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考研)超全版笔记

本文由ldr271314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新闻学概论》笔记 绪 论 ◎ 1 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 2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 ◎ 3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 4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学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 新闻学 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 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3、新闻主导理论 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新闻主导理论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 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 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 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观点是: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 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利。 3)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 润至上、金钱至上。 3、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注意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注意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 第一、20 世纪 40 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 年代为西方所接受。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第二、、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 3、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事业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总称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新闻事业 2、广义新闻活动 、广义新闻活动: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 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二、问答题 1、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 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第二、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 的生产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新闻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奴隶社会新闻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奴隶社会不但要了解社会变动还要了解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变动。 第二、历史背景:1)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国家统治机器; 2)出现了社会分工; 3)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它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相比有那些相同点和发展? 、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它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相比有那些相同点和发展? 第一、社会背景及原因: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1)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其巩固需要与灵敏的情况反映相联系。 2)农民起义不断,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传递工作,以便协调一致。 3)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自身生活和生产。 4)地主阶级除了用武装来统治,同时通过思想来麻醉农民,新闻成其宣传德威的工具手段。 5)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尤其是城镇的出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地域基础。 第二、与原始社会新闻相比的相同点: 1)无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一定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 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第三、发展:1)新闻活动的规模越离开越大,并且在封建社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新闻活动的脱产专职人员。 2)新闻的内容大大丰富、复杂多。除了自然变动、部落战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了:符号、信号(原始)——手写文字(奴隶)——印刷品(封建) 4、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二、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需求量增加,促进新 闻活动规模和内容的增加、扩大,以及新闻传递手段的创新。 第三、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直接决定了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社会生产力 水平决定的。 5、新闻活动的渠道有那些?各自采用方式、特点、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新闻活动的渠道有那些?各自采用方式、特点、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第一、亲身传播:1)采用的方法:言语传播(面对面交谈、远距离电话会谈) ;文字传播(私人信件、电报、传真、邮件和手 机短信)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 ;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众传播: 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现在再加上网络媒体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所以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缺点:反馈很慢,互动性差 第三、群体传播: 1)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2)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第二章 新 闻 ◎ 1、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及其延伸而来的对相关概念的要求 ◎ 2、两种新闻定义:报道、分析、判断 ◎ 3、新闻的本源: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新闻的主要功能、新闻来源 ◎ 4、新闻要素:五要素、五要素作用 ◎ 5、新闻类别:按内容、地点、时间性、与读者关系分 一、名词解释: 1、新闻 、新闻:存在着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 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 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2、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 、报道: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 做的预测。其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议决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 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 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 可能避免下结论,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 3、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本源: 4、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记者应从事物的变动去着 、新闻最主要的功能: 手寻找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 (一)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who,what,when,where,why. (二)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 第二个作用是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第三个作用是有助于明了新闻题材的要义。 3、新闻类别: 、新闻类别: 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 、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 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新闻与信息、宣传、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 1、新闻与信息:信息的定义、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 2、新闻与宣传:宣传的定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决动宣传效应的因素 ◎ 3、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定义、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 一、释义: 1、信息 广义信息 信息: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信息 广义信息 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一般信息 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所有其他可能性,只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 (在新 狭义信息 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2、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宣传: 宣传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 3、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 舆论 二、简答 1、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是什么。 、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是什么。 第一、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第二、信息的一般特点: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 2)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3)组合性。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5)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的;所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 需求相关。 2、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第一、在观念上必须明确:①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新闻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作 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传都必须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②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第二、在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 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性因素。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2)宣传对象:其既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 (思想、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 8、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第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 这种集中意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第二、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 第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 9、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第一、反映并代表舆论。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 (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 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 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 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4)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5)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机构,所以 古代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第二、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规模小,新闻基本上是定向传播,及传播有明确的、具体的对象,而基本上没有 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的新闻活动在规模上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 息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告,使报纸成为有利 可图企业。第四、报纸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它发轫于封建社会末期并受到封 建统治阶级的扼杀或控制,但最终伴随着资本主义上平经济的发展,报纸最终成长发展起来。 4、报纸、广播、电视的概念 报纸、 报纸 广播、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广播(广播电台) :以无限电波(或导线)所传递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象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 5、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14-15 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兴起,很快流行到欧洲各地;17 世纪初 达到高潮,17 世纪末逐渐消亡。 第二阶段: 新闻书的出现。 德国法兰克福最早出现新闻书, 1588 年奥地利人艾青氏印刷新闻书每年两册, 1620 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朗开始印刷新闻书。特点是不定期,间隔时间长,新闻迟缓,无固定订户。 第三阶段:周报(周刊) 、日报的勃兴。1609 年德国奥格斯堡《德国观察周刊》 、1616 年《法兰克福邮报》 、 1626《马德堡新闻》 ;17 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几乎都有了周刊,1631 年《法国公报》 、1641 年英国《国内纪 闻》等;日报:1663 年德国莱比锡《莱比锡新闻》 、1665.11.16 英国《牛津公报》 (单页双面印) 、1702 年伦敦 《英国每日新闻》 (四开单张双面印) 。 周刊和日报的产生,因其整个过程工艺技术要求的复杂性,使报纸正式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并产生了一个 新兴的行业——新闻事业。 6、广播电台的发展。 、广播电台的发展。 1895 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同时发明无线电波。 1899.3.28,马可尼成功地发了第一封电报(英国至法国) 1906.12.25,范斯顿的马萨诸塞实验电台首次广播,从广播工程技术标准上看,广播从此诞生。它最早是娱乐 工具。 1920.8.31,美国底特律 8M 实验台广播了密执安州长初步获胜的新闻。 (最早的广播新闻) 1920.10.27,美国匹兹堡 KDKA 电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它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 正式诞生。 1923.1.24 美在华第一个电台正式开播,呼号为 ECO,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1940.12.3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呼号 XNCR。中共穿班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7、电视的发展。 、电视的发展。 1930 年,英国广播公司与贝尔德合作,成功开发了电视图象及传送。 1940 年,美国试制趁工彩电;1953 年 NTSC 制式标准;1954 年美国开播彩电节目。 三种制式:美国 NTSC,德国 PAL,法国 SECAM。 中国 1958.5.1 成立电视台,1973 年开办彩电业务,中国采用的是 PAL 制式。 8、网络新闻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拷贝阶段;第二阶段是加工整合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独家原创阶段 、网络新闻的发展: 9.网路新闻基本长处:①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②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网路新闻基本长处: 网路新闻基本长处 ③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的交互性 10.网络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是权威性和可信度;其次是数量与质量;再次是原创性和严肃性 网络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 网络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 11.媒体融合的影响:①媒体融合带来了媒体结构的转变; 媒体融合的影响: 媒体融合的影响 ②媒体融合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新闻教育带来新的课题 ③媒体融合将对整个新闻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 12.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情况: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情况: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情况 第一、邸报。 1)称呼:条报、条陈、除目、报状、状;邸抄、朝报、进奏院状报。 2)内容:圣渝,法令,奏折 3)特点:不由朝廷统一公布;内容不相同;无固定发布日期;无自己采写的新闻言论。 4)作用:宣传君恩;宣扬君臣之道;宣布君令;封锁不利消息;通信息。 5)定性:并非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第二、近代中午内报纸的产生,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是 19 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创办: 《察世俗每月纪统传》1815——1821 《特选撮要每月纪统传》1833——1838《东西洋烤每月纪统传》1833——1837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本章重点: ◎16——18 世纪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新闻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世界各国新闻体制差异很大,都是从各国国情出发,由它们的政治、经 济体制决定的,也受文化传统影响。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 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它们各自有各自的 特点,无法互相取代。 4、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多样。 、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这促进了报纸的多样化发展。不断适应读者需要,这是报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规律。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体裁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 由少到多、由模仿到独立的发展过程。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规律一: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规律一:政治、 考查点:新闻体制定义、新闻媒介所有制形式、从国家制度看新闻媒介特点 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 新闻体制 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新闻媒介所有制有三种: 新闻媒介所有制有三种 1) 私营媒介: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西方报纸基本上都是私营媒介,以美国为代表。 特点:董事会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依托财团;以盈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监督 政府有一定力度。 2) 公营媒介: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公营电台、电视台,还没有公营报纸,以 BBC 为代表。 特点: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不受政府控制;半官方机构;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对公众负责;不 播广告。 3) 国营媒介: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部分发达国家为此种体制,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为代表。 特点:完全依赖政府;政府宣传机构;节目严肃但呆板。 从国家制度上看: 1) 以中国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介特点:新闻媒介国家所有;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 利益为最高宗旨;新闻媒介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党和国家从多方面支持、扶植新闻媒介。 2) 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媒介特点:政府没有直接控制媒介;除美国以私营独占媒体外,其他 发达国家都存在存在公营、私营并存的格局。私营比例在上升;报纸杂志无需登记,可以自由创办。电台、 电视台的创办需经严格审查。 3) 其他发展中国家新闻体制比较复杂,特点是:多种所有制并存;新闻媒介大多有政府或政党背景;新闻媒 介支持国家发展。 规律二: 规律二: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从当今世界 来看,发达国家有发达和较为发达的媒介,第三世界国家的媒介整体较为落后。 直接的因果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 直接的因果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规模扩大,刺激了信息需求;②生产力水平 提高,社会受教育面扩大,读者群扩大;③生产力水平提高,广告越来越多,媒介易于生存和发展;④生产 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惊人,新闻手段日益现代化。 规律三: 规律三: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考查点:三种传播工具特点 1、报纸特点: —下功夫发掘新闻事件的内在本质报纸特点: 报纸特点 长处:1) 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2)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自由挑选内容来读; 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便于深度报道;缺点:1)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效差; 2)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广播、电视广泛; 3)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2、广播特点: —力争新闻的短、快、新,加强现场录音报道 特点: 、广播特点 长处:①迅速及时,时效性强;②渗透性好;③对象广泛,群众性强;④感染力强 缺点:①一瞬即过,难以一边收听一边思考,不易保存;②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3、电视特点: —应加强现场新闻报道,加强有节目主持人的节目 、 视特点: 长处①强烈的现场感;②亲切感;③简洁明了; 缺点:①长于报道外在看得见的动态新闻,而对复杂体裁做深度报道比较困难 5)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还收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规律四:读者的需要促使了报纸多样化 考查点:报纸分类 报纸分类 1、 从办报方针分 ㈠政治性报纸——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宣传政党、政府的政治主张;以硬新闻为主。 《人民日报》 ㈡商业性报纸——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提高广告费; 不重视言论; 迎合读者口味, 新闻追求量多迅速。 《申报》 、 《每日镜报》《纽约每日新闻》 、 ㈢政治性的企业报——既追求利润又追求政治利益,经济上作为信息产业独立经营,政治上有既定的目标。 西方大报多属这种类型, 《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朝日新闻》 、 、 、 2、 以报纸内容分 综合性报纸:面向社会所有读者刊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新闻 专业性报纸:集中反映一个行业、一个系统或某一阶层、某一年龄层次的读者所需的新闻 西方分为严肃的高级报纸和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3、 以阶级属性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报纸两种。 4、以发行范围分 ①全球性报纸《国际先驱论坛报》《纽约时报》等; 、 ②全国性报纸《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 、 ③地方性报纸《陕西日报》 ,是世界报业中数量最大的。 5、 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和周报 6、综合以上五条标准,中国当前的报纸可以分为:共产党县、市级以上的机关报;晚报、都市报;专业性报纸。 规律五: 规律五: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考查点:三大媒介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1、报纸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报纸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报纸内容构成:新闻、言论、副刊(专版)、广告 我国报纸文字体裁:(1)新闻:分为消息和通讯两种 ①消息: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②通讯:详细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以补消息之不足。 (2)言论:①新闻评论:配合当天报纸上的新闻而发的评论,简明扼要的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影响、事件的性 质。报纸上的部分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都属于新闻评论。 ②时评:以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为评论对象,解释其内含的意义、性质,引发公众的关注。报纸 上的部分本报评论员、言论专栏多为时评。 ③政论:阐释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政策、重大举措,或者就某一重要事件阐明本报立场、态度。 (3)杂交品种:①新闻特写:新闻和文学的杂交。亲切、具体、形象,是新闻特写的长处 ②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的杂交,夹叙夹议。记者来信、采访札记也属于新闻评述 ③调查报告:新闻、历史、评论的杂交。 ④深度报道:也是新闻与评论的杂交。他抓住重大或令公众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以大量的背景材料 来揭示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其利弊得失、是非曲直。 ⑤杂文:文艺性的评论,是文学和评论的杂交。 2.新闻的表现形式 新闻的表现形式 ①纯新闻:又称客观性新闻。迅速的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的事实。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 ②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性分析。 ③调查性报道:有些称“揭丑报道” 。 ④特稿:他抓住新闻事件的特征、细节,用优雅的、幽默的笔调加以详细描述。 3、广播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 广播内容构成:新闻报道、文艺节目、服务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广告 广播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人物访谈 4、电视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 电视内容构成: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社教节目、电视剧、广告 电视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纪录片、新闻述评(新闻透视) 、新闻特写 规律六: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考查点:新闻教育史 新闻教育史 1878 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在英文系开办新闻专业课 1908 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办新闻学院 1918 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聘请徐宝璜、邵飘萍为教师 1920 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办新闻系 1924 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学科 1929 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系 1949 年新中国设立华东新闻学院、北京新闻学院 1978 年我国招收第一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1981 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第六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本章重点: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业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特性: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个性:一家新闻媒介比较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1.新闻媒介的共性 新闻媒介的共性:首先,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 新闻媒介的共性 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其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 ①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 ②新闻媒介使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③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 ④新闻媒介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这是它区别于书信、内部简报、军事情报等 所以说新闻媒介的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媒介的机构性质: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2.新闻媒介的特性分为不同的层次展现 新闻媒介的特性分为不同的层次展现 ①从所有制方面来看:私营:极个别独资外,绝大数新闻媒介是公开或内部股份制方式创办。 公营:由社会公众共同拥有的新闻媒介 国营: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 ②与政府与执政党关系方面来看 独立的新闻媒介:政治上标榜客观中立,只以国家、公众利益作为是非标准 官方新闻媒介:代表政府(或执政党)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半官方新闻媒介:名义上是独立运作的,但在重大政治问题、重要时刻往往代表政府发言,替政府宣传 ③从阶级性方面来看:无产阶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④从办报(台)方针方面: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政企合一型报纸 ⑤从媒介的内容上看:严肃的高级报纸:以刊登硬新闻和评论为主 大众化的通俗报纸:以刊登娱乐、服务新闻为主 3.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有鲜明个性的新闻媒介往往体现在:①以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见长②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③以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④以编排的新颖活泼、具有独创性显得抢眼 ④以社区新闻、或国际新闻、或煽情新闻来显示个性 如,NBC 以硬新闻见长,ABC 以国际新闻见长,CBS 以选举报道见长; 《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 重、厚实的风格, 《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的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 《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 拓创新风格。 4.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介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运作方式)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 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4、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三、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筹划、设计新闻媒介两项最主要的工作。 媒介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五项功能,都是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核心受众,有边缘受众。基本组合方式: 1、 信息+宣传+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即政企合一型新闻媒介。中国各级党委机关报都是这个类型的。 2、 信息+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这类新闻媒介数量很大,而且还有许多亚类。如: ①提供各种各样全面的信息。 《参考消息》 《报刊文摘》等。 ③以提供某一类或几类信息为主。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教育信息等。 3、 消闲+服务+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大众化通俗媒介以及一批电台、电视台属于此。 《太阳报》等。 4、 知识+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中国大多数的科技报属于这一类。 5、 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世界上所有的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这一类。 四、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40 年代初期开始,西方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新闻媒介效果论的估计经历过三个时期,即强效果 ——弱效果——适度效果。 第一阶段:40 年代以前早期强效果理论,代表理论是“魔弹论”( “靶子论”) 。 第二阶段:40 年代末期-60 年代的中期的弱效果理论,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 第三阶段:70 年代开始的适度效果理论,英国批判学派为代表。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三个角度。 1、 心理学角:①魔弹论②选择性理论③使用与满足模式 2、 社会学角度:①二级传播理论②含义论③模式示范论 3、 社会心理学角度:①议题设置理论②创新扩散理论 五、我国新闻事业的任务 我国新闻事业今后的基本任务是,江泽民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 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具体是: 1) 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并用来指导人民的思想、工作 3) 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 4) 成为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 5)提供各方面有关的信息 6)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 7) 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 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一、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子系统存也在着密切的 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即媒介的生态环境。 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1、决定媒介制度; 2、决定媒介发展水平; 3、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 3、决定新闻媒介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 3、决定媒介的行业规范、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当代社会媒介生态环境的特征:现代性、开放性、市场化。这也是媒介生态的基本特征。 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1.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第一步,收集信息。第二步,制作信息。第三步,发布信息 总的来说,媒介对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宗旨是:充分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传播信息是媒介最基本职能2.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大众传媒在国家发展中的主要作用:①媒介可以提供有关国家发展的信息 ②媒介的报道和反馈功能,使大众有机会参与国家决策③媒介能传授国家发展所必需的功能 3.实现个人的现代化:理解、导向、娱乐 4.促进社会整合:体现在:一是提供全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二是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以求平衡 二、大众传媒与政治 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于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 政府的政治活动对大众媒介的利用主要包括 1、发布政治信息 2、宣传政治主张 3、进行舆论导向 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 1、维护政治权利的合法性;2、参与政治决策;3、塑造政治文化;4、进行舆论监督。 三、大众传媒与经济 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是决定大众传媒的体制、规模和运作方式的三个决定要素。 三个决定性要素中,经济是其中最活跃、也最具活力的。 现代经济对于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 现代经济对于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 1、经济体制制约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2、经济体制决定着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 3、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众传媒快速扩张; 4、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 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 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和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 批的就业机会。 中国传媒走向市场之路 1、着力经营广告;2、调整产品形态,扩容、创办通俗化大众报纸; 3、自办发行; 4、多元化经营。 大众传媒与文化 四、大众传媒与文化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1、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 2、大众传媒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基本特征是易于普及,及时消费 3、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传媒所长。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消极影响 1、大众传媒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2、大众传媒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3、大众传媒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 2、 “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五、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媒介的力量体现在:①塑造国家形象;②影响对外政策;③影响吸引外资;④影响对外贸易 第九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一、新闻自由的定义 包括: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支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 人拥有出版权;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当然,事后的追惩在任何国 家都存在,即不容许报刊自由地损害国家、社会、个人) ;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简要地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二、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第一时期(16 世纪到 17 世纪) ,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 第二时期(17 世纪到 18 世纪)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第三时期(17 世纪到 19 世纪) ,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 2.取代报刊实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3.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 三、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四、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是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和规则,是国家对媒介实行管理的主要依 据。 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正规途径:司法控制、行政控制、资本控制、媒体的自律 新闻法规要处理的核心问题都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各个国家的新闻法规 ,最重要 核心问题都 核心问题 的一点是保护新闻自由,这是现代国家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新闻法规。 在防止滥用新闻危害国家和公众,各国的新闻法规也对新闻报道作了一定的限制。共同的是国家安全法、诽 谤法和隐私法。 国家安全法 :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形式危害国家安全。 诽谤法: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一看报道是否真实,二看是否借机诽谤诋毁的内容; 隐私权:与社会无关不愿让他人知晓的事情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媒介管理:既指国家对媒介的管理即媒介的宏观管理,也指媒介内部的管理即媒介的微观管理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一、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 裁员。这一切决定了他们运作商业化的特点。 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①以营利作为最终目标;②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③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④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主要在西欧和日本。 欧洲各国实行该体制原因:①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和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 ②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③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的存在 实施双轨制,初衷是把竞争制引入电视业,一方面大大丰富电视节目,满足各层次观众的不同需求;另一方 面,又对本国政治、文化以及电视业本身不造成伤害 问题:一是私营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电视台的娱乐化倾向,这种娱乐化倾向让美国的电视片尤其是好莱坞的 电视连续剧充塞修电视台。二是公营台在和私营台竞争中渐处下风。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特点:①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②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③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④电视台的经费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二、国家对媒介的管理 国家对传媒业的管理包括三个层面:①市场准入层面的管理,那就是出版、播出的许可制度 ②内容层面的管理;③结构层面管理。最主要手段是各国出台《反垄断法》 三、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1、 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一般来说,私营的新闻媒介属于董事会领导制,公营新闻媒介属于社会化领导制,国由的新闻媒介属于政府 领导制。 ① 董事会领导制: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算然也投票表决各种议案,但票数以股份数量计算。实际就是 谁有钱谁就拥有最大权力。 ② 社会化领导制 特点: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的理事会有广泛代表性;尽可能不受政府干涉。 ③ 政府领导制 特点:政府通过其的主管部门任命媒介部门的领导,由它们再来负责媒介的日常运作。 2、 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我国新闻媒介采用政府领导制,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是新闻媒介的最高决策机关。① 社长负责制 特点:在社长领导下,编务、经营、行政事务三者分工明确,尤其突出经营地位。 ② 总编辑负责制:总编辑时报社的法人代表,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编委会 ③ 行政负责制:除受党委宣传部领导外,还受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广播电视管理局的领导 3、 新闻媒介的业务运行机构 业务机构设置基本要求: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分层授权,责权合一;分工明确,反应神速。 4、我国新闻媒介业务机构 报社业务机构设置特点:党政机关有什么部门,报社就有相应的部(科) 。 传媒业经营 第十一章 传媒业经营 一、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 ①普遍服务的原则:普片服务的基本要义是公平、公道地为全体人民提供信息等服务,而不考虑其成本 ②编营分离原则:新闻生产和经营必须分开 ③受众中心的原则 二、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赢得市场份额长远战略:一靠传媒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靠传媒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三、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①集约化:对于传媒业来说,集约化经营必然走向集团化经营 ②专业化:主要指广播电视针对特定受众设置特定的频道、频率。所以,也可称频道化、频率化 ③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 新闻媒介经营的范围包括:报刊的发行,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广告业务,多种经营,设备和物质供应。 第十二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 一、受众 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①受众是学生: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的对象。媒介和受众最终定位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 ②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③受众是消费者;④受众是公民 二、受众对媒介的决定性影响 ①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②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③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④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三、受众的特点 1、 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 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成员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 性特征。 3、 隐蔽性。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当代中国受众 受众的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四、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1、 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 烈。 (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五、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 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 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 属群体。 3、 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 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5、 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可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 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 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 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七、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即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的问题。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 整体受众定位和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在正确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宽窄适度,范围适中)下确定核心受众 群。 核心受众的确定主要要考虑的是以下四方面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地域是第一位的因素。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的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八、受众的权利 ①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特别是公共 生活信息的权利 ②表达权: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 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②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分为两部分:第一,使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 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即受众借助媒介形式的舆论监督权 第二,是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第十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第十三 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 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 一、新闻真实性 1、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 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够经的起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 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 ① 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 ③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⑤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3、新闻失实 、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 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察觉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不情况 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 ②故意性失实。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4.新闻失实呈现的特点和趋势:①新闻失实趋向常态;②故意性失实的比例增大;③新闻失实入侵公共领域 新闻失实呈现的特点和趋势: 新闻失实呈现的特点和趋势 二、新闻指导性 1、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新闻指导性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 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辨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 革开放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一种是迅速地在受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立刻收到明显效果;另一种是潜 移默化地长期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 具体做法:①关于寓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②关于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③关于把指导性寓于服务性之中。 具有指导作用的新闻,称为指导性新闻。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于信息,指导性要寓于信息传播之中。即指导 性新闻既要真实地及时地传播大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体说就是: 具体说就是: ①指导性新闻要具备新闻本身的特点,包括事实必须完全真是,要用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够引起大众的共同 关心; ②体现在新闻中的观点和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地说明观点,令人信服; ③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4、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指导性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历史时期, 、不同历史时期 新闻指导性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①革命战争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基本特点是:报纸指导一切,重点是指导工作。 ②计划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基本特点:是多侧面地印证:印证党和政府各种举措、方针的合理性 ③市场经济年代新闻的指导性 特点是:诠释信息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新闻指导性除了继续发挥鼓舞、示范、论证等作用外,重点要在“解释”上下功夫。围 绕着形势新变化,对党和国家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进行分析阐释,帮助受众弄清发展趋势,权衡利弊得失, 保持新闻指导性宏观上的舆论一律和微观上的多元表达。 5、关于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①纠正图解政策的做法 ②改变公告式、命令式的做法 、关于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 ③防止片面性、简单化。 表现在:a.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某一政策规定时,往往只有质的概念,而缺乏量、度的把握,说了不少过头话; b.抓住一点,不及其余;c.脱离具体的条件,脱离历史的环境,简单肯定一切,否定一切;d.在先进典型的宣 传中,往往强调革命精神而忽视科学态度。 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 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我国新闻事业和群众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我国新闻事业既要满足群众需要,又要引导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的含义: 全党办报, 的含义: 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的含义 ①各级党委要重视党报工作,紧紧地把党报抓在自己手里,加强对党报的领导; ②党的各种新闻机构必须从思想上明确党的领导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党的新闻事业的关键,从而自觉 地主动地接受党的领导; ③组织广大党员和非党群众为党的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 ④倾听群众的意见,并依据群众的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四、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1、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播真理不倦的探讨。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具体表现: ① 揭露、打击破坏安定团结、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毒害人民的做法; ② 大胆揭露职务人员违法行为和不法分子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劣迹; ③ 及时地发觉和批评各个领域中的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潮; ④ 及时反映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催人猛醒,发人深思,引起社会各方面着手研究、解决。 2、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因: 、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因: ①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②新闻的舆论监督就是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③新闻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联系,密切党群关系。 ④新闻的舆论监督体现了我国新闻媒介的根本宗旨,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 3、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 、出发点: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特点:①权威性②典型性③紧迫性④重视社会效果 4、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 1) 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 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3) 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 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5、批评不慎表现的三个方面 、批评不慎表现的三个方面 ①批评不实引起新闻伤害; ②批评失当引起新闻伤害 ③新闻炒作引起新闻伤害 五、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的执行党中 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1、 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 1) 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 2)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3)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4)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 5)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推动、指导我国的各项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 2、坚持党性原则要处理的关系 、 1) 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2) 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3) 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 4) 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 3、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 十四章 第十四章 新闻选择 一、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新闻选择仅仅是 新闻选择 对事实的选择。采写编评都与新闻的选择密不可分。 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判断事实价值的本领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二、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是新闻选择的思想主要标准 1、新闻定义 、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因此要淘汰:①虚假的“事实” ;②陈旧的事实; ③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④空话连篇的“事实” 。 2、新闻价值 、 新闻的“共同兴趣” 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阶级性是指新闻单位对事实的选择和阐述 阶级性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新闻价值 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接近性 ④显著性 ⑤趣味性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这些元素越多,新闻 价值就越高。 3、宣传价值 、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素质内容包括: 宣传价值 ① 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 ② 针对性 ③ 普遍性 ④ 典型性 ⑤ 时宜性 4、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来,不许公开传播。 第十五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十五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 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 一、新闻专业理念 新闻业功能: 新闻业功能:①新闻业首先是为社会总系统的有效运作提供信息支持②新闻业作为现存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倾向于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 ③新闻也还在促进整个社会系统进步和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业理念: 专业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新闻工作者的 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 ①职业理念:涉及新闻业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 ②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③职业纪律 ④职业责任: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 基本要求 三、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 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 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的精神。 2) 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3) 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4) 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5) 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第十六章 中国的新闻改革 十六章 第一节 30 年的四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1979-1982) 一、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 于是,在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点。当党的十四大确认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审视新闻事业的归属问题。逐步 形成一个共识:新闻事业就它生产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但同时,就它 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识和娱乐来说,属于第三产业。这个理论上的突破带 来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思路,这个新思路可归结为升大众社会权利: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③建立理想的制度—大众传播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竞争格局— 二、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 ①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特点;②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过渡的具体表现 ③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对现实的影响 媒体运作— 三、媒体运作—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 ①传者的角色转化;②受者的角色转化;③媒介风格的转化 受众兴趣— 四、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①受众的分化;②媒体的分化 五、新闻理念—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 ①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各自规定;②深层的社会原因;③转化的途径本TXT由“文库宝”下载:http://www.mozhua.net/wenkubao

本文由ldr271314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新闻学概论》笔记 绪 论 ◎ 1 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 2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 ◎ 3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 4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学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 新闻学 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 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3、新闻主导理论 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新闻主导理论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 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 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 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观点是: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 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利。 3)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 润至上、金钱至上。 3、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注意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注意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 第一、20 世纪 40 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 年代为西方所接受。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第二、、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 3、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事业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总称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新闻事业 2、广义新闻活动 、广义新闻活动: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 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二、问答题 1、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 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第二、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 的生产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新闻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奴隶社会新闻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奴隶社会不但要了解社会变动还要了解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变动。 第二、历史背景:1)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国家统治机器; 2)出现了社会分工; 3)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它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相比有那些相同点和发展? 、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它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相比有那些相同点和发展? 第一、社会背景及原因: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1)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其巩固需要与灵敏的情况反映相联系。 2)农民起义不断,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传递工作,以便协调一致。 3)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自身生活和生产。 4)地主阶级除了用武装来统治,同时通过思想来麻醉农民,新闻成其宣传德威的工具手段。 5)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尤其是城镇的出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地域基础。 第二、与原始社会新闻相比的相同点: 1)无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一定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 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第三、发展:1)新闻活动的规模越离开越大,并且在封建社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新闻活动的脱产专职人员。 2)新闻的内容大大丰富、复杂多。除了自然变动、部落战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了:符号、信号(原始)——手写文字(奴隶)——印刷品(封建) 4、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二、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需求量增加,促进新 闻活动规模和内容的增加、扩大,以及新闻传递手段的创新。 第三、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直接决定了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社会生产力 水平决定的。 5、新闻活动的渠道有那些?各自采用方式、特点、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新闻活动的渠道有那些?各自采用方式、特点、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第一、亲身传播:1)采用的方法:言语传播(面对面交谈、远距离电话会谈) ;文字传播(私人信件、电报、传真、邮件和手 机短信)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 ;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众传播: 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现在再加上网络媒体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所以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缺点:反馈很慢,互动性差 第三、群体传播: 1)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2)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第二章 新 闻 ◎ 1、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及其延伸而来的对相关概念的要求 ◎ 2、两种新闻定义:报道、分析、判断 ◎ 3、新闻的本源: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新闻的主要功能、新闻来源 ◎ 4、新闻要素:五要素、五要素作用 ◎ 5、新闻类别:按内容、地点、时间性、与读者关系分 一、名词解释: 1、新闻 、新闻:存在着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 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 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2、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 、报道: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 做的预测。其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议决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 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 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 可能避免下结论,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 3、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本源: 4、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记者应从事物的变动去着 、新闻最主要的功能: 手寻找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 (一)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who,what,when,where,why. (二)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 第二个作用是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第三个作用是有助于明了新闻题材的要义。 3、新闻类别: 、新闻类别: 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 、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 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新闻与信息、宣传、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 1、新闻与信息:信息的定义、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 2、新闻与宣传:宣传的定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决动宣传效应的因素 ◎ 3、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定义、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 一、释义: 1、信息 广义信息 信息: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信息 广义信息 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一般信息 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所有其他可能性,只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 (在新 狭义信息 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2、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宣传: 宣传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 3、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 舆论 二、简答 1、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是什么。 、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是什么。 第一、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第二、信息的一般特点: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 2)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3)组合性。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5)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的;所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 需求相关。 2、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第一、在观念上必须明确:①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新闻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作 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传都必须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②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第二、在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 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性因素。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2)宣传对象:其既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 (思想、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 8、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第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 这种集中意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第二、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 第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 9、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第一、反映并代表舆论。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 (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 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 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 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4)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5)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机构,所以 古代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第二、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规模小,新闻基本上是定向传播,及传播有明确的、具体的对象,而基本上没有 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的新闻活动在规模上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 息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告,使报纸成为有利 可图企业。第四、报纸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它发轫于封建社会末期并受到封 建统治阶级的扼杀或控制,但最终伴随着资本主义上平经济的发展,报纸最终成长发展起来。 4、报纸、广播、电视的概念 报纸、 报纸 广播、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广播(广播电台) :以无限电波(或导线)所传递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象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 5、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14-15 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兴起,很快流行到欧洲各地;17 世纪初 达到高潮,17 世纪末逐渐消亡。 第二阶段: 新闻书的出现。 德国法兰克福最早出现新闻书, 1588 年奥地利人艾青氏印刷新闻书每年两册, 1620 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朗开始印刷新闻书。特点是不定期,间隔时间长,新闻迟缓,无固定订户。 第三阶段:周报(周刊) 、日报的勃兴。1609 年德国奥格斯堡《德国观察周刊》 、1616 年《法兰克福邮报》 、 1626《马德堡新闻》 ;17 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几乎都有了周刊,1631 年《法国公报》 、1641 年英国《国内纪 闻》等;日报:1663 年德国莱比锡《莱比锡新闻》 、1665.11.16 英国《牛津公报》 (单页双面印) 、1702 年伦敦 《英国每日新闻》 (四开单张双面印) 。 周刊和日报的产生,因其整个过程工艺技术要求的复杂性,使报纸正式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并产生了一个 新兴的行业——新闻事业。 6、广播电台的发展。 、广播电台的发展。 1895 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同时发明无线电波。 1899.3.28,马可尼成功地发了第一封电报(英国至法国) 1906.12.25,范斯顿的马萨诸塞实验电台首次广播,从广播工程技术标准上看,广播从此诞生。它最早是娱乐 工具。 1920.8.31,美国底特律 8M 实验台广播了密执安州长初步获胜的新闻。 (最早的广播新闻) 1920.10.27,美国匹兹堡 KDKA 电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它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 正式诞生。 1923.1.24 美在华第一个电台正式开播,呼号为 ECO,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1940.12.3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呼号 XNCR。中共穿班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7、电视的发展。 、电视的发展。 1930 年,英国广播公司与贝尔德合作,成功开发了电视图象及传送。 1940 年,美国试制趁工彩电;1953 年 NTSC 制式标准;1954 年美国开播彩电节目。 三种制式:美国 NTSC,德国 PAL,法国 SECAM。 中国 1958.5.1 成立电视台,1973 年开办彩电业务,中国采用的是 PAL 制式。 8、网络新闻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拷贝阶段;第二阶段是加工整合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独家原创阶段 、网络新闻的发展: 9.网路新闻基本长处:①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②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网路新闻基本长处: 网路新闻基本长处 ③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的交互性 10.网络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是权威性和可信度;其次是数量与质量;再次是原创性和严肃性 网络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 网络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 11.媒体融合的影响:①媒体融合带来了媒体结构的转变; 媒体融合的影响: 媒体融合的影响 ②媒体融合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新闻教育带来新的课题 ③媒体融合将对整个新闻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 12.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情况: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情况: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情况 第一、邸报。 1)称呼:条报、条陈、除目、报状、状;邸抄、朝报、进奏院状报。 2)内容:圣渝,法令,奏折 3)特点:不由朝廷统一公布;内容不相同;无固定发布日期;无自己采写的新闻言论。 4)作用:宣传君恩;宣扬君臣之道;宣布君令;封锁不利消息;通信息。 5)定性:并非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第二、近代中午内报纸的产生,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是 19 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创办: 《察世俗每月纪统传》1815——1821 《特选撮要每月纪统传》1833——1838《东西洋烤每月纪统传》1833——1837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本章重点: ◎16——18 世纪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新闻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世界各国新闻体制差异很大,都是从各国国情出发,由它们的政治、经 济体制决定的,也受文化传统影响。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 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它们各自有各自的 特点,无法互相取代。 4、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多样。 、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这促进了报纸的多样化发展。不断适应读者需要,这是报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规律。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体裁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 由少到多、由模仿到独立的发展过程。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规律一: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规律一:政治、 考查点:新闻体制定义、新闻媒介所有制形式、从国家制度看新闻媒介特点 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 新闻体制 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新闻媒介所有制有三种: 新闻媒介所有制有三种 1) 私营媒介: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西方报纸基本上都是私营媒介,以美国为代表。 特点:董事会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依托财团;以盈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监督 政府有一定力度。 2) 公营媒介: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公营电台、电视台,还没有公营报纸,以 BBC 为代表。 特点: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不受政府控制;半官方机构;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对公众负责;不 播广告。 3) 国营媒介: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部分发达国家为此种体制,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为代表。 特点:完全依赖政府;政府宣传机构;节目严肃但呆板。 从国家制度上看: 1) 以中国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介特点:新闻媒介国家所有;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 利益为最高宗旨;新闻媒介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党和国家从多方面支持、扶植新闻媒介。 2) 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媒介特点:政府没有直接控制媒介;除美国以私营独占媒体外,其他 发达国家都存在存在公营、私营并存的格局。私营比例在上升;报纸杂志无需登记,可以自由创办。电台、 电视台的创办需经严格审查。 3) 其他发展中国家新闻体制比较复杂,特点是:多种所有制并存;新闻媒介大多有政府或政党背景;新闻媒 介支持国家发展。 规律二: 规律二: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从当今世界 来看,发达国家有发达和较为发达的媒介,第三世界国家的媒介整体较为落后。 直接的因果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 直接的因果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规模扩大,刺激了信息需求;②生产力水平 提高,社会受教育面扩大,读者群扩大;③生产力水平提高,广告越来越多,媒介易于生存和发展;④生产 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惊人,新闻手段日益现代化。 规律三: 规律三: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考查点:三种传播工具特点 1、报纸特点: —下功夫发掘新闻事件的内在本质报纸特点: 报纸特点 长处:1) 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2)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自由挑选内容来读; 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便于深度报道;缺点:1)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效差; 2)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广播、电视广泛; 3)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2、广播特点: —力争新闻的短、快、新,加强现场录音报道 特点: 、广播特点 长处:①迅速及时,时效性强;②渗透性好;③对象广泛,群众性强;④感染力强 缺点:①一瞬即过,难以一边收听一边思考,不易保存;②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3、电视特点: —应加强现场新闻报道,加强有节目主持人的节目 、 视特点: 长处①强烈的现场感;②亲切感;③简洁明了; 缺点:①长于报道外在看得见的动态新闻,而对复杂体裁做深度报道比较困难 5)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还收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规律四:读者的需要促使了报纸多样化 考查点:报纸分类 报纸分类 1、 从办报方针分 ㈠政治性报纸——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宣传政党、政府的政治主张;以硬新闻为主。 《人民日报》 ㈡商业性报纸——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提高广告费; 不重视言论; 迎合读者口味, 新闻追求量多迅速。 《申报》 、 《每日镜报》《纽约每日新闻》 、 ㈢政治性的企业报——既追求利润又追求政治利益,经济上作为信息产业独立经营,政治上有既定的目标。 西方大报多属这种类型, 《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朝日新闻》 、 、 、 2、 以报纸内容分 综合性报纸:面向社会所有读者刊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新闻 专业性报纸:集中反映一个行业、一个系统或某一阶层、某一年龄层次的读者所需的新闻 西方分为严肃的高级报纸和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3、 以阶级属性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报纸两种。 4、以发行范围分 ①全球性报纸《国际先驱论坛报》《纽约时报》等; 、 ②全国性报纸《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 、 ③地方性报纸《陕西日报》 ,是世界报业中数量最大的。 5、 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和周报 6、综合以上五条标准,中国当前的报纸可以分为:共产党县、市级以上的机关报;晚报、都市报;专业性报纸。 规律五: 规律五: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考查点:三大媒介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1、报纸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报纸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报纸内容构成:新闻、言论、副刊(专版)、广告 我国报纸文字体裁:(1)新闻:分为消息和通讯两种 ①消息: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②通讯:详细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以补消息之不足。 (2)言论:①新闻评论:配合当天报纸上的新闻而发的评论,简明扼要的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影响、事件的性 质。报纸上的部分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都属于新闻评论。 ②时评:以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为评论对象,解释其内含的意义、性质,引发公众的关注。报纸 上的部分本报评论员、言论专栏多为时评。 ③政论:阐释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政策、重大举措,或者就某一重要事件阐明本报立场、态度。 (3)杂交品种:①新闻特写:新闻和文学的杂交。亲切、具体、形象,是新闻特写的长处 ②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的杂交,夹叙夹议。记者来信、采访札记也属于新闻评述 ③调查报告:新闻、历史、评论的杂交。 ④深度报道:也是新闻与评论的杂交。他抓住重大或令公众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以大量的背景材料 来揭示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其利弊得失、是非曲直。 ⑤杂文:文艺性的评论,是文学和评论的杂交。 2.新闻的表现形式 新闻的表现形式 ①纯新闻:又称客观性新闻。迅速的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的事实。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 ②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性分析。 ③调查性报道:有些称“揭丑报道” 。 ④特稿:他抓住新闻事件的特征、细节,用优雅的、幽默的笔调加以详细描述。 3、广播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 广播内容构成:新闻报道、文艺节目、服务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广告 广播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人物访谈 4、电视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 电视内容构成: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社教节目、电视剧、广告 电视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纪录片、新闻述评(新闻透视) 、新闻特写 规律六: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考查点:新闻教育史 新闻教育史 1878 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在英文系开办新闻专业课 1908 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办新闻学院 1918 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聘请徐宝璜、邵飘萍为教师 1920 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办新闻系 1924 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学科 1929 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系 1949 年新中国设立华东新闻学院、北京新闻学院 1978 年我国招收第一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1981 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第六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本章重点: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业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特性: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个性:一家新闻媒介比较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1.新闻媒介的共性 新闻媒介的共性:首先,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 新闻媒介的共性 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其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 ①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 ②新闻媒介使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③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 ④新闻媒介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这是它区别于书信、内部简报、军事情报等 所以说新闻媒介的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媒介的机构性质: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2.新闻媒介的特性分为不同的层次展现 新闻媒介的特性分为不同的层次展现 ①从所有制方面来看:私营:极个别独资外,绝大数新闻媒介是公开或内部股份制方式创办。 公营:由社会公众共同拥有的新闻媒介 国营: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 ②与政府与执政党关系方面来看 独立的新闻媒介:政治上标榜客观中立,只以国家、公众利益作为是非标准 官方新闻媒介:代表政府(或执政党)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半官方新闻媒介:名义上是独立运作的,但在重大政治问题、重要时刻往往代表政府发言,替政府宣传 ③从阶级性方面来看:无产阶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④从办报(台)方针方面: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政企合一型报纸 ⑤从媒介的内容上看:严肃的高级报纸:以刊登硬新闻和评论为主 大众化的通俗报纸:以刊登娱乐、服务新闻为主 3.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有鲜明个性的新闻媒介往往体现在:①以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见长②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③以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④以编排的新颖活泼、具有独创性显得抢眼 ④以社区新闻、或国际新闻、或煽情新闻来显示个性 如,NBC 以硬新闻见长,ABC 以国际新闻见长,CBS 以选举报道见长; 《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 重、厚实的风格, 《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的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 《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 拓创新风格。 4.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介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运作方式)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 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4、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三、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筹划、设计新闻媒介两项最主要的工作。 媒介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五项功能,都是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核心受众,有边缘受众。基本组合方式: 1、 信息+宣传+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即政企合一型新闻媒介。中国各级党委机关报都是这个类型的。 2、 信息+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这类新闻媒介数量很大,而且还有许多亚类。如: ①提供各种各样全面的信息。 《参考消息》 《报刊文摘》等。 ③以提供某一类或几类信息为主。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教育信息等。 3、 消闲+服务+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大众化通俗媒介以及一批电台、电视台属于此。 《太阳报》等。 4、 知识+盈利型的新闻媒介 中国大多数的科技报属于这一类。 5、 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世界上所有的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这一类。 四、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40 年代初期开始,西方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新闻媒介效果论的估计经历过三个时期,即强效果 ——弱效果——适度效果。 第一阶段:40 年代以前早期强效果理论,代表理论是“魔弹论”( “靶子论”) 。 第二阶段:40 年代末期-60 年代的中期的弱效果理论,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 第三阶段:70 年代开始的适度效果理论,英国批判学派为代表。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三个角度。 1、 心理学角:①魔弹论②选择性理论③使用与满足模式 2、 社会学角度:①二级传播理论②含义论③模式示范论 3、 社会心理学角度:①议题设置理论②创新扩散理论 五、我国新闻事业的任务 我国新闻事业今后的基本任务是,江泽民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 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具体是: 1) 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并用来指导人民的思想、工作 3) 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 4) 成为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 5)提供各方面有关的信息 6)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 7) 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 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一、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子系统存也在着密切的 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即媒介的生态环境。 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1、决定媒介制度; 2、决定媒介发展水平; 3、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 3、决定新闻媒介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 3、决定媒介的行业规范、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当代社会媒介生态环境的特征:现代性、开放性、市场化。这也是媒介生态的基本特征。 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1.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第一步,收集信息。第二步,制作信息。第三步,发布信息 总的来说,媒介对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宗旨是:充分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传播信息是媒介最基本职能2.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大众传媒在国家发展中的主要作用:①媒介可以提供有关国家发展的信息 ②媒介的报道和反馈功能,使大众有机会参与国家决策③媒介能传授国家发展所必需的功能 3.实现个人的现代化:理解、导向、娱乐 4.促进社会整合:体现在:一是提供全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二是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以求平衡 二、大众传媒与政治 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于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 政府的政治活动对大众媒介的利用主要包括 1、发布政治信息 2、宣传政治主张 3、进行舆论导向 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 1、维护政治权利的合法性;2、参与政治决策;3、塑造政治文化;4、进行舆论监督。 三、大众传媒与经济 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是决定大众传媒的体制、规模和运作方式的三个决定要素。 三个决定性要素中,经济是其中最活跃、也最具活力的。 现代经济对于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 现代经济对于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 1、经济体制制约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2、经济体制决定着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 3、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众传媒快速扩张; 4、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 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 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和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 批的就业机会。 中国传媒走向市场之路 1、着力经营广告;2、调整产品形态,扩容、创办通俗化大众报纸; 3、自办发行; 4、多元化经营。 大众传媒与文化 四、大众传媒与文化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1、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 2、大众传媒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基本特征是易于普及,及时消费 3、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传媒所长。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消极影响 1、大众传媒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2、大众传媒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3、大众传媒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 2、 “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五、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媒介的力量体现在:①塑造国家形象;②影响对外政策;③影响吸引外资;④影响对外贸易 第九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一、新闻自由的定义 包括: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支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 人拥有出版权;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当然,事后的追惩在任何国 家都存在,即不容许报刊自由地损害国家、社会、个人) ;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简要地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二、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第一时期(16 世纪到 17 世纪) ,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 第二时期(17 世纪到 18 世纪)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第三时期(17 世纪到 19 世纪) ,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 2.取代报刊实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3.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 三、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四、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是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和规则,是国家对媒介实行管理的主要依 据。 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正规途径:司法控制、行政控制、资本控制、媒体的自律 新闻法规要处理的核心问题都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各个国家的新闻法规 ,最重要 核心问题都 核心问题 的一点是保护新闻自由,这是现代国家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新闻法规。 在防止滥用新闻危害国家和公众,各国的新闻法规也对新闻报道作了一定的限制。共同的是国家安全法、诽 谤法和隐私法。 国家安全法 :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形式危害国家安全。 诽谤法: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一看报道是否真实,二看是否借机诽谤诋毁的内容; 隐私权:与社会无关不愿让他人知晓的事情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媒介管理:既指国家对媒介的管理即媒介的宏观管理,也指媒介内部的管理即媒介的微观管理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一、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 裁员。这一切决定了他们运作商业化的特点。 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①以营利作为最终目标;②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③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④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主要在西欧和日本。 欧洲各国实行该体制原因:①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和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 ②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③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的存在 实施双轨制,初衷是把竞争制引入电视业,一方面大大丰富电视节目,满足各层次观众的不同需求;另一方 面,又对本国政治、文化以及电视业本身不造成伤害 问题:一是私营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电视台的娱乐化倾向,这种娱乐化倾向让美国的电视片尤其是好莱坞的 电视连续剧充塞修电视台。二是公营台在和私营台竞争中渐处下风。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特点:①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②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③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④电视台的经费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二、国家对媒介的管理 国家对传媒业的管理包括三个层面:①市场准入层面的管理,那就是出版、播出的许可制度 ②内容层面的管理;③结构层面管理。最主要手段是各国出台《反垄断法》 三、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1、 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一般来说,私营的新闻媒介属于董事会领导制,公营新闻媒介属于社会化领导制,国由的新闻媒介属于政府 领导制。 ① 董事会领导制: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算然也投票表决各种议案,但票数以股份数量计算。实际就是 谁有钱谁就拥有最大权力。 ② 社会化领导制 特点: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的理事会有广泛代表性;尽可能不受政府干涉。 ③ 政府领导制 特点:政府通过其的主管部门任命媒介部门的领导,由它们再来负责媒介的日常运作。 2、 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我国新闻媒介采用政府领导制,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是新闻媒介的最高决策机关。① 社长负责制 特点:在社长领导下,编务、经营、行政事务三者分工明确,尤其突出经营地位。 ② 总编辑负责制:总编辑时报社的法人代表,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编委会 ③ 行政负责制:除受党委宣传部领导外,还受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广播电视管理局的领导 3、 新闻媒介的业务运行机构 业务机构设置基本要求: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分层授权,责权合一;分工明确,反应神速。 4、我国新闻媒介业务机构 报社业务机构设置特点:党政机关有什么部门,报社就有相应的部(科) 。 传媒业经营 第十一章 传媒业经营 一、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 ①普遍服务的原则:普片服务的基本要义是公平、公道地为全体人民提供信息等服务,而不考虑其成本 ②编营分离原则:新闻生产和经营必须分开 ③受众中心的原则 二、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赢得市场份额长远战略:一靠传媒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靠传媒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三、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①集约化:对于传媒业来说,集约化经营必然走向集团化经营 ②专业化:主要指广播电视针对特定受众设置特定的频道、频率。所以,也可称频道化、频率化 ③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 新闻媒介经营的范围包括:报刊的发行,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广告业务,多种经营,设备和物质供应。 第十二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 一、受众 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①受众是学生: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的对象。媒介和受众最终定位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 ②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③受众是消费者;④受众是公民 二、受众对媒介的决定性影响 ①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②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③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④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三、受众的特点 1、 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 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成员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 性特征。 3、 隐蔽性。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当代中国受众 受众的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四、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1、 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 烈。 (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五、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 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 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 属群体。 3、 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 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5、 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可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 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 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 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七、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即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的问题。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 整体受众定位和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在正确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宽窄适度,范围适中)下确定核心受众 群。 核心受众的确定主要要考虑的是以下四方面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地域是第一位的因素。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的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八、受众的权利 ①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特别是公共 生活信息的权利 ②表达权: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 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②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分为两部分:第一,使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 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即受众借助媒介形式的舆论监督权 第二,是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第十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第十三 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 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 一、新闻真实性 1、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 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够经的起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 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 ① 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 ③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⑤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3、新闻失实 、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 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察觉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不情况 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 ②故意性失实。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4.新闻失实呈现的特点和趋势:①新闻失实趋向常态;②故意性失实的比例增大;③新闻失实入侵公共领域 新闻失实呈现的特点和趋势: 新闻失实呈现的特点和趋势 二、新闻指导性 1、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新闻指导性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 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辨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 革开放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一种是迅速地在受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立刻收到明显效果;另一种是潜 移默化地长期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 具体做法:①关于寓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②关于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③关于把指导性寓于服务性之中。 具有指导作用的新闻,称为指导性新闻。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于信息,指导性要寓于信息传播之中。即指导 性新闻既要真实地及时地传播大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体说就是: 具体说就是: ①指导性新闻要具备新闻本身的特点,包括事实必须完全真是,要用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够引起大众的共同 关心; ②体现在新闻中的观点和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地说明观点,令人信服; ③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4、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指导性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历史时期, 、不同历史时期 新闻指导性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①革命战争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基本特点是:报纸指导一切,重点是指导工作。 ②计划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基本特点:是多侧面地印证:印证党和政府各种举措、方针的合理性 ③市场经济年代新闻的指导性 特点是:诠释信息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新闻指导性除了继续发挥鼓舞、示范、论证等作用外,重点要在“解释”上下功夫。围 绕着形势新变化,对党和国家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进行分析阐释,帮助受众弄清发展趋势,权衡利弊得失, 保持新闻指导性宏观上的舆论一律和微观上的多元表达。 5、关于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①纠正图解政策的做法 ②改变公告式、命令式的做法 、关于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 ③防止片面性、简单化。 表现在:a.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某一政策规定时,往往只有质的概念,而缺乏量、度的把握,说了不少过头话; b.抓住一点,不及其余;c.脱离具体的条件,脱离历史的环境,简单肯定一切,否定一切;d.在先进典型的宣 传中,往往强调革命精神而忽视科学态度。 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 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我国新闻事业和群众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我国新闻事业既要满足群众需要,又要引导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的含义: 全党办报, 的含义: 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的含义 ①各级党委要重视党报工作,紧紧地把党报抓在自己手里,加强对党报的领导; ②党的各种新闻机构必须从思想上明确党的领导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党的新闻事业的关键,从而自觉 地主动地接受党的领导; ③组织广大党员和非党群众为党的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 ④倾听群众的意见,并依据群众的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四、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1、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播真理不倦的探讨。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具体表现: ① 揭露、打击破坏安定团结、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毒害人民的做法; ② 大胆揭露职务人员违法行为和不法分子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劣迹; ③ 及时地发觉和批评各个领域中的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潮; ④ 及时反映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催人猛醒,发人深思,引起社会各方面着手研究、解决。 2、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因: 、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因: ①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②新闻的舆论监督就是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③新闻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联系,密切党群关系。 ④新闻的舆论监督体现了我国新闻媒介的根本宗旨,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 3、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 、出发点: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特点:①权威性②典型性③紧迫性④重视社会效果 4、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 1) 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 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3) 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 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5、批评不慎表现的三个方面 、批评不慎表现的三个方面 ①批评不实引起新闻伤害; ②批评失当引起新闻伤害 ③新闻炒作引起新闻伤害 五、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的执行党中 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1、 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 1) 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 2)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3)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4)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 5)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推动、指导我国的各项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 2、坚持党性原则要处理的关系 、 1) 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2) 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3) 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 4) 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 3、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 十四章 第十四章 新闻选择 一、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新闻选择仅仅是 新闻选择 对事实的选择。采写编评都与新闻的选择密不可分。 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判断事实价值的本领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二、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是新闻选择的思想主要标准 1、新闻定义 、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因此要淘汰:①虚假的“事实” ;②陈旧的事实; ③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④空话连篇的“事实” 。 2、新闻价值 、 新闻的“共同兴趣” 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阶级性是指新闻单位对事实的选择和阐述 阶级性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新闻价值 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接近性 ④显著性 ⑤趣味性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这些元素越多,新闻 价值就越高。 3、宣传价值 、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素质内容包括: 宣传价值 ① 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 ② 针对性 ③ 普遍性 ④ 典型性 ⑤ 时宜性 4、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来,不许公开传播。 第十五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十五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 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 一、新闻专业理念 新闻业功能: 新闻业功能:①新闻业首先是为社会总系统的有效运作提供信息支持②新闻业作为现存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倾向于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 ③新闻也还在促进整个社会系统进步和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业理念: 专业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新闻工作者的 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 ①职业理念:涉及新闻业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 ②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③职业纪律 ④职业责任: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 基本要求 三、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 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 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的精神。 2) 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3) 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4) 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5) 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第十六章 中国的新闻改革 十六章 第一节 30 年的四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1979-1982) 一、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 于是,在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点。当党的十四大确认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审视新闻事业的归属问题。逐步 形成一个共识:新闻事业就它生产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但同时,就它 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识和娱乐来说,属于第三产业。这个理论上的突破带 来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思路,这个新思路可归结为升大众社会权利: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③建立理想的制度—大众传播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竞争格局— 二、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 ①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特点;②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过渡的具体表现 ③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对现实的影响 媒体运作— 三、媒体运作—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 ①传者的角色转化;②受者的角色转化;③媒介风格的转化 受众兴趣— 四、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①受众的分化;②媒体的分化 五、新闻理念—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 ①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各自规定;②深层的社会原因;③转化的途径本TXT由“文库宝”下载:http://www.mozhua.net/wenkubao


相关内容

  •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历年复习心得体会
  •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历年复习 心得体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及天下 .凯程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复习方法解读 (一)总结归纳知识 整理笔记对一个三凯程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报考院校近10年的真题找出最 ...

  •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就业前景怎么样
  •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就业 前景怎么样 不经历凛冽的寒风,不会有梅花的怒放:不经历素裹的寒霜,不会有翠竹的坚韧.凯程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 ...

  • 考研院校信息
  • 新闻学 排名 招生单位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中国传媒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武汉大学 A 5 华中科技大学 A 6 四川大学 A 7 南京大学 A 8 北京师范大学 A 9 清华大学 A 10 暨南大学 A 11 南京师范大学 A 12 湖南大学 A B+等级新闻学研究生院 ...

  • 2014年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导师介绍
  • 2014年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导师介绍 丁和根 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本校新闻传播学系任教.2000年7-8月,在北京参加教育部举办的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 训班.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做访问学者,师从张国良教授学习传播学.2002年9月至2004 ...

  • 2016年同济大学传播学考研
  • 2016年同济大学传播学考研 以下内容由凯程老师搜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一.同济大学传播学考研方向有哪些? 不同学院专业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同济大学传播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 (01)电子传媒与新闻研究 (02)新型传播与社会研究 (03)广告 ...

  • 考研备考: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怎么办?
  • 考研备考: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怎么办? 首先,看书多却学而不化的人,只是书呆子,没有任何可以骄傲的:其次,看xx本书绝非考上不指定书目专业的必要条件:最后,我很想大声质问他们:你考过吗?你了解过考上的人吗?这样以讹传讹,真是太坑人了! 在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当晚,在一个新闻传播考研QQ群里,又有几个201 ...

  •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
  •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绪论 第一节 新闻学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 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的内容:新闻理论--总结.阐述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 历史. ...

  • 硕士新闻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 硕士新闻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必读报刊: <读书>月刊 <中华读书报> <文汇读书周报> 一,综合 <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 <世界新闻出版大 ...

  • 2014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与解析
  • Ⅳ复习指南 <新闻写作教程> <当代报纸编辑学> <新闻评论教程> <20世纪世界广告流派> Ⅴ核心考点解析 <新闻评论教程>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第三章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五章说理论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