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的追求阅读答案

独树的追求

①我曾去过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

②打洛镇有一棵大榕树,左右两侧的主干上生有三十余条气生支柱根,垂直而下,扎入土地,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俨然一片葱茏挺秀的小树林。站在它的面前,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叹服。它似乎不再是一棵形态奇异的树,而是大自然造就的精灵。

③当年,它向大地垂下第一条气生根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或许只是对生的本能的渴望。当它垂下第二条、第三条气根时,或许除了求生的欲念之外,便萌生了要结束那难挨的孤独和寂寞的想法。随着一条条根的形成壮大,它的生命王国构筑坚固了,便很精心地有意识地编织着每一条新的根,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美,于是便在生存的内核里生发出艺术的光环。人们便称颂它营造了一道风景,并为它盖起围墙,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独树成林。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④十余年前,我也曾在内蒙古的一片戈壁滩上看到一棵孤独的树,那是一棵胡杨。

⑤茫茫戈壁无边无际,像是永远也走不到头,残阳如血,泼洒下来,为凄泣的秋风染上几分悲壮。我们五个人挤在一辆吉普车内,在黄土地上已经走了整整一天,口干舌燥,精疲力竭,昏昏欲睡。不知谁喊了一声:“树!快看,树!”果然在茫茫戈壁滩上闪出一丝苍翠。

⑥我们跳下车,奔过去,被面前的场景惊呆了。它曾经遭过雷击,伤口仍然呈焦糊状。他那粗粝的躯体一半横陈在地上,另一半仍然挺立着。那倒地的一半几乎与黄土地的砂石融为一体。原本的枝头已有一部分化作了根深深扎入土中,而另一部分依然昂扬向上擎着几多苍翠。它的根几乎全部曝露出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固的地面。在褐黄和血红的烘染中,这棵胡杨像一位披着铠甲遍体鳞伤的斗士,给人以悲壮和惨烈。

⑦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胡杨林,为保护人类及一些高贵的树种抵御着风沙。然而,它在人们的眼中是低贱的,或者人们为满足一点点贪欲,或者只是为了最简单的目的--当柴烧,它们被一批一批的砍伐。胡杨林变得稀疏了,在风沙中一排一排地倒下去……,最后只剩下这棵身经百战、历尽沧桑,依然傲立的胡杨。它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或许为了警示人类,或许只是为了生存,或许这便是它毕生的追求吧。

⑧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胡杨有“长成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神誉。我唏嘘良久,良久,良久。

⑨生存和追求有时是很难分辨清的,那棵榕树给人以新奇的愉悦,那棵胡杨给人以悲壮的警示,很难说哪个的生存更有价值,哪个的追求更完美。然而却都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

⑩最终是成为一道风景,还是成为一座墓碑?虽然自己难以料定,然而生命的价值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1.作者看到“大榕树”和“胡杨”的感受及其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①看到“大榕树”:②看到“胡杨”:

2.文中描写了两棵独树,它们的追求分别是什么?(4分)

3.结合上下文,简析出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它的根几乎全部裸露出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涸的地面。”

附加题(各校自由选做,其得分不计入总分):

①上文第(5)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②读析完上文,你觉得文中的“大榕树”和“胡杨”分别象征了社会生活中的哪类人?(4分)

1、①愉悦、叹服。因为“新奇”,且“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叹服”。②惊呆。因为外形“悲壮而惨烈”,但又“给人以悲壮的警示”。(答对一点给2分)

2、①大榕树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美,于是便在生存的内核里生发出艺术的光杯。②胡扬追求的是警示人类,所以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答对一点给2分)

3、“几乎全部”表示“绝大部分”,强调胡扬生长环境的恶劣;“奋力”表示“用尽全力”,强调它为了生存付出了最大的最艰苦的努力。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胡扬顽强不屈、傲然挺立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满腔崇敬。(有三层意思,答对前两层各给1分,答对后一层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附加题:①第一问:运用了“颂扬先抑”的手法;第二问:构成全文的波澜,为写胡扬作铺垫、蓄势,表明胡扬点缀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答第一问给2分,答对第二问给4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②“大榕树”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靠智慧取悦别人”的人。“胡扬”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顽强不屈、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替人们谋福利的人。(答对一点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独树的追求

①我曾去过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

②打洛镇有一棵大榕树,左右两侧的主干上生有三十余条气生支柱根,垂直而下,扎入土地,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俨然一片葱茏挺秀的小树林。站在它的面前,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叹服。它似乎不再是一棵形态奇异的树,而是大自然造就的精灵。

③当年,它向大地垂下第一条气生根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或许只是对生的本能的渴望。当它垂下第二条、第三条气根时,或许除了求生的欲念之外,便萌生了要结束那难挨的孤独和寂寞的想法。随着一条条根的形成壮大,它的生命王国构筑坚固了,便很精心地有意识地编织着每一条新的根,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美,于是便在生存的内核里生发出艺术的光环。人们便称颂它营造了一道风景,并为它盖起围墙,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独树成林。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④十余年前,我也曾在内蒙古的一片戈壁滩上看到一棵孤独的树,那是一棵胡杨。

⑤茫茫戈壁无边无际,像是永远也走不到头,残阳如血,泼洒下来,为凄泣的秋风染上几分悲壮。我们五个人挤在一辆吉普车内,在黄土地上已经走了整整一天,口干舌燥,精疲力竭,昏昏欲睡。不知谁喊了一声:“树!快看,树!”果然在茫茫戈壁滩上闪出一丝苍翠。

⑥我们跳下车,奔过去,被面前的场景惊呆了。它曾经遭过雷击,伤口仍然呈焦糊状。他那粗粝的躯体一半横陈在地上,另一半仍然挺立着。那倒地的一半几乎与黄土地的砂石融为一体。原本的枝头已有一部分化作了根深深扎入土中,而另一部分依然昂扬向上擎着几多苍翠。它的根几乎全部曝露出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固的地面。在褐黄和血红的烘染中,这棵胡杨像一位披着铠甲遍体鳞伤的斗士,给人以悲壮和惨烈。

⑦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胡杨林,为保护人类及一些高贵的树种抵御着风沙。然而,它在人们的眼中是低贱的,或者人们为满足一点点贪欲,或者只是为了最简单的目的--当柴烧,它们被一批一批的砍伐。胡杨林变得稀疏了,在风沙中一排一排地倒下去……,最后只剩下这棵身经百战、历尽沧桑,依然傲立的胡杨。它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或许为了警示人类,或许只是为了生存,或许这便是它毕生的追求吧。

⑧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胡杨有“长成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神誉。我唏嘘良久,良久,良久。

⑨生存和追求有时是很难分辨清的,那棵榕树给人以新奇的愉悦,那棵胡杨给人以悲壮的警示,很难说哪个的生存更有价值,哪个的追求更完美。然而却都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

⑩最终是成为一道风景,还是成为一座墓碑?虽然自己难以料定,然而生命的价值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1.作者看到“大榕树”和“胡杨”的感受及其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①看到“大榕树”:②看到“胡杨”:

2.文中描写了两棵独树,它们的追求分别是什么?(4分)

3.结合上下文,简析出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它的根几乎全部裸露出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涸的地面。”

附加题(各校自由选做,其得分不计入总分):

①上文第(5)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②读析完上文,你觉得文中的“大榕树”和“胡杨”分别象征了社会生活中的哪类人?(4分)

1、①愉悦、叹服。因为“新奇”,且“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叹服”。②惊呆。因为外形“悲壮而惨烈”,但又“给人以悲壮的警示”。(答对一点给2分)

2、①大榕树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美,于是便在生存的内核里生发出艺术的光杯。②胡扬追求的是警示人类,所以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答对一点给2分)

3、“几乎全部”表示“绝大部分”,强调胡扬生长环境的恶劣;“奋力”表示“用尽全力”,强调它为了生存付出了最大的最艰苦的努力。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胡扬顽强不屈、傲然挺立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满腔崇敬。(有三层意思,答对前两层各给1分,答对后一层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附加题:①第一问:运用了“颂扬先抑”的手法;第二问:构成全文的波澜,为写胡扬作铺垫、蓄势,表明胡扬点缀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答第一问给2分,答对第二问给4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②“大榕树”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靠智慧取悦别人”的人。“胡扬”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顽强不屈、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替人们谋福利的人。(答对一点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相关内容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考点要求:识记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 [自主探究]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展示人们的有独特的作用.中华 ...

  •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阅读答案
  •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8.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分)            ▲ 19.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 ...

  • (精品)2016年湘教版五上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 4.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和嘹亮的歌声向科技展览馆走去.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老人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 (改为"被"字句) 2.祖国妈妈沐浴着阳光.雨露. 祖国妈妈会越活越年轻!(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3.我们赵国都替你们害羞,难道大王你不感到羞耻吗?( ...

  • 论中国的绘画 阅读答案
  • 论中国的绘画宗白华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 ...

  • 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 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共12分)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者王鼎钧相关介绍 人物简介: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人,51岁时移居美国,一直在纽约居住.他的创作生涯长 ...

  •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政治试题治 试题 考生注意:(1)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时间90分钟: (3)试题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每题2分,共50 分) 1.在下边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中,▲.■ ...

  • 学究天人道兼仙释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学究天人 道兼仙释李俊宝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因为顾.黄.王的名头实在太响,以至其他许多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被研究者忽略,譬如傅山就是这样一个人.傅山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早年作为山西学生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中年从 ...

  • 解读北京奥运会会徽阅读答案
  • 解读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从8月3日起,正式成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 据北京奥组委介绍,"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四项含义:其一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 ...

  • [饮酒青松在东园]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   酒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8.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5分) 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