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既有线改造
1.1小半径曲线改造施工方案及关键技术
由于本次设计区间线路设计标准线间距为4m ,且既有线路大部分曲线半径较小,部分既有线曲线线位占据了新增二线的线位,影响新建线路的形成,在新增二线开通前,需对对影响二线施工的既有线小半径曲线分别进行改造。拨距在
2.6m (一个混凝土枕)以上的线路点外预铺,拨距2.6m 以内的要点拨接与预铺线路连通。
1.2区间插铺道岔
区间插铺道岔采取在既有线外侧先预铺,预铺时根据场地条件情况,采用正位或异位预铺,预铺好后,通过要点推进的方式组织施工。工务进行线路及道岔要点封锁施工时,电务同步进行信号施工,配合疏通轨道电路、进行道岔联锁试验,道岔一经插入既有线即纳入车站联锁,严禁无联锁道岔上道。对于只开通一个方向的道岔,封锁点毕前按规定进行钉固加锁,防止误排列车进路。
1.3区间线路升级
我标段工程为利用既有汤台线改扩建并增建二线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新线施工和既有线营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相邻车站区间线路,首先改建小半径曲线、腾出新增二线线位,同时修建新增二线及绕行地段的下部工程,改造和新建车站,从上一车站沿新建二线进行前方桥梁架设,前方区间所有桥梁架设完毕且线路整修达到开通条件后连通线路,开通相邻两个车站及区间线路,实现汤台线该区间的双线贯通,然后通过合理优化运输组织,然后可利用左右线交替行车、交替封闭方案(该区间内具备一线行车、一线封闭的条件),分别对该区间既有线进行改造和新建线路换铺长轨,完成区间双线新建线路。
1.4桥梁架空顶进和现浇
顶进框架涵施工程序为:
施工准备 →基坑开挖 → 滑板预制 → 箱涵预制→要点慢行 → 架空线路 → 箱涵顶进→恢复线路 →恢复列车常速。
线路加固:线路加固时,先将混凝土轨枕隔三抽一,抽换成木枕。然后采用3—7—3方式扣轨进行线路加固,即3根轨束分别铺设在两根轨的外侧,7根轨束铺设在两股轨中间。轨束采用P43长12.5m 的标准轨,每隔50cm 用φ22U型螺栓与∠63×63×6的角钢将轨束夹紧。轨束和枕木用U 形螺栓和扁铁制成的扣板连成一体。详见“线路加固示意图”。施工期间,
选派专人在线路加固地段两端按《技规》规定进行防护,并设立防护设施。线路加固好后架空线路采用D 型梁架空。
列车行驶钢轨钢轨束(P43) φ22U形螺栓
枕木线路加固示意图
线路加固示意图
1.5既有涵洞接长
既有涵洞接长,施工时须拆除既有涵洞出口或入口,将会影响到行车线的路基稳定及行车安全。为保证行车和施工安全,拆除既有涵洞端翼墙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增设钢板桩、挖孔桩等工艺对既有路基进行防护;必要时对既有线路采用施工便梁加固既有线防护,
路基、线路加固完成后,方可进行拆除既有涵洞设计拆除部分,采用人工配合使用风镐拆除砼、浆砌圬工。拆除后应立即对既有路基进行挡板或砌墙支护和接建涵洞施工。
接长涵的基础施工、砼施工、出入口浆砌片石砌筑、防水层、缺口夯填土按照“框架涵及圆涵”相应施工方法施工。
1.6邻线桥梁施工
邻线桥施工主要是做好对既有线的防护工作,特别是开挖承台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增设钢板桩、挖孔桩等工艺对既有路基进行防护后方可进行承台开挖施工。
1.7上跨桥梁及构筑物施工
1.7.1满堂支架施工
上跨桥梁及构筑物可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支架搭设时需要预留具有一定通行能力的门洞。
1.7.2悬臂挂篮施工
当上跨主河道、道路时,底部基础不能满足铺设满堂支架条件时候,而跨度又不满足标准梁预制时,采用悬臂挂篮现浇施工工艺。
1.7.3预制架设
当周围有预制场地的或具备运梁通道的可采用梁预制、吊车架设的方案,该方案仅在架设时需要临时封闭道路,安全压力小。
一、既有线改造
1.1小半径曲线改造施工方案及关键技术
由于本次设计区间线路设计标准线间距为4m ,且既有线路大部分曲线半径较小,部分既有线曲线线位占据了新增二线的线位,影响新建线路的形成,在新增二线开通前,需对对影响二线施工的既有线小半径曲线分别进行改造。拨距在
2.6m (一个混凝土枕)以上的线路点外预铺,拨距2.6m 以内的要点拨接与预铺线路连通。
1.2区间插铺道岔
区间插铺道岔采取在既有线外侧先预铺,预铺时根据场地条件情况,采用正位或异位预铺,预铺好后,通过要点推进的方式组织施工。工务进行线路及道岔要点封锁施工时,电务同步进行信号施工,配合疏通轨道电路、进行道岔联锁试验,道岔一经插入既有线即纳入车站联锁,严禁无联锁道岔上道。对于只开通一个方向的道岔,封锁点毕前按规定进行钉固加锁,防止误排列车进路。
1.3区间线路升级
我标段工程为利用既有汤台线改扩建并增建二线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新线施工和既有线营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相邻车站区间线路,首先改建小半径曲线、腾出新增二线线位,同时修建新增二线及绕行地段的下部工程,改造和新建车站,从上一车站沿新建二线进行前方桥梁架设,前方区间所有桥梁架设完毕且线路整修达到开通条件后连通线路,开通相邻两个车站及区间线路,实现汤台线该区间的双线贯通,然后通过合理优化运输组织,然后可利用左右线交替行车、交替封闭方案(该区间内具备一线行车、一线封闭的条件),分别对该区间既有线进行改造和新建线路换铺长轨,完成区间双线新建线路。
1.4桥梁架空顶进和现浇
顶进框架涵施工程序为:
施工准备 →基坑开挖 → 滑板预制 → 箱涵预制→要点慢行 → 架空线路 → 箱涵顶进→恢复线路 →恢复列车常速。
线路加固:线路加固时,先将混凝土轨枕隔三抽一,抽换成木枕。然后采用3—7—3方式扣轨进行线路加固,即3根轨束分别铺设在两根轨的外侧,7根轨束铺设在两股轨中间。轨束采用P43长12.5m 的标准轨,每隔50cm 用φ22U型螺栓与∠63×63×6的角钢将轨束夹紧。轨束和枕木用U 形螺栓和扁铁制成的扣板连成一体。详见“线路加固示意图”。施工期间,
选派专人在线路加固地段两端按《技规》规定进行防护,并设立防护设施。线路加固好后架空线路采用D 型梁架空。
列车行驶钢轨钢轨束(P43) φ22U形螺栓
枕木线路加固示意图
线路加固示意图
1.5既有涵洞接长
既有涵洞接长,施工时须拆除既有涵洞出口或入口,将会影响到行车线的路基稳定及行车安全。为保证行车和施工安全,拆除既有涵洞端翼墙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增设钢板桩、挖孔桩等工艺对既有路基进行防护;必要时对既有线路采用施工便梁加固既有线防护,
路基、线路加固完成后,方可进行拆除既有涵洞设计拆除部分,采用人工配合使用风镐拆除砼、浆砌圬工。拆除后应立即对既有路基进行挡板或砌墙支护和接建涵洞施工。
接长涵的基础施工、砼施工、出入口浆砌片石砌筑、防水层、缺口夯填土按照“框架涵及圆涵”相应施工方法施工。
1.6邻线桥梁施工
邻线桥施工主要是做好对既有线的防护工作,特别是开挖承台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增设钢板桩、挖孔桩等工艺对既有路基进行防护后方可进行承台开挖施工。
1.7上跨桥梁及构筑物施工
1.7.1满堂支架施工
上跨桥梁及构筑物可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支架搭设时需要预留具有一定通行能力的门洞。
1.7.2悬臂挂篮施工
当上跨主河道、道路时,底部基础不能满足铺设满堂支架条件时候,而跨度又不满足标准梁预制时,采用悬臂挂篮现浇施工工艺。
1.7.3预制架设
当周围有预制场地的或具备运梁通道的可采用梁预制、吊车架设的方案,该方案仅在架设时需要临时封闭道路,安全压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