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6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考情分析】

本章以广义的收益分配为基础,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以及利润分配均纳入本章之中。本章在考试中既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题。估计2010年本章分数在10分左右。 【基本要求】

1.掌握销售预测的方法和销售定价管理

2.掌握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成本形态分析,标准成本、责任成本及作业成本管理 3.熟悉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股利支付形式、股票回购 4.了解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企业的收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对企业收入的分配(是对成本费用的补偿,是一种初次分配); 第二层次: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是一种再分配)。 狭义的分配——仅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本章所指收益分配采用广义概念。

第二节 收入管理

一、销售预测分析

(一)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法

(二)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法

1.趋势预测分析法 (1)算术平均法

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值,求出算术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该法适用于每月销售量波动不大的产品的销售预测。 【例·计算题】某公司2001—2008年的产品销售量资料如下:

【答案】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用算术平均法预测公司2009年的销售量。

(2)加权平均法

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将各个样本值按照一定的权数计算得出加权

平均数,并将该平均数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权数的确定】

按照“近大远小”原则确定。

加权平均法较算术平均法更为合理,计算也较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应用较多。 【例·计算题】沿用上题资料,假设2001-2008年各期数据的权数分别为:

『正确答案』

(3)移动平均法

是从n期的时间数列销售量中选取m期(m数值固定,且m<n/2)数据作为样本值,求其m期的算术平均数,并不断向后移动计算观测其平均值,以最后一个m期的平均数作为未来第n+1期销售预测值的一种方法。

为了能使预测值更能反映销售量变化的趋势,可以对上述结果按趋势值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为:

量略有波动的产品预测。

移动平均法只选用了n期数据中的最后m期作为计算依据,故而代表性较差。此法适用于销售

【例·计算题】沿用第一个例题的资料,假定公司预测前期(2008年)的预测销售量为3475吨,要求分别用移动平均法和修正的移动平均法预测公司2009年的销售量(假设样本期为3期)。

『正确答案』

(1)根据移动平均法计算:

(2)根据修正的移动平均法计算:

修正后的预测销售量=3500+(3500-3475)=3525(吨) (4)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实质上是一种加权平均法,是以事先确定的平滑系数α及(1-α)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预测销售量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

【平滑系数的确定】

一般的,平滑系数通常在0.3-0.7之间。在销售量波动较大或进行短期预测时,可选取较大的平滑系数;在销售量波动较小或进行长期预测时,可选择较小的平滑系数。

【例·计算题】沿用第一个例题的资料,2008年实际销售量为3600吨,原预测销售量为3475吨,平滑系数为0.5。要求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公司2009年的销售量。 预测销售量=0.5×3600+(1-0.5)×3475=3537.5(吨) 2.因果预测分析法

因果预测分析法是指通过影响产品销售量(因变量)的相关因素(自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销售预测的方法。因果预测分析法最常用的是回归分析法,本章主要介绍回归直线法。

待求出a、b后,代入y=a+bx,结合自变量x的取值,即可求出预测对象y的预测销售量或销售额。 【例·计算题】沿用第一个例题的资料,假定产品销售量只受广告费支出大小的影响,2009年预计广告费支出155万元,以往年度的广告费支出及销售量的资料如下:

要求:用回归直线法预测公司2009年的产品销售量。

『正确答案』根据上述资料,列表计算如下:

将a、b带入公式,得出结果,即2009年的产品预测销售量为: y=a+bx=2609.16+6.22x=2609.16+6.22×155=3573.26(吨) 【提示】运用这种方法预测,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的存在。

二、销售定价管理 (一)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

(二)产品定价方法 1.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基本原理:价格=单位成本+单位税金+单位利润=单位成本+价格×税率+单位利润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利润 (1)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①成本利润率定价

单位利润=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

②销售利润率定价: 单位利润=单位价格×销售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价格×销售利润率

【提示】这里的单位成本是指单位全部成本费用,可以用单位制造成本加上单位产品负担的期间费用来确定。

【例·计算题】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预计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为100元,计划销售10000件,计划期间的期间费用总额90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率为5%,成本利润率必须达到2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采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单位产品的价格。

『正确答案』

单位成本=100+900000/10000=190(元)

(2)保本点定价法 利润=0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例·计算题】某企业生产乙产品,本期计划销售量10000件,应负担的固定成本总额为250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70元,适用的消费税率5%。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采用保本点定价法测算乙产品的单位价格。

『正确答案』

单位成本=70+250000/10000=95(元)

单位价格=95/(1-5%)=100(元)

【提示】由于按照该价格销售产品,利润为0,所以该价格为最低价格。

(3)目标利润定价法

利润为已知的目标利润。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目标利润

【例·计算题】某企业生产丙产品,本期计划销售量10000件,目标利润总额240000元,完全成本总额520000元,适用的消费税率5%。 要求:根据目标利润定价法测算丙产品的价格。

『正确答案』

单位成本=520000/10000=52(元)

单位目标利润=240000/10000=24(元)

(4)变动成本定价法(特殊情况下的定价方法)

企业在生产能力有剩余的情况下,增加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只增加变动成本,而不增加固定成本。此时,在确定价格时,产品成本仅以变动成本计算。

【提示】此处的变动成本是指完全变动成本,包括变动制造成本和变动期间费用。 价格×(1-税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利润=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

【提示】变动成本定价法确定的价格,为生产能力有剩余情况下的定价方法,不能用于正常销售产品的价格制定。

【例·计算题】某企业生产丁产品,设计生产能力12000件,计划生产10000件,预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19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费用95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5%,成本利润率必须达到20%。假定本年度接到一额外订单,订购1000件丁产品,单价300元。 要求:(1)计算该企业计划内产品的单位价格; (2)企业作出企业是否接受该额外订单的决策。

『正确答案』

(1)单位完全成本=190+950000/10000=285(元)

(2)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价格

2.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因为额外订单单价高于按变动成本计算的价格,故应接受这一额外订单。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升降而变动的程度,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某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价格变动量 △Q一需求变动量

P0—基期单位产品价格 Q0—基期需求量

【提示】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因此,弹性系数为负数(特殊情况例外)。

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时,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式中:P0一基期单位产品价格; Q0一基期销售数量; E一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一单位产品价格;

Q一预计销售数量。

【提示】这种方法确定的价格,是保证产品完全销售出去的价格。如果高出该价格,产品就不能完全销售出去。 【例·计算题】某企业生产销售戊产品,2008年前三个季度中,实际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如表所示。若企业在第四季度要完成4000件的销售任务,那么销售价格应为多少?

『正确答案』

即第四季度要完成4000件的销售任务,其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为735.64

元。

(2)边际分析定价法利润=收入-成本 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0 边际收入=边际利润

【结论】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为最优价格。 【定价方法小结】

(四)价格运用策略

1.折让定价策略,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刺激购买者,从而达到扩大产品销售量的目的。

价格的折让主要表现为单价折扣、数量折扣、推广折扣和季节折扣等形式。

2.心理定价策略,是指针对购买者的心理特点而采取的一种定价策略,主要有声望定价、尾数定价、双位定价和高位定价等。

3.组合定价策略,是针对相关产品组合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它根据相关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情况,使互补产品价格有高有低,或使组合售价优惠。

4.寿命周期定价策略,是根据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生命周期,分阶段确定不同价格的定价策略。

第三节 成本费用管理

一、成本归口分级管理

二、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按照成本性态,通常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

【例·单选题】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固定成本包括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其中,约束性固定成本实质上是生产经营能力成本,因此,在不改变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

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

【例·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有( )。 A.管理人员薪酬

B.折旧费

C.职工培训费 D.研究开发支出

『正确答案』AB

(二)变动成本

(三)混合成本

1.高低点法

固定成本a=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 或:固定成本a=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2.回归分析法 3.账户分析法 4.技术测定法 5.合同确认法

(四)根据成本性态建立总成本公式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提示】应用:弹性预算编制、杠杆系数计算、信用政策决策、产品定价等。

三、标准成本管理

(一)标准成本管理的概念

【例·单选题】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

即在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条件下而制定的成本标准。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制定时,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

(1)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一般是分别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来进行的。

(2)确定有关标准的前提是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不是理想情况,因此,其包括的内容中既有必不可少的消耗,也包括一些难以避免的损失在内。偶然的、意外的内容不包括在内。 【例·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 )。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标准工时包含现有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必要的时间,而不包含偶然或意外发生的时间,故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均不正确。

(三)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在标准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凡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称为“超支差异” 凡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称为“节约差异”。 1.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注意】这里所谓的“标准用量”是“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为简单起见,称之为“标准用量”。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例·计算题】已知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卡如下:

(1)假定本月投产甲产品8000件,领用直接材料32 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40元。要求计算:

『正确答案』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8000×3×45=1080 000(元)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32000×40=1280 0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1280000-1080000=200 000(元)(超支)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32000-8000×3)×45=360 000(元)(超支)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40-45)×32000=-160 000(元)(节约)

(2)假定本月实际生产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110000元,要求计算:

『正确答案』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10 000-8000×1.5×10.8=-19 600(元)(节约)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

工资率

=(10 000-8000×1.5)×10.8=-21 6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 =(110 000/10 000-10.8)×10 000=2 000(元)

(3)假定本月实际生产甲产品8000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0 000元。要求计算:

『正确答案』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0000-8000×1.5×3.6=-3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0 000-8000×1.5)×3.6=-7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40 000/10 000-3.6)×10000=4000(元)

2.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1)两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三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例·计算题】假定上例中,甲产品的预算产量为10400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190000元。

『正确答案』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90000-8000×1.5×12=46000(元)

①=190000(元) ②=10400×1.5×12=187200(元)

③=10000×12=120000(元) ④=8000×1.5×12=144000(元)

【两差异分析】

耗费差异=190 000-10400×1.5×12=190000-187200=2800(元) 能量差异=10400×1.5×12-8000×1.5×12=187200-144000=43200(元) 【三差异分析】

耗费差异=2800(元)

产量差异=187200-120000=67200(元)

效率差异=120000-144000=-24000(元) 【例·计算题】(2007年考题)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5元/小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8元/小时。本月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12000件,实际工时为21600小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分别为110160元和250000

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5)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6)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正确答案』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5=10(元)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8=16(元)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600-12000×2)×5=-12000(元)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10160/21600-5)×21600=2160(元) (5)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0000-10000×2×8=90000(元)

(6)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0×2×8-12000×2×8=-32000(元)

四、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其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改进,主要表现在采用多重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技术变革上。随着成本计算方法的完善,它也开始兼顾对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分析,以及对价值链成本的分析,并将成本分析的结果应用到战略管理中,从而形成了作业成本管理。

理念: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一)作业成本计算法及相关概念

1.作业

作业,是指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 财务角度看企业——企业是各种形态资金的组合体 作业成本法角度看企业——企业是一系列作业的组合体 2.成本动因

(1)成本动因及其分类

【举例】

(2)作业成本计算

(二)作业成本管理的含义

(三)流程价值分析 1.成本动因分析

2.作业分析

【总结】

3.作业业绩考核

五、责任成本管理 (一)责任成本管理的含义

是指将企业内部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明确责任成本,并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关系,来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 责任成本管理的流程如图所示:

(二)责任中心及其考核

按照企业内部责任中心以及业务活动的不同特点,责任中心一般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类。 1.成本中心

元,实际产量4000件,成本l45.5元,那么,该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计算为:

『正确答案』

预算成本节约额=150×4000-145.5×4000=18000(元)

预算成本节约率=18000/(150×4000)×100%=3%

结果表明,该成本中心的成本节约额为18000元,节约率为3%。

2.利润中心

成本120万元,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20万元,不可控但应由该责任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10万元。

『正确答案』

边际贡献=200-120=80(万元)

可控边际贡献=80-20=60(万元) 部门边际贡献=60-10=50(万元)

【例·单选题】不适合评价该部门对企业利润和管理费用的贡献,而适合于对部门经理评价的是( )。

A.边际贡献

B.可控边际贡献 C.部门边际贡献 D.部门税前利润

『正确答案』B

【例·单选题】利润中心某年的销售收入10000元,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和变动销售费用5000元,可控固定间接费用1000元,不可控固定间接费用1500元,分配来的公司管理费用为1200元。那么,该部门的“可控边际贡献”为( ) A.5000元 B.4000元 C.3500元 D.2500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可控边际贡献=部门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

10000—5000—1000=4000(元)

3.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是指既能控制成本、收入和利润,又能对投入的资金进行控制的责任中心。

考核指标:

(1)投资利润率

剩余收益=经营利润-(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

【提示】最低投资报酬率是根据资本成本来确定的,它一般等于或大于资本成本,通常可以采用企业整体的最低期望投资报酬率,也可以是企业为该投资中心单独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表6-9

13.1%,假定公司的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 要求:评价A投资中心的这个投资机会。

『正确答案』

若A投资中心接受该投资,则A、B投资中心的相关数据计算如下:

(1)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衡量业绩

从A投资中心来看,接受后投资报酬率下降了0.3%,该投资中心可能不会接受这一投资。但从全公司而言,接受投资后,投资报酬率提高了0.275%,应接受这一投资。

(2)用剩余收益指标衡量业绩

A投资中心接受新投资前的剩余收益=280-2000×12%=40(万元) A投资中心接受投资后的剩余收益=411-3000×12%=51(万元)

所以A投资中心应接受这项投资。

(三)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

场售价向甲支付价款,同时按A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从乙收取价款。据此可以认为,该项内部交易采用的内部转移价格是()。 A.市场价格

B.协商价格 C.双重价格

D.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

『正确答案』 C

第四节 利润分配管理

一、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

股利政策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的方针及对策。

(一)股利分配理论

A.股利无关论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理论之上的,其假设之一是不存在任何公司或个人所得税

B.“在手鸟“理论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

C.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D.所得税差异理论认为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C中,应该把“信息对称”改为“信息不对称”。

【例·单选题】某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以代理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之和最小化为标准。该企业所依据的股利理论是( )。(2006年考题)

A.“在手之鸟”理论 B.信号传递理论 C.MM理论 D.代理理论

『正确答案』 D

(二)股利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

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债务资本占40%。

『正确答案』 按照目标资本结构,公司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为: 1200×60%=720万元

2008年可以发放的股利为:

1000-720=280万元

假设公司当年流通在外的普通股为1000万股,那么,每股股利为:

280/1000=0.28元/股

【例·单选题】某公司2008年税后净利润为2000万元,2009年投资计划需要资金2200万元。如果该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2008年发放的股利为680万元,则该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所占的比例为()。 A.40%

B.50% C.60%

D.6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设权益资本所占的比例为x,则:2000-2200×x=680,解之得:x=60%。

2.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20×8年税后净利润为1500万元,如果仍然继续执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本年度将要支付的股利为:

『正确答案』 1500×30%=450(万元)

但公司下一年度有较大的投资需求,因此,准备本年度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如果公司下一年度的投资预算为2000万元,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

按照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公司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额为: 2000×60%=1200(万元) 公司20×8年度可以发放的股利为: 1500-1200=300(万元)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万元,分配现金股利55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450万元(所提盈余公积均已指定用途)。2004年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不考虑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的因素)。2005年计划增加投资,所需资金为700万元。假定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自有资金占60%,借入资金占40%。

要求:

(1)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计算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和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

『正确答案』

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700×60%=420(万元)

2005年投资方案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700×40%=280(万元)

(2)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计算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

金股利。

『正确答案』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净利润-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

=900-420=480(万元)

(3)在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政策,计算2004年度应分配的

现金股利、可用于2005年投资的留存收益和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

『正确答案』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上年分配的现金股利=550(万元) 可用于2005年投资的留存收益=900-550=350(万元) 2005年投资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700-350=350(万元)

(4)在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计算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和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正确答案』

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550/1000×100%=55%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55%×900=495(万元)

(5)假定公司2005年面临着从外部筹资的困难,只能从内部筹资,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计

算在此情况下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正确答案』 因为公司只能从内部筹资,所以05年的投资需要从04年的净

利润中留存700万元,所以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900-700=200(万

元)。

【例·单选题】已知某公司2008年初未分配利润和2008年净利润均为正,但该公司2008年却

没有支付股利,则该公司采用的股利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年初未分配利润和本年净利润均为正的情况下,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下公司均需支付股利,只有在剩余股利政策下,公司有大量的投资需求,并且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大于本年净利润的情况下,公司才不支付股利。

二、利润分配的制约因素 (一)法律因素

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了规定,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相关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保全约束。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目的在于维持企业资本的完整性,保护企业完整的产权基础,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2)资本积累约束。规定公司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和基数提取各种公积金。另外,它要求在进行股利分配时,一般应当贯彻“无利不分”的原则。 (3)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这是规定企业不能过度的进行利润积累。为什么要限制企业过度积累利润呢?我们知道,企业股东获得的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持有期间获得的股利,另一部分是将来卖出的时候卖出价和

原来买入价的差额,叫资本利得。如果企业过度积累利润,虽然股东的股利收入减少了,但是,由于股价会上升,所以,股东可以获得资本利得。股利收入的所得税税率要高于获得资本利得收入的税率,因此,公司通过过度积累利润,虽然减少了股东的股利收入,但由于盈余的积累增加,提高了公司股价,从而使股东的资本利得可以增加。所以,过度积累利润,实质上是一种避税行为。因此,西方国家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公司不得超额累计利润,当公司留存收益超过法律认可的水平将被加征额外的税款。但我国法律目前对此尚未做出规定。

(4)偿债能力约束。保证在现金股利分配后公司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 (二)公司因素

公司在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出于长期发展和短期经营的考虑,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现金流量

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现金流量,而不仅仅是企业的净收益。 (2)资产的流动性

如果企业的资产有较强的流动性,现金来源较宽裕,则公司具有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 (3)盈利的稳定性

一般来讲,一个公司盈利越稳定,则其股利支付水平越高。 (4)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多——低股利 投资机会少——高股利 (5)筹资因素 筹资能力强——高股利 (6)其他因素

由于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公司不宜经常改变其利润分配政策,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利润分配政策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所在行业状况等。 (三)股东因素 (1)控制权

从控制权的角度考虑,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往往希望少分股利。原因在于,如果公司的股利支付率高,必然导致保留盈余减少,这又意味着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而发行新股会稀释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往往主张限制股利的支付,而愿意较多的保留盈余,以防止控制权旁落他人。

(2)稳定的收入

从稳定收入的角度考虑,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要求支付稳定的股利。 (3)税赋

一般来讲,股利收入的税率要高于资本利得的税率,因此,很多股东出于税赋因素的考虑,偏好于低股利支付水平。

(四)债务契约与通货膨胀 (1)债务契约

一般来说,股利支付水平越高,留存收益越少,公司破产风险就加大,就越有可能侵害到债权人的利益,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债权人通常会在借款合同、债券契约,以及租赁合同中加入关于借款公司股利政策条款,以限制公司股利的发放。

(2)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一般采用偏紧的利润分配政策。原因在于,出现通货膨胀之后,货币购买力下降,固定资产重置资金会出现缺口,为了弥补缺口,企业往往少发放现金股利。 【例·多选题】按照资本保全约束的要求,企业发放股利所需资金的来源包括( )。(2004

年)

A.当期利润 B.留存收益 C.原始投资 D.股本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资本保全约束要求企业发放的股利或投资分红不得来源于原始投

资(或股本),而只能来源于企业当期利润或留存收益。

【例·判断题】从理论上说,债权人不得干预企业的资金投向和股利分配方案。(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债权人可以通过债务合同条款,来限制股利分配,从而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例·单选题】在确定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时,应当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本保全约束”属于( )。 A.股东因素 B.公司因素 C.法律因素

D.债务契约因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在确定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时,应当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法律因素”包括:资本保全约束、偿债能力约束、资本积累约束、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三、股利支付形式与程序 (一)股利支付形式

1.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是以现金支付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最常见的方式。限制因素——除了要有足够的留存收益之外,还要有足够的现金。 2.财产股利 财产股利,是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支付的股利,主要是以公司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有价证券,如公司债券、公司股票等,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3.负债股利

负债股利,是以负债方式支付的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有时也以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支付股利。

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实际上都是现金股利的替代方式,但目前这两种股利方式在我国公司实务中极少使用。

【例·单选题】如果上市公司以其应付票据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则这种股利的方式称为( )。 A.现金股利 B.股票股利 C.财产股利 D.负债股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负债股利,是以负债方式支付的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

付给股东,有时也以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支付股利。

4.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我国实务中通常也称其为“红股”。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企业,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但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它不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 【例·计算题】某上市公司在20×8年发放股票股利前,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账户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若该股票当时市价为5元,那么随着股票股利的发放,需从“未分配利润”项目划转出的资金为: 2000×10%×5=1000(万元)

由于股票面值(1元)不变,发放200万股,“普通股”项目只应增加200万元,其余的800万元(1000-200)应作为股票溢价转至“资本公积”项目,而公司的股东权益总额并未发生改变,仍是l0000万元,股票股利发放后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部分如下: 单位:万元

10万股÷2000万股=0.5%

派发股利之后,他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份比例为: 10×(1+10%)=11万股 11万股÷2200万股=0.5%

可见,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对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产生影响,但会引起资金在各股东权益项目间的再分配。而股票股利派发前后每一位股东的持股比例也不会发生变化。

【特别提示】本例中股票股利是以市价计算价格的做法,是很多西方国家所通行的,但在我国,股票股利价格则是按照股票面值来计算的。

在做题时,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股票股利价格的计算方法,就按照教材例题的方法处理。

发放股票股利对于公司和股东的意义

【例·单选题】关于发放股票股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不会导致股东权益总额发生变化,但会导致股东权益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会增加普通股股数,减少未分配利润

B.会提高股票的每股价值

C.可以降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促进公司股票的交易和流通,可有效地防止公司被恶意控制 D.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

(二)股利支付程序

【例·判断题】在除息日之前,股利权利从属于股票;从除息日开始,新购入股票的投资者不能分享本次已宣告发放的股利。( )(2007年考题)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在除息日,股票的所有权和领取股息的权利分离,股利权利不再从属于股票,所以在这一天购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不能享有已宣布发放的股利。

四、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 (一)股票分割

单位:万元

要求:

(1)假设股票市价为20元,该公司宣布发放10%的股票,即现有股东每持有10股即可获赠l股普通股。发放股票股利后,股东权益有何变化?每股净资产是多少?

(2)假设该公司按照1:2的比例进行股票分割。股票分割后,股东权益有何变化?每股净资产是多少?

『正确答案』

(1)发放股票股利后股东权益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33000÷(1000+100)=30(元/股) (2)股票分割后股东权益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33000÷(1000×2)=16.5(元/股)

【总结】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比较。

A.普通股股数增加 B.股东持股比例上升 C.资产总额增加 D.每股收益下降

『正确答案』 AD

(二)股票回购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考情分析】

本章以广义的收益分配为基础,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以及利润分配均纳入本章之中。本章在考试中既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题。估计2010年本章分数在10分左右。 【基本要求】

1.掌握销售预测的方法和销售定价管理

2.掌握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成本形态分析,标准成本、责任成本及作业成本管理 3.熟悉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股利支付形式、股票回购 4.了解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企业的收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对企业收入的分配(是对成本费用的补偿,是一种初次分配); 第二层次: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是一种再分配)。 狭义的分配——仅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本章所指收益分配采用广义概念。

第二节 收入管理

一、销售预测分析

(一)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法

(二)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法

1.趋势预测分析法 (1)算术平均法

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值,求出算术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该法适用于每月销售量波动不大的产品的销售预测。 【例·计算题】某公司2001—2008年的产品销售量资料如下:

【答案】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用算术平均法预测公司2009年的销售量。

(2)加权平均法

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将各个样本值按照一定的权数计算得出加权

平均数,并将该平均数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权数的确定】

按照“近大远小”原则确定。

加权平均法较算术平均法更为合理,计算也较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应用较多。 【例·计算题】沿用上题资料,假设2001-2008年各期数据的权数分别为:

『正确答案』

(3)移动平均法

是从n期的时间数列销售量中选取m期(m数值固定,且m<n/2)数据作为样本值,求其m期的算术平均数,并不断向后移动计算观测其平均值,以最后一个m期的平均数作为未来第n+1期销售预测值的一种方法。

为了能使预测值更能反映销售量变化的趋势,可以对上述结果按趋势值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为:

量略有波动的产品预测。

移动平均法只选用了n期数据中的最后m期作为计算依据,故而代表性较差。此法适用于销售

【例·计算题】沿用第一个例题的资料,假定公司预测前期(2008年)的预测销售量为3475吨,要求分别用移动平均法和修正的移动平均法预测公司2009年的销售量(假设样本期为3期)。

『正确答案』

(1)根据移动平均法计算:

(2)根据修正的移动平均法计算:

修正后的预测销售量=3500+(3500-3475)=3525(吨) (4)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实质上是一种加权平均法,是以事先确定的平滑系数α及(1-α)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预测销售量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

【平滑系数的确定】

一般的,平滑系数通常在0.3-0.7之间。在销售量波动较大或进行短期预测时,可选取较大的平滑系数;在销售量波动较小或进行长期预测时,可选择较小的平滑系数。

【例·计算题】沿用第一个例题的资料,2008年实际销售量为3600吨,原预测销售量为3475吨,平滑系数为0.5。要求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公司2009年的销售量。 预测销售量=0.5×3600+(1-0.5)×3475=3537.5(吨) 2.因果预测分析法

因果预测分析法是指通过影响产品销售量(因变量)的相关因素(自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销售预测的方法。因果预测分析法最常用的是回归分析法,本章主要介绍回归直线法。

待求出a、b后,代入y=a+bx,结合自变量x的取值,即可求出预测对象y的预测销售量或销售额。 【例·计算题】沿用第一个例题的资料,假定产品销售量只受广告费支出大小的影响,2009年预计广告费支出155万元,以往年度的广告费支出及销售量的资料如下:

要求:用回归直线法预测公司2009年的产品销售量。

『正确答案』根据上述资料,列表计算如下:

将a、b带入公式,得出结果,即2009年的产品预测销售量为: y=a+bx=2609.16+6.22x=2609.16+6.22×155=3573.26(吨) 【提示】运用这种方法预测,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的存在。

二、销售定价管理 (一)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

(二)产品定价方法 1.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基本原理:价格=单位成本+单位税金+单位利润=单位成本+价格×税率+单位利润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利润 (1)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①成本利润率定价

单位利润=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

②销售利润率定价: 单位利润=单位价格×销售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价格×销售利润率

【提示】这里的单位成本是指单位全部成本费用,可以用单位制造成本加上单位产品负担的期间费用来确定。

【例·计算题】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预计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为100元,计划销售10000件,计划期间的期间费用总额90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率为5%,成本利润率必须达到2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采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单位产品的价格。

『正确答案』

单位成本=100+900000/10000=190(元)

(2)保本点定价法 利润=0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例·计算题】某企业生产乙产品,本期计划销售量10000件,应负担的固定成本总额为250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70元,适用的消费税率5%。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采用保本点定价法测算乙产品的单位价格。

『正确答案』

单位成本=70+250000/10000=95(元)

单位价格=95/(1-5%)=100(元)

【提示】由于按照该价格销售产品,利润为0,所以该价格为最低价格。

(3)目标利润定价法

利润为已知的目标利润。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目标利润

【例·计算题】某企业生产丙产品,本期计划销售量10000件,目标利润总额240000元,完全成本总额520000元,适用的消费税率5%。 要求:根据目标利润定价法测算丙产品的价格。

『正确答案』

单位成本=520000/10000=52(元)

单位目标利润=240000/10000=24(元)

(4)变动成本定价法(特殊情况下的定价方法)

企业在生产能力有剩余的情况下,增加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只增加变动成本,而不增加固定成本。此时,在确定价格时,产品成本仅以变动成本计算。

【提示】此处的变动成本是指完全变动成本,包括变动制造成本和变动期间费用。 价格×(1-税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利润=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

【提示】变动成本定价法确定的价格,为生产能力有剩余情况下的定价方法,不能用于正常销售产品的价格制定。

【例·计算题】某企业生产丁产品,设计生产能力12000件,计划生产10000件,预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19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费用95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5%,成本利润率必须达到20%。假定本年度接到一额外订单,订购1000件丁产品,单价300元。 要求:(1)计算该企业计划内产品的单位价格; (2)企业作出企业是否接受该额外订单的决策。

『正确答案』

(1)单位完全成本=190+950000/10000=285(元)

(2)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价格

2.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因为额外订单单价高于按变动成本计算的价格,故应接受这一额外订单。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升降而变动的程度,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某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价格变动量 △Q一需求变动量

P0—基期单位产品价格 Q0—基期需求量

【提示】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因此,弹性系数为负数(特殊情况例外)。

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时,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式中:P0一基期单位产品价格; Q0一基期销售数量; E一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一单位产品价格;

Q一预计销售数量。

【提示】这种方法确定的价格,是保证产品完全销售出去的价格。如果高出该价格,产品就不能完全销售出去。 【例·计算题】某企业生产销售戊产品,2008年前三个季度中,实际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如表所示。若企业在第四季度要完成4000件的销售任务,那么销售价格应为多少?

『正确答案』

即第四季度要完成4000件的销售任务,其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为735.64

元。

(2)边际分析定价法利润=收入-成本 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0 边际收入=边际利润

【结论】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为最优价格。 【定价方法小结】

(四)价格运用策略

1.折让定价策略,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刺激购买者,从而达到扩大产品销售量的目的。

价格的折让主要表现为单价折扣、数量折扣、推广折扣和季节折扣等形式。

2.心理定价策略,是指针对购买者的心理特点而采取的一种定价策略,主要有声望定价、尾数定价、双位定价和高位定价等。

3.组合定价策略,是针对相关产品组合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它根据相关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情况,使互补产品价格有高有低,或使组合售价优惠。

4.寿命周期定价策略,是根据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生命周期,分阶段确定不同价格的定价策略。

第三节 成本费用管理

一、成本归口分级管理

二、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按照成本性态,通常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

【例·单选题】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固定成本包括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其中,约束性固定成本实质上是生产经营能力成本,因此,在不改变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

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

【例·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有( )。 A.管理人员薪酬

B.折旧费

C.职工培训费 D.研究开发支出

『正确答案』AB

(二)变动成本

(三)混合成本

1.高低点法

固定成本a=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 或:固定成本a=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2.回归分析法 3.账户分析法 4.技术测定法 5.合同确认法

(四)根据成本性态建立总成本公式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提示】应用:弹性预算编制、杠杆系数计算、信用政策决策、产品定价等。

三、标准成本管理

(一)标准成本管理的概念

【例·单选题】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

即在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条件下而制定的成本标准。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制定时,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

(1)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一般是分别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来进行的。

(2)确定有关标准的前提是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不是理想情况,因此,其包括的内容中既有必不可少的消耗,也包括一些难以避免的损失在内。偶然的、意外的内容不包括在内。 【例·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 )。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标准工时包含现有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必要的时间,而不包含偶然或意外发生的时间,故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均不正确。

(三)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在标准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凡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称为“超支差异” 凡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称为“节约差异”。 1.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注意】这里所谓的“标准用量”是“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为简单起见,称之为“标准用量”。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例·计算题】已知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卡如下:

(1)假定本月投产甲产品8000件,领用直接材料32 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40元。要求计算:

『正确答案』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8000×3×45=1080 000(元)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32000×40=1280 0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1280000-1080000=200 000(元)(超支)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32000-8000×3)×45=360 000(元)(超支)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40-45)×32000=-160 000(元)(节约)

(2)假定本月实际生产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110000元,要求计算:

『正确答案』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10 000-8000×1.5×10.8=-19 600(元)(节约)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

工资率

=(10 000-8000×1.5)×10.8=-21 6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人工工时 =(110 000/10 000-10.8)×10 000=2 000(元)

(3)假定本月实际生产甲产品8000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0 000元。要求计算:

『正确答案』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0000-8000×1.5×3.6=-3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0 000-8000×1.5)×3.6=-7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40 000/10 000-3.6)×10000=4000(元)

2.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1)两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三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例·计算题】假定上例中,甲产品的预算产量为10400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190000元。

『正确答案』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90000-8000×1.5×12=46000(元)

①=190000(元) ②=10400×1.5×12=187200(元)

③=10000×12=120000(元) ④=8000×1.5×12=144000(元)

【两差异分析】

耗费差异=190 000-10400×1.5×12=190000-187200=2800(元) 能量差异=10400×1.5×12-8000×1.5×12=187200-144000=43200(元) 【三差异分析】

耗费差异=2800(元)

产量差异=187200-120000=67200(元)

效率差异=120000-144000=-24000(元) 【例·计算题】(2007年考题)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5元/小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8元/小时。本月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12000件,实际工时为21600小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分别为110160元和250000

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5)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6)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正确答案』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5=10(元)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8=16(元)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600-12000×2)×5=-12000(元)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10160/21600-5)×21600=2160(元) (5)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0000-10000×2×8=90000(元)

(6)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0×2×8-12000×2×8=-32000(元)

四、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其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改进,主要表现在采用多重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技术变革上。随着成本计算方法的完善,它也开始兼顾对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分析,以及对价值链成本的分析,并将成本分析的结果应用到战略管理中,从而形成了作业成本管理。

理念: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一)作业成本计算法及相关概念

1.作业

作业,是指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 财务角度看企业——企业是各种形态资金的组合体 作业成本法角度看企业——企业是一系列作业的组合体 2.成本动因

(1)成本动因及其分类

【举例】

(2)作业成本计算

(二)作业成本管理的含义

(三)流程价值分析 1.成本动因分析

2.作业分析

【总结】

3.作业业绩考核

五、责任成本管理 (一)责任成本管理的含义

是指将企业内部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明确责任成本,并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关系,来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 责任成本管理的流程如图所示:

(二)责任中心及其考核

按照企业内部责任中心以及业务活动的不同特点,责任中心一般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类。 1.成本中心

元,实际产量4000件,成本l45.5元,那么,该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计算为:

『正确答案』

预算成本节约额=150×4000-145.5×4000=18000(元)

预算成本节约率=18000/(150×4000)×100%=3%

结果表明,该成本中心的成本节约额为18000元,节约率为3%。

2.利润中心

成本120万元,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20万元,不可控但应由该责任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10万元。

『正确答案』

边际贡献=200-120=80(万元)

可控边际贡献=80-20=60(万元) 部门边际贡献=60-10=50(万元)

【例·单选题】不适合评价该部门对企业利润和管理费用的贡献,而适合于对部门经理评价的是( )。

A.边际贡献

B.可控边际贡献 C.部门边际贡献 D.部门税前利润

『正确答案』B

【例·单选题】利润中心某年的销售收入10000元,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和变动销售费用5000元,可控固定间接费用1000元,不可控固定间接费用1500元,分配来的公司管理费用为1200元。那么,该部门的“可控边际贡献”为( ) A.5000元 B.4000元 C.3500元 D.2500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可控边际贡献=部门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

10000—5000—1000=4000(元)

3.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是指既能控制成本、收入和利润,又能对投入的资金进行控制的责任中心。

考核指标:

(1)投资利润率

剩余收益=经营利润-(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

【提示】最低投资报酬率是根据资本成本来确定的,它一般等于或大于资本成本,通常可以采用企业整体的最低期望投资报酬率,也可以是企业为该投资中心单独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表6-9

13.1%,假定公司的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 要求:评价A投资中心的这个投资机会。

『正确答案』

若A投资中心接受该投资,则A、B投资中心的相关数据计算如下:

(1)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衡量业绩

从A投资中心来看,接受后投资报酬率下降了0.3%,该投资中心可能不会接受这一投资。但从全公司而言,接受投资后,投资报酬率提高了0.275%,应接受这一投资。

(2)用剩余收益指标衡量业绩

A投资中心接受新投资前的剩余收益=280-2000×12%=40(万元) A投资中心接受投资后的剩余收益=411-3000×12%=51(万元)

所以A投资中心应接受这项投资。

(三)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

场售价向甲支付价款,同时按A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从乙收取价款。据此可以认为,该项内部交易采用的内部转移价格是()。 A.市场价格

B.协商价格 C.双重价格

D.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

『正确答案』 C

第四节 利润分配管理

一、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

股利政策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的方针及对策。

(一)股利分配理论

A.股利无关论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理论之上的,其假设之一是不存在任何公司或个人所得税

B.“在手鸟“理论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

C.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D.所得税差异理论认为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C中,应该把“信息对称”改为“信息不对称”。

【例·单选题】某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以代理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之和最小化为标准。该企业所依据的股利理论是( )。(2006年考题)

A.“在手之鸟”理论 B.信号传递理论 C.MM理论 D.代理理论

『正确答案』 D

(二)股利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

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债务资本占40%。

『正确答案』 按照目标资本结构,公司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为: 1200×60%=720万元

2008年可以发放的股利为:

1000-720=280万元

假设公司当年流通在外的普通股为1000万股,那么,每股股利为:

280/1000=0.28元/股

【例·单选题】某公司2008年税后净利润为2000万元,2009年投资计划需要资金2200万元。如果该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2008年发放的股利为680万元,则该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所占的比例为()。 A.40%

B.50% C.60%

D.6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设权益资本所占的比例为x,则:2000-2200×x=680,解之得:x=60%。

2.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20×8年税后净利润为1500万元,如果仍然继续执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本年度将要支付的股利为:

『正确答案』 1500×30%=450(万元)

但公司下一年度有较大的投资需求,因此,准备本年度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如果公司下一年度的投资预算为2000万元,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

按照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公司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额为: 2000×60%=1200(万元) 公司20×8年度可以发放的股利为: 1500-1200=300(万元)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万元,分配现金股利55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450万元(所提盈余公积均已指定用途)。2004年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不考虑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的因素)。2005年计划增加投资,所需资金为700万元。假定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自有资金占60%,借入资金占40%。

要求:

(1)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计算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和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

『正确答案』

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700×60%=420(万元)

2005年投资方案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700×40%=280(万元)

(2)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计算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

金股利。

『正确答案』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净利润-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

=900-420=480(万元)

(3)在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政策,计算2004年度应分配的

现金股利、可用于2005年投资的留存收益和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

『正确答案』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上年分配的现金股利=550(万元) 可用于2005年投资的留存收益=900-550=350(万元) 2005年投资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700-350=350(万元)

(4)在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计算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和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正确答案』

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550/1000×100%=55%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55%×900=495(万元)

(5)假定公司2005年面临着从外部筹资的困难,只能从内部筹资,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计

算在此情况下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正确答案』 因为公司只能从内部筹资,所以05年的投资需要从04年的净

利润中留存700万元,所以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900-700=200(万

元)。

【例·单选题】已知某公司2008年初未分配利润和2008年净利润均为正,但该公司2008年却

没有支付股利,则该公司采用的股利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年初未分配利润和本年净利润均为正的情况下,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下公司均需支付股利,只有在剩余股利政策下,公司有大量的投资需求,并且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大于本年净利润的情况下,公司才不支付股利。

二、利润分配的制约因素 (一)法律因素

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了规定,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相关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保全约束。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目的在于维持企业资本的完整性,保护企业完整的产权基础,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2)资本积累约束。规定公司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和基数提取各种公积金。另外,它要求在进行股利分配时,一般应当贯彻“无利不分”的原则。 (3)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这是规定企业不能过度的进行利润积累。为什么要限制企业过度积累利润呢?我们知道,企业股东获得的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持有期间获得的股利,另一部分是将来卖出的时候卖出价和

原来买入价的差额,叫资本利得。如果企业过度积累利润,虽然股东的股利收入减少了,但是,由于股价会上升,所以,股东可以获得资本利得。股利收入的所得税税率要高于获得资本利得收入的税率,因此,公司通过过度积累利润,虽然减少了股东的股利收入,但由于盈余的积累增加,提高了公司股价,从而使股东的资本利得可以增加。所以,过度积累利润,实质上是一种避税行为。因此,西方国家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公司不得超额累计利润,当公司留存收益超过法律认可的水平将被加征额外的税款。但我国法律目前对此尚未做出规定。

(4)偿债能力约束。保证在现金股利分配后公司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 (二)公司因素

公司在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出于长期发展和短期经营的考虑,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现金流量

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现金流量,而不仅仅是企业的净收益。 (2)资产的流动性

如果企业的资产有较强的流动性,现金来源较宽裕,则公司具有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 (3)盈利的稳定性

一般来讲,一个公司盈利越稳定,则其股利支付水平越高。 (4)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多——低股利 投资机会少——高股利 (5)筹资因素 筹资能力强——高股利 (6)其他因素

由于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公司不宜经常改变其利润分配政策,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利润分配政策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所在行业状况等。 (三)股东因素 (1)控制权

从控制权的角度考虑,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往往希望少分股利。原因在于,如果公司的股利支付率高,必然导致保留盈余减少,这又意味着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而发行新股会稀释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往往主张限制股利的支付,而愿意较多的保留盈余,以防止控制权旁落他人。

(2)稳定的收入

从稳定收入的角度考虑,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要求支付稳定的股利。 (3)税赋

一般来讲,股利收入的税率要高于资本利得的税率,因此,很多股东出于税赋因素的考虑,偏好于低股利支付水平。

(四)债务契约与通货膨胀 (1)债务契约

一般来说,股利支付水平越高,留存收益越少,公司破产风险就加大,就越有可能侵害到债权人的利益,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债权人通常会在借款合同、债券契约,以及租赁合同中加入关于借款公司股利政策条款,以限制公司股利的发放。

(2)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一般采用偏紧的利润分配政策。原因在于,出现通货膨胀之后,货币购买力下降,固定资产重置资金会出现缺口,为了弥补缺口,企业往往少发放现金股利。 【例·多选题】按照资本保全约束的要求,企业发放股利所需资金的来源包括( )。(2004

年)

A.当期利润 B.留存收益 C.原始投资 D.股本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资本保全约束要求企业发放的股利或投资分红不得来源于原始投

资(或股本),而只能来源于企业当期利润或留存收益。

【例·判断题】从理论上说,债权人不得干预企业的资金投向和股利分配方案。(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债权人可以通过债务合同条款,来限制股利分配,从而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例·单选题】在确定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时,应当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本保全约束”属于( )。 A.股东因素 B.公司因素 C.法律因素

D.债务契约因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在确定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时,应当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法律因素”包括:资本保全约束、偿债能力约束、资本积累约束、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三、股利支付形式与程序 (一)股利支付形式

1.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是以现金支付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最常见的方式。限制因素——除了要有足够的留存收益之外,还要有足够的现金。 2.财产股利 财产股利,是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支付的股利,主要是以公司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有价证券,如公司债券、公司股票等,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3.负债股利

负债股利,是以负债方式支付的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有时也以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支付股利。

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实际上都是现金股利的替代方式,但目前这两种股利方式在我国公司实务中极少使用。

【例·单选题】如果上市公司以其应付票据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则这种股利的方式称为( )。 A.现金股利 B.股票股利 C.财产股利 D.负债股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负债股利,是以负债方式支付的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

付给股东,有时也以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支付股利。

4.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我国实务中通常也称其为“红股”。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企业,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但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它不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 【例·计算题】某上市公司在20×8年发放股票股利前,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账户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若该股票当时市价为5元,那么随着股票股利的发放,需从“未分配利润”项目划转出的资金为: 2000×10%×5=1000(万元)

由于股票面值(1元)不变,发放200万股,“普通股”项目只应增加200万元,其余的800万元(1000-200)应作为股票溢价转至“资本公积”项目,而公司的股东权益总额并未发生改变,仍是l0000万元,股票股利发放后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部分如下: 单位:万元

10万股÷2000万股=0.5%

派发股利之后,他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份比例为: 10×(1+10%)=11万股 11万股÷2200万股=0.5%

可见,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对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产生影响,但会引起资金在各股东权益项目间的再分配。而股票股利派发前后每一位股东的持股比例也不会发生变化。

【特别提示】本例中股票股利是以市价计算价格的做法,是很多西方国家所通行的,但在我国,股票股利价格则是按照股票面值来计算的。

在做题时,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股票股利价格的计算方法,就按照教材例题的方法处理。

发放股票股利对于公司和股东的意义

【例·单选题】关于发放股票股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不会导致股东权益总额发生变化,但会导致股东权益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会增加普通股股数,减少未分配利润

B.会提高股票的每股价值

C.可以降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促进公司股票的交易和流通,可有效地防止公司被恶意控制 D.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

(二)股利支付程序

【例·判断题】在除息日之前,股利权利从属于股票;从除息日开始,新购入股票的投资者不能分享本次已宣告发放的股利。( )(2007年考题)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在除息日,股票的所有权和领取股息的权利分离,股利权利不再从属于股票,所以在这一天购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不能享有已宣布发放的股利。

四、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 (一)股票分割

单位:万元

要求:

(1)假设股票市价为20元,该公司宣布发放10%的股票,即现有股东每持有10股即可获赠l股普通股。发放股票股利后,股东权益有何变化?每股净资产是多少?

(2)假设该公司按照1:2的比例进行股票分割。股票分割后,股东权益有何变化?每股净资产是多少?

『正确答案』

(1)发放股票股利后股东权益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33000÷(1000+100)=30(元/股) (2)股票分割后股东权益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33000÷(1000×2)=16.5(元/股)

【总结】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比较。

A.普通股股数增加 B.股东持股比例上升 C.资产总额增加 D.每股收益下降

『正确答案』 AD

(二)股票回购

【本章总结】


相关内容

  • 烟草技能考试试题题库(共594套)
  • http://561.ys168.com 1.--0705-技能考题(高级) 题库 2.--0705理论-技能考题(高级) 3.--0705高级卷烟商品营销员技能试卷 4.--070811中级技能试卷及答案 5.--0709-技能考题(高级) 6.--070923中级技能试卷答案 7.--0709理 ...

  • 经济师考试资料集锦
  • 中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归纳笔记:个人所得税2013-06-27 20:37上传 积分:150 中级经济基础辅导笔记: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2013-06-27 20:37上传 中级经济师考试串讲<经济基础>:影响税负转嫁的...2013-06-29 09:27 积分:100 中级经 ...

  • 中级管理人员退出岗位管理办法
  • ××公司中级管理人员退出岗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根据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级管理人员是指油田公司管理的正.副处级管理人员及二级半单位班子副职. 第二章 退出形式 第三条 中级管理 ...

  • 上海居转户中级职称目录哪些职称好考
  • 上海居转户中级职称目录哪些职称好考 上海居转户中级职称是上海居转户中最难搞定的一件事情,如果您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基础的话:上海居转户中级职称有很多,但是很多都很难考上,除了不是很特别的职业,一般考上海中级经济师对应专业即可.下面学牛网将为您解答上海居转户中级职称: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下关于上海居转户 ...

  • 注会报考科目组合方案
  • 注会报考科目组合方案 报考两门方案: 会计和审计组合 对于首次报考且毅力强的童鞋,笔者强烈推荐此组合.会计和审计是公认的报考两门方案中的最佳组合.原因如下: 1.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角度来说,注册会计师在执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会计是做账,审计是查账(当然不仅限于查账),会计 ...

  • 2015年广西中级会计师考试报名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教材
  •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2015年广西中级会计师考试报名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教材 [天宇考王]为广大考生归纳总结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高级)最新考试资讯,让考生最先了解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中级.高级)报名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避免错过报名失去考试机会,天宇 ...

  •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年限如何界定
  • 201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年限如何界定 分享:2014-11-28 13:29:44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小编"娜写年华"]东奥会计在线中级职称频道提供:201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年限如何界定. 201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定为9月12日.13日,报名时间尚未正式公 ...

  • 你对2017年会计中级职称了解多少?
  • 你对2017年会计中级职称了解多少? 哪一个工作的人,没有一个升职加薪梦呢?新的一年,给你一个机会,你会抓住吗?2017年报考会计中级职称吧,你想升职,你想加薪,你便知道这个证书的含金量有多高. 那么关于2017年会计中级职称,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会计中级职称的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报名时间:3月 ...

  • 护理中级职称院内评聘管理办法
  • 关于院内护理中级职称评聘管理办法 护理人员职称既是体现其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专业技能的重要因素,同时职称层次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影响医院护理工作的内涵和水平,最终决定护理学科的整体发展.为改善目前护理人员队伍职称结构总体偏低的现状,打造一支业务熟练.技术精湛.无私奉献的中级 ...

  • 深圳市职称评审政策说明
  • 深圳市专业技术资格(职称)有关政策 简要说明 特别声明: 该<简要说明>部分内容摘自国家.广东省职称评审 >相关政策文件,以方便申报单位和人员查阅.<简要说明相关政策文件,以方便申报单位和人员查阅.<简要说明> .广东省有关政策文件内容不相符合的,请以国如有与国家 ...