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笔记1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笔记

全等三角形

一、概念

㈠、什么叫全等形?

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㈡、全等三角形;

㈢、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做“全等于”。

㈣、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的写法,一般是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

母写在对应顶的位置上。如下图;

A 、D点是对应点。ΔABC≌DBC

二、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1、对应边相等; 2、对应边相等;如下图中;

∠1=∠2 ∠3=∠4 ∠5=∠6

AB=BE FB=CB EF=AC

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两个三角形 ,三边对应相等;三个对应角相等。 (边边边、角角角)

2、两个三角形 ,两条对应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 (边角边)

3、两个三角形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角边角)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角角边)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

四、三角形全等的画法

1、画直线 BC =BˊCˊ

2、以直线Bˊ点为中心AB之长为半径画圆;

3、以直线Bˊ点为中心BC之长为半径画圆;

4、连接Bˊ与交点Aˊ画直线;

5、连接Cˊ与交点Aˊ画直线;

那么, ΔABC≌ΔAˊBˊCˊ

五、三角形相拟题解; 例1 如图:(定理题

己知:△ABC中,AB=AD AD是连接点BC的中点, 即BD=DC

求证:△ABD≌△ACD

解:∵D是BC的中点

∴ BD=DC

在△ABD和△ACD中

AB=AC AD=AD BD=CD

∴△ABD≌△ACD (SSS 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定理图解

一、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条对应边相等; AB=A'B' BC=B'C ' AC=A'C'

三个对应角相等; ∠1=∠1' ∠ 2=∠2' ∠ 3=∠3'

上述条件六个都具备是全等三角形。即:∴△ABC≌△A'B'C'

二、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一部份情况,全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 : 边边边 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C=A'C' AB=A'C '

∠CAB=∠CAB

简写:边角边 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 AC=CD CE=CB

简写:边角边 SAS

4、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B=A 'B ' ∠CABC=∠A 'B 'C ' ∠CBA=∠C 'B 'A '

简写: 角边角 ASA

6、两个角和其中一个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 ∠ B=∠B' BC=B'C'

简写:角角边 AAS(用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0证明∠C=∠C)

6、 直角三角形(Rt△)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斜边 直角边 HL

习题:

1、 如图:

AB=AD ,CB=CD, △ ABC与△ADC全等吗?为什么?

解:己知:AB=AD CB=CD 求证:AC=AC

证明:∵AC是△ABC和△ADC公共边

∴AC=AC

∵△ABC与△ADC的三条对应边相等。(SSS)

∴△ABC≌△ADC

2、 如图:

C是AB的中点,AD=CE CD=BE 求证:△ACD≌△CBE

解:己知:AD=CE CD=BE ∵C是AB的中点。∴AC=CB

∵△ACD与△CBE的三条对应边相等。(SSS)

∴△ACD≌△CBE

3、 如图:

己知: AB=AC AD=AE 求证:∠ B=∠ C

解:∵己知AB=AC ,AD=AE ∴∠A是△ABE和△ADC的公共角 ∵在△ABE和△ADC中 ,AB=AC AD=AE ∠A=∠A ∴△ABE≌△ADC (SAS) ∴∠ B=∠ C

4、如图

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作内糟宽的工具(卡钳)在图中要测量工作内糟宽,只要测量什么?为什么?

解:己知:AO=OA' BO=OB'∠O是△ABO和△A'O'B'的对顶角。

∵∠O=∠O 根据SAS ∴△ABO≌△A'O'B'∴AB=A'B'

答:只要量出A'B'长度,便知内糟的宽。

5、如图

己知: ∠1=∠2 ∠3=∠4 求证:AC=AD

证明:∵△ABD中的△ABD ABD是1800-∠3 , △ABC中的∠ABC是1800-∠4 ,而∠3=∠4 ∴△ABD = ∠ABC (等量相减) 又∵AB是△ABC和△ABD的公共边,而∠1=∠2 ,

∴△ABD ≌△ABC (ASA)∴AC=AD

6、如图,

从地看A、B两地的视角∠C是锐角,从C地到A,B两地的距离相等,A到路段BC的距离AD与B到路段AC离BE相等吗?为什么?

己知:AB=BC ∠C是锐角。 求证:AD=BE

证明:∵∠C是△ACD和△BCE的公同角,△ACD的边AC和△BCE的边BC相等。即AC=BC ∴△ADC≌△BCE (SAS)

答:AD=BE

7、 如图,

在△ABC中,AB=AC AD是髙。 求证:

① BD=DC ②∠BAD=∠CAD

己知:AB=AC AD丄BC 求证:① BD=CD ②∠BAD=∠ACD 证明:∵AB=AC AD=AD (公用线)∠ADC=∠ADB (直角) △ABD≌△ADC (SAS)∴BD=DC

8、如图:

己知: AC丄CB DB丄CB

求证:∠BAD=∠ACD

证明:∵AC丄CB DB丄CB ∴∠ACB是直角,∠DBC是直角。 CB是Rt△ABC和Rt△DBC的共同斜边(共边相等)

∴Rt△ABC≌Rt△DBC (HL) ∴∠BAD=∠ACD

9、如图:点B、E、C、F在一条线上,AB=DE AC=DF BE=CF 求证:∠A=∠

D

证明:∵线段上EC段是△ABC和△DEF同一边上的共同段而BF线上BE和CF分别都是两个三角形中分别相加的等量加等量,两条边相等。∴BC=EF △ABC≌△DEF ∠A=∠D。

10、如图;AC和BD相交于O点,OA=OC OB=OD

求证:DC∥

AB

证明:∴OA=OC OB=OD

O是△DOC和△BOA的项角共点,那么∠DOC=∠AOB(对项角相等) ∵△ABO≌△BOC 而DC和AB是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

∴DC∥AB

11、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 AB∥ED AC∥FD 求证,

AB=DE AC=DF

己知:FB=CE AB∥ED AC=FD

求证:AB=DE AC=DF

证明:∵AB∥ED AC∥FD ∴∠BAC和∠FDE都是直角。

∴△ABC≌△FDE AB=DE AC=DF (直角 斜边)

12、如图:

D是AB是的一点DF交AC于E点,DE=FE FC∥AB AE和CE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己知:D是AB是的一点DF交AC于E点,DE=FE FC∥AB。 求证:AE=CE

证明:∵FC∥AB DE=FE △AED与△FED的∠FEC和∠AED是直角又是对顶角,∴∠FEC=∠AED

∴Rt△AED≌Rt△FEC AE=CE

13、如图:

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

己知:△ABC中,AB=AC D点是BC的中点,E点在AD上。 求证:全等三角形有几个。

证明:∵AD是△ADB和△ADC的共边,并垂直BC。∴△ADB≌△ADC 又∵AB=AC AE是△AEC和△AFB共边,E点是CE和BE的交点, ∴△AEB≌△AEC ∴在图中△ABC中有三对三角形全等。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 什么叫角的平分线?

把一个角用一条直线分成两相等的角这条直线叫角的平分线。

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①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OC上的点E到G、H线距GE=EH

在OC上的点D到B、F线距DF=DB

② 角线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证明结论的作法;

如: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如图:

∠AOC=∠BOC 点P在OC上,PO⊥OA PE⊥OB,垂足分别为点

D、E。

求证:PO=PE

证明:∵PO⊥OA PE⊥OB ∴∠PDO=∠PEO=900

在△PDO和△PEO中∠PDO=∠PEO ∠AOC=∠COB

OP=OP ∴△PDO△PEO (AAS)

∴PD=PE

全等三角形一章应牢记 一、全等三角形判定; 1、对应边相等;2、对应角相等;3、边边边相等; 4、角角边相等;5、边角边相等;6、角边角相等;

7、斜边 直角边相等。

二、角的平分线; 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证明几何命题时,要按下列步骤进行;

1、明确命题中的己知和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己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己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例题: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解:根据题意作图

作法:1、画一个任意三角形ABC

2、作一条∠ABC的平分线交于与AC交接于M点;

3、作一条∠ACB的平分线交于与AB交接于N点;

己知:BM、CN是△ABC中,∠ABC和∠ACB的两条角平分线,交于P点。

求证:P点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AC、CA垂足为D、E、F(显出要求证的线段)

∵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

∴PD=PE(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同理,PE=PF ∴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

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髙相互重合。

二、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题解;

例一、如图,在△ABC中,AB=AC ,点D在AB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AB=AC BD=BC=AD ∴∠ABC=∠C=∠BDC

∠A=∠ABO (等边对等角)

设 ∠A=x, 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0

解得;x=360

在∠ABO中,∠A=360 ∠ABC=720 ∠C=360

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应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例二、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己知:△D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证明:∵AD∥BC ∴∠1=∠3 (与平

行线组成的两个角相等)

∠2=∠C (互为平行组成的角相等)

而己知∠1=∠2

∴∠B=∠C AB=AB

习题:如图:∠A=360 ∠DBC=360 ∠C=720

求:∠1,∠2的度数。

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解:己知:∠A=360 ∠DBC=360 ∠C=720

求证 :∠1,∠2的度数。

证明:∵∠A=360 ∠DBC=36 0 ∠C=720

根据△ABC三内角之和等于1800 那么,

1800-∠A360-∠C720-∠DBC360=∠ABD=360

∵∠ABC=∠ABD360+∠DBC360=720

∴∠B=∠C ∴△ABC是等腰三角形

(两角相等两边相等)(等角等边)

∵△DBC中∠BDC=1800-∠C720-∠DBC360=∠1 720

∠BDC=∠DCB ∴BD=AC ∴△DBC是等腰三角形。

整式的乘法

1、 am·an=am+n (m,n都是正整数)

例⑴ x.X=x=x

61 +67 ⑵ a.a=a=a

⑶ 2×24×22=21+4+2=27

=256

232+35

⑷ x.X3m=Xm3m+1=x4m+1

2、 mm,n都是正整数

4416 nm.n 例① (103)5=103ⅹ5=1015 ② (a)= a

m2m.22m③ (a)=a=a

434ⅹ312④ –(x)=x=x

3、 乘。 (ab)

333n=a.bnn 3(m为正整数) 33例① (2a)=2•a=8a ② (–5b)=(–5)•d3=125b3

2224222③ (xy)=x•(y)=xy

3412344 ④ (–2x)=(–2)•(x)=16x

整式的乘法

1、 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例1、(-5a2b)(-3a) 2、(2x)3(-5xy2)

=[(-5)(-3)](a2∙a)b =8x3(-5xy2)∙ =15a2b =[8×(-5)](x3×x) =40x4y2

2、 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1、(-4x2)(3x+1)

=(-4x2)·(3x)+(4x2)×1

=(-4×3)·(x2×x)+(-4x2)

=-12x2 -4x2

2、(ab2-2ab)·

21

32

1 =a2b3-a2b2 3231ab 212 =ab2·ab+(-2ab)·ab

3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积相加。

例1、(3x+1)(x+2)

=(3x)·x+(3x)·2+1·x+1×2

=3x2+6x+x+2

=3x2+7x+2

2、(x-8y)(x-y)

=x2-xy-8xy+8xy2

=x2-9xy+8y2

3、(x+y)(x2-xy+y2)

=x3-x2y+xy2+x2y-xy2+y3

=x3+y3

乘法公式

一、平方差公式;

2-b2

这个公式叫做平方差公式。

例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①、(3x+2)(3x-2)

我们可以把3x看成是a,2看成是b。即:

(3x+2)(-=(3x)2-22

(a+b)×(-b)=a2-b2

解:(3x+2)(3x-2)

=(3x)2(-2)2

=9x2-4

②、(b+2a)(2a-b)

=(2a+d)(2a-b) (加法交换律)

=(2a)2-b2

=4a2-b2

③、(-x+2y)(-x-2y)

=(-x)2-(2y)2 (乘法交换律)

=x2-4y2

说明:只有符合公式的乘法,才能运用公式简化运算,其余运算仍按乘法法则进行。

二、完全平方公式

(或减)它们积的2倍。

22

22

这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

计算:(a+b)2·(a-b)2

①、(a+b)2=(a+b)·(a+b)=a2+ab+ab+d2=a2+2ab+b2 ②、(a-b)2=(a-b)(a-b)=a2-ab-ab+b2=a2-2ab+b2 例: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4m+n)2=(4m)2+2×(4m)·n+n2=16m2+8mn+n2

111 ②、(y-2 )2=y2-2×y×+(2 )2

2

1111=y-22 y+2×2 22

211 =y-y+4 4

12312y(注:2、y、2=1 ×1×2)=2=y)

去括号法则

的号不变;如果前边的号是“-”(负)号,则去括时括号内数的号要变。

都不变号;如果前边的号是“-”(负)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数都变号。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例⑴、(x+2y-3)(x-2y+3) [变成乘法公式(a+b)(a-b)]

=[x+(2y-3)][x-(2y-3)](通过添括号变型为平方差 =x2-(2y-3)2 公式a2-b2)

=x2-2×2y×3+(-3)2 [变成完全平方公式(a2-2ab =x2-12y+9 +b2)]

⑵、(a+b+c)2

=[(a+b)+c] [添括号变为(a+b)2型] =(a+b)2+2×(a+b)×c+c2

=a2+2ab+b2+2ac+2bc+c2

=a2+b2+c2+2ab2bc+2ac (按字母顺序排列)

整式除法 一、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m÷bnm-n 注意: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a0=1 ()

二、整式除法;

1只在被除数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例:计算;12a3b2x3÷3ab2= 4a2bx3

∵(12÷3)=4 a3÷a=a3-1=a2 b2÷b2=b2-2=b x3=x3 ∴4a2bx3

①、28x4y2÷7x3y=4xy

②、-5a5b3c÷15a4b=[(-5)÷15]×a5-4b3-1c1-0=-ab2c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例:计算;

13

①、(12a3-6a2+3a)÷3a

=12a3÷3a-6a2÷3a+3a÷3a

=4a2-2a+1

②、(21x4y3-35x3y2+72y2)÷(-7x2y)

=-3x2y2-5xy+xy

=3x2y2+5xy-xy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X2-1 x+1)(x-1)

整式乘法

因式分解的方法:

1们把这个公共的因式叫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如:ma+mb+mc

把一个多项式里公共的公因式提出来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方法叫提取公因式法。

如:ma+mb+mc=m(a+b+c)

例题:①、把8a3b2+12ab3c分解因式;

解:提取系数8、12的最大公约数4,字母都有a、b。指数最低a是1,b是2,选定4ab2为公共因式。

8a3b2+12ab3c=4ab2×2a2+4ab2×3bc=4ab2·(2a+3bc) ②、把2a(b+c)-3(b+c)分解因式;

解:(b+c)(2a-3)

2来分解因式叫公式法。

整式乘法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把它反过来得:

a2-b2=(a+b)(a-b) 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个数的差的积。 例:分解因式;

①、4x2–9

解:4x2–9=(2x)2–32=(2x+3)(2x-3) [4x2=(2x)2 9=32] ②、(x+p)2–(x+q)2

=[(x+p)+(x+ q)][(x+p)(x+q)]

=(2x+p+q)(p-q)

提示:把(x+p)和(x+ q)各看成一个整体设x+p=m,x+q=n,则原式化为m2-n2

③、分解因式;

㈠、x4-y4 ;

分析:x4-y4可以写成(x2)2–(y2)2这样就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解:x4-y4 =(x2+y2)(x2-y2)=(x2+y2)(x+y)(x-y)

㈡、a2b –ab;

分析:a2b –ab有公因式ab,应先提出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解:a2b –ab=ab(a-1)=ab(a+1)(a-1),

提示: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完全平方差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反过来,就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即,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例1、16x2+24x+9

分析:在16x2+24x+9中,16x2=(4x)2 9=32 24x=2•4x•3,

所以,16x2+24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即;

16x2+24x+9=(4x)2+2•4x•32

a2 + 2•a•b+b2

解:16x2+24x+9=(4x)2+2•4x•3+32=(4x+3)2

例2、3ax2+6axy+3ay2=3a(x2+2xy+y2)=3a(x+y)2

提示:将a+b看作一个整体,设a+b=m则原式化为完全平方式,m2—12m+36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笔记

全等三角形

一、概念

㈠、什么叫全等形?

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㈡、全等三角形;

㈢、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做“全等于”。

㈣、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的写法,一般是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

母写在对应顶的位置上。如下图;

A 、D点是对应点。ΔABC≌DBC

二、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1、对应边相等; 2、对应边相等;如下图中;

∠1=∠2 ∠3=∠4 ∠5=∠6

AB=BE FB=CB EF=AC

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两个三角形 ,三边对应相等;三个对应角相等。 (边边边、角角角)

2、两个三角形 ,两条对应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 (边角边)

3、两个三角形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角边角)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角角边)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

四、三角形全等的画法

1、画直线 BC =BˊCˊ

2、以直线Bˊ点为中心AB之长为半径画圆;

3、以直线Bˊ点为中心BC之长为半径画圆;

4、连接Bˊ与交点Aˊ画直线;

5、连接Cˊ与交点Aˊ画直线;

那么, ΔABC≌ΔAˊBˊCˊ

五、三角形相拟题解; 例1 如图:(定理题

己知:△ABC中,AB=AD AD是连接点BC的中点, 即BD=DC

求证:△ABD≌△ACD

解:∵D是BC的中点

∴ BD=DC

在△ABD和△ACD中

AB=AC AD=AD BD=CD

∴△ABD≌△ACD (SSS 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定理图解

一、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条对应边相等; AB=A'B' BC=B'C ' AC=A'C'

三个对应角相等; ∠1=∠1' ∠ 2=∠2' ∠ 3=∠3'

上述条件六个都具备是全等三角形。即:∴△ABC≌△A'B'C'

二、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一部份情况,全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 : 边边边 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C=A'C' AB=A'C '

∠CAB=∠CAB

简写:边角边 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 AC=CD CE=CB

简写:边角边 SAS

4、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B=A 'B ' ∠CABC=∠A 'B 'C ' ∠CBA=∠C 'B 'A '

简写: 角边角 ASA

6、两个角和其中一个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 ∠ B=∠B' BC=B'C'

简写:角角边 AAS(用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0证明∠C=∠C)

6、 直角三角形(Rt△)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斜边 直角边 HL

习题:

1、 如图:

AB=AD ,CB=CD, △ ABC与△ADC全等吗?为什么?

解:己知:AB=AD CB=CD 求证:AC=AC

证明:∵AC是△ABC和△ADC公共边

∴AC=AC

∵△ABC与△ADC的三条对应边相等。(SSS)

∴△ABC≌△ADC

2、 如图:

C是AB的中点,AD=CE CD=BE 求证:△ACD≌△CBE

解:己知:AD=CE CD=BE ∵C是AB的中点。∴AC=CB

∵△ACD与△CBE的三条对应边相等。(SSS)

∴△ACD≌△CBE

3、 如图:

己知: AB=AC AD=AE 求证:∠ B=∠ C

解:∵己知AB=AC ,AD=AE ∴∠A是△ABE和△ADC的公共角 ∵在△ABE和△ADC中 ,AB=AC AD=AE ∠A=∠A ∴△ABE≌△ADC (SAS) ∴∠ B=∠ C

4、如图

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作内糟宽的工具(卡钳)在图中要测量工作内糟宽,只要测量什么?为什么?

解:己知:AO=OA' BO=OB'∠O是△ABO和△A'O'B'的对顶角。

∵∠O=∠O 根据SAS ∴△ABO≌△A'O'B'∴AB=A'B'

答:只要量出A'B'长度,便知内糟的宽。

5、如图

己知: ∠1=∠2 ∠3=∠4 求证:AC=AD

证明:∵△ABD中的△ABD ABD是1800-∠3 , △ABC中的∠ABC是1800-∠4 ,而∠3=∠4 ∴△ABD = ∠ABC (等量相减) 又∵AB是△ABC和△ABD的公共边,而∠1=∠2 ,

∴△ABD ≌△ABC (ASA)∴AC=AD

6、如图,

从地看A、B两地的视角∠C是锐角,从C地到A,B两地的距离相等,A到路段BC的距离AD与B到路段AC离BE相等吗?为什么?

己知:AB=BC ∠C是锐角。 求证:AD=BE

证明:∵∠C是△ACD和△BCE的公同角,△ACD的边AC和△BCE的边BC相等。即AC=BC ∴△ADC≌△BCE (SAS)

答:AD=BE

7、 如图,

在△ABC中,AB=AC AD是髙。 求证:

① BD=DC ②∠BAD=∠CAD

己知:AB=AC AD丄BC 求证:① BD=CD ②∠BAD=∠ACD 证明:∵AB=AC AD=AD (公用线)∠ADC=∠ADB (直角) △ABD≌△ADC (SAS)∴BD=DC

8、如图:

己知: AC丄CB DB丄CB

求证:∠BAD=∠ACD

证明:∵AC丄CB DB丄CB ∴∠ACB是直角,∠DBC是直角。 CB是Rt△ABC和Rt△DBC的共同斜边(共边相等)

∴Rt△ABC≌Rt△DBC (HL) ∴∠BAD=∠ACD

9、如图:点B、E、C、F在一条线上,AB=DE AC=DF BE=CF 求证:∠A=∠

D

证明:∵线段上EC段是△ABC和△DEF同一边上的共同段而BF线上BE和CF分别都是两个三角形中分别相加的等量加等量,两条边相等。∴BC=EF △ABC≌△DEF ∠A=∠D。

10、如图;AC和BD相交于O点,OA=OC OB=OD

求证:DC∥

AB

证明:∴OA=OC OB=OD

O是△DOC和△BOA的项角共点,那么∠DOC=∠AOB(对项角相等) ∵△ABO≌△BOC 而DC和AB是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

∴DC∥AB

11、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 AB∥ED AC∥FD 求证,

AB=DE AC=DF

己知:FB=CE AB∥ED AC=FD

求证:AB=DE AC=DF

证明:∵AB∥ED AC∥FD ∴∠BAC和∠FDE都是直角。

∴△ABC≌△FDE AB=DE AC=DF (直角 斜边)

12、如图:

D是AB是的一点DF交AC于E点,DE=FE FC∥AB AE和CE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己知:D是AB是的一点DF交AC于E点,DE=FE FC∥AB。 求证:AE=CE

证明:∵FC∥AB DE=FE △AED与△FED的∠FEC和∠AED是直角又是对顶角,∴∠FEC=∠AED

∴Rt△AED≌Rt△FEC AE=CE

13、如图:

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

己知:△ABC中,AB=AC D点是BC的中点,E点在AD上。 求证:全等三角形有几个。

证明:∵AD是△ADB和△ADC的共边,并垂直BC。∴△ADB≌△ADC 又∵AB=AC AE是△AEC和△AFB共边,E点是CE和BE的交点, ∴△AEB≌△AEC ∴在图中△ABC中有三对三角形全等。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 什么叫角的平分线?

把一个角用一条直线分成两相等的角这条直线叫角的平分线。

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①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OC上的点E到G、H线距GE=EH

在OC上的点D到B、F线距DF=DB

② 角线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证明结论的作法;

如: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如图:

∠AOC=∠BOC 点P在OC上,PO⊥OA PE⊥OB,垂足分别为点

D、E。

求证:PO=PE

证明:∵PO⊥OA PE⊥OB ∴∠PDO=∠PEO=900

在△PDO和△PEO中∠PDO=∠PEO ∠AOC=∠COB

OP=OP ∴△PDO△PEO (AAS)

∴PD=PE

全等三角形一章应牢记 一、全等三角形判定; 1、对应边相等;2、对应角相等;3、边边边相等; 4、角角边相等;5、边角边相等;6、角边角相等;

7、斜边 直角边相等。

二、角的平分线; 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证明几何命题时,要按下列步骤进行;

1、明确命题中的己知和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己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己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例题: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解:根据题意作图

作法:1、画一个任意三角形ABC

2、作一条∠ABC的平分线交于与AC交接于M点;

3、作一条∠ACB的平分线交于与AB交接于N点;

己知:BM、CN是△ABC中,∠ABC和∠ACB的两条角平分线,交于P点。

求证:P点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AC、CA垂足为D、E、F(显出要求证的线段)

∵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

∴PD=PE(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同理,PE=PF ∴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

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髙相互重合。

二、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题解;

例一、如图,在△ABC中,AB=AC ,点D在AB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AB=AC BD=BC=AD ∴∠ABC=∠C=∠BDC

∠A=∠ABO (等边对等角)

设 ∠A=x, 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0

解得;x=360

在∠ABO中,∠A=360 ∠ABC=720 ∠C=360

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应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例二、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己知:△D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证明:∵AD∥BC ∴∠1=∠3 (与平

行线组成的两个角相等)

∠2=∠C (互为平行组成的角相等)

而己知∠1=∠2

∴∠B=∠C AB=AB

习题:如图:∠A=360 ∠DBC=360 ∠C=720

求:∠1,∠2的度数。

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解:己知:∠A=360 ∠DBC=360 ∠C=720

求证 :∠1,∠2的度数。

证明:∵∠A=360 ∠DBC=36 0 ∠C=720

根据△ABC三内角之和等于1800 那么,

1800-∠A360-∠C720-∠DBC360=∠ABD=360

∵∠ABC=∠ABD360+∠DBC360=720

∴∠B=∠C ∴△ABC是等腰三角形

(两角相等两边相等)(等角等边)

∵△DBC中∠BDC=1800-∠C720-∠DBC360=∠1 720

∠BDC=∠DCB ∴BD=AC ∴△DBC是等腰三角形。

整式的乘法

1、 am·an=am+n (m,n都是正整数)

例⑴ x.X=x=x

61 +67 ⑵ a.a=a=a

⑶ 2×24×22=21+4+2=27

=256

232+35

⑷ x.X3m=Xm3m+1=x4m+1

2、 mm,n都是正整数

4416 nm.n 例① (103)5=103ⅹ5=1015 ② (a)= a

m2m.22m③ (a)=a=a

434ⅹ312④ –(x)=x=x

3、 乘。 (ab)

333n=a.bnn 3(m为正整数) 33例① (2a)=2•a=8a ② (–5b)=(–5)•d3=125b3

2224222③ (xy)=x•(y)=xy

3412344 ④ (–2x)=(–2)•(x)=16x

整式的乘法

1、 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例1、(-5a2b)(-3a) 2、(2x)3(-5xy2)

=[(-5)(-3)](a2∙a)b =8x3(-5xy2)∙ =15a2b =[8×(-5)](x3×x) =40x4y2

2、 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1、(-4x2)(3x+1)

=(-4x2)·(3x)+(4x2)×1

=(-4×3)·(x2×x)+(-4x2)

=-12x2 -4x2

2、(ab2-2ab)·

21

32

1 =a2b3-a2b2 3231ab 212 =ab2·ab+(-2ab)·ab

3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积相加。

例1、(3x+1)(x+2)

=(3x)·x+(3x)·2+1·x+1×2

=3x2+6x+x+2

=3x2+7x+2

2、(x-8y)(x-y)

=x2-xy-8xy+8xy2

=x2-9xy+8y2

3、(x+y)(x2-xy+y2)

=x3-x2y+xy2+x2y-xy2+y3

=x3+y3

乘法公式

一、平方差公式;

2-b2

这个公式叫做平方差公式。

例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①、(3x+2)(3x-2)

我们可以把3x看成是a,2看成是b。即:

(3x+2)(-=(3x)2-22

(a+b)×(-b)=a2-b2

解:(3x+2)(3x-2)

=(3x)2(-2)2

=9x2-4

②、(b+2a)(2a-b)

=(2a+d)(2a-b) (加法交换律)

=(2a)2-b2

=4a2-b2

③、(-x+2y)(-x-2y)

=(-x)2-(2y)2 (乘法交换律)

=x2-4y2

说明:只有符合公式的乘法,才能运用公式简化运算,其余运算仍按乘法法则进行。

二、完全平方公式

(或减)它们积的2倍。

22

22

这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

计算:(a+b)2·(a-b)2

①、(a+b)2=(a+b)·(a+b)=a2+ab+ab+d2=a2+2ab+b2 ②、(a-b)2=(a-b)(a-b)=a2-ab-ab+b2=a2-2ab+b2 例: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4m+n)2=(4m)2+2×(4m)·n+n2=16m2+8mn+n2

111 ②、(y-2 )2=y2-2×y×+(2 )2

2

1111=y-22 y+2×2 22

211 =y-y+4 4

12312y(注:2、y、2=1 ×1×2)=2=y)

去括号法则

的号不变;如果前边的号是“-”(负)号,则去括时括号内数的号要变。

都不变号;如果前边的号是“-”(负)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数都变号。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例⑴、(x+2y-3)(x-2y+3) [变成乘法公式(a+b)(a-b)]

=[x+(2y-3)][x-(2y-3)](通过添括号变型为平方差 =x2-(2y-3)2 公式a2-b2)

=x2-2×2y×3+(-3)2 [变成完全平方公式(a2-2ab =x2-12y+9 +b2)]

⑵、(a+b+c)2

=[(a+b)+c] [添括号变为(a+b)2型] =(a+b)2+2×(a+b)×c+c2

=a2+2ab+b2+2ac+2bc+c2

=a2+b2+c2+2ab2bc+2ac (按字母顺序排列)

整式除法 一、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m÷bnm-n 注意: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a0=1 ()

二、整式除法;

1只在被除数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例:计算;12a3b2x3÷3ab2= 4a2bx3

∵(12÷3)=4 a3÷a=a3-1=a2 b2÷b2=b2-2=b x3=x3 ∴4a2bx3

①、28x4y2÷7x3y=4xy

②、-5a5b3c÷15a4b=[(-5)÷15]×a5-4b3-1c1-0=-ab2c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例:计算;

13

①、(12a3-6a2+3a)÷3a

=12a3÷3a-6a2÷3a+3a÷3a

=4a2-2a+1

②、(21x4y3-35x3y2+72y2)÷(-7x2y)

=-3x2y2-5xy+xy

=3x2y2+5xy-xy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X2-1 x+1)(x-1)

整式乘法

因式分解的方法:

1们把这个公共的因式叫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如:ma+mb+mc

把一个多项式里公共的公因式提出来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方法叫提取公因式法。

如:ma+mb+mc=m(a+b+c)

例题:①、把8a3b2+12ab3c分解因式;

解:提取系数8、12的最大公约数4,字母都有a、b。指数最低a是1,b是2,选定4ab2为公共因式。

8a3b2+12ab3c=4ab2×2a2+4ab2×3bc=4ab2·(2a+3bc) ②、把2a(b+c)-3(b+c)分解因式;

解:(b+c)(2a-3)

2来分解因式叫公式法。

整式乘法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把它反过来得:

a2-b2=(a+b)(a-b) 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个数的差的积。 例:分解因式;

①、4x2–9

解:4x2–9=(2x)2–32=(2x+3)(2x-3) [4x2=(2x)2 9=32] ②、(x+p)2–(x+q)2

=[(x+p)+(x+ q)][(x+p)(x+q)]

=(2x+p+q)(p-q)

提示:把(x+p)和(x+ q)各看成一个整体设x+p=m,x+q=n,则原式化为m2-n2

③、分解因式;

㈠、x4-y4 ;

分析:x4-y4可以写成(x2)2–(y2)2这样就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解:x4-y4 =(x2+y2)(x2-y2)=(x2+y2)(x+y)(x-y)

㈡、a2b –ab;

分析:a2b –ab有公因式ab,应先提出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解:a2b –ab=ab(a-1)=ab(a+1)(a-1),

提示: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完全平方差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反过来,就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即,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例1、16x2+24x+9

分析:在16x2+24x+9中,16x2=(4x)2 9=32 24x=2•4x•3,

所以,16x2+24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即;

16x2+24x+9=(4x)2+2•4x•32

a2 + 2•a•b+b2

解:16x2+24x+9=(4x)2+2•4x•3+32=(4x+3)2

例2、3ax2+6axy+3ay2=3a(x2+2xy+y2)=3a(x+y)2

提示:将a+b看作一个整体,设a+b=m则原式化为完全平方式,m2—12m+36


相关内容

  • 初二上学期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 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从上学期期末成绩来看,学生数学基础差,虽然学生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过渡时期,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 ...

  • 初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五、六两个班的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老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

  • 2014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 2014年秋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寿县迎河中学 龙如山 一. 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 ...

  •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单元测试题
  •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位置)自测题 一.填空题:10分 1.过马路,行人都要靠( )过走. 2.教室里,我座位的左边是( ). 3.眼睛在鼻子的( )边, 4.小明的左边是笑笑,右边是玲玲,玲玲在笑笑的( )边. 5.铅笔右边是格尺,左边是橡皮,橡皮在格尺的( )边. 二.判断题:10分 1.站 ...

  • 怎样顺利度过初二
  • 初二是整个初中的过渡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初中生,初二意味着以下几点: 1.两极分化和成绩的定型期: 2.核心竞争力的最佳训练期: 3.签约名校资本的积累时期: 4.个人习惯和素质的养成期: 5.心理状态和性格的成型期. 可以看到,无论从中考还是更长远的成长生涯来看,这个时期就是一个积累 ...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上学期)复习资料
  •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pep(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doc(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人教版](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精品](01-09)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01-09) · ...

  •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一.本次测试范围是前四个单元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俩位数>,试卷共分填空.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列式计算题.操作题以及解决问题. 二.从内容上看, ...

  •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面质量分析
  •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分析 本次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要求为依据,结合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以数学一年级教材为基准命制.考察学生,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为理念和检查小学一年级学生应有的简单.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出发点,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趣 ...

  •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 实验小学xx — xx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南城实小 邱 雯 一学期来,本人任教六年级(6)班数学和六年级的美术、实践课,能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