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

1、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 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

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 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 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

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 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阿草的葫芦(下册) ——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

2、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

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

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

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

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

3、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

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它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 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数学家麦比乌斯(M.bius.A.F 1790-1868)在1858年发现的,自此以后那种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麦比乌斯带。有了这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4、数学家的遗嘱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

们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

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 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

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

女儿呢?

5、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臵若干支火

柴于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

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

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致胜?

为了要取得最后一根,甲必须最后留下零根火柴给乙,

故在最后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后留下4根火柴,最后也一定是甲获胜。由上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 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又如

何致胜?

原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须留5的倍数的火柴

给乙去取。

通则:有n 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 支,则甲每次取后

所留的火柴数目必须为k+1之倍数。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

一些不连续的数,如1﹑3﹑7,则又该如何玩法?

分析:1﹑3﹑7均为奇数,由于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者甲,须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去1﹑3﹑7根火柴后获得0,但假使

如此也不能保证甲必赢,因为甲对于火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制的。因为„偶-奇=奇,奇-奇=偶‟,所以每次取后,桌上的火柴数奇偶相反。若开始时是奇数,如17,甲先取,则不论甲取多少(1或3或7),剩下的便是偶数,乙随后又把偶数变成奇数,甲又把奇数回复到偶数,最后甲是注定为赢家;反之,若开始时为偶数,则甲注定会输。

通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规则四: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是1或4(一个奇数,

一个偶数)。

分析:如前规则二,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留5的倍

数的火柴给乙去取,则甲必胜。此外,若甲留给乙取的火柴数为5之倍数加2时,甲也可赢得游戏,因为玩的时候可以控制每轮所取的火柴数为5(若乙取1,甲则取4;若乙取4,则甲取1),最后剩下2根,那时乙只能取1,甲便可取得最后一根而获胜。

通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数为5之倍数

或5的倍数加2。

6、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

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

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后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臵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臵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臵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臵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臵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臵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著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著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趣味数学故事

1、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 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

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 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 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

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 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阿草的葫芦(下册) ——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

2、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

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

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

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

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

3、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

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它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 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数学家麦比乌斯(M.bius.A.F 1790-1868)在1858年发现的,自此以后那种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麦比乌斯带。有了这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4、数学家的遗嘱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

们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

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 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

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

女儿呢?

5、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臵若干支火

柴于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

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

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致胜?

为了要取得最后一根,甲必须最后留下零根火柴给乙,

故在最后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后留下4根火柴,最后也一定是甲获胜。由上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 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又如

何致胜?

原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须留5的倍数的火柴

给乙去取。

通则:有n 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 支,则甲每次取后

所留的火柴数目必须为k+1之倍数。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

一些不连续的数,如1﹑3﹑7,则又该如何玩法?

分析:1﹑3﹑7均为奇数,由于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者甲,须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去1﹑3﹑7根火柴后获得0,但假使

如此也不能保证甲必赢,因为甲对于火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制的。因为„偶-奇=奇,奇-奇=偶‟,所以每次取后,桌上的火柴数奇偶相反。若开始时是奇数,如17,甲先取,则不论甲取多少(1或3或7),剩下的便是偶数,乙随后又把偶数变成奇数,甲又把奇数回复到偶数,最后甲是注定为赢家;反之,若开始时为偶数,则甲注定会输。

通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规则四: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是1或4(一个奇数,

一个偶数)。

分析:如前规则二,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留5的倍

数的火柴给乙去取,则甲必胜。此外,若甲留给乙取的火柴数为5之倍数加2时,甲也可赢得游戏,因为玩的时候可以控制每轮所取的火柴数为5(若乙取1,甲则取4;若乙取4,则甲取1),最后剩下2根,那时乙只能取1,甲便可取得最后一根而获胜。

通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数为5之倍数

或5的倍数加2。

6、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

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

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后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臵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臵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臵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臵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臵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臵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著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著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关内容

  • 2014年3月许庄小学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许庄小学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的教育理念,促进第一课题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 篇一:趣味数学: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一年级趣味数学: 美丽的植树图案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 阿拉伯数字国王十分高兴,他命令"20"大臣将这20棵树栽在宫廷花园里,每行要有4棵,还要使行数最多.这可是一个 ...

  • 关于数学的绘本
  • 数学启蒙Mathstart "数学启蒙"这套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套书的美国作者斯图尔特•墨菲和"亲师手册"的主编台北教育大学数学研究所的钟静教授在北京的讲座我去听了,被他们所阐述的幼儿数学启蒙理念和方法所"打动"(见记者采访) 还有,就是这 ...

  • 小学数学趣味竞赛的重要意义
  • 小学数学趣味竞赛的重要意义 时间:11.20 地点:语音室 主讲人:朱巧莲 参加人:理科组全体成员 小学数学趣味知识竞赛,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另一重要渠道.开展数学趣味知识竞赛,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说来,开展小学数 ...

  • 校本课程读本 五年级上册
  • 校本课程<趣味数学>课程读本 试用于五年级 开发者:张爱华 木兰实验小学 <趣味数学>课程说明 <趣味数学>课程就是要把"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数学不难"的理念放在第一位,故名"趣味数学".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 ...

  •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坏.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 ...

  •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
  • 趣味数学小故事三篇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 ...

  • 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初探
  • 摘 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精彩新课导入,不但能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数学课堂的导入主要有以旧带新.趣味故事.实践操作.设置悬念.开门见山等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导入方法:数学课堂: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 ...

  •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字 月 日 周五 一.故事<棒棒过生日>. 以故事内容激起学生对数的兴趣 教学生认识1到10 让学生学会 点数 即一一对应的识数方法. 二.游戏及练习. 1.正确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指导学生背诵式记数 1 10 2.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 初步了 ...

  • x的奇幻之旅 趣味解答为什么生活和工作中要有数学思维
  • x的奇幻之旅 趣味解答为什么生活和工作中要有数学思维 作者:[美] 史蒂夫·斯托加茨     分类:科普 简介: 在<x的奇幻之旅>中,世界级数学家.<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史蒂夫?斯托加茨,引领我们踏上一段领略最伟大数学思想赏心悦目之旅.沿途中你会看到数学如何与文学.哲学.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