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一)行政管理机构 1. 识记:

(1)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

按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亦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 (2)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 合法性:任何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都是依照法律规定并通过一定程序设立的,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律规定的行政职能。

主体性:行政管理机构是行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职能的主要载体,在行政关系中居于主动地位。 系统性:任何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都是依法设置的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权力结构所组成的职责分明,协调有序的有机整体,其组织系统遍布全国各地。

权威性:对于不服从行政管理和裁决的,行政管理机构可以依法进行仲裁和惩罚,这是行政管理机构区别于其他的社会自治和协调管理机构的主要不同之处。强制性和权威性是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工具。 执行性和管理型:现代行政管理机构大都是立法代议机构的执行机构,执行后者通过的各项法律和法规。

2. 领会: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使力管理);

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执法维稳) (二)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1. 识记:

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与产生方式的总称。 (1)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2)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3)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4)委员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5)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2. 领会:

(1)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和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组成方式上的差异; (2)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组成方式上的独特之处; (3)我国中央政府即国务院的组成方式的特点。 (三)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1. 识记:

(1)根据性质区分:

领导机构:在整个行政管理机构中处于对重大行政问题进行决策和在行政执行中从事指挥、监督等活动的机构。

执行机构:又称为职能机构,在领导机构领导下分管某一专门领域行政事务的机构,作用在于执行领导机构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及其决策,管理该领域的行政事务。 监督机构:对各种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构

咨询机构:又称为参谋机构,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和出谋划策的机构

信息机构:政府中设立的专门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储存,为领导机构和有关部门提供各种行政信息、沟通情况的信息服务机构。 辅助机构:又称为办事机构,为协助行政首长的领导工作而设置的综合性办事机构或专门办事机构。

派出机构: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分支机构:中央邮政、铁道、海关等机关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排除机构——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公安派出所

(2)根据职能区分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和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社会文化生活等管理活动;

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从事维持政治制度和管理政府内政、外交事务等活动,包括人事、国家安全、监察、司法、民众事务、国防、外交等部门 (3)准行政管理机构

是为了完成政府专业管理和专门任务而设立的行政机构。分为3类:独立管制委员会;政府公司;其他独立机构——为政府或公众提供服务的。 2. 领会:

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和派出机构的不同作用和功能

(四)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1. 识记:

(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含义;

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等的总称。 (2)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是指依法设置行政管理机构的方法和步骤。 2. 领会:

(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适应性原则: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必须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变化,适应外在环境的系统要求。 协调性原则:在行政管理机构的上下级之间和同级各部门之间,机构设置一定要合理、协调。 权责相称原则:要依法明确规定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责范围,授予其相应的行政权力,规定其对上级和下级应承担的责任,建立和完善权责一致的行政体系。

精干高效原则:要同意责权,进行科学合理分工,优化结构,使运行程序简便,运行机制协调、完善、畅通。 法制性原则: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体制要有法律上的根据和保障;行政管理机构的权责都必须由法律赋予。

(2)我国不同级别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般程序:

一,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二,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三,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四,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于实施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P141

3. 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过程中如何坚持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五)行政机构编制 1. 识记:

(1)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含义;P142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等的总称,简称行政编制。

(2)行政编制管理机构的含义;P143

是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 (3)行政编制管理的含义P143

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2. 领会:

(1)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

1. 职能管理(配置、协调各级机关及其各部门职能的一种行政行为),具体内容见P144 2. 机构管理(对机构设置调整的管理,具体包括对机构的总量、性质、级别、名称、规模等诸多内容的管理)

3. 人员编制管理(对行政管理机构内部人员数量、结构、领导职数、员工数额等得确定及其管理)

(2)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的具体内容P144-145 (六)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1. 识记:

(1)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含义;

对那些已经不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原有机构进行的变革活动。 (2)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体目标 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效率、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2. 领会:

(1)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 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 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3. 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4. 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二)内部因素

1. 机构的过度膨胀

2. 人员素质不高、弱化(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

(2)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三)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四)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3)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1. 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1)重新审视政府职能定位,缩小政府的职能范围

(2)压缩社会福利项目,放松对企业的规制,通过合同出租将部分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权向私营公司和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转让。 (3)行政机构分权化改革 (4)行政机构设置社会化 (5)公共机构的非国有化

2. 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负责行政执行的组织和制定政策的部门相分离以及提高执行单位的管理自主权

3. 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权,以及,政府行政机构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

4. 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1)行政首脑办事机构的加强 (2)综合协调机构的强化

5.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临时机构的数量的增长以及作用的强化——明确临时机构的任务、设置的标准和程序、规范人事管理以及把临时机构的管理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3. 应用

(1)联系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目标的具体内容

(2)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第二,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交媾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第三,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第四,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第五,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一)行政管理机构 1. 识记:

(1)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

按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亦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 (2)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 合法性:任何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都是依照法律规定并通过一定程序设立的,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律规定的行政职能。

主体性:行政管理机构是行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职能的主要载体,在行政关系中居于主动地位。 系统性:任何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都是依法设置的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权力结构所组成的职责分明,协调有序的有机整体,其组织系统遍布全国各地。

权威性:对于不服从行政管理和裁决的,行政管理机构可以依法进行仲裁和惩罚,这是行政管理机构区别于其他的社会自治和协调管理机构的主要不同之处。强制性和权威性是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工具。 执行性和管理型:现代行政管理机构大都是立法代议机构的执行机构,执行后者通过的各项法律和法规。

2. 领会: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使力管理);

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执法维稳) (二)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1. 识记:

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与产生方式的总称。 (1)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2)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3)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4)委员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5)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2. 领会:

(1)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和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组成方式上的差异; (2)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组成方式上的独特之处; (3)我国中央政府即国务院的组成方式的特点。 (三)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1. 识记:

(1)根据性质区分:

领导机构:在整个行政管理机构中处于对重大行政问题进行决策和在行政执行中从事指挥、监督等活动的机构。

执行机构:又称为职能机构,在领导机构领导下分管某一专门领域行政事务的机构,作用在于执行领导机构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及其决策,管理该领域的行政事务。 监督机构:对各种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构

咨询机构:又称为参谋机构,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和出谋划策的机构

信息机构:政府中设立的专门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储存,为领导机构和有关部门提供各种行政信息、沟通情况的信息服务机构。 辅助机构:又称为办事机构,为协助行政首长的领导工作而设置的综合性办事机构或专门办事机构。

派出机构: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分支机构:中央邮政、铁道、海关等机关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排除机构——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公安派出所

(2)根据职能区分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和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社会文化生活等管理活动;

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从事维持政治制度和管理政府内政、外交事务等活动,包括人事、国家安全、监察、司法、民众事务、国防、外交等部门 (3)准行政管理机构

是为了完成政府专业管理和专门任务而设立的行政机构。分为3类:独立管制委员会;政府公司;其他独立机构——为政府或公众提供服务的。 2. 领会:

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和派出机构的不同作用和功能

(四)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1. 识记:

(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含义;

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等的总称。 (2)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是指依法设置行政管理机构的方法和步骤。 2. 领会:

(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适应性原则: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必须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变化,适应外在环境的系统要求。 协调性原则:在行政管理机构的上下级之间和同级各部门之间,机构设置一定要合理、协调。 权责相称原则:要依法明确规定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责范围,授予其相应的行政权力,规定其对上级和下级应承担的责任,建立和完善权责一致的行政体系。

精干高效原则:要同意责权,进行科学合理分工,优化结构,使运行程序简便,运行机制协调、完善、畅通。 法制性原则: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体制要有法律上的根据和保障;行政管理机构的权责都必须由法律赋予。

(2)我国不同级别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般程序:

一,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二,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三,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四,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于实施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P141

3. 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过程中如何坚持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五)行政机构编制 1. 识记:

(1)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含义;P142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等的总称,简称行政编制。

(2)行政编制管理机构的含义;P143

是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 (3)行政编制管理的含义P143

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2. 领会:

(1)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

1. 职能管理(配置、协调各级机关及其各部门职能的一种行政行为),具体内容见P144 2. 机构管理(对机构设置调整的管理,具体包括对机构的总量、性质、级别、名称、规模等诸多内容的管理)

3. 人员编制管理(对行政管理机构内部人员数量、结构、领导职数、员工数额等得确定及其管理)

(2)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的具体内容P144-145 (六)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1. 识记:

(1)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含义;

对那些已经不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原有机构进行的变革活动。 (2)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体目标 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效率、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2. 领会:

(1)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 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 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3. 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4. 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二)内部因素

1. 机构的过度膨胀

2. 人员素质不高、弱化(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

(2)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三)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四)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3)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1. 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1)重新审视政府职能定位,缩小政府的职能范围

(2)压缩社会福利项目,放松对企业的规制,通过合同出租将部分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权向私营公司和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转让。 (3)行政机构分权化改革 (4)行政机构设置社会化 (5)公共机构的非国有化

2. 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负责行政执行的组织和制定政策的部门相分离以及提高执行单位的管理自主权

3. 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权,以及,政府行政机构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

4. 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1)行政首脑办事机构的加强 (2)综合协调机构的强化

5.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临时机构的数量的增长以及作用的强化——明确临时机构的任务、设置的标准和程序、规范人事管理以及把临时机构的管理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3. 应用

(1)联系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目标的具体内容

(2)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第二,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交媾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第三,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第四,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第五,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相关内容

  • [法律法规]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
  • [阅读全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 216 号 <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已经2008年1月8日省人民政府第11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 孟学农 二○○八年一月九日 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机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

  • 机构编制管理电视知识竞赛试题
  • 2007-12-22 一.简答(论述)题(150题)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部分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是国务院哪次会议通过的,由谁签发,何时施行? 答: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由温家宝总理签发,自2007年5月1日起施 ...

  • 青海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 青海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2004年5月29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4年5月29日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公布 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根据<中华人 ...

  • 分支机构管理办法
  • 金谷医院集团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以及规划 一.人事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分支机构员工由金谷医院集团根据分支机构发展需要定岗定编,统一招聘任用,人事部按岗位定薪. 2.分支机构财务.管理人员由金谷医院财务.管理中心直接领导,并派驻分支机构或者当地招聘,编制在金谷医院集团本部.其它部门人员实行双重管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 ...

  •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十八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 ...

  • 中国银监会令-董事(理事)和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 中国银监会令 2013年第3号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监会第125次主席会议于2012年6月2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2月18日起施行. 中国银监会主席 尚福林 2013年11月18 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 和高级管理人员 ...

  • 关于制定机构编制法的议案
  • 关于制定机构编制法的议案 案由: 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立法是建立有效政府,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各主要发达国家都认识到政府机构设臵和编制管理立法的必要性,相关立法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要前沿课题. 其中,日本的经验比较具有代表性.二战后,日本政府机构臃肿 ...

  •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2014
  •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维护受助人员合法权益,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救助管理机构)工作秩序,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