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熊猫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一年级下册

课 文:7 大熊猫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1.猜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对比朗读句子,品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中感悟形容词、叠词等在文中的修饰作用。

3.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使学生近距离观察大熊猫,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14个生字:“物、数、胖、尾、巴、全、黑、圆、候、活、

喜、皮、爪、呼”;会写8个生字:“巴、爪、皮、黑、双、许、动、全”,学习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及其食物。

2.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从朗读中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2)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发挥想象,了解大熊猫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2)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与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朗读课文。

2.识字、写字,积累词汇。

3.读懂课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及生活习性,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课前准备:

1. 生字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投影仪。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教师念谜语,学生仔细听,听后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脑袋身子白,四肢肩膀黑。长期戴墨镜,爱吃竹子叶。”(学生汇报)

2.(课件展示第三屏)大熊猫图片。(大熊猫1.jpg)

3.教师简介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动物,被称为“国宝”,受到党和政府的重点保护。它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山中,吃竹叶竹笋。全世界儿童和人民都十分喜爱大熊猫。

4.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可爱的大熊猫,去好好地认识它、了解它。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二)结合课件,初读课文

1.(课件展示第四屏)逐幅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大熊猫1~4.jpg),学生仔细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说说大熊猫的样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这些字

的字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识“物、数、胖、尾、巴、全、黑、圆、候、活、喜、皮、爪、呼”14个生字)

3.(课件展示第五屏)播放全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

4.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感情,读出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5.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回答)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全班评议朗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正面评价。

7. (课件展示第五屏)展示思考题:

(1) 大熊猫外形有哪些特点?

(2) 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

(3)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8. 同桌讨论,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全班评价。(断句正确,读准多音字)

2.学习多音字:“数”

(1) 这个字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数学”的“数”,不过它在“数学”这个词里读第一声,而在这篇课文中读第三声。“数”,在课文里指“比较起来,最突出的”

3.学习生字:“许”、“动”

(1) 学习新部首“言字旁”:笔顺是“点、横折提”,第二笔不要写成“横

折钩”。

(2) “许”:右边是“午”,不要写成“牛”。

(3) “动”:左右结构,“云”+“力”。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5.随机选择几份学生练习投影展示、评价。

6.理解“珍贵”的意思。(用换词法帮助学生理解:珍稀、宝贵)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重音强调“许多”、“珍贵”、“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大熊猫为什么最吸引人呢?

2.(课件展示第六屏)展示第二自然段文本,学生齐读。

3.指名说:这一段介绍大熊猫的样子,具体是什么样的?(课件展示大熊猫图片“大熊猫1.jpg”,学生结合图片说)

4.你觉得大熊猫的样子怎么样?能试着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学生回答)

5.(课件展示第六屏)展示文本:“大熊猫身子胖,尾巴短,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与原文“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

(1)学习生字“巴”、“全”:

“巴”:独体字,可用“熟字减一减”或者对比的方法记忆

(“色”-“角字头”=“巴”)。

“全”:上下结构。新部首“人字头”。

(2)“胖”和“胖胖的”以及“短”和“短短的”意思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用了叠词以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更加好听,并含着喜爱的感情。

(3)男女学生对比读两句话,自主体会、感悟。

6.大熊猫最逗人的是什么地方?(学生齐读原文回答)

7.(课件展示第六屏)展示文本:“最逗人的是那双黑眼圈,那对黑耳朵。”与原文“最逗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1)学习生字“双”、“黑”:

“双”字在《语文百花园一》中曾经学过,在此略讲。要提示学生注意发音。 “黑”:上下结构,上面的中间是“点、撇”,下方是四点,其中第一点向左,后三点向右。

(2)“圆圆的”和“毛茸茸”分别是我们学过的AAB式叠词和ABB式叠词,

不用它们,句子的意思也完整,但是如果用上了它们,句子就变得很生动,还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大熊猫黑眼圈的形状和黑耳朵的质感。

(3)同桌学生对比读两句话,自主体会、感悟。

8.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示:用重音强调叠词。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展示第七屏)展示问题,教师读问题:

(1)大熊猫小时候喜欢干什么?

(2)长大了的大熊猫又喜欢干什么呢?

2.学生默读,标出相关语句。

3.指名回答,集体评价。

4.从哪儿可以看出大熊猫小时候活泼顽皮?大了就不爱动,爱睡觉呢?

5.学生在书上标记后,全班交流(活泼、顽皮、爬上爬下、不爱动、睡大觉)

6.师生用“提问引读法”双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用读原文的方法回答)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1) 教师:大熊猫小时候性格怎么样呢?学生:大熊猫小的时候很活泼

(2) 教师:那时候它喜欢干什么?学生:(略)

(3) 教师:像谁呢?学生:(略)

(4) 教师:长大以后,大熊猫还爱活动吗?学生:(略)

(5) 教师:它常常怎样呼呼大睡?学生:(略)

(6) 教师:它睡觉的时候你去逗它会怎么样?学生:(略)

(7) 教师:它睡醒后又怎么样?学生:(略)

7.“走来走去”指在不是很大的范围内来回走动。我们上一课学过的“飞来飞去”也一样。哪位小朋友还能模仿这种说法,说出这一类型的词语呢? (学生思考课后第三题,投影仪展示、评价)

8.学习生字:“皮”、“爪”

(1)“皮”:独体字,第一笔“横钩”稍长,第二笔撇,不要写斜了。

(2)“爪”独体字,是象形字,注意与“瓜”区分字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熊猫喜欢吃什么?

2.学生齐读,重音强调“最爱、多香”。

教师评价学生的读:课文结尾,写大熊猫津津有味地吃竹叶,充满爱意的朗读,让大熊猫那可爱的模样久久地印在大家的脑海中。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第八屏)出示练习,学生思考,并口头回答。

(1) 说说大熊猫长大以后和小时候有什么不同。

(2) 出示词语卡片:“尾巴”、“爪子”、“双手”、“动物”、“全身”、“黑色”学生认读词语,并选择词语造句。

2.(课件展示第九屏)出示:你还知道大熊猫的一些什么事?跟同学说一 说。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一年级下册

课 文:7 大熊猫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1.猜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对比朗读句子,品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中感悟形容词、叠词等在文中的修饰作用。

3.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使学生近距离观察大熊猫,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14个生字:“物、数、胖、尾、巴、全、黑、圆、候、活、

喜、皮、爪、呼”;会写8个生字:“巴、爪、皮、黑、双、许、动、全”,学习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及其食物。

2.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从朗读中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2)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发挥想象,了解大熊猫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2)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与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朗读课文。

2.识字、写字,积累词汇。

3.读懂课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及生活习性,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课前准备:

1. 生字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投影仪。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教师念谜语,学生仔细听,听后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脑袋身子白,四肢肩膀黑。长期戴墨镜,爱吃竹子叶。”(学生汇报)

2.(课件展示第三屏)大熊猫图片。(大熊猫1.jpg)

3.教师简介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动物,被称为“国宝”,受到党和政府的重点保护。它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山中,吃竹叶竹笋。全世界儿童和人民都十分喜爱大熊猫。

4.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可爱的大熊猫,去好好地认识它、了解它。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二)结合课件,初读课文

1.(课件展示第四屏)逐幅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大熊猫1~4.jpg),学生仔细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说说大熊猫的样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这些字

的字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识“物、数、胖、尾、巴、全、黑、圆、候、活、喜、皮、爪、呼”14个生字)

3.(课件展示第五屏)播放全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

4.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感情,读出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5.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回答)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全班评议朗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正面评价。

7. (课件展示第五屏)展示思考题:

(1) 大熊猫外形有哪些特点?

(2) 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

(3)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8. 同桌讨论,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全班评价。(断句正确,读准多音字)

2.学习多音字:“数”

(1) 这个字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数学”的“数”,不过它在“数学”这个词里读第一声,而在这篇课文中读第三声。“数”,在课文里指“比较起来,最突出的”

3.学习生字:“许”、“动”

(1) 学习新部首“言字旁”:笔顺是“点、横折提”,第二笔不要写成“横

折钩”。

(2) “许”:右边是“午”,不要写成“牛”。

(3) “动”:左右结构,“云”+“力”。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5.随机选择几份学生练习投影展示、评价。

6.理解“珍贵”的意思。(用换词法帮助学生理解:珍稀、宝贵)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重音强调“许多”、“珍贵”、“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大熊猫为什么最吸引人呢?

2.(课件展示第六屏)展示第二自然段文本,学生齐读。

3.指名说:这一段介绍大熊猫的样子,具体是什么样的?(课件展示大熊猫图片“大熊猫1.jpg”,学生结合图片说)

4.你觉得大熊猫的样子怎么样?能试着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学生回答)

5.(课件展示第六屏)展示文本:“大熊猫身子胖,尾巴短,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与原文“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

(1)学习生字“巴”、“全”:

“巴”:独体字,可用“熟字减一减”或者对比的方法记忆

(“色”-“角字头”=“巴”)。

“全”:上下结构。新部首“人字头”。

(2)“胖”和“胖胖的”以及“短”和“短短的”意思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用了叠词以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更加好听,并含着喜爱的感情。

(3)男女学生对比读两句话,自主体会、感悟。

6.大熊猫最逗人的是什么地方?(学生齐读原文回答)

7.(课件展示第六屏)展示文本:“最逗人的是那双黑眼圈,那对黑耳朵。”与原文“最逗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1)学习生字“双”、“黑”:

“双”字在《语文百花园一》中曾经学过,在此略讲。要提示学生注意发音。 “黑”:上下结构,上面的中间是“点、撇”,下方是四点,其中第一点向左,后三点向右。

(2)“圆圆的”和“毛茸茸”分别是我们学过的AAB式叠词和ABB式叠词,

不用它们,句子的意思也完整,但是如果用上了它们,句子就变得很生动,还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大熊猫黑眼圈的形状和黑耳朵的质感。

(3)同桌学生对比读两句话,自主体会、感悟。

8.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示:用重音强调叠词。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展示第七屏)展示问题,教师读问题:

(1)大熊猫小时候喜欢干什么?

(2)长大了的大熊猫又喜欢干什么呢?

2.学生默读,标出相关语句。

3.指名回答,集体评价。

4.从哪儿可以看出大熊猫小时候活泼顽皮?大了就不爱动,爱睡觉呢?

5.学生在书上标记后,全班交流(活泼、顽皮、爬上爬下、不爱动、睡大觉)

6.师生用“提问引读法”双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用读原文的方法回答)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1) 教师:大熊猫小时候性格怎么样呢?学生:大熊猫小的时候很活泼

(2) 教师:那时候它喜欢干什么?学生:(略)

(3) 教师:像谁呢?学生:(略)

(4) 教师:长大以后,大熊猫还爱活动吗?学生:(略)

(5) 教师:它常常怎样呼呼大睡?学生:(略)

(6) 教师:它睡觉的时候你去逗它会怎么样?学生:(略)

(7) 教师:它睡醒后又怎么样?学生:(略)

7.“走来走去”指在不是很大的范围内来回走动。我们上一课学过的“飞来飞去”也一样。哪位小朋友还能模仿这种说法,说出这一类型的词语呢? (学生思考课后第三题,投影仪展示、评价)

8.学习生字:“皮”、“爪”

(1)“皮”:独体字,第一笔“横钩”稍长,第二笔撇,不要写斜了。

(2)“爪”独体字,是象形字,注意与“瓜”区分字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熊猫喜欢吃什么?

2.学生齐读,重音强调“最爱、多香”。

教师评价学生的读:课文结尾,写大熊猫津津有味地吃竹叶,充满爱意的朗读,让大熊猫那可爱的模样久久地印在大家的脑海中。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第八屏)出示练习,学生思考,并口头回答。

(1) 说说大熊猫长大以后和小时候有什么不同。

(2) 出示词语卡片:“尾巴”、“爪子”、“双手”、“动物”、“全身”、“黑色”学生认读词语,并选择词语造句。

2.(课件展示第九屏)出示:你还知道大熊猫的一些什么事?跟同学说一 说。


相关内容

  • 大熊猫的两个愿望教案
  • <大熊猫的两个愿望>教案 沂南三中 孙秀艳 课前准备: 发送文件夹"大熊猫的两个愿望"及VB小程序到学生机的桌面,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发放课本.学案.(文件夹中有这节课所需要的素材,分组的目的是分组完成探究任务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学案中的内容是这节课的探究任务) 教 ...

  • 大熊猫教案
  • <大熊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 继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规范书写三个字"黑"."两""耳",注意间架结构,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习惯:积累喜欢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 ...

  • 幼儿园教案设计大班美术画大熊猫
  •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着音乐全体小朋友学着大熊猫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 ...

  • 大熊猫教案设计
  • 7大熊猫 内容简析:本篇课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大熊猫可爱的外形,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的生活习性,还介绍了大熊猫最爱吃竹叶.课文配有大熊猫津津有味地吃竹叶的插图,学生通过读课文,看插图,能认识大熊猫.喜欢大熊猫.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让.帽.海.狼.穿.颜.服.左.右.布.景 ...

  • [国宝大熊猫]教学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 2.体会文章形象生动的说明语言3.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对国宝大熊猫的关注和喜爱之情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展示环节(1)小组集体展示:文章从各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大熊猫,如果让你们小组来当导游团,请结合课文内容 ...

  • 一年级语文下册大熊猫4教案语文S版
  • 大熊猫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是我国特有的.最可爱的珍奇动物. 2.产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3.认字14个,写字8个.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学会评价别人: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了解大熊猫,树立 ...

  • [大熊猫出国]教案设计
  • 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这正是我在这一节课里所要努力达到的. 教学目标: 1. 认识盼.茸.肢.肩.戴.副.墨.镜.饱.笋.川.肃.陕13个生字,认识部首"户".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 大熊的拥抱节教案
  • 大班语言活动:大熊的拥抱节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大熊的拥抱节背景分析: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却谁也不愿意认错: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 现在的孩子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 ...

  • 活化石最新教案
  • 师:开始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相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化石了(出示PPT).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好,现在我们接着学习课文"活化石".请大家跟我一起读课题. 生:活化石. 师:读得真好.那老师考考你们,上节课学过的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