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生平介绍及经典语录

品读人物——毕淑敏

◇ 寥寥几言,述之概况

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

年(17岁)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

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

等。1980年(28岁)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

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

家,1991年(39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

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35岁)

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37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

会。 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

◇ 洒洒几面,那些过往

1969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不满17岁的毕淑敏,

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

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了。这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

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五千米以上。前不久,我

陪她考察京东丫髻山森林公园,毕竟是春天,天格外地蓝,阳

光格外地暖,空气格外地清新,她深吸一口,仿佛要把这蓝天

这阳光这空气,全吸进去,而后慨叹一声:藏北哪有啊,空气

稀薄,缺氧使人简直难以生存。她不明白,那么高的山上,阳

光照着,觉不出暖和。当时与她同去的共有5名女兵。那个部

队从来没有女兵,破天荒了。及至今天,军区首长告诉她:现

在也没有,她们是唯一的,后无来者了。三年后,她去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原本要去军

医大的,因受林彪事件影响,重灾区的军医大迟迟未招生,又不能再等,只有先走为上。在校成绩优异,院方要她留校,想把她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如果真的留校了,一心于救死扶伤的事业,或许真的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一名教授专家,那么是否还会有今天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出色的女作家,一位国家一级作家?她真心地感谢母校对她的厚爱与挽留,她对我说:部队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她不回去,以后所在的部队就没有名额了。她毅然回到阿里那个地方,谁料女兵们都调了,报道时干部科长翻出过去的名单,查出有个毕淑敏,性别中写的却是男性,因为这几年里部队已无女兵了。一干就是5年,直到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做医务所长、主治医师,1991年成为专业作家,前后行医22年,对医生职业,她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尤其有几条生命就是在死亡边缘,她一把手拉回的。看到一个个生命的复活与重新焕发青春,那份情感非常人所能体味。

编辑本段发展

她父亲也是一位军人,官至师级,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只是由于那一代人所处的环境,老人家一生戎马,始终未能从事文学。一天,父亲突然对她说:我看你是可以写一点东西的。她也确实想把藏北的军旅生活表现出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悄然动笔了,一周内就完成处女作《昆仑殇》。这是1986年,她34岁时。对于一个从未写过东西的人来说,起手就中篇,难免没有底数与把握。丈夫芦书坤骑着自行车送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可往往也有例外,这部中篇第二年在《昆仑》杂志发表,引起轰动,并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她从此步入中国文坛。这期间,她边做医生边写作,后来,发觉写作与医生是不可以同时做的。她十分敬重医生的职业,尽管她做基层医生,危在旦夕的病不多,但也要全心全意地做好,不能分心,这是一个务实的世界,不能随意夸张修改延误,更不能有丝毫失误,毕竟人命关天,责任感事业心要她必须这样想这样做。所以,她所在厂的一名下岗职工,恰到她朋友家做保姆,谈起她来,连连称赞好大夫,眉飞色舞地谈了半天,结果连该干的活都没干。她深知写作是一个想象的世界,虚拟的世界,可以夸张,不满意还可以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即使写完了,发表了好,不发表也无所谓,毕竟是自己的事,与人无碍。她成天在这两个世界跳来跳去,总觉处一种两难境地。这时,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慧眼识才,调她去做专业作家,悬壶济世22年,要她从此脱下白大褂,离开医生岗位,内心很痛苦,实在难下决心,况且她已近不惑之年,对以后的创作没有把握。她手里足足攥了两个月的调令,一番痛苦的徘徊思考,最后还是脱下白大褂,放下手术刀,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很难样样兼顾,鱼与熊掌全得。她自此一心一意写作了,写作,又深感底气不足,便想方设法弥补,先是自学广播电大中文系课程,而后又拿下文学硕士,现在正攻读心理学博士。王蒙说她“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她就是以这样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到文坛的今天。

◇ 细腻言语,众人衷肠

迄今为止,她已发表近四百万字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其内容归拢来,一是反映藏北军旅生活,二是反映医生方面的生活,作品中始终关注关怀着人的生存状态,除去西藏生活与做医生的特殊经历,还有就是她做女人做母亲的天性使然。故此,几乎她每完成一部作品,总会造成文坛轰动,引起社会反响,虽没有大红大紫于一时,作品却可持久地一版再版,如散文集《素面朝天》,多次重印;厚厚地八卷本《毕淑敏文集》,2002年1月发行,2月即告脱销再版,在当今纯文学低迷的境况下,“毕淑敏现象”实在值得研究。她的小说,因是医生,笔下便从没忘记医生治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将对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作一种集道德、文学与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及行为方式。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根本是希望人们更好地活下去,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可以说,她的小说携带着高原的严寒,青春的沉重,生命的厚实以及对死亡的冷静,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灵魂,而冷静理智的叙述,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罕见的磅礴大气。确实,创作不仅需要作家对所写内容的熟悉,更需要作家真正刻骨铭心的体验,应当是她成功的基础。长篇《红处方》、《血玲珑》也好,中篇《昆仑殇》、《生生不已》、《预约死亡》也好,短篇《紫色人形》、《一 厘米》、《女人之约》也好,毋庸置疑,她的小说已风格独具,自成一家。至于她的散文,坦率地说,我更喜欢,倒不是因为我写散文就喜欢散文,她的散文实在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对那些矫情造做虚假一类的文章,我向来是不屑一顾的,我读过她的《婚姻鞋》、《素面朝天》、《大雁落脚的地方》等多本散文集,她认为,散文是蕴涵切肤之痛的标本。心的运行是透明的,它的脚印被语言固定下来,就成了散文。小说常常依心情而写,并无章法可言。散文看起来很随意,其实有着戒律,它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感情的追述。于是散文在某种意义上就有了史的品格。在小说里,她躲在人物背后窃窃私语。在散文里,她站在浮动的文学面前自言自语。正因为如此,读她的小说,读出的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形象的演绎。读她的散文,才真正读出一个活脱脱的毕淑敏来,我知道了她17岁生日,是在藏北高原过的,战友们把水果罐头汁倾倒在茶褐色的刷牙缸里,彼此碰得山响,向她祝贺,对于每月只有一筒半罐头的她们来说,这是一场盛大的庆典。知道了她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徒步跋涉在无人区,攀越六千多米高山时,心脏仿佛随着急遽的呼吸而迸出胸膛,仰望头上顶峰云雾缭绕,俯视脚下渊薮深不可测,年轻的她第一次想到了死。知道了她给20岁的班长换血染的尸衣,知道了她28岁转业回京,结婚、生子,操持家条,一个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干能干的事情,她都很认真地做了,贤妻良母,好大夫,优秀作家,这是人们众口一致的评价。

◇只言片语,历久弥香

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吧,就会

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毕淑敏《幸福盲》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毕淑敏《提醒幸福》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毕淑敏《教养的证据》

幸福是个哑巴。

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毕淑敏《爱怕什么》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毕淑敏《我所喜欢的女子》

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

我羡慕流云的飞逝,嫉恨飞鸟的自由!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淑女必书女。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毕淑敏《心灵七游戏》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毕淑敏《我很重要》

有些中国人入了外国籍以后,标榜自己是个"香蕉人",意思是自己除了外皮是黄色的,内心已变得雪白。而我是一个"芒果人"。——毕淑敏《芒果女人》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毕淑敏《造心》

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毕淑敏《爱怕什么》

岁月是流淌在血液里面的经历,是藏在心灵树洞里的故事。然而它也会轻易地从你的生活姿态里流露出来,并获得回应。只要你不再自卑,万物为之静好。

编辑本段《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原文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

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灰绿色的茎被冰冻塑得坚挺起来,剑一样指向苍穹。葵叶像一把把翠绿折扇,风雪打磨掉了表面细密的茸毛,比平日更加细腻鲜活。只是叶片僵硬如不会飘扬的旗,隐隐露出网络般纵横的叶脉。小小的花盘脆得像黄玻璃,刚刚长出极不成熟的葵花籽,如同婴儿初萌的幼齿。看得久了,竟泛出晶莹的紫色,好像稀薄的血液。”

——《阿里》

“抽搐终于开始了。发作的时候很突然,好像女孩接受了一道从天而降的旨令,毫无先兆地骤然痉挛。软绵绵的女孩皱缩得像极硬的擀面棍,每一块筋肉都像铁一样放光。小小的身体像一柄射雕的弯弓,反弹在惨白如雪的病床上。无数的汗水从这怪诞的人体虹桥上,嘀嘀嗒嗒溅落,犹如春暖花开时积雪的屋檐。”

——《生生不已》

◇一人之言,众者心声

这种细腻的文笔,这样精致的刻画,这么用心的观察,所见与所得的完美转化,真的是动人心魄,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么平凡的文字,这么常见的词组,竟包含了这么震撼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用说是作者赋予的。我看到有些片段时,呼吸变得急促;另一些片段,又让我眼睛湿润;另一些片段,让我大受启发;而另一些片段,让我热血沸腾、心驰神往。

毕淑敏的文字,看去总是淡淡的,轻轻的,但是忽然在某一个街角,山回路转,奇峰突起,带给读者充实饱满的精神冲击和回味悠长的品读思考。这种自平淡至狂澜的转折,往往通过人物平平常常的对话和心理运动,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并不像一些低劣的写手那样,硬生生塞进一个关键性人物进去才改变了局势。

毕淑敏的文章,经常出现的主题有:医生、心态、幸福、军队、女权、母子情。就是那500个常用字,能把一团怒气塞进你的胸腔,也能搬开你心中的大石,能让你变得坚强,也能让你变得温柔。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啊!这就是作者的伟大啊!

艺术来源于生活。毕淑敏的题材也来源于生活。她这一生,少年从军,部队为医,39岁时以硕士身份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目前专事写作。她的短篇里经常出现第一人称,而中长篇中也不难发现她自己的影子。作家不好当,最难的就是真实地记录生活,我们的汉字如此匮乏,根本不足以记录我们复杂多变的情感和环境,应该如何去准确描绘某一特定的场景及人物心理,一直是我迈不过去的一个坎。

毕淑敏手下名篇数不胜数,就我这几天看的,《阿里》、《拯救乳房》、《生生不已》等等,俱是一流作品。那些小短篇就更不用说了,经典之作俯拾即是。请原谅,我无法在这里针对每篇进行点评,同样的汉字,不同的人编排出来,效果也是绝然不同。我生怕我僵硬的笔法降低了毕式的高度,只好把这份震撼、这份感动、这种心跳收藏起来,日后在波狂涛怒的浪尖、在茶香日暖的午后、在声悄人谧的夜晚,或许毕式文章带给我的这些感觉会重新浮现,重新蜕变,重新升华。

品读人物——毕淑敏

◇ 寥寥几言,述之概况

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

年(17岁)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

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

等。1980年(28岁)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

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

家,1991年(39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

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35岁)

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37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

会。 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

◇ 洒洒几面,那些过往

1969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不满17岁的毕淑敏,

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

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了。这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

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五千米以上。前不久,我

陪她考察京东丫髻山森林公园,毕竟是春天,天格外地蓝,阳

光格外地暖,空气格外地清新,她深吸一口,仿佛要把这蓝天

这阳光这空气,全吸进去,而后慨叹一声:藏北哪有啊,空气

稀薄,缺氧使人简直难以生存。她不明白,那么高的山上,阳

光照着,觉不出暖和。当时与她同去的共有5名女兵。那个部

队从来没有女兵,破天荒了。及至今天,军区首长告诉她:现

在也没有,她们是唯一的,后无来者了。三年后,她去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原本要去军

医大的,因受林彪事件影响,重灾区的军医大迟迟未招生,又不能再等,只有先走为上。在校成绩优异,院方要她留校,想把她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如果真的留校了,一心于救死扶伤的事业,或许真的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一名教授专家,那么是否还会有今天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出色的女作家,一位国家一级作家?她真心地感谢母校对她的厚爱与挽留,她对我说:部队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她不回去,以后所在的部队就没有名额了。她毅然回到阿里那个地方,谁料女兵们都调了,报道时干部科长翻出过去的名单,查出有个毕淑敏,性别中写的却是男性,因为这几年里部队已无女兵了。一干就是5年,直到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做医务所长、主治医师,1991年成为专业作家,前后行医22年,对医生职业,她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尤其有几条生命就是在死亡边缘,她一把手拉回的。看到一个个生命的复活与重新焕发青春,那份情感非常人所能体味。

编辑本段发展

她父亲也是一位军人,官至师级,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只是由于那一代人所处的环境,老人家一生戎马,始终未能从事文学。一天,父亲突然对她说:我看你是可以写一点东西的。她也确实想把藏北的军旅生活表现出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悄然动笔了,一周内就完成处女作《昆仑殇》。这是1986年,她34岁时。对于一个从未写过东西的人来说,起手就中篇,难免没有底数与把握。丈夫芦书坤骑着自行车送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可往往也有例外,这部中篇第二年在《昆仑》杂志发表,引起轰动,并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她从此步入中国文坛。这期间,她边做医生边写作,后来,发觉写作与医生是不可以同时做的。她十分敬重医生的职业,尽管她做基层医生,危在旦夕的病不多,但也要全心全意地做好,不能分心,这是一个务实的世界,不能随意夸张修改延误,更不能有丝毫失误,毕竟人命关天,责任感事业心要她必须这样想这样做。所以,她所在厂的一名下岗职工,恰到她朋友家做保姆,谈起她来,连连称赞好大夫,眉飞色舞地谈了半天,结果连该干的活都没干。她深知写作是一个想象的世界,虚拟的世界,可以夸张,不满意还可以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即使写完了,发表了好,不发表也无所谓,毕竟是自己的事,与人无碍。她成天在这两个世界跳来跳去,总觉处一种两难境地。这时,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慧眼识才,调她去做专业作家,悬壶济世22年,要她从此脱下白大褂,离开医生岗位,内心很痛苦,实在难下决心,况且她已近不惑之年,对以后的创作没有把握。她手里足足攥了两个月的调令,一番痛苦的徘徊思考,最后还是脱下白大褂,放下手术刀,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很难样样兼顾,鱼与熊掌全得。她自此一心一意写作了,写作,又深感底气不足,便想方设法弥补,先是自学广播电大中文系课程,而后又拿下文学硕士,现在正攻读心理学博士。王蒙说她“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她就是以这样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到文坛的今天。

◇ 细腻言语,众人衷肠

迄今为止,她已发表近四百万字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其内容归拢来,一是反映藏北军旅生活,二是反映医生方面的生活,作品中始终关注关怀着人的生存状态,除去西藏生活与做医生的特殊经历,还有就是她做女人做母亲的天性使然。故此,几乎她每完成一部作品,总会造成文坛轰动,引起社会反响,虽没有大红大紫于一时,作品却可持久地一版再版,如散文集《素面朝天》,多次重印;厚厚地八卷本《毕淑敏文集》,2002年1月发行,2月即告脱销再版,在当今纯文学低迷的境况下,“毕淑敏现象”实在值得研究。她的小说,因是医生,笔下便从没忘记医生治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将对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作一种集道德、文学与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及行为方式。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根本是希望人们更好地活下去,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可以说,她的小说携带着高原的严寒,青春的沉重,生命的厚实以及对死亡的冷静,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灵魂,而冷静理智的叙述,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罕见的磅礴大气。确实,创作不仅需要作家对所写内容的熟悉,更需要作家真正刻骨铭心的体验,应当是她成功的基础。长篇《红处方》、《血玲珑》也好,中篇《昆仑殇》、《生生不已》、《预约死亡》也好,短篇《紫色人形》、《一 厘米》、《女人之约》也好,毋庸置疑,她的小说已风格独具,自成一家。至于她的散文,坦率地说,我更喜欢,倒不是因为我写散文就喜欢散文,她的散文实在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对那些矫情造做虚假一类的文章,我向来是不屑一顾的,我读过她的《婚姻鞋》、《素面朝天》、《大雁落脚的地方》等多本散文集,她认为,散文是蕴涵切肤之痛的标本。心的运行是透明的,它的脚印被语言固定下来,就成了散文。小说常常依心情而写,并无章法可言。散文看起来很随意,其实有着戒律,它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感情的追述。于是散文在某种意义上就有了史的品格。在小说里,她躲在人物背后窃窃私语。在散文里,她站在浮动的文学面前自言自语。正因为如此,读她的小说,读出的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形象的演绎。读她的散文,才真正读出一个活脱脱的毕淑敏来,我知道了她17岁生日,是在藏北高原过的,战友们把水果罐头汁倾倒在茶褐色的刷牙缸里,彼此碰得山响,向她祝贺,对于每月只有一筒半罐头的她们来说,这是一场盛大的庆典。知道了她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徒步跋涉在无人区,攀越六千多米高山时,心脏仿佛随着急遽的呼吸而迸出胸膛,仰望头上顶峰云雾缭绕,俯视脚下渊薮深不可测,年轻的她第一次想到了死。知道了她给20岁的班长换血染的尸衣,知道了她28岁转业回京,结婚、生子,操持家条,一个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干能干的事情,她都很认真地做了,贤妻良母,好大夫,优秀作家,这是人们众口一致的评价。

◇只言片语,历久弥香

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吧,就会

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毕淑敏《幸福盲》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毕淑敏《提醒幸福》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毕淑敏《教养的证据》

幸福是个哑巴。

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毕淑敏《爱怕什么》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毕淑敏《我所喜欢的女子》

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

我羡慕流云的飞逝,嫉恨飞鸟的自由!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淑女必书女。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毕淑敏《心灵七游戏》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毕淑敏《我很重要》

有些中国人入了外国籍以后,标榜自己是个"香蕉人",意思是自己除了外皮是黄色的,内心已变得雪白。而我是一个"芒果人"。——毕淑敏《芒果女人》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毕淑敏《造心》

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毕淑敏《爱怕什么》

岁月是流淌在血液里面的经历,是藏在心灵树洞里的故事。然而它也会轻易地从你的生活姿态里流露出来,并获得回应。只要你不再自卑,万物为之静好。

编辑本段《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原文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

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灰绿色的茎被冰冻塑得坚挺起来,剑一样指向苍穹。葵叶像一把把翠绿折扇,风雪打磨掉了表面细密的茸毛,比平日更加细腻鲜活。只是叶片僵硬如不会飘扬的旗,隐隐露出网络般纵横的叶脉。小小的花盘脆得像黄玻璃,刚刚长出极不成熟的葵花籽,如同婴儿初萌的幼齿。看得久了,竟泛出晶莹的紫色,好像稀薄的血液。”

——《阿里》

“抽搐终于开始了。发作的时候很突然,好像女孩接受了一道从天而降的旨令,毫无先兆地骤然痉挛。软绵绵的女孩皱缩得像极硬的擀面棍,每一块筋肉都像铁一样放光。小小的身体像一柄射雕的弯弓,反弹在惨白如雪的病床上。无数的汗水从这怪诞的人体虹桥上,嘀嘀嗒嗒溅落,犹如春暖花开时积雪的屋檐。”

——《生生不已》

◇一人之言,众者心声

这种细腻的文笔,这样精致的刻画,这么用心的观察,所见与所得的完美转化,真的是动人心魄,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么平凡的文字,这么常见的词组,竟包含了这么震撼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用说是作者赋予的。我看到有些片段时,呼吸变得急促;另一些片段,又让我眼睛湿润;另一些片段,让我大受启发;而另一些片段,让我热血沸腾、心驰神往。

毕淑敏的文字,看去总是淡淡的,轻轻的,但是忽然在某一个街角,山回路转,奇峰突起,带给读者充实饱满的精神冲击和回味悠长的品读思考。这种自平淡至狂澜的转折,往往通过人物平平常常的对话和心理运动,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并不像一些低劣的写手那样,硬生生塞进一个关键性人物进去才改变了局势。

毕淑敏的文章,经常出现的主题有:医生、心态、幸福、军队、女权、母子情。就是那500个常用字,能把一团怒气塞进你的胸腔,也能搬开你心中的大石,能让你变得坚强,也能让你变得温柔。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啊!这就是作者的伟大啊!

艺术来源于生活。毕淑敏的题材也来源于生活。她这一生,少年从军,部队为医,39岁时以硕士身份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目前专事写作。她的短篇里经常出现第一人称,而中长篇中也不难发现她自己的影子。作家不好当,最难的就是真实地记录生活,我们的汉字如此匮乏,根本不足以记录我们复杂多变的情感和环境,应该如何去准确描绘某一特定的场景及人物心理,一直是我迈不过去的一个坎。

毕淑敏手下名篇数不胜数,就我这几天看的,《阿里》、《拯救乳房》、《生生不已》等等,俱是一流作品。那些小短篇就更不用说了,经典之作俯拾即是。请原谅,我无法在这里针对每篇进行点评,同样的汉字,不同的人编排出来,效果也是绝然不同。我生怕我僵硬的笔法降低了毕式的高度,只好把这份震撼、这份感动、这种心跳收藏起来,日后在波狂涛怒的浪尖、在茶香日暖的午后、在声悄人谧的夜晚,或许毕式文章带给我的这些感觉会重新浮现,重新蜕变,重新升华。


相关内容

  • qq经典伤感语录
  • .毕淑敏经典语录: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2.佛家有一句话,叫“无挂碍物者无恐怖”,不妨借用来,少需要物者少烦恼。因为必需少,所以受限轻。人就获得了更快的行走,更高的飞翔。 3.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 ...

  • 作文素材积累毕淑敏经典语录
  • 作文素材积累毕淑敏经典语录 作文素材积累毕淑敏经典语录 1.在平常的日子里,修建自己精神的粮仓,储蓄应付巨变的粮草.一旦精神的灾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降临时,女人才不会崩溃. 2.困难的本质是一种停顿状态.因了某种阻遏,停止在中途.只要你向前走,也许"难"还在,但"困& ...

  • 毕淑敏经典语录摘录
  • 毕淑敏经典语录摘录 1.爱的脚力不健,怕远.距离会漂淡彼此相思的颜色,假如有可能,就靠得近一点,再近一点,直到水乳交融亲密无间.万万不要人为地以分离考验它的强度,那你也许后悔莫及. 2.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3.我不相信手掌的纹 ...

  • 毕淑敏那些柔软心灵的经典语录
  •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我所喜欢的女子>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 ...

  • 乐观的名言35条
  • 1.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 华盛顿的名言 2.我总是看向生活中乐观的那一面. --- 华特迪士尼名言名句 3.我这个人就是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很多的曲折,但是我有一条,我就总是看到光明,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都很乐观,我觉得这是暂时的,最 ...

  • 名家散文赏析
  •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1.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 ...

  • 经典语录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
  • 经典语录 每个人都是月亮 总有一个阴暗面 从来不让人看见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毕淑敏<造心> 网上很火的一段话:很讨厌听到男人用"我妈不容易"为开场白对自己老婆提要求.我也是一样的,她是长辈我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让着她,心疼她,但是想要从道德层面绑架我, ...

  • 经典语录:总有些名人名言你一定不能错过
  • 你以为她是公主她拥有全世界.可她以为她只有你和她的玩具们.---江南 如果天空总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 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也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

  • 毕淑敏语录
  • 毕淑敏语录(一) 1.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2.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