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特点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2010年12月13日 第644期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高级教师 沈国全

◎本期出场名师

沈国全,中学高级教师,嘉定区高三语文教研员。历任多所名校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长期致力于高考命题研究,现为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东方有线名师讲座高中语文主讲、嘉定区教育咨询中心语文专家组组长,嘉定区语文名师工作室导师。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课堂教学、学术论文、文学作品评比奖项。

经典试题

例1.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4分)(2004年上海春考试卷)

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D.全文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展开阐述。

E.本文不仅引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而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

F.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

【细解】B、C涉及到例证、举例的典型性等论证方法。D项讨论三个段落之间的关系,“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属于论证思路。E项,引用。F项“对比说理”,也是讨论论证方法。C错在“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是说明鲁迅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D错在对“由表及里”的判断。

【答案】CD

可见关于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涉及到的有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

例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_。(6分)(2008年上海春考试卷)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细解】我们看,选择项中依次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线索及其作用,总写,由面及点,引入,对比,衬托,承上启下,叙述、描写、抒情,语言等。大体可分为: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这些都是对抒情散文写作特点的考查。

原文虽然有“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句子,但并未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是一句描写的句子。文章对“镇子的青灰色”并未作相应的详尽描写。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这种说法用在两相对照或侧面描写中。D项对描写的作用理解错误,“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仅仅用来突出其“久远的历史”,或许还有“历史人物辈出”。

【答案】CD(答对一个给3分)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6分)(2006年上海秋考试卷)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③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嫉恶如仇的性格。

【细解】关注的仍然是思路、表达方式、结构、语言、词藻,还有对修辞手法作用的判断。可见写作特点的分析还包括修辞手法的作用研究。

A项中,⑥~⑧段是文章的第三层,介绍冰心的文学创作;B项文章引用《春水》是为了阐明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C项的错误是“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大海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关爱众生的,但用“柔情”一词似乎不妥;母爱意象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不是“关爱众生”。E项中的“词藻华丽”不准确。

【答案】DF

例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6分)(2008年上海秋考试卷)

A.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B.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

C.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D.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细解】涉及到描写的特点、作用,叙述方式,结构特点。尤其要注意的是:视角。这是新批评的话语。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叙事性。所以考点又有所变化。

A的问题出在“少年时代”,文中所记的是“我”童年时期的事情(“我四岁那年”)。B项的问题是“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实际上只在结尾点到,并未“描写细致入微”。D,没有讴歌“故乡的美丽”。F的问题在“点面结合”,全文并没有对“农村老人群体”作面上的描写。曾祖母应该说是农村老人群体的代表,是他们中的典型。

【答案】CE。

考点精析

文章的思路,外显就是结构,内在的思路,还包括由此及彼的联想、情感的展开等,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文脉。结构这个词,可以是动词,就是把准备写进文章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有条理的组织;也可以是名词,指文章的段落层次。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文章自然断开的一个个单元叫做段落,把文章内在的思路变化归为层次,于是一般情况下,层次等于或大于段落。

写作特点,即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它应该如何分析呢?或者说,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呢?首先写作是怎么回事,一个内容是如何完成表达的,过程怎样?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每人、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所以,一般来说,应包括四个方面:构思上,包括文体的选择;结构上,包括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等;表达技巧上的,包括修辞手法;语言上,包括语言风格、特点等。

构思上:文体的选择,包括表达方式的选择。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我们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要熟悉。叙述是对经过的再现,描写是对情境的再现,议论有思辨,说明是客观介绍,各有不同。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依托于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直抒胸臆则属于直接抒情。还有一种反文体,如用寓言形式议论,用叙述的形式抒情等。

结构上:关注的是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推进,以及这些段落出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不同的文体结构形态也有不同。如果是记叙性文章,需要考虑的有线索的使用,铺垫、照应、衬托,有时还会有伏笔、悬念等。其次是顺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平叙等。还有,详略、主次的安排,人称的变化,观察、写作的视角等。对各种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的特征辨识及其作用也要理解。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如果是议论性文字,所谓的先总后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正反对照,层层深入,等等,都是常见的结构形态,我们要能辨析并理解其作用。

表达技巧上: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词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从整体上看,不同文体的作品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抒情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语言上:要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庄重、诙谐、幽默等之分,知道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然后根据所给文段或语句,仔细斟酌,准确判断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是6分。偶尔也有简答题、选择填空题等。

解题方法

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考查多数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解题的重点是对所给分析文字的辨析。而辨析的能力来自于自己对作品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准确判断,其中的要害是对相关术语的准确理解及使用。建议同学们结合课本复习这些概念、术语。

比如,在复习高二宋词单元,可以完成这样的作业——

手法教材相关内容特点及作用

虚实结合《雨霖铃》上片写实景,下篇写虚景,虚实相应,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动静映衬《远浦帆归》由两组画面构成,一是黄昏水边,突出静,一是傍晚断桥,突出动。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对比《潼关怀古》“宫阙万间作了土”,万间宫阙化为废墟的深沉感慨,吊古伤今。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沈国全,中学高级教师,嘉定区高三语文教研员。历任多所名校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长期致力于高考命题研究,现为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东方有线名师讲座高中语文主讲、嘉定区教育咨询中心语文专家组组长,嘉定区语文名师工作室导师。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课堂教学、学术论文、文学作品评比奖项。

经典试题

例1.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4分)(2004年上海春考试卷)

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D.全文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展开阐述。

E.本文不仅引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而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

F.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

【细解】B、C涉及到例证、举例的典型性等论证方法。D项讨论三个段落之间的关系,“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属于论证思路。E项,引用。F项“对比说理”,也是讨论论证方法。C错在“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是说明鲁迅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D错在对“由表及里”的判断。

【答案】CD

可见关于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涉及到的有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

例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_。(6分)(2008年上海春考试卷)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细解】我们看,选择项中依次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线索及其作用,总写,由面及点,引入,对比,衬托,承上启下,叙述、描写、抒情,语言等。大体可分为: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这些都是对抒情散文写作特点的考查。

原文虽然有“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句子,但并未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是一句描写的句子。文章对“镇子的青灰色”并未作相应的详尽描写。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这种说法用在两相对照或侧面描写中。D项对描写的作用理解错误,“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仅仅用来突出其“久远的历史”,或许还有“历史人物辈出”。

【答案】CD(答对一个给3分)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6分)(2006年上海秋考试卷)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③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嫉恶如仇的性格。

【细解】关注的仍然是思路、表达方式、结构、语言、词藻,还有对修辞手法作用的判断。可见写作特点的分析还包括修辞手法的作用研究。

A项中,⑥~⑧段是文章的第三层,介绍冰心的文学创作;B项文章引用《春水》是为了阐明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C项的错误是“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大海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关爱众生的,但用“柔情”一词似乎不妥;母爱意象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不是“关爱众生”。E项中的“词藻华丽”不准确。

【答案】DF

例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6分)(2008年上海秋考试卷)

A.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B.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

C.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D.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细解】涉及到描写的特点、作用,叙述方式,结构特点。尤其要注意的是:视角。这是新批评的话语。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叙事性。所以考点又有所变化。

A的问题出在“少年时代”,文中所记的是“我”童年时期的事情(“我四岁那年”)。B项的问题是“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实际上只在结尾点到,并未“描写细致入微”。D,没有讴歌“故乡的美丽”。F的问题在“点面结合”,全文并没有对“农村老人群体”作面上的描写。曾祖母应该说是农村老人群体的代表,是他们中的典型。

【答案】CE。

考点精析

文章的思路,外显就是结构,内在的思路,还包括由此及彼的联想、情感的展开等,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文脉。结构这个词,可以是动词,就是把准备写进文章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有条理的组织;也可以是名词,指文章的段落层次。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文章自然断开的一个个单元叫做段落,把文章内在的思路变化归为层次,于是一般情况下,层次等于或大于段落。

写作特点,即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它应该如何分析呢?或者说,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呢?首先写作是怎么回事,一个内容是如何完成表达的,过程怎样?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每人、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所以,一般来说,应包括四个方面:构思上,包括文体的选择;结构上,包括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等;表达技巧上的,包括修辞手法;语言上,包括语言风格、特点等。

构思上:文体的选择,包括表达方式的选择。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我们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要熟悉。叙述是对经过的再现,描写是对情境的再现,议论有思辨,说明是客观介绍,各有不同。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依托于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直抒胸臆则属于直接抒情。还有一种反文体,如用寓言形式议论,用叙述的形式抒情等。

结构上:关注的是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推进,以及这些段落出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不同的文体结构形态也有不同。如果是记叙性文章,需要考虑的有线索的使用,铺垫、照应、衬托,有时还会有伏笔、悬念等。其次是顺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平叙等。还有,详略、主次的安排,人称的变化,观察、写作的视角等。对各种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的特征辨识及其作用也要理解。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如果是议论性文字,所谓的先总后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正反对照,层层深入,等等,都是常见的结构形态,我们要能辨析并理解其作用。

表达技巧上: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词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从整体上看,不同文体的作品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抒情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语言上:要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庄重、诙谐、幽默等之分,知道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然后根据所给文段或语句,仔细斟酌,准确判断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是6分。偶尔也有简答题、选择填空题等。

解题方法

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考查多数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解题的重点是对所给分析文字的辨析。而辨析的能力来自于自己对作品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准确判断,其中的要害是对相关术语的准确理解及使用。建议同学们结合课本复习这些概念、术语。

比如,在复习高二宋词单元,可以完成这样的作业——

手法教材相关内容特点及作用

虚实结合《雨霖铃》上片写实景,下篇写虚景,虚实相应,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动静映衬《远浦帆归》由两组画面构成,一是黄昏水边,突出静,一是傍晚断桥,突出动。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对比《潼关怀古》“宫阙万间作了土”,万间宫阙化为废墟的深沉感慨,吊古伤今。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2010年12月13日 第644期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高级教师 沈国全

◎本期出场名师

沈国全,中学高级教师,嘉定区高三语文教研员。历任多所名校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长期致力于高考命题研究,现为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东方有线名师讲座高中语文主讲、嘉定区教育咨询中心语文专家组组长,嘉定区语文名师工作室导师。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课堂教学、学术论文、文学作品评比奖项。

经典试题

例1.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4分)(2004年上海春考试卷)

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D.全文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展开阐述。

E.本文不仅引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而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

F.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

【细解】B、C涉及到例证、举例的典型性等论证方法。D项讨论三个段落之间的关系,“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属于论证思路。E项,引用。F项“对比说理”,也是讨论论证方法。C错在“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是说明鲁迅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D错在对“由表及里”的判断。

【答案】CD

可见关于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涉及到的有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

例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_。(6分)(2008年上海春考试卷)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细解】我们看,选择项中依次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线索及其作用,总写,由面及点,引入,对比,衬托,承上启下,叙述、描写、抒情,语言等。大体可分为: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这些都是对抒情散文写作特点的考查。

原文虽然有“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句子,但并未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是一句描写的句子。文章对“镇子的青灰色”并未作相应的详尽描写。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这种说法用在两相对照或侧面描写中。D项对描写的作用理解错误,“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仅仅用来突出其“久远的历史”,或许还有“历史人物辈出”。

【答案】CD(答对一个给3分)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6分)(2006年上海秋考试卷)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③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嫉恶如仇的性格。

【细解】关注的仍然是思路、表达方式、结构、语言、词藻,还有对修辞手法作用的判断。可见写作特点的分析还包括修辞手法的作用研究。

A项中,⑥~⑧段是文章的第三层,介绍冰心的文学创作;B项文章引用《春水》是为了阐明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C项的错误是“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大海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关爱众生的,但用“柔情”一词似乎不妥;母爱意象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不是“关爱众生”。E项中的“词藻华丽”不准确。

【答案】DF

例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6分)(2008年上海秋考试卷)

A.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B.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

C.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D.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细解】涉及到描写的特点、作用,叙述方式,结构特点。尤其要注意的是:视角。这是新批评的话语。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叙事性。所以考点又有所变化。

A的问题出在“少年时代”,文中所记的是“我”童年时期的事情(“我四岁那年”)。B项的问题是“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实际上只在结尾点到,并未“描写细致入微”。D,没有讴歌“故乡的美丽”。F的问题在“点面结合”,全文并没有对“农村老人群体”作面上的描写。曾祖母应该说是农村老人群体的代表,是他们中的典型。

【答案】CE。

考点精析

文章的思路,外显就是结构,内在的思路,还包括由此及彼的联想、情感的展开等,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文脉。结构这个词,可以是动词,就是把准备写进文章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有条理的组织;也可以是名词,指文章的段落层次。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文章自然断开的一个个单元叫做段落,把文章内在的思路变化归为层次,于是一般情况下,层次等于或大于段落。

写作特点,即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它应该如何分析呢?或者说,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呢?首先写作是怎么回事,一个内容是如何完成表达的,过程怎样?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每人、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所以,一般来说,应包括四个方面:构思上,包括文体的选择;结构上,包括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等;表达技巧上的,包括修辞手法;语言上,包括语言风格、特点等。

构思上:文体的选择,包括表达方式的选择。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我们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要熟悉。叙述是对经过的再现,描写是对情境的再现,议论有思辨,说明是客观介绍,各有不同。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依托于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直抒胸臆则属于直接抒情。还有一种反文体,如用寓言形式议论,用叙述的形式抒情等。

结构上:关注的是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推进,以及这些段落出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不同的文体结构形态也有不同。如果是记叙性文章,需要考虑的有线索的使用,铺垫、照应、衬托,有时还会有伏笔、悬念等。其次是顺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平叙等。还有,详略、主次的安排,人称的变化,观察、写作的视角等。对各种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的特征辨识及其作用也要理解。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如果是议论性文字,所谓的先总后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正反对照,层层深入,等等,都是常见的结构形态,我们要能辨析并理解其作用。

表达技巧上: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词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从整体上看,不同文体的作品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抒情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语言上:要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庄重、诙谐、幽默等之分,知道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然后根据所给文段或语句,仔细斟酌,准确判断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是6分。偶尔也有简答题、选择填空题等。

解题方法

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考查多数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解题的重点是对所给分析文字的辨析。而辨析的能力来自于自己对作品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准确判断,其中的要害是对相关术语的准确理解及使用。建议同学们结合课本复习这些概念、术语。

比如,在复习高二宋词单元,可以完成这样的作业——

手法教材相关内容特点及作用

虚实结合《雨霖铃》上片写实景,下篇写虚景,虚实相应,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动静映衬《远浦帆归》由两组画面构成,一是黄昏水边,突出静,一是傍晚断桥,突出动。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对比《潼关怀古》“宫阙万间作了土”,万间宫阙化为废墟的深沉感慨,吊古伤今。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沈国全,中学高级教师,嘉定区高三语文教研员。历任多所名校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长期致力于高考命题研究,现为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东方有线名师讲座高中语文主讲、嘉定区教育咨询中心语文专家组组长,嘉定区语文名师工作室导师。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课堂教学、学术论文、文学作品评比奖项。

经典试题

例1.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4分)(2004年上海春考试卷)

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D.全文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展开阐述。

E.本文不仅引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而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

F.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

【细解】B、C涉及到例证、举例的典型性等论证方法。D项讨论三个段落之间的关系,“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属于论证思路。E项,引用。F项“对比说理”,也是讨论论证方法。C错在“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是说明鲁迅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D错在对“由表及里”的判断。

【答案】CD

可见关于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涉及到的有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

例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_。(6分)(2008年上海春考试卷)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细解】我们看,选择项中依次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线索及其作用,总写,由面及点,引入,对比,衬托,承上启下,叙述、描写、抒情,语言等。大体可分为: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这些都是对抒情散文写作特点的考查。

原文虽然有“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句子,但并未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是一句描写的句子。文章对“镇子的青灰色”并未作相应的详尽描写。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这种说法用在两相对照或侧面描写中。D项对描写的作用理解错误,“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仅仅用来突出其“久远的历史”,或许还有“历史人物辈出”。

【答案】CD(答对一个给3分)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6分)(2006年上海秋考试卷)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③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嫉恶如仇的性格。

【细解】关注的仍然是思路、表达方式、结构、语言、词藻,还有对修辞手法作用的判断。可见写作特点的分析还包括修辞手法的作用研究。

A项中,⑥~⑧段是文章的第三层,介绍冰心的文学创作;B项文章引用《春水》是为了阐明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C项的错误是“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大海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关爱众生的,但用“柔情”一词似乎不妥;母爱意象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不是“关爱众生”。E项中的“词藻华丽”不准确。

【答案】DF

例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6分)(2008年上海秋考试卷)

A.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B.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

C.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D.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细解】涉及到描写的特点、作用,叙述方式,结构特点。尤其要注意的是:视角。这是新批评的话语。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叙事性。所以考点又有所变化。

A的问题出在“少年时代”,文中所记的是“我”童年时期的事情(“我四岁那年”)。B项的问题是“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实际上只在结尾点到,并未“描写细致入微”。D,没有讴歌“故乡的美丽”。F的问题在“点面结合”,全文并没有对“农村老人群体”作面上的描写。曾祖母应该说是农村老人群体的代表,是他们中的典型。

【答案】CE。

考点精析

文章的思路,外显就是结构,内在的思路,还包括由此及彼的联想、情感的展开等,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文脉。结构这个词,可以是动词,就是把准备写进文章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有条理的组织;也可以是名词,指文章的段落层次。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文章自然断开的一个个单元叫做段落,把文章内在的思路变化归为层次,于是一般情况下,层次等于或大于段落。

写作特点,即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它应该如何分析呢?或者说,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呢?首先写作是怎么回事,一个内容是如何完成表达的,过程怎样?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每人、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所以,一般来说,应包括四个方面:构思上,包括文体的选择;结构上,包括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等;表达技巧上的,包括修辞手法;语言上,包括语言风格、特点等。

构思上:文体的选择,包括表达方式的选择。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我们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要熟悉。叙述是对经过的再现,描写是对情境的再现,议论有思辨,说明是客观介绍,各有不同。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依托于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直抒胸臆则属于直接抒情。还有一种反文体,如用寓言形式议论,用叙述的形式抒情等。

结构上:关注的是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推进,以及这些段落出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不同的文体结构形态也有不同。如果是记叙性文章,需要考虑的有线索的使用,铺垫、照应、衬托,有时还会有伏笔、悬念等。其次是顺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平叙等。还有,详略、主次的安排,人称的变化,观察、写作的视角等。对各种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的特征辨识及其作用也要理解。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如果是议论性文字,所谓的先总后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正反对照,层层深入,等等,都是常见的结构形态,我们要能辨析并理解其作用。

表达技巧上: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词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从整体上看,不同文体的作品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抒情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语言上:要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庄重、诙谐、幽默等之分,知道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然后根据所给文段或语句,仔细斟酌,准确判断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是6分。偶尔也有简答题、选择填空题等。

解题方法

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考查多数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解题的重点是对所给分析文字的辨析。而辨析的能力来自于自己对作品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准确判断,其中的要害是对相关术语的准确理解及使用。建议同学们结合课本复习这些概念、术语。

比如,在复习高二宋词单元,可以完成这样的作业——

手法教材相关内容特点及作用

虚实结合《雨霖铃》上片写实景,下篇写虚景,虚实相应,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动静映衬《远浦帆归》由两组画面构成,一是黄昏水边,突出静,一是傍晚断桥,突出动。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对比《潼关怀古》“宫阙万间作了土”,万间宫阙化为废墟的深沉感慨,吊古伤今。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高一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学生刚上高中,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方法等都不熟悉,老师必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基础知识:落实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 ...

  •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1
  • 语文组教研活动(一) 时间:9月3号 地点:学校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 主题:1.总结上学期工作 2.讨论本学期活动安排 ⑴在继续坚持上学期"语感教学培养"的基础上,侧重教学常规工作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⑵主动申报校内教研课: ⑶加强针对我校教学实际的理论学习: ⑷积 ...

  •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 ...

  • 大阅读解题技巧
  • 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总结 大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审题.答题三大关键步骤 文学类阅读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实用类阅读以传记和新闻为主. 答题基本原则:整体把握,圈点勾画,多答一些,从原文中来,到原文中去. 做好阅读理解题当然主要靠长期形成的阅读能力,但是 ...

  • 高考复习语文知识大全
  • 高考语文总复习金钥匙--方法篇 01 高考语文试题答题要点 一.选择题 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注意选对的.错的.错的少的.多的.相同的.不相同的,用铅笔划出. 1.拼音:复习形声字误读的,多音字,常见读错字.见<优化设计(上)>. 2.错别字:见整理出的或<优化设计(上)>,错 ...

  • 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 篇一:语文听课评课稿 语文 评课稿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徐银花 开学以来,我听了 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 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 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 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 ...

  • 现代文阅读考点剖析与窍门点击1
  • 考点连线 这一部分主要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两个知识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其中的"理解"还包含了"阐释"的要求,即:在选择题中能对词.句含义的阐释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表述题中能对词.句的含义做出准确的阐释. 应该明确的是,词. ...

  •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导 言 1.课程定位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 ...

  •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及
  •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