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增城四模)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这部著作是( )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6世纪”“黄河流域”“农书”等信息可知是《齐民要术》,故选B项。

【答案】B

2.(2011·江苏盐城中学二模)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基础上,没有什么能比那在古代鲜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按此说法,下列最不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

①四大发明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③任何科技发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

④四大发明自古以来享誉世界

A.①②

C.①③④ B.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四大发明并没有直接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①;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排除③;④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

3.(2011·大庆实验中学模拟)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

A.《中国通史》对分封制的评述

B.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

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

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

【解析】A、C、D三项都是后人的记述和评价,并非原始资料,应排除三项。

【答案】B

4.(2011·沈阳联考)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谐”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观点;“纸卷轴”反映的是造纸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5.(2011·沈阳联考)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这是( )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B.王充反对“天人感应”的论据

C.张仲景注重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D.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月食现象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和所学史实,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D

6.(2011·烟台)甘薯、玉米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农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解析】甘薯、玉米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排除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和元朝的《农书》,《本草纲目》是医书,排除C项。

【答案】D

7.(2011·菏泽)《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 )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查阅了《黄帝内经》 D.参考了《本草纲目》

【解析】《本草纲目》是明朝时李时珍的著作,而“刮骨疗毒”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故选D项。

【答案】D

8.(2011·广东增城三模)2010年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两部著作是( )

A.《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本草纲目》。

【答案】A

9.(2011·湘潭模拟)《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制度完善 B.印刷术的发展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结合时间“宋代”进行分析,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书籍的印刷,使书籍的大量收藏有了可能。故选B项。

【答案】B

10.(2011·海口第二次调研)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

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传播。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

A.活字印刷术

C.火药与火器 B.造纸术 D.指南针

【解析】解题时抓住时间公元751年。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代,排除A项;指南针在宋代应用于航海,并向外传播,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火药在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应排除。故选B项。

【答案】B

11.(2011·扬州模拟)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重实用

C.重民众 B.重理论 D.重实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九章算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很少进行“为数学而数学”的研究,即重视实际应用。故选A项。

【答案】A

12.(2011·郑州五校联考)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源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

D.四大发明对欧洲的社会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解析】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只是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A、B、D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0·福建省武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据统计,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是50%。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美)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材料四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解析】第(1)问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表现在铁器工具使用和牛耕的运用,它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瓦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第(2)问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分析出来。其特点与中国经济结构特点和经济政策有关。第(3)问从推动西方国家社会转型或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回答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第(4)问从研究方法角度思考。中国只重视现象和数据的记载,而西方更重视规律总结和严密推算。第(5)问从政治、经济、文化、研究方法等角度思考。

【答案】(1)铁器时代的到来和牛耕的运用,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

(2)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

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3)火药武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他们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4)差异: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只局限于观测到的现象和对数据的记载,对这些现象和数据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而西欧天文学注重在观测基础上对科学规律进行总结和严密推算。

(5)原因: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而西方先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促进其科技发展;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开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世界优秀成果;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碍,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中国长期实行科举制,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较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答对其中四点即可。若仅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答,答出四点只完成答案的3/4;若答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心理,西方文化的海洋心态”“环境气候”“宗教信仰”等因素,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4.(2010·盐城调研)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请回答:

(1)试列举两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说明中华文明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2)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文明所引发的重大历史事件。

(3)指出建国初期新中国在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克服国际间的偏见和误解方面所作出的外交努力。

(4)为进一步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中共十四大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解析】本题所给材料较少,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多联系教材内容。回答第(1)问可联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作答,从中任选两例即可。第(2)问可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文明引发的事件。第(3)问涉及的是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努力。第(4)问根据十四大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 (1)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准备了条件;火药和火药武器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使用,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列举两例即可)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4)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增城四模)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这部著作是( )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6世纪”“黄河流域”“农书”等信息可知是《齐民要术》,故选B项。

【答案】B

2.(2011·江苏盐城中学二模)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基础上,没有什么能比那在古代鲜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按此说法,下列最不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

①四大发明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③任何科技发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

④四大发明自古以来享誉世界

A.①②

C.①③④ B.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四大发明并没有直接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①;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排除③;④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

3.(2011·大庆实验中学模拟)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

A.《中国通史》对分封制的评述

B.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

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

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

【解析】A、C、D三项都是后人的记述和评价,并非原始资料,应排除三项。

【答案】B

4.(2011·沈阳联考)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谐”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观点;“纸卷轴”反映的是造纸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5.(2011·沈阳联考)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这是( )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B.王充反对“天人感应”的论据

C.张仲景注重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D.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月食现象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和所学史实,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D

6.(2011·烟台)甘薯、玉米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农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解析】甘薯、玉米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排除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和元朝的《农书》,《本草纲目》是医书,排除C项。

【答案】D

7.(2011·菏泽)《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 )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查阅了《黄帝内经》 D.参考了《本草纲目》

【解析】《本草纲目》是明朝时李时珍的著作,而“刮骨疗毒”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故选D项。

【答案】D

8.(2011·广东增城三模)2010年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两部著作是( )

A.《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本草纲目》。

【答案】A

9.(2011·湘潭模拟)《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制度完善 B.印刷术的发展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结合时间“宋代”进行分析,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书籍的印刷,使书籍的大量收藏有了可能。故选B项。

【答案】B

10.(2011·海口第二次调研)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

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传播。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

A.活字印刷术

C.火药与火器 B.造纸术 D.指南针

【解析】解题时抓住时间公元751年。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代,排除A项;指南针在宋代应用于航海,并向外传播,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火药在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应排除。故选B项。

【答案】B

11.(2011·扬州模拟)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重实用

C.重民众 B.重理论 D.重实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九章算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很少进行“为数学而数学”的研究,即重视实际应用。故选A项。

【答案】A

12.(2011·郑州五校联考)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源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

D.四大发明对欧洲的社会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解析】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只是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A、B、D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0·福建省武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据统计,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是50%。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美)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材料四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解析】第(1)问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表现在铁器工具使用和牛耕的运用,它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瓦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第(2)问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分析出来。其特点与中国经济结构特点和经济政策有关。第(3)问从推动西方国家社会转型或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回答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第(4)问从研究方法角度思考。中国只重视现象和数据的记载,而西方更重视规律总结和严密推算。第(5)问从政治、经济、文化、研究方法等角度思考。

【答案】(1)铁器时代的到来和牛耕的运用,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

(2)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

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3)火药武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他们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4)差异: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只局限于观测到的现象和对数据的记载,对这些现象和数据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而西欧天文学注重在观测基础上对科学规律进行总结和严密推算。

(5)原因: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而西方先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促进其科技发展;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开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世界优秀成果;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碍,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中国长期实行科举制,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较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答对其中四点即可。若仅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答,答出四点只完成答案的3/4;若答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心理,西方文化的海洋心态”“环境气候”“宗教信仰”等因素,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4.(2010·盐城调研)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请回答:

(1)试列举两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说明中华文明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2)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文明所引发的重大历史事件。

(3)指出建国初期新中国在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克服国际间的偏见和误解方面所作出的外交努力。

(4)为进一步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中共十四大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解析】本题所给材料较少,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多联系教材内容。回答第(1)问可联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作答,从中任选两例即可。第(2)问可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文明引发的事件。第(3)问涉及的是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努力。第(4)问根据十四大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 (1)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准备了条件;火药和火药武器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使用,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列举两例即可)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4)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人民版][教案
  •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部分 [专题学习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

  • 5.3.1 [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教案(沪教版八年级上)
  • 第二十课 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目标: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郭守敬制定的新历法,古代的数学成就,中医的治疗方法,古代著名医学家 思想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不但在技术发明上曾领先世界,而且在科学上也有很多重要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而奋斗的信心. 能力目标:通 ...

  •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一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 了解科学 ...

  • 二(5)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说课稿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 >,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二专题第1课的内容.纵观前一专题,可以"儒家思 ...

  •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 - 星友空间站
  • □作者: 孟祥伟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帝王自称为天子,并且在历代王朝中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由此可见古代天文学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秦代,负责天文学研究的官员被称为太史令,以后历代多沿袭这一称呼并稍有变化,到明清时期,天文观测主要由钦天 ...

  • 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 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及其对中国当代发展的必要 姓名:邓力匀 学号:[1**********]3 年级专业:2011级金融学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具体分析其所包含的文化特征是非常不容易的.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的智慧结晶,璀璨的中华文明亦是枝繁叶茂,因此我打算先从中国文明的不同时期去分析 ...

  • 古代亚非文化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和太阴历:卡尔纳克神庙: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史诗和诺亚方洲舟的神话. 2.通过纵向(例如归纳古埃及的文字.历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横向(例如归纳整理古代亚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两方面的 ...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2012.9.24 编写: 班级: 小组: 姓名: 审核:高二历史组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目标]1.我国古代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就? 2.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要求 ...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回顾与思考12(正式)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回顾与思考 摘 要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在近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下,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形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史为鉴,深刻反思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探寻其成长.辉煌与衰落的内外在原因,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