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艺术中的隋代菩萨头冠研究

  [摘要]头冠作为独具特色的菩萨配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本文据图片资料从图像学角度切入,归纳了莫高窟中隋代菩萨头冠样式,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莫高窟艺术;隋代;菩萨头冠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55-03   佛教从印度传来,佛菩萨的含义未见变更,但各朝的文人画家、宫廷画匠、石窟画工却有不同理解,故笔下人物在标志象征物之外的表现也就各个迥异,其不同之处也非凭空想象,是与绘者的生活环境、精神世界有密切关系的。菩萨头冠在佛经中称宝冠,象征着智慧和庄严。本文按照菩萨头冠中央的纹饰将其分为如下几类:珠宝冠、桃形三珠冠、花鬘冠、金宝冠、化佛冠、日月冠、鸟头形冠。   一、珠宝冠及其相关类型   珠宝冠是在一条束发带子上部绘出三个椭圆形摩尼珠,摩尼珠在佛经中代表圆满清净。冠中央宝珠较大,两侧较小,冠两侧有凸起的宝缯或穗带。303窟胁侍菩萨戴此冠,其两侧有扇形宝缯。此冠常见于北周末及隋初,样式较为固定。有的还在带子上画有类似珠子形状的圆圈。   珠宝冠上又有较丰富的纹饰,如火焰三珠宝冠。火焰宝珠纹样常见于敦煌壁画中,分为五类:宝珠火焰形、莲花宝珠火焰形、带茎莲花宝珠火焰形、带基座莲花宝珠火焰形、三珠莲花宝珠火焰形。隋窟中,火焰三珠宝冠见于311窟、313窟、420窟、405窟、244窟北、402窟及404窟、276窟、394窟。244窟中菩萨塑像,头梳低矮圆髻戴火焰三珠宝冠,中央及两侧纹样相同。图2中虚线部分为笔者参照窟中其他菩萨头冠所添加,窟中塑像多有损毁,冠两侧有凸起宝缯。311窟中菩萨头冠中的火焰纹较写实,两侧垂有扇形宝缯飘带。420窟菩萨头冠中的火焰纹较抽象,两侧扇形宝缯与飘带下垂。摩尼珠镶于火焰纹中,又称为“火珠”。火珠最早出现于隋代,其主要用于佛冠、华盖及佛基座上。   火焰三珠宝冠上亦有其他变化,即莲花宝珠火焰形、带基座莲花宝珠火焰形、带茎莲花宝珠火焰形与发带穿于头冠两侧的羽毛纹饰中。402窟菩萨头冠火焰纹之上有一株莲花蓓蕾,冠两旁两颗宝珠,束发带两端有两个翠玉色珠子,冠旁垂下宝缯飘带;此璧龛内南侧菩萨头冠中也有一株莲蕾,莲蕾下是花瓣纹翠玉璧,两旁是火焰纹宝珠,此冠即为莲花宝珠火焰冠。427窟胁侍菩萨头冠中央是莲瓣火焰纹宝珠,两侧火焰纹宝珠下有莲花基座;314窟半跏菩萨冠中央宝珠下也有莲花瓣,此为带基座莲花宝珠火焰冠。较为特殊的是313窟南璧说法图中主尊及胁侍菩萨头冠,束发带穿于冠两旁似羽毛状或火焰纹中的圆孔中凸起成宝缯。   带茎莲花宝珠火焰菩萨头冠有278窟菩萨头冠,中央带茎火焰纹样中镶蓝宝珠,两侧带茎火焰纹中的宝珠为黄色,冠两侧垂花蕾飘带;276窟胁侍菩萨头冠中三颗翠玉珠镶于带茎火焰纹中,冠两旁垂飘带;401窟西壁龛内有三尊菩萨,中间菩萨头冠上有三个带茎火焰纹,中间火焰纹上是日月纹饰,左边的菩萨头冠以日月纹饰为主,右边的菩萨头冠只有火焰纹;401窟北壁一尊菩萨戴带茎火焰宝珠冠;394窟一尊菩萨亦戴带茎火焰宝珠冠;较特别的是389窟一尊菩萨头冠中央的带茎火焰宝珠下有莲花基座。   二、桃形三珠冠   《莫高窟隋代石窟分期》一文如是描绘244窟塑像,“菩萨像头戴低矮的桃形三珠冠,冠带和肩饰长垂胸前,发分两股,不见发髻”。按上述描述的头冠样式应为425窟,笔者推测,此塑像的头冠可能有损毁,此冠常见于隋代菩萨塑像。自古以来,桃始终象征福寿吉祥,古人也常用桃木做成桃符和桃木剑来避邪驱怪。   三、花鬘冠   《莫高窟隋代石窟分期》中如此描绘304窟胁侍菩萨:“一期塑像……菩萨头戴花鬘冠。”前人研究中常见花冠、花蔓冠、莲花冠名称,花鬘冠倒不常见。经查,“鬘”有两个意思:一为美好的头发,二为装饰身上的花环。《毗尼母经》中说:“花鬘璎珞自不得著,亦不得作华鬘璎珞与俗人著。比丘若为佛供养,若为佛塔声闻塔供养故,作伎不犯。”后用来形容庄严的佛殿。根据上述文字及304窟图片,我们可将420、407窟中的菩萨头冠归为花鬘冠。304窟塑像菩萨头冠为花瓣状纹饰,冠两旁凸有宝缯,此冠只见于塑像。420窟的供养菩萨头冠为镂空的莲花瓣,发带穿过花瓣打结然后飘于两侧。此冠仅见隋代前期的壁画中。407窟一尊菩萨头冠中央一株莲蕾,之下三颗宝珠,冠左是日月纹饰,右侧已无法辨识,冠两侧有扇形宝缯,飘带垂于头后。莲花被视为生命与幸福之树,寓意再生,被看作圣洁之物和孕育往生灵魂的处所。   四、金宝冠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二》图版说420 窟西壁“下层的三身均为菩萨,皆戴金宝冠、金项圈、金双镯”。两组菩萨头冠同敷金色,同名金宝冠,样式却不同。南侧一组中间菩萨头冠中宝珠镶于日月纹饰之下,冠左右宝珠镶于火焰纹中,冠两侧垂宝缯飘带;北侧一组,三尊菩萨头冠均饰叶状纹,由莲蕾间隔,冠两侧垂宝缯飘带。此冠又名叶冠,是一种较古老的冠式,古印度宗教习俗中常用菩提树叶作头饰。   五、化佛冠   宝冠正中饰佛像。276窟观音菩萨头冠正中一尊佛像,两旁宝珠镶于带茎火焰纹中,宝珠中垂下穗带,脑后有飘带。390窟说法图中主尊头冠中央为一尊佛像,冠两旁是火焰纹宝珠,两侧垂宝缯飘带。404窟说法图主尊冠中央是火焰宝珠化佛纹饰,冠两侧为镶宝珠的莲花纹饰,其上绘日月纹饰,从宝珠中垂下一棱形纹饰,冠两旁垂有穗带,脑后垂飘带。   六、日月冠与仰月冠   宝冠中饰仰月,月中托日即为日月冠,仅有仰月则为仰月冠。据考证,这是波斯萨珊王朝的王冠装饰。较早出现在莫高窟西魏时的285窟供养菩萨冠上,至五代、元还有遗物,但主要流行于北朝至隋唐时期。401窟两尊菩萨冠顶端为三颗大宝珠,中间一颗上饰日月,两侧宝珠之上饰仰月,冠两侧宝缯呈翻飞状。394窟菩萨头冠中央莲瓣玉璧中镶宝珠,璧上饰日月,冠左右为火焰宝珠,冠两侧有宝缯发带。420窟一尊菩萨戴仰月头冠,仰月纹饰中镶一颗宝珠,冠左右是火焰宝珠,冠两侧垂宝缯飘带。   七、鸟头形宝冠   冠上饰凤鸟。隋代菩萨冠中鸟头多无衔物。276窟文殊菩萨戴此冠,鸟头未衔物,旁有莲花纹饰,后有羽样纹,冠旁垂宝缯穗带。390窟北壁中央说法图中胁侍菩萨头冠中央玉璧中探出鸟头,未衔物,两旁是火焰宝珠纹样。389窟一尊菩萨头冠中央玉璧中饰鸟头,玉璧之上饰日月纹饰,冠左右分别是宝珠,其上亦为日月纹饰,冠两旁垂有宝缯飘带。244窟菩萨头冠在五色转轮中饰鸟头,其上为日月纹饰,左右饰火焰宝珠,经文记载有“宝华旋布放光明”。初唐57窟、北魏435窟和西魏285窟都出现此冠。   传说,太阳鸟是太阳的灵魂,在太阳鸟图腾信仰中,鸡是现实世界世俗的图腾物,凤是心灵世界神圣的图腾标志。《佛说观无量寿经》中:“从如意珠玉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隋王朝建立政权后即下诏修复北周武帝废弃的佛寺,并在莫高窟、响堂山、麦积山、龙门等地建造佛龛造像、绘制壁画。展子虔等都参与绘制了许多作品,并派有司造样送往各州。不仅扩大了造像规模,还使中原艺术遍及全国。从莫高窟艺术史中看到,随着佛教的中国化,菩萨头冠作为菩萨的一种身份象征,无论形式还是宗教意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珠宝冠、化佛冠、日月冠、花冠、叶冠、日月珠宝冠、鸟头冠,每种形式的出现都表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状态,显示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每种形式的出现是一种必然。隋以前纯粹是宗教崇拜,菩萨造像是犍陀罗式,宝冠特征较简朴,宗教崇拜高于艺术想象。隋代宗教艺术能够达到顶峰的原因有三:一是稳定的政局。经济得到了恢复,在短暂的几十年中就开窟95个,日益高涨的美术水平丰富了菩萨的装饰。二是百姓的审美需求。在和平的社会中,百姓对于佛教由苦难而希望菩萨拯救转变成对幸福安康的礼赞。三是对外交流。隋朝和欧洲许多国家进行商业交往,在隋初打通河西走廊后,大大刺激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中原商品远销罗马、波斯等,许多欧洲商人住在大兴城,欧洲使节也前来朝拜。这其中就有对外来绘画方式尤其是佛画描绘方式的学习借鉴,最终又融合于民族绘画的技法中。中国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有言:“从历史方面观察,一民族文化之发达,一定是以固定文化为基础,吸收他民族的文化,造成新的时代,如此生生不已的。中国绘画过去的历史已是如此;最明显的是佛教输入在绘画上所产生的   变化。”莫高窟不同时代的菩萨形象是不同时期的社会宗教、社会审美、社会生活的反映。其间菩萨头冠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对其进行研究,可使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声良.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头冠[J].敦煌研究,2005,(3).   [2]魏文斌.也谈麦积山仰月、日月菩萨冠饰——以麦积山石窟为例展开[J].敦煌学辑刊,2007,(4).   [3]李敏.莫高窟唐代前期艺术中的菩萨头冠[J].敦煌研究,2004,(6).

  [摘要]头冠作为独具特色的菩萨配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本文据图片资料从图像学角度切入,归纳了莫高窟中隋代菩萨头冠样式,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莫高窟艺术;隋代;菩萨头冠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55-03   佛教从印度传来,佛菩萨的含义未见变更,但各朝的文人画家、宫廷画匠、石窟画工却有不同理解,故笔下人物在标志象征物之外的表现也就各个迥异,其不同之处也非凭空想象,是与绘者的生活环境、精神世界有密切关系的。菩萨头冠在佛经中称宝冠,象征着智慧和庄严。本文按照菩萨头冠中央的纹饰将其分为如下几类:珠宝冠、桃形三珠冠、花鬘冠、金宝冠、化佛冠、日月冠、鸟头形冠。   一、珠宝冠及其相关类型   珠宝冠是在一条束发带子上部绘出三个椭圆形摩尼珠,摩尼珠在佛经中代表圆满清净。冠中央宝珠较大,两侧较小,冠两侧有凸起的宝缯或穗带。303窟胁侍菩萨戴此冠,其两侧有扇形宝缯。此冠常见于北周末及隋初,样式较为固定。有的还在带子上画有类似珠子形状的圆圈。   珠宝冠上又有较丰富的纹饰,如火焰三珠宝冠。火焰宝珠纹样常见于敦煌壁画中,分为五类:宝珠火焰形、莲花宝珠火焰形、带茎莲花宝珠火焰形、带基座莲花宝珠火焰形、三珠莲花宝珠火焰形。隋窟中,火焰三珠宝冠见于311窟、313窟、420窟、405窟、244窟北、402窟及404窟、276窟、394窟。244窟中菩萨塑像,头梳低矮圆髻戴火焰三珠宝冠,中央及两侧纹样相同。图2中虚线部分为笔者参照窟中其他菩萨头冠所添加,窟中塑像多有损毁,冠两侧有凸起宝缯。311窟中菩萨头冠中的火焰纹较写实,两侧垂有扇形宝缯飘带。420窟菩萨头冠中的火焰纹较抽象,两侧扇形宝缯与飘带下垂。摩尼珠镶于火焰纹中,又称为“火珠”。火珠最早出现于隋代,其主要用于佛冠、华盖及佛基座上。   火焰三珠宝冠上亦有其他变化,即莲花宝珠火焰形、带基座莲花宝珠火焰形、带茎莲花宝珠火焰形与发带穿于头冠两侧的羽毛纹饰中。402窟菩萨头冠火焰纹之上有一株莲花蓓蕾,冠两旁两颗宝珠,束发带两端有两个翠玉色珠子,冠旁垂下宝缯飘带;此璧龛内南侧菩萨头冠中也有一株莲蕾,莲蕾下是花瓣纹翠玉璧,两旁是火焰纹宝珠,此冠即为莲花宝珠火焰冠。427窟胁侍菩萨头冠中央是莲瓣火焰纹宝珠,两侧火焰纹宝珠下有莲花基座;314窟半跏菩萨冠中央宝珠下也有莲花瓣,此为带基座莲花宝珠火焰冠。较为特殊的是313窟南璧说法图中主尊及胁侍菩萨头冠,束发带穿于冠两旁似羽毛状或火焰纹中的圆孔中凸起成宝缯。   带茎莲花宝珠火焰菩萨头冠有278窟菩萨头冠,中央带茎火焰纹样中镶蓝宝珠,两侧带茎火焰纹中的宝珠为黄色,冠两侧垂花蕾飘带;276窟胁侍菩萨头冠中三颗翠玉珠镶于带茎火焰纹中,冠两旁垂飘带;401窟西壁龛内有三尊菩萨,中间菩萨头冠上有三个带茎火焰纹,中间火焰纹上是日月纹饰,左边的菩萨头冠以日月纹饰为主,右边的菩萨头冠只有火焰纹;401窟北壁一尊菩萨戴带茎火焰宝珠冠;394窟一尊菩萨亦戴带茎火焰宝珠冠;较特别的是389窟一尊菩萨头冠中央的带茎火焰宝珠下有莲花基座。   二、桃形三珠冠   《莫高窟隋代石窟分期》一文如是描绘244窟塑像,“菩萨像头戴低矮的桃形三珠冠,冠带和肩饰长垂胸前,发分两股,不见发髻”。按上述描述的头冠样式应为425窟,笔者推测,此塑像的头冠可能有损毁,此冠常见于隋代菩萨塑像。自古以来,桃始终象征福寿吉祥,古人也常用桃木做成桃符和桃木剑来避邪驱怪。   三、花鬘冠   《莫高窟隋代石窟分期》中如此描绘304窟胁侍菩萨:“一期塑像……菩萨头戴花鬘冠。”前人研究中常见花冠、花蔓冠、莲花冠名称,花鬘冠倒不常见。经查,“鬘”有两个意思:一为美好的头发,二为装饰身上的花环。《毗尼母经》中说:“花鬘璎珞自不得著,亦不得作华鬘璎珞与俗人著。比丘若为佛供养,若为佛塔声闻塔供养故,作伎不犯。”后用来形容庄严的佛殿。根据上述文字及304窟图片,我们可将420、407窟中的菩萨头冠归为花鬘冠。304窟塑像菩萨头冠为花瓣状纹饰,冠两旁凸有宝缯,此冠只见于塑像。420窟的供养菩萨头冠为镂空的莲花瓣,发带穿过花瓣打结然后飘于两侧。此冠仅见隋代前期的壁画中。407窟一尊菩萨头冠中央一株莲蕾,之下三颗宝珠,冠左是日月纹饰,右侧已无法辨识,冠两侧有扇形宝缯,飘带垂于头后。莲花被视为生命与幸福之树,寓意再生,被看作圣洁之物和孕育往生灵魂的处所。   四、金宝冠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二》图版说420 窟西壁“下层的三身均为菩萨,皆戴金宝冠、金项圈、金双镯”。两组菩萨头冠同敷金色,同名金宝冠,样式却不同。南侧一组中间菩萨头冠中宝珠镶于日月纹饰之下,冠左右宝珠镶于火焰纹中,冠两侧垂宝缯飘带;北侧一组,三尊菩萨头冠均饰叶状纹,由莲蕾间隔,冠两侧垂宝缯飘带。此冠又名叶冠,是一种较古老的冠式,古印度宗教习俗中常用菩提树叶作头饰。   五、化佛冠   宝冠正中饰佛像。276窟观音菩萨头冠正中一尊佛像,两旁宝珠镶于带茎火焰纹中,宝珠中垂下穗带,脑后有飘带。390窟说法图中主尊头冠中央为一尊佛像,冠两旁是火焰纹宝珠,两侧垂宝缯飘带。404窟说法图主尊冠中央是火焰宝珠化佛纹饰,冠两侧为镶宝珠的莲花纹饰,其上绘日月纹饰,从宝珠中垂下一棱形纹饰,冠两旁垂有穗带,脑后垂飘带。   六、日月冠与仰月冠   宝冠中饰仰月,月中托日即为日月冠,仅有仰月则为仰月冠。据考证,这是波斯萨珊王朝的王冠装饰。较早出现在莫高窟西魏时的285窟供养菩萨冠上,至五代、元还有遗物,但主要流行于北朝至隋唐时期。401窟两尊菩萨冠顶端为三颗大宝珠,中间一颗上饰日月,两侧宝珠之上饰仰月,冠两侧宝缯呈翻飞状。394窟菩萨头冠中央莲瓣玉璧中镶宝珠,璧上饰日月,冠左右为火焰宝珠,冠两侧有宝缯发带。420窟一尊菩萨戴仰月头冠,仰月纹饰中镶一颗宝珠,冠左右是火焰宝珠,冠两侧垂宝缯飘带。   七、鸟头形宝冠   冠上饰凤鸟。隋代菩萨冠中鸟头多无衔物。276窟文殊菩萨戴此冠,鸟头未衔物,旁有莲花纹饰,后有羽样纹,冠旁垂宝缯穗带。390窟北壁中央说法图中胁侍菩萨头冠中央玉璧中探出鸟头,未衔物,两旁是火焰宝珠纹样。389窟一尊菩萨头冠中央玉璧中饰鸟头,玉璧之上饰日月纹饰,冠左右分别是宝珠,其上亦为日月纹饰,冠两旁垂有宝缯飘带。244窟菩萨头冠在五色转轮中饰鸟头,其上为日月纹饰,左右饰火焰宝珠,经文记载有“宝华旋布放光明”。初唐57窟、北魏435窟和西魏285窟都出现此冠。   传说,太阳鸟是太阳的灵魂,在太阳鸟图腾信仰中,鸡是现实世界世俗的图腾物,凤是心灵世界神圣的图腾标志。《佛说观无量寿经》中:“从如意珠玉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隋王朝建立政权后即下诏修复北周武帝废弃的佛寺,并在莫高窟、响堂山、麦积山、龙门等地建造佛龛造像、绘制壁画。展子虔等都参与绘制了许多作品,并派有司造样送往各州。不仅扩大了造像规模,还使中原艺术遍及全国。从莫高窟艺术史中看到,随着佛教的中国化,菩萨头冠作为菩萨的一种身份象征,无论形式还是宗教意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珠宝冠、化佛冠、日月冠、花冠、叶冠、日月珠宝冠、鸟头冠,每种形式的出现都表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状态,显示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每种形式的出现是一种必然。隋以前纯粹是宗教崇拜,菩萨造像是犍陀罗式,宝冠特征较简朴,宗教崇拜高于艺术想象。隋代宗教艺术能够达到顶峰的原因有三:一是稳定的政局。经济得到了恢复,在短暂的几十年中就开窟95个,日益高涨的美术水平丰富了菩萨的装饰。二是百姓的审美需求。在和平的社会中,百姓对于佛教由苦难而希望菩萨拯救转变成对幸福安康的礼赞。三是对外交流。隋朝和欧洲许多国家进行商业交往,在隋初打通河西走廊后,大大刺激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中原商品远销罗马、波斯等,许多欧洲商人住在大兴城,欧洲使节也前来朝拜。这其中就有对外来绘画方式尤其是佛画描绘方式的学习借鉴,最终又融合于民族绘画的技法中。中国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有言:“从历史方面观察,一民族文化之发达,一定是以固定文化为基础,吸收他民族的文化,造成新的时代,如此生生不已的。中国绘画过去的历史已是如此;最明显的是佛教输入在绘画上所产生的   变化。”莫高窟不同时代的菩萨形象是不同时期的社会宗教、社会审美、社会生活的反映。其间菩萨头冠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对其进行研究,可使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声良.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头冠[J].敦煌研究,2005,(3).   [2]魏文斌.也谈麦积山仰月、日月菩萨冠饰——以麦积山石窟为例展开[J].敦煌学辑刊,2007,(4).   [3]李敏.莫高窟唐代前期艺术中的菩萨头冠[J].敦煌研究,2004,(6).


相关内容

  • 中国各朝代佛教发展传播的特点
  • 中国各朝代佛教和佛教艺术发展传播的特点] 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2年)传入我国,佛教艺术亦随之传来.东汉中晚期我国便正式开始造像活动,揭开了中国佛像艺术发展的序幕.从那以后,历朝造像不辍.在约两千年的发展史上.我国佛像艺术本着大乘佛教既出世又入世的精神,一方面执著追求佛教深渊.博大的胸怀气魄, ...

  • 新发现的敦煌隋代弥勒图像
  • 内容摘要:莫高窟隋代洞窟里出现较多的弥勒图像,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考察发现第262窟弥勒上生经变.第419窟弥勒经变中的七宝供养榜题和来自<法华经>的榜题,丰富了我们对敦煌隋代弥勒图像的认识.文中还分析了隋代弥勒经变中对称分布的树下思惟.摩顶授记的图像来源,并指出第314窟西壁龛外两侧下方 ...

  • 佛教的传入对我国服饰的影响
  • 佛教传入对我国服饰的影响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佛教史,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人则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 ...

  • 浅析敦煌石窟建筑
  • 敦煌艺术是历代先人创意性的杰作.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彩塑.壁画 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莫高窟则具有图案艺术.飞天之美.古代建筑.彩塑艺术.佛教尊像绘画.佛陀生平与佛传艺术品的产生十个方面的艺术价值,我将着重分析古代建筑方面. 一.敦煌建筑的历史变迁 1.1.敦煌建筑的起源: 古人言敦者,大也,煌者,盛 ...

  •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
  •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 ...

  • 广元皇泽寺导游词
  • 刻造像,广政碑,近代的红军碑林等.特定的历史原因,赋予了皇泽寺的多重历史文化积淀,加之近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皇泽寺更加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游客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历史的伟大和壮烈. 女皇真容地--则天殿 则天殿,位于皇泽寺内的中心建筑大佛楼下层,其殿始建于唐,历史 ...

  • 四川导游词-广元皇泽寺导游词
  • 四川导游词-广元皇泽寺导游词 刻造像,广政碑,近代的红军碑林等.特定的历史原因,赋予了皇泽寺的多重历史文化积淀,加之近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皇泽寺更加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游客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历史的伟大和壮烈. 女皇真容地--则天殿 则天殿,位于皇泽寺内的中心建筑 ...

  • 甘肃省博物馆
  • 妙相庄严--甘肃省博物馆藏佛教文物展 佛教在传入我国内地的过程中,甘肃全境是最早得闻佛法的地域.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甘肃的武威.天水就有佛教传入,比一般认为佛教传入内地的时间早了300多年.两汉时,有明确记载大月氏国王的使者口授佛经给秦景宪.此时,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东来西往的高僧很多, ...

  • 龙游石窟导游词
  •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