安排进行调整?

评一评谁的时间安排表安排得最合理、最科学?

三、总结评价

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同样多的时间,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做时间的小主人。相信经过这样合理科学的安排,小朋友们一定能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周末,使你的周末过得更愉快、更充实。

第九课 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再认识,让学生了解"扑克"与"历法"之间有趣的联系。

2、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3、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扑克"与"历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扑克"与"历法"的联系。

教学准备:

"扑克"、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出示:扑克)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 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包括"大王"有54张、有52张正牌,有4种花色,每种花色13张......

生:打牌、算24点、欣赏(海宁有个小姑娘,就收集了上千幅各种图案的扑克,进行过展 出)、美国人还用它来抓不他们的敌人(比如伊拉克时的萨达姆)......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我呀,觉得"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看看那位同学知道!

生:......

二、新课

1、师:大家有好多的答案,可是都不太对。"扑克"与历法有关。(课件出示)

师:历法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同时课件介绍)那么,扑克 与历法有什么关系那?请学生猜一猜。

生:......

引导学生说出: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4花色=4个季节

2、还有什么呢?(教师可以提醒:红、黑= /大王=(太阳) 小王= (月亮))

同时课件出示:红=白天 黑=夜晚 / 红=...... 黑=......发挥学生的自由的想象

3、现在我在出一些数字我们一起来找一下,看看这些数字与我们的立法和扑克之间有什么 联系。(出示课题)

365 366 12 52 4 91 13

4、课件出示提示问题:

一年有多少天? 一年有多少个月?

有多少个星期? 有多少个季度?......

同时出示:扑克牌于数字的对应值。

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5、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寻找扑克与历法之间的关系)

◆1+2+3+4+5+6+7+8+9+10+11+12+13=91

91×4=364+小王=365+大王=365

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 个星期。

◆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4花色=4个季节=4个季度

◆ 1个季度=356÷4≈91天

◆ 1+2+3+4+5+6+7+8+9+10+11+12+13=91

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1个季度=356÷4≈91天

91÷7=13个星期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又13个星期

在学生自我常识、与教师适当的提醒下,各个小组交流反馈。

各小组进行交流。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不喜欢的。)以及自己的体会。

四、学生的新发现、新的联想。

五、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今天我们有趣的再认识了"扑克"。我们还有很多的事物可以让我们这样有趣的再认识。同学们可以尽情去发现。当你作为一件事物的第一个发现者的时候,你就和"哥伦布"一样的伟大了!!!

第十课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和定义新运算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进行一些简单的字母运算,会看懂用字母表示的新运算的规则,再按照这种规则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及新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 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字母表示数:

1、谈话导入

你能用几种方法写出与n连续的5个自然数吗?

2、让学生分组讨论

写出几个连续的5个自然数,那他们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是多少?

(1)、如果n是第一个数,那么5个连续自然数是:n、n+1、n+2、n+3、n+4

(2)、如果n是最后一个数,那么5个连续的自然数是:n、n-1、n-2、n-3、n-4。

(3)、如果n是中间一个数,那么5个连续自然数是:n-2、n-1、n、n+1、n+2。

二、定义新运算:

出示:若A×B=A×B+A÷B

那么100*2=( )

引导学生讨论:

那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运算,“*”的运算即把A与B两个数先乘,再相除,然后求和。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结果。

100*2=100×2+100÷2=200+50=250

三、小结:简单的字母运算,及新的运算方法。

四、作业:

(1)、如果n=1、2、3、4、5……中的任意一个,请用n表示一个偶数,或用n 表示一个奇数。

(2)a*b=(a+b)×(a-b),

那么4*2=( )

第十一课 乘法中的巧算(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法算式的一些简便算法。

2、通过交流、对比,让学生体验到计算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在情境及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的现实性,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计算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指导学法。

1、师生谈话,激励信心。

2、活化思维:下面算式分别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二、介绍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1.一个数×10,数后添0; 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以此类推。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试一试:385×1000=? 768×100000=?

2.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 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 12×99=1200-12=1188 12×999=12000-12=11988

试一试:68×99=? 68×999=? 68×9999=?

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下面这组数的因数和结果,看谁能够发现它的小秘密,大胆上麦说一说吧!

(1)37×99=3663 37×999=36963 37×9999=369963 37×99999=3699963

(2)523×999=522477 523×9999=5229477 523×99999=52299477 523×999999=522999477

发现秘密以后,老师相信孩子们会算得更快哦!你有信心吗?比一比:看谁最能干! 49×999999=? 888×99999999=?

3. 一个偶数乘以5,可以除以2添上0。如:6×5=30 16×5=80 116×5=580。

试一试:88×5=? 468×5=? 6426×5=?

三、总结简算,指导学法:

“一看二想”。“看”,就是观察题目的特点和数字特征;“想”,就是据特点如何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巧妙的简算。

“分”与“合”。“分”,将数分解或分开,再按简算需要重组;“合”,即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凑成整十、整百可使计算简便。

第十二课 乘法中的巧算(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法算式的一些简便算法。

2、通过交流、对比,让学生体验到计算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在情境及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的现实性,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不同的巧算方法

1、首同 尾“补”的两位数相乘

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叫做首数,也叫做头; 个位数在末尾我们叫它尾数,也叫尾。如:“58”和“52”这两个数的首位

数相同,我们称首同,尾数之和是“10”也叫做尾数互为补数 就是尾“补”,这样的两个数相乘我们的巧妙方法是:一个首数加“1”后,头×头,尾×尾,两数相连就是他们的积比如:58×52 一个首数5+1=6 ,头×头=5×6=30 ,尾×尾=8×2=16 30和16写在一起 ,答案就是:3016 再来玩玩吧:31×39 算3×4=12 1×9=9因为9小于10,所以“12”和“9”相联时,在“9”的前面要添一个“0”,结果就是1209 孩子们会玩了吗?

请孩子们自己玩一玩吧:老师相信你比爸爸妈妈都会玩!加油哦

63×67=? 74×76=?

2、尾同 首“补”的两位数相乘 就是尾巴相同,首数之和是“10”

方法是:头×头+尾,与尾×尾连起来 。例如:72×32 头×头+尾是7×3+2=23 尾×尾是2×2=4 友情提醒:因为4小于10,所以23与4相连时,记得要在“4”前面补一个“0"哦。答案是:2304

你会玩了吗?

玩一玩:但别混淆了哦!

68×48=? 46×66=?

3、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5×2=10 25×4=100 125×8=1000 试一试:你打算怎样算:351×4×25 谁的眼力好!

125×2×8×25×5×4 125×2×8×34×25×5×4

他的朋友到哪里去了?帮帮忙吧

32×25=

125×5×16

二、尝试练习:

.仔细观察,怎样算最快

865×34+865×66

39×12+39×35+39×52+39

第十三课 和 倍 问 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倍问题,能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

2、能根据问题画线段图解答。

3、明确和倍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教学内容。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和倍问题”。要想顺利的解答和倍应用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 画线段图,使数 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正确列式解答。

解答和倍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两数的和以及与其对应的倍数和,从而求出1倍数,再求出 几倍数。数量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两数和 (倍数+1)= 小数(1倍数)

小数 倍数=大数(几倍数)

两数和 – 小数 = 大数

二、教学例题,尝试练习。

问题1: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四、五两个年级,已知五年级分得的本书是四年级的2倍, 问四、五两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练习:潘敏和王亚楠共有压岁钱800元,潘敏的钱数是王亚楠的3倍,问他们两人分别各 有多少钱?

问题2:果园里有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共1200棵,其中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 的棵树是苹果树的4倍,求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分别各有多少棵?

练习:已知鸡、鸭、鹅共121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鹅的只数是鸭的4倍,问鸡、 鸭、鹅各多少只?

问题3: 被除数与除数和为3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练习:被除数与除数和为648,商是80,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问题4:少先队员种柳树和杨树共216棵,杨树的棵数比柳树的棵数的3倍多20棵,两种树 各种了多少棵?

练习:粮站有大米和面粉共6300千克,大米的重量比面粉的4倍还多多300千克,大米 和面粉各有多少千克?

问题5:三个筑路队共筑路1360米,甲队筑的米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甲队多240米, 三个队各筑了多少米?

练习:三个植树队共植树1900棵,甲队植树的棵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少植300 棵,三个队各植了多少棵?

问题6:舞蹈队有队员30名,其中男队员比女队员人数的2倍少3人,求男、女队员各有 多少人?

练习: 小华和小明两人参加数学竞赛,两人共得168分,小华的得分比小明的2倍少42 分,两人各得了多少分?

问题7:两数相除商为17余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479,被除数和除数分别为 多少?

练习:两数相除商为14余2,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243,被除数和除数分别为 多少?

问题8: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240,而减数是差的5倍,差是多 少?

练习: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360,而减数是差的8倍,差是多 少?

问题9:小宁有圆珠笔芯30枝,小青有圆珠笔芯15枝,问小青把多少枝笔芯给小宁后 , 小宁的圆珠笔芯是小青的8倍?

练习:甲书架有图书18本,乙书架有图书8本,班级图书管理员又买来图书16本,怎样 分配才能使甲书架图书的本数是乙书架的2倍 ?

问题10:商店运来橘子、苹果、香蕉共53千克,橘子的重量是苹果的3倍少3千克,香蕉 的重量是苹果的2倍多2千克, 橘子种多少千克?

练习:水果店运来苹果、梨和橘子共75筐,其中苹果的筐数是梨的3倍,橘子比梨多3 筐,水果店运来苹果、梨和橘子各多少筐?

三、拓展练习

问题:把一个数的小书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多3.24,原数是多少?

练习:一个数扩大100倍后比原数多321.75,原数是多少?

第十四课 周长是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较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度不同的小棒各4根,50厘米长的丝线一根,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围一围

谈话:这是一根美丽的丝线,你能做什么图形?

提出活动要求:

(1)用这根美丽的丝线围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告诉同桌你围成的图形像什么?

(2)用手指一指你围成的图形的周长。

(3)想一想:你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把围成的图形的那段线拉直量最方便。

活动二 :摆一摆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美丽的丝线做了围图形的游戏,并在游戏中明白要知道自己围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将围成的图形的那段线拉直量。下面我们来用小棒玩一玩。

请你先量一量小棒的长度各是多少,并分好类。

提问:你能从中选出几各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摆出的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及时提醒注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组织交流:你是怎样选小棒的,选小棒时要注意什么?摆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周长是怎样计算的?有没有又对又快的好方法?

活动三 :拼一拼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如果请你们用12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会拼吗?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个同学拼,一个同学填,比一比哪两位同学合作最出色?拼出的长方形或最多?(学生动手操作)

提问:请你们猜一猜,都是用12个小正方体拼出来的长方形、周长会一样吗?(计算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提问:哪个周长最长?哪个最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交流。) 总结:由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是不一样的,而且用同样个数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图形的长宽的长度越接近,它的周长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活动四:量一量

谈话:同学们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有两个图形,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你分别量出了它们的几条边?你是怎样算周长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活动五:估一估

要求:老师出示一个物体,请你估一估它的周长,然后把估好的数据记下来。然后再量出算出它的实际周长,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准?

师出示一块手帕。(学生估一估。)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块手帕的实际周长?还想进行这样的游戏吗?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选好要估的物体,并估好它的周长,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和老师一起量这块手帕的边长。并计算一下周长。)

三、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回家后可以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它的周长。

第十五课 摸牌和下棋

教学内容:P96——97

1、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理解,进一步体验从实验中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

2、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情境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扑克牌,小正方体、棋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摸牌和下棋,一起来体会“棋牌乐”。看谁能在玩中有所收获。

二、开展活动

1、活动一:摸牌游戏。

(1)先了解准备哪几张牌,每种花色各几张?猜一猜,任意摸一张结果会怎样? ⑵摸牌、记录、制图

强调规则:任意摸!

摸一张,看看什么花色,在第96页的记录表中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然后把牌放回,并重新洗牌,再继续摸牌,记录。

摸完40次后,分花色算出合计数,并在记录表下面的方格图里涂色,用直条表示摸牌结果。 ⑶谈话:观察条形图,看看摸牌的结果和自己估计的是否差不多?

小组交流,谈谈发现和体会。

(4)如果你再放4张红桃呢?

猜测、实验(同桌合作:一人摸牌,一人记录。)

全班交流各自的发现,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红桃花色的最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最大。)

⑸同桌合作活动: 任意选择不同张数、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先估计摸牌的结果,再实验。 ⑹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取扑克牌的花色和张数。

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准备怎样选牌?……

2、活动二:下棋游戏

⑴谈话:拿出发给你们的小正方体,5面涂红色,1面涂黑色,剪下教材附页的棋纸。同桌一人拿红棋,一人拿黑棋,都从“0”开始走,谁走棋用抛小正方体的方法确定。两人轮流抛小正方体,不管谁抛的,只要红色朝上,红棋就走棋,每次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走棋,每次走两格。谁先走到最后一格谁为胜。两人轮流交换棋子下几盘,哪种颜色的棋胜了就在书上P97的方格图上涂一格。

⑵同桌合作,轮流选择红棋开展活动。

⑶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一共胜了几盘,其中执红棋时胜了几盘,执黑棋时胜了几盘,小组长统计全组红棋和黑棋获胜的盘数。

⑷在班内交流游戏结果。各组汇报红、黑两种棋获胜的盘数,教师记录,一起合计。讨论:为什么红颜色的棋胜的盘数多?为什么会这样?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里说一说。

讨论:这样的游戏公平吗?如果要公平应该怎样修改游戏规则?

三、活动总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怎样的体会?


相关内容

  • 有趣的数学游戏
  • 有趣的数学游戏 作者 :msj 阅读: 694 时间: 2010-8-2 22:11:09 有趣的数学游戏 活动准备:扑克牌.火柴棒 学习导航: 游戏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喜欢玩游戏的人一般都是比较聪明的人,聪明的大脑是"玩"出来的,这绝不是信口开河.数学游戏能让你的思维更加敏捷 ...

  • 新潮大众趣味游戏电子书
  • 目录 出版前言 家庭游戏 皮带轮游戏 游戏须知 家庭高尔夫球游戏 扇纸鱼入圈游戏 "我爱你"拼字游戏 "我爱你"迷宫游戏 用脚拔河游戏 用脚翻花鼓游戏 竖棒游戏 竖瓶游戏 神捕手游戏 火柴棒射门游戏 气垫车游戏 马蹄铁游戏 用脚竖空瓶游戏 用身体猜拳游戏 又打 ...

  • [火柴天堂]阅读答案
  • (2007.湖北荆州)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火柴天堂 那天,妈妈看到我在玩游戏,站了很久,轻轻地说:"东东,游戏--还是少玩些吧."妈妈是在家上班的自由职业者,对我一向还算理解,可能与她这时尚的职业有关吧. 为了躲妈妈,我开始转战网吧.其实,玩久了也有些厌倦,但还是不愿下线, ...

  • 专题十四 火柴棍游戏
  • 专题十四 火材棒游戏 [问题引入] 注意:在本专题中,所有的红色数字在排版时,均换成下图所对应的火柴棒图形. [例题引路] 1 例1. 下面是用火柴棒摆成的算式,请你添上或去掉1根火柴,使等式成 立. (1)56-22+10=52 (2)32×8=296 解:(1)56-22+18=52 (2)32 ...

  • 拼火柴棍游戏
  • 拼火柴棍游戏 英国发明家瓦特(1736-1819)获得了蒸汽机专利后,从一个大学实验员一跃为波士顿--瓦特公司的老板,还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引起了许多旧贵族的不满.据说,在一次皇家音乐会上,有个贵族故意嘲讽地对瓦特说:"乐队指挥手里拿的东西在物理学家眼里仅仅是根棒子而已."瓦 ...

  • 二年级奥数火柴棒游戏
  • 火柴棒游戏 1.请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练一练: 请你移动下面算式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其等式成立. 比一比:在下面的算式中去掉一根火柴后,使其等式成立. 赛一赛:移动两根火柴,使等式成立. 例题2.移动图中的三根火柴,使图形从 "品"字变成 "井& ...

  • 神奇的火柴棒
  • 神奇的火柴棒 教学内容: 火柴棒是点火用的,但我们把它带到课堂上来时用火柴棒就可以做有趣的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 1. 用火柴棒摆出数字和算式.增加减少或移动移动规定的根数,使数字发生变化:会增.减或移动算式中的火柴,使等式成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 ...

  • 儿童益智类游戏
  • 儿童益智类游戏: 第二类: 题目:老虎和牛过河: 三头牛和三只老虎要渡过河去,只有一条小船,每次能运装两头过河,但不能空船回来,为了防止虎吃牛,在一边岸上的牛数不能少于虎数. 应该怎样渡河?至少需要渡几次? 答案:需要6次.顺序如下: (1) 一牛一虎过河,一牛返回: (2) 二虎过河,一虎返回: ...

  • 童年的游戏
  • 童年的游戏(1) (绪) 现在人老了,活动也就少了,娱乐也就单调了, 每天就拿吃个桃子,吃串串,KTV 当作最大的娱 乐,想想真是悲哀.每天在BBS ,在SINGLE 上打 键盘,有些兴奋,也有些单调,为兴奋的人兴 奋,为单调的事情单调. 突然想起我的童年,那个在大平原的田野中驰骋 的少年,那个远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