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教育・教学]

存在群体悬识与似主义、所从性与独立性、重‘名”与重‘利”等观念和纷馑上的

关键调:传统文化索窿教青比较

艚要: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7不同的家庭教穿,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方面

差异,使两目的家庭教育在穿儿观、培养方式和培养结果上存在者显著差异。学习和

借鉴美国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栗新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基本途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作为东、西半球的两个大国,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教育结果,中国中学生每年都能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优胜,却无人获得过诺贝尔奖;美国却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究其原因就是诺贝尔奖要求获奖人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恰恰是中国儿童所缺少的。那么,中国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中国应该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中美两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从中寻找出适合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要为需要。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谋求“天人合一”,培养人的群体意识和整体人格,强调服从集体,注重言行的规范化和自我控制,反对独立意识和锐意进取。个人不能脱离集体,否则很难适应社会。

而美国文化则不同,他们更看重作为个体的人,崇尚个人的发展,人人都想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人主义被认为是“反对组织的控制,肯定个人和团体的利益”,而这种意识乃是欧洲文化传统的延续,因此在这种文化传统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美国宪法清楚地表明,个人尊严的重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自由和正义之权不可剥夺。“个人利益至上,个人凌驾于集体和社团之上,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是为个人而设立,集体为个人而存在。”[2]强调个人高于集体,集体应满足和尊重个人的合法需要。

2.顺从性与独立性

儒家文化历来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一套严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模式和类型,是一种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并直达于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11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其主导文化是儒家文化;而美国是一个仅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受欧洲文化的影响较大。由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观念意识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使两国的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1.群体意识与个人主义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传统,使中国人非常看重群体意识,特别是在西汉董伸舒提出“大一统”主张以后,更是把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种意识体系下,不可能产生群体必须满足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观念。在家庭中,个人是血缘关系的一个环节,在社会中个人也是复杂关系网中的一个纽结,正是这种关系把所有个人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个体消融于整体之中,整体的价值永远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只有克制自己,服从集体,以国家的需

密的伦理宗法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要忠诚,晚辈对长辈要顺从,虽然现在传统的伦理道德已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但作为一种观念形式的文化却还在继续。在家庭教育中表现为,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一切要由父母做主,强调用诱导和压制的手法迫使儿童循规蹈矩,顺从听话。至今中国人在评价孩子时,听话、稳重仍是一大优点。这种教育养成了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服从听话的习惯和自我约束的习惯,我国学生犯罪率比美国学生低,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好,与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主导美国的文化是欧洲文化,他们深受欧洲新教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他们追求自由、平等,十分重视个人权力和独立性。民主、自由、人权理念的人本主义思潮渗透于美国各个角落,依靠个人力量创造幸福。因此,在美国家庭,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父母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富于探索等个性品格,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

[教育・教学】

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不是制造者、决定者,而是参谋和朋友。

3.重“名”与重“利”

中国人重“名”轻“利”,“名”即名分、声望、名誉,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轻实践,这是宗法制度下的产物。这种观念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求功名,“学而优则仕”,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官本位思想,重官轻民,重权利轻义务等观念仍影响至今。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因此,许多家长不断地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而不厌”、“学贵有恒”、“寒门出贵子”,甚至用“头悬梁、锥刺骨”等传统格言,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以便将来出人头地。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生活之困苦,读书之艰辛,学习之刻苦,比比皆是。

美国人则重“利”,重视物质利益,追求效率和效益。这与其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早期的北美移民正是通过自己的个人奋斗,开拓进取,克服环境与恶劣的条件获得生存,聚敛起财富。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追求物质利益,追求最大的效益、效率,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因此,美国家庭强调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因,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内在潜能,任何正常人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从中获得某种满足和验证。常常在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以其他孩子作为榜样。一般批评多于奖励。

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成人要接受、理解并尊重他们,这是教育的前提。这种对儿童世界的发现和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实质上根植于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传统之中,即尊重个人,尊重他人(包括儿童)。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平等关系重于权威关系。自主式教育是美国家庭教育的主导思想,它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的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美国人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引导多于灌输。父母对孩子做的教育一是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二是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给孩子足够的性知识,让孩子在他们身体变化时感到轻

松自在四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

的社会准则。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很少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的鼓励奖赏多于处罚。“你真棒”是美国家长常用来鼓励儿童的一句话。因此美国儿童比中国儿童有更强的自信心。

2.中美家庭教育的培养方式不同

由于中美家庭中的育儿观不同,使两国在孩子的培养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家庭对孩子过分地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包大揽;在生活习惯上过于放任,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少小学生拥有手机、数码照相机、HP3等高档消费品,这些都助长了孩子追求奢华浪

传统的中国教育强调仁爱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与自由。中国家长通常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性来干涉孩子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概括起来,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中美家庭教育的教育观念不同

在我国,父母是家中的权威,家长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强加给儿童,而不考虑儿童是否理解,要求儿童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而不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等。“儿童是需要教的”,这几乎成为我们基本的育儿观念。而在中国文化中,“教”的含义又常常等同于“告诉”、“教导”、“指示”等。中国家长一方面忽视儿童的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又把“教”孩子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高,古往今来,应试教育一直深深地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唯一标准,当孩子出生以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4]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中国父母喜欢对儿童作横向比较,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比聪明,比成绩等,

费、互相攀比的不良习惯;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过于严厉,孩子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有些家长还进一步“加码”,把课堂延伸到家庭,课外布置作业、聘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参加特长班和提高班等,使孩子坠入学海的“地狱”。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已成为中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家长更重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除了照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如游玩、玩具和学习都让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自己收拾整理房间,布置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包办,顶多在一旁提醒参谋;[5]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美国的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美国中小学生兼任报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美国人在家里,在社区都讲礼貌,家庭成员之间,哪怕是父母对年幼的孩子,都经常说礼貌用语,孩子也个个讲礼貌,肯于帮助别人,特别尊重老人和残疾人,人们还普遍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无论是乘坐地铁,到商场购物,甚至上公共厕所,都自觉排队;培养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美国的孩子大多有自己的房间,在自己的房间里可以随意地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父母也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手、脑并用,以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3.中美家庭教育的培养结果不同

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

[教育・教学]

明显的不同。由于中国家长包揽一切,孩子形成了习惯性的,依赖性的思维定势,不会自己做决定,遇事等待观望,缺乏兴趣,不敢尝试,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更谈不上独到的见解和创意,对社会对人的认识严重缺乏。缺乏自主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

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来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让人觉得无能,所以必须工作,才能做到经济上独立。美国的孩子还对社会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由于从小艰苦磨炼,他们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遇事镇定沉着。积极乐观,求知欲强,敢尝试,能吃苦,肯动脑,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比较,目的是想找出我国家庭教育在哪些方面落后,美国家庭教育有哪些先进思想,从而借

鉴其先进做法,使我国的家庭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比较中看到,美国家庭教育理念对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深刻

的启示。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人格的核心。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

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培

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是家长把孩子从小就当作一个独立个体

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长大才能在无限的人间实现飞跃。在家庭里,应当让孩子感觉到具有和父母平等的人格和地位,可以随时与父

母进行对话、交流、讨论甚至争辩。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人“生

而平等”的人格感,能够在活动、游戏、讨论、实践等各个环节中学会自己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使之能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培养孩子亲历实践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听一场交响乐,让孩子体验协调之美,感悟合作之重要:也可以带孩子到农村去参加田问劳动,让孩子体验泥土的芬芳,感悟劳动是内心幸福与快乐的源:毳可以带孩子去观察拾荒部落一天的生活,让孩子去体验人世间生活方式的多种多样,感悟拾荒者的幸福与忧伤;也可以带孩子到特殊教育学校去观察特殊儿童一天的生活,让孩子体验人世间生命形式的多样性,感悟我们习以为常的健康其实已经多么地不平常。你可以带他到城市,领他到乡村;

你可以陪他们爬高山,伴他走平原;你也可以和他一起走过

老街古巷。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悟生活,领略大自然,多给他们与他人交流的时间。

3.变目标单一型教育为综合型素质教育

我国许多家长把教育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于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在进行智力教育时,多数家长把智力教育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智力教育为中心,融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另外,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也不应该只是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智力发展有赖于知识数量的增加,教给青少年一些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是,知识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智力的发展。智力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所表现的智慧,甚至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等要素。这些智能要素彼此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它们常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发挥作用。因此科学的智力教育应该是围绕诸智能因素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培养。

4.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

美国家长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家长的最大启迪,就是应学会真正地尊重自己的孩子,自由发展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现在,不重视子女教育的家长少了,但不懂得正确的教子方法、不会教育子女的家长却大有人在。要彻底根治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病理现象”,就必须切实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因为家长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孩子健康成

长的关键。虽然家长素质并不能完全代表家庭给子女所提供的一切环境因素,但家长的素质也确实主宰着家庭的各个方面,因此要优化家庭环境,必须首先着眼于提高家长的素质。

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着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两大教育体系,中美两国由于历史和国情的不同,家庭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某些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以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建设的下一代。

注释:

【1]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1.1

57

f2l颁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5

【5】【宋J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一)【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5.259

【41扬晓声.中国教育,还等什幺?【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

社.2001.55~57

f5】蔡典谟.协助孩子出类拔苹[M】.北京:中国经工业出版社.j999.136~1

59

作者简介:栗新(1968一),女,河南周口人,武汉理工大

学高教研究所200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周口师范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亨教育基本理论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缡辑李立)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栗新

武汉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民族论坛

NATIONALITIES FORUM2006(12)

参考文献(5条)

1. 蔡典谟 协助孩子出类拔萃 19992. 杨晓声 中国教育,还等什么 20013.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一) 1983

4. 顾明远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 20015. 潘懋元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2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琪. WANG Qi 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期刊论文]-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2. 王晓虹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期刊论文]-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3. 张威 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8(31)

4. 孟小佳. Meng Xiaojia 论中美家庭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期刊论文]-前沿2010(11)5. 梁延秋. 方彤 中美家庭教育风格:差异及其启示[期刊论文]-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9)6. 徐瑞华. 刘丰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6(14)7. 卜德镇. 孙爱学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产生的原因[期刊论文]-当代教育论坛2008(31)8. 李清杰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期刊论文]-新校园(下旬刊)2010(6)9. 梁延秋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风格的差异[期刊论文]-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4)

10. 冯静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及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201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minzlt200612019.aspx

[教育・教学]

存在群体悬识与似主义、所从性与独立性、重‘名”与重‘利”等观念和纷馑上的

关键调:传统文化索窿教青比较

艚要: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7不同的家庭教穿,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方面

差异,使两目的家庭教育在穿儿观、培养方式和培养结果上存在者显著差异。学习和

借鉴美国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栗新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基本途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作为东、西半球的两个大国,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教育结果,中国中学生每年都能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优胜,却无人获得过诺贝尔奖;美国却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究其原因就是诺贝尔奖要求获奖人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恰恰是中国儿童所缺少的。那么,中国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中国应该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中美两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从中寻找出适合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要为需要。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谋求“天人合一”,培养人的群体意识和整体人格,强调服从集体,注重言行的规范化和自我控制,反对独立意识和锐意进取。个人不能脱离集体,否则很难适应社会。

而美国文化则不同,他们更看重作为个体的人,崇尚个人的发展,人人都想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人主义被认为是“反对组织的控制,肯定个人和团体的利益”,而这种意识乃是欧洲文化传统的延续,因此在这种文化传统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美国宪法清楚地表明,个人尊严的重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自由和正义之权不可剥夺。“个人利益至上,个人凌驾于集体和社团之上,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是为个人而设立,集体为个人而存在。”[2]强调个人高于集体,集体应满足和尊重个人的合法需要。

2.顺从性与独立性

儒家文化历来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一套严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模式和类型,是一种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并直达于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11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其主导文化是儒家文化;而美国是一个仅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受欧洲文化的影响较大。由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观念意识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使两国的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1.群体意识与个人主义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传统,使中国人非常看重群体意识,特别是在西汉董伸舒提出“大一统”主张以后,更是把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种意识体系下,不可能产生群体必须满足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观念。在家庭中,个人是血缘关系的一个环节,在社会中个人也是复杂关系网中的一个纽结,正是这种关系把所有个人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个体消融于整体之中,整体的价值永远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只有克制自己,服从集体,以国家的需

密的伦理宗法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要忠诚,晚辈对长辈要顺从,虽然现在传统的伦理道德已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但作为一种观念形式的文化却还在继续。在家庭教育中表现为,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一切要由父母做主,强调用诱导和压制的手法迫使儿童循规蹈矩,顺从听话。至今中国人在评价孩子时,听话、稳重仍是一大优点。这种教育养成了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服从听话的习惯和自我约束的习惯,我国学生犯罪率比美国学生低,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好,与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主导美国的文化是欧洲文化,他们深受欧洲新教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他们追求自由、平等,十分重视个人权力和独立性。民主、自由、人权理念的人本主义思潮渗透于美国各个角落,依靠个人力量创造幸福。因此,在美国家庭,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父母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富于探索等个性品格,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

[教育・教学】

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不是制造者、决定者,而是参谋和朋友。

3.重“名”与重“利”

中国人重“名”轻“利”,“名”即名分、声望、名誉,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轻实践,这是宗法制度下的产物。这种观念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求功名,“学而优则仕”,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官本位思想,重官轻民,重权利轻义务等观念仍影响至今。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因此,许多家长不断地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而不厌”、“学贵有恒”、“寒门出贵子”,甚至用“头悬梁、锥刺骨”等传统格言,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以便将来出人头地。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生活之困苦,读书之艰辛,学习之刻苦,比比皆是。

美国人则重“利”,重视物质利益,追求效率和效益。这与其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早期的北美移民正是通过自己的个人奋斗,开拓进取,克服环境与恶劣的条件获得生存,聚敛起财富。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追求物质利益,追求最大的效益、效率,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因此,美国家庭强调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因,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内在潜能,任何正常人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从中获得某种满足和验证。常常在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以其他孩子作为榜样。一般批评多于奖励。

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成人要接受、理解并尊重他们,这是教育的前提。这种对儿童世界的发现和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实质上根植于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传统之中,即尊重个人,尊重他人(包括儿童)。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平等关系重于权威关系。自主式教育是美国家庭教育的主导思想,它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的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美国人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引导多于灌输。父母对孩子做的教育一是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二是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给孩子足够的性知识,让孩子在他们身体变化时感到轻

松自在四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

的社会准则。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很少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的鼓励奖赏多于处罚。“你真棒”是美国家长常用来鼓励儿童的一句话。因此美国儿童比中国儿童有更强的自信心。

2.中美家庭教育的培养方式不同

由于中美家庭中的育儿观不同,使两国在孩子的培养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家庭对孩子过分地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包大揽;在生活习惯上过于放任,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少小学生拥有手机、数码照相机、HP3等高档消费品,这些都助长了孩子追求奢华浪

传统的中国教育强调仁爱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与自由。中国家长通常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性来干涉孩子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概括起来,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中美家庭教育的教育观念不同

在我国,父母是家中的权威,家长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强加给儿童,而不考虑儿童是否理解,要求儿童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而不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等。“儿童是需要教的”,这几乎成为我们基本的育儿观念。而在中国文化中,“教”的含义又常常等同于“告诉”、“教导”、“指示”等。中国家长一方面忽视儿童的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又把“教”孩子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高,古往今来,应试教育一直深深地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唯一标准,当孩子出生以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4]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中国父母喜欢对儿童作横向比较,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比聪明,比成绩等,

费、互相攀比的不良习惯;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过于严厉,孩子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有些家长还进一步“加码”,把课堂延伸到家庭,课外布置作业、聘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参加特长班和提高班等,使孩子坠入学海的“地狱”。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已成为中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家长更重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除了照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如游玩、玩具和学习都让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自己收拾整理房间,布置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包办,顶多在一旁提醒参谋;[5]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美国的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美国中小学生兼任报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美国人在家里,在社区都讲礼貌,家庭成员之间,哪怕是父母对年幼的孩子,都经常说礼貌用语,孩子也个个讲礼貌,肯于帮助别人,特别尊重老人和残疾人,人们还普遍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无论是乘坐地铁,到商场购物,甚至上公共厕所,都自觉排队;培养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美国的孩子大多有自己的房间,在自己的房间里可以随意地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父母也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手、脑并用,以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3.中美家庭教育的培养结果不同

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

[教育・教学]

明显的不同。由于中国家长包揽一切,孩子形成了习惯性的,依赖性的思维定势,不会自己做决定,遇事等待观望,缺乏兴趣,不敢尝试,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更谈不上独到的见解和创意,对社会对人的认识严重缺乏。缺乏自主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

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来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让人觉得无能,所以必须工作,才能做到经济上独立。美国的孩子还对社会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由于从小艰苦磨炼,他们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遇事镇定沉着。积极乐观,求知欲强,敢尝试,能吃苦,肯动脑,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比较,目的是想找出我国家庭教育在哪些方面落后,美国家庭教育有哪些先进思想,从而借

鉴其先进做法,使我国的家庭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比较中看到,美国家庭教育理念对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深刻

的启示。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人格的核心。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

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培

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是家长把孩子从小就当作一个独立个体

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长大才能在无限的人间实现飞跃。在家庭里,应当让孩子感觉到具有和父母平等的人格和地位,可以随时与父

母进行对话、交流、讨论甚至争辩。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人“生

而平等”的人格感,能够在活动、游戏、讨论、实践等各个环节中学会自己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使之能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培养孩子亲历实践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听一场交响乐,让孩子体验协调之美,感悟合作之重要:也可以带孩子到农村去参加田问劳动,让孩子体验泥土的芬芳,感悟劳动是内心幸福与快乐的源:毳可以带孩子去观察拾荒部落一天的生活,让孩子去体验人世间生活方式的多种多样,感悟拾荒者的幸福与忧伤;也可以带孩子到特殊教育学校去观察特殊儿童一天的生活,让孩子体验人世间生命形式的多样性,感悟我们习以为常的健康其实已经多么地不平常。你可以带他到城市,领他到乡村;

你可以陪他们爬高山,伴他走平原;你也可以和他一起走过

老街古巷。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悟生活,领略大自然,多给他们与他人交流的时间。

3.变目标单一型教育为综合型素质教育

我国许多家长把教育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于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在进行智力教育时,多数家长把智力教育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智力教育为中心,融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另外,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也不应该只是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智力发展有赖于知识数量的增加,教给青少年一些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是,知识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智力的发展。智力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所表现的智慧,甚至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等要素。这些智能要素彼此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它们常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发挥作用。因此科学的智力教育应该是围绕诸智能因素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培养。

4.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

美国家长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家长的最大启迪,就是应学会真正地尊重自己的孩子,自由发展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现在,不重视子女教育的家长少了,但不懂得正确的教子方法、不会教育子女的家长却大有人在。要彻底根治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病理现象”,就必须切实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因为家长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孩子健康成

长的关键。虽然家长素质并不能完全代表家庭给子女所提供的一切环境因素,但家长的素质也确实主宰着家庭的各个方面,因此要优化家庭环境,必须首先着眼于提高家长的素质。

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着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两大教育体系,中美两国由于历史和国情的不同,家庭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某些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以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建设的下一代。

注释:

【1]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1.1

57

f2l颁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5

【5】【宋J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一)【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5.259

【41扬晓声.中国教育,还等什幺?【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

社.2001.55~57

f5】蔡典谟.协助孩子出类拔苹[M】.北京:中国经工业出版社.j999.136~1

59

作者简介:栗新(1968一),女,河南周口人,武汉理工大

学高教研究所200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周口师范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亨教育基本理论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缡辑李立)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栗新

武汉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民族论坛

NATIONALITIES FORUM2006(12)

参考文献(5条)

1. 蔡典谟 协助孩子出类拔萃 19992. 杨晓声 中国教育,还等什么 20013.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一) 1983

4. 顾明远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 20015. 潘懋元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2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琪. WANG Qi 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期刊论文]-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2. 王晓虹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期刊论文]-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3. 张威 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8(31)

4. 孟小佳. Meng Xiaojia 论中美家庭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期刊论文]-前沿2010(11)5. 梁延秋. 方彤 中美家庭教育风格:差异及其启示[期刊论文]-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9)6. 徐瑞华. 刘丰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6(14)7. 卜德镇. 孙爱学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产生的原因[期刊论文]-当代教育论坛2008(31)8. 李清杰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期刊论文]-新校园(下旬刊)2010(6)9. 梁延秋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风格的差异[期刊论文]-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4)

10. 冯静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及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201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minzlt200612019.aspx


相关内容

  • [飘]中的女性意识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商务信函中模糊语的使用 ...

  •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 2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 3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4 A Comparison of t ...

  • (英语毕业论文)[蝇王]--自然生态及精神生态的失衡影射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 ...

  • 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中的对比艺术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和配音翻译的差异 2 从汉英墓志铭看中西生命价值意识之差异 3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4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 5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礼貌失误 6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 ...

  • 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话语标记词在中英戏剧翻 ...

  • 中西方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从"联想&q ...

  •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论<最危险的游戏 ...

  •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中英语外来语及翻译 2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3 提高中学生听力的有效策略 4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5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Awakeni ...

  •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可口可乐平面广告的异同
  • [摘要]可口可乐1927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1930年<申报>上第一次出现可口可乐广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广告创意上诠释同一个产品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本文试通过对比早期同时代的中美可口可乐平面广告,浅析同一产品广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符号运用. [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