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发展

恐龙的发展史

李广超 2011010022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提要:恐龙从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到6500万年诞生,到6500万

年前灭绝 ,存在了大约两亿年。它们从弱小逐渐强大,它们曾经昌盛一时,是一方霸主,统治着地球,但是它们同样要遭受着灭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的选择总是有其原因的,恐龙的繁盛正是适应了环境,而其灭亡,却是因为对环境的不适而最终被淘汰,它的存在因此变成了陈迹。 关键词:恐龙,起源,侏罗纪,发展,灭绝 正文:

恐龙(Dinosaur)是指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一类爬行类动物,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一般认为大多数恐龙已经全部灭绝,仍有一部分适应了新的环境被保留下来如鳄类龟鳖类;还有一部分沿着不同的进化方向进化成了现在的鸟类和哺乳类(包括我们人类)。而科学家们一直不断的探索着恐龙的诞生、发展以及它的灭绝。

大约在两亿年前,一颗由冰、岩石和气体组成的巨球撞向了盘古大陆,导致了由鳄鱼及其亲缘动物占统治地位的三叠纪的结束,侏罗纪也由此开始。

科学家在南极洲的冰地探明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并认定它促成了恐龙的演变。据认为,这个直径30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大坑是由一个跟伦敦差不多大的小行星造成的,时间可追溯到2.5亿年前,那时地球上的生物大批灭绝,最早的恐龙则应运而生。

科学家认为,在恐龙诞生的初期,恐龙的体形比我们熟知的恐龙体形要小得多,它们还常常受到其他动物的猎杀。恐龙及现生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样的小型动物,名叫“杨氏鳄”,约30厘米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靠捕捉虫子为生,它们的后代明显分出两支,一支是继续吃虫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支是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其中后者,也就是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那时的初龙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的代表——植龙吧。只需瞧上植龙一眼,就会明白它的外貌与鳄鱼像极了,同样是铠甲护身,就连头骨上也有鳄鱼一样的坑洼。主要差异是植龙的鼻孔靠近双眼,而鳄鱼的鼻孔位于头的最前端。植龙与鳄鱼一样是肉食动物,而它们的亲族也有演变成植食性动物的,但无论是吃荤的还是吃素的,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上都长有骨甲,身后都拖着一条粗大有力的尾巴,它能在碧水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星撞击盘古大陆之后,恐龙的天敌和竞争者都消失了,它们的生存压力大大减轻,这产生了两个后果:恐龙到处扩张,足迹遍布全球;恐龙的体形逐渐加大,它们由被捕食者变成了猎捕者。科学家说,恐龙这一角色的转变是在几千年中完成的。

为了提高划水的速度,那时的初龙还进一步改变了身体的结构,后肢增长,加粗,成为水中的推进器。逐渐地,腿移到了身体下方。腿的位置变动和后腿的加长,对这类动物取得生存优势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气候变得更加干燥了,这些动物被迫移往陆地上生活,感觉到长短不齐的四条腿走起路来特别别扭,于是改用两条后腿行走。长而粗大的尾巴这时正好起到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由于姿态的改变,它们的步幅加大了,运动速度也提高了许多,这是向恐龙演变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不过,在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体条件尚不完善,还不太适应陆地生活的时候,其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水中,以免受到别的动物的惊扰。一旦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龙便出现了!这类新的,富有生气的动物在陆地上向似哺乳动物发起了进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应用在这个时期再适合不过了,恐龙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开始了他们的统治地位,当然,恐龙个体之间,也会存在着残酷的斗争。

正是因为恐龙的四肢能够以直立的姿态行走,有了这个优势,恐龙迅速发展,很快就取得了地球的霸主地位,也留下了很多痕迹,让我们得知它们的存在。

很多人以为恐龙全是高如巨树搬的庞然大物,其实也有不少恐龙体型娇小、不及人类膝盖高

呢。地球上曾出现的陆生生物中,以草食性蜥脚亚目恐龙的体型最庞大,腕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腕龙重约70吨,身长22米,站起来足足有12米,相当于四层楼那么高!最近人们又挖掘出体型比腕龙更大的恐龙化石—巨龙和超龙。根据推算,超龙比腕龙大三分之一,生前可能有二十头大象那么重!和这些性情温和的巨兽比起来,美颌龙就显得敏捷轻盈多了。美颌龙为小型肉食性恐龙,体重可能还不及一只猫重。

而恐龙,也不单单史一种,它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十分难看。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又分为兽脚目和蜥脚目,鸟臀目分为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角龙类和肿头龙类。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门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

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地层。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梁龙和迷惑龙,是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霸王龙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龙。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 翼龙是一类古老而特殊的飞行爬行动物,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在晚三叠世的地球上。

作为第一种能够进行动力飞行的脊椎动物,它们比鸟类早约7000万年飞向蓝天,也是包括鸟类、蝙蝠等三类飞行脊椎动物中唯一绝灭的类群。在恐龙占领陆地的时代,翼龙则统治了天空。翼龙在地球成功生存了约1.6亿年之后,与恐龙又几乎同时双双消亡于白垩世末期 的生物绝灭事件中。

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一般称为蜥脚类)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26米)、雷龙(身长21米,体重25吨)、超龙(身长42米,肩部高5.19米,臀部高4.58米)、马门溪龙(身长22米)以及腕龙科的腕龙(身长25米,体重30~50吨)等等。

这些巨大的恐龙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亿8千万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小恐龙。 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行类,曾生存在中生代的陆地上的沼泽里,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其中有许多种好食肉,许多种好食草。其中体态很小的种类,类似最古之鳄及喙头类,较高级的种类与鸟类相似。 研究恐龙,全凭化石。古生物学家借助其化石,推测其形态及习性。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

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除了鸟及部分肉食恐龙),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恐龙都是如此)。

不过,恐龙的强盛只是暂时的,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恐龙也因各种不适而走向了灭亡。而对恐龙灭亡原因,各方学者个持其假说:

一、 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

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二、 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

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三、 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 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四、 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

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 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

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 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

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七、 而最被人们公认的是小行星碰撞说。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 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 陨星撞击坑,证明了这一观点。

恐龙从诞生到灭亡的两亿年就此结束,恐龙时代也从此结束了。

科学家对恐龙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恐龙的化石。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石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龙生活时的遗迹,如脚印等有时间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来。

在蒙古戈壁沙漠中考古的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第一个已经矿化的食肉恐龙的胚胎,科学家们推测,这一发现会引导人们认识恐龙生活的整个循环过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了6或7枚恐龙胚胎化石,但是它们远不及这一枚保存得完整如初。

这只胚胎蜷曲着占据了椭圆形蛋壳的一部分,从侧面看上去很像一个小恐龙。连同尾巴在内,胚胎的总长在8英寸左右。它处于胎儿的状态,头弯得离膝盖很近,一只前爪挡在面部,除了尾部和头部有些缺损外,所有的化石骨骼都是完整的。有成型的椎骨、骨盆和四肢,全都清晰可见。

纽约的美国自然博物馆的马克·诺莱尔博士,也就是这个胚胎的发现者,在他的实验室里小心翼翼地捧起了这只7500万年前的胚胎化石。恐龙素以尖利的牙齿、凶悍的利爪和巨大的身躯著称,看到这位恐龙搜寻者面对着这样一个娇贵的宝贝微笑,的确很有趣。 正是科学家们对恐龙化石的发现与深入研究,才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到恐龙。

参考文献:

建一 2001 恐龙灭绝之谜猜想 《科学之友:上旬》 2001年 第四期

恐龙胚胎化石

李宇 2004与恐龙同行——与恐龙同行系列之一:进化的恐龙 《大自然探索》 2008年 第八期

王德有 冯进城 2008 中国河南恐龙蛋和恐龙化石 地质出版社 山姆.陪普林著 肖华 范志臣译 2005 探索恐龙与史前生命 光明日报出版社 参考网站:

http://huodong.ndcnc.gov.cn/huodong/shaonianwangye/16%A1%A2%BA%D3%C4%CF%CA%A1%D6%D0%D0%C4%C9%D9%C4%EA%CD%F8%D2%B3%C9%E8%BC%C6%BE%BA%C8%FC%CD%C6%BC%F6%D7%F7%C6%B7/%BA%D3%C4%CF%D6%A3%D6%DD%CA%D0%E3%C6%F6%CE%A1%AA%CF%A3%CD%FB%D6%AE%B9%E2/mysite2/index-old2.htm

恐龙的发展史

李广超 2011010022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提要:恐龙从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到6500万年诞生,到6500万

年前灭绝 ,存在了大约两亿年。它们从弱小逐渐强大,它们曾经昌盛一时,是一方霸主,统治着地球,但是它们同样要遭受着灭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的选择总是有其原因的,恐龙的繁盛正是适应了环境,而其灭亡,却是因为对环境的不适而最终被淘汰,它的存在因此变成了陈迹。 关键词:恐龙,起源,侏罗纪,发展,灭绝 正文:

恐龙(Dinosaur)是指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一类爬行类动物,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一般认为大多数恐龙已经全部灭绝,仍有一部分适应了新的环境被保留下来如鳄类龟鳖类;还有一部分沿着不同的进化方向进化成了现在的鸟类和哺乳类(包括我们人类)。而科学家们一直不断的探索着恐龙的诞生、发展以及它的灭绝。

大约在两亿年前,一颗由冰、岩石和气体组成的巨球撞向了盘古大陆,导致了由鳄鱼及其亲缘动物占统治地位的三叠纪的结束,侏罗纪也由此开始。

科学家在南极洲的冰地探明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并认定它促成了恐龙的演变。据认为,这个直径30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大坑是由一个跟伦敦差不多大的小行星造成的,时间可追溯到2.5亿年前,那时地球上的生物大批灭绝,最早的恐龙则应运而生。

科学家认为,在恐龙诞生的初期,恐龙的体形比我们熟知的恐龙体形要小得多,它们还常常受到其他动物的猎杀。恐龙及现生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样的小型动物,名叫“杨氏鳄”,约30厘米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靠捕捉虫子为生,它们的后代明显分出两支,一支是继续吃虫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支是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其中后者,也就是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那时的初龙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的代表——植龙吧。只需瞧上植龙一眼,就会明白它的外貌与鳄鱼像极了,同样是铠甲护身,就连头骨上也有鳄鱼一样的坑洼。主要差异是植龙的鼻孔靠近双眼,而鳄鱼的鼻孔位于头的最前端。植龙与鳄鱼一样是肉食动物,而它们的亲族也有演变成植食性动物的,但无论是吃荤的还是吃素的,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上都长有骨甲,身后都拖着一条粗大有力的尾巴,它能在碧水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星撞击盘古大陆之后,恐龙的天敌和竞争者都消失了,它们的生存压力大大减轻,这产生了两个后果:恐龙到处扩张,足迹遍布全球;恐龙的体形逐渐加大,它们由被捕食者变成了猎捕者。科学家说,恐龙这一角色的转变是在几千年中完成的。

为了提高划水的速度,那时的初龙还进一步改变了身体的结构,后肢增长,加粗,成为水中的推进器。逐渐地,腿移到了身体下方。腿的位置变动和后腿的加长,对这类动物取得生存优势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气候变得更加干燥了,这些动物被迫移往陆地上生活,感觉到长短不齐的四条腿走起路来特别别扭,于是改用两条后腿行走。长而粗大的尾巴这时正好起到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由于姿态的改变,它们的步幅加大了,运动速度也提高了许多,这是向恐龙演变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不过,在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体条件尚不完善,还不太适应陆地生活的时候,其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水中,以免受到别的动物的惊扰。一旦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龙便出现了!这类新的,富有生气的动物在陆地上向似哺乳动物发起了进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应用在这个时期再适合不过了,恐龙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开始了他们的统治地位,当然,恐龙个体之间,也会存在着残酷的斗争。

正是因为恐龙的四肢能够以直立的姿态行走,有了这个优势,恐龙迅速发展,很快就取得了地球的霸主地位,也留下了很多痕迹,让我们得知它们的存在。

很多人以为恐龙全是高如巨树搬的庞然大物,其实也有不少恐龙体型娇小、不及人类膝盖高

呢。地球上曾出现的陆生生物中,以草食性蜥脚亚目恐龙的体型最庞大,腕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腕龙重约70吨,身长22米,站起来足足有12米,相当于四层楼那么高!最近人们又挖掘出体型比腕龙更大的恐龙化石—巨龙和超龙。根据推算,超龙比腕龙大三分之一,生前可能有二十头大象那么重!和这些性情温和的巨兽比起来,美颌龙就显得敏捷轻盈多了。美颌龙为小型肉食性恐龙,体重可能还不及一只猫重。

而恐龙,也不单单史一种,它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十分难看。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又分为兽脚目和蜥脚目,鸟臀目分为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角龙类和肿头龙类。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门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

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地层。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梁龙和迷惑龙,是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霸王龙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龙。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 翼龙是一类古老而特殊的飞行爬行动物,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在晚三叠世的地球上。

作为第一种能够进行动力飞行的脊椎动物,它们比鸟类早约7000万年飞向蓝天,也是包括鸟类、蝙蝠等三类飞行脊椎动物中唯一绝灭的类群。在恐龙占领陆地的时代,翼龙则统治了天空。翼龙在地球成功生存了约1.6亿年之后,与恐龙又几乎同时双双消亡于白垩世末期 的生物绝灭事件中。

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一般称为蜥脚类)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26米)、雷龙(身长21米,体重25吨)、超龙(身长42米,肩部高5.19米,臀部高4.58米)、马门溪龙(身长22米)以及腕龙科的腕龙(身长25米,体重30~50吨)等等。

这些巨大的恐龙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亿8千万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小恐龙。 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行类,曾生存在中生代的陆地上的沼泽里,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其中有许多种好食肉,许多种好食草。其中体态很小的种类,类似最古之鳄及喙头类,较高级的种类与鸟类相似。 研究恐龙,全凭化石。古生物学家借助其化石,推测其形态及习性。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

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除了鸟及部分肉食恐龙),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恐龙都是如此)。

不过,恐龙的强盛只是暂时的,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恐龙也因各种不适而走向了灭亡。而对恐龙灭亡原因,各方学者个持其假说:

一、 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

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二、 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

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三、 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 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四、 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

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 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

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 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

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七、 而最被人们公认的是小行星碰撞说。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 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 陨星撞击坑,证明了这一观点。

恐龙从诞生到灭亡的两亿年就此结束,恐龙时代也从此结束了。

科学家对恐龙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恐龙的化石。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石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龙生活时的遗迹,如脚印等有时间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来。

在蒙古戈壁沙漠中考古的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第一个已经矿化的食肉恐龙的胚胎,科学家们推测,这一发现会引导人们认识恐龙生活的整个循环过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了6或7枚恐龙胚胎化石,但是它们远不及这一枚保存得完整如初。

这只胚胎蜷曲着占据了椭圆形蛋壳的一部分,从侧面看上去很像一个小恐龙。连同尾巴在内,胚胎的总长在8英寸左右。它处于胎儿的状态,头弯得离膝盖很近,一只前爪挡在面部,除了尾部和头部有些缺损外,所有的化石骨骼都是完整的。有成型的椎骨、骨盆和四肢,全都清晰可见。

纽约的美国自然博物馆的马克·诺莱尔博士,也就是这个胚胎的发现者,在他的实验室里小心翼翼地捧起了这只7500万年前的胚胎化石。恐龙素以尖利的牙齿、凶悍的利爪和巨大的身躯著称,看到这位恐龙搜寻者面对着这样一个娇贵的宝贝微笑,的确很有趣。 正是科学家们对恐龙化石的发现与深入研究,才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到恐龙。

参考文献:

建一 2001 恐龙灭绝之谜猜想 《科学之友:上旬》 2001年 第四期

恐龙胚胎化石

李宇 2004与恐龙同行——与恐龙同行系列之一:进化的恐龙 《大自然探索》 2008年 第八期

王德有 冯进城 2008 中国河南恐龙蛋和恐龙化石 地质出版社 山姆.陪普林著 肖华 范志臣译 2005 探索恐龙与史前生命 光明日报出版社 参考网站:

http://huodong.ndcnc.gov.cn/huodong/shaonianwangye/16%A1%A2%BA%D3%C4%CF%CA%A1%D6%D0%D0%C4%C9%D9%C4%EA%CD%F8%D2%B3%C9%E8%BC%C6%BE%BA%C8%FC%CD%C6%BC%F6%D7%F7%C6%B7/%BA%D3%C4%CF%D6%A3%D6%DD%CA%D0%E3%C6%F6%CE%A1%AA%CF%A3%CD%FB%D6%AE%B9%E2/mysite2/index-old2.htm


相关内容

  • 地质公园规划
  • 恐龙遗迹地质公园旅游规划 前言 一. 对于本次策划暨一期修规工作的基本任务划定 旅游策划工作重点通常有两个方向,一是主要对主题及重要项目进行充分论述,一是涉及整个开发工作系统实施的综合论述.当然,在具体的策划工作中,上述两个方向常有结合穿插. 本策划力求达到从开发的宏观分析到具体项目,从主要规划思路 ...

  • 旅游实践心得总结
  • 常州旅游业:前景无限好 近年来,常州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备受瞩目,江苏工业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就“探索常州旅游的发展”的课题进行了暑期实践。 早上我们来到了素有“东方侏罗纪公园”之称的常州恐龙园。恐龙园作为常州最近两年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典型,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们活动的主要调查地点。借此机会,我们实践小分队 ...

  • 恐龙园简介
  • 常州恐龙园 中华恐龙园座落在常州新区现代旅游休闲区内,筹建于1997年,目前一.二期占地500余亩,是一座以恐龙为主题的,融博物.科普.娱乐.休闲及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园,也被称为"东方侏罗纪公园".园区共分中华恐龙馆.湖面草坪区.恐龙山生态表演区.外商休闲区.极限项目区几部份 ...

  • 飞向蓝天的恐龙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转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字,会正确书写十三个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 ...

  • 恐龙博物馆调研报告
  • 昌吉恐龙博物馆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 2015年6月5号 二.调研地点 新疆昌吉市建国西路 三.调研方法 实地调研.网络调查.咨询访问 四.调研目的 通过对昌吉恐龙博物馆博物馆的研究调查,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昌吉恐龙博物馆博物馆的现状和资源.从展区参观及博物馆宣传方面等情况来更好的促进博物馆的发展, ...

  • 恐龙能复活吗?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恐龙能复活吗? ①美国大片<侏罗纪公园>(第三集)的强档推出,又掀起一阵恐龙热.恐龙长达上亿年的生存历史,以及无法解释的突然灭绝,不仅吸引着科学家,也吸引着无数的恐龙迷们.看着银幕上虚拟的恐龙在弱肉强食,生死搏斗,人们很想知道:这种庞然大物会不会再现地球呢 ...

  • 中国将建立首个恐龙主题博物馆
  • 中国将建立首个恐龙主题博物馆 2011/01/31 1696在日华人网 来源:人民网 人气: 1 [建立中国首个恐龙主题博物馆 ] 自贡是一个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号称"恐龙之乡",拥有国内最重要的侏罗纪恐龙化石群遗址.而自贡恐龙博物馆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以恐龙为主题的博物馆,总陈列 ...

  • 大班主题计划动物王国
  • 二 0 一四学年主题计划 园区 主题名称 班级 动物王国 主题(四)第周 主题内涵及教育价值 动物是幼儿成长中的亲密伙伴, 与幼儿有着奇妙的不解之缘. 幼儿探索周围世界之初, 几乎总是听着动物的故事.抱着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看着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和动物朋 友们一起成长.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动物朋友总 ...

  • 安徽地质博物馆
  • 展现地球奥秘 认识人类家园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简介 2012年10月10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美丽的天鹅湖畔.其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 陈列面积16500平方米:新馆设有: 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