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教学设计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下课题学习

丈亭镇中 张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格点多边形的定义,掌握求格点多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

新的科学精神;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格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探索过程 三、教学难点

格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启发学生逐步发现格点多边形特点及探索出格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五、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与板书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如图,网格纸上画着纵、横两组平行线,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这两组平行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如:点A、点B。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格点多边形。如:格点多边形ABCDE。

提出问题:你能求这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吗?

让学生讲述他们的方法,

(1)把图形补成一个规则的图形,如: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减去补上去的部分面积。

(2)把图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或四边形,进行求解。

(二)引入新课 1、直接引入主题

以上方法繁琐,继而引导学生一起探索简便的格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下图的4个格点多边形, 其内部都只有一个格点,请计算它们的面积,并完

成下面的表格。

1

个数和 a之间的函数关系 s=a

2

2、进一步探索

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多边形内部分别有2个,3个格点的情形:

(1)下图的4个格点多边形, 其内部都有两个格点,请计算它们的面积,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的个数和 a之间的函数关系吗?

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尝试应用函数图象得到结果:

1

发现:s=a+1

2

(2)下图的4个格点多边形, 其内部都有3个格点,请计算它们的面积,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① ② ③ ④

从表格中,你能发现当格点多边形内部有3个格点时,面积s与各边上格点的个数和 a之间的函数关系吗?

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尝试应用函数图象得到结果

1

a+2 2

3、归纳规律

引导学生将以上通过观察表格和作函数图像得到的关系式放到一起进行观察:

1

当b=1时,s=a

21

当b=2时,s=a+1

21

当b=3时,s=a+2

2

1

发现s与a具有线性关系s=ka+b',其中k=是不变的而b’的值等于多边形

2

内点的个数减去1。

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多边形的面积S=各边上格点的个数和的一半加上

1

多边形内点的个数再减去1,即s=a+b-1——皮克公式

2

(三)新知的应用 (1)求下图的面积:

(2)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点C到AB直线的距离。

发现:s=

(四)知识的迁移

如图,如果每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还能用皮克公式求多边形面积吗?

(五)课堂小结

本堂课通过填表、数据分析、画图、探求规律,发现、应用了皮克定理,获取了“由简单到复杂”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下课题学习

丈亭镇中 张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格点多边形的定义,掌握求格点多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

新的科学精神;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格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探索过程 三、教学难点

格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启发学生逐步发现格点多边形特点及探索出格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五、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与板书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如图,网格纸上画着纵、横两组平行线,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这两组平行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如:点A、点B。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格点多边形。如:格点多边形ABCDE。

提出问题:你能求这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吗?

让学生讲述他们的方法,

(1)把图形补成一个规则的图形,如: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减去补上去的部分面积。

(2)把图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或四边形,进行求解。

(二)引入新课 1、直接引入主题

以上方法繁琐,继而引导学生一起探索简便的格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下图的4个格点多边形, 其内部都只有一个格点,请计算它们的面积,并完

成下面的表格。

1

个数和 a之间的函数关系 s=a

2

2、进一步探索

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多边形内部分别有2个,3个格点的情形:

(1)下图的4个格点多边形, 其内部都有两个格点,请计算它们的面积,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的个数和 a之间的函数关系吗?

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尝试应用函数图象得到结果:

1

发现:s=a+1

2

(2)下图的4个格点多边形, 其内部都有3个格点,请计算它们的面积,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① ② ③ ④

从表格中,你能发现当格点多边形内部有3个格点时,面积s与各边上格点的个数和 a之间的函数关系吗?

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尝试应用函数图象得到结果

1

a+2 2

3、归纳规律

引导学生将以上通过观察表格和作函数图像得到的关系式放到一起进行观察:

1

当b=1时,s=a

21

当b=2时,s=a+1

21

当b=3时,s=a+2

2

1

发现s与a具有线性关系s=ka+b',其中k=是不变的而b’的值等于多边形

2

内点的个数减去1。

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多边形的面积S=各边上格点的个数和的一半加上

1

多边形内点的个数再减去1,即s=a+b-1——皮克公式

2

(三)新知的应用 (1)求下图的面积:

(2)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点C到AB直线的距离。

发现:s=

(四)知识的迁移

如图,如果每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还能用皮克公式求多边形面积吗?

(五)课堂小结

本堂课通过填表、数据分析、画图、探求规律,发现、应用了皮克定理,获取了“由简单到复杂”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内容

  • [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
  • <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杨 帆(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教研室 李文华(修改)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青山(统稿)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 平行四边形.三 ...

  • 五上第五单元.docx面积教案
  •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2.让学生会用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并能 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和图形分解 ...

  • 班级文化墙资料
  • 五年级各单元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单元不仅解决小数除法算法问题,而且解决了整数除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整数范围内,2÷5的商是不存在的,但在小数范围内,2÷5=0.4也就是说,在小数范围内,除法可以畅通无阻. ...

  • 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 积,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 ...

  • C信息化教学模板
  •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学科 邮件 单位 东明县长兴小学 于振娜 数学 电话 年级 [1**********]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它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 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对应的高的基础上 ...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 ...

  • 苏教版第九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教学设计
  •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霞浦二小 梅观应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108-109探索规律"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这一领域的内容,属于规律探索类课型.教材依次呈现多边形中有一颗钉子.两颗钉子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发现多边形 ...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 ...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