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

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

2005-04-26

(人发[1997]7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公正及时地处理人事争议,保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单位和个人依法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下列人事争议:

(一) 同家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二)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以及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 企业单位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 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动争议和其他人事争议。

第三条 当事人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平等,适用法律、法规平等。

第四条 处理人事争议,应当遵循及时、公平、合理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人事部设立人事仲裁公正厅,处理管辖范围内的人事争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副省级市、地(市) 、县(市、区) 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分别负责处理管辖范围内的人事争议。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可以由同级人民政府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或者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人员担任。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

第七条 仲裁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案件受理、仲裁文书送达、档案管理、仲裁费用的收取与管理等日常工作,办理仲裁委员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

第八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由三名以上(含三名) 的单数仲裁员组成、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第九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聘任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专家学者和律师为专职或兼职仲裁员。

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兼职仲裁员进行仲裁活动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

第三章 管 辖

第十条 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各部委直属在京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人事争议,由人事部人事仲裁公正厅负责处理。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 、副省级市、地(市) 、县(市、区) 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确定。

第四章 处理程序

第十二条 当事人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按被申请人数递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 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如果被申请人是单位,则应写明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如果被申请人是单位,则应写明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 仲裁请示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决定受理的,应当在7日内将仲裁申请副本送达被申请并组成仲裁庭。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四条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应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第十五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示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进行仲裁。

第十六条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或者仲裁庭认为不宜开庭的,可以书面仲裁。

第十七条 决定开庭处理的,仲裁庭应当于开庭前5日内将开庭时间、地点等书面通知当事人。仲裁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

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第十八条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可以自行收集证据。

只有经过质证认定的事实,才可以作为仲裁的证据。

第十九条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第二十条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二十一条 仲裁庭对重大的或者疑难的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可以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第二十二条 仲裁庭应当在裁决作出后5日内制作裁决书。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裁决书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的印章。裁决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效力。

第二十三条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一般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参加仲裁活动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委托他人代理的,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员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和代理人有权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 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第五章 执行与监督

第二十六条 发生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当事人必须执行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有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曰起1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一)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是违反法定程序的。

(二) 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三)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四)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受贿索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仲裁委员会经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处理。 复议期间,不影响裁决的执行。

第二十八条 仲裁委员会主任对本委发生效力的裁决书,发现确有错误,需要重新仲裁的,应当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重新仲裁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仲裁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仲裁委员会可以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干扰仲裁活动,阻碍仲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 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的。

(三) 提供虚假情况的。

(四) 对仲裁工作人员、仲裁参加人、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三十条 仲裁工作人员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敲诈勒索、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人事争议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交纳仲裁费,收取仲裁费的标准和办法,由人事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

2005-04-26

(人发[1997]7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公正及时地处理人事争议,保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单位和个人依法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下列人事争议:

(一) 同家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二)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以及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 企业单位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 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动争议和其他人事争议。

第三条 当事人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平等,适用法律、法规平等。

第四条 处理人事争议,应当遵循及时、公平、合理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人事部设立人事仲裁公正厅,处理管辖范围内的人事争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副省级市、地(市) 、县(市、区) 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分别负责处理管辖范围内的人事争议。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可以由同级人民政府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或者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人员担任。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

第七条 仲裁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案件受理、仲裁文书送达、档案管理、仲裁费用的收取与管理等日常工作,办理仲裁委员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

第八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由三名以上(含三名) 的单数仲裁员组成、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第九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聘任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专家学者和律师为专职或兼职仲裁员。

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兼职仲裁员进行仲裁活动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

第三章 管 辖

第十条 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各部委直属在京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人事争议,由人事部人事仲裁公正厅负责处理。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 、副省级市、地(市) 、县(市、区) 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确定。

第四章 处理程序

第十二条 当事人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按被申请人数递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 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如果被申请人是单位,则应写明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如果被申请人是单位,则应写明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 仲裁请示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决定受理的,应当在7日内将仲裁申请副本送达被申请并组成仲裁庭。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四条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应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第十五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示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进行仲裁。

第十六条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或者仲裁庭认为不宜开庭的,可以书面仲裁。

第十七条 决定开庭处理的,仲裁庭应当于开庭前5日内将开庭时间、地点等书面通知当事人。仲裁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

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第十八条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可以自行收集证据。

只有经过质证认定的事实,才可以作为仲裁的证据。

第十九条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第二十条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二十一条 仲裁庭对重大的或者疑难的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可以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第二十二条 仲裁庭应当在裁决作出后5日内制作裁决书。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裁决书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的印章。裁决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效力。

第二十三条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一般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参加仲裁活动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委托他人代理的,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员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和代理人有权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 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第五章 执行与监督

第二十六条 发生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当事人必须执行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有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曰起1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一)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是违反法定程序的。

(二) 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三)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四)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受贿索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仲裁委员会经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处理。 复议期间,不影响裁决的执行。

第二十八条 仲裁委员会主任对本委发生效力的裁决书,发现确有错误,需要重新仲裁的,应当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重新仲裁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仲裁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仲裁委员会可以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干扰仲裁活动,阻碍仲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 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的。

(三) 提供虚假情况的。

(四) 对仲裁工作人员、仲裁参加人、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三十条 仲裁工作人员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敲诈勒索、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人事争议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交纳仲裁费,收取仲裁费的标准和办法,由人事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内容

  • 若干问题解释
  • 劳动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 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的通知 (劳部发<1993>2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劳动人事)厅(局): 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发给你们 ...

  • 河北省企事业单位实施人事代理暂行办法
  • 河 北 省 人 事 厅 关于印发<河北省企事业单位实施人事代理 暂行规定>的通知 冀人[1999]23号 各市人事局.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北省企事业单位实施人事代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与省 人事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 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比较
  • <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原来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同时废止,它的颁布实施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段时间我通过认真阅读这两个法律文本,总结出了< ...

  • 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政策渝人发[2000]148号
  •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重庆市人事局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卫生局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斩 行办法若干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渝人发[2000]148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财政局.卫生局,市级各部门: 按照< ...

  • 人力资源必备法规
  • 目录 劳动法规 劳动合同 劳动时间 劳动工资 劳动保护 劳动培训 社保福利 劳动争议 劳动就业 合同范本 劳动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

  •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 干部人事 2007-09-20 17:51:18 2003年10月24日15:04  来源:[ 新华网 ]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保障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录用国家公务员,贯 ...

  • [法律法规]全国人事系统远程通信网络管理暂行规定
  • [阅读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全国人事系统远程通信网络运行的高效.畅通.保密.安全,促进人事信息网络的快速健康发展,推进人事信息化建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国人事系统远程通信网络(以下简称远程通信网),主要是指以人事部为枢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人事厅(局)进行远程计算 ...

  • 干部选拔讲话
  • 同志们: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后,中央立即对学习贯彻作出了全面部署. 要求在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集中一段时间,认真组织好对<干部任用条例>的 学习,使各级领导干部熟悉<干部任用条例>,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干部任用条例>, 广大干部群 ...

  • [法律法规]河南省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 [阅读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依法处理人事争议,保护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列人事争议: (一)国家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以及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