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文背默

一、现代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鼎湖山听泉》)

二、文言文默写

《陈涉世家》

1. 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陈涉世家》中与之意思相

近的句子是:_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也表现陈胜少时远大志向的语句是)

2.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天下苦秦久矣。

3. 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____

4.表现陈胜的远大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的句子_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6.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_与孟子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8.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____黄发垂髫,_并怡然自乐_;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___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美景的语句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表现桃花源中生活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7. 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句子是: ______黄发垂髫,_并怡然自乐

8.表现桃花源中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0.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捕蛇者说》

1. 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话: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 解释写作目的的一句话: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文中孔子的一句话:“苛政猛于虎也。”

《与朱元思书》

1.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描写山之“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___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有着异曲同

工之妙

8.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9.《三峡》一文“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写水 流势湍急,《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__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醉翁亭记》

1、 和中心关系最密切的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山间朝暮之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山间四时之最:(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揭示中心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5.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居庙堂之高.

“退指: 处江湖之远。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 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 ”的

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2. 《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

就会产生“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的悲伤心情。

3.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2)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现代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鼎湖山听泉》)

二、文言文默写

《陈涉世家》

1. 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陈涉世家》中与之意思相

近的句子是:_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也表现陈胜少时远大志向的语句是)

2.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天下苦秦久矣。

3. 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____

4.表现陈胜的远大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的句子_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6.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_与孟子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8.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____黄发垂髫,_并怡然自乐_;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___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美景的语句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表现桃花源中生活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7. 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句子是: ______黄发垂髫,_并怡然自乐

8.表现桃花源中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0.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捕蛇者说》

1. 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话: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 解释写作目的的一句话: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文中孔子的一句话:“苛政猛于虎也。”

《与朱元思书》

1.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描写山之“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___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有着异曲同

工之妙

8.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9.《三峡》一文“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写水 流势湍急,《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__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醉翁亭记》

1、 和中心关系最密切的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山间朝暮之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山间四时之最:(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揭示中心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5.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居庙堂之高.

“退指: 处江湖之远。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 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 ”的

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2. 《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

就会产生“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的悲伤心情。

3.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2)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关内容

  • 桃花源记说课稿
  • <桃花源记>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 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教材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全是文言文.六 ...

  • 桃花源记.说课稿
  •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桃花源记>说课稿市一中 开头语: 蒹葭苍苍,随风摇曳,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撑一支长篙溯游而上.忽然一 片红霞扑入视野,极目远眺桃花林,几百步以内没有别的树.树上成千成百的蜜 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清风拂来,落英缤纷.地上花草鲜艳 美丽,在阳光中, ...

  • 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简案
  • 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教学目标] ⒈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芳 菲 凋 谢 枯 萎 袄 茂"8个生字. 正确书写"菲 芳 谢 枯 委 袄"6个生字. ⒉正确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 ⒊通过学习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有良好的学 ...

  •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
  • 桃花源记 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识记本文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熟读课文,能用通俗的语言准确流畅的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叙事线索的写作手法,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4)体会"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

  • 3桃花心木
  • 3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本文的教学重点 ...

  • 桃花源记_优秀教案1
  • 桃花源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识记本文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熟读课文,能用通俗的语言准确流畅的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叙事线索的写作手法,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4)体会"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2.过 ...

  • 桃花心木教案A
  • <桃花心木>教案A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quo ...

  • 3.[桃花心木]导学案
  • 3<挑花心木>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单元:第一单元 2014年2月16日 主备人:席永英 学科组负责人:陈啟梅 学科主管:席永英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理清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 ...

  • 21课桃花源记教案
  • [课题] 21.<桃花源记>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疏通文意,熟知课文内容.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

  • 桃花心木教案1
  • 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