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为文章添色。

2、借鉴范文,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认识,升华文章的主题。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请一位同学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yáo)。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一天,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金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人们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霎时间,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飞上了天!

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时,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2、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抒情、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缺少议论抒情;议论抒情不当。今天我们来学习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为文章增色。

二、起步准备,佳作欣赏。

★《一缕阳光》放学路上,我跑到超市,买了个太阳形状的暖水袋和带有向日葵图案的贺卡,送到那位监考老师的办公桌上。

我在贺卡上写着:阳光是太阳的使者,透过一缕阳光,就能寻到太阳的踪迹。是你让我找到我的太阳,谢谢你,我的阳光。

一缕阳光,把我带到了这片阳光普照的地方,让我有机会播撒我的阳光。光辉中的希望,温暖了眼眶,就让这一缕阳光幻化成为幸福的彼岸,一片没有破晓,没有黄昏,没有黑夜,只有永恒的彼岸。而彼岸上,有你,有我……

★《手心里的温暖》 轻轻地,我托起掌心的白发。望着阳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经爬上她的额头,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有了斑斑点点,厚重的眼袋在阳光下更显突兀。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母亲的苍老,可是,母亲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安详满足。或许,儿女的幸福已经是她最大的收获,她的付出已经有了最好的回报。

紧紧地,我握住手中的白发,一种暖流自手心蔓延全身,这暖流比春日里的阳光更温暖。我不会忘记这手心的温暖,是它看着我慢慢成长。我会紧握着这掌心的温暖,让它陪我走过风风雨雨。

明确议论、抒情的作用:

一篇记叙文,在记叙、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它能使情感得

到渲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1、渲染情感

★爱的姿势(1)

无独有偶,当初在唐山大地震后,人们从废墟中挖掘,见到最多的场面也是父子、母 子抱在一起,他们只想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挡住断墙残砖带给他们的恐惧,以求孩子能够生还。

——爱的表现有千万种,而这生死相拥的悲壮场面却是让人最悲戚、最震撼、最不忍将其分开的伟大而平凡的爱的姿势!

2、点化细节

★爱的姿势(2)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3、点明主旨

★茶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去,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将茶叶蛋拿到班里,同学们没有笑我,我释怀了。

——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

★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因为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

4、深化主题

★冰心《小桔灯》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 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作者从小桔灯朦胧桔红的光转到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物写到精神,深入揭示了所写事物深刻的精神,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 爱的姿势(3)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三、教师讲解,方法指导。

记叙文中的议论,不是纯粹的议论性文章,而是指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性文字,用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情感。

1、怎样穿插议论抒情呢?

⑴对人物做出评价。《邓稼先》中,“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⑵议事情的得失。《养花》一文中,在叙述完养花的经历后总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⑶议经历的意义。《故乡》一文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意义深远,富有哲理。

⑷议认识上的收获。冯骥才的《珍珠鸟》在叙述完与珍珠鸟的相处后,写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使事情的意义更加深刻。

⑸议感情上的看法。魏巍的《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

⑹议品质上的影响。《藤野先生》中“只有他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运用时要注意,议论抒情要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切忌大段的议论。具体方法有: ⑴直接抒情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 ——《守候》

⑵妙用修辞

★例1、《暗香》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十点钟就关的,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才醒悟,人只要有善念,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令人可敬的,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的凋零。

★例2、刘中基《东河歌谣》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 念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痴痴的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

⑶叙议结合

★例1、感情的升华或许总要以物质的消融为代价。只有烂在心底的滋味才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就好像一次,母亲在大雪中等我回家,纯白一色的天地间,母亲立着,像个雪人,那天的雪花里就有一种烂苹果的甜甜的清香。 -----《烂了的味道》 ★例2、《好奇心》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⑷巧引妙用

★《妈妈的目光》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

小结: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四、小试牛刀:为下面几段描写添加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1、母亲总喜欢从箱底找出已开始烂的苹果,挖去两个小洞,洗净了,把完好的一半分给父亲,自己则嚼着另一半。

(事实上,母亲的爱一半给了父亲,另一半则蕴藏在心底,一点一滴地都给了我。)

2、张晨光《一缕阳光》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3、万通训《总想为你唱首歌》

每当放假的那天下午,我的心早已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到了她身边。当一下车时就看到站在村口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喉咙哽塞了,一种感动悄然而生。相视,微笑,没有过多的言语,却能倾吐心中的情深。后来,我才逐渐知道,几乎是每个星期五的下午,妈妈都会出现在村口,有时明知道我不会回来,她也会漫无目的地张望,好像我会突然蹦出来一样。

五、写作训练:

请以“战胜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要求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写作指导:“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为文章添色。

2、借鉴范文,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认识,升华文章的主题。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请一位同学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yáo)。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一天,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金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人们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霎时间,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飞上了天!

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时,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2、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抒情、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缺少议论抒情;议论抒情不当。今天我们来学习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为文章增色。

二、起步准备,佳作欣赏。

★《一缕阳光》放学路上,我跑到超市,买了个太阳形状的暖水袋和带有向日葵图案的贺卡,送到那位监考老师的办公桌上。

我在贺卡上写着:阳光是太阳的使者,透过一缕阳光,就能寻到太阳的踪迹。是你让我找到我的太阳,谢谢你,我的阳光。

一缕阳光,把我带到了这片阳光普照的地方,让我有机会播撒我的阳光。光辉中的希望,温暖了眼眶,就让这一缕阳光幻化成为幸福的彼岸,一片没有破晓,没有黄昏,没有黑夜,只有永恒的彼岸。而彼岸上,有你,有我……

★《手心里的温暖》 轻轻地,我托起掌心的白发。望着阳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经爬上她的额头,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有了斑斑点点,厚重的眼袋在阳光下更显突兀。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母亲的苍老,可是,母亲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安详满足。或许,儿女的幸福已经是她最大的收获,她的付出已经有了最好的回报。

紧紧地,我握住手中的白发,一种暖流自手心蔓延全身,这暖流比春日里的阳光更温暖。我不会忘记这手心的温暖,是它看着我慢慢成长。我会紧握着这掌心的温暖,让它陪我走过风风雨雨。

明确议论、抒情的作用:

一篇记叙文,在记叙、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它能使情感得

到渲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1、渲染情感

★爱的姿势(1)

无独有偶,当初在唐山大地震后,人们从废墟中挖掘,见到最多的场面也是父子、母 子抱在一起,他们只想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挡住断墙残砖带给他们的恐惧,以求孩子能够生还。

——爱的表现有千万种,而这生死相拥的悲壮场面却是让人最悲戚、最震撼、最不忍将其分开的伟大而平凡的爱的姿势!

2、点化细节

★爱的姿势(2)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3、点明主旨

★茶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去,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将茶叶蛋拿到班里,同学们没有笑我,我释怀了。

——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

★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因为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

4、深化主题

★冰心《小桔灯》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 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作者从小桔灯朦胧桔红的光转到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物写到精神,深入揭示了所写事物深刻的精神,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 爱的姿势(3)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三、教师讲解,方法指导。

记叙文中的议论,不是纯粹的议论性文章,而是指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性文字,用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情感。

1、怎样穿插议论抒情呢?

⑴对人物做出评价。《邓稼先》中,“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⑵议事情的得失。《养花》一文中,在叙述完养花的经历后总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⑶议经历的意义。《故乡》一文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意义深远,富有哲理。

⑷议认识上的收获。冯骥才的《珍珠鸟》在叙述完与珍珠鸟的相处后,写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使事情的意义更加深刻。

⑸议感情上的看法。魏巍的《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

⑹议品质上的影响。《藤野先生》中“只有他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运用时要注意,议论抒情要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切忌大段的议论。具体方法有: ⑴直接抒情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 ——《守候》

⑵妙用修辞

★例1、《暗香》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十点钟就关的,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才醒悟,人只要有善念,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令人可敬的,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的凋零。

★例2、刘中基《东河歌谣》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 念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痴痴的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

⑶叙议结合

★例1、感情的升华或许总要以物质的消融为代价。只有烂在心底的滋味才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就好像一次,母亲在大雪中等我回家,纯白一色的天地间,母亲立着,像个雪人,那天的雪花里就有一种烂苹果的甜甜的清香。 -----《烂了的味道》 ★例2、《好奇心》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⑷巧引妙用

★《妈妈的目光》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

小结: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四、小试牛刀:为下面几段描写添加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1、母亲总喜欢从箱底找出已开始烂的苹果,挖去两个小洞,洗净了,把完好的一半分给父亲,自己则嚼着另一半。

(事实上,母亲的爱一半给了父亲,另一半则蕴藏在心底,一点一滴地都给了我。)

2、张晨光《一缕阳光》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3、万通训《总想为你唱首歌》

每当放假的那天下午,我的心早已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到了她身边。当一下车时就看到站在村口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喉咙哽塞了,一种感动悄然而生。相视,微笑,没有过多的言语,却能倾吐心中的情深。后来,我才逐渐知道,几乎是每个星期五的下午,妈妈都会出现在村口,有时明知道我不会回来,她也会漫无目的地张望,好像我会突然蹦出来一样。

五、写作训练:

请以“战胜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要求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相关内容

  • 我最尊敬的老师作文教案
  • 我最尊敬的老师 一.训练目标: 1.继续学习写作记叙性文章.认真回顾教过自己的老师,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然后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或几个生活片断,来表现老师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特点.通过每件事或每个生活片断来表现这个老师的一个生活侧面. 2.写作时同学要注意记叙性散文的语言特点. 3.要训练 ...

  • 写人记事记叙文复习教案
  • 张家口市第五中学    常红红 目标: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基本把握其阅读方法.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难点:通过练习,能够熟练并灵活地运用阅读技巧,解决记叙文中整体感知类和理解体会类的题目. 课时:1课时 方法:归 ...

  • 如何指导学生在记叙文中穿插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 如何指导学生在记叙文中穿插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记叙文中恰当插入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进行渲染可以直接点明人物的思想性格,评价人物,阐明所写事件的本质意义:可以更鲜明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使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抒发出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也可以 ...

  • 5-6.在记叙中适当穿插抒情议论(教师版)
  • 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 一.学习目标: 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通过学习实例,掌握记叙文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 2.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议论抒情 (一)记叙 ...

  • 作文教案五亲情
  • 作文教案五亲情 教学目标:1.以情动人,动情感悟,从生活中去发现闪光的亲情 2.真实,写出真情,多一些美的语言,多一些思考的哲语 教学要求: 1.由粗到细,有侧重点,抽象具体化描写. 2.真诚的回忆自己的人生路,谁陪伴你一路走来,感悟人生 3.题目自拟,体裁随意,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记叙文 课时:2课 ...

  •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_"_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_"
  •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 ...

  •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 赵怀兵 教学目标 :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材分析 : 重点 :写作 难点 :写作 教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 ...

  • 八上一单元: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 单元主题: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固中 何强中 [写作导航] 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一.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 ...

  •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教案设计
  • <包身工>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