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战略名词解释

1企业经营战略提出的背景

1、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2、市场竞争日3、科学技术的发展4、资源供应日益紧张。5、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多。6、产业结构的调整。2经营战略:从企业经营战略的定义中,我们把握以下要点:第一,表明了经营战略特点,第二,指明了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依据。第三,阐明了战略制定的目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第四,明确了目的、目标和途径、手段的关系。3、经营战略的特点 1、全局性。 2、长远性。 3、竞合性(即具有竞争性和合作性的特点)。 4、纲领性。 5、相对稳定。

4、经营战略决策工作地位的重要性:1、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最基本的经营行为 2、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工作是企业管理周期的中心环节 3、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方案是全体职工的行动纲领.5、经营战略形成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1、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理论和产品、市场组成理论。根据不同风险度的环境分别实施相对应的五种战略管理模式: 稳定的环境——保守稳定型。活跃的环境——效率反应型。 可预测的环境——营销先导型。 可探索的环境——战略探索型。 极动荡的环境——开拓创造型。第三,企业经营战略由四个要素构成。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协同合作。2、安德鲁斯的战略设计理论和目标战略理论。3、钱德勒的战略平衡理论和战略组织理论。 6、经营战略发展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1、德鲁克的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理论。 2、霍弗和申德尔的企业资源配置理论。3、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7、经营战略深化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90年代及之后)。1、战略同盟理论。这种理论主张,2、企业核心能力理论。3、战略再造理论。4、知识经营战略理论。知识经营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一,21世纪的企业必须具有产生知识生产力的能力。第二,知识就是企业的经营资源,是新型的资本。第三,可供选择的知识经营战略很多,如知识创新战略等。8、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含义: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家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具体是指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实施和控制过程所进行的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模式的含义。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家遵循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工作规律的客观要求,按照各项战略性工作在时间上的先后程序(过程)和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所设计出来的一套能确保战略工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正常运行的系统和高效运作的模式。9、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即企业经营战略模式)1、战略管理过程系统。分为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战略环境分析阶段;战略制定和决策阶段;战略实施和反馈阶段。2、使命目标经营战略层次体系。即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然后分别制定企业经营单位的战略和职能战略。3、战略方案的内容体系。10、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系统:1、战略环境分析阶段。2、战略制定阶段3、战略实施和反馈阶段。11、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 1、总体经营战略——第一层次(又称公司级或总公司级经营战略) 分类:第一,企业所处的经营态势(发展型战略;稳定型战略;紧缩型战略),第二,企业经营领域(专业化战略;多元化战略)第三,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主客观条件不同,3、职能战略——第三层次。12、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体系:

1、战略思想(统帅,灵魂,导向作用,2、战略目标(战略的核心)3、战略重点。4、战略方针(可分为综合性方针,单项性方针,目的性方针,手段性方针)5、战略阶段。阶段的划分,以战略期限的长短为依据。6、战略对策(又称经营策略)。它具有阶段性、针对性、灵活性、具体性、多重性等特点。13、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必要性 1、保证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2、保证战略决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3、提高战略决策的稳定性和效益性。二、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内容的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第一,国内政局分析。第二,国际政局分析。第三,国内政治经济任务和政策环境分析。 2、经济环境分析。第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第二,国内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育情况分析。第三,国家产业政策分析。第四,国际经济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 3、社会,文化,技术环境分析。第一,社会环境分析。第二,文化环境分析。第三,科技环境分析。4、资源环境分析。第一,自然资源及其开发状况分析。第二,资源供应情况分析 第三,资源利用和环保分析。14、企业外部环境重点内容的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第一,企业总体市场的调查和分析。A、用户的现实需要,就是用户或顾客有支付能力的需要。B、用户的潜在需求。第二,企业细分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第三,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的趋势分析。A、生活资料产品的需求趋势B、生产资料产品的需求趋势和规律。

2、行业环境分析。第一,行业的现状及其前景。A、行业的寿命周期分析。B、行业规模分析。C、行业的技术状况分析。D、行业内战略集团分析。第二,行业中的竞争结构分析。波特教授指出的五种竞争力量。 A.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同业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行业发展速度;产品的差异化程度;用户的转换成本)。B.新加入者的威胁(进入障碍: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优势;资金需求;原有企业对进入者的态度和反应)。C.来自替代品的压力。D.买方的议价能力。E.供方的议价能力。15、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1、搞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2、查出造成劣势的原因,找出内部的潜力。五、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1、企业一般情况分析包括:领导者素质和职工素质分析;企业发展情况分析;企业管理素质分析;企业技术素质分析;企业生产条件分析;企业营销情况分析;企业财务、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企业资源供应分析;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2、企业经营实力:产品竞争能力分析;技术开发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市场营销能力分析;产品获利能力分析)。3、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第一,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第二,企业成功独特因素分析。 2、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第一,企业的长处—优势。第二,企业的短处——劣客创造新的更大的价值,满足其新的需要,并高于竞争对手一筹的、较长时期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特征:知识性和智能性;整合性和创新性;增值性和延展性;独特性和长期不可模仿性。 企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体系:一是树根(核心能力);二是树干和主枝(核心产品);三是分枝、叶、花、果(最终产品)。16、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内容1、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分析。第一,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有利因素-机会。第二,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不利因素——风险,也叫威胁。17、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目的:为制定各种经营方案,进行经营战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18、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方法1、企业内外环境对照分析法(十字图

表分析法)。2、波士顿矩阵分析法。3、麦肯锡矩阵分析法。19、确定战略经营领域结构的原则1、一般原则。所谓一般原则是指环境的引力或企业的实力平衡的原则。2、具体原则。第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平衡的原则。第二,企业的投入与收入平衡的原则。第三,SBA的成功关键因素与企业的战略优势平衡的原则。第四,企业内部集合性与外部适应性的统一。20、分析企业战略经营领域的方法1、环境引力与企业实力的对比分析法。 2、SBA的运行规则和战略主体,战略关系,战略关键分析。第一,SBA运行规则分析。第二,战略主体分析。第三,战略关系分析。直接关系;间接关系。第四,战略关键分析。 3、拓宽视野与系统分析相结合。首先,大胆畅想。其次系统分析。4、密切注意风险环境的变化(预测和展望)。21、确定企业使命的重要性1、明确规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进的道路2、是确定战略目标的前提3、战略方案制定和选择的依据4、是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的基础22、企业使命的决策内容1、关于企业性质的确定。2、关于企业成长方向的选择。3、关于经营目的的确定。企业一般有三个经济性目的。长期生存;持续发展;获得盈利。4、企业经营哲学的性质。5、企业经营方针的选择。6、企业社会责任的确定。23、企业使命的决策方案:1、坚持企业原有使命的决策。2、扩大企业使命的决策。3、改变企业使命的决策。24、企业使命决策应考虑的重要因素:1、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2、市场需求。3、竞争态势。4、企业实力。25、确定企业使命应研究的重要问题1、要以顾客的基本需求为中心来确定企业的使命。2、正确的企业使命必须有约束力。3、企业使命要具有鼓动性。26、企业战略目标的含义 :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使命和宗旨的具体化和定量化,是企业的奋斗纲领,是衡量企业一切工作是否实现其企业使命的标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战略目标构成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企业奋斗的纲领,也是衡量企业一切工作是否实现其企业使命的标准。

27、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作用1、战略目标能够实现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企业能力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和协调的发展。2、战略目标能够使企业使命具体化和数量化,使企业的战略任务得以落实,避免落空。3、战略目标为战略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评价标准和考核的依据4、战略目标描绘了企业发展的远景,对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都有激励作用。28、战略目标的构成 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分类方法是将战略目标划分为四类:发展性目标;效益性目标;竞争性目标;利益性目标。另一种分类,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八个方面的重要目标,即市场推销目标、创新目标、人员组织目标、财务资源目标、物质资源目标、生产率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利润目标。29、战略目标决策的内容1、战略目标水平的选择。2、重点战略目标的决策。十

30、战略目标制定和选择的基本要求1、战略目标必须有科学的依据。2、目标必须明确和具体,并规定出完成期限3、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并切实可行。4、目标应突出重点。 5、目标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第 一,从层次上看,战略目标应分成企业的整体目标、经营单位目标和职能部门目标等。第二,从时间上,应分成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第三,从性质上看,应将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相结合。第四,从内容上看,应列出上限目标,下限目标。31、发展型战略的含义。发展型战略:是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的目标发展的谋划与方略。该战略以发展为导向。二、发展型战略的特点1、投入大量资源,扩大产销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2、强调通过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需求来引导消费,创造消费。3、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效果。32、企业采用发展型战略的原因。1、追求发展是企业这种有机组织的本性。2、环境因素的影响。3、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33、发展型战略的基本类型1、按发展的程度不同划分:第一,超常规发展战略(年增长20%以上)。第二,高速发展战略方案(年增长10%——20%)。第三,中速发展战略方案(年增长5%——10%)。第四,低速发展战略方案(年增长1%——5%)。

2、按发展的方式不同划分:第一,集中型发展战略,第二,一体化发展战略。第三,多样化发展战略。 34、发展型战略的适用条件1、企业外部的条件:第一,经济增长情况。第二,产业环境和行业情况。第三,政策、法律和社会方面的限制。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情况。2、企业自身的条件:第一,企业获得资源的能力。第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储存的能力。第三,企业的灵活性(指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第四,企业文化. 35、稳定型战略的特点1、可以蓄势待发,为将来发展做充分准备。2、满足于过去的经济效益水平,决定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效益目标。3、继续用基本相同的产品或劳务为原有的顾客服务。4、力争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和产销规模或者略有增长,稳定和巩固企业现有的竞争地位。5、在战略期内,每年所期望取得的成就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从而实现稳步前进。36、稳定型战略的分类1、按偏离战略起点的程度。 第一,无增战略方案。第二,微增战略方案。2、从采取的防御态势上划分。第一,阻击式防御战略。第二,反应式防御战略。37、稳定型战略的适用条件 1、外部环境。第一,宏观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影响。第二,行业本身的经济技术特点。第三,行业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2、外部环境和综合实力的分析。第一,当经济处在发展时期,行业内部或行业相关市场需求增长,为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会,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够发展。第二,当经营环境相对稳定时,各类企业对稳定型战略有不同的选择。 第三,如果环境的衰退是暂时的,则大多数企业应采取维持原有状况的稳定型战略。此外,企业的盈利目标、政府的政策等都可能成为采取稳定型战略的原因。38、稳定型战略的优点1、企业基本维持原有的产品/市场领域,从而可以利用原有的生产经营领域、渠道,避免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所必需的资金投入,风险较小。 2、不需改变资源的分配模式,大大减少资源重新组合所必然造成的巨大浪费和时间上的损失。3、可以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充分利用人才,减少各种招聘及培训的费用。 4、比较容易保持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资源,能力的平衡协调,有助于防止过快,过急而导致的重大损失。39、稳定型战略的弊端。1、一旦打破需求、竞争的平衡,则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2、无力面对强大的竞争者的进攻,从而会失去市场,陷入困境。3、往往容易使企业的风险意识减弱,甚至形成惧怕风险,回避风险的企业文化。40、紧缩型战略的特点。1、对现有产品或市场实行收缩,调整,撤退或放弃和完全退出。2、逐步缩小产销规模,降低市场占有率,及某些经济效益指标水平。3、目标重点是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争取较大收益和资金价值。4、具有过渡的性质。41、紧缩型战略的类型 1、按促使企业采取紧缩型战略的基本原因划分。第一,适应性紧缩战略方案。第二,失败性紧缩战略方案。第

三,调整性紧缩战略方案。2、按促使企业采取紧缩型战略的基本途径划分。第一,选择性收缩方案。第二,转向战略方案。第三,放弃战略方案。第四,清算战略方案。42、紧缩型战略的适用条件1、对外部的威胁作出的反应(如经济不景气,突发事件,产品滞销等)2、经营中出现了更好的机会43、紧缩型战略的利弊。利:1.可以使企业降低各种费用,及时渡过难关。2.可以使企业更加有效的配置资源,提高经营素质,发挥和增强企业优势。3.可以避免竞争,防止两败俱伤。弊:1.削弱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2.会对人员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企业人心涣散,效率降低。3.将导致企业总体的供求关系缩小,影响经济的回升和行业的衰退。44、大型企业的特点1、设备大型化,生产经营规模大,经营能力强。2、在行业中,一般处于优势地位。3、对外联系广,辐射能力强。4、市场开拓能力强。5、容易开展多样化经营,分散风险的能力强。6、企业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缺乏灵活性,对变化着的环境适应性差。三、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2、大型企业是本行业的排头兵和台柱子。3、大型企业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力军。45、大型企业的战略思想 1、规模化经营思想。2、集约化经营思想。3、集团化经营思想(实质是以生产名优产品的企业为核心)。4、主力军经营思想。5、优势化经营思想。6、综合化经营思想。7、国际化经营思想。46、大型企业的战略目标:1、行业地位目标。第一,国内同行业领先目标。第二,国际同行业领先目标。2、发展能力目标。 第一,增加生产能力的目标。第二,技术进步目标。第三,人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第四,管理现代化目标。第五,核心能力目标。主要指企业创新能力目标。3、贡献目标。第一,实现利润目标。第二,增加上缴国家税金目标。第三,为投资者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标。第四,企业留利目标。第五,提高职工和经营者收入水平目标。4、跨国经营目标。第一,商品出口贸易目标。 第二,劳务输出目标。 第三,技术出口贸易目标。 第四,境外投资目标。 第五,出口创汇目标和出口盈利目标。

47、大型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类型:1、规模扩大化经营战略。第一,工厂规模战略,也叫最佳经济规模。第二,企业规模战略,也叫企业经营规模。2、多样化经营战略。3、企业集团化经营战略:第一,产品辐射型集团化战略。第二,多元复合型集团化战略。第三,项目配套型集团化战略。第四,科技开发型集团化战略。第五,经营服务型集团化战略。4、国际化经营战略。5、主导产业投资战略:第一,向生产初级产品的主导产业投资的战略。第二,向生产中间产品的主导产业投资的战略。第三,向生产最终产品的主导产业投资的战略。48、大型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2、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趋势。3、国内和国际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4、高新技术发展动向。5、资源状况和资金状况。6、企业的状况。49、中小型企业的内涵。中小型企业,是指在劳动力或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或产品,或固定资产价值等集中程度属于中等或低等的企业。根据我国宏观经济主管部门的规定,凡年销售收入在4000万元到4亿元人民币,年平均资产在3000万元到3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属于中型企业。50、中小企业的特点。1、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2、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3、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4、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5、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6、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7、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51、中小企业的地位: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3、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52、中小企业的作用1、拾遗补阙作用。2、就业的“蓄水池”作用。3、对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53、中小型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类型:1、“小而专”或“中而专”的战略。2、规模扩大化的经营战略。3、联合经营的成长战略。 4、特色经营战略。5、补缺经营战略。6、租赁经营战略。7、承包经营战略。8、赶超型或防御型的竞争战略。54、中小型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企业自身成长阶段和势力状况。2、市场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3、竞争强手发展情况。4、与之协作配套的整机厂的状况和发展前景。5、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方针和政策。55、国际化企业的类型:1、生产过程立足于国内,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企业。(初级阶段的一种类型)2、境外投资设厂,开发和利用国际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市场的企业。(发展阶段的一种类型)56、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动因1、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2、我国企业成长壮大,变强的内在要求。3、我国由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的客观需要。57、国际化企业的特点1、经营空间跨国化。2、经营环境复杂化。3、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联盟化。4、国际市场信息网络化。5、国际化经营计划周密化,组织扁平化。58、国际化企业的地位:国际化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国际交流、经营合作、贸易往来的主力军;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突击队,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通过国际化企业的经营实践将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59、国际化企业的战略思想1、经营国际化观念。2、生产全球化观念。3、国际市场营销观念(确立国际市场,国际发展空间,国际标准三个观念)4、产品整体化观念。

5、联合参与国际竞争的观念60、国际化企业的战略目标:1、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2、发展成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跨国公司。3、从以产品出口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境外投资和技术出口为主,提高跨国投资的回报率。61、国际化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类型:1、按照产品技术的来源划分,有两种总体战略可供选择。第一,反回头战略。第二,技术带动出口战略。2、按国际化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有以下各种战略可供选择。第一,商品出口战略(初创阶段)。第二,合资经营出口战略。第三,加工出口战略(起步阶段),即指“三来一补”战略.第四,境外投资战略(成长阶段)。3、按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为标准不同来划分,第一,“母国取向型”战略。第二,“东道取向型”。第三,“全球取向型”。62、国际化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决策因考虑因素1、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国际市场竞争状况及其竞争发展趋势3、目标市场所在国的外贸政策和产业政策.4、国内外市场的价格水平和其他市场因素。5、企业本身的出口能力和条件。63、国际化企业实施总体经营战略的措施:1、培养国际化的经营人才。

2、建立有效的国际市场信息网络系统。3、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适时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4、实行贸,工,技联合,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64、企业经营单位的定位战略决策的必要性1、有利于企业经营单位明确

其主导产品。2、有利于形成战略优势。65、经营单位定位战略类型:1、按行业内产品序列不同的定位战略类型。第一,上游产品定位战略方案。第二,中游产品定位战略方案,第三,下游战略方案2、按经营单位产品经营范围不同的定位战略类型。第二,产品多样化经营定位战略方案。3、按经营单位产品生产经营规模不同的定位类型。第一,小规模经营定位战略方案。第二,中规模经营定位战略方案。第三,大规模经营定位战略方案。第四,超大规模经营定位战略方案。66、经营单位的定位战略决策应考虑因素:

1、行业发展态势。2、市场需求趋势。3、企业实力条件..67、企业经营单位的投资战略决策的必要性:1、有利于确保经营单位产品定位战略的顺利实施。2、确保经营单位投资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68、企业经营单位投资战略方案:1、积极的投资战略方案。2、追加投资的战略3、不投资或适当投资的战略。4、负投资战略。69、经营单位制定和选择竞争战略的必要性:1、参加竞争的客观要求。2、谋取竞争优势的需要。70、经营单位竞争战略类型1、按在行业中谋取竞争地位的目标不同划分。第一,首位企业竞争战略方案。第二,优势企业竞争战略方案,第三,中位企业竞争战略方案。2、按行业中竞争的重点不同划分.有三种竞争战略方案可供选择。第一,成本领先战略方案。第二,差异化战略方案。第三,集中化战略方案. 3、按企业竞争态势不同进行划分,第一,进攻型战略。第二,赶超型战略。第三,防御型战略。第四,转移型战略。71、经营单位合作战略类型1、按合作对象不同划分的战略类型。第一,中,中两方合作战略方案。第二,中,中,中…合作战略方案。第三,中外合作战略,2、按合作内容不同划分的战略类型。第一,科技开发型合作战略方案。第二,产品生产型合作战略。第三,资源开发型合作战略。3、按合作形式不同分类。第一,契约式合作战略方案。第二,股权式合作战略方案。第三,合资式合作战略方案。72、经营单位合作战略决策中应解决的问题 1、选择合理的合作目标 2、既合作又竞争,以竞争促合作 3、合作中要善于取长补短,提升自身优势4、努力实现双赢和多赢,巩固和发展合作市场战略。二73、市场战略决策的内容1、关于企业目标市场战略的决策。2、关于市场营销组合战略的决策。 3、关于顾客满意度营销战略决策。4、关于品牌战略和名牌战略决策。5、关于市场营销新谋略决策。74、企业市场细分的目的1、便于掌握不同顾客的需求特点,正确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2、便于掌握市场分布情况,发现市场缝隙。3、有利于确定企业的重点目标市场。75、企业产品市场细分的原则1、市场特性的可衡量性。2、市场开发的效益性。3、进入市场的可行性。

4、细分标志的动态性。76企业目标市场战略方案 1、按市场方位不同来划分。 第一,单方位目标市场战略, 第二,多方位目标市场战略,第三,全方位目标市场战略,2、按市场空间大小不同来划分:第一,本地目标市场战略。第二,地区目标市场战略。第三,全国目标市场战略。第四,国际区域目标市场战略。第五,世界目标市场战略。3、按目标市场的远近不同来划分:第一,就近目标市场战略,选择企业所在地市场的战略。第二,周边地区目标市场战略。第三,周边国家或地区目标市场战略。第四,远洋国家或地区目标市场战略。4、按经济发达或发展程度不同来划分:第一,经济发达(或国家)目标市场战略。第二,新兴工业化地区(或国家)目标市场战略。第三,发展中地区(或国家)目标市场战略。第四,欠发达地区(或国家)目标市场战略。5、按顾客(或客户)需求量大小不同来划分。第一,大客户战略。客户数量占20%-30%,其需求量占整个市场容量的70%-80%。第二,中小客户战略,客户数量占70%-80%,其需求量占整个市场容量的20%-30%。77、企业目标市场战略选择:1、选择目标市场战略的条件。作为目标市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该市场有一定购买力;其次,该市场有一定的尚未满足的需要,竞争对手不至于完全占领该市场。最后,本企业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有能力进入该市场。2、选择目标市场战略应处理好的关系: 第一,市场面的多与少,大与小的关系 第二,重点市场和一般市场的关系 第三,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的关系 第四,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第五,当前市场和长远市场的关系78、产品市场定位战略1、避强战略,即避开强大对手。 这种定位策略风险较小,成功率高。2、雷同战略,采取同竞争对手相同的市场定位战略。实施这种市场定位有两种情况。3、超强战略。不仅选择与强手相同的市场定位,而且在同一定位市场上要超过竞争对手。79、进入目标市场的战略1、按贸易或投资方式不同的战略选择。第一,贸易式进入市场的战略。第二,契约式进入市场战略。第三,投资式进入市场战略。2、按进入市场的远近不同的战略选择。第一,滚雪球式进入战略,即先近后远进入市场的战略。第二,采蘑菇式进入战略,即哪里有蘑菇就在哪里休,不分远近进入市场的战略。第三,先远后近式进入战略,即先开发远的市场,后开发近的市场的进入市场的战略。 3、按进入市场的难度不同的战略选择。第一,先易后难开发战略。第二,先难后易开发战略。80、开发市场的营销组合战略,市场营销各要素如何组合1、产品开道战略。2、价格引路战略。3、渠道开通战略。4、促销开路战略。81、市场营销组合战略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目标市场的特点。2、企业营销战略的任务。3、企业营销环境。4、企业资源状况。5、市场营销预算。82、名牌战略的类型1、按名牌涵盖的对象不同来划分。第一,名牌商标战略方案。第二,名牌商号战略方案。第三,商标、商号统一的名牌战略。第四,商标和商号共创名牌战略。2、按名牌等级战略分类。第一,地方级名牌战略。第二,地区级名牌战略。第三,国家级各牌战略。第四,国际区域级名牌战略。第五,世界级名牌战略。 3、关于名牌成长战略的分类。第一,生产规模扩大化成长战略。第二,集团化经营成长战略。第三,多样化经营成长战略。第四,国际化经营成长战略。4、关于名牌的价位战略分类:第一,高价位战略。第二,中价位战略。第三,低价位战略。83、实施名牌战略应重视的几项工作:1、树立正确的名牌观念。2、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3、合理地制定名牌的目标。4、把握好名牌升级的时期。5、抓好企业名牌要素的整体优化工作。84、新形势下市场营销新谋略: 1、直复营销 2、顾客满意营销。3、关系营销。4、文化营销。5、绿色营销。6、整合营销。7、网络营销。85、产品战略的地位:1、正确的产品战略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水平2、正确的产品战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生命力。3、正确的产品战略有利于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86、不同寿命周期的产品 战略1、投入期的产品战略。第一,“以新领先”的战略。第二,“新品完善”的战略。第三,新品形象战略2、成长期的产品战略。第一,新产品生产扩大化战略。第二,新品名牌战略。3、成熟期的产品战略。第一,改进或改革产品战略。第二,优质低价

战略。第三,产品差异化战略。4、衰退期的产品战略。第一,集中战略。第二,收益战略。第三,逐步减产、最后淘汰战略。87、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战略方案:1、产品方向结构的优化战略。2、产品用途结构的优化战略。3、产品技术结构的优化战略。4、产品档次结构的优化战略。5、产品材质结构的优化战略。6、产品序列结构的优化战略。88、产品开发战略分类1、按产品开发的新颖程度进行分类。第一,全新型新产品开发战略。需要大量资金,时间长。第二,换代型新产品开发战略。第三,改进型新产品开发战略。这是代价最小、收效最快的一种产品开发战略。2、按产品开发新的范围和水平进行分类。第一,地区级新产品开发战略。第二,国家级新产品开发战略。是指新品开发达到国家一级水平的战略。第三,国际区域级新品开发战略。第四,世界级新品开发战略。3、按产品开发方向进行分类。第一,产品功能化战略。第二,产品规格化战略,即产品大型化战略、产品中型化战略、产品小型化战略、产品微型化战略。第三,产品精密度战略。即产品精密化战略和产品简洁化、小巧化战略。第四,产品节能化战略。第五,产品特色化、差异化战略。89、产品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进行产品战略方案的决策,都应全面分析和考虑以下因素。 1、产品未来的发展前途。2、产品收益性(销售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指标)。3、产品竞争性。4、资源条件。5、技术条件。6、商品化程度。7、销售可能性。8、国家规划、方针、政策、法令的要求。七、产品战略决策方法:1、产品寿命周期评价.2、产品获利能力评价法(资金利润率水平来评价)。3、产品四象限评价法(根据市场位置来评价4、产品系列平衡法.。90、产品质量特性:第一,产品质量特性根据顾客对质量特性要求的重点不同来分类,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A、性能;B、寿命;C、可靠性;D、安全性;E、经济性。第二,按内在质量特性和外部质量特性来分类,主要有:内在质量特性;外部质量特性。91、产品质量战略决策的作用:1、是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2、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3、推动着智力开发战略决策。4、带动着企业生产战略的决策。5、有利于推动企业营销战略决策。92、产品质量战略类型:1、产品质量特性组合战略。 第一,内在质量为主,外部质量为辅的质量战略。第二,外部质量为主,内在质量为辅的质量战略。第三,内外质量并重的质量战略。2、产品内在质量特性战略,第一,产品性能战略。A、高性能战略。B、适中性能战略。C、合格性能战略。第二,产品寿命战略。A、长寿命战略。B、适中寿命战略。C、短寿命产品战略。3、产品质量标准战略。第一,国家质量标准战略。第二,国际质量标准战略。第三,国外先进标准战略。第四,目标市场所在国的国家标准战略。第五,竞争质量标准战略。第六,用户满意标准战略。 4、市场质量目标战略,第一,符合性质量战略。第二,竞争性质量战略。第三,适用性质量5、质量目标战略。 93、产品质量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国内外市场近期和远期需求变化趋势。2、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要求。3、企业的开发能力和生产条件。4、国内外产品质量提高的动向。5、国家在一定时期对产品质量目标的要求和产品质量监督政策。94、企业重视和加强产品质量战略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重视提高质量战略意识2、正确地制定质量战略目标和质量战略方针3、重视产品创名牌和塑造企业产品质量形象4、重视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5、开展企业产品质量的认证工作。95、技术的构成:

1、按技术形态划分。物质形态的技术;智能形态的技术。2、按性质划分。硬技术;软技术。 96、技术的功能1、技术的科学功能

2、技术的生产功能3、技术的经济功能 4、技术的社会功能5、技术的管理功能。97、衡量企业技术进步的指标1、技术水平提高的程度指标2、经济效益指标3、环境效益指标4、社会效益指标。98、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式:1、开发型模式2、扩散型或引进型模式3、改造型模式。99、科技战略的特点:1、从属性2、超前性3、创新性4、风险性。100、科技战略的地位: 1、对实现企业总体战略起着保证作用2、对实现企业技术进步起着指导作用3、对企业管理的变革起着推动作用 4、对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起着促进作用。101、企业科技战略的类型:1、按拥有知识产权的程度不同划分。第一,原创性知识产权战略。第二,规避知识产权战略 第三,尊重知识产权。缺乏开发能力,而又急需某些先进技术。2、按企业技术特点:一是硬技术投较资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二是用人较少,节省了较多的劳动力。第三,知识密集型。第四,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第五,劳动密集与知识密集相结合。第六,技术密集与智能密集相结合。3、按技术的层次结构分:第一,初级型技术战略第二,中级型技术战略,第三,先进型技术战略。第四,先进适用型技术战略。 4、按技术进步的目标分类。第一,地区级技术目标战略。第二,国家级技术目标战略。第三,国际级技术目标战略第四,世界先进技术目标战略。5、按企业在技术竞争中所负担的角色分类。第一,领先型技术战略。(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考虑)第二,紧跟型(尾随型)技术战略。(大型企业或具有革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第三,模仿型技术战略。(发展中的企业普遍采用)第四,配角型技术战略6、按技术进步的方式不同来划分。第一,独立开发技术战略。第二,技术引进型战略。第三,技术改造型战略。102、企业科技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3、竞争对手的技术状况和技术战略。4、本企业的技术现状,优势和差距。5、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可能性和引进技术的消化能力6、本企业的技术队伍和职工技术素质。103、科技战略实施的工作:1、发挥现有技术的优势,创造新的优势2、培育人才优势,发挥人才优势3、搜集最新技术信息,力争技术开发的主动权4、有计划地开发新技术,建立技术储备,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104、企业物力资源的重要作用:1、企业劳动手段是企业再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2、企业的劳动对象资源,是企业再生产不断循环的重要条件3、企业的物力资源是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源源不断提供所需产品或劳务的重要保证。105、企业所需物力资源类型:1、按资产形态分类。(固定资产;流动资产)2、按物质在生产中的具体作用分类。(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3、按物质本身的自然属性来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机电产品)106、企业物力资源战略类型:1、采购物力资源战略2、自主开发资源战略。主要思路:一是本地,二是国内,二是高科技。3、联合开发资源战略。主要思路:一是兄弟企业的联合;二是利用外资;三是同外商合作。4、培植资源战略。走培育资源的道路十分广阔,值得有关企业高度重视。5、租赁战略,第一是融资性租赁战略。第二是服务性租赁战略。6、综合利用资源战略。107、企业物力资源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企业所处地理自然环境状况2、

国内物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3、国家资源政策4、国内外资源的供求状况5、企业物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6、企业总体战略及其目标要求。六、企业物力资源战略的实施:1、重视物力资源的节约, 2、加强物力资源的利用。108、人力资源的特点:生物性;能动性;时效性;智力性;再生性;社会性。109、人才的基本特征:1、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劳动2、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智能。3、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对本单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10、人才的基本素质(德;学;才;识;体)五、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1、科学技术型2、经营管理型3、政工、企业文化工作型4、行政管理型。111、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1、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要求,保证其对人力资源总量的需要。2、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满足企业各层次、各专业对人才的需要。3、提高每个劳动者的素质,使之与其岗位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效能。4、努力把人力转化为人才,促进每个劳动者都能成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进取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112、可供选择的人力资源战略: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引进人才开发战略,借用人才战略,招聘人才战略,自主培养战略,定向培养战略,鼓励自学成才战略。2、企业人才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层次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学科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职能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智能优化战略;企业人才能级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年龄结构优化战略。3、使用人才战略。任人唯贤战略;岗位轮换战略;台阶提升战略;职务、资格双轨战略;权利委让战略;破格提拔战略。113、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国家有关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政策2、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发育状况3、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4、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水平5、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情况。114、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1、人才的发现,第一,树立爱才之心,第二,提高识才之能。第三,具备护才之胆。第四,掌握选才之法2、人才的激励(物质;精神;荣誉;工作)。 115企业文化提出的背景: 1、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职工构成的变化,智力型职工比重增大2、企业管理中软要素的作用增大3、企业经营领域扩大化,经营领域多角化,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加,竞争激烈,经营风险增大,企业外部的压力加大4、企业经营国际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116、企业文化的特点:(隐形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具体性;动态性)117、企业文化的作用:(导向;凝聚;规范)五、可供企业选择的企业文化战略方案: 1、企业产品形象战略2、企业职工形象战略 3、企业家形象战略 4、职工榜样战略5、文明生产战略 6、企业员工共同信念战略(最核心的,主导作用)7、企业凝聚力战略8、企业形象战略(最根本的战略,是一个指导战略)。118、进行企业文化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技术进步状况2、企业职工行为规范和道德状况3、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4、企业家和员工队伍的素质状况5、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及其战略目标的要求。119、企业财务战略决策的作用:1、对各项经营决策起着综合平衡的作用2、对各种经营战略方案起着评价和选择的作用3、对经营资源的分配起着指导作用。120、财务战略决策的任务:1、正确地选择筹资渠道,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2、正确选择资本(资金)投向,合理安排使用3、正确运营资本(资产),重组资本(资产),优化资本(资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121、企业筹资战略类型:1、按筹资的方式不同分类。第一,资本积聚战略。 第二负债经营战略,第三,合资或合作经营。 第四,股份经营战略。122、筹资战略决策应遵循的原则:1、尽可能挖掘企业潜力,实行内源型融资渠道战略。2、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内部融资不能满足对发展资金的需求时,则努力开通外源型融资渠道战略3、企业筹资来源的选择中要有利于优化企业资金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争取资金来源的前提条件。123、企业投资战略类型:1、按投资方向划分投资战略类型。第一,外延性投资战略,第二,内涵性投资战略。第三,兼顾型投资战略。2、按投资项目来划分投资战略类型。产品投资战略;工艺投资战略;设备投资战略;节能降耗投资战略;生产环境改造投资战略。124、企业投资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市场需求趋势。2、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3、企业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4、企业外部的资源环境和竞争态势。5、企业自身的积累和投资能力。6、企业成长阶段。125、资产(资本)运营战略类型:1、资本(资产)重组战略。企业重组战略;资产重组战略;产权重组战略。2、企业资本形态战略类型。有形资本经营战略(机器设备等);无形资本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等)。九、资产(资本)运营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市场需求趋势。2、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3、要考虑企业的资源条件。4、企业的成长阶段。5、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 126、战略制定过程的特点:1、战略决策的高层性。2、战略决策的自主性。3、战略决策的创新性。4、战略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和间歇性。5、决策思维的理性化和决策结果的风险性。 127、企业战略决策的任务,就是谋划和选择一个能体现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保障企业中长期的发展,并与自身实力和环境引力相适应的满意的战略方案。128、战略决策方案的内容:第一制定和选择企业总体战略方案。第二,制定和选择各个经营领域的战略,三,制定和选择职能战略方案,也叫部门战略方案。129、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设计和选择实施战略所需要的组织机构。2、将战略方案具体化,使之便于操作。3、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以支持战略方案的实现。130、战略实施方式的选择:1、指令型方式2、变革型方式3、合作型方式4、文化型方式。5、增长型方式。131、制定战略规划的注意点:1、规划的严肃性和可行性。2、规划的专业性和民主性。3、规划的集中性与分散性。132、战略控制的必要性:1、战略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2、战略规划本身存在某些缺陷。3、企业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4、解决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必须加强战略控制。133、战略控制的对象:1、对战略的全过程控制。2、对战略的全体系的控制。3、对全员的控制。134、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1、确定评价标准。2、衡量工作绩效。3、及时纠正偏差。135、战略控制的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系统所组成:1、战略控制系2、业务控制系统3、作业控制系统。136、战略控制的原则:1、预测未来的原则。2、抓住重点的原则 3、经济合理的原则。4、奖惩结合的原则。137、战略控制的方式:1、自上而下的控制2、反馈控制3、自我监控4、相互监控。138、战略控制的方法:1、间接控制2、直接控制。139战略调整的方法:1、关键因素调整法2、备用方案调整法。140、不同类型工作与组织结构的特征:1、高层:非事务性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幅度窄;目标重点是抓质量;组织呈柔性2、中层:

担负技能性工作和工程技术性工作;其他适中;目标重点是可靠性;组织偏向柔性3、基层:事务性工作;其他高;目标重点是数量和效率;组织偏刚性 141、战略决策的组织领导要处理好的关系:1、等级与幅度的关系——中高、窄幅。2、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横向与纵向分权的基础上集权3、细分与粗分的关系——工作性质及工作程序的连续性决定了分工不可过细。4、横协与纵协的关系——关于在于横向协调。5、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的关系。142、企业家的主要职责:1、谋划企业发展,制定战略方案。2、有效地实施战略143、企业家的素质特征:1、品德高尚2、思维敏捷3、性格优异4、富有韬略。144对企业家激励的内容(事业;利益;精神和荣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企业经营战略提出的背景

1、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2、市场竞争日3、科学技术的发展4、资源供应日益紧张。5、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多。6、产业结构的调整。2经营战略:从企业经营战略的定义中,我们把握以下要点:第一,表明了经营战略特点,第二,指明了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依据。第三,阐明了战略制定的目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第四,明确了目的、目标和途径、手段的关系。3、经营战略的特点 1、全局性。 2、长远性。 3、竞合性(即具有竞争性和合作性的特点)。 4、纲领性。 5、相对稳定。

4、经营战略决策工作地位的重要性:1、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最基本的经营行为 2、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工作是企业管理周期的中心环节 3、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方案是全体职工的行动纲领.5、经营战略形成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1、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理论和产品、市场组成理论。根据不同风险度的环境分别实施相对应的五种战略管理模式: 稳定的环境——保守稳定型。活跃的环境——效率反应型。 可预测的环境——营销先导型。 可探索的环境——战略探索型。 极动荡的环境——开拓创造型。第三,企业经营战略由四个要素构成。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协同合作。2、安德鲁斯的战略设计理论和目标战略理论。3、钱德勒的战略平衡理论和战略组织理论。 6、经营战略发展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1、德鲁克的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理论。 2、霍弗和申德尔的企业资源配置理论。3、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7、经营战略深化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90年代及之后)。1、战略同盟理论。这种理论主张,2、企业核心能力理论。3、战略再造理论。4、知识经营战略理论。知识经营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一,21世纪的企业必须具有产生知识生产力的能力。第二,知识就是企业的经营资源,是新型的资本。第三,可供选择的知识经营战略很多,如知识创新战略等。8、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含义: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家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具体是指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实施和控制过程所进行的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模式的含义。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家遵循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工作规律的客观要求,按照各项战略性工作在时间上的先后程序(过程)和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所设计出来的一套能确保战略工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正常运行的系统和高效运作的模式。9、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即企业经营战略模式)1、战略管理过程系统。分为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战略环境分析阶段;战略制定和决策阶段;战略实施和反馈阶段。2、使命目标经营战略层次体系。即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然后分别制定企业经营单位的战略和职能战略。3、战略方案的内容体系。10、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系统:1、战略环境分析阶段。2、战略制定阶段3、战略实施和反馈阶段。11、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 1、总体经营战略——第一层次(又称公司级或总公司级经营战略) 分类:第一,企业所处的经营态势(发展型战略;稳定型战略;紧缩型战略),第二,企业经营领域(专业化战略;多元化战略)第三,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主客观条件不同,3、职能战略——第三层次。12、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体系:

1、战略思想(统帅,灵魂,导向作用,2、战略目标(战略的核心)3、战略重点。4、战略方针(可分为综合性方针,单项性方针,目的性方针,手段性方针)5、战略阶段。阶段的划分,以战略期限的长短为依据。6、战略对策(又称经营策略)。它具有阶段性、针对性、灵活性、具体性、多重性等特点。13、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必要性 1、保证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2、保证战略决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3、提高战略决策的稳定性和效益性。二、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内容的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第一,国内政局分析。第二,国际政局分析。第三,国内政治经济任务和政策环境分析。 2、经济环境分析。第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第二,国内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育情况分析。第三,国家产业政策分析。第四,国际经济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 3、社会,文化,技术环境分析。第一,社会环境分析。第二,文化环境分析。第三,科技环境分析。4、资源环境分析。第一,自然资源及其开发状况分析。第二,资源供应情况分析 第三,资源利用和环保分析。14、企业外部环境重点内容的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第一,企业总体市场的调查和分析。A、用户的现实需要,就是用户或顾客有支付能力的需要。B、用户的潜在需求。第二,企业细分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第三,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的趋势分析。A、生活资料产品的需求趋势B、生产资料产品的需求趋势和规律。

2、行业环境分析。第一,行业的现状及其前景。A、行业的寿命周期分析。B、行业规模分析。C、行业的技术状况分析。D、行业内战略集团分析。第二,行业中的竞争结构分析。波特教授指出的五种竞争力量。 A.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同业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行业发展速度;产品的差异化程度;用户的转换成本)。B.新加入者的威胁(进入障碍: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优势;资金需求;原有企业对进入者的态度和反应)。C.来自替代品的压力。D.买方的议价能力。E.供方的议价能力。15、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1、搞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2、查出造成劣势的原因,找出内部的潜力。五、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1、企业一般情况分析包括:领导者素质和职工素质分析;企业发展情况分析;企业管理素质分析;企业技术素质分析;企业生产条件分析;企业营销情况分析;企业财务、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企业资源供应分析;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2、企业经营实力:产品竞争能力分析;技术开发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市场营销能力分析;产品获利能力分析)。3、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第一,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第二,企业成功独特因素分析。 2、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第一,企业的长处—优势。第二,企业的短处——劣客创造新的更大的价值,满足其新的需要,并高于竞争对手一筹的、较长时期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特征:知识性和智能性;整合性和创新性;增值性和延展性;独特性和长期不可模仿性。 企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体系:一是树根(核心能力);二是树干和主枝(核心产品);三是分枝、叶、花、果(最终产品)。16、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内容1、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分析。第一,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有利因素-机会。第二,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不利因素——风险,也叫威胁。17、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目的:为制定各种经营方案,进行经营战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18、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方法1、企业内外环境对照分析法(十字图

表分析法)。2、波士顿矩阵分析法。3、麦肯锡矩阵分析法。19、确定战略经营领域结构的原则1、一般原则。所谓一般原则是指环境的引力或企业的实力平衡的原则。2、具体原则。第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平衡的原则。第二,企业的投入与收入平衡的原则。第三,SBA的成功关键因素与企业的战略优势平衡的原则。第四,企业内部集合性与外部适应性的统一。20、分析企业战略经营领域的方法1、环境引力与企业实力的对比分析法。 2、SBA的运行规则和战略主体,战略关系,战略关键分析。第一,SBA运行规则分析。第二,战略主体分析。第三,战略关系分析。直接关系;间接关系。第四,战略关键分析。 3、拓宽视野与系统分析相结合。首先,大胆畅想。其次系统分析。4、密切注意风险环境的变化(预测和展望)。21、确定企业使命的重要性1、明确规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进的道路2、是确定战略目标的前提3、战略方案制定和选择的依据4、是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的基础22、企业使命的决策内容1、关于企业性质的确定。2、关于企业成长方向的选择。3、关于经营目的的确定。企业一般有三个经济性目的。长期生存;持续发展;获得盈利。4、企业经营哲学的性质。5、企业经营方针的选择。6、企业社会责任的确定。23、企业使命的决策方案:1、坚持企业原有使命的决策。2、扩大企业使命的决策。3、改变企业使命的决策。24、企业使命决策应考虑的重要因素:1、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2、市场需求。3、竞争态势。4、企业实力。25、确定企业使命应研究的重要问题1、要以顾客的基本需求为中心来确定企业的使命。2、正确的企业使命必须有约束力。3、企业使命要具有鼓动性。26、企业战略目标的含义 :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使命和宗旨的具体化和定量化,是企业的奋斗纲领,是衡量企业一切工作是否实现其企业使命的标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战略目标构成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企业奋斗的纲领,也是衡量企业一切工作是否实现其企业使命的标准。

27、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作用1、战略目标能够实现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企业能力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和协调的发展。2、战略目标能够使企业使命具体化和数量化,使企业的战略任务得以落实,避免落空。3、战略目标为战略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评价标准和考核的依据4、战略目标描绘了企业发展的远景,对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都有激励作用。28、战略目标的构成 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分类方法是将战略目标划分为四类:发展性目标;效益性目标;竞争性目标;利益性目标。另一种分类,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八个方面的重要目标,即市场推销目标、创新目标、人员组织目标、财务资源目标、物质资源目标、生产率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利润目标。29、战略目标决策的内容1、战略目标水平的选择。2、重点战略目标的决策。十

30、战略目标制定和选择的基本要求1、战略目标必须有科学的依据。2、目标必须明确和具体,并规定出完成期限3、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并切实可行。4、目标应突出重点。 5、目标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第 一,从层次上看,战略目标应分成企业的整体目标、经营单位目标和职能部门目标等。第二,从时间上,应分成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第三,从性质上看,应将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相结合。第四,从内容上看,应列出上限目标,下限目标。31、发展型战略的含义。发展型战略:是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的目标发展的谋划与方略。该战略以发展为导向。二、发展型战略的特点1、投入大量资源,扩大产销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2、强调通过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需求来引导消费,创造消费。3、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效果。32、企业采用发展型战略的原因。1、追求发展是企业这种有机组织的本性。2、环境因素的影响。3、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33、发展型战略的基本类型1、按发展的程度不同划分:第一,超常规发展战略(年增长20%以上)。第二,高速发展战略方案(年增长10%——20%)。第三,中速发展战略方案(年增长5%——10%)。第四,低速发展战略方案(年增长1%——5%)。

2、按发展的方式不同划分:第一,集中型发展战略,第二,一体化发展战略。第三,多样化发展战略。 34、发展型战略的适用条件1、企业外部的条件:第一,经济增长情况。第二,产业环境和行业情况。第三,政策、法律和社会方面的限制。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情况。2、企业自身的条件:第一,企业获得资源的能力。第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储存的能力。第三,企业的灵活性(指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第四,企业文化. 35、稳定型战略的特点1、可以蓄势待发,为将来发展做充分准备。2、满足于过去的经济效益水平,决定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效益目标。3、继续用基本相同的产品或劳务为原有的顾客服务。4、力争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和产销规模或者略有增长,稳定和巩固企业现有的竞争地位。5、在战略期内,每年所期望取得的成就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从而实现稳步前进。36、稳定型战略的分类1、按偏离战略起点的程度。 第一,无增战略方案。第二,微增战略方案。2、从采取的防御态势上划分。第一,阻击式防御战略。第二,反应式防御战略。37、稳定型战略的适用条件 1、外部环境。第一,宏观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影响。第二,行业本身的经济技术特点。第三,行业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2、外部环境和综合实力的分析。第一,当经济处在发展时期,行业内部或行业相关市场需求增长,为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会,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够发展。第二,当经营环境相对稳定时,各类企业对稳定型战略有不同的选择。 第三,如果环境的衰退是暂时的,则大多数企业应采取维持原有状况的稳定型战略。此外,企业的盈利目标、政府的政策等都可能成为采取稳定型战略的原因。38、稳定型战略的优点1、企业基本维持原有的产品/市场领域,从而可以利用原有的生产经营领域、渠道,避免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所必需的资金投入,风险较小。 2、不需改变资源的分配模式,大大减少资源重新组合所必然造成的巨大浪费和时间上的损失。3、可以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充分利用人才,减少各种招聘及培训的费用。 4、比较容易保持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资源,能力的平衡协调,有助于防止过快,过急而导致的重大损失。39、稳定型战略的弊端。1、一旦打破需求、竞争的平衡,则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2、无力面对强大的竞争者的进攻,从而会失去市场,陷入困境。3、往往容易使企业的风险意识减弱,甚至形成惧怕风险,回避风险的企业文化。40、紧缩型战略的特点。1、对现有产品或市场实行收缩,调整,撤退或放弃和完全退出。2、逐步缩小产销规模,降低市场占有率,及某些经济效益指标水平。3、目标重点是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争取较大收益和资金价值。4、具有过渡的性质。41、紧缩型战略的类型 1、按促使企业采取紧缩型战略的基本原因划分。第一,适应性紧缩战略方案。第二,失败性紧缩战略方案。第

三,调整性紧缩战略方案。2、按促使企业采取紧缩型战略的基本途径划分。第一,选择性收缩方案。第二,转向战略方案。第三,放弃战略方案。第四,清算战略方案。42、紧缩型战略的适用条件1、对外部的威胁作出的反应(如经济不景气,突发事件,产品滞销等)2、经营中出现了更好的机会43、紧缩型战略的利弊。利:1.可以使企业降低各种费用,及时渡过难关。2.可以使企业更加有效的配置资源,提高经营素质,发挥和增强企业优势。3.可以避免竞争,防止两败俱伤。弊:1.削弱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2.会对人员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企业人心涣散,效率降低。3.将导致企业总体的供求关系缩小,影响经济的回升和行业的衰退。44、大型企业的特点1、设备大型化,生产经营规模大,经营能力强。2、在行业中,一般处于优势地位。3、对外联系广,辐射能力强。4、市场开拓能力强。5、容易开展多样化经营,分散风险的能力强。6、企业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缺乏灵活性,对变化着的环境适应性差。三、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2、大型企业是本行业的排头兵和台柱子。3、大型企业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力军。45、大型企业的战略思想 1、规模化经营思想。2、集约化经营思想。3、集团化经营思想(实质是以生产名优产品的企业为核心)。4、主力军经营思想。5、优势化经营思想。6、综合化经营思想。7、国际化经营思想。46、大型企业的战略目标:1、行业地位目标。第一,国内同行业领先目标。第二,国际同行业领先目标。2、发展能力目标。 第一,增加生产能力的目标。第二,技术进步目标。第三,人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第四,管理现代化目标。第五,核心能力目标。主要指企业创新能力目标。3、贡献目标。第一,实现利润目标。第二,增加上缴国家税金目标。第三,为投资者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标。第四,企业留利目标。第五,提高职工和经营者收入水平目标。4、跨国经营目标。第一,商品出口贸易目标。 第二,劳务输出目标。 第三,技术出口贸易目标。 第四,境外投资目标。 第五,出口创汇目标和出口盈利目标。

47、大型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类型:1、规模扩大化经营战略。第一,工厂规模战略,也叫最佳经济规模。第二,企业规模战略,也叫企业经营规模。2、多样化经营战略。3、企业集团化经营战略:第一,产品辐射型集团化战略。第二,多元复合型集团化战略。第三,项目配套型集团化战略。第四,科技开发型集团化战略。第五,经营服务型集团化战略。4、国际化经营战略。5、主导产业投资战略:第一,向生产初级产品的主导产业投资的战略。第二,向生产中间产品的主导产业投资的战略。第三,向生产最终产品的主导产业投资的战略。48、大型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2、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趋势。3、国内和国际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4、高新技术发展动向。5、资源状况和资金状况。6、企业的状况。49、中小型企业的内涵。中小型企业,是指在劳动力或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或产品,或固定资产价值等集中程度属于中等或低等的企业。根据我国宏观经济主管部门的规定,凡年销售收入在4000万元到4亿元人民币,年平均资产在3000万元到3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属于中型企业。50、中小企业的特点。1、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2、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3、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4、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5、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6、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7、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51、中小企业的地位: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3、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52、中小企业的作用1、拾遗补阙作用。2、就业的“蓄水池”作用。3、对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53、中小型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类型:1、“小而专”或“中而专”的战略。2、规模扩大化的经营战略。3、联合经营的成长战略。 4、特色经营战略。5、补缺经营战略。6、租赁经营战略。7、承包经营战略。8、赶超型或防御型的竞争战略。54、中小型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企业自身成长阶段和势力状况。2、市场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3、竞争强手发展情况。4、与之协作配套的整机厂的状况和发展前景。5、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方针和政策。55、国际化企业的类型:1、生产过程立足于国内,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企业。(初级阶段的一种类型)2、境外投资设厂,开发和利用国际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市场的企业。(发展阶段的一种类型)56、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动因1、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2、我国企业成长壮大,变强的内在要求。3、我国由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的客观需要。57、国际化企业的特点1、经营空间跨国化。2、经营环境复杂化。3、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联盟化。4、国际市场信息网络化。5、国际化经营计划周密化,组织扁平化。58、国际化企业的地位:国际化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国际交流、经营合作、贸易往来的主力军;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突击队,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通过国际化企业的经营实践将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59、国际化企业的战略思想1、经营国际化观念。2、生产全球化观念。3、国际市场营销观念(确立国际市场,国际发展空间,国际标准三个观念)4、产品整体化观念。

5、联合参与国际竞争的观念60、国际化企业的战略目标:1、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2、发展成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跨国公司。3、从以产品出口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境外投资和技术出口为主,提高跨国投资的回报率。61、国际化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类型:1、按照产品技术的来源划分,有两种总体战略可供选择。第一,反回头战略。第二,技术带动出口战略。2、按国际化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有以下各种战略可供选择。第一,商品出口战略(初创阶段)。第二,合资经营出口战略。第三,加工出口战略(起步阶段),即指“三来一补”战略.第四,境外投资战略(成长阶段)。3、按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为标准不同来划分,第一,“母国取向型”战略。第二,“东道取向型”。第三,“全球取向型”。62、国际化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决策因考虑因素1、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国际市场竞争状况及其竞争发展趋势3、目标市场所在国的外贸政策和产业政策.4、国内外市场的价格水平和其他市场因素。5、企业本身的出口能力和条件。63、国际化企业实施总体经营战略的措施:1、培养国际化的经营人才。

2、建立有效的国际市场信息网络系统。3、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适时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4、实行贸,工,技联合,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64、企业经营单位的定位战略决策的必要性1、有利于企业经营单位明确

其主导产品。2、有利于形成战略优势。65、经营单位定位战略类型:1、按行业内产品序列不同的定位战略类型。第一,上游产品定位战略方案。第二,中游产品定位战略方案,第三,下游战略方案2、按经营单位产品经营范围不同的定位战略类型。第二,产品多样化经营定位战略方案。3、按经营单位产品生产经营规模不同的定位类型。第一,小规模经营定位战略方案。第二,中规模经营定位战略方案。第三,大规模经营定位战略方案。第四,超大规模经营定位战略方案。66、经营单位的定位战略决策应考虑因素:

1、行业发展态势。2、市场需求趋势。3、企业实力条件..67、企业经营单位的投资战略决策的必要性:1、有利于确保经营单位产品定位战略的顺利实施。2、确保经营单位投资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68、企业经营单位投资战略方案:1、积极的投资战略方案。2、追加投资的战略3、不投资或适当投资的战略。4、负投资战略。69、经营单位制定和选择竞争战略的必要性:1、参加竞争的客观要求。2、谋取竞争优势的需要。70、经营单位竞争战略类型1、按在行业中谋取竞争地位的目标不同划分。第一,首位企业竞争战略方案。第二,优势企业竞争战略方案,第三,中位企业竞争战略方案。2、按行业中竞争的重点不同划分.有三种竞争战略方案可供选择。第一,成本领先战略方案。第二,差异化战略方案。第三,集中化战略方案. 3、按企业竞争态势不同进行划分,第一,进攻型战略。第二,赶超型战略。第三,防御型战略。第四,转移型战略。71、经营单位合作战略类型1、按合作对象不同划分的战略类型。第一,中,中两方合作战略方案。第二,中,中,中…合作战略方案。第三,中外合作战略,2、按合作内容不同划分的战略类型。第一,科技开发型合作战略方案。第二,产品生产型合作战略。第三,资源开发型合作战略。3、按合作形式不同分类。第一,契约式合作战略方案。第二,股权式合作战略方案。第三,合资式合作战略方案。72、经营单位合作战略决策中应解决的问题 1、选择合理的合作目标 2、既合作又竞争,以竞争促合作 3、合作中要善于取长补短,提升自身优势4、努力实现双赢和多赢,巩固和发展合作市场战略。二73、市场战略决策的内容1、关于企业目标市场战略的决策。2、关于市场营销组合战略的决策。 3、关于顾客满意度营销战略决策。4、关于品牌战略和名牌战略决策。5、关于市场营销新谋略决策。74、企业市场细分的目的1、便于掌握不同顾客的需求特点,正确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2、便于掌握市场分布情况,发现市场缝隙。3、有利于确定企业的重点目标市场。75、企业产品市场细分的原则1、市场特性的可衡量性。2、市场开发的效益性。3、进入市场的可行性。

4、细分标志的动态性。76企业目标市场战略方案 1、按市场方位不同来划分。 第一,单方位目标市场战略, 第二,多方位目标市场战略,第三,全方位目标市场战略,2、按市场空间大小不同来划分:第一,本地目标市场战略。第二,地区目标市场战略。第三,全国目标市场战略。第四,国际区域目标市场战略。第五,世界目标市场战略。3、按目标市场的远近不同来划分:第一,就近目标市场战略,选择企业所在地市场的战略。第二,周边地区目标市场战略。第三,周边国家或地区目标市场战略。第四,远洋国家或地区目标市场战略。4、按经济发达或发展程度不同来划分:第一,经济发达(或国家)目标市场战略。第二,新兴工业化地区(或国家)目标市场战略。第三,发展中地区(或国家)目标市场战略。第四,欠发达地区(或国家)目标市场战略。5、按顾客(或客户)需求量大小不同来划分。第一,大客户战略。客户数量占20%-30%,其需求量占整个市场容量的70%-80%。第二,中小客户战略,客户数量占70%-80%,其需求量占整个市场容量的20%-30%。77、企业目标市场战略选择:1、选择目标市场战略的条件。作为目标市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该市场有一定购买力;其次,该市场有一定的尚未满足的需要,竞争对手不至于完全占领该市场。最后,本企业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有能力进入该市场。2、选择目标市场战略应处理好的关系: 第一,市场面的多与少,大与小的关系 第二,重点市场和一般市场的关系 第三,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的关系 第四,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第五,当前市场和长远市场的关系78、产品市场定位战略1、避强战略,即避开强大对手。 这种定位策略风险较小,成功率高。2、雷同战略,采取同竞争对手相同的市场定位战略。实施这种市场定位有两种情况。3、超强战略。不仅选择与强手相同的市场定位,而且在同一定位市场上要超过竞争对手。79、进入目标市场的战略1、按贸易或投资方式不同的战略选择。第一,贸易式进入市场的战略。第二,契约式进入市场战略。第三,投资式进入市场战略。2、按进入市场的远近不同的战略选择。第一,滚雪球式进入战略,即先近后远进入市场的战略。第二,采蘑菇式进入战略,即哪里有蘑菇就在哪里休,不分远近进入市场的战略。第三,先远后近式进入战略,即先开发远的市场,后开发近的市场的进入市场的战略。 3、按进入市场的难度不同的战略选择。第一,先易后难开发战略。第二,先难后易开发战略。80、开发市场的营销组合战略,市场营销各要素如何组合1、产品开道战略。2、价格引路战略。3、渠道开通战略。4、促销开路战略。81、市场营销组合战略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目标市场的特点。2、企业营销战略的任务。3、企业营销环境。4、企业资源状况。5、市场营销预算。82、名牌战略的类型1、按名牌涵盖的对象不同来划分。第一,名牌商标战略方案。第二,名牌商号战略方案。第三,商标、商号统一的名牌战略。第四,商标和商号共创名牌战略。2、按名牌等级战略分类。第一,地方级名牌战略。第二,地区级名牌战略。第三,国家级各牌战略。第四,国际区域级名牌战略。第五,世界级名牌战略。 3、关于名牌成长战略的分类。第一,生产规模扩大化成长战略。第二,集团化经营成长战略。第三,多样化经营成长战略。第四,国际化经营成长战略。4、关于名牌的价位战略分类:第一,高价位战略。第二,中价位战略。第三,低价位战略。83、实施名牌战略应重视的几项工作:1、树立正确的名牌观念。2、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3、合理地制定名牌的目标。4、把握好名牌升级的时期。5、抓好企业名牌要素的整体优化工作。84、新形势下市场营销新谋略: 1、直复营销 2、顾客满意营销。3、关系营销。4、文化营销。5、绿色营销。6、整合营销。7、网络营销。85、产品战略的地位:1、正确的产品战略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水平2、正确的产品战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生命力。3、正确的产品战略有利于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86、不同寿命周期的产品 战略1、投入期的产品战略。第一,“以新领先”的战略。第二,“新品完善”的战略。第三,新品形象战略2、成长期的产品战略。第一,新产品生产扩大化战略。第二,新品名牌战略。3、成熟期的产品战略。第一,改进或改革产品战略。第二,优质低价

战略。第三,产品差异化战略。4、衰退期的产品战略。第一,集中战略。第二,收益战略。第三,逐步减产、最后淘汰战略。87、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战略方案:1、产品方向结构的优化战略。2、产品用途结构的优化战略。3、产品技术结构的优化战略。4、产品档次结构的优化战略。5、产品材质结构的优化战略。6、产品序列结构的优化战略。88、产品开发战略分类1、按产品开发的新颖程度进行分类。第一,全新型新产品开发战略。需要大量资金,时间长。第二,换代型新产品开发战略。第三,改进型新产品开发战略。这是代价最小、收效最快的一种产品开发战略。2、按产品开发新的范围和水平进行分类。第一,地区级新产品开发战略。第二,国家级新产品开发战略。是指新品开发达到国家一级水平的战略。第三,国际区域级新品开发战略。第四,世界级新品开发战略。3、按产品开发方向进行分类。第一,产品功能化战略。第二,产品规格化战略,即产品大型化战略、产品中型化战略、产品小型化战略、产品微型化战略。第三,产品精密度战略。即产品精密化战略和产品简洁化、小巧化战略。第四,产品节能化战略。第五,产品特色化、差异化战略。89、产品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进行产品战略方案的决策,都应全面分析和考虑以下因素。 1、产品未来的发展前途。2、产品收益性(销售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指标)。3、产品竞争性。4、资源条件。5、技术条件。6、商品化程度。7、销售可能性。8、国家规划、方针、政策、法令的要求。七、产品战略决策方法:1、产品寿命周期评价.2、产品获利能力评价法(资金利润率水平来评价)。3、产品四象限评价法(根据市场位置来评价4、产品系列平衡法.。90、产品质量特性:第一,产品质量特性根据顾客对质量特性要求的重点不同来分类,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A、性能;B、寿命;C、可靠性;D、安全性;E、经济性。第二,按内在质量特性和外部质量特性来分类,主要有:内在质量特性;外部质量特性。91、产品质量战略决策的作用:1、是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2、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3、推动着智力开发战略决策。4、带动着企业生产战略的决策。5、有利于推动企业营销战略决策。92、产品质量战略类型:1、产品质量特性组合战略。 第一,内在质量为主,外部质量为辅的质量战略。第二,外部质量为主,内在质量为辅的质量战略。第三,内外质量并重的质量战略。2、产品内在质量特性战略,第一,产品性能战略。A、高性能战略。B、适中性能战略。C、合格性能战略。第二,产品寿命战略。A、长寿命战略。B、适中寿命战略。C、短寿命产品战略。3、产品质量标准战略。第一,国家质量标准战略。第二,国际质量标准战略。第三,国外先进标准战略。第四,目标市场所在国的国家标准战略。第五,竞争质量标准战略。第六,用户满意标准战略。 4、市场质量目标战略,第一,符合性质量战略。第二,竞争性质量战略。第三,适用性质量5、质量目标战略。 93、产品质量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国内外市场近期和远期需求变化趋势。2、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要求。3、企业的开发能力和生产条件。4、国内外产品质量提高的动向。5、国家在一定时期对产品质量目标的要求和产品质量监督政策。94、企业重视和加强产品质量战略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重视提高质量战略意识2、正确地制定质量战略目标和质量战略方针3、重视产品创名牌和塑造企业产品质量形象4、重视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5、开展企业产品质量的认证工作。95、技术的构成:

1、按技术形态划分。物质形态的技术;智能形态的技术。2、按性质划分。硬技术;软技术。 96、技术的功能1、技术的科学功能

2、技术的生产功能3、技术的经济功能 4、技术的社会功能5、技术的管理功能。97、衡量企业技术进步的指标1、技术水平提高的程度指标2、经济效益指标3、环境效益指标4、社会效益指标。98、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式:1、开发型模式2、扩散型或引进型模式3、改造型模式。99、科技战略的特点:1、从属性2、超前性3、创新性4、风险性。100、科技战略的地位: 1、对实现企业总体战略起着保证作用2、对实现企业技术进步起着指导作用3、对企业管理的变革起着推动作用 4、对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起着促进作用。101、企业科技战略的类型:1、按拥有知识产权的程度不同划分。第一,原创性知识产权战略。第二,规避知识产权战略 第三,尊重知识产权。缺乏开发能力,而又急需某些先进技术。2、按企业技术特点:一是硬技术投较资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二是用人较少,节省了较多的劳动力。第三,知识密集型。第四,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第五,劳动密集与知识密集相结合。第六,技术密集与智能密集相结合。3、按技术的层次结构分:第一,初级型技术战略第二,中级型技术战略,第三,先进型技术战略。第四,先进适用型技术战略。 4、按技术进步的目标分类。第一,地区级技术目标战略。第二,国家级技术目标战略。第三,国际级技术目标战略第四,世界先进技术目标战略。5、按企业在技术竞争中所负担的角色分类。第一,领先型技术战略。(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考虑)第二,紧跟型(尾随型)技术战略。(大型企业或具有革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第三,模仿型技术战略。(发展中的企业普遍采用)第四,配角型技术战略6、按技术进步的方式不同来划分。第一,独立开发技术战略。第二,技术引进型战略。第三,技术改造型战略。102、企业科技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3、竞争对手的技术状况和技术战略。4、本企业的技术现状,优势和差距。5、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可能性和引进技术的消化能力6、本企业的技术队伍和职工技术素质。103、科技战略实施的工作:1、发挥现有技术的优势,创造新的优势2、培育人才优势,发挥人才优势3、搜集最新技术信息,力争技术开发的主动权4、有计划地开发新技术,建立技术储备,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104、企业物力资源的重要作用:1、企业劳动手段是企业再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2、企业的劳动对象资源,是企业再生产不断循环的重要条件3、企业的物力资源是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源源不断提供所需产品或劳务的重要保证。105、企业所需物力资源类型:1、按资产形态分类。(固定资产;流动资产)2、按物质在生产中的具体作用分类。(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3、按物质本身的自然属性来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机电产品)106、企业物力资源战略类型:1、采购物力资源战略2、自主开发资源战略。主要思路:一是本地,二是国内,二是高科技。3、联合开发资源战略。主要思路:一是兄弟企业的联合;二是利用外资;三是同外商合作。4、培植资源战略。走培育资源的道路十分广阔,值得有关企业高度重视。5、租赁战略,第一是融资性租赁战略。第二是服务性租赁战略。6、综合利用资源战略。107、企业物力资源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企业所处地理自然环境状况2、

国内物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3、国家资源政策4、国内外资源的供求状况5、企业物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6、企业总体战略及其目标要求。六、企业物力资源战略的实施:1、重视物力资源的节约, 2、加强物力资源的利用。108、人力资源的特点:生物性;能动性;时效性;智力性;再生性;社会性。109、人才的基本特征:1、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劳动2、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智能。3、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对本单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10、人才的基本素质(德;学;才;识;体)五、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1、科学技术型2、经营管理型3、政工、企业文化工作型4、行政管理型。111、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1、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要求,保证其对人力资源总量的需要。2、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满足企业各层次、各专业对人才的需要。3、提高每个劳动者的素质,使之与其岗位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效能。4、努力把人力转化为人才,促进每个劳动者都能成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进取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112、可供选择的人力资源战略: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引进人才开发战略,借用人才战略,招聘人才战略,自主培养战略,定向培养战略,鼓励自学成才战略。2、企业人才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层次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学科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职能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智能优化战略;企业人才能级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年龄结构优化战略。3、使用人才战略。任人唯贤战略;岗位轮换战略;台阶提升战略;职务、资格双轨战略;权利委让战略;破格提拔战略。113、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国家有关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政策2、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发育状况3、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4、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水平5、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情况。114、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1、人才的发现,第一,树立爱才之心,第二,提高识才之能。第三,具备护才之胆。第四,掌握选才之法2、人才的激励(物质;精神;荣誉;工作)。 115企业文化提出的背景: 1、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职工构成的变化,智力型职工比重增大2、企业管理中软要素的作用增大3、企业经营领域扩大化,经营领域多角化,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加,竞争激烈,经营风险增大,企业外部的压力加大4、企业经营国际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116、企业文化的特点:(隐形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具体性;动态性)117、企业文化的作用:(导向;凝聚;规范)五、可供企业选择的企业文化战略方案: 1、企业产品形象战略2、企业职工形象战略 3、企业家形象战略 4、职工榜样战略5、文明生产战略 6、企业员工共同信念战略(最核心的,主导作用)7、企业凝聚力战略8、企业形象战略(最根本的战略,是一个指导战略)。118、进行企业文化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技术进步状况2、企业职工行为规范和道德状况3、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4、企业家和员工队伍的素质状况5、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及其战略目标的要求。119、企业财务战略决策的作用:1、对各项经营决策起着综合平衡的作用2、对各种经营战略方案起着评价和选择的作用3、对经营资源的分配起着指导作用。120、财务战略决策的任务:1、正确地选择筹资渠道,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2、正确选择资本(资金)投向,合理安排使用3、正确运营资本(资产),重组资本(资产),优化资本(资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121、企业筹资战略类型:1、按筹资的方式不同分类。第一,资本积聚战略。 第二负债经营战略,第三,合资或合作经营。 第四,股份经营战略。122、筹资战略决策应遵循的原则:1、尽可能挖掘企业潜力,实行内源型融资渠道战略。2、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内部融资不能满足对发展资金的需求时,则努力开通外源型融资渠道战略3、企业筹资来源的选择中要有利于优化企业资金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争取资金来源的前提条件。123、企业投资战略类型:1、按投资方向划分投资战略类型。第一,外延性投资战略,第二,内涵性投资战略。第三,兼顾型投资战略。2、按投资项目来划分投资战略类型。产品投资战略;工艺投资战略;设备投资战略;节能降耗投资战略;生产环境改造投资战略。124、企业投资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市场需求趋势。2、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3、企业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4、企业外部的资源环境和竞争态势。5、企业自身的积累和投资能力。6、企业成长阶段。125、资产(资本)运营战略类型:1、资本(资产)重组战略。企业重组战略;资产重组战略;产权重组战略。2、企业资本形态战略类型。有形资本经营战略(机器设备等);无形资本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等)。九、资产(资本)运营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市场需求趋势。2、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3、要考虑企业的资源条件。4、企业的成长阶段。5、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 126、战略制定过程的特点:1、战略决策的高层性。2、战略决策的自主性。3、战略决策的创新性。4、战略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和间歇性。5、决策思维的理性化和决策结果的风险性。 127、企业战略决策的任务,就是谋划和选择一个能体现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保障企业中长期的发展,并与自身实力和环境引力相适应的满意的战略方案。128、战略决策方案的内容:第一制定和选择企业总体战略方案。第二,制定和选择各个经营领域的战略,三,制定和选择职能战略方案,也叫部门战略方案。129、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设计和选择实施战略所需要的组织机构。2、将战略方案具体化,使之便于操作。3、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以支持战略方案的实现。130、战略实施方式的选择:1、指令型方式2、变革型方式3、合作型方式4、文化型方式。5、增长型方式。131、制定战略规划的注意点:1、规划的严肃性和可行性。2、规划的专业性和民主性。3、规划的集中性与分散性。132、战略控制的必要性:1、战略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2、战略规划本身存在某些缺陷。3、企业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4、解决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必须加强战略控制。133、战略控制的对象:1、对战略的全过程控制。2、对战略的全体系的控制。3、对全员的控制。134、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1、确定评价标准。2、衡量工作绩效。3、及时纠正偏差。135、战略控制的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系统所组成:1、战略控制系2、业务控制系统3、作业控制系统。136、战略控制的原则:1、预测未来的原则。2、抓住重点的原则 3、经济合理的原则。4、奖惩结合的原则。137、战略控制的方式:1、自上而下的控制2、反馈控制3、自我监控4、相互监控。138、战略控制的方法:1、间接控制2、直接控制。139战略调整的方法:1、关键因素调整法2、备用方案调整法。140、不同类型工作与组织结构的特征:1、高层:非事务性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幅度窄;目标重点是抓质量;组织呈柔性2、中层:

担负技能性工作和工程技术性工作;其他适中;目标重点是可靠性;组织偏向柔性3、基层:事务性工作;其他高;目标重点是数量和效率;组织偏刚性 141、战略决策的组织领导要处理好的关系:1、等级与幅度的关系——中高、窄幅。2、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横向与纵向分权的基础上集权3、细分与粗分的关系——工作性质及工作程序的连续性决定了分工不可过细。4、横协与纵协的关系——关于在于横向协调。5、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的关系。142、企业家的主要职责:1、谋划企业发展,制定战略方案。2、有效地实施战略143、企业家的素质特征:1、品德高尚2、思维敏捷3、性格优异4、富有韬略。144对企业家激励的内容(事业;利益;精神和荣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关内容

  •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考试重点
  •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考试重点 一.<企业经营战略概论>考试题型分析: 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来看,企业经营战略概论这门课程题型基本不变,只是题量有所变化,我们以11.7考试情况为例,题型大致包括以下六种题型,各题型及所占比值如下: 由各题型分值分布比重我们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

  • 00144企业管理概论-自考
  • 企业管理概论 第一编 企业及其管理总论 第一章 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名词解释)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简答)企业概念的含义要点. (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

  • 企业经营战略名词解释以及技巧
  • 1经营战略:指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面对激烈的竞争,根据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指企业家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具体是指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造 ...

  • 同等学力工商管理综合:企业战略名词解释汇总
  • 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综合:企业战略名词解释 企业使命:企业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利益群体:企业内部利益群体是指企业的董事会.股东.管理人员和职工.外部利益群体是指企业的顾客.供应者.竞争者.政府机构和一般公众. 企业目标:企业希望实现的产出和绩效,并 ...

  • 公司战略管理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公司战略管理>复习题(2010年10月) 考试题型及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三.填空题:10分 四.名词解释: ...

  • [企业战略管理]模拟试题
  • 企业战略管理-模拟试题       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即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该企业过去的成本. ( x ) 在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中,金牛有较高的市场增长率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x ) 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的改变会导致企业战略的改变.( x ) 职能制的组织结 ...

  • 当代跨国公司理论
  • 当代跨国公司理论:文献综述 09级硕士五班 世经政系 韩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独特的企业群体被放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被考察,无论对于企业发展史,还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都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象征.本文对跨国公司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简单梳理和归纳,以对跨国公司理论有个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跨国公司 ...

  • 物流和物流企业概述
  • 第一章 物流和物流企业概述 一.名词解释 物流--指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了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指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涉及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 ...

  • 医药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医药市场:(1) 时空角度:市场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2) 经济学角度: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3)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购买者的集合. 2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组织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管理过程. 3医药市场营销:(1)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