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一单元: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单元主题: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固中 何强中

[写作导航]

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一、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后一部分的议论,文章的主题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确,更表现不出“我”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如《第一次真好》的结尾就是这样。

(3)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如《行道树》全文中穿插了不少议论,自然地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记叙文中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如《最后一课》中我说的一句话。“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即是直接抒情。再如《黄河颂》中“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即作者在叙述描写中抒情。有的寄情于景,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寄情于事,如《安塞腰鼓》;有的寄情于物,如《紫藤萝瀑布》和《珍珠鸟》;还有的在议论中抒情,如《斑羚飞渡》中的句子。

(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如《安塞腰鼓》的开头部分。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三、如何处理好记叙与议论、抒情的关系

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抒情就无法感人。

其次是议论、抒情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抒情要真挚自然。

第四,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范文评析一]

下面这篇短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修改,才能使之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要求?

给咖啡加点糖

写完同学录,蓝重新看了这一页密密麻麻的字,里面将自己积蓄已久的话一字不漏地写在了纸上。蓝微微一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三年了,三年来她好像背了一个大包袱,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三年前,蓝与她发生了误会,从那时起彼此便处于僵持状态,多少次蓝曾试着去与她合好,可是倔强的脾气阻拦了她。她一次次想要去做,但一次又一次退缩了。今天要在她的同学录上写下毕业寄语,她也是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她尝试地将话语写下了,一把枷锁终于打开了。

一直以来,蓝都独品一杯没有加糖的黑咖啡,咖啡是自己选择的苦涩也只能独尝。其实她早该快乐了,只是不愿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片雨林。

谋事在人,只有去尝试才有希望。尝试,需要你有勇气面对眼前的困难,有毅力去排除阻碍,有信心相信一定会成功„

愿不愿意尝试,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或许尝试是艰难的,甚至有可能遭受失败,但是如果不愿意尝试,最终的结果将是失败。

勇敢地去尝试,其实一切皆有可能。既然你认定了那个目标,便要不顾一切地尝试去做,或许等待你的将是一片光明,满园的芬芳。

或许你正在独品一杯浓咖啡,尝试往里面加点糖,那会更醇香。敞开心扉,尝试着将心中的枷锁打开。

评析:主要问题在于文体杂糅,属于“四不像”作文,题目是记叙文的题目,一、二段都在记叙,接下来几段则变成了议论,导致“蓝”整个人物的消失。

修改稿:

给咖啡加点糖

写完同学录,蓝重新看了这一页密密麻麻的字,觉得里面早已将积蓄已久的心里话一字不漏地表达出来了。 蓝微微一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三年了,三年来她好像背着一个大包袱,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了。

三年前,蓝与她发生了误会,从那时起彼此便处于僵持状态,多少次蓝曾试着去与她

和好,可是蓝还是让自己的倔强脾气给阻拦住了。蓝一次次想要去尝试重新获得友谊,但一次次都退缩了。今天要在同学录上给她写毕业寄语,蓝也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尝试着将这些话写下,蓝发现,心里的那把枷锁终于打开了。

一直以来,蓝都喝没有加糖的黑咖啡,咖啡是自己选择的,苦涩也只能独尝。其实她早该快乐了,只是不愿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片雨林。

蓝想,有些起初觉得很难办到的事只要尝试着去做,其实也不一定就是那么难,比如重拾起往日的友谊。写完东西,蓝照例为自己冲了杯咖啡,但这一次加了点糖。呷了一口后,蓝觉得这次的咖啡多了点回味的东西。是的,也许习惯了独自品味一杯浓浓的苦咖啡,但尝试着往里面加点糖,味道是会更醇香的。蓝喝着不再苦涩的咖啡,想着刚才写下的那些文字,不觉地笑了。

[范文评析二]

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那杯香茶像退了潮的大海,虽然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把贝壳留给了沙滩;那个故事像落了山的太阳,虽然不能光芒四射,但它把星辰送给了苍穹。

——题记

一扇不大的窗把一个世界分成两半:窗内,悠悠的灯光洒满了整个书桌,那么清澈,也洒了一地,分不清是月光还是灯光;窗外,已是一片漆黑,不知是哪个画家把黑色的染料倾倒了一地,偶尔也有几点光亮,分不出是星光还是灯光。面对眼前几本厚厚的书本,心里不乏有些厌倦,但想起九年的苦读就为这一次中考,便又打起精神,埋头苦干„„

忽然,只觉得耳膜一阵振动,一串细细的脚步声,那么碎,那么轻,生怕打搅了我。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它承载了无数的爱,日夜奔走在两扇门之间,也连接在两颗心之间。“吱!”门轻轻地开了,母亲走到我旁边,轻轻地说:“不早了,睡吧,别累坏了。”“要睡你去睡没看我忙着呢吗?”我没好气地喊道,似乎这一声能把所有闷在心里的气都发泄掉。随后又是一阵脚步声,还是那么轻,那么碎,不同的是,声音越来越远„„

又是一个人独处。唉,我怎么能这样呢?这样和妈妈说话,妈妈会很伤心的。我眼前一阵模糊,两滴悔恨的泪水落在眼前的书上。

这时,又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只是比刚才更轻,更碎„„这回,她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放到书桌上说:“孩子喝杯茶吧,提提神。”“妈妈,”我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刚才是我不好„„”“傻孩子,妈妈怎么会怪你呢?马上就要中考了,妈妈当然希望你取得好成绩,但只是怕你累坏了身体,所以特地给你冲了杯茶„„”

母亲的话像一丝清风抚平了我心中的郁闷。茶要冲三次才能散发香气,人要承受无数次挫折,才能有所成就。一股股茶香沁人心脾,它融入了我的嗅觉,融入了我的内心,融入了我的血液,我整个人都被这香气包围着„„细想,这不正是母爱的味道吗?像茶一样幽香。

我沉浸在一片香气中,分不清是茶香,还是母亲的味道。

[点评]两串轻轻碎碎的脚步,两句简短的提醒,就表现出了深深的母爱。小作者很善于选取身边的小事,小细节来表现主题,叙述、描写的能力很强。但结尾一段的议论抒情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文题集萃]

1、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2、以“友爱在 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3、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审题思路]

1、这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他(她)既然能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你们的交往中就一定有值得回忆之处,文章应着力反映这一点。所写的对象,可以是往日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偶然相遇而印象深刻的人。

2、写作本文应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以构成一道完整的作文题;按题目要求,本文可写:友爱在我们的集体中,师生中,邻里中,村中„„因为取材的范围是由自己确定的,所以应该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写感受深切的事。关键的部分若能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效果肯定会很不一样的。

3、写好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好话题,准确把握“读”的内涵。“读”的本意是“依照文字念”。除本意外,还有引申义:或落实为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探究”、“认识”等;或着眼于体现主观情绪的“咀嚼”、“体味”、“欣赏”等;或着眼于体现大自然即观察大自然,读人生即认识人生,读一段生活经历即体味一段生活经历,等等。研究问题,准确把握“读”内涵及外延,至关重要。

化大为小。从以上审题,可以看出,本话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但是,开放性文题也有麻烦之处,就是可切入“点”太多,反而让人难以

取舍。读了一本好书,值得写;给我影响最大的人,值得赞美;环保——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题材重大,有分量;认识人生,关系到我们今后的人生方向„„可写的东西太多,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点呢?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自己认识最深刻的一点来写。

恰当地议论抒情。

单元主题: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固中 何强中

[写作导航]

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一、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后一部分的议论,文章的主题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确,更表现不出“我”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如《第一次真好》的结尾就是这样。

(3)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如《行道树》全文中穿插了不少议论,自然地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记叙文中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如《最后一课》中我说的一句话。“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即是直接抒情。再如《黄河颂》中“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即作者在叙述描写中抒情。有的寄情于景,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寄情于事,如《安塞腰鼓》;有的寄情于物,如《紫藤萝瀑布》和《珍珠鸟》;还有的在议论中抒情,如《斑羚飞渡》中的句子。

(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如《安塞腰鼓》的开头部分。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三、如何处理好记叙与议论、抒情的关系

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抒情就无法感人。

其次是议论、抒情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抒情要真挚自然。

第四,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范文评析一]

下面这篇短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修改,才能使之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要求?

给咖啡加点糖

写完同学录,蓝重新看了这一页密密麻麻的字,里面将自己积蓄已久的话一字不漏地写在了纸上。蓝微微一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三年了,三年来她好像背了一个大包袱,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三年前,蓝与她发生了误会,从那时起彼此便处于僵持状态,多少次蓝曾试着去与她合好,可是倔强的脾气阻拦了她。她一次次想要去做,但一次又一次退缩了。今天要在她的同学录上写下毕业寄语,她也是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她尝试地将话语写下了,一把枷锁终于打开了。

一直以来,蓝都独品一杯没有加糖的黑咖啡,咖啡是自己选择的苦涩也只能独尝。其实她早该快乐了,只是不愿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片雨林。

谋事在人,只有去尝试才有希望。尝试,需要你有勇气面对眼前的困难,有毅力去排除阻碍,有信心相信一定会成功„

愿不愿意尝试,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或许尝试是艰难的,甚至有可能遭受失败,但是如果不愿意尝试,最终的结果将是失败。

勇敢地去尝试,其实一切皆有可能。既然你认定了那个目标,便要不顾一切地尝试去做,或许等待你的将是一片光明,满园的芬芳。

或许你正在独品一杯浓咖啡,尝试往里面加点糖,那会更醇香。敞开心扉,尝试着将心中的枷锁打开。

评析:主要问题在于文体杂糅,属于“四不像”作文,题目是记叙文的题目,一、二段都在记叙,接下来几段则变成了议论,导致“蓝”整个人物的消失。

修改稿:

给咖啡加点糖

写完同学录,蓝重新看了这一页密密麻麻的字,觉得里面早已将积蓄已久的心里话一字不漏地表达出来了。 蓝微微一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三年了,三年来她好像背着一个大包袱,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了。

三年前,蓝与她发生了误会,从那时起彼此便处于僵持状态,多少次蓝曾试着去与她

和好,可是蓝还是让自己的倔强脾气给阻拦住了。蓝一次次想要去尝试重新获得友谊,但一次次都退缩了。今天要在同学录上给她写毕业寄语,蓝也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尝试着将这些话写下,蓝发现,心里的那把枷锁终于打开了。

一直以来,蓝都喝没有加糖的黑咖啡,咖啡是自己选择的,苦涩也只能独尝。其实她早该快乐了,只是不愿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片雨林。

蓝想,有些起初觉得很难办到的事只要尝试着去做,其实也不一定就是那么难,比如重拾起往日的友谊。写完东西,蓝照例为自己冲了杯咖啡,但这一次加了点糖。呷了一口后,蓝觉得这次的咖啡多了点回味的东西。是的,也许习惯了独自品味一杯浓浓的苦咖啡,但尝试着往里面加点糖,味道是会更醇香的。蓝喝着不再苦涩的咖啡,想着刚才写下的那些文字,不觉地笑了。

[范文评析二]

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那杯香茶像退了潮的大海,虽然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把贝壳留给了沙滩;那个故事像落了山的太阳,虽然不能光芒四射,但它把星辰送给了苍穹。

——题记

一扇不大的窗把一个世界分成两半:窗内,悠悠的灯光洒满了整个书桌,那么清澈,也洒了一地,分不清是月光还是灯光;窗外,已是一片漆黑,不知是哪个画家把黑色的染料倾倒了一地,偶尔也有几点光亮,分不出是星光还是灯光。面对眼前几本厚厚的书本,心里不乏有些厌倦,但想起九年的苦读就为这一次中考,便又打起精神,埋头苦干„„

忽然,只觉得耳膜一阵振动,一串细细的脚步声,那么碎,那么轻,生怕打搅了我。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它承载了无数的爱,日夜奔走在两扇门之间,也连接在两颗心之间。“吱!”门轻轻地开了,母亲走到我旁边,轻轻地说:“不早了,睡吧,别累坏了。”“要睡你去睡没看我忙着呢吗?”我没好气地喊道,似乎这一声能把所有闷在心里的气都发泄掉。随后又是一阵脚步声,还是那么轻,那么碎,不同的是,声音越来越远„„

又是一个人独处。唉,我怎么能这样呢?这样和妈妈说话,妈妈会很伤心的。我眼前一阵模糊,两滴悔恨的泪水落在眼前的书上。

这时,又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只是比刚才更轻,更碎„„这回,她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放到书桌上说:“孩子喝杯茶吧,提提神。”“妈妈,”我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刚才是我不好„„”“傻孩子,妈妈怎么会怪你呢?马上就要中考了,妈妈当然希望你取得好成绩,但只是怕你累坏了身体,所以特地给你冲了杯茶„„”

母亲的话像一丝清风抚平了我心中的郁闷。茶要冲三次才能散发香气,人要承受无数次挫折,才能有所成就。一股股茶香沁人心脾,它融入了我的嗅觉,融入了我的内心,融入了我的血液,我整个人都被这香气包围着„„细想,这不正是母爱的味道吗?像茶一样幽香。

我沉浸在一片香气中,分不清是茶香,还是母亲的味道。

[点评]两串轻轻碎碎的脚步,两句简短的提醒,就表现出了深深的母爱。小作者很善于选取身边的小事,小细节来表现主题,叙述、描写的能力很强。但结尾一段的议论抒情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文题集萃]

1、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2、以“友爱在 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3、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审题思路]

1、这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他(她)既然能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你们的交往中就一定有值得回忆之处,文章应着力反映这一点。所写的对象,可以是往日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偶然相遇而印象深刻的人。

2、写作本文应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以构成一道完整的作文题;按题目要求,本文可写:友爱在我们的集体中,师生中,邻里中,村中„„因为取材的范围是由自己确定的,所以应该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写感受深切的事。关键的部分若能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效果肯定会很不一样的。

3、写好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好话题,准确把握“读”的内涵。“读”的本意是“依照文字念”。除本意外,还有引申义:或落实为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探究”、“认识”等;或着眼于体现主观情绪的“咀嚼”、“体味”、“欣赏”等;或着眼于体现大自然即观察大自然,读人生即认识人生,读一段生活经历即体味一段生活经历,等等。研究问题,准确把握“读”内涵及外延,至关重要。

化大为小。从以上审题,可以看出,本话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但是,开放性文题也有麻烦之处,就是可切入“点”太多,反而让人难以

取舍。读了一本好书,值得写;给我影响最大的人,值得赞美;环保——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题材重大,有分量;认识人生,关系到我们今后的人生方向„„可写的东西太多,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点呢?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自己认识最深刻的一点来写。

恰当地议论抒情。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 单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 习 第一单元 通过学习名人的人生道路历程和奋斗体会,联系自己,思索.感悟人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学习掌握复杂记叙文,特别是学习提炼从平凡生活中观察人.事,写出人物特点的手 ...

  • 2013版(人教版)初中全部语文教材分析
  • 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点解读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 ...

  • 第一次作文指导教案
  • 第一次作文指导教案 综合性学习1<雨的诉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 ...

  • 写作特点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 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2010年12月13日 第644期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高级教师 沈国全 ◎本期出场名师 沈国全,中学高级教师,嘉定区高三语文教研员.历任多所名校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长期致力于高考命题研究,现为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东 ...

  • 鲁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计划
  • [转载]鲁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计划(分册) [ 2012-4-12 15:21:00 | By: 实验中学景莉 ] 推荐 六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学习优秀习作的写作方法. 3.运用所学的习作方法更好的完成习作. 4.通过讲评习作提高学 ...

  • 初中教材重难点梳理.
  • 初中教材重难点梳理 七年级上(书本后有常错字表及常用词语表) 第一单元 <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四首><安恩和奶牛><古代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亲近文学 重点:理解标题含义,能体会文章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的的情感.领会现代诗 ...

  •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双木游语文站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写作专题整合的背景 作文是语文的核心.你在学习字词.造句.阅读等知识时要始终贯穿作文.在高考中,作文占70分,但是,跟作文能力直接相关的语言表达是12分,其他的基础题阅读理解题跟作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 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第二单元单元规划 在品读了许多中外优秀的诗歌,灵魂受到涤荡之后,本单元我们要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游览自然风物之后的收获.这不单是一次情感的旅程,更是一次体验人生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对自然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强自己的观察 ...

  •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 记叙文写作指导:"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为文章添色. 2.借鉴范文,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认识,升华文章的主题.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请一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