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手册

水产养殖手册

水产养殖概说

内容提要:

水产养殖概说,水产养殖设施及相应饲养管理技术和程序,常见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知识

及用药市场。

第一节 水产养殖基础知识

一、水产养殖的范围及相应的品种

1、海水养殖:将生活在海水中的鱼、虾、贝、藻用人工的设施,模仿他们的生存繁殖环境、

人工育苗或采集野生苗种进行人工养殖的行业,为海水养殖行业。

计有以下主要类别:

(1)贝类养殖:是海水养殖发展历史最长、技术最成熟的行业。采用海洋伐架吊养、养殖区

放苗增养殖;滩涂撒播养殖;网围养殖;陆上池养,缸养,养虾池养鱼池塘混养等方式。

养殖品种为双壳类,单壳类软体动物。如:杂色蛤、西施舌、文蛤、乌贝、毛蛤、血蛤

(瓦楞子)、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太平洋扇贝)、贻贝(海红、淡菜)、竹蛏、蛏、牡

蛎(夏威夷牡蛎、太平洋牡蛎)、海螺、棘皮动物的海肠子、海胆(马粪海胆、紫海胆)、海

星、海参(刺海参、茄参)鲍等。其中海参、鲍属高价值水产、扇贝为海珍品干贝的原料。

(2)藻类养殖:海带,裙带藻、紫菜、枝角藻、螺旋藻养殖等,多采用陆上人工育苗,海上

伐架养殖方式进行,也进行池塘养殖做水产饵料。

(3)养虾(甲壳类):中国对虾(东方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南美洲褐、兰、白对虾

等品种是当前主要养殖品种,多采用土池、水泥池,浅海围网圈养,网箱深海养殖及放流增

养殖等。

琵琶虾(虾姑爬虾鱼时鱼(日))灯笼虾、三疣梭子蟹、虎头蟹等或者育苗养殖、或者采

野生苗养殖,幼蟹暂养殖育肥后出售,已形成较大的产业。南方有海马、海龙养殖业兴起。

海蛰养殖属于国家行为,由相关单位育苗,放流增养,在休鱼期过后,凭采扑证收获(大

连水产基地)。

(4)海水鱼类养殖:海水养殖最早是养河鲀(廷巴鱼、斑点、东方鲀、蓝星东方鲀等)出口

日本、南韩、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十年鲷科(真鲷、黑鲷、鲷)、马面鲀(剥皮狼、马驳

鱼)、鲆科(大棱鲆)。鲆:石斑鱼、大黄鱼、小黄鱼、石首鱼、比目鱼均有养殖。

几乎可有养殖的鱼类均属于吃食性鱼,小杂鱼虾、鱼粉是主要饲料原料。

2、淡水养殖

(1)淡水鱼:我国淡水鱼种约800多种,约有250种左右有经济价值。其中产量高具有重要

经济价值的种类约40多种,主要有:

鳇(西北鲤科无鳞)中华鲟(史氏鲟、匙吻鲟)、白鲟(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团头鲂、

长春鳎、鲤、鲫、鲥、节虾虎鱼、(幼鱼俗称春鱼)、泥鳅、太湖新银鱼、公鱼,银鱼(多种)、

大鲵、鲑(大马哈鱼)、鳟(虹鳟、锦鳟、琵琶鳟)、草、鲢、鳙、青、鳜(多种)、鲶、黄颡

(多种)、乌鳢(黑鱼)、鳗鲡、黄鳗、河鲀、鲻等。属于我国原产珍贵品种,从国外引进大

量养殖的有虹鳟、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革胡子鲶、南方大口鲶、长吻鮠、斑点叉尾蛔、

大口黑鲈、巴西鲷。

(2)淡水甲壳动物:罗氏沿治虾、长臂虾、中华绒鳌蟹(大阐蟹)

(3)其他:金鱼、锦鲤、鳖(甲鱼、团鱼)、乌龟、蛤蚧、宽体金线蛭等观赏及药用水产品

也有养殖。

3、海淡水可以兼养的品种:

经过驯化有些品种可以从淡水过渡为海水或半咸水养殖,反之亦然,兼养提高了适养范

围充分利用养殖设施,改善品味,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兼养主要利用其在淡水内生长发

育,在海水中产卵繁殖的品种:鳗鲡、鲻(南)、鲮(北方)、尼罗罗非鱼、河蟹、南美白对

虾(淡水驯化后陆养)、大马哈鱼(鲑)。

二、鱼虾的外部区分及测量

水产养殖中,除每天在投饵、纳水、换水巡塘时对养殖动物进行观察,及时处理水质、

防逃、防病、防盗、防天敌的问题外,还要定时,定点对养殖动物进行个体观察,俗称测量。

测量是水产养殖的特有的检测养殖成绩,发现饲料缺陷和预测疾病的手段。

(一) 测量项目:

1. 测量使用的单位:体长:cm 体重:g 生物学长:动物实际体长,又称全长;商品

体长(商品规格,可食部分体长,又称体长)用米尺、台秤。

2. 测量方法:应用小抄网,拉网园网(撒网)之一种,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每月至少一

次。对虾每10天[旬]一次),在天气晴和,投饵料前,在养殖水体的较固定地点,从

几个点捕捞取样同一水体,各取样点数值的平均值,标准差,记入检测备案。

3. 测量项目:每网捕捞尾数;某一水体多点总捕获尾数;体长(生物体长或商品体长选

一种,一般用商品体长)。体重,胃饱满度,空胃数(计算空胃率);体肥满度,有病

个体数,身体畸形数等。

测量的意义:

(1) 本次测量体长与前次测量差异可看出生长速度、饲料效应;

(2) 胃饱度或空胃率推算饵料适口性,疾病程度;

(3) 体重平均值,每网捕获数推算成活率,本水体养殖动物总体重,是使用相应药品

剂量、投饵量修订的数值基础。各种养殖水产动物的体长与体重成线性关系,有

表可查,但直接比较本次平均体重与上次平均体重增长数,可计算出日增重或旬

增重,为养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并可预测总产量。

4. 鱼虾体长、体重测量指标及术语含义:

(1) 在科学试验中,鱼的体全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尾叉长、体长等数据可以给

人以立体概念,在品种描述中常用;而在生产实践中,体长、体高则是最能反映

养殖本品种鱼类的生产经济指标。加上体重指标,就较全面地反映出鱼的生长情

况,饲料效益及预估产量:

体长:由吻(相当于上下唇沿)至最后一枚尾椎或到尾鳍基部的直线长(cm)。

体高:鱼体最高部分(一般腹鳍前沿)的垂直高(cm)。

体重:空腹时鱼离水后的重量( g)。

(2) 对虾和淡水虾:

多以商品体长为主,不测体高,离水后的体重为准。

商品体长:眼柄基部至尾柄末端(尾棘)的直线长度(cm)。

生物学体长:眼球前沿至尾扇末端直线长度(cm)。

商品体长、生物学体长的度量并不一致,而出口虾多以商品体长为准,也称商品

规格。中国出口对虾是以商品体长达到12cm(25~28尾/500g)为准的,商品体

长与体重范围有表可查,差异系数3~5尾/Kg。

(3) 贝类:

贝高:指贝类最厚处的垂直高度,单壳类(鲍)指底与最高处。

壳长:贝类纵轴直线最长长度。(见附图1~1~3)

第二节 水质与水质指标

1. 水质

所有的水产养殖动物都不能离开水而生存。都需要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氧气(溶解氧)进

行呼吸活动,有些品种的皮肤、肺已经能进行气体交换(龟、鳖、鳗、黄鳝、泥鳅、乌鳢、

河蟹等),但仍离不开水的滋润;水生动植物(称浮游生物),水生高级动植物,都要进行光

和作用和呼吸运动,对气体交换产生影响;有机物碎屑、残饵、死亡的动植物尸体;海湖入

口河叉的农业化肥农药残留物及毒物;海区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水质变化,如密集滩涂养殖

引起的富营养化;某些旺发藻类或水生生物排泄的毒性物质,俗称赤潮,都对养殖水体产生

重要影响;甚至天气突然变化的水体分层、泛池、低气压、暴雨、久旱等等都可在短期内造

成水产养殖的巨大损失甚至全军覆灭,血本无归。

因此水质是水产养殖业的最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指标。观察检测水质,调控水质是养殖

业者每时每刻都不敢松懈的日常工作内容,是养殖成败的技术关键。

2. 水质的形成因素和变化规律:

(1)淡水养殖中,水质的质量要求俗称:肥、活、嫩、爽四字,分而述之:

肥:水生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食性是不同的。在野生环境中没人投饵一样长到50 g,靠的是

水的“肥”度,靠水中的营养物质供应。营养物质多称为肥水,营养物质少称为瘦水。在一

定限度内肥水生长快、发育好;瘦水生长慢甚至饿死或不繁殖。

水中除鱼虾蟹鳖外,还生存着大量的单细胞、多细胞的微小动植物体,简称浮游动植物,

如绿藻、蓝藻、硅藻、田藻、金藻、黄澡;各种单细胞原生动物、枝角类水蚤、轮虫、水生

环节类动物(如水蚯蚓)、软体动物(贝类)、水生昆虫。此外,水生高等植物,统称管束类

水生植物。(见图3-图15)

浮游生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三大类构成了水体营养物质的三大家族,它们本身就处

于动态平衡之中,而水产养殖动物则处于水生动植物生物链的高端地位。

由于水产动物处于不同的水体环境之中,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不同食性、生活习性

和繁殖习性,它们的生存数量直接影响着食物链的各环节的 消长,能够达到平衡时则水质良

好,否则水质会发生变化,危及水产动物的生存。

水体本身生物群落的盛衰影响水质;人为的改变环境,水体交换,投饵,施肥,会更快

和更严重地影响水质。

在不投饵料的情况下,水生动物可以生存和生长发育的水体营养供应量,可以满足水产

养殖动物营养需求的1/3~1/2(池塘环境),在野生环境下则满足其全部。这就提出了培肥水

质的问题。

利用水体中天然物的生产力培养或接种优良水生浮游生物或动物是基本方法;用施肥增

加某些营养盐的方法是快速肥水方法;应用某些化学或有机物,促进水生动植物生长繁殖或

抑制某些种群生长,也在生产中和疾病防治中应用,这称为调控水质。

活:水体过肥,水生动植物生长繁殖过盛,就会走向肥的反面;水生植物白天光合作用

时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放出氧气,生成溶解氧,甚至使水体溶

解氧过饱和。过饱和的溶解氧长时间也会对水产动物造成损伤,代谢加快,使水体有机物加

速腐败。而夜里或无阳光情况下,所有的动植物体均吸收氧而放出二氧化碳,动植物群体过

大,则在氧耗尽(多在黎明或阴雨天)时,水生动物会发生浮头死亡。

浮游动植物并不是都对水产动物有益的,金藻、蓝藻、束丝藻等大量繁殖,它们本身或

其尸体分解物有毒,败坏水质,亦即赤潮发生。海区赤潮可以危及所有纳水养殖场。

水体新鲜,进排水通畅曰活,使有益生物保持强势曰活。

嫩:水体中没有大量的生长老化的植物性藻类及水生植物,没有过多的动植物尸体,氨

氮、硫化氢含量合格时为嫩。

幼小的水产动物,喜食鲜嫩的植物和初生的水蚤类及水生昆虫幼体,当这些食物老化或

壳体硬固后,一方面不好吞咽,另一方面不便于消化。

爽:水体没有动植物尸体的腐败味,温度适宜,交换性好,溶解氧补充及时,称为爽。

换水,开增氧机,混合饲养促进有害物质互为利用等如在养虾池中养贝类或海参,贝类

或海参利用残饵和有机物碎屑,净化水质,使虾、贝、参都得到良好生长等。

(2)水质检测的常用项目和指标:

水温: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新陈代谢水平各种动物均有最适合生长发育的温

度范围,此时摄食旺盛,生长发育快;温度过高则摄食减少,离开适宜水层避暑或热死;低

温则减少摄食,过低温则钻入洞穴,不能钻洞则冻伤致死。

热带温水鱼需水温较高,如罗非鱼、革胡子鲶;冷水性鱼则相对低水温,如:虹鳔18~23℃

最适宜;温带鱼,如四大家鱼,如;鲤、鲫、草、鲢等,属于广温性鱼类。

溶解氧:热带鱼对溶解氧需求较低,寒带鱼较高。低溶解氧使呼吸加快,再低则浮头,

甚至死亡,一些具有副呼吸器官的鱼,如:鳝、胡子鲶,耐低溶解氧的能力强,可以适当增

加放养的密度。

一般来说2mg/L的溶解氧,属最低溶解水平,要求3mg/L以上。

PH值:不同的鱼类对酸碱的适应能力不同,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鲤、鲫、团

头鲂等均喜欢偏碱性的水域,最适宜PH值是7.5~8.5,如水体PH值长期低于6.0或高于10.0,

则生长受阻,但夏天晴天中午,由于光和作用PH值会短时间升高到9.5~10.0,对其影响不大。

另外,PH值间接显示水体中水生植物群体繁殖浓度和植物光和作用强度。PH值高,显示

水肥,但过肥时,夜间植物耗氧也会相应增加,黎明时往往出现PH值急剧降低,溶解氧过低,

使水产动物浮头;同时,肥的水体,植物死亡的尸体也多,腐败时耗氧并产生氨氮、硫化氢

等有害物质和酸性产物可导致PH值急剧下降,败坏水质,引起鱼虾死亡。

透明度:用一个涂成白色,直径15~30cm的园盘,垂直钉一根带刻度(每1cm1格)柄,

伸入水体中,白盘隐约可见时的厘米数称透明度。

透明度是水体中悬浮的有机物碎屑和浮游动植物(浮游生物)浓度的数量显示,是水体

肥度的指标。水肥则透明度小,水瘦则透明度大。

鲢、鳙等滤食性鱼类,适宜在肥水(透明度小)中生长发育;鲤、鲫、罗非鱼等对肥水

的适应性也很强。草鱼、青鱼、团头鲂则喜欢较清澈的水体;而虹鳟、大马哈鱼等喜欢在很

瘦并且流动的较低温水体中生存。

盐度和水质硬度:每Kg水中含溶解盐类的克数称为盐度,盐度在0.05%以下的水称为

淡水,海水的盐度在0.32%左右。传统养殖鱼类都是典型的淡水鱼,但它们对盐度都有一定

的适应能力。其中鲤、鲫对盐度适应性很强,而尼罗罗非鱼、虹鳟鱼可以经过驯化后在海水

中饲养,其鲜度可与海鱼比美;对盐度适应性广的鱼称广盐性鱼,如一些河海回游性鱼类,

常生活在河口的咸淡水区(盐度0.1%左右),如黄鳝、鲻、梭(鲈)等。

硬度是指水体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常用德国度来表示(1°=10mg/L CaO)。钙、镁离子

的含量包含在盐度范围内,也就是说海盐中除了含有95%以上的NaCl外还包含Ca+、Mg+和其

他元素。少量的钙、镁可提高食盐的鲜度,过量则使盐味发苦、发涩。

常见养殖鱼类对硬度要求不高,但硬度可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

长。如水生动植物需要钙、镁、磷等构成骨骼或细胞的支架,缺乏时生长不良造成水体肥度

过低。当然,硬度过高,也会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如在石灰岩地区,过多的钙使水体

中没有生物,形成了钙华池现象(如四川的九寨沟、黄龙的很多湖中无鱼)。

氨氮:分子态的氨对水生动物是极毒的物质,可损伤细胞降低和抑制基础代谢、影响气

体交换,使生长迟缓严重时造成死亡。池底淤泥中大量的动植物尸体腐败后产生氨其含量高

出了上层水体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成为鱼虾的死亡 “谷”。检测氨氮含量是养虾、养蟹的必

做项目,精养鱼池也进行检测。

养虾蟹用水氨氮水平应≤0.1mg/L,育苗水体≤0.035mg/L。水中氨氮≥0.3mg/L,含磷>

0.02mg/L,就可以富营养化。

第三节 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举例

1.食性与胃肠结构:

食肉性水生动物肠道一般较短为体长的0.25~0.3倍;草食性鱼类则肠较长,体内盘曲

较多,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的达10倍以上。多数鱼类缺乏胃腺和肠腺,肝脏分泌胆汁

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并能抗毒和贮存肝糖原,胰脏呈弥散形与肝脏混杂在一起称肝胰腺。部

分鱼类的肝脏存留大量的毒性物质甚至可以致人于死命,故不认识的鱼类或无相应知识者最

好不食肝脏。

2.呼吸:

鱼类通过鳃上丰富的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除此以外有的鱼类可以利用副呼吸器官进行

呼吸。如:黄鳝可以利用口咽腔粘膜进行呼吸;泥鳅可以用肠呼吸;鳗鲡、鲶可以用皮肤呼

吸;胡子鲶可以用褶鳃呼吸;鳔除有调节比重外也有呼吸的作用。有副呼吸功能的水生动物

离水后往往存活更长的时间,尤其在较低温度下,只要保持相对湿润环境存活时间可达24h

以上。如日本对虾、河蟹、鲶、黑鱼、鳗等,这类鱼死后变质多容易产生较多的组织氨或5-

羟色氨,容易使部分人发生过敏反应或胃肠道症状,故多购买鲜活者回去食用。

3.栖息水层:

由于食性和其他因素,各种鱼栖息的水层不同,如鲢、鳙多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

多在中下层生活;鲤、鲫、青鱼则喜欢在水的底层栖息、觅食,而罗非鱼无固定水层。这就

为鱼类混养打下了基础,如在养草、鲤池中放养少量的鲢、鳙混养,在养虾池中放养贝类、

牡蛎、海参等。

4.繁殖特性:

多数鱼雌雄异体达到性成熟时追逐、产卵、射精、受精卵粘附于水草、沙石上进行孵化。

仔鱼食性与成鱼不尽相同,长大后才逐渐相同;个别鱼体内受精,体内发育,雌鱼直接生出

小鱼,为卵胎生或假胎生;罗非鱼则将受精卵含于口中孵化,并对仔鱼进行很好的保护。

海马则将受精卵存于雄海马的腹皱迭中孵化并保育。

鳗鲡、河蟹性成熟时,由淡水洄游到深海中产卵并孵化。幼鱼或幼蟹游向江河入海口朔

水而上,在淡水中发育,此谓 “淡水中长海水中生”。鳟科(大马哈)则生长发育在海中3-4

年龄朔河而上,到其父母曾繁殖过的产卵场中产卵受精,完成使命,仔鱼出生后顺河而下回

归大海,亲鱼则完成使命而双双死去。

中国对虾(东方对虾)每年春季(2~3月)水温12℃以上时,从台湾东南海区(水温

25℃左右)洄游北上,自山东与辽宁半岛之间进入渤海,沿岸索饵并产卵、孵化(水温14~

18℃时)称为生殖洄游。其中有一支直达鸭绿江口。仔虾幼虾在盐度较低的海水中发育较快,

当年对虾在10~11月进行交配,雄虾将精液射入雌虾步足及游泳足基部形成精囊,水温低于

18℃后向台湾东南海区洄游称越冬洄游。在此过程中继续交配,直至来年3月。

因此,了解鱼虾蟹的生活习息和繁殖习性,在一定时间,一定的洄游路线上可以对亲体、

幼体进行采扑,形成鱼虾讯和采苗旺发期。也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强取豪夺,使固有的水生

动物的旺发期鱼汛、虾汛成为死亡之汛,灭绝之汛。现在舟山群岛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

已不成汛;渤海的对虾春汛、秋汛已名存实亡,由50年代每航次扑虾万斤降到现时的3~5

斤甚至一尾都扑不着。

国家休鱼期、禁扑期的建立,辅以人工放流增养殖政策的实施,限制网具的种类及网眼

目数等,使鱼虾蟹类得到休养生息和繁衍后代的短暂时机,是在人们霸道无知造成恶果后采

取的补救措施,但当年的美景永远成为历史,再也不会重来了。

在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以后,沿海水产养殖业兴起,与淡水养殖一起形成了水产养殖业的

生力军。

以下内容将以淡水养殖为主介绍水产养殖知识。

第四节 常见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程序和比较经济效益

一、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比较经济效益名词解释

1.经济效益:从事一项商品生产卖出的效益和扣除各种支出后所余部分钱物简称为经济效益。

收益=收入-支出=收入-(设施构建费+技术引进费+人工费+折归费+管理费)-(饲料费+种苗

购置费+水电费+银行贷款利息+医药费+其他费)

2.社会效益:某项技术或产品经推广应用后对相关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如增加产量、节约

能源、节约原料成本、改善品质而提高售价、增加就业或减少人力成本、对环境公共卫生的

改善等。

3.比较经济效益与投入产出比

比较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当繁杂的经济学概念,受市场需求、市场价格、产业技术含量高

低、资金、人才、环境、场地、经营风险、技术和市场成熟度、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很多

因素的制约。

投入产出比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简单说投入数/产出数数值越小越好。反过来,收

益(产出)比投入的倍数越多越好,在比较经济效益计算中,投入产出比是一个重要的因子。

在资金、场地、市场、价格、人的素质、管理水平都认为能满足产业要求时,将他们忽

略不计时,比较两种或多种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比较其赢利水平的差异,差异越大,

选择余地越大。

4.比较经济效益数据在水产养殖业中的意义:

(1)在有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选择比较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和品种进行养殖追求利润最大化。

(2)兽药经营单位主动地去开发那些比较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市场,可以获取好的回报。

肉鸡或蛋鸡养殖业户的一般用药规律是:产品价格低,利润低时,对用药品种、用药次

数、用药价格会更多地计较,甚至走向极端。希望花1元钱买10元钱的东西,明知天上不掉

馅饼却希望一瓶药兑一万斤水还能治病。而水产养殖业,由于鱼虾在水里患病被发现时已为

时过晚,如不提前预防或及时治疗就会血本无归,不象死鸡死猪还能卖点钱骗人。因此,药

物价格高低不是主要计较因素关键是有效,对药品质量的追求成为第一位的东西,而且用药

总量较大。

二、 养殖程序和比较经济效益举例:

1.海水育苗场:如海参、对虾、河蟹、大棱鲆等海产育苗场:

亲种—暂养—调温催情—产卵—孵化—苗种培育浮游生物天然饵料培育和投喂—天然或人工

饵料投喂—出苗。

(1)在技术过关、管理合理、市场行情稳定的情况下,对虾经35~40天长到0.7cm时出售,

1000立方米育苗水体可获纯利润30~50万育二茬苗可达100万元。

(2)海参育苗需6个月~1年时间可出售苗种,投入产出比1:30~50

(3)河蟹以大眼幼体(孵化至7~9天)出售,每Kg售价达1.6万元,养大眼幼体一年养成

扣蟹每公斤售价500~1000元。投入和产出比分别为1:100和1:30。

秋天50~100g/(1) 程序

春天100~150g/池塘

网箱(水库)

堤坝(水库)—水质调控—投饵—根据鱼体大小变更饵料营养及颗粒大小—当年

或第二年养成。

(2)经济效益:苗种价格一般为商品鱼价格的2~3倍,苗种放养至培育出商品规格,体重

增长倍数:鲤4~8倍、草鱼4~7倍、鲫鱼8~15倍、罗非鱼50~100倍,鲢、鳙3~4倍,

团头鲂3~6倍。

一般情况下,在池塘养鱼每亩水面净利润1000~1500元左右,水库养鱼多采用轮扑方

法收获,当年产值应是投入的5~10倍,一个4m×4m×2m的网箱可产鲤300~480Kg,价值

2700~4300元可净收入800~1000元/箱。

4 、小结:海水育苗珍稀品种成功时是各种养殖业效益最高的,反之则血本无归;海水养殖

成功时比较经济利益高于皮毛动物养殖;淡水育苗商品鱼养成的经济利益与皮毛动物养殖

持平,均属于高投入高产出产业,风险性大,管理精细,稍有疏忽则造成亏损。

第五节 水产养殖的准备工作

第一部分:水产养殖的准备工作

一、 水

1、养鱼离不开水。充足、良好质量的水源是最重要的条件,能保证常年用水是在干旱地区特

别重要的环节,当大旱之年农业与养殖争水时往往使养鱼半途而废。

2、 养鱼水体要与居民区污水尽量分开,以免受污染而造成富营养化、中毒等事件。

3、 应准备在无法补充新水时的增氧设备药品等。

二、 场地和池塘水体

1、 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水体中网箱养殖环境,养殖条件,周围交通、社会环境的考察,

养殖人员居住、渔具、饵料、药械存放条件必须具备,并搞好邻里关系,防止偷盗和哄抢。

2、 原有池塘的修整,清淤,改造,进排水闸门的修复及相应进水滤网、排水防逃网的添

置。道路的修整。增氧机线路的架设,自动饵料饲喂器的安装(亦可不用)等。必须提

前做好。

3、新池塘开挖时根据用途有2种:

(1) 鱼苗池:1~3亩为宜。池深1.5~2.0米,水深1.0~1.5米,东西走向,池底向排水口倾

斜2~3度,池底平坦,无水草丛生。

(2) 养成池,根据土地情况,水质条件,养成池的走向,大小可因地制宜,但为管理方便

一般以不超过10亩为宜。其尺寸、设施与鱼苗池相似。养淡水虾时,可在池边淡水处 种

植水草,以备亲虾产卵和栖息,养蟹池水深0.5~1m即可但池塘四周应设防逃设施,以

钙塑板、石棉瓦等构成,埋入土中30~40cm竖立,板高45~60cm,顶端应有5~10cm向

池内倾斜的卷边,防蟹外逃和水鼠、蛇等入内伤害螃蟹。

4、清池杀灭杂鱼及有害水生昆虫:

(1) 冬天结合清理池底将底土翻起冷冻一冬天。

(2) 排水,使池底保持有6~10cm的浅水,并挖若干浅坑按每亩水面用生石灰60~75Kg放

入小坑中不待冷却向四周泼洒,次日捞出被毒杀死的野杂鱼,并用铁耙翻动池底淤泥

以提高消毒效果。可增加肥力,7~10天即可灌水使用。

(3) 带水清塘:排灌不便的鱼塘可采用带水清塘方法。

a 水深1m时,每亩用生石灰150~200Kg,加水调匀后趁热泼洒,药性7~10天后消

失即可放苗

b水深1m时,应用漂白粉(含氯石灰)每亩用14Kg,水深30cm时,每亩用生石灰

7~10Kg,水深5~10cm时,每亩用生石灰5~10Kg。加水溶化后立即均匀泼洒,如水

质较肥,可适当增加用量,3~5天即可放苗。

(4) 茶粕清塘杀灭野杂鱼:茶籽粕内含茶皂甙、安角甙,对鱼、水生昆虫、蝌蚪、螺、蚬

等有杀害作用,对细菌无效,对虾、蟹毒害较小,水深1m,每亩水面用60~70Kg,粉

碎加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加水全池泼洒。干池消毒时每亩用25~30Kg;水中养虾蟹时,

可预先放出部分水,使达平均水深15cm,每亩用茶籽粕10~12K g , 先浸泡20小时左

右,加水后全池泼洒药效可维持5~7天,逐渐纳水,捞出毒死的野杂鱼,有贝类兼养

池塘不用茶粕。

5、培肥水质,提供苗种开口天然饵料。

清塘后,鱼(虾)苗下池前以施基肥的方法加速培养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鱼虾苗

下塘后即有天然饵料供食用,此谓“肥水下塘”,但培育肥水质有以下讲究。各种浮游生

物繁殖速度和出现高峰的先后是:浮游生物—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形枝角类

—大型枝角类。一般在20~25℃时,鱼池清塘施肥后8~10天轮虫和无节幼体的生长量达

到高峰(清塘后2~3天施肥)这时使鱼、虾苗种下池,正好可以使苗种以轮虫和水蚤(或

丰年虫)的无节幼体为开口天然饵料,营养丰富,大小正好适合苗种吞食。

对虾育苗时,要用专池培育轮虫和丰年虫和水蚤(卤虫)的无节幼体供虾苗开口食

用,培育10~15天,虾苗经六~八次蜕皮变态(蚤状体—糠虾—幼虾)体长达0.7~1cm 时,

才可以出售。再由养虾场高密度培育30~35天体长达到3cm,才可以从暂养池中捞出,

向养成池中分苗。这期间培育天然浮游生物供虾苗食用是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用蛋黄汤、

豆浆、鱼贝、肉浆饲喂,使虾苗逐渐适应人工配合饵料,才能提高虾苗暂养期的成活率。

不注意天然饵料培育,成活率会极低甚至全池死绝(一般暂养期成活率在15%~60%间波

动)。

培肥水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施肥法:将腐熟的粪肥捣细,按每亩水面300~400Kg全池泼洒。

(2) 混合堆肥法:利用陆草、水草、豆科作物叶和各种粪肥按比例,并加入少量石灰进行

堆制发酵而成。A青草10份、牛粪6份、羊粪2份、人粪1份;b青草10份、羊粪5

份、人粪2份;c青草10份、牛粪2份、猪粪7份、人粪1份;d青草10份、牛粪10

份;每100g青草加上生石灰3Kg,即加相当于堆肥总量1%的生石灰。

堆制时,一层青草,一层生石灰,一层粪肥的顺序堆入池边发酵池,边堆边踏实,

堆完加适量水,再以塘泥密封。在气温25~30℃时,堆制25天左右即可,温度低时适当

延长时间。施肥时,把堆肥用池水反复冲洗,滤去残渣,肥水均匀地泼洒全池,施肥量

按每亩150Kg~200 Kg。

(3) 池边堆肥增虫法:此方适合于大面积水体如水库养鱼,大面积池塘养鱼。在水边,参

照(2)法的做法,堆积成间隔一定距离的粪堆,每堆30 ~50Kg,使其小部分在岸边,

粪堆上用泥土盖压,使水波浪能触及粪堆,20~30天,粪堆中就会滋生出很多小红虫(小

蚯蚓)成为吃食性鱼上好的美餐。

(4) 无机肥料法:鱼虾池常用的肥料有氮肥(尿素)磷肥、钾肥、钙肥等。磷酸氢二钠、

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磷酸二钙等是常用的肥料,多做追肥使用。如做基肥,则每亩

水面施肥0.2~0.4Kg,磷肥0.2~0.4Kg,钾肥0.1~0.2Kg溶后全池泼洒即可。

鱼虾苗下塘前,如发现支角类水生动物繁衍过剩,会大量消耗水生植物和轮虫,使

苗种挨饿或受其伤害,可以用90%敌百虫以0.3~0.5g/m3(0.3~0.5ppm)进行药杀,同时

可杀灭水蜈蚣和蛙类蝌蚪,后者对鱼苗侵害更大,3~5天可放苗。

三、饵料营养和饵料配制

1、 淡水鱼从食性分,可分成二类:滤食性鱼和吃食性鱼。而吃食性鱼又可分成杂食性和

吃肉鱼两类,经过驯化,食性可以部分改变,利用这种改变,使人工配合饲料饲养

成为可能。

(1) 不投喂饲料,利用鳃耙滤食水中浮游生物而生长的鱼主要有鲢鱼和鳙鱼,花鲢也归入

此类但亦可吃饲料长得更快。

(2) 草鱼采食鲜嫩草芽而得名,鲤、鲫、淡水白鲳、梭、鲻、鲶、青、黄鳝等,可归入杂

食性鱼,黑鱼、鳗鲡、鲶、青、鱖、虹鳟等,本属于肉食性鱼,配合饵料中应加入较多的鱼粉类动物性饲料,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在自然水体中,这些鱼类以吃饵料为主,同时会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支角类、大型支角类、水生昆虫、蚊、蜻蜓等幼虫以补充鲜活饵料的不足。因此,肥水,保持水体适宜的肥度,是养好吃食性鱼不可忽视的工作,为充分利用水体天然生产力,我们的祖先又发明了滤食性与吃食性鱼同池混养,轮放轮扑的相关技术被世界养鱼业遵崇。

所有的海水鱼养殖品种均属于吃食性鱼,海参、贝类多为滤食性为主的养殖品种。

四、水产动物饲料营养学的科技进展

近20年来水产饲料科技进步很快,所有的水产学院(校)都从单纯的水产科学扑

捞、网具研究、产品加工,增加了水产养殖、饲料营养及加工专业。

养鱼也由将玉米面、糠麸、小杂鱼虾及贝类打浆后直接向养殖水体泼洒的粗放型

投喂,改成制成不同粒度的颗粒进行投喂,节约了饲料成本,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减

轻了对水质的败坏,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1) 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能量(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五大物质是鱼虾饵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鸡、猪、皮毛动物相似,一般认为,吃食性鱼按仔猪引食料配制,吃肉性鱼在此基础上增加蛋白质饲料比例即可,而实际上是肤浅和片面的,鱼类的营养需求仍然有其自身的特点。

A陆生动物的饲料钙磷比以2:1为准,而鱼的饵料钙磷比以1:1或1.1:1;虾、蟹则

钙磷比以1:3~4.5,因为鳞、介壳含有较多的磷,而甲壳动物的生长过程中,每蜕一次甲壳身体就增长一圈。对 虾苗自孵化出壳后的18~20天要蜕4~6次皮,每次变态就伴随着老式的甲壳的丢失。

B鱼虾肠道短,只及体长的0.25~0.3倍,缺乏消化淀粉纤维素的消化酶;滤食性的鱼

肠道较长,可达体长的5~10倍,靠细菌发酵使肠内容物消化,而它们又不喜欢人工配合饵料。因此,将饵料中的淀粉类进行膨化,使之完成淀粉—蓝糊精—黄糊精的转化,则利用率更高。

C 除钙、磷以外,鱼类可通过鳃及体表吸收水体中大部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尤

其是铜,无必要添加,1ppm的铜就会对水质及鱼虾造成伤害,与陆生动物需要添加0.2~6ppm有明显差异,而猪则可以使用高铜(250ppm)添加剂,因此用猪饲料喂鱼会将鱼全部毒死。反之水产动物对喹乙醇的耐受性几倍于鸡、猪。

D日本学者第子丸修提出水生动物对氯化胆碱的需求量低于禽、猪。笔者对此做了相

应的科学试验,科研论文得到国内水产专家赞许,即饲料中(豆粕类、鱼粉类)所含胆碱已足量或稍过量,不必额外添加;添加1500ppm氯化胆碱(鸡3000ppm)对虾的肥满度降低,而体长稍增加;对鲤、罗非鱼则明显降低肥满度。

E鱼类对V c敏感,如缺乏则造成畸形、体色变淡等,在入口饵料中Vc应达到100pm,才能保证鱼类健康成长。

(2) 水产用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高潮,对饵料粘合剂、维生素单

体的保护、药物添加剂的优选、诱食剂的开发、着色剂、饲料酶制剂、益生素的应用、

钙磷添加物的选择等等都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数据支持体系,而近年来这种研究明

显滞后。

五、饲料搭配

根据不同养殖动物的食性、消化特点、营养需求选择营养价值高、价廉易得供应稳定

的饲料原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加入饲料添加剂、粘合剂、饲料保护剂在特制的机械中进行混合压粒调制、干燥、冷却而成。

鱼用饲料原料粒度应不低于60目,含水量≤12%,在水中溃散时间不低于40分钟,一般应超过2小时,高档水产饵料可以做到软化而不溃散,保型时间4小时以上。根据鱼的水层特点,做成沉性饵料、半沉半浮性饵料,浮性饵料等类型;浮性饵料又可做为水产动物指示性饵料,在一定时间内被鱼虾摄食完,从投饵量投饵时间,鱼虾体重、体长等数据推算出水体鱼虾的存活量进而推算出成活率、生长趋势。

六、饵料及饵料添加剂

鱼虾的养殖成本中60~75%为饲料成本,水是生存条件,饵料是生存的物质保障,

饵料质量的优劣可决定养殖效益的40%。

饲料添加剂是饲料的关键和核心部件,是增加饲料营养水平调整饲料质量和提高消

化利用率改善产品质量的手段。同样的饲料原料,由于饲料添加剂的优劣不同,饲料质

量就不同。虽然饲料添加剂配方表面上公开,但真正的要害成分厂家多不公开或在公开

的处方中有意修饰。饲料添加剂工艺配方属商业机密。

(一)天然饵料:

水体中的饵料生物,按其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

解者三大类。生产者主要包括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有光合作用可把水体中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这类生物本身就是鱼类的饵料,也是其他饵料生物的营养来源。其饵料价值重大;消费者指各种水生动物,它们是鱼类的优良饵料;分解者指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可将生物残骸碎屑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使用;对于以有机碎屑为食的鱼类有直接的饵料价值。(见图3~图15)

1、 水层漂浮生物:

(1) 各种漂浮在水面上的细菌、藻类、甲壳虫及水生昆虫等。

(2) 漂浮在水面的大型水草,如水浮莲、水葫芦、浮萍、紫背浮萍、芜萍等。

2、 浮游生物:

(3) 浮游植物主要包括绿藻、金藻、黄藻、甲藻、隐藻、硅藻、裸藻和蓝藻等几个门 的种类,以及各种浮游细菌。这些种类的藻类在环境适宜时可大量繁殖,形成巨大的

群体, 是构成水色,提供氧气(溶解氧)提供天然营养的主要生产力,浮游生物的

种类和数量又是构成水体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鱼的产量。

常见的浮游植物有:小球藻、栅列藻、盘星藻、四角藻、衣藻、绿梭藻、空球藻、

实球藻(绿藻类)、微囊藻(硅藻类)、片藻、螺旋鱼腥草藻(蓝藻类)。

经养殖研究得知,金藻、隐藻和一部分硅藻、项圈藻、针杆藻、甲藻是容易消

化的;而大部分绿藻、裸藻在正常情况下容易被消化,细胞老化后则难于消化。硅藻

类含氮量占细胞干重的1.5~2%,单细胞绿藻为2.5~8.5%,兰藻的含氮量可达15%。在

自然灾害年代,人们曾培育小球藻(绿藻)做代食品,在人们有饭吃又讲究保健的年

代,部分商家又炒作螺旋藻,把它吹上天。

(1) 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四大类,

是鳙鱼的主要饵料,鲢、鲤、鲫也吃它们。轮虫是下塘鱼苗的开口饵料。(图7~图13)

3、 底栖动物:常期栖居于水底,具有较多饵料价值的主要有水栖寡毛类、线虫类、

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等。

底栖动物是多数杂食性鱼类的优良饵料;螺、蚬则是青鱼等肉食性鱼类的基本饵料。

4、水生大型植物:

根系或地下茎生长于底泥中的管束植物组成。又可分为挺水植物(芦苇、茭白、蒲草、

藕、慈姑等),浮叶植物(茭、杏菜、芡实、睡莲 等)其下限可达3米;沉水植物则全部

淹没于水中,以眼子菜、茨藻、聚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是草食性鱼类(草

鱼、团头鲂)的天然饵料。

(二)人工配合饵料配方举例

1、草鱼饲料配方:(%)

(1)糠饼60,豆饼32,次面粉5,蚕蛹3,骨粉1,食盐0.5(黄岗地区水产研究所)饵料系

数1.83,粗蛋白22.98%.

(2)稻草50,豆饼25,米糠25,次面粉10(沙市长江水产研究所),粗蛋白23.35,饲料系数2.8

(3)青干草40,槐树叶20,稻草10,棉子饼10,米糠5,麸皮15,另外加骨粉1,食盐0.5,土霉素

0.5(长江所河北遵化汤泉鱼场)粗蛋白17.10%,饲料系数2.97

2、适用草鱼、鳊鱼的膨化颗粒饲料配方:

(1)菜籽饼40,麸皮15,次面粉32,草粉10,矿物质3。

(2)菜籽饼45,麸皮15,四号粉10,粗糠25,鱼粉3,食盐1,蚌壳粉2。

(3)草鱼夏花饵料配方(粗蛋白17.28%)

A 鱼粉4,豆饼27,菜籽饼14,大麦26,麸皮24.5,植物油3,无机盐1.5

B 稻草40,豆饼25,米糠25,面粉10

(4)草鱼种饵料配方(粗蛋白17.28%)

鱼粉5,菜籽饼25,麸皮20,酒糟25,玉米25

(5)草鱼成鱼饵料配方(cp20.14%)

糠饼50,鱼粉5,豆饼10,棉子饼20,麸皮10,玉米5

(6)草鱼鳊鱼混养配方(cp21.89%)

米糠31.5,豆饼5,玉米22.5,麸皮25,大麦10,鱼粉3,贝壳粉2.5,食盐0.5

3、鲤鱼饵料配方

(1)蚕蛹30,米糠30,豆饼20,大麦20,营养成分:饲料系数3.26,消化能16.6兆焦/Kg(3.974兆卡/Kg),粗脂肪14.7%,粗蛋白27.8%,赖氨酸1.6%,蛋氨酸0.56%,蛋+胱1.12%

(2)鱼粉30,蚕蛹27,豆饼7,小麦粉30,苜蓿粉4,食盐1,添加剂1,饵料系数1.5~1.8。

营养成分:消化能16.2兆焦/Kg(3.88兆卡/Kg),粗脂肪10.2%,粗蛋白39.6%,赖氨酸

2.79%,蛋氨酸0.86%,蛋+胱1.24%

(3)鱼粉58,小麦粉40,矿盐1,多维1,饵料系数1.5~1.8

营养水平:消化能14.9兆焦/Kg(3.561兆卡/Kg),粗脂肪5.6%,粗蛋白39.7%,赖氨酸

3.0%,蛋氨酸0.87%,蛋+胱1.09%

(4)豆饼20,麸皮50,玉米10,虾糠5,鱼粉5,地瓜石10,矿盐0.2,CaV0.06

(5)豆饼15,葵花饼25,麸皮47,玉米10,鱼粉3

(5) 鱼粉12,血粉5,羽毛粉5,豆饼22.5,棉籽饼12.5,酒糟8,米糠20,米糠粉10,

苜蓿粉3.5,碘盐1,复合维生素0.5

(7) 网箱养鲤配合饲料配方:(%)

见下表:

4、罗非鱼配合饲料配方举例(%)

(1) 豆饼50,鱼粉10,麸皮37,添加剂1,骨粉1,粘合剂1,饲料系数1.7~2.1(上

海市水产所配方)

(2) 泥炭粉30,菜籽饼35,大麦20,麸皮10,鱼粉5,饲料系数3.2 (浙江省淡水

水产研究所配方)

(3) 麸皮30,豆饼35,鱼粉15,玉米粉5,大麦粉8.5,细米糠5,生长素1,食盐0.5,饵

料系数2.03(北京海淀水产养殖场配方)

(4) 鱼粉5,豆饼10,玉米秸粉5,米糠5,虾糠5,麸皮70,地瓜面5,生长素0.02,

食盐0.4粒

(5) 鱼粉5,豆饼25,麸皮60,地瓜面5,贝壳粉5

(6) 贻贝粉10.0,豆饼25.0,麸皮40,玉米5.0,槐叶粉5.0,大麦8.0,鱼粉5.0,维生素1.0,食

盐0.5

5、 青鱼、虹鳟、鳗鱼配合料配方(%)

(1) 此类吃肉性鱼饲料需大量商品精料,动物性饲料系数原料占30~70%,颗粒硬质,沉性,含水量少,举例如表

第六节 淡水鱼的人工繁殖

一、 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

四大家鱼的育苗场兼顾了成鱼养殖、亲鱼培育、繁殖、苗种培育等多项职能,家鱼的

人工繁殖是苗种的源头,亲鱼培育是关键。

1. 亲鱼来源与选择:来源有二:①池塘成鱼, ②江河湖库中天然水面中扑获。亲鱼要求体型好、生长快、体质健壮、无畸形、无外伤、无疾病。第二次达到性成熟年龄最好。

(1)年龄鉴别:鳞片鉴定:侧线上、背鳍下方鳞片,显微镜下观察,鳞片上除有完整的圆形纹外,鲢、鳙鱼鳞片上还有U形纹,两种纹在鳞片后侧方有交叉现象,每交叉一次代表1龄。

(2)体重要求:鲢:5kg以上,鳙:8kg以上,草鱼:7kg以上,青鱼20kg左右。

2. 亲鱼池的选择和清整:池塘面积2~4亩,鲢鳙池应选水质肥沃,保水力强,有较厚淤泥层的池塘;草、青鱼池应选有少量淤泥或无池底淤泥,水质较瘦,有微流的池塘。清整如上述。

3.亲鱼培育:

(3)鲢鳙:

① 放养密度:主养鲢鱼塘:每亩放亲鱼15~20尾,每尾6~8kg;可搭配鳙亲鱼2~4

尾,或草鱼亲鱼2~4尾,或团头鲂亲鱼2~4尾。主养鳙亲鱼池塘,每亩水面放养

亲鱼10~15尾,每尾10kg左右,可搭养草鱼亲鱼2~4尾,每尾7kg左右,不可搭

配鲢鱼,以免争食。

② 肥水原则:保持水色的“肥、活、爽、嫩”,施足基肥,适量追肥,少施勤施,看水

施肥。

(4)草鱼、青鱼亲鱼培育:

① 放养密度:主养草鱼的池塘,每亩放草亲鱼10~13尾,每尾7kg左右,另外可放鳙

亲鱼3~6尾,团头鲂亲鱼10kg左右。 主养青鱼的池塘中,放青鱼8~10条,每尾

10kg左右,搭配鲢或鳙2~3尾。

② 培育方法:合理投饲,精料、青料结合投喂,精料按体重1%~2%投喂。定期冲水,

是草鱼亲鱼培育的有效方法;青鱼饲料动物性蛋白要求高于草鱼,按体重2倍左右投

喂;产卵前要增加冲水次数,每天冲水1~2次。

4. 催情产卵:经过培育的亲鱼,在静水中不能自然产卵,必须通过注射外源性激素促使其发 情产卵,生产中称催产。

四大家鱼繁殖中常用的催产激素有3种:①脑垂体(PG),由已达性成熟的鲫、鲤或四大家鱼的脑垂体经粉碎,加生理盐水制备的上清液,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后2种在兽药店中有售。

催产后应将亲鱼放入产卵池中饲养,日夜值班守候,等待集卵。脑垂体效果最好,各

种家鱼均可用,每尾不超过3ml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一般不用于草鱼;促黄体生成素生理盐水配好后肌注3ml,1~2次。

5.产卵与受精:(1)自然受精:注射催产药物后,经过一段效应时间,便开始兴奋地相互追逐,谓之发情。发情达到高潮时,常见雄鱼紧追不舍、甚至将雌鱼抬出水面,使雌鱼侧卧水中,腹部和尾部急剧收缩,卵一涌而出,雄鱼随之紧贴雌鱼腹部射精。完成受精作用。卵随之吸水膨胀,随产卵池中旋转水流进入集卵池,应及时取出放入孵化池进行孵化,以免积卵过多,造成损失。

(2)人工授精:发现亲鱼进入发情高潮时,捞起亲鱼,若轻压腹部,鱼卵即自动流出,立即将卵接入干净瓷盆内,并立即挤入精液,用羽毛轻轻搅拌1~2分钟、静置2分钟,倒去污水,重复三次,将卵放入孵化池孵化,此谓干法授精。四大家鱼常用,此外,虹鳟、大马哈(鲑)等也用此法。在亲鱼较少时多采用,尤其是雄亲鱼不足时多采用,在亲鱼质量优良、雌雄比例适宜时,还是采用自然受精为好。

6. 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是苗种生产技术要求最精细的部分。出苗率的高低,苗种成活率与育苗场经济效益直接挂钩。

(1)孵化设施:孵化环道、孵化桶(缸)、孵化槽是三种常用设备。

① 孵化环道:由水泥建成,直径10~13米,环形,水道1米宽,环壁由绢网铺砌,入水口

处于四周,成切线方向布局。出水口位于中心位置,调节进排水速度,使鱼卵可在环道内上下缓慢翻动,并保持不下沉、不上浮状态。供应过滤过的清新水质,较高的溶解氧。 ② 桶或缸:内衬绢网,上缘由绢网封顶,水由桶底喷入,由桶口溢出。卵在其中上下舞动。

适合于小型育苗场应用。

③ 孵化槽:适用于蛙、鳟等冷水性鱼类育苗,必须有常流冷泉水或山涧水,经绢筛网过滤的

高溶氧水自槽筛端进入,槽另一端流出。多在野外操作,尺寸为:180cm×30㎝×3㎝

(2)单位水体放卵量:环道:10万粒/100kg水;桶、缸:10~15万粒/100kg水;槽:以卵在槽内不积压为度。

(3)孵化器的消毒和清洗:使用前必须用漂白粉或孔雀石绿洗刷。鱼卵入孵化器前,应在5~10mg/L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5分钟 。

(4)鱼卵水霉病的预防:每5天用3g/m3的孔雀石绿溶液流水药浴40分钟。

(5)鱼苗孵化时间:四大家鱼孵化适温范围为20~28℃,最适温度范围为24~26℃。孵化

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21~22℃:约需32小时;23~24℃:约需28小时;25~26℃:约需24小时,过高过低温都会对胚胎造成损伤;在24小时之内,水温变化范围不能超过6℃。

在孵化过程中,溶解氧要保持在4mg/L以上,最好保持在6mg/L。在鱼苗破膜时更要求高溶解氧,可用加大供水量方式解决。

(6)鱼苗下塘:破膜后的鱼苗极其纤弱,游泳力极差,只能随波逐流。经4~5天后,卵黄囊消耗殆尽,游泳能力增强,能水平游动,并开始采食水中浮游生物,这时可计数下塘,并计算出苗率。

二、 鲤、鲫的人工繁殖技术

1. 繁殖习性:与四大家鱼不同,在静水水域就可产卵孵化,但更喜流水刺激。鲤、鲫喜

欢在近岸的水草上,安静的孵化,受水温影响较大,一般2~4天。鱼苗破膜后,3~

5天后才游动觅食。

2. 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雌鱼3龄以上,体重1~3kg;雄鱼2~3龄,1~2.5kg,雌雄比例1:3之间。

年前培育可混养,越冬后天气转暖,必须分开饲养。此时,雌鱼要求高能量、高

脂肪之饵料,还要求有一定量的动物蛋白。而雄鱼则要求富含蛋白质的饵料,如新鲜

的动物内脏、昆虫、蝇蛆等。动物性饲料应占40%;另外应在雌雄饵料中添加1%~3%

的多维素,尤其注意VC、VE的添加。

防治疾病,增加冲水次数,给予高溶解氧环境,有利于发情齐整。

3. 产卵池、孵化池的选择和清整

产卵池可用小池塘,家鱼产卵池,也可用网在大池中隔出小池来使用。

孵化池可选1亩大小水面的小池塘,水深1m,沙底,清水。用前要彻底清整,加

固堤防,消毒,消灭敌害生物和野杂鱼 。

4. 鱼巢的扎制和布置:生产中采用水草,杨柳根须,棕榈皮等,用水煮过,晒干,消毒

(5%食盐水浸泡0.5小时或0.1%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后扎制成束。平列式或

散放于产卵池中。

5. 组配产卵或人工催情

春天气温达18℃,柳絮纷飞,桃花盛开时就进入产卵繁殖时间。选择连续晴天,

按雌雄鲤1:3比例放入产卵池,并同时向池水中加注新的、较温暖的新水3~7㎝,

放进鱼巢,一般午夜至次日凌晨产卵最盛,中午大部分鱼产卵完毕。

为解决自然产卵时间不集中的问题,有两种补救措施:①冲水和“晒背”法:

先将产卵池水放出一部分,使亲鲤背部露出水面,日晒半天再加注新水至原水位,

如此二天,即可。 ②人工催产:在气温达18℃时,选择成熟度较好的亲鲤,在晴朗

天气,按雌雄比例1:1配组,注射催情剂。注射剂量:雌鱼每千克体重:脑垂体4mg;

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单位;或促黄体生成素(LRH-A)类似物15~25mg。

一般下午4~5点注射,将鱼放入产卵池,冲水1~2小时,放入鱼巢,当晚或次日

凌晨就可产卵。

6. 孵化:将黏附上鱼卵的鱼巢取出,放入鱼苗池中的孵化架,均匀摆放于架上(用绳

子编结成网状,置于水下17㎝处,散开的鱼巢放于其上)或挂于鱼苗池中。

鲤、鲫受精卵孵化适温20~22℃,水温20℃时需91小时;水温25℃时49小时;

30℃时需43小时;高于30℃,低于15℃,对胚胎发育不利。

初出卵膜的稚鱼要用口器黏附于鱼巢水草上,经过几天,卵黄囊消失时,游泳能

力增强(平游)、离开鱼巢,这时可清理出鱼巢。

7. 孵化管理

 注意天气预报,保证产卵后几天晴和天气,以利于孵化。

 正确估算产卵时间,适时投放鱼巢,以每尾雌鱼4~5束为好。并更换产过卵

的鱼巢。

 保持池水温度20~25℃,昼夜温差不大于3℃。

 防止野杂鱼、蝌蚪、水蜈蚣、蜻蜓幼虫混入鱼苗池,并防止水蛇侵入吞食鱼

苗或鱼卵。

 孵化前将鱼卵用60~100PPm孔雀石绿或其替代药品浸泡10~15分钟或

1PPm(10g/m3水体)高锰酸钾浸卵30分钟,预防水霉病。

 保证孵化池、产卵池安静,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三、 罗非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1. 罗非鱼的繁殖习性

当年生罗非鱼,在北方,6月龄鱼即可进入繁殖行列。繁殖水温20~38℃,最适

水温24℃~32℃,每年可产卵3~5次。

在北方,罗非鱼在水温16℃以下时就减少摄食,再低温则会引起冻伤,需将亲鱼

移入有保温设施或温泉水池塘越冬。

进入繁殖年龄的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的雄鱼会出现婚姻色,

体色棕红,头及两侧微红。鳍边缘鲜红色。雌鱼体色多变为灰黄。另外,雄鱼头的背

面较平直,雌鱼较倾斜。

罗非鱼有挖窝产卵,雌鱼吞精卵受精,含卵孵化并护仔的特性。

在养成池中,会出现大鱼、小鱼同池生存,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为使规格一致,

生产中已经有孤雄培育法:鱼苗孵化后1~3天,每天将鱼苗放入15℃水中15~30分

钟,每天1次,连续三天,会使85%~95%的鱼苗发育成雄鱼。雄鱼比雌鱼生长速度快20%以上。

2. 亲鱼管理

(1) 北方5月中旬,当水温达到18~20℃时,将亲鱼移入产卵池,亲鱼要求健壮、

无伤残、体型好的,雌雄放养比例为1~2:1,若雄鱼很大,可调整雌雄比例

为1:3

(2) 如在产卵池中将鱼苗当年培育成种苗,放养亲鱼量按每亩水面100kg~120kg;

如将孵出的鱼苗另池培育,则可放较多亲鱼,按150~300kg放鱼。

(3)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营养,培肥水质,使体力尽快恢复,适量冲水,水位保持

在1~1.5m,临产前将水放浅至0.5~1m。

(4) 产卵、排卵和孵化:水温达20℃以上时,亲鱼婚姻色出现,雄鱼筑巢,用嘴

啃泥并搬至巢周,深15~30㎝,直径0.6~2m,并在巢边守护,不准其他雄

鱼侵占,拦截雌鱼入巢。当雌鱼满意新居后,雄鱼用头部顶撞雌鱼腹部,排卵,

雄鱼立即将精液射入卵流中。雌鱼将受精卵逐一吞入口中,重复上述动作,反

复排卵至尽。受精卵吸水后与水比重相似,被雌鱼吞入口中。受精不良,后期

排出的卵往往较差,浮于水面,多被雄鱼吞食。如能孵化,往往成为小鱼,容

易被早出生4~6天的鱼苗吃掉。

受精卵在雌鱼口中孵化,水温30℃左右需3~4天;水温25℃左右时,需

7天出苗。再经4~5天,捞出亲鱼,让鱼苗在产卵池中培育成鱼苗。如另池

培养,则在孵化出鱼苗后的6~9天捞取鱼苗。

(5) 捞取鱼苗:

 小抄网捞取:每天在鱼苗较集中的清晨和傍晚进行,用40目筛绢做成小网箱和

小抄网,小抄网入水30㎝,沿池边浅水区捞取鱼苗放入网箱,每日捞4~6次。

小网箱的鱼苗移入鱼苗培育池网箱或其他网箱中暂养。

 被条网的下纲不带沉子,在晴天上午9~10时,缓缓拉网,使亲鱼从网下逃逸,

育苗聚积于网内时,与备好的小网箱一边贴合,将鱼苗赶入网箱。出苗高峰期每

2~3天扑苗一次。

 在日本,要及时对鱼苗进行变性的养鱼单位,在产卵池中,用竹箔或金属网隔出

1/3~1/2的水面,可以见苗即捞,并减少亲鱼对幼鱼的损伤,提高鱼苗成活率,

便于培育孤雄鱼苗。

3. 鱼苗培育:培肥水质,消灭野杂鱼及大型水生昆虫。鱼苗经暂养后放入育苗池,用鲤

或鲫饵料粉末投喂,1个月约生长到3~4㎝。

孵化后暂养15天左右,体长3㎝左右出售,称乌仔;饲养至7月份,体重达100~

150g/尾,称夏花;加强培育,当年体重可达600g左右。

4. 罗非鱼的咸水养殖

5月~11月,将引进的鱼苗,养成商品鱼。鱼的味道可与真鲷相媲美,肉色白嫩,

有弹性。皮肉相连处带红色,在日本甚至做生鱼片食用。

在原有养虾池或在海中网箱养殖均可,但应对鱼苗进行海水驯化。驯化过程为:

鱼苗经淡水暂养恢复体力后,移入海淡水各半的咸水中驯化48小时,然后逐渐加大海水含量,再经过4昼夜(96h)全部换成海水,即经一周驯化即完成淡水向海水的转变。

海水养殖的产量,每亩静水水面产量可达1~1.5吨,半流水水面可达6.6~10吨,

海洋网箱养殖每㎡水面可达15~20kg。即一个4m×4m×2m的网箱可产鱼250㎏~320㎏,笔者试验曾在16㎡网箱中产鱼490~600㎏,折合每亩水面产每尾600g左右的罗非鱼20.4~25吨。每口网箱净收益2000元左右。

第七节 淡水鱼的饲养管理简介

平日所说淡水鱼养殖,多指鱼苗培育性养殖和商品鱼养成养殖两类养殖活动。亲鱼的养殖及产卵、孵化多为育苗场专业化养殖。养鱼苗供自己养成或供出售,与养母猪的概念一致;纯养商品鱼则和生猪育肥场是一个路数。在饲养管理方面,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也有其各自的特点,本节简介如下:

一、鱼苗的培育

1. 放苗前的池塘整修、清淤、清池、杀灭敌害生物、水体消毒等应按前述进行。

2. 水体天然饵料的培育、水质调整,按常规进行。

浮游生物是水质调整的重点,天然的生物链,在养殖滤食性鱼类时至关重要;在养殖杂食性鱼时,其作用也不容忽视。水体中的生产者提供给消费者的营养物质,形成粪便及残饵,被分解者进行分解和转化,而最终产物无机盐又可被生产者利用。这一循环达到动态平衡则可以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如果一味的追求产量,多投饵,或饵料质量差,不能被养殖动物充分利用,或者生物链等环节失衡,则造成富营养化,过多的氨氮及硫化氢、磷化物,会首先败坏底质,进而造成溶解氧的过度消耗而改变PH值,水色等,使鱼类生存环境恶化,抵抗力下降,各种致病微生物繁衍过度,疾病的危害增加,依靠药品进行防治,又进一步使水质环境失衡,因而疾病防不胜防,老池塘很难获得高产或正常养殖条件。以上观点是科学养鱼和现时的凭经验养鱼之间的区别。

3. 鱼苗下塘时的注意事项:

 适时下塘,孵出后3~4天,可以平游时下塘。过早会沉底死亡,过晚,卵黄囊已吸

收完,缺乏营养而活力不足。

 放苗前一天,对育苗塘拉空网1~2次,消除塘内重新滋生的有害昆虫,蛙卵、野杂

鱼等。

 浅水下塘,水深50㎝左右,以后逐渐增加。

 保证入水温差在3℃之内。饱食下塘,可喂给蛋黄水,一般20万~30万尾鱼苗,喂

给一个蛋黄,泼洒10~20分钟可饱餐。

 上风头放苗,防挤压,防被吹到池边受损伤

分塘或出售。如需长途运输,还得放回原池,隔日拉第三次网进行密集一昼夜后,鱼苗已锻炼得老练结实,可耐运输。

(5)夏花的分塘与计数

夏花分塘时,用竹篾编成大小不同规格鱼筛,对鱼苗进行分选,将不同规格的鱼苗分开。 计数:将夏花集中于小网箱一端,用小抄网随意舀起鱼苗倒入小量杯中,计数小杯中鱼 数;计数2~3杯,取其平均数,然后用小杯舀鱼倒入大量杯中,直到大杯平满为止,记下小杯数,小杯盛鱼数×杯数=大杯盛鱼数,即可算出1大杯中盛装的鱼苗数,最后用大杯量取鱼苗,就可计算出总数。

在对虾育苗售苗时,计数方法与上述相似。将育苗池水放出一部分使虾苗密集,用小量杯计数每杯虾苗数,多量几次取平均数。运苗帆布袋容积为1m3,计算出每m3水体中虾苗总数,就可以大体算出出售苗数。汇总以后,就可以算出本次育苗的总出苗数。

(2)鱼种的饲养方法

吃食性鱼的饲养方法

至到现在为止,将商品饲料(精料)、青饲料、动物性饲料,经处理后直接投喂的粗放养鱼方式,仍在很多地方实行,尤其是南方地区。而投喂配合饲料的颗粒状饲料,则是现代化养鱼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陆上肉鸡业已走过的道路,水产养殖业已经起步,只是速

度慢而已。

根据鱼的食性,在保证糖类(能量)、粗蛋白、脂肪、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多种复合维生素营养供应的前提下,增加制干的青绿饲料成分,研制出不同的鱼用饲料添加剂品种及饲料配方,进而研制出同一种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添加剂和饲料配方,生产出专业化的鱼用饲料品种和不同规格,促进了养鱼业的发展,也提高了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鱼用颗粒状配合饲料俗称饵料;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同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足够长的溃散时间;适口性;提高的消化率;较高的原料粉碎粒度;不败坏水质;无渔业违禁添加物和禁用药品等。

① 饵料的投喂:投喂浮性饲料,如青草类,可以用毛竹搭成一个三角形或正方形浮框作为食场,面积10~30㎡,将青草丢入框内;投喂沉性饲料或配合饲料颗粒,可在水面下30~40㎝处,用芦席、木板等搭建一个2㎡左右的食台,一般5000尾鱼种设食台一个。向青鱼投喂软体动物时,应投放在水下相对固定的位置,此谓定点。

定时,每日投饵时间要相对固定,一般上午8~9时,下午2~3点钟投饵,投饵时伴随着声响刺激,会使鱼养成定时定点向食台集中吃食的习惯,使吃食时间缩短,减少饵料在水中的散失和浪费。

定质,要根据气候、水温、水质、鱼的种类,鱼的体重大小投喂相应的饵料,并确定每次投饵量和投饵时间。

② 草鱼的投饵:草鱼难养,成活率只有30%左右;为提高成活率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夏花放养前,预先培育好充足的天然饵料——水蚤、芜萍或小浮萍。方法是:池塘注水后,每亩施粪肥400~500㎏,在放入芜萍或小浮萍的种苗,半个月以后再向池中泼洒粪水或追肥无机肥;如果投喂萍类,每万尾鱼苗,每天投喂芜萍10~15㎏,或投喂小浮萍50~60㎏;鱼种体全长达到10~12㎝时,可投喂切短、捣烂的嫩草或水草,并投喂鲤、鲫等的鱼苗期颗粒饲料,可加速鱼苗成长,提高产量。

③青鱼的投饵:刚下塘的夏花吃水蚤和芜萍,几天后改喂豆饼(煮熟)糊;体长5㎝以上时,每万尾投喂豆饼糊2~5㎏;10㎝体全长后,加喂扎碎的螺蚌,每天35kg/万尾,以后逐渐增加至100㎏/万尾,也可以投喂含动物蛋白较高的配合饵料颗粒。

④ 鲢、鳙的投喂:除培育浮游生物外,还需要投饵。每万尾投喂糊状的饼类、麦粉、玉米粉等1~2㎏;逐渐增加至3~4㎏/万尾。如池中混养草鱼,应先投青草让草鱼吃饱,以免争食。

⑤ 团头鲂或鳊鱼的投喂:下塘初期要有足够的浮游生物,同时每日每万尾夏花投喂1㎏豆饼糊;随鱼体长大,逐渐加量,体长3.5㎝以上时,可投喂芜萍或小浮萍。

⑥ 鲤、鲫、罗非鱼的投喂:此三种鱼食量大,是典型的杂食性吃食性鱼,可把相应的商品颗粒饵料碾细,每日每万尾投饵量4~6㎏,随着鱼体长大,逐渐投小粒径颗粒饲料。

施肥为主鱼的饲养方法

① 追肥法:此法适用于鲢、鳙鱼为主,放养密度较稀且肥源充足的池塘。调整合适的水色,预防缺氧浮头及泛池,是这种养法的关键。

水产养殖手册

水产养殖概说

内容提要:

水产养殖概说,水产养殖设施及相应饲养管理技术和程序,常见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知识

及用药市场。

第一节 水产养殖基础知识

一、水产养殖的范围及相应的品种

1、海水养殖:将生活在海水中的鱼、虾、贝、藻用人工的设施,模仿他们的生存繁殖环境、

人工育苗或采集野生苗种进行人工养殖的行业,为海水养殖行业。

计有以下主要类别:

(1)贝类养殖:是海水养殖发展历史最长、技术最成熟的行业。采用海洋伐架吊养、养殖区

放苗增养殖;滩涂撒播养殖;网围养殖;陆上池养,缸养,养虾池养鱼池塘混养等方式。

养殖品种为双壳类,单壳类软体动物。如:杂色蛤、西施舌、文蛤、乌贝、毛蛤、血蛤

(瓦楞子)、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太平洋扇贝)、贻贝(海红、淡菜)、竹蛏、蛏、牡

蛎(夏威夷牡蛎、太平洋牡蛎)、海螺、棘皮动物的海肠子、海胆(马粪海胆、紫海胆)、海

星、海参(刺海参、茄参)鲍等。其中海参、鲍属高价值水产、扇贝为海珍品干贝的原料。

(2)藻类养殖:海带,裙带藻、紫菜、枝角藻、螺旋藻养殖等,多采用陆上人工育苗,海上

伐架养殖方式进行,也进行池塘养殖做水产饵料。

(3)养虾(甲壳类):中国对虾(东方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南美洲褐、兰、白对虾

等品种是当前主要养殖品种,多采用土池、水泥池,浅海围网圈养,网箱深海养殖及放流增

养殖等。

琵琶虾(虾姑爬虾鱼时鱼(日))灯笼虾、三疣梭子蟹、虎头蟹等或者育苗养殖、或者采

野生苗养殖,幼蟹暂养殖育肥后出售,已形成较大的产业。南方有海马、海龙养殖业兴起。

海蛰养殖属于国家行为,由相关单位育苗,放流增养,在休鱼期过后,凭采扑证收获(大

连水产基地)。

(4)海水鱼类养殖:海水养殖最早是养河鲀(廷巴鱼、斑点、东方鲀、蓝星东方鲀等)出口

日本、南韩、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十年鲷科(真鲷、黑鲷、鲷)、马面鲀(剥皮狼、马驳

鱼)、鲆科(大棱鲆)。鲆:石斑鱼、大黄鱼、小黄鱼、石首鱼、比目鱼均有养殖。

几乎可有养殖的鱼类均属于吃食性鱼,小杂鱼虾、鱼粉是主要饲料原料。

2、淡水养殖

(1)淡水鱼:我国淡水鱼种约800多种,约有250种左右有经济价值。其中产量高具有重要

经济价值的种类约40多种,主要有:

鳇(西北鲤科无鳞)中华鲟(史氏鲟、匙吻鲟)、白鲟(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团头鲂、

长春鳎、鲤、鲫、鲥、节虾虎鱼、(幼鱼俗称春鱼)、泥鳅、太湖新银鱼、公鱼,银鱼(多种)、

大鲵、鲑(大马哈鱼)、鳟(虹鳟、锦鳟、琵琶鳟)、草、鲢、鳙、青、鳜(多种)、鲶、黄颡

(多种)、乌鳢(黑鱼)、鳗鲡、黄鳗、河鲀、鲻等。属于我国原产珍贵品种,从国外引进大

量养殖的有虹鳟、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革胡子鲶、南方大口鲶、长吻鮠、斑点叉尾蛔、

大口黑鲈、巴西鲷。

(2)淡水甲壳动物:罗氏沿治虾、长臂虾、中华绒鳌蟹(大阐蟹)

(3)其他:金鱼、锦鲤、鳖(甲鱼、团鱼)、乌龟、蛤蚧、宽体金线蛭等观赏及药用水产品

也有养殖。

3、海淡水可以兼养的品种:

经过驯化有些品种可以从淡水过渡为海水或半咸水养殖,反之亦然,兼养提高了适养范

围充分利用养殖设施,改善品味,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兼养主要利用其在淡水内生长发

育,在海水中产卵繁殖的品种:鳗鲡、鲻(南)、鲮(北方)、尼罗罗非鱼、河蟹、南美白对

虾(淡水驯化后陆养)、大马哈鱼(鲑)。

二、鱼虾的外部区分及测量

水产养殖中,除每天在投饵、纳水、换水巡塘时对养殖动物进行观察,及时处理水质、

防逃、防病、防盗、防天敌的问题外,还要定时,定点对养殖动物进行个体观察,俗称测量。

测量是水产养殖的特有的检测养殖成绩,发现饲料缺陷和预测疾病的手段。

(一) 测量项目:

1. 测量使用的单位:体长:cm 体重:g 生物学长:动物实际体长,又称全长;商品

体长(商品规格,可食部分体长,又称体长)用米尺、台秤。

2. 测量方法:应用小抄网,拉网园网(撒网)之一种,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每月至少一

次。对虾每10天[旬]一次),在天气晴和,投饵料前,在养殖水体的较固定地点,从

几个点捕捞取样同一水体,各取样点数值的平均值,标准差,记入检测备案。

3. 测量项目:每网捕捞尾数;某一水体多点总捕获尾数;体长(生物体长或商品体长选

一种,一般用商品体长)。体重,胃饱满度,空胃数(计算空胃率);体肥满度,有病

个体数,身体畸形数等。

测量的意义:

(1) 本次测量体长与前次测量差异可看出生长速度、饲料效应;

(2) 胃饱度或空胃率推算饵料适口性,疾病程度;

(3) 体重平均值,每网捕获数推算成活率,本水体养殖动物总体重,是使用相应药品

剂量、投饵量修订的数值基础。各种养殖水产动物的体长与体重成线性关系,有

表可查,但直接比较本次平均体重与上次平均体重增长数,可计算出日增重或旬

增重,为养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并可预测总产量。

4. 鱼虾体长、体重测量指标及术语含义:

(1) 在科学试验中,鱼的体全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尾叉长、体长等数据可以给

人以立体概念,在品种描述中常用;而在生产实践中,体长、体高则是最能反映

养殖本品种鱼类的生产经济指标。加上体重指标,就较全面地反映出鱼的生长情

况,饲料效益及预估产量:

体长:由吻(相当于上下唇沿)至最后一枚尾椎或到尾鳍基部的直线长(cm)。

体高:鱼体最高部分(一般腹鳍前沿)的垂直高(cm)。

体重:空腹时鱼离水后的重量( g)。

(2) 对虾和淡水虾:

多以商品体长为主,不测体高,离水后的体重为准。

商品体长:眼柄基部至尾柄末端(尾棘)的直线长度(cm)。

生物学体长:眼球前沿至尾扇末端直线长度(cm)。

商品体长、生物学体长的度量并不一致,而出口虾多以商品体长为准,也称商品

规格。中国出口对虾是以商品体长达到12cm(25~28尾/500g)为准的,商品体

长与体重范围有表可查,差异系数3~5尾/Kg。

(3) 贝类:

贝高:指贝类最厚处的垂直高度,单壳类(鲍)指底与最高处。

壳长:贝类纵轴直线最长长度。(见附图1~1~3)

第二节 水质与水质指标

1. 水质

所有的水产养殖动物都不能离开水而生存。都需要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氧气(溶解氧)进

行呼吸活动,有些品种的皮肤、肺已经能进行气体交换(龟、鳖、鳗、黄鳝、泥鳅、乌鳢、

河蟹等),但仍离不开水的滋润;水生动植物(称浮游生物),水生高级动植物,都要进行光

和作用和呼吸运动,对气体交换产生影响;有机物碎屑、残饵、死亡的动植物尸体;海湖入

口河叉的农业化肥农药残留物及毒物;海区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水质变化,如密集滩涂养殖

引起的富营养化;某些旺发藻类或水生生物排泄的毒性物质,俗称赤潮,都对养殖水体产生

重要影响;甚至天气突然变化的水体分层、泛池、低气压、暴雨、久旱等等都可在短期内造

成水产养殖的巨大损失甚至全军覆灭,血本无归。

因此水质是水产养殖业的最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指标。观察检测水质,调控水质是养殖

业者每时每刻都不敢松懈的日常工作内容,是养殖成败的技术关键。

2. 水质的形成因素和变化规律:

(1)淡水养殖中,水质的质量要求俗称:肥、活、嫩、爽四字,分而述之:

肥:水生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食性是不同的。在野生环境中没人投饵一样长到50 g,靠的是

水的“肥”度,靠水中的营养物质供应。营养物质多称为肥水,营养物质少称为瘦水。在一

定限度内肥水生长快、发育好;瘦水生长慢甚至饿死或不繁殖。

水中除鱼虾蟹鳖外,还生存着大量的单细胞、多细胞的微小动植物体,简称浮游动植物,

如绿藻、蓝藻、硅藻、田藻、金藻、黄澡;各种单细胞原生动物、枝角类水蚤、轮虫、水生

环节类动物(如水蚯蚓)、软体动物(贝类)、水生昆虫。此外,水生高等植物,统称管束类

水生植物。(见图3-图15)

浮游生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三大类构成了水体营养物质的三大家族,它们本身就处

于动态平衡之中,而水产养殖动物则处于水生动植物生物链的高端地位。

由于水产动物处于不同的水体环境之中,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不同食性、生活习性

和繁殖习性,它们的生存数量直接影响着食物链的各环节的 消长,能够达到平衡时则水质良

好,否则水质会发生变化,危及水产动物的生存。

水体本身生物群落的盛衰影响水质;人为的改变环境,水体交换,投饵,施肥,会更快

和更严重地影响水质。

在不投饵料的情况下,水生动物可以生存和生长发育的水体营养供应量,可以满足水产

养殖动物营养需求的1/3~1/2(池塘环境),在野生环境下则满足其全部。这就提出了培肥水

质的问题。

利用水体中天然物的生产力培养或接种优良水生浮游生物或动物是基本方法;用施肥增

加某些营养盐的方法是快速肥水方法;应用某些化学或有机物,促进水生动植物生长繁殖或

抑制某些种群生长,也在生产中和疾病防治中应用,这称为调控水质。

活:水体过肥,水生动植物生长繁殖过盛,就会走向肥的反面;水生植物白天光合作用

时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放出氧气,生成溶解氧,甚至使水体溶

解氧过饱和。过饱和的溶解氧长时间也会对水产动物造成损伤,代谢加快,使水体有机物加

速腐败。而夜里或无阳光情况下,所有的动植物体均吸收氧而放出二氧化碳,动植物群体过

大,则在氧耗尽(多在黎明或阴雨天)时,水生动物会发生浮头死亡。

浮游动植物并不是都对水产动物有益的,金藻、蓝藻、束丝藻等大量繁殖,它们本身或

其尸体分解物有毒,败坏水质,亦即赤潮发生。海区赤潮可以危及所有纳水养殖场。

水体新鲜,进排水通畅曰活,使有益生物保持强势曰活。

嫩:水体中没有大量的生长老化的植物性藻类及水生植物,没有过多的动植物尸体,氨

氮、硫化氢含量合格时为嫩。

幼小的水产动物,喜食鲜嫩的植物和初生的水蚤类及水生昆虫幼体,当这些食物老化或

壳体硬固后,一方面不好吞咽,另一方面不便于消化。

爽:水体没有动植物尸体的腐败味,温度适宜,交换性好,溶解氧补充及时,称为爽。

换水,开增氧机,混合饲养促进有害物质互为利用等如在养虾池中养贝类或海参,贝类

或海参利用残饵和有机物碎屑,净化水质,使虾、贝、参都得到良好生长等。

(2)水质检测的常用项目和指标:

水温: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新陈代谢水平各种动物均有最适合生长发育的温

度范围,此时摄食旺盛,生长发育快;温度过高则摄食减少,离开适宜水层避暑或热死;低

温则减少摄食,过低温则钻入洞穴,不能钻洞则冻伤致死。

热带温水鱼需水温较高,如罗非鱼、革胡子鲶;冷水性鱼则相对低水温,如:虹鳔18~23℃

最适宜;温带鱼,如四大家鱼,如;鲤、鲫、草、鲢等,属于广温性鱼类。

溶解氧:热带鱼对溶解氧需求较低,寒带鱼较高。低溶解氧使呼吸加快,再低则浮头,

甚至死亡,一些具有副呼吸器官的鱼,如:鳝、胡子鲶,耐低溶解氧的能力强,可以适当增

加放养的密度。

一般来说2mg/L的溶解氧,属最低溶解水平,要求3mg/L以上。

PH值:不同的鱼类对酸碱的适应能力不同,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鲤、鲫、团

头鲂等均喜欢偏碱性的水域,最适宜PH值是7.5~8.5,如水体PH值长期低于6.0或高于10.0,

则生长受阻,但夏天晴天中午,由于光和作用PH值会短时间升高到9.5~10.0,对其影响不大。

另外,PH值间接显示水体中水生植物群体繁殖浓度和植物光和作用强度。PH值高,显示

水肥,但过肥时,夜间植物耗氧也会相应增加,黎明时往往出现PH值急剧降低,溶解氧过低,

使水产动物浮头;同时,肥的水体,植物死亡的尸体也多,腐败时耗氧并产生氨氮、硫化氢

等有害物质和酸性产物可导致PH值急剧下降,败坏水质,引起鱼虾死亡。

透明度:用一个涂成白色,直径15~30cm的园盘,垂直钉一根带刻度(每1cm1格)柄,

伸入水体中,白盘隐约可见时的厘米数称透明度。

透明度是水体中悬浮的有机物碎屑和浮游动植物(浮游生物)浓度的数量显示,是水体

肥度的指标。水肥则透明度小,水瘦则透明度大。

鲢、鳙等滤食性鱼类,适宜在肥水(透明度小)中生长发育;鲤、鲫、罗非鱼等对肥水

的适应性也很强。草鱼、青鱼、团头鲂则喜欢较清澈的水体;而虹鳟、大马哈鱼等喜欢在很

瘦并且流动的较低温水体中生存。

盐度和水质硬度:每Kg水中含溶解盐类的克数称为盐度,盐度在0.05%以下的水称为

淡水,海水的盐度在0.32%左右。传统养殖鱼类都是典型的淡水鱼,但它们对盐度都有一定

的适应能力。其中鲤、鲫对盐度适应性很强,而尼罗罗非鱼、虹鳟鱼可以经过驯化后在海水

中饲养,其鲜度可与海鱼比美;对盐度适应性广的鱼称广盐性鱼,如一些河海回游性鱼类,

常生活在河口的咸淡水区(盐度0.1%左右),如黄鳝、鲻、梭(鲈)等。

硬度是指水体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常用德国度来表示(1°=10mg/L CaO)。钙、镁离子

的含量包含在盐度范围内,也就是说海盐中除了含有95%以上的NaCl外还包含Ca+、Mg+和其

他元素。少量的钙、镁可提高食盐的鲜度,过量则使盐味发苦、发涩。

常见养殖鱼类对硬度要求不高,但硬度可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

长。如水生动植物需要钙、镁、磷等构成骨骼或细胞的支架,缺乏时生长不良造成水体肥度

过低。当然,硬度过高,也会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如在石灰岩地区,过多的钙使水体

中没有生物,形成了钙华池现象(如四川的九寨沟、黄龙的很多湖中无鱼)。

氨氮:分子态的氨对水生动物是极毒的物质,可损伤细胞降低和抑制基础代谢、影响气

体交换,使生长迟缓严重时造成死亡。池底淤泥中大量的动植物尸体腐败后产生氨其含量高

出了上层水体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成为鱼虾的死亡 “谷”。检测氨氮含量是养虾、养蟹的必

做项目,精养鱼池也进行检测。

养虾蟹用水氨氮水平应≤0.1mg/L,育苗水体≤0.035mg/L。水中氨氮≥0.3mg/L,含磷>

0.02mg/L,就可以富营养化。

第三节 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举例

1.食性与胃肠结构:

食肉性水生动物肠道一般较短为体长的0.25~0.3倍;草食性鱼类则肠较长,体内盘曲

较多,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的达10倍以上。多数鱼类缺乏胃腺和肠腺,肝脏分泌胆汁

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并能抗毒和贮存肝糖原,胰脏呈弥散形与肝脏混杂在一起称肝胰腺。部

分鱼类的肝脏存留大量的毒性物质甚至可以致人于死命,故不认识的鱼类或无相应知识者最

好不食肝脏。

2.呼吸:

鱼类通过鳃上丰富的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除此以外有的鱼类可以利用副呼吸器官进行

呼吸。如:黄鳝可以利用口咽腔粘膜进行呼吸;泥鳅可以用肠呼吸;鳗鲡、鲶可以用皮肤呼

吸;胡子鲶可以用褶鳃呼吸;鳔除有调节比重外也有呼吸的作用。有副呼吸功能的水生动物

离水后往往存活更长的时间,尤其在较低温度下,只要保持相对湿润环境存活时间可达24h

以上。如日本对虾、河蟹、鲶、黑鱼、鳗等,这类鱼死后变质多容易产生较多的组织氨或5-

羟色氨,容易使部分人发生过敏反应或胃肠道症状,故多购买鲜活者回去食用。

3.栖息水层:

由于食性和其他因素,各种鱼栖息的水层不同,如鲢、鳙多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

多在中下层生活;鲤、鲫、青鱼则喜欢在水的底层栖息、觅食,而罗非鱼无固定水层。这就

为鱼类混养打下了基础,如在养草、鲤池中放养少量的鲢、鳙混养,在养虾池中放养贝类、

牡蛎、海参等。

4.繁殖特性:

多数鱼雌雄异体达到性成熟时追逐、产卵、射精、受精卵粘附于水草、沙石上进行孵化。

仔鱼食性与成鱼不尽相同,长大后才逐渐相同;个别鱼体内受精,体内发育,雌鱼直接生出

小鱼,为卵胎生或假胎生;罗非鱼则将受精卵含于口中孵化,并对仔鱼进行很好的保护。

海马则将受精卵存于雄海马的腹皱迭中孵化并保育。

鳗鲡、河蟹性成熟时,由淡水洄游到深海中产卵并孵化。幼鱼或幼蟹游向江河入海口朔

水而上,在淡水中发育,此谓 “淡水中长海水中生”。鳟科(大马哈)则生长发育在海中3-4

年龄朔河而上,到其父母曾繁殖过的产卵场中产卵受精,完成使命,仔鱼出生后顺河而下回

归大海,亲鱼则完成使命而双双死去。

中国对虾(东方对虾)每年春季(2~3月)水温12℃以上时,从台湾东南海区(水温

25℃左右)洄游北上,自山东与辽宁半岛之间进入渤海,沿岸索饵并产卵、孵化(水温14~

18℃时)称为生殖洄游。其中有一支直达鸭绿江口。仔虾幼虾在盐度较低的海水中发育较快,

当年对虾在10~11月进行交配,雄虾将精液射入雌虾步足及游泳足基部形成精囊,水温低于

18℃后向台湾东南海区洄游称越冬洄游。在此过程中继续交配,直至来年3月。

因此,了解鱼虾蟹的生活习息和繁殖习性,在一定时间,一定的洄游路线上可以对亲体、

幼体进行采扑,形成鱼虾讯和采苗旺发期。也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强取豪夺,使固有的水生

动物的旺发期鱼汛、虾汛成为死亡之汛,灭绝之汛。现在舟山群岛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

已不成汛;渤海的对虾春汛、秋汛已名存实亡,由50年代每航次扑虾万斤降到现时的3~5

斤甚至一尾都扑不着。

国家休鱼期、禁扑期的建立,辅以人工放流增养殖政策的实施,限制网具的种类及网眼

目数等,使鱼虾蟹类得到休养生息和繁衍后代的短暂时机,是在人们霸道无知造成恶果后采

取的补救措施,但当年的美景永远成为历史,再也不会重来了。

在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以后,沿海水产养殖业兴起,与淡水养殖一起形成了水产养殖业的

生力军。

以下内容将以淡水养殖为主介绍水产养殖知识。

第四节 常见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程序和比较经济效益

一、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比较经济效益名词解释

1.经济效益:从事一项商品生产卖出的效益和扣除各种支出后所余部分钱物简称为经济效益。

收益=收入-支出=收入-(设施构建费+技术引进费+人工费+折归费+管理费)-(饲料费+种苗

购置费+水电费+银行贷款利息+医药费+其他费)

2.社会效益:某项技术或产品经推广应用后对相关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如增加产量、节约

能源、节约原料成本、改善品质而提高售价、增加就业或减少人力成本、对环境公共卫生的

改善等。

3.比较经济效益与投入产出比

比较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当繁杂的经济学概念,受市场需求、市场价格、产业技术含量高

低、资金、人才、环境、场地、经营风险、技术和市场成熟度、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很多

因素的制约。

投入产出比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简单说投入数/产出数数值越小越好。反过来,收

益(产出)比投入的倍数越多越好,在比较经济效益计算中,投入产出比是一个重要的因子。

在资金、场地、市场、价格、人的素质、管理水平都认为能满足产业要求时,将他们忽

略不计时,比较两种或多种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比较其赢利水平的差异,差异越大,

选择余地越大。

4.比较经济效益数据在水产养殖业中的意义:

(1)在有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选择比较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和品种进行养殖追求利润最大化。

(2)兽药经营单位主动地去开发那些比较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市场,可以获取好的回报。

肉鸡或蛋鸡养殖业户的一般用药规律是:产品价格低,利润低时,对用药品种、用药次

数、用药价格会更多地计较,甚至走向极端。希望花1元钱买10元钱的东西,明知天上不掉

馅饼却希望一瓶药兑一万斤水还能治病。而水产养殖业,由于鱼虾在水里患病被发现时已为

时过晚,如不提前预防或及时治疗就会血本无归,不象死鸡死猪还能卖点钱骗人。因此,药

物价格高低不是主要计较因素关键是有效,对药品质量的追求成为第一位的东西,而且用药

总量较大。

二、 养殖程序和比较经济效益举例:

1.海水育苗场:如海参、对虾、河蟹、大棱鲆等海产育苗场:

亲种—暂养—调温催情—产卵—孵化—苗种培育浮游生物天然饵料培育和投喂—天然或人工

饵料投喂—出苗。

(1)在技术过关、管理合理、市场行情稳定的情况下,对虾经35~40天长到0.7cm时出售,

1000立方米育苗水体可获纯利润30~50万育二茬苗可达100万元。

(2)海参育苗需6个月~1年时间可出售苗种,投入产出比1:30~50

(3)河蟹以大眼幼体(孵化至7~9天)出售,每Kg售价达1.6万元,养大眼幼体一年养成

扣蟹每公斤售价500~1000元。投入和产出比分别为1:100和1:30。

秋天50~100g/(1) 程序

春天100~150g/池塘

网箱(水库)

堤坝(水库)—水质调控—投饵—根据鱼体大小变更饵料营养及颗粒大小—当年

或第二年养成。

(2)经济效益:苗种价格一般为商品鱼价格的2~3倍,苗种放养至培育出商品规格,体重

增长倍数:鲤4~8倍、草鱼4~7倍、鲫鱼8~15倍、罗非鱼50~100倍,鲢、鳙3~4倍,

团头鲂3~6倍。

一般情况下,在池塘养鱼每亩水面净利润1000~1500元左右,水库养鱼多采用轮扑方

法收获,当年产值应是投入的5~10倍,一个4m×4m×2m的网箱可产鲤300~480Kg,价值

2700~4300元可净收入800~1000元/箱。

4 、小结:海水育苗珍稀品种成功时是各种养殖业效益最高的,反之则血本无归;海水养殖

成功时比较经济利益高于皮毛动物养殖;淡水育苗商品鱼养成的经济利益与皮毛动物养殖

持平,均属于高投入高产出产业,风险性大,管理精细,稍有疏忽则造成亏损。

第五节 水产养殖的准备工作

第一部分:水产养殖的准备工作

一、 水

1、养鱼离不开水。充足、良好质量的水源是最重要的条件,能保证常年用水是在干旱地区特

别重要的环节,当大旱之年农业与养殖争水时往往使养鱼半途而废。

2、 养鱼水体要与居民区污水尽量分开,以免受污染而造成富营养化、中毒等事件。

3、 应准备在无法补充新水时的增氧设备药品等。

二、 场地和池塘水体

1、 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水体中网箱养殖环境,养殖条件,周围交通、社会环境的考察,

养殖人员居住、渔具、饵料、药械存放条件必须具备,并搞好邻里关系,防止偷盗和哄抢。

2、 原有池塘的修整,清淤,改造,进排水闸门的修复及相应进水滤网、排水防逃网的添

置。道路的修整。增氧机线路的架设,自动饵料饲喂器的安装(亦可不用)等。必须提

前做好。

3、新池塘开挖时根据用途有2种:

(1) 鱼苗池:1~3亩为宜。池深1.5~2.0米,水深1.0~1.5米,东西走向,池底向排水口倾

斜2~3度,池底平坦,无水草丛生。

(2) 养成池,根据土地情况,水质条件,养成池的走向,大小可因地制宜,但为管理方便

一般以不超过10亩为宜。其尺寸、设施与鱼苗池相似。养淡水虾时,可在池边淡水处 种

植水草,以备亲虾产卵和栖息,养蟹池水深0.5~1m即可但池塘四周应设防逃设施,以

钙塑板、石棉瓦等构成,埋入土中30~40cm竖立,板高45~60cm,顶端应有5~10cm向

池内倾斜的卷边,防蟹外逃和水鼠、蛇等入内伤害螃蟹。

4、清池杀灭杂鱼及有害水生昆虫:

(1) 冬天结合清理池底将底土翻起冷冻一冬天。

(2) 排水,使池底保持有6~10cm的浅水,并挖若干浅坑按每亩水面用生石灰60~75Kg放

入小坑中不待冷却向四周泼洒,次日捞出被毒杀死的野杂鱼,并用铁耙翻动池底淤泥

以提高消毒效果。可增加肥力,7~10天即可灌水使用。

(3) 带水清塘:排灌不便的鱼塘可采用带水清塘方法。

a 水深1m时,每亩用生石灰150~200Kg,加水调匀后趁热泼洒,药性7~10天后消

失即可放苗

b水深1m时,应用漂白粉(含氯石灰)每亩用14Kg,水深30cm时,每亩用生石灰

7~10Kg,水深5~10cm时,每亩用生石灰5~10Kg。加水溶化后立即均匀泼洒,如水

质较肥,可适当增加用量,3~5天即可放苗。

(4) 茶粕清塘杀灭野杂鱼:茶籽粕内含茶皂甙、安角甙,对鱼、水生昆虫、蝌蚪、螺、蚬

等有杀害作用,对细菌无效,对虾、蟹毒害较小,水深1m,每亩水面用60~70Kg,粉

碎加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加水全池泼洒。干池消毒时每亩用25~30Kg;水中养虾蟹时,

可预先放出部分水,使达平均水深15cm,每亩用茶籽粕10~12K g , 先浸泡20小时左

右,加水后全池泼洒药效可维持5~7天,逐渐纳水,捞出毒死的野杂鱼,有贝类兼养

池塘不用茶粕。

5、培肥水质,提供苗种开口天然饵料。

清塘后,鱼(虾)苗下池前以施基肥的方法加速培养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鱼虾苗

下塘后即有天然饵料供食用,此谓“肥水下塘”,但培育肥水质有以下讲究。各种浮游生

物繁殖速度和出现高峰的先后是:浮游生物—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形枝角类

—大型枝角类。一般在20~25℃时,鱼池清塘施肥后8~10天轮虫和无节幼体的生长量达

到高峰(清塘后2~3天施肥)这时使鱼、虾苗种下池,正好可以使苗种以轮虫和水蚤(或

丰年虫)的无节幼体为开口天然饵料,营养丰富,大小正好适合苗种吞食。

对虾育苗时,要用专池培育轮虫和丰年虫和水蚤(卤虫)的无节幼体供虾苗开口食

用,培育10~15天,虾苗经六~八次蜕皮变态(蚤状体—糠虾—幼虾)体长达0.7~1cm 时,

才可以出售。再由养虾场高密度培育30~35天体长达到3cm,才可以从暂养池中捞出,

向养成池中分苗。这期间培育天然浮游生物供虾苗食用是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用蛋黄汤、

豆浆、鱼贝、肉浆饲喂,使虾苗逐渐适应人工配合饵料,才能提高虾苗暂养期的成活率。

不注意天然饵料培育,成活率会极低甚至全池死绝(一般暂养期成活率在15%~60%间波

动)。

培肥水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施肥法:将腐熟的粪肥捣细,按每亩水面300~400Kg全池泼洒。

(2) 混合堆肥法:利用陆草、水草、豆科作物叶和各种粪肥按比例,并加入少量石灰进行

堆制发酵而成。A青草10份、牛粪6份、羊粪2份、人粪1份;b青草10份、羊粪5

份、人粪2份;c青草10份、牛粪2份、猪粪7份、人粪1份;d青草10份、牛粪10

份;每100g青草加上生石灰3Kg,即加相当于堆肥总量1%的生石灰。

堆制时,一层青草,一层生石灰,一层粪肥的顺序堆入池边发酵池,边堆边踏实,

堆完加适量水,再以塘泥密封。在气温25~30℃时,堆制25天左右即可,温度低时适当

延长时间。施肥时,把堆肥用池水反复冲洗,滤去残渣,肥水均匀地泼洒全池,施肥量

按每亩150Kg~200 Kg。

(3) 池边堆肥增虫法:此方适合于大面积水体如水库养鱼,大面积池塘养鱼。在水边,参

照(2)法的做法,堆积成间隔一定距离的粪堆,每堆30 ~50Kg,使其小部分在岸边,

粪堆上用泥土盖压,使水波浪能触及粪堆,20~30天,粪堆中就会滋生出很多小红虫(小

蚯蚓)成为吃食性鱼上好的美餐。

(4) 无机肥料法:鱼虾池常用的肥料有氮肥(尿素)磷肥、钾肥、钙肥等。磷酸氢二钠、

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磷酸二钙等是常用的肥料,多做追肥使用。如做基肥,则每亩

水面施肥0.2~0.4Kg,磷肥0.2~0.4Kg,钾肥0.1~0.2Kg溶后全池泼洒即可。

鱼虾苗下塘前,如发现支角类水生动物繁衍过剩,会大量消耗水生植物和轮虫,使

苗种挨饿或受其伤害,可以用90%敌百虫以0.3~0.5g/m3(0.3~0.5ppm)进行药杀,同时

可杀灭水蜈蚣和蛙类蝌蚪,后者对鱼苗侵害更大,3~5天可放苗。

三、饵料营养和饵料配制

1、 淡水鱼从食性分,可分成二类:滤食性鱼和吃食性鱼。而吃食性鱼又可分成杂食性和

吃肉鱼两类,经过驯化,食性可以部分改变,利用这种改变,使人工配合饲料饲养

成为可能。

(1) 不投喂饲料,利用鳃耙滤食水中浮游生物而生长的鱼主要有鲢鱼和鳙鱼,花鲢也归入

此类但亦可吃饲料长得更快。

(2) 草鱼采食鲜嫩草芽而得名,鲤、鲫、淡水白鲳、梭、鲻、鲶、青、黄鳝等,可归入杂

食性鱼,黑鱼、鳗鲡、鲶、青、鱖、虹鳟等,本属于肉食性鱼,配合饵料中应加入较多的鱼粉类动物性饲料,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在自然水体中,这些鱼类以吃饵料为主,同时会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支角类、大型支角类、水生昆虫、蚊、蜻蜓等幼虫以补充鲜活饵料的不足。因此,肥水,保持水体适宜的肥度,是养好吃食性鱼不可忽视的工作,为充分利用水体天然生产力,我们的祖先又发明了滤食性与吃食性鱼同池混养,轮放轮扑的相关技术被世界养鱼业遵崇。

所有的海水鱼养殖品种均属于吃食性鱼,海参、贝类多为滤食性为主的养殖品种。

四、水产动物饲料营养学的科技进展

近20年来水产饲料科技进步很快,所有的水产学院(校)都从单纯的水产科学扑

捞、网具研究、产品加工,增加了水产养殖、饲料营养及加工专业。

养鱼也由将玉米面、糠麸、小杂鱼虾及贝类打浆后直接向养殖水体泼洒的粗放型

投喂,改成制成不同粒度的颗粒进行投喂,节约了饲料成本,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减

轻了对水质的败坏,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1) 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能量(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五大物质是鱼虾饵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鸡、猪、皮毛动物相似,一般认为,吃食性鱼按仔猪引食料配制,吃肉性鱼在此基础上增加蛋白质饲料比例即可,而实际上是肤浅和片面的,鱼类的营养需求仍然有其自身的特点。

A陆生动物的饲料钙磷比以2:1为准,而鱼的饵料钙磷比以1:1或1.1:1;虾、蟹则

钙磷比以1:3~4.5,因为鳞、介壳含有较多的磷,而甲壳动物的生长过程中,每蜕一次甲壳身体就增长一圈。对 虾苗自孵化出壳后的18~20天要蜕4~6次皮,每次变态就伴随着老式的甲壳的丢失。

B鱼虾肠道短,只及体长的0.25~0.3倍,缺乏消化淀粉纤维素的消化酶;滤食性的鱼

肠道较长,可达体长的5~10倍,靠细菌发酵使肠内容物消化,而它们又不喜欢人工配合饵料。因此,将饵料中的淀粉类进行膨化,使之完成淀粉—蓝糊精—黄糊精的转化,则利用率更高。

C 除钙、磷以外,鱼类可通过鳃及体表吸收水体中大部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尤

其是铜,无必要添加,1ppm的铜就会对水质及鱼虾造成伤害,与陆生动物需要添加0.2~6ppm有明显差异,而猪则可以使用高铜(250ppm)添加剂,因此用猪饲料喂鱼会将鱼全部毒死。反之水产动物对喹乙醇的耐受性几倍于鸡、猪。

D日本学者第子丸修提出水生动物对氯化胆碱的需求量低于禽、猪。笔者对此做了相

应的科学试验,科研论文得到国内水产专家赞许,即饲料中(豆粕类、鱼粉类)所含胆碱已足量或稍过量,不必额外添加;添加1500ppm氯化胆碱(鸡3000ppm)对虾的肥满度降低,而体长稍增加;对鲤、罗非鱼则明显降低肥满度。

E鱼类对V c敏感,如缺乏则造成畸形、体色变淡等,在入口饵料中Vc应达到100pm,才能保证鱼类健康成长。

(2) 水产用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高潮,对饵料粘合剂、维生素单

体的保护、药物添加剂的优选、诱食剂的开发、着色剂、饲料酶制剂、益生素的应用、

钙磷添加物的选择等等都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数据支持体系,而近年来这种研究明

显滞后。

五、饲料搭配

根据不同养殖动物的食性、消化特点、营养需求选择营养价值高、价廉易得供应稳定

的饲料原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加入饲料添加剂、粘合剂、饲料保护剂在特制的机械中进行混合压粒调制、干燥、冷却而成。

鱼用饲料原料粒度应不低于60目,含水量≤12%,在水中溃散时间不低于40分钟,一般应超过2小时,高档水产饵料可以做到软化而不溃散,保型时间4小时以上。根据鱼的水层特点,做成沉性饵料、半沉半浮性饵料,浮性饵料等类型;浮性饵料又可做为水产动物指示性饵料,在一定时间内被鱼虾摄食完,从投饵量投饵时间,鱼虾体重、体长等数据推算出水体鱼虾的存活量进而推算出成活率、生长趋势。

六、饵料及饵料添加剂

鱼虾的养殖成本中60~75%为饲料成本,水是生存条件,饵料是生存的物质保障,

饵料质量的优劣可决定养殖效益的40%。

饲料添加剂是饲料的关键和核心部件,是增加饲料营养水平调整饲料质量和提高消

化利用率改善产品质量的手段。同样的饲料原料,由于饲料添加剂的优劣不同,饲料质

量就不同。虽然饲料添加剂配方表面上公开,但真正的要害成分厂家多不公开或在公开

的处方中有意修饰。饲料添加剂工艺配方属商业机密。

(一)天然饵料:

水体中的饵料生物,按其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

解者三大类。生产者主要包括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有光合作用可把水体中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这类生物本身就是鱼类的饵料,也是其他饵料生物的营养来源。其饵料价值重大;消费者指各种水生动物,它们是鱼类的优良饵料;分解者指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可将生物残骸碎屑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使用;对于以有机碎屑为食的鱼类有直接的饵料价值。(见图3~图15)

1、 水层漂浮生物:

(1) 各种漂浮在水面上的细菌、藻类、甲壳虫及水生昆虫等。

(2) 漂浮在水面的大型水草,如水浮莲、水葫芦、浮萍、紫背浮萍、芜萍等。

2、 浮游生物:

(3) 浮游植物主要包括绿藻、金藻、黄藻、甲藻、隐藻、硅藻、裸藻和蓝藻等几个门 的种类,以及各种浮游细菌。这些种类的藻类在环境适宜时可大量繁殖,形成巨大的

群体, 是构成水色,提供氧气(溶解氧)提供天然营养的主要生产力,浮游生物的

种类和数量又是构成水体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鱼的产量。

常见的浮游植物有:小球藻、栅列藻、盘星藻、四角藻、衣藻、绿梭藻、空球藻、

实球藻(绿藻类)、微囊藻(硅藻类)、片藻、螺旋鱼腥草藻(蓝藻类)。

经养殖研究得知,金藻、隐藻和一部分硅藻、项圈藻、针杆藻、甲藻是容易消

化的;而大部分绿藻、裸藻在正常情况下容易被消化,细胞老化后则难于消化。硅藻

类含氮量占细胞干重的1.5~2%,单细胞绿藻为2.5~8.5%,兰藻的含氮量可达15%。在

自然灾害年代,人们曾培育小球藻(绿藻)做代食品,在人们有饭吃又讲究保健的年

代,部分商家又炒作螺旋藻,把它吹上天。

(1) 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四大类,

是鳙鱼的主要饵料,鲢、鲤、鲫也吃它们。轮虫是下塘鱼苗的开口饵料。(图7~图13)

3、 底栖动物:常期栖居于水底,具有较多饵料价值的主要有水栖寡毛类、线虫类、

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等。

底栖动物是多数杂食性鱼类的优良饵料;螺、蚬则是青鱼等肉食性鱼类的基本饵料。

4、水生大型植物:

根系或地下茎生长于底泥中的管束植物组成。又可分为挺水植物(芦苇、茭白、蒲草、

藕、慈姑等),浮叶植物(茭、杏菜、芡实、睡莲 等)其下限可达3米;沉水植物则全部

淹没于水中,以眼子菜、茨藻、聚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是草食性鱼类(草

鱼、团头鲂)的天然饵料。

(二)人工配合饵料配方举例

1、草鱼饲料配方:(%)

(1)糠饼60,豆饼32,次面粉5,蚕蛹3,骨粉1,食盐0.5(黄岗地区水产研究所)饵料系

数1.83,粗蛋白22.98%.

(2)稻草50,豆饼25,米糠25,次面粉10(沙市长江水产研究所),粗蛋白23.35,饲料系数2.8

(3)青干草40,槐树叶20,稻草10,棉子饼10,米糠5,麸皮15,另外加骨粉1,食盐0.5,土霉素

0.5(长江所河北遵化汤泉鱼场)粗蛋白17.10%,饲料系数2.97

2、适用草鱼、鳊鱼的膨化颗粒饲料配方:

(1)菜籽饼40,麸皮15,次面粉32,草粉10,矿物质3。

(2)菜籽饼45,麸皮15,四号粉10,粗糠25,鱼粉3,食盐1,蚌壳粉2。

(3)草鱼夏花饵料配方(粗蛋白17.28%)

A 鱼粉4,豆饼27,菜籽饼14,大麦26,麸皮24.5,植物油3,无机盐1.5

B 稻草40,豆饼25,米糠25,面粉10

(4)草鱼种饵料配方(粗蛋白17.28%)

鱼粉5,菜籽饼25,麸皮20,酒糟25,玉米25

(5)草鱼成鱼饵料配方(cp20.14%)

糠饼50,鱼粉5,豆饼10,棉子饼20,麸皮10,玉米5

(6)草鱼鳊鱼混养配方(cp21.89%)

米糠31.5,豆饼5,玉米22.5,麸皮25,大麦10,鱼粉3,贝壳粉2.5,食盐0.5

3、鲤鱼饵料配方

(1)蚕蛹30,米糠30,豆饼20,大麦20,营养成分:饲料系数3.26,消化能16.6兆焦/Kg(3.974兆卡/Kg),粗脂肪14.7%,粗蛋白27.8%,赖氨酸1.6%,蛋氨酸0.56%,蛋+胱1.12%

(2)鱼粉30,蚕蛹27,豆饼7,小麦粉30,苜蓿粉4,食盐1,添加剂1,饵料系数1.5~1.8。

营养成分:消化能16.2兆焦/Kg(3.88兆卡/Kg),粗脂肪10.2%,粗蛋白39.6%,赖氨酸

2.79%,蛋氨酸0.86%,蛋+胱1.24%

(3)鱼粉58,小麦粉40,矿盐1,多维1,饵料系数1.5~1.8

营养水平:消化能14.9兆焦/Kg(3.561兆卡/Kg),粗脂肪5.6%,粗蛋白39.7%,赖氨酸

3.0%,蛋氨酸0.87%,蛋+胱1.09%

(4)豆饼20,麸皮50,玉米10,虾糠5,鱼粉5,地瓜石10,矿盐0.2,CaV0.06

(5)豆饼15,葵花饼25,麸皮47,玉米10,鱼粉3

(5) 鱼粉12,血粉5,羽毛粉5,豆饼22.5,棉籽饼12.5,酒糟8,米糠20,米糠粉10,

苜蓿粉3.5,碘盐1,复合维生素0.5

(7) 网箱养鲤配合饲料配方:(%)

见下表:

4、罗非鱼配合饲料配方举例(%)

(1) 豆饼50,鱼粉10,麸皮37,添加剂1,骨粉1,粘合剂1,饲料系数1.7~2.1(上

海市水产所配方)

(2) 泥炭粉30,菜籽饼35,大麦20,麸皮10,鱼粉5,饲料系数3.2 (浙江省淡水

水产研究所配方)

(3) 麸皮30,豆饼35,鱼粉15,玉米粉5,大麦粉8.5,细米糠5,生长素1,食盐0.5,饵

料系数2.03(北京海淀水产养殖场配方)

(4) 鱼粉5,豆饼10,玉米秸粉5,米糠5,虾糠5,麸皮70,地瓜面5,生长素0.02,

食盐0.4粒

(5) 鱼粉5,豆饼25,麸皮60,地瓜面5,贝壳粉5

(6) 贻贝粉10.0,豆饼25.0,麸皮40,玉米5.0,槐叶粉5.0,大麦8.0,鱼粉5.0,维生素1.0,食

盐0.5

5、 青鱼、虹鳟、鳗鱼配合料配方(%)

(1) 此类吃肉性鱼饲料需大量商品精料,动物性饲料系数原料占30~70%,颗粒硬质,沉性,含水量少,举例如表

第六节 淡水鱼的人工繁殖

一、 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

四大家鱼的育苗场兼顾了成鱼养殖、亲鱼培育、繁殖、苗种培育等多项职能,家鱼的

人工繁殖是苗种的源头,亲鱼培育是关键。

1. 亲鱼来源与选择:来源有二:①池塘成鱼, ②江河湖库中天然水面中扑获。亲鱼要求体型好、生长快、体质健壮、无畸形、无外伤、无疾病。第二次达到性成熟年龄最好。

(1)年龄鉴别:鳞片鉴定:侧线上、背鳍下方鳞片,显微镜下观察,鳞片上除有完整的圆形纹外,鲢、鳙鱼鳞片上还有U形纹,两种纹在鳞片后侧方有交叉现象,每交叉一次代表1龄。

(2)体重要求:鲢:5kg以上,鳙:8kg以上,草鱼:7kg以上,青鱼20kg左右。

2. 亲鱼池的选择和清整:池塘面积2~4亩,鲢鳙池应选水质肥沃,保水力强,有较厚淤泥层的池塘;草、青鱼池应选有少量淤泥或无池底淤泥,水质较瘦,有微流的池塘。清整如上述。

3.亲鱼培育:

(3)鲢鳙:

① 放养密度:主养鲢鱼塘:每亩放亲鱼15~20尾,每尾6~8kg;可搭配鳙亲鱼2~4

尾,或草鱼亲鱼2~4尾,或团头鲂亲鱼2~4尾。主养鳙亲鱼池塘,每亩水面放养

亲鱼10~15尾,每尾10kg左右,可搭养草鱼亲鱼2~4尾,每尾7kg左右,不可搭

配鲢鱼,以免争食。

② 肥水原则:保持水色的“肥、活、爽、嫩”,施足基肥,适量追肥,少施勤施,看水

施肥。

(4)草鱼、青鱼亲鱼培育:

① 放养密度:主养草鱼的池塘,每亩放草亲鱼10~13尾,每尾7kg左右,另外可放鳙

亲鱼3~6尾,团头鲂亲鱼10kg左右。 主养青鱼的池塘中,放青鱼8~10条,每尾

10kg左右,搭配鲢或鳙2~3尾。

② 培育方法:合理投饲,精料、青料结合投喂,精料按体重1%~2%投喂。定期冲水,

是草鱼亲鱼培育的有效方法;青鱼饲料动物性蛋白要求高于草鱼,按体重2倍左右投

喂;产卵前要增加冲水次数,每天冲水1~2次。

4. 催情产卵:经过培育的亲鱼,在静水中不能自然产卵,必须通过注射外源性激素促使其发 情产卵,生产中称催产。

四大家鱼繁殖中常用的催产激素有3种:①脑垂体(PG),由已达性成熟的鲫、鲤或四大家鱼的脑垂体经粉碎,加生理盐水制备的上清液,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后2种在兽药店中有售。

催产后应将亲鱼放入产卵池中饲养,日夜值班守候,等待集卵。脑垂体效果最好,各

种家鱼均可用,每尾不超过3ml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一般不用于草鱼;促黄体生成素生理盐水配好后肌注3ml,1~2次。

5.产卵与受精:(1)自然受精:注射催产药物后,经过一段效应时间,便开始兴奋地相互追逐,谓之发情。发情达到高潮时,常见雄鱼紧追不舍、甚至将雌鱼抬出水面,使雌鱼侧卧水中,腹部和尾部急剧收缩,卵一涌而出,雄鱼随之紧贴雌鱼腹部射精。完成受精作用。卵随之吸水膨胀,随产卵池中旋转水流进入集卵池,应及时取出放入孵化池进行孵化,以免积卵过多,造成损失。

(2)人工授精:发现亲鱼进入发情高潮时,捞起亲鱼,若轻压腹部,鱼卵即自动流出,立即将卵接入干净瓷盆内,并立即挤入精液,用羽毛轻轻搅拌1~2分钟、静置2分钟,倒去污水,重复三次,将卵放入孵化池孵化,此谓干法授精。四大家鱼常用,此外,虹鳟、大马哈(鲑)等也用此法。在亲鱼较少时多采用,尤其是雄亲鱼不足时多采用,在亲鱼质量优良、雌雄比例适宜时,还是采用自然受精为好。

6. 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是苗种生产技术要求最精细的部分。出苗率的高低,苗种成活率与育苗场经济效益直接挂钩。

(1)孵化设施:孵化环道、孵化桶(缸)、孵化槽是三种常用设备。

① 孵化环道:由水泥建成,直径10~13米,环形,水道1米宽,环壁由绢网铺砌,入水口

处于四周,成切线方向布局。出水口位于中心位置,调节进排水速度,使鱼卵可在环道内上下缓慢翻动,并保持不下沉、不上浮状态。供应过滤过的清新水质,较高的溶解氧。 ② 桶或缸:内衬绢网,上缘由绢网封顶,水由桶底喷入,由桶口溢出。卵在其中上下舞动。

适合于小型育苗场应用。

③ 孵化槽:适用于蛙、鳟等冷水性鱼类育苗,必须有常流冷泉水或山涧水,经绢筛网过滤的

高溶氧水自槽筛端进入,槽另一端流出。多在野外操作,尺寸为:180cm×30㎝×3㎝

(2)单位水体放卵量:环道:10万粒/100kg水;桶、缸:10~15万粒/100kg水;槽:以卵在槽内不积压为度。

(3)孵化器的消毒和清洗:使用前必须用漂白粉或孔雀石绿洗刷。鱼卵入孵化器前,应在5~10mg/L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5分钟 。

(4)鱼卵水霉病的预防:每5天用3g/m3的孔雀石绿溶液流水药浴40分钟。

(5)鱼苗孵化时间:四大家鱼孵化适温范围为20~28℃,最适温度范围为24~26℃。孵化

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21~22℃:约需32小时;23~24℃:约需28小时;25~26℃:约需24小时,过高过低温都会对胚胎造成损伤;在24小时之内,水温变化范围不能超过6℃。

在孵化过程中,溶解氧要保持在4mg/L以上,最好保持在6mg/L。在鱼苗破膜时更要求高溶解氧,可用加大供水量方式解决。

(6)鱼苗下塘:破膜后的鱼苗极其纤弱,游泳力极差,只能随波逐流。经4~5天后,卵黄囊消耗殆尽,游泳能力增强,能水平游动,并开始采食水中浮游生物,这时可计数下塘,并计算出苗率。

二、 鲤、鲫的人工繁殖技术

1. 繁殖习性:与四大家鱼不同,在静水水域就可产卵孵化,但更喜流水刺激。鲤、鲫喜

欢在近岸的水草上,安静的孵化,受水温影响较大,一般2~4天。鱼苗破膜后,3~

5天后才游动觅食。

2. 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雌鱼3龄以上,体重1~3kg;雄鱼2~3龄,1~2.5kg,雌雄比例1:3之间。

年前培育可混养,越冬后天气转暖,必须分开饲养。此时,雌鱼要求高能量、高

脂肪之饵料,还要求有一定量的动物蛋白。而雄鱼则要求富含蛋白质的饵料,如新鲜

的动物内脏、昆虫、蝇蛆等。动物性饲料应占40%;另外应在雌雄饵料中添加1%~3%

的多维素,尤其注意VC、VE的添加。

防治疾病,增加冲水次数,给予高溶解氧环境,有利于发情齐整。

3. 产卵池、孵化池的选择和清整

产卵池可用小池塘,家鱼产卵池,也可用网在大池中隔出小池来使用。

孵化池可选1亩大小水面的小池塘,水深1m,沙底,清水。用前要彻底清整,加

固堤防,消毒,消灭敌害生物和野杂鱼 。

4. 鱼巢的扎制和布置:生产中采用水草,杨柳根须,棕榈皮等,用水煮过,晒干,消毒

(5%食盐水浸泡0.5小时或0.1%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后扎制成束。平列式或

散放于产卵池中。

5. 组配产卵或人工催情

春天气温达18℃,柳絮纷飞,桃花盛开时就进入产卵繁殖时间。选择连续晴天,

按雌雄鲤1:3比例放入产卵池,并同时向池水中加注新的、较温暖的新水3~7㎝,

放进鱼巢,一般午夜至次日凌晨产卵最盛,中午大部分鱼产卵完毕。

为解决自然产卵时间不集中的问题,有两种补救措施:①冲水和“晒背”法:

先将产卵池水放出一部分,使亲鲤背部露出水面,日晒半天再加注新水至原水位,

如此二天,即可。 ②人工催产:在气温达18℃时,选择成熟度较好的亲鲤,在晴朗

天气,按雌雄比例1:1配组,注射催情剂。注射剂量:雌鱼每千克体重:脑垂体4mg;

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单位;或促黄体生成素(LRH-A)类似物15~25mg。

一般下午4~5点注射,将鱼放入产卵池,冲水1~2小时,放入鱼巢,当晚或次日

凌晨就可产卵。

6. 孵化:将黏附上鱼卵的鱼巢取出,放入鱼苗池中的孵化架,均匀摆放于架上(用绳

子编结成网状,置于水下17㎝处,散开的鱼巢放于其上)或挂于鱼苗池中。

鲤、鲫受精卵孵化适温20~22℃,水温20℃时需91小时;水温25℃时49小时;

30℃时需43小时;高于30℃,低于15℃,对胚胎发育不利。

初出卵膜的稚鱼要用口器黏附于鱼巢水草上,经过几天,卵黄囊消失时,游泳能

力增强(平游)、离开鱼巢,这时可清理出鱼巢。

7. 孵化管理

 注意天气预报,保证产卵后几天晴和天气,以利于孵化。

 正确估算产卵时间,适时投放鱼巢,以每尾雌鱼4~5束为好。并更换产过卵

的鱼巢。

 保持池水温度20~25℃,昼夜温差不大于3℃。

 防止野杂鱼、蝌蚪、水蜈蚣、蜻蜓幼虫混入鱼苗池,并防止水蛇侵入吞食鱼

苗或鱼卵。

 孵化前将鱼卵用60~100PPm孔雀石绿或其替代药品浸泡10~15分钟或

1PPm(10g/m3水体)高锰酸钾浸卵30分钟,预防水霉病。

 保证孵化池、产卵池安静,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三、 罗非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1. 罗非鱼的繁殖习性

当年生罗非鱼,在北方,6月龄鱼即可进入繁殖行列。繁殖水温20~38℃,最适

水温24℃~32℃,每年可产卵3~5次。

在北方,罗非鱼在水温16℃以下时就减少摄食,再低温则会引起冻伤,需将亲鱼

移入有保温设施或温泉水池塘越冬。

进入繁殖年龄的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的雄鱼会出现婚姻色,

体色棕红,头及两侧微红。鳍边缘鲜红色。雌鱼体色多变为灰黄。另外,雄鱼头的背

面较平直,雌鱼较倾斜。

罗非鱼有挖窝产卵,雌鱼吞精卵受精,含卵孵化并护仔的特性。

在养成池中,会出现大鱼、小鱼同池生存,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为使规格一致,

生产中已经有孤雄培育法:鱼苗孵化后1~3天,每天将鱼苗放入15℃水中15~30分

钟,每天1次,连续三天,会使85%~95%的鱼苗发育成雄鱼。雄鱼比雌鱼生长速度快20%以上。

2. 亲鱼管理

(1) 北方5月中旬,当水温达到18~20℃时,将亲鱼移入产卵池,亲鱼要求健壮、

无伤残、体型好的,雌雄放养比例为1~2:1,若雄鱼很大,可调整雌雄比例

为1:3

(2) 如在产卵池中将鱼苗当年培育成种苗,放养亲鱼量按每亩水面100kg~120kg;

如将孵出的鱼苗另池培育,则可放较多亲鱼,按150~300kg放鱼。

(3)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营养,培肥水质,使体力尽快恢复,适量冲水,水位保持

在1~1.5m,临产前将水放浅至0.5~1m。

(4) 产卵、排卵和孵化:水温达20℃以上时,亲鱼婚姻色出现,雄鱼筑巢,用嘴

啃泥并搬至巢周,深15~30㎝,直径0.6~2m,并在巢边守护,不准其他雄

鱼侵占,拦截雌鱼入巢。当雌鱼满意新居后,雄鱼用头部顶撞雌鱼腹部,排卵,

雄鱼立即将精液射入卵流中。雌鱼将受精卵逐一吞入口中,重复上述动作,反

复排卵至尽。受精卵吸水后与水比重相似,被雌鱼吞入口中。受精不良,后期

排出的卵往往较差,浮于水面,多被雄鱼吞食。如能孵化,往往成为小鱼,容

易被早出生4~6天的鱼苗吃掉。

受精卵在雌鱼口中孵化,水温30℃左右需3~4天;水温25℃左右时,需

7天出苗。再经4~5天,捞出亲鱼,让鱼苗在产卵池中培育成鱼苗。如另池

培养,则在孵化出鱼苗后的6~9天捞取鱼苗。

(5) 捞取鱼苗:

 小抄网捞取:每天在鱼苗较集中的清晨和傍晚进行,用40目筛绢做成小网箱和

小抄网,小抄网入水30㎝,沿池边浅水区捞取鱼苗放入网箱,每日捞4~6次。

小网箱的鱼苗移入鱼苗培育池网箱或其他网箱中暂养。

 被条网的下纲不带沉子,在晴天上午9~10时,缓缓拉网,使亲鱼从网下逃逸,

育苗聚积于网内时,与备好的小网箱一边贴合,将鱼苗赶入网箱。出苗高峰期每

2~3天扑苗一次。

 在日本,要及时对鱼苗进行变性的养鱼单位,在产卵池中,用竹箔或金属网隔出

1/3~1/2的水面,可以见苗即捞,并减少亲鱼对幼鱼的损伤,提高鱼苗成活率,

便于培育孤雄鱼苗。

3. 鱼苗培育:培肥水质,消灭野杂鱼及大型水生昆虫。鱼苗经暂养后放入育苗池,用鲤

或鲫饵料粉末投喂,1个月约生长到3~4㎝。

孵化后暂养15天左右,体长3㎝左右出售,称乌仔;饲养至7月份,体重达100~

150g/尾,称夏花;加强培育,当年体重可达600g左右。

4. 罗非鱼的咸水养殖

5月~11月,将引进的鱼苗,养成商品鱼。鱼的味道可与真鲷相媲美,肉色白嫩,

有弹性。皮肉相连处带红色,在日本甚至做生鱼片食用。

在原有养虾池或在海中网箱养殖均可,但应对鱼苗进行海水驯化。驯化过程为:

鱼苗经淡水暂养恢复体力后,移入海淡水各半的咸水中驯化48小时,然后逐渐加大海水含量,再经过4昼夜(96h)全部换成海水,即经一周驯化即完成淡水向海水的转变。

海水养殖的产量,每亩静水水面产量可达1~1.5吨,半流水水面可达6.6~10吨,

海洋网箱养殖每㎡水面可达15~20kg。即一个4m×4m×2m的网箱可产鱼250㎏~320㎏,笔者试验曾在16㎡网箱中产鱼490~600㎏,折合每亩水面产每尾600g左右的罗非鱼20.4~25吨。每口网箱净收益2000元左右。

第七节 淡水鱼的饲养管理简介

平日所说淡水鱼养殖,多指鱼苗培育性养殖和商品鱼养成养殖两类养殖活动。亲鱼的养殖及产卵、孵化多为育苗场专业化养殖。养鱼苗供自己养成或供出售,与养母猪的概念一致;纯养商品鱼则和生猪育肥场是一个路数。在饲养管理方面,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也有其各自的特点,本节简介如下:

一、鱼苗的培育

1. 放苗前的池塘整修、清淤、清池、杀灭敌害生物、水体消毒等应按前述进行。

2. 水体天然饵料的培育、水质调整,按常规进行。

浮游生物是水质调整的重点,天然的生物链,在养殖滤食性鱼类时至关重要;在养殖杂食性鱼时,其作用也不容忽视。水体中的生产者提供给消费者的营养物质,形成粪便及残饵,被分解者进行分解和转化,而最终产物无机盐又可被生产者利用。这一循环达到动态平衡则可以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如果一味的追求产量,多投饵,或饵料质量差,不能被养殖动物充分利用,或者生物链等环节失衡,则造成富营养化,过多的氨氮及硫化氢、磷化物,会首先败坏底质,进而造成溶解氧的过度消耗而改变PH值,水色等,使鱼类生存环境恶化,抵抗力下降,各种致病微生物繁衍过度,疾病的危害增加,依靠药品进行防治,又进一步使水质环境失衡,因而疾病防不胜防,老池塘很难获得高产或正常养殖条件。以上观点是科学养鱼和现时的凭经验养鱼之间的区别。

3. 鱼苗下塘时的注意事项:

 适时下塘,孵出后3~4天,可以平游时下塘。过早会沉底死亡,过晚,卵黄囊已吸

收完,缺乏营养而活力不足。

 放苗前一天,对育苗塘拉空网1~2次,消除塘内重新滋生的有害昆虫,蛙卵、野杂

鱼等。

 浅水下塘,水深50㎝左右,以后逐渐增加。

 保证入水温差在3℃之内。饱食下塘,可喂给蛋黄水,一般20万~30万尾鱼苗,喂

给一个蛋黄,泼洒10~20分钟可饱餐。

 上风头放苗,防挤压,防被吹到池边受损伤

分塘或出售。如需长途运输,还得放回原池,隔日拉第三次网进行密集一昼夜后,鱼苗已锻炼得老练结实,可耐运输。

(5)夏花的分塘与计数

夏花分塘时,用竹篾编成大小不同规格鱼筛,对鱼苗进行分选,将不同规格的鱼苗分开。 计数:将夏花集中于小网箱一端,用小抄网随意舀起鱼苗倒入小量杯中,计数小杯中鱼 数;计数2~3杯,取其平均数,然后用小杯舀鱼倒入大量杯中,直到大杯平满为止,记下小杯数,小杯盛鱼数×杯数=大杯盛鱼数,即可算出1大杯中盛装的鱼苗数,最后用大杯量取鱼苗,就可计算出总数。

在对虾育苗售苗时,计数方法与上述相似。将育苗池水放出一部分使虾苗密集,用小量杯计数每杯虾苗数,多量几次取平均数。运苗帆布袋容积为1m3,计算出每m3水体中虾苗总数,就可以大体算出出售苗数。汇总以后,就可以算出本次育苗的总出苗数。

(2)鱼种的饲养方法

吃食性鱼的饲养方法

至到现在为止,将商品饲料(精料)、青饲料、动物性饲料,经处理后直接投喂的粗放养鱼方式,仍在很多地方实行,尤其是南方地区。而投喂配合饲料的颗粒状饲料,则是现代化养鱼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陆上肉鸡业已走过的道路,水产养殖业已经起步,只是速

度慢而已。

根据鱼的食性,在保证糖类(能量)、粗蛋白、脂肪、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多种复合维生素营养供应的前提下,增加制干的青绿饲料成分,研制出不同的鱼用饲料添加剂品种及饲料配方,进而研制出同一种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添加剂和饲料配方,生产出专业化的鱼用饲料品种和不同规格,促进了养鱼业的发展,也提高了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鱼用颗粒状配合饲料俗称饵料;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同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足够长的溃散时间;适口性;提高的消化率;较高的原料粉碎粒度;不败坏水质;无渔业违禁添加物和禁用药品等。

① 饵料的投喂:投喂浮性饲料,如青草类,可以用毛竹搭成一个三角形或正方形浮框作为食场,面积10~30㎡,将青草丢入框内;投喂沉性饲料或配合饲料颗粒,可在水面下30~40㎝处,用芦席、木板等搭建一个2㎡左右的食台,一般5000尾鱼种设食台一个。向青鱼投喂软体动物时,应投放在水下相对固定的位置,此谓定点。

定时,每日投饵时间要相对固定,一般上午8~9时,下午2~3点钟投饵,投饵时伴随着声响刺激,会使鱼养成定时定点向食台集中吃食的习惯,使吃食时间缩短,减少饵料在水中的散失和浪费。

定质,要根据气候、水温、水质、鱼的种类,鱼的体重大小投喂相应的饵料,并确定每次投饵量和投饵时间。

② 草鱼的投饵:草鱼难养,成活率只有30%左右;为提高成活率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夏花放养前,预先培育好充足的天然饵料——水蚤、芜萍或小浮萍。方法是:池塘注水后,每亩施粪肥400~500㎏,在放入芜萍或小浮萍的种苗,半个月以后再向池中泼洒粪水或追肥无机肥;如果投喂萍类,每万尾鱼苗,每天投喂芜萍10~15㎏,或投喂小浮萍50~60㎏;鱼种体全长达到10~12㎝时,可投喂切短、捣烂的嫩草或水草,并投喂鲤、鲫等的鱼苗期颗粒饲料,可加速鱼苗成长,提高产量。

③青鱼的投饵:刚下塘的夏花吃水蚤和芜萍,几天后改喂豆饼(煮熟)糊;体长5㎝以上时,每万尾投喂豆饼糊2~5㎏;10㎝体全长后,加喂扎碎的螺蚌,每天35kg/万尾,以后逐渐增加至100㎏/万尾,也可以投喂含动物蛋白较高的配合饵料颗粒。

④ 鲢、鳙的投喂:除培育浮游生物外,还需要投饵。每万尾投喂糊状的饼类、麦粉、玉米粉等1~2㎏;逐渐增加至3~4㎏/万尾。如池中混养草鱼,应先投青草让草鱼吃饱,以免争食。

⑤ 团头鲂或鳊鱼的投喂:下塘初期要有足够的浮游生物,同时每日每万尾夏花投喂1㎏豆饼糊;随鱼体长大,逐渐加量,体长3.5㎝以上时,可投喂芜萍或小浮萍。

⑥ 鲤、鲫、罗非鱼的投喂:此三种鱼食量大,是典型的杂食性吃食性鱼,可把相应的商品颗粒饵料碾细,每日每万尾投饵量4~6㎏,随着鱼体长大,逐渐投小粒径颗粒饲料。

施肥为主鱼的饲养方法

① 追肥法:此法适用于鲢、鳙鱼为主,放养密度较稀且肥源充足的池塘。调整合适的水色,预防缺氧浮头及泛池,是这种养法的关键。


相关内容

  • 2014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手册
  • 2014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手册 为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1号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帮助广大农民群众以及农村基层干部了解掌握2014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省农业厅计财处在农经处.粮油局.经作局.农机局.渔业局.畜牧局.农垦办.植保局和环保站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汇编了2014年与农户.合作社密切相 ...

  •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
  • 附件9: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 (试行) 一.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也将其列为检疫 ...

  • 食品安全知识手册(2010.12)
  • 餐馆就餐时做到"五查看.一注意" 一是查看餐饮单位是否持有有效的许可证:二是查看餐饮单位是否存在超负荷超范围经营等不良操作行为:三是查看加工场所环境是否整洁:四是查看加工原料是否新鲜,特别要注意是否有来源不明的野菜和蘑菇:五是查看上桌食品色泽是否自然,味道是否正常.注意索要和保存 ...

  • 连锁超市-生鲜手册
  • 目 录 第一单元 前 言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生鲜总则 蔬 果 肉 类 海 鲜 日配(面包)熟 食 生鲜表格 第一单元 前 言 适用范围: 本手册供北京华联综合超市有限公司及其全国各门店之 生鲜管理人员学习工作职责之参考. 目 的: 学习者将通过本手 ...

  • 这里的村民为何愿意"上楼"-- 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土地综合整治纪实
  • 这里的村民为何愿意"上楼" -- 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土地综合整治纪实 国土资源网 (2011年5月30日  13:3) 李 响 核心提示 最近一段时间,农民"被上楼"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但记者前不久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采访时却了解到,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过 ...

  • 贻贝的收获与加工(一)-食品手册
  • 贻贝的收获与加工(一) 1.收获季节 贻贝的收获季节主要根据其肥满度而定.辽宁沿海3-4月和11月是最好的收获季节,此时干出肉率可达6%-9%,最高可达10%.山东沿海1-3月和9-10月收获最好,干出肉率为7%-9%.广东养殖翡翠贻贝在5-6月和10-11月中旬收获最好. 2.收获方法 目前贻贝的 ...

  •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使用说明
  •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 产排污系数手册使用说明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涵盖了占我国工业污染物产排量绝大部分的351个小类行业.其中.259个小类行业的产排污系数通过实测核算得出,92个小类行业的产排污系数采用类比方法获得. 本使用手册共十册. 第一分册 ...

  • 科学饮食知识手册
  • 科学饮食知识手册成武县科学技术协会 二○一二年六月● 食品安全的家庭防范 一.购买食物注意日期.检查包装 二.储存食物应"先入先出" 三.易坏食物要冷藏最妥当 四.生鲜肉储藏不超半年,水果.蔬菜吃 时才洗,生鲜肉虽然营养丰富,但微生物生长 繁殖快,容易变质 五.预备食物,解冻洗浸 ...

  •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设备技术手册
  •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处理系统 目录 01 03050710 Company Profile 公司简介 Engineering Case工程案例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aw Water Treatment System原水处理系统 Rotary ...

  •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分级标准
  •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分级标准>发布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分级标准> (1)中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是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农业初级产品或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