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那些关于孩子上兴趣班的"谣言"

学期过半,许多幼儿园孩子在兴趣班也学了一段时间。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许多披荆斩棘的过来者喜欢分享经验,这些耳熟能详的观点是不是真的有道理?这一点值得商榷。

现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长就盘算着让他们多学点什么。撇去幼小衔接课程的功利之嫌,许多家长希望孩子从小能培养一些兴趣。那么问题来了,学什么合适呢?是钢琴、绘画、舞蹈,还是演讲、主持、书法?该怎样发掘孩子的兴趣和天赋为他选择兴趣班?三分钟热度以后要怎么持续保持热情呢?于是,家长们先行一步做了许多功课,听了很多披荆斩棘过来者的经验分享。下面这些流行的观点你是不是感到耳熟?它们真的能帮助你的孩子吗?父母最好三思而后行。

“我们在选择报班的时候都是征询了孩子的兴趣才决定的!”

现在的家长往往都很贴心民主,在报班前会和孩子反复商量看如何选择才合孩子心意,避免强制被动接受,或是为了实现家长心愿而去学习的那种不情愿。这当然很好。不过,我们也不应该忽略一点,即所谓“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其实有很多时候,拥有天赋并在幼年就显现出明显倾向性的孩子还是少数,大部分孩子在幼儿阶段还处在懵懵懂懂的阶段,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倒未必是正解,此时,就看家长如何引导。有些孩子会鲜明地说出自己的兴趣,其实也不外乎家长自己生活中的偏好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或是曾经接触过某些美妙的瞬间,心里产生了共鸣,并暗暗以此为目标。所以,给孩子创设一个你们想进行引导的氛围,慢慢领进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当然要注意方法,营造出不着痕迹的模样,最终让孩子在自己发现的过程中找到兴趣所在。

“只要孩子有兴趣,我们一定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

父母愿意为孩子无私地付出,是爱使然。只要孩子开口,父母都想把最好的送上。学习也是如此,只要孩子感兴趣的,父母必定全力以赴,请最好的老师、买最好的教具、读最高端的课程……但如此极致也不见得是必要的。有时候,兴趣也是需要来点“饥饿营销法”的。饥饿时一旦太快饱食,饥饿感瞬间得到满足,反而容易失去食物在未吃与第一口之间那最美好的口感,甚至引起消化不良。爱读书的孩子,每天规定只能读几个章节,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爱听音乐的孩子,约定每次只听一个名家的曲子,按时间或国籍慢慢集成系列。不给足百分百满足感的“欲擒故纵”,是激发更强烈求知欲的好方法。当然,这是比较考验家长们演技的,把风筝线拽好了以便收放自如。

“既然学了就要坚持到底!”

我们往往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告诫孩子学艺之路漫漫,所以很多家长在学习伊始就做好了陪读数载的心理准备,于是孩子只要上了“这条贼船”,就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特别是遇到孩子有瓶颈的时候,一定会想方设法强势闯关,攻坚克难。在学艺的同时收获坚持的品质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精力有限,其实没有必要把每一项兴趣都固定为不可放弃的选项。在学习之初,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个有的放矢的规划,哪些兴趣属于长期项目,必须坚持,哪些属于短平快、点到即止。那些玩票的兴趣,并不会动摇长期项目的地位,相反作为辅助更能让孩子随性投入。蜻蜓点水虽然也许只是一个入门,但孩子在幼时广阔的涉猎会带来身体记忆,等成年后一旦再次因为喜好而重拾,绝对也是事半功倍的,加速度或许超过多年苦练。

“多加鼓励:你真棒!”

很多父母会用“你真棒”“你好聪明”这样的话来表扬和鼓励孩子,而孩子也很享受这个瞬间。可有时候为什么明明家长称赞有加,老师却还是批评,这个双重标准把孩子弄得摸不着北,久而久之,反而觉得在家长空洞的鼓励面前更加挫败,丧失学习的动力。鼓励是必要的,但怎么表达是门学问。有一个故事说,北欧有户人家的访客见主人的儿子活泼可爱,忍不住夸赞起他的外貌,却被主人要求向孩子道歉,原因是孩子的外貌是天生所致,并非后天努力所得,所以根本不值得表扬。这个例子提醒我们,表扬的点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空洞的称赞,而具体到某一点,比如某个动作特别到位,节奏感控制得很好,或是布局特别平衡……如果没有特别的描述,至少可以强调他努力练习的劲头令人感到骄傲!

“上课只有那么一小会儿,回家必须每天刻苦练习才行!”

一般兴趣班一周一次,每次课上老师都是稍作巩固就教新知识点了,课后的练习才是重点。琴棋书画、舞蹈、体育等等,差不多都是需要在家里下功夫的,不然回课的时候就会立马露怯。但是一开始充满热情的兴趣,常常会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消磨殆尽,等到上课的时候,往往没有了激情,在应该和老师高能互动的时候反而提不起劲儿了。所以,可以和孩子有一些突破性的小小约定,比如连续努力两周,获得一张“自由活动”金卡,他可以在之后某天想自由安排的时候使用,让孩子体验一把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的感觉。这样他对于平日的练习会更加有积极性,而对休息的时间也会格外珍惜!

“老师是专业的,要多跟老师沟通!”

很多家长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的这个兴趣课程并不是自己擅长的,甚至是全然陌生的领域。一开始或许还抱有正好和孩子一起学习的热情,但慢慢就演变成了旁观的督导,随着孩子学习的领域越来越专业,一旦有技艺方面的问题,父母就完全插不上话,只能让孩子多去和老师交流。当然,向老师求教是万全之策,但亲子之间的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父母如果可以借此机会和孩子共同探讨,想必虽然不一定能真正解惑,但起码保留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孩子甚至更乐意将寻找到的正解反馈给父母,当一次小老师过过瘾。所以,不妨及时自我充电,至少在理解层面和孩子有话可聊,或是多开发一些丰富的学习资源一同欣赏和分享,让学习的过程变成你们亲子关系升级的阶梯。

以上这些“粉碎性”观点,无非想表达这样一个心愿——包裹在“兴趣”二字背后的,应该是家长在宽容和爱的氛围中,时刻根据孩子的状态及时调整沟通策略,所有的理论或经验之谈都不应该成为绑住孩子天性的桎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充满灵性的个体,兴趣则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催化剂,惟愿不忘初心。

学期过半,许多幼儿园孩子在兴趣班也学了一段时间。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许多披荆斩棘的过来者喜欢分享经验,这些耳熟能详的观点是不是真的有道理?这一点值得商榷。

现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长就盘算着让他们多学点什么。撇去幼小衔接课程的功利之嫌,许多家长希望孩子从小能培养一些兴趣。那么问题来了,学什么合适呢?是钢琴、绘画、舞蹈,还是演讲、主持、书法?该怎样发掘孩子的兴趣和天赋为他选择兴趣班?三分钟热度以后要怎么持续保持热情呢?于是,家长们先行一步做了许多功课,听了很多披荆斩棘过来者的经验分享。下面这些流行的观点你是不是感到耳熟?它们真的能帮助你的孩子吗?父母最好三思而后行。

“我们在选择报班的时候都是征询了孩子的兴趣才决定的!”

现在的家长往往都很贴心民主,在报班前会和孩子反复商量看如何选择才合孩子心意,避免强制被动接受,或是为了实现家长心愿而去学习的那种不情愿。这当然很好。不过,我们也不应该忽略一点,即所谓“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其实有很多时候,拥有天赋并在幼年就显现出明显倾向性的孩子还是少数,大部分孩子在幼儿阶段还处在懵懵懂懂的阶段,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倒未必是正解,此时,就看家长如何引导。有些孩子会鲜明地说出自己的兴趣,其实也不外乎家长自己生活中的偏好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或是曾经接触过某些美妙的瞬间,心里产生了共鸣,并暗暗以此为目标。所以,给孩子创设一个你们想进行引导的氛围,慢慢领进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当然要注意方法,营造出不着痕迹的模样,最终让孩子在自己发现的过程中找到兴趣所在。

“只要孩子有兴趣,我们一定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

父母愿意为孩子无私地付出,是爱使然。只要孩子开口,父母都想把最好的送上。学习也是如此,只要孩子感兴趣的,父母必定全力以赴,请最好的老师、买最好的教具、读最高端的课程……但如此极致也不见得是必要的。有时候,兴趣也是需要来点“饥饿营销法”的。饥饿时一旦太快饱食,饥饿感瞬间得到满足,反而容易失去食物在未吃与第一口之间那最美好的口感,甚至引起消化不良。爱读书的孩子,每天规定只能读几个章节,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爱听音乐的孩子,约定每次只听一个名家的曲子,按时间或国籍慢慢集成系列。不给足百分百满足感的“欲擒故纵”,是激发更强烈求知欲的好方法。当然,这是比较考验家长们演技的,把风筝线拽好了以便收放自如。

“既然学了就要坚持到底!”

我们往往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告诫孩子学艺之路漫漫,所以很多家长在学习伊始就做好了陪读数载的心理准备,于是孩子只要上了“这条贼船”,就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特别是遇到孩子有瓶颈的时候,一定会想方设法强势闯关,攻坚克难。在学艺的同时收获坚持的品质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精力有限,其实没有必要把每一项兴趣都固定为不可放弃的选项。在学习之初,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个有的放矢的规划,哪些兴趣属于长期项目,必须坚持,哪些属于短平快、点到即止。那些玩票的兴趣,并不会动摇长期项目的地位,相反作为辅助更能让孩子随性投入。蜻蜓点水虽然也许只是一个入门,但孩子在幼时广阔的涉猎会带来身体记忆,等成年后一旦再次因为喜好而重拾,绝对也是事半功倍的,加速度或许超过多年苦练。

“多加鼓励:你真棒!”

很多父母会用“你真棒”“你好聪明”这样的话来表扬和鼓励孩子,而孩子也很享受这个瞬间。可有时候为什么明明家长称赞有加,老师却还是批评,这个双重标准把孩子弄得摸不着北,久而久之,反而觉得在家长空洞的鼓励面前更加挫败,丧失学习的动力。鼓励是必要的,但怎么表达是门学问。有一个故事说,北欧有户人家的访客见主人的儿子活泼可爱,忍不住夸赞起他的外貌,却被主人要求向孩子道歉,原因是孩子的外貌是天生所致,并非后天努力所得,所以根本不值得表扬。这个例子提醒我们,表扬的点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空洞的称赞,而具体到某一点,比如某个动作特别到位,节奏感控制得很好,或是布局特别平衡……如果没有特别的描述,至少可以强调他努力练习的劲头令人感到骄傲!

“上课只有那么一小会儿,回家必须每天刻苦练习才行!”

一般兴趣班一周一次,每次课上老师都是稍作巩固就教新知识点了,课后的练习才是重点。琴棋书画、舞蹈、体育等等,差不多都是需要在家里下功夫的,不然回课的时候就会立马露怯。但是一开始充满热情的兴趣,常常会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消磨殆尽,等到上课的时候,往往没有了激情,在应该和老师高能互动的时候反而提不起劲儿了。所以,可以和孩子有一些突破性的小小约定,比如连续努力两周,获得一张“自由活动”金卡,他可以在之后某天想自由安排的时候使用,让孩子体验一把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的感觉。这样他对于平日的练习会更加有积极性,而对休息的时间也会格外珍惜!

“老师是专业的,要多跟老师沟通!”

很多家长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的这个兴趣课程并不是自己擅长的,甚至是全然陌生的领域。一开始或许还抱有正好和孩子一起学习的热情,但慢慢就演变成了旁观的督导,随着孩子学习的领域越来越专业,一旦有技艺方面的问题,父母就完全插不上话,只能让孩子多去和老师交流。当然,向老师求教是万全之策,但亲子之间的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父母如果可以借此机会和孩子共同探讨,想必虽然不一定能真正解惑,但起码保留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孩子甚至更乐意将寻找到的正解反馈给父母,当一次小老师过过瘾。所以,不妨及时自我充电,至少在理解层面和孩子有话可聊,或是多开发一些丰富的学习资源一同欣赏和分享,让学习的过程变成你们亲子关系升级的阶梯。

以上这些“粉碎性”观点,无非想表达这样一个心愿——包裹在“兴趣”二字背后的,应该是家长在宽容和爱的氛围中,时刻根据孩子的状态及时调整沟通策略,所有的理论或经验之谈都不应该成为绑住孩子天性的桎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充满灵性的个体,兴趣则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催化剂,惟愿不忘初心。


相关内容

  • 追女孩子的聊天技巧
  • 追女孩子的聊天技巧 女孩子喜欢上一个人,完全有可能因为那个人能让自己开心,所以你知道女孩子为什么都喜欢幽默感很强的男生了吧,你能拒绝一个能把普通的生活在聊天中聊的风生水起的人吗?我相信,会聊天的人不仅在把妹这件事上很吃香,在工作中,人际关系中都是很有优势的,所以说幽默感也是优势,能把无聊死版的话说的 ...

  • 标点符号与病句修改
  • 标点符号与病句修改 1.[2015·贵州毕节]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 ...

  • [网络]言行应遵循法律底线
  • 北京市公安局长:网上攻击现行体制 轻的警告 重的打击 2012-07-25 13:34     来源:共识网 中新网北京昨日电讯称,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公安局长傅政华称,"对利用互联网从事贩卖违禁物品,制造和传播政治谣言,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现行体制的,情节轻微的将予以公开警告,情节严重的 ...

  • 河北:英语退出高考"是不可能的假设"
  • 保定一中学生们在上英语课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讯 "河北中高考(微博)改革方案落地:英语将正式退出".24日晚间,这条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被网友在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 对此,保定市教育考试院回应河北省未下发相关文件,此消息为"虚假消息".但"英语是否退 ...

  • 严刑峻法消灭不了谣言
  • 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谣言整治运动还在继续. 最新一起广受关注的案例牵涉到微博上颇有人气的时政漫画家"变态辣椒".10月17日凌晨,他在家中被警方传唤,近一天的讯问后,警方确认其发布的"余姚有孩子被饿死"的微博失实,但不存在主观恶意,随后将其释放.重获自由后,&q ...

  • 论社会舆论
  • 第17卷第1期2005年2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ofGuangdongInstituteofPublicAdministration Vol117No11Feb12005 论社会舆论 陈丽影 (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社会舆论的精神内核是群体意识,,也是社会舆论活动 ...

  • 女生战争你没有受伤
  • 金枝欲孽女生版 看过电视剧<金枝欲孽>吧?里面秀女们的勾心斗角让人直吸冷气,很多OLAL中看见了职场上你拼我斗的影子,没想到啊,女生们居然也在这部"女人戏"中,看到了某些与自己真实生活相似的女生"斗争招数". 拉拢关系,搞定高层 相似情节/为了让自 ...

  • 关于"大枣"的两个谣言,你还在靠大枣补血吗?
  • 很多人总是在女孩子月经的时候对她们说"多吃些大枣,补补血",贫血的时候也让吃点大枣补血,但是大枣真的补血吗?又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呢? ①大枣能补血? 有些人说吃大枣可以起到直接的补血作用,这是错的,如果你指望大枣发挥特别的补血作用,甚至治疗缺铁性贫血,就像猪肝或肉类那样,则是不可 ...

  • 大地的耳朵
  • 大地的耳朵 尤 今(新加坡当代女作家) ⑴ 小时侯,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 (jué)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⑵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